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珏,徐妍,朱怡,顾颖[1](2020)在《多媒体课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多媒体课件在妇产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在妇产科实习的医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名。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取多媒体结合教学模式,实习期4周,对比两组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前后考核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临床入科前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临床实习后研究组同学出科时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3.33%)优于对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媒体结合教学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出科成绩,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改善临床学习效率。
蔡煜[2](2020)在《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医疗方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临床技能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国家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趋势。而传统的依托于医院现场见习的培养模式在空间和教学条件上又有诸多限制。基于上述情况,急需建设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来适应新的要求和理念。目前,我国高校医学院的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使用特点、功能组成、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有不同于其他教育建筑的固有特色。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类教育建筑的研究十分缺乏,建成项目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和背景,尝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从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教学、医疗建筑设计等视角切入,从功能组成、空间布局设计、环境设计三个方面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进行研究。其一,通过归纳总结临床技能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医疗建筑特征、临床技能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教学模式,以及对国内外案例的调研,发现目前设计中潜在的问题,对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功能组成及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二,基于对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通过“疾病—临床技能—功能”的逻辑,将教学内容与功能一一对应并分类,归纳其功能组成,对其功能空间逐一探讨。其三,对医学模拟空间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将医疗空间与医学模拟空间对比分析。针对模拟诊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重症病室、模拟病房以及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从功能需求、使用人数、人体尺寸等角度探讨合理的平面布局设计方式,提出平面设计范式参考。其四,在空间设计方法、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设计要点和设计模式的建议。最后,通过项目设计实践,对前文总结的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设计理论进行验证,提出医疗建筑仿真为导向的教学空间、功能整合的整体空间结构、基于教考合一的开放性流线组织以及校园文化和医院文化相互渗透的设计策略,为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结合提供经验参考。
张媛媛,朱明玥,高冬梅,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3](2018)在《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见习的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名,对照组55名,分别进行TSP教学和常规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同时,就教学情况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书写完整病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病史采集、妇科检查、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医患沟通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在制订诊疗计划及接诊态度方面,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TSP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邢长英,李萍,艾志宏,薛卓伟,滕银成[4](2015)在《模拟孕产妇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模拟孕产妇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人,采用模拟孕产妇教学,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相同内容教学。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分别了解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评价,同时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医学生,两组学生对于其教学方法在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促进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评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妇科检查、临床处理和临床综合能力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孕产妇教学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妇产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李四维,范绪华[5](2007)在《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探讨了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足和对策,提出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袁丽萍,杨晓明,张曙萱[6](2012)在《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利弊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软件(如ppt,flash、ahthorware、mindmanager等)制作的教学课件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其地位从辅助层次迅速提升到"非它不可教学"的层次,发展之快,令人瞩目。
裴琛琳,曹兰琴[7](2011)在《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文中研究表明妇产科学以其特殊性、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及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妇产科临床见习面临极大困难。医学模拟教学以其完备的功能、人性化的使用方式缓解了临床见习困境,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但它也有局限性,还须进一步完善。
李麟霞[8](2011)在《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的冲击,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目前,CAI的应用已遍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高校更走在发展的最前沿。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妇产科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妇产科相关实践技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非常有限。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可有效的弥补学生接触临床少的不足,它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使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可自主进行病案学习,这将有助于学生清晰易懂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妇产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CAI国内外发展的研究以及妇产科教学概况的分析,提出了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的总体构想和设计思路。收集整理大量病案输入数据库中,在Windows XP平台上,采用Flash作为主要开发工具。并重点阐述了系统制作中JSON数据库的建立、JSON与XML用于数据库的比较及Flash的Actionscript 3.0与JSON的实时交互。最后具体介绍了本系统的使用方法。
迟心左,李大蓉,张海珍,谢峰,贾建国[9](2007)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模拟辅助教学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探讨模拟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本校1999级、2000级、2001级三届五年制本科生妇产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使用模拟辅助教学的经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索模拟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结果70%以上的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对理论考试有帮助;80%以上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对于提高课间见习效果有帮助;对模拟辅助教学实施前后二阶段考试成绩对比发现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它的作用确实有效;98.5%的学生认为模拟辅助教学方式不能替代临床实习,即使是高仿真模拟人也与真人之间存在差异。结论模拟辅助教学手段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是临床实践不足的一种补充方式,随着越来越多高智能仿真模拟人的出现,这一临床实践补充手段会更加完美、不可或缺。
宁玉文[10](2020)在《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MOOC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按年度分批建设和认定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课程常态化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我国开展新医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医学院校正在广泛地建设和引进医学MOOC,利用在线教学手段,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质量问题是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在国外MOOC质量评价标准无法适用于我国MOOC和我国尚未制定MOOC统一评价标准的现实背景下,文献研究和调查发现,我国医学MOOC存在着评价导向不明、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混乱、评价精准度不够四个关键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医学MOOC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针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现实需要,亟待通过研究医学MOOC质量要素,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工具。研究目的:为了落实国家加强在线课程质量管理要求,本研究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评价需要,围绕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时“评什么”和“如何评”两个关键问题,探索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和质量特征,构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导向和评价流程,为学校建设医学MOOC提供指导规范,为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课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工具和手段,为中国医学MOOC学习者选课与评课提供适用的评判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综合评价法的研究范式,遵循调查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建设质量要素,建立指标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一是采用文献分析法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了解国内外MOOC建设质量、MOOC评价和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医学MOOC评价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医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评价手段缺失问题。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 4235名学习者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期望,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CIPP理论,借鉴欧洲QRF质量框架和我国课程评价模型,构建了包括两类评价主体,四类评价内容,五个评价环节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三是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在扎根理论和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指导下,调查了我国1118门医学MOOC的真实质量数据,提取了包括设计维度,授课维度和服务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要素模型。四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在欧洲QRF质量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吸收国家对课程建设要求和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四种来源,面向4322名学习者、651名MOOC设计者,371名MOOC授课者和332名MOOC服务者,征集了 74209条医学MOOC质量评价指标,经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初选和优选,筛选出了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20项三级指标共计144个指标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五是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编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31名国内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四轮咨询修改,并对专家权威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系数进行统计,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实施模型的修改意见收集和修订,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和建立重要性矩阵,明确了各指标项的权重。六是采用实证研究法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选择S省MOOC管理部门参评的16门医学MOOC和Z地区平台的65门医学MOOC,先后由16名专家和7354名医学MOOC学习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试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SMART指标有效性评价法,分别对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通过为期三年的研究,一是设计了包括3个维度13个核心因素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提供了质量框架,二是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和109个指标项描述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三是形成了适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的成果:一构建了体现中国课程质量特色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国内外以往设计通用性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常规做法,在评价指标项的标度中融入了“金课”、“课程思政”和新医科教育三个方面的中国课程质量的最新要求。二提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从设计、授课和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医学MOOC的质量要素结构和质量特征,建立了面向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两类评价主体(角色),四个评价环节,三类评价内容(数据)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解决了教育管理部门在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工作中“评什么”和“如何评”的问题。三找到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体现我国医学MOOC质量特征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通过计算找到了设计能力、制作手段、授课能力、师生互动、学情分析、应答服务、安全服务是贡献率排名前7位的评价指标。研究结论: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量化评价是可行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结果认定,用户管理服务,学情分析服务,课程内容服务,应答服务,安全运维服务共计14个关键要素。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要以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设计者、授课者与服务者视角设置评价指标,融入学科特色和地域政策相关要求,将教学设计能力,制作设备与工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作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课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学生的入科前后考核情况 |
2.2 两组实习生考核后的满意度情况 |
3 分析讨论 |
3.1 传统妇产科教学模式缺陷 |
3.2 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的优势 |
3.3 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运用的几点注意 |
(2)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相关概念 |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2 相关概念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临床医学教育的研究 |
1.4.2 关于医疗建筑设计的研究 |
1.4.3 关于实训建筑的研究 |
1.4.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临床技能教育及其教学建筑概述 |
2.1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特点 |
2.1.1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 |
2.1.2 国内临床技能教育的特点 |
2.2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2.1 国外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2.2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历程 |
2.3 国外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案例分析 |
2.3.1 国外案例分析 |
2.3.2 国外案例的总结 |
2.4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调研认知 |
2.4.1 国内临床技能建筑案例调研 |
2.4.2 国内建成项目中的不足 |
2.5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 |
2.5.1 教学空间的仿真性 |
2.5.2 空间适应创新技术 |
2.5.3 教学空间专业化 |
2.5.4 功能设计针对性 |
2.5.5 环境设计个性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组成研究 |
3.1 功能组成研究 |
3.2 功能组成与各学科临床技能的关系 |
3.2.1 临床技能教学的学科分类视角 |
3.2.2 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3 外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4 内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2.5 产科学基本临床技能及对应功能空间 |
3.3 功能组成的归纳整理 |
3.4 功能空间分类 |
3.4.1 普通教学空间 |
3.4.2 医学模拟教学空间 |
3.4.3 公共交往空间 |
3.4.4 办公空间 |
3.4.5 服务空间 |
3.5 功能面积分析 |
3.5.1 医学模拟空间面积组成比例 |
3.5.2 总体各功能面积组成比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空间与流线设计研究 |
4.1 医学模拟教学空间设计 |
4.1.1 模拟诊室 |
4.1.2 模拟手术室 |
4.1.3 模拟产房 |
4.1.4 模拟重症病室(模拟ICU室) |
4.1.5 模拟病房 |
4.1.6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 |
4.1.7 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室 |
4.2 空间组合方式设计 |
4.2.1 整体空间组合 |
4.2.2 局部空间组合 |
4.3 空间的分区和流线设计 |
4.3.1 空间分区设计 |
4.3.2 空间流线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环境设计 |
5.1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的空间品质提升 |
5.1.1 营造高品质交往空间 |
5.1.2 打造个性化校园文化 |
5.2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环境的设计手法 |
5.2.1 以医疗建筑仿真性为导向的材质选择 |
5.2.2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室内色彩设计 |
5.2.3 自然采光为导向的采光照明设计 |
5.2.4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自然景观氛围营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临床技能教学建筑案例实践—华南理工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装修改造工程 |
6.1 项目概况 |
6.1.1 背景 |
6.1.2 用地概况 |
6.1.3 设计概况 |
6.2 设计策略 |
6.2.1 医疗建筑仿真为导向的教学空间 |
6.2.2 整合功能构建整体空间结构 |
6.2.3 基于教考合一的开放性流线组织 |
6.2.4 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相互渗透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术着作 |
学位论文 |
学术期刊文献 |
报告 |
附录1 :国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建筑案例 |
案例1—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2—中南大学湘雅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3—汕头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案例5—中山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设计实践案例—华南理工大学临床技能教学建筑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3)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分组方法 |
1.3 TSP的选取 |
1.4 编写病例 |
1.5 考核与评估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比较 |
2.2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
2.3 两组学生OSCE成绩比较 |
2.4 两组学生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
3 讨论 |
(7)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必要性 |
二、计算机智能化模拟人及妇科模型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一) 妇产科模型的单项操作训练。 |
(二) 综合应用方法。 |
三、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
四、展 望 |
(8)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妇产科教学的国内外现状 |
1.2.1 妇产科教学的国内现状 |
1.2.2 妇产科教学的国外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况、发展动态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
2.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况 |
2.1.1 CAI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
2.1.2 CAI的特点 |
2.1.3 CAI的产品类型 |
2.1.4 CAI对教学的影响 |
2.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
2.2.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国外的发展 |
2.2.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
2.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
2.3.1 CAI发展的网络化趋势 |
2.3.2 CAI发展的多媒体趋势(MCAI) |
2.3.3 CAI发展的智能化趋势(ICAI) |
2.4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
2.4.1 医学CAI类型 |
2.4.2 医学CAI优点 |
第三章 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的设计开发 |
3.1 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3.2 系统的基本设计开发流程 |
3.2.1 收集临床资料 |
3.2.2 根据大纲编写典型病案 |
3.2.3 系统的制作 |
3.2.4 系统的测试、运用与推广 |
3.3 技术方法和路线 |
第四章 系统制作中JSON的应用 |
4.1 JSON的数据库原理 |
4.2 XML与JSON用于数据库比较 |
4.3 “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4.3.1 JSON类库下载安装 |
4.3.2 代码书写及数据修改说明 |
4.3.3 AS3与JSON交互 |
第五章 系统的使用介绍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论文研究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妇产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模拟辅助教学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 果 |
3 讨论 |
3.1 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模拟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
3.2 通过模拟辅助教学提高妇产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
3.3 辅助模拟人教学存在的不足 |
(10)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医学MOOC建设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
1.2 质量问题成为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 |
1.3 我国医学MOOC质量评价缺乏适切性标准 |
1.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特征和评价办法有待探索 |
2 研究思路 |
3 研究内容 |
4 主要研究方法 |
4.1 文献分析法 |
4.2 访谈法 |
4.3 扎根理论研究法 |
4.4 因子分析法 |
4.5 主成分分析法 |
4.6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7 AHP层次分析法 |
5 研究意义 |
5.1 理论意义 |
5.2 实践意义 |
文献回顾 |
1 MOOC建设质量相关研究 |
1.1 MOOC建设质量文献检索情况 |
1.2 课程质量研究 |
1.3 MOOC的类型与建设模式 |
1.4 MOOC的质量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
2 MOOC评价相关研究 |
2.1 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
2.2 MOOC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2.3 MOOC评价指标研究 |
3 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MOOC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
3.1 医学MOOC评价文献检索情况 |
3.2 医学课程改革与MOOC建设研究 |
3.3 医学MOOC质量评价与问题研究 |
4 文献研究述评 |
4.1 MOOC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共识 |
4.2 医学MOOC质量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一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内涵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的构成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目的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现实依据研究 |
2.1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期望调查目的 |
2.2 医学MOOC学习者调查对象选取 |
2.3 实验与调查过程 |
2.4 调查结果分析 |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指导理论 |
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启示 |
3.2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与启示 |
3.3 教育评价的形成性理论与启示 |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的参考模型 |
4.1 QRF欧洲MOOC质量框架的核心思想 |
4.2 双视角课程评价模型 |
5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构建 |
5.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主体 |
5.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对象 |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环节 |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四类量化数据集 |
6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
6.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适用方法 |
6.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原则 |
7 结果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第二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面临的问题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研究的目的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内涵与特征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来源 |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研究方法 |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来源的确定 |
3 基于调查提取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 |
3.1 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调查目的 |
3.2 研究工具 |
3.3 医学MOOC样本的选取 |
3.4 医学MOOC的资源样本信息搜集过程 |
3.5 面向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6 设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
3.7 面向授课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8 授课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一级编码 |
3.9 面向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提取 |
3.10 服务维度的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一级编码 |
3.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信息的编码处理 |
3.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汇总 |
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理论饱和度的检验 |
4.1 研究对象选取 |
4.2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目的 |
4.3 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方法 |
4.4 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筛选 |
5.1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
5.2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筛选 |
5.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的信度检验 |
5.4 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的确定 |
6 医学MOOC的特殊性分析 |
6.1 医学MOOC特殊性研究的对照样本选取 |
6.2 医学MOOC与其他学科门类MOOC的区别 |
6.3 医学MOOC与传统医学课程的区别 |
7 结果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7.3 结论 |
第三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收集 |
1.1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的内涵与作用 |
1.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
1.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
1.4 指标编制人员的选取 |
1.5 面向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提取 |
1.6 面向医学MOOC设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
1.7 面向医学MOOC授课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提取 |
1.8 面向医学MOOC服务者视角的质量评价指标 |
1.9 基于医学MOOC相关者征集指标的汇总 |
2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
2.1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2.2 医学MOOC建设质量指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2.3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初选 |
2.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优选 |
3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编制 |
3.1 评价指标的编制人员 |
3.2 评价指标的结构划分 |
3.3 评价指标中的医学特色 |
4 小结与讨论 |
4.1 研究结果 |
4.2 讨论 |
4.3 结论 |
第四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 |
1. 咨询专家的选取 |
1.1 咨询专家的选择要求 |
1.2 咨询专家的权威性判定 |
2 专家咨询的过程与意见收集 |
2.1 专家咨询流程与积极性系数统计 |
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系数计算 |
3 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的修订 |
3.1 专家对评价模型的修改建议 |
3.2 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建议 |
4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准备工作 |
4.1 权重确定的方法 |
4.2 权重确定的专家选择 |
4.3 指标项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
5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5.1 建立比较判断矩阵 |
5.2 权重的计算方法 |
5.3 权重的计算过程 |
5.4 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
5.5 评价指标权重的赋值 |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数计算规则 |
7 小结与讨论 |
7.1 研究结果 |
7.2 讨论 |
第五部分 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1 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原理与方法 |
2 面向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实验 |
2.1 教育管理部门实验对象的选取 |
2.2 MOOC质量评价专家选择 |
2.3 评价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
2.4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
3 面向学习者的评价实验 |
3.1 学习者实验对象的选取 |
3.2 实验过程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题项分析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3.6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
3.7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
3.8 评价指标体系的用户满意度分析 |
3.9 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饱和度分析 |
3.10 不同课程成绩分析 |
4 改进评价的建议 |
4.1 改进评价的意义分析 |
4.2 改进医学MOOC质量的建议 |
4.3 改进医学MOOC评价的建议 |
5 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2 存在的不足 |
5.3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总结 |
1.1 主要研究工作 |
1.2 研究结论 |
1.3 成果创新点 |
1.4 研究不足 |
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课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何珏,徐妍,朱怡,顾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5)
- [2]临床技能教学建筑功能及空间设计研究[D]. 蔡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张媛媛,朱明玥,高冬梅,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1)
- [4]模拟孕产妇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 邢长英,李萍,艾志宏,薛卓伟,滕银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5(02)
- [5]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李四维,范绪华.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04)
- [6]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 袁丽萍,杨晓明,张曙萱. 黑龙江医药, 2012(06)
- [7]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 裴琛琳,曹兰琴.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09)
- [8]妇产科病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李麟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9]妇产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模拟辅助教学效果评价[J]. 迟心左,李大蓉,张海珍,谢峰,贾建国. 西北医学教育, 2007(01)
- [10]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宁玉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