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二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一、儿泻止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铭阳[1](2021)在《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研究》文中提出泄泻作为儿科常见病,现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但是目前对小儿泄泻古代文献的梳理和认识尚不完善,较少有系统的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结构的研究,所以系统收集整理小儿泄泻的中医古代文献,构建其中医诊疗理论的框架结构,对于开拓临床诊治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国家“973”项目分课题“中医临床各科诊疗理论的框架结构研究”(编号2013CB532004)的项目内容。本研究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出记载小儿泄泻的先秦两汉至明清具有代表性的儿科专着以综合性医籍、方书等文献30部,对其中小儿泄泻的因、机、证、治诊疗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和总结,提炼小儿泄泻的诊疗理论,形成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本文从小儿泄泻的病名、小儿泄泻的病因、小儿泄泻的病机、小儿泄泻的辨证、小儿泄泻的治法、小儿泄泻的转归和小儿泄泻的诊疗理论框架七部分加以论述。探讨了小儿泄泻病名的演变过程,总结了导致小儿泄泻的外感与内伤因素,归纳了小儿泄泻的虚实病机,探讨了局部和整体相结合以寒热虚实为纲的小儿泄泻的辨证及治疗方法,提出小儿泄泻迁延不愈的四种转归,最后形成小儿泄泻的因机证治诊疗理论框架。结论如下:1.小儿泄泻病名繁杂,经历了“泄”“利”“泻”的命名演变,病名数量逐渐增加,多围绕病因、病机、大便特点、疾病新久等因素命名。2.小儿因其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其泄泻常以脾胃虚弱为根本,外受风、寒、热(暑)、湿,内伤饮食生冷或伤热、或饮食积滞、或感受惊恐以及被痰饮所伤而致。其病机主要包括脾胃虚弱、脾胃虚寒、饮食积滞、水湿困脾、脾胃湿热和肝木乘脾六种。3.小儿泄泻的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纲,局部和整体相结合。古代医家多从大便颜色和性状进行辨证,主要有便色白、便色黄、便色赤、便色黑、便色青和便色褐六类。白主寒和脾虚。便色黄可为正常大便颜色,亦为热盛之便,也可为热势不显而湿盛之便。若热势加重,则大便色赤。热极则大便色黑。便色黄、便色赤和便色黑三者显示热势递增。便色青可寒可热,热则便质稠,寒则便稀,多为受惊吓,肝木克伐脾土所致。便色褐多为脾虚。此外,小儿泄泻还可通过小便、疾病新久、口渴与否、季节等方面分辨寒热阴阳。4.小儿泄泻的病证,主要有脾虚泻、冷泻(寒泻、中寒泻、脏寒泻)、肾泻、热泻(火泻、暑泻)、冷热泻(冷热利)、积泻(食积泻、伤泻、伤食泻、伤乳食泻、食泻)、水泻(湿泻)、惊泻(风泻)、伤风泄泻(风泻)、中渴泻(饮泻)和痰泻11类,相应的治法,包括健脾益气、疏风解表、温中运脾、温肾暖脾、升阳止泻、行气调中、利水祛湿、祛滞消积、涩肠止泻和镇惊平肝十种。5.小儿泄泻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可转化为惊风、痢疾、肿满和疳证,多为津液脱失或水湿留滞所致。小儿泄泻宜及早治疗,防止传变。6.以中医古代文献小儿泄泻的因、机、证、治规律为纲,形成以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基础,围绕虚、积、湿、惊四个证候特点,构建起小儿泄泻的诊疗理论框架。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脾常不足,故易受外感内伤,导致脾失健运,水液、饮食停滞,从而泄泻。小儿肝常有余,易受惊恐,伤及心神,扰动肝风,肝木乘脾而成惊泻。虚、积、湿、惊四大证候特点均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治疗以补虚、祛实为治则,以恢复脾的生理功能为目的,使清气得生,津液得布,浊液得出,则大便自然润燥适度,不致泻下。本研究明晰了小儿泄泻理论发展的历史源流与演变过程,系统梳理了小儿泄泻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法、转归等相关内容,首次搭建起小儿泄泻诊疗理论的框架结构,为临床辨治小儿泄泻提供文献支撑和理论依据。

李丽丽[2](2020)在《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为临床提供一套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本课题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伤食泻患儿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消食导滞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王氏保赤丸。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儿行组内、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伤食泻患儿分别行组内前、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患儿行组间治疗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次要症状(腹痛腹胀)积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主症和部分次要症状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症状(呕吐、口渴、小便、食欲、精神状态)积分方面两组大体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部分次要症状方面两组无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消食导滞推拿法和口服王氏保赤丸对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均有较好的疗效。从总体疗效上对比,消食导滞推拿法优于口服王氏保赤丸,是临床上值得被推广的一种外治方法。

张鹏宇[3](2020)在《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儿伤食泻,平胃保安丸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平胃散及清代《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之保安丸化裁而成,古方新用,在把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观察、统计、分析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伤食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将古方继承发展、推陈出新,为临床上小儿伤食泻的诊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住院部及儿科门诊中于2019.02~2020.01就诊并诊断为泄泻~伤食泻的患儿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予免煎汤剂平胃保安丸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成药保和丸(水丸)治疗,治疗5天后来院复诊,记录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止泻具体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共收集的伤食泄泻患儿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试验组有31例,对照组有30例。以下为实验分析结果:在31例试验组中有18例痊愈,4例有效,9例显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在30例对照组中有8例痊愈,3例有效,17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经过SPSS秩和检验发现,在治疗伤食泻的总有效率上,两组药物统计结果为P≤0.01,说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试验组药物要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药物在止泻时间的比较上,P<0.01,表明试验组药物在止泻时间上比较明显比对照组药物短。在改善症状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表明在改善小儿伤食泻症状体征等方面,试验组药物优于对照组药物,尤其是在其改善患儿大便性状、增加患儿食量、改善患儿精神状况及矢气嗳气等症状上。结论:整体疗效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止泻时间等方面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治疗小儿伤食泻过程中平胃保安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除此之外,其没有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小儿伤食泻方面进行推广。

王小芳[4](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及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现代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验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证型、症状、方药等相关信息,构建网络关系图,实现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可视化,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泄泻、中医药基础研究、中药成方制剂的研发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主题词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CNKI等三个数据库中名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验案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制定“小儿泄泻中医文献调查表”,将筛选出的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对症状、证型、中药名称及用量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后,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平台后,利用平台自带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研究医案的证型、症状及处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别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聚类、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1.总体:研究共纳入157篇文献,264例医案,证型以脾虚泻、湿热泻、伤食泻为主,治法以健脾、理气、消食、清热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辛味、苦味居多,归经以脾经、胃经、肺经为主,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共挖掘出13个新处方。2.层次:脾虚泻常用药物的核心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常用补气药、理气药、消食药、化湿药等,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为主,共挖掘出10个新处方。湿热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芩连汤组成,药物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共挖掘出8个新处方。伤食泻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麦芽、山楂、苍术、陈皮、神曲、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2个新处方。脾肾阳虚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茯苓、肉桂、陈皮,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6个新处方。气阴两伤证核心药物组合为:乌梅、人参、甘草、石斛、荷叶、天花粉、山药,气味以寒、甘为主,共挖掘出5个新处方。风寒泻核心药物组合为:苍术、茯苓、藿香、木香,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共挖掘出4个新处方。肝脾不调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痛泻要方组成,药物气味以温、甘为主,挖掘出1个新处方。结论:本研究结果与中医理论及临床对小儿泄泻的认识基本一致,且挖掘出总体新处方及各证型新处方,既提示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挖掘临床数据的可靠性,又为临床诊治及研究小儿泄泻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卿龙丽[5](2019)在《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泄泻现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泄泻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泄泻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以期揭示泄泻病的中医证治体系与中医学治疗泄泻病的优势和特点,完善泄泻临床证型,为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首先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1998-2018年收录有关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泄泻的现代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提取泄泻患者的中医相关的证候、证型、辨证要素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文献274篇,小儿泄泻64篇与成人泄泻210篇。成人泄泻文献使用辨证标准有44种,小儿泄泻文献共使用诊断辨证标准18种。标准种类多,应用不统一。对本次纳入的成人与小儿泄泻文献的地区分别是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医学院校是研究泄泻病的主力军,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2.本次纳入成人泄泻文献中共有124个证名,经规范后为13个证名,最常见的5个证型是肝气乘脾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虚证与湿热蕴脾证。小儿泄泻文献中共出现47个证名,规范后证名归纳为10个证名,湿热蕴脾证、食滞胃肠证、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脾胃虚弱证是小儿泄泻最常见的5个证型。3.成人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其次胃、小肠/大肠、心和肺;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涉及食积,血瘀、阴虚和血虚。小儿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其次肾和肝;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同时涉及外风、阳虚、暑、气滞。小儿泄泻病以脾为主要病位,湿为主要病性证素,小儿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泄泻证素共2种组合形式,三证素组合形式是泄泻最常见的组合。结论:成人泄泻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小儿泄泻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由于成人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所以在病位与病性证素亦存在差别。通过对泄泻证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泄泻是多个病因共同作用导致,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泄泻的中医辨证方法较为繁多,涉及的证候类型名称不统一、不规范,证候分布离散性大。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提取的证候要素涵盖了辨证所需的病变部位、病性性质的大部分信息,而且直观、简便,利于规范化研究。因此,从证素入手,对泄泻的规范化研究有积极地作用。

李金松,林琳[6](2016)在《秋泻灵和儿泻停颗粒在体外传代细胞上抗轮状病毒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比较中药制剂秋泻灵和儿泻停颗粒体外传代细胞上抗轮状病毒的作用,为秋泻灵的进一步动物试验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颗粒状药物用PBS溶解过滤后作为原液,稀释至不同浓度,用于以下实验:1不同浓度的药物直接于4℃与SA11轮状病毒作用1 h后,接种到轮状病毒敏感的恒河猴肾细胞MA104上,评估药物对病毒的灭活作用;2用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细胞1 h,再接种SA11,评估药物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作用;3先用轮状病毒SA11株感染MA104细胞,然后测定不同浓度的药物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结果:秋泻灵和儿泻停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3.62和2.60 mg/m L;药物浓度为1×10-410 mg/m L时,二者对轮状病毒有灭活作用;在阻止病毒入侵细胞的实验中,儿泻停在较高浓度时有效,而秋泻灵在低浓度时有效;在清除已感染MA104细胞的SA11轮状病毒时,二者在适宜浓度时有微弱作用。结论:秋泻灵和儿泻停在适宜浓度时对轮状病毒SA11有灭活作用;二者对阻止SA11轮状病毒入侵MA104细胞显示了一定的的保护作用;本次试验条件下,二者在一定浓度下显示了清除已感染MA104细胞的SA11轮状病毒的微弱作用。

朱慧[7](2012)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小儿急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小儿腹泻是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患腹泻病者有10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5亿,导致5百万小儿死亡。推拿疗法用于小儿泄泻的治疗历史悠久,本研究经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和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并制定辨证推拿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并进行临床研究,客观评价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的方法,共收集观察病例280例,其中符合方案集271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68例,两组在治疗前性别、年龄、起病、病程、症状总积分、病情分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推拿辨证(风寒泻、湿热泻、伤食泻)治疗,对照组采用礞脱石散合培菲康治疗,1疗程为3天,每个病例需观察治疗1-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主症、次症等积分的改善情况,以评价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203例,其中痊愈193例(95.10%),显效5例(2.50%),进步3例(1.50%),无效2例(1.00%);对照组68例,痊愈44例(64.70%),显效10例(14.70%),进步7例(10.30%),无效7例(10.30%)。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的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在大便质地、大便质量、腹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痊愈显效率97.6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9.40%,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辨证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岩[8](2011)在《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今文献有关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总结小儿泄泻的脐疗用药规律,进一步完善小儿泄泻脐疗选药的针对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文科技数据库维普资讯为现代文献检索源,检索近20年有关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论文。以650本中医古籍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经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规律。结果:对小儿泄泻脐疗用药的相关文献整理后,结果发现:①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用药频次在前10位的药物为丁香、吴茱萸、肉桂、胡椒、苍术、五倍子、木香、白术、干姜、黄连。②常用的药对为丁香—肉桂、丁香—吴茱萸、吴茱萸—肉桂、丁香—胡椒、吴茱萸—胡椒、吴茱萸—苍术和吴茱萸—五倍子等。③最常用的中成药为云南白药,最常用的药物调制赋形剂为醋。结论:根据统计分析得出小儿泄泻的脐疗用药规律:①温里类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特别是丁香和吴茱萸,其次为收涩类药物。②在药性方面,温热类药物出现的频次最高。③在药味方面,辛、苦、甘类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尤其是辛味。④在药物归经方面,归脾经和胃经的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归肾经和肺经。

宫锦汝[9](2011)在《基于古今文献的脐疗法在儿科中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目的本文将对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进行研究,期望通过系统收集整理文献中有关脐疗法的内容以及在儿科中的临床研究类文章,总结归纳出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具体研究包括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优势疾病系统、优势病种及常用药物、优势操作系统、常用赋形剂、脐疗新剂型及新的操作方法等,为脐疗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能够更好的指导脐疗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评估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的质量,同时对近20年研究状况进行统计,以期分析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发展趋势;探寻应用于儿科疾病的相对成熟的市售脐疗产品,为脐疗法在儿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二、研究方法脐疗法在儿科中应用规律的文献收集方面,对清代及清代以前的文章以脐疗法专着《中华脐疗大全》、《中华脐疗大成》、《中医脐疗大全》三本书为主要参考,主要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升级版为主并配合手工查阅方式。对现代文章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即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为检索源,收录1978-2010年33年间在国内中文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脐疗在儿科中的临床研究类文章。共得到1978-2010年有效统计的临床研究类文献593篇。在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了古今脐疗法文献以及在儿科中应用的文章的基础上,采用传统文献学和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古今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研究。三、研究成果(一)脐疗法文献和内容研究本文对脐疗法的渊源沿革、研究现状、操作方法、作用机理、用药特点等进行了整理研究。(二)古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1.临证广泛,病种繁多2.方法灵活,随证而施3.剂型多样,时有叠加4.辨证论治,清代突显5.善于调理小儿脾系及肾系病证6.神阙穴禁针(三)现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1.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优势疾病系统是脾系病证。脐疗法对儿科中脾系病证的临床文献高居脐疗优势疾病系统的榜首,占据626篇文献中的417篇,占总文献量的67%;说明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主要优势集中在脾系病证。2.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优势病种是泄泻、厌食、遗尿、痛经。脐疗法对泄泻的临床报道高居脐疗法优势病种的榜首,占有总文献量的51.6%,占文献总量的一半以上。此外,厌食、遗尿、痛经所占的文献量也相对较高,这说明脐疗法在这三种疾病方面也有相对明显的优势。3.脐疗法在儿科各疾病系统中的优势病种。脾系病证中的厌食占脾系病证中的10.79%,说明在脾系病证中,除了泄泻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病种外,厌食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疾病;肺系病证中,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肾系病证中的遗尿,月经病中的痛经,新生儿病中的脐部疾患,心肝病证中的失眠都在各自的疾病系统中,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是脐疗法治疗这些疾病系统的优势病种。4.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优势操作系统是敷贴脐部。5.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各操作系统所对应的优势疾病系统以及优势病种。敷贴脐部在脾系病证、肺系病证中应用较多,尤其是脾系病证中的泄泻、厌食,肺系病证中的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按摩脐部法只用于脾系病证,且善于治疗泄泻病;脐部拔罐法只用于肺系病证,且善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熨脐疗法善于治疗脾系病证,首先是泄泻病,其次是便秘;灸脐疗法首先善于治疗泄泻病,其次是痛经。6.敷贴脐部中最擅长使用软膏。敷贴脐部中,软膏类的临床使用文献最多,所治疗的疾病种类最广泛,平均到每种疾病所使用的软膏类文献达10.48次。7.赋形剂使用频率较高的是醋、酒和水。现代临床上也会用到的有氮酮和二甲基亚砜等。8.脐疗法治疗标注儿科中前3种优势病种(泄泻、厌食、遗尿)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治疗泄泻病时,丁香、吴茱萸、肉桂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别的药物,其他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苍术、五倍子、木香、干姜、白术、黄连、胡椒、车前子、小茴香、藿香等;治疗小儿厌食时,砂仁、苍术、白术、鸡内金、丁香、莱菔子、肉桂、山楂、槟榔等药物的出现频次较高,治疗小儿遗尿时,益智仁、五倍子、桑螵蛸、肉桂等药物的出现频次较高。9.脐疗法所治儿科病种的平均有效率情况。本文对超过5篇(包括5篇)的临床儿科脐疗文献进行平均有效率的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率在90%-95%的病种有:术后疾病、腹痛、过敏性鼻炎、厌食、泄泻、便秘;平均有效率在95%以上的病种有:痛经、遗尿、荨麻疹、感冒、哮喘、汗证、脐部疾患、疳积。10.脐疗法在儿科中临床研究类文献的质量评价及发展趋势。虽然本次研究的脐疗法在儿科中临床研究类文献的质量不高。但是,临床文献报道基本显示出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含有随机对照的文章越来越多,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文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此外,单纯脐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少,两种中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两种中医疗法的应用增加的更为明显。11.脐疗法在治疗儿科疾病时,常用到的市售产品有多种,一种是类似于膏药的的剂型,如巴布贴剂、丁桂儿脐贴、复方丁香开胃贴、巴布膏、儿泻宁、儿泻康贴膜、温灸贴、脐宝、纳米腹泻贴。另一种是可以经常用到脐疗法中的产品,如云南白药。还有一些中成药、中药免煎颗粒甚至是西药,只要根据临床病症,辨证准确,都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脐疗法来治疗相关疾病。四、研究结论(一)古今脐疗法的异同点1.共同点:(1)古今脐疗法都包含的操作方法有敷贴脐部、灸脐疗法、熨脐疗法、脐部拔罐法、按摩脐部法,这些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是临床上常用的脐疗操作方法,尤其是敷贴脐部法。(2)古今脐疗法都擅长使用赋形剂,常见的赋形剂有醋、酒、水、鸡蛋清等,虽然时代已经发展,但是这些赋形剂仍然是现代临床上常用的药物。(3)古今脐疗法所治疗的疾病范围都很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学科,所治疗的病种也很繁多,如泄泻、哮喘、厌食、遗尿等。(4)古今脐疗法都使用较多的剂型是干粉、软膏、膏药,这些剂型在古今临床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干粉、软膏的使用越来越多。2.不同点:(1)现代操作方法又增加了运用仪器作用于脐部、针刺脐部法、脐部磁疗法。(2)赋形剂的选择方面,现代比古代更加丰富,如氮酮、二甲基亚砜、酒精等。(3)有些古代的脐疗法因安全、卫生等因素已经很少使用,如雄鸡罨脐法,牛粪敷脐法。(4)有些脐疗方法已经很少使用,如鲜药敷贴。(5)现代可见针刺神阙穴的临床报道。(6)医疗仪器运用广泛。(7)脐疗新剂型不断出现。(二)古今脐疗法在儿科应用规律中的异同点1.共同点:(1)都擅长治疗儿科脾系病证,其次是肾系病证;(2)都比较擅长治疗儿科泄泻;(3)在各类操作系统中,都善于使用敷贴脐部法,而且此法当中,比较擅长使用软膏类剂型;(4)所治疗的疾病种类都很繁多;(5)都比较善于使用赋形剂。2.不同点:(1)古代脐疗法当中,神阙穴是禁针的,而现代文献当中,已经有针刺神阙的成功医案;(2)古代脐疗操作方法和剂型在儿科中的应用没有现代的丰富,随着医疗仪器设备、制药工艺等的发展,现代增加了运用仪器作用于脐部、脐部磁疗法、巴布剂等新的操作方法和剂型;(3)古代脐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时,会较多的使用鲜药,现代文献中很少出现这样的记载;(4)辨证论治这条中医治病原则在清代的文献记载中,比较突显,而现代运用脐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时,统计的626篇文献当中,只有53篇使用了辨证论治原则。(三)针刺神阙穴的可行性探讨神阙穴是否可针刺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尝试着对其进行了针刺可行性的探讨。

张绪富[10](2010)在《抗诺如病毒药物筛选的相关基础及其有效方药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诺如病毒(No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成人和儿童非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同时也是婴幼儿散发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仅次于轮状病毒),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NoV都有很高的感染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曾经估计,美国每年有至少2300万例NoV导致的胃肠炎病例(约占其人口总数的10%),占到所有已知病原体导致疾病总数的60%,有超过73%到95%的传染性胃肠炎暴发是由NoV造成的,每年因NoV胃肠炎的治疗费用和间接经济损失达3.5至7.5亿美元。据前些年统计,在我国,腹泻病是位居第二位的对小儿威胁较大的常见多发病,其中病毒性腹泻占40%以上,由NoV引起的腹泻估计占1/3。实际上,过去由于未列入常规检测或报告项目,对该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的危害仍被严重低估。NoV基因组属于单股正链RNA,全长约7.5-7.7kb,包括3个开放阅读框(ORFs)。ORF2编码的含540个氨基酸的主要衣壳蛋白VP1为NoV抗原主要决定簇,同时负责识别结合受体,近年来已成为NoV的主要研究对象。NoV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不同国家、社区同时可能存在不同的NoV毒株流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确认GⅡ-4型NoV毒株导致绝大部分NoV胃肠炎暴发和世界性大流行后,NoV GⅡ-4型毒株一直为为全球优势流行株。我们课题组南方医科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系自2002年以来对广东省多地NoV感染进行了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NoV GⅡ-4型为主要流行株,占到总数的82.9%,该结果得到了北京、长春、济南、兰州、福州等地NoV研究的证实。由于缺乏细胞培养系统,亦无合适的动物感染模型,一直以来抗NoV胃肠炎的药物研究进展缓慢,迄今为止,尚缺乏针对NoV胃肠炎的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近年来随着国外学者对NoV基因组结构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了一些具有前景的抗NoV药物靶标,如:通过多糖受体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抑制病毒蛋白水解酶和多聚酶作用和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这些进展为抗NoV性胃肠炎的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我国NoV流行优势株GⅡ-4型毒株为主要研究对象,以NoV入侵人体的主要致病蛋白VPl及其所识别的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受体为研究切入点,克隆GⅡ-4型NoV ORF2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表达纯化GⅡ-4型病毒样颗粒(VLP),在此基础上,采用凝集抑制实验法测定唾液HBGAs受体分型(A、B、H),建立一种体外NoVVLPs结合唾液HBGAs受体的酶联免疫(EIA)药物筛选模型。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腹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肯定,且自成体系。近年来中医药界为寻求有效的疗法进行了多方探索,各地涌现出大量自拟新方,经临床和实验证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现代有关文献,试图通过对病毒性腹泻有效方剂之基本结构和核心药物的深入分析,筛选出具有研究前景的候选药物,并拟定更加合理和可行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期为利用此模型进行针对性的高通量抗NoV中药化合物筛选奠定文献基础。一、GⅡ-4型诺如病毒ORF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从三株GⅡ-4型NoV粪便中(GZ-55, GZ-121, JM-482)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后,以cDNA为模板,PCR扩增出完整ORF2基因,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MD18-T-GZ55 ORF2, PMD18-T-GZ121 ORF2, PMD18-T-JM482 ORF2。DNA测序后进行全部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根据GenBank公布的GⅡ-4型NoV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3株GZ-55, GZ-121, JM-482 NoV粪便标本通过RT-PCR均得到约1.7kb分子量大小ORF2区域片断,其长度与预计相符。重组质粒行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PCR扩增出完整ORF2阅读框序列(约1.62kb)。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3株NoV ORF2序列,其中GZ55、GZ121 ORF2共1620个碱基编码539个氨基酸,JM482 ORF2共1623个碱基编码540个氨基酸。GZ55、GZ121和JM482与VA38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93%、93%。经与Genbank代表性NoV GⅠ、GⅡ的ORF2氨基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oV ORF2包括2个主要区域,N端结尾的壳区域(S区域)和C端结尾的突出区域(P区域);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相对保守序列:S区与P区结合部位的FLVPPTVE序列、P1亚区KT或RT氨基酸序列、P区域C末端保守精氨酸R簇。结合文献分析这些保守序列均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含FLVPPTVE铰链的P二聚体和HBGAs受体结合力低而不含铰链的P颗粒结合HBGAs受体能力非常强:P1亚区KT或RT氨基酸序列为胰岛素酶切位点;C末端保守精氨酸R簇在识别受体过程是必需的。二、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形成病毒样颗粒的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将质粒PMD18 -T- GZ121 ORF2酶切,回收酶切的目的基因ORF2片段,再与用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的线性化载体PFastBacTM1连接,获得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GZ121 ORF2,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GZ121 ORF2,经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鉴定后,将其转染昆虫Sf9细胞,从培养上清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GZ121 ORF2,以之重新感染新鲜的Sf9细胞表达外源蛋白。对细胞上清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重组病毒rBac-GZ121 ORF2表达了分子量约为58KDa的NoV衣壳蛋白,大小与VLP相符,说明杆状病毒携带的NoV衣壳蛋白基因ORF2在昆虫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对细胞上清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出VLP并经负染电镜得到证实,其直径约为30nm,形态和结构与野生型NoV相同。为进一步研究VLP的各种特性打下了物质基础。三、病毒样颗粒结合唾液HBGAs受体的检测及意义收集健康志愿者唾液标本,采用凝集抑制实验法检测唾液中HBGAs血型物质,用EIA法检测NoV-VLP与HBGAs的结合特性。结果显示,63份唾液标本检出O型21例(占33.3%),B型14例(占22.2%),A型和非分泌型各13例(分别占20.6%),AB型2例(占3.2%)。NoV-VLP与A、B、O型均能结合(OD值>2.5),与非分泌型唾液不结合(OD值-0.3),结合方式与rVA387相一致,其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也再次表明我们成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VLP。针对NoV结构蛋白VPl的HBGAs受体阻断剂的筛选和开发具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建立的NoV-VLP和HBGAs受体结合模型,重复性好,且具有快速经济等优点,为开发我国人群NoV暴发的防治药物提供了理想筛选模型。四、中医药抗病毒性腹泻有效方药的筛选和评价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集的文献为资料范围,以(病毒性腹泻or秋季腹泻or急性胃肠炎)and(中医or中药or中成药or中西医结合or经验报道)为计算机检索式,从文献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374篇,进一步评定与筛选剔除不合格文献,最终收集到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合格文献158篇,每篇文献中关于中药组方的描述均作为一条记录。通过对组方的用药频次处理,发现中医药抗病毒性腹泻的处方用药主要有如下特点:(1)重视经典方剂的运用:明确提到以经典方剂(传统成方)加味治疗的文献47篇,占总数的34.1%。核心方剂是五苓散、葛根芩连汤、泻心汤、藿香正气散、理中汤和七味白术散。(2)用药集中:主要集中在云苓、白术、葛根、藿香、苍术、黄芩、车前子等31味核心药物,占药物出现总频次的78.5%。药物类别主要集中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化湿药等十大类。(3)健脾渗湿并重:补虚药用药频次最多,且主要集中在健脾益气药(白术、党参、山药、扁豆);利水渗湿药仅居其次,集中在云苓、车前子、泽泻、猪苓、薏苡仁。“以方测证”,可见脾虚湿盛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机。(4)兼顾病因,加减化裁,忌闭门留寇:除注重健脾渗湿外,化湿药、清热药、消食药、解表药、温里药比重相对平均,证明致泄病因主要集中在湿、热、食滞、寒几类。临床根据兼夹不同,可随证加减,或清化湿热、或温化寒湿、或疏表、或消导。收涩药出现频次仅居第八位,表明多数医家不主张骤用补涩,以防闭门留寇。通过对治疗病毒性腹泻有效方药的筛选和分析,特拟定优化组方用药方案如下:炒白术10g、云苓10g、藿香10g、煨葛根10g、车前子10g、乌梅5g。

二、儿泻止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泻止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小儿泄泻的病名
    1.1 泄
    1.2 利(痢)
    1.3 泻
    1.4 泄、泻、利、溏、滑、洞辨析
2 小儿泄泻的病因
    2.1 外感
        2.1.1 风
        2.1.2 寒
        2.1.3 热(暑)
        2.1.4 湿
    2.2 内伤
        2.2.1 饮食
        2.2.1.1 饮食生冷
        2.2.1.2 饮食伤热
        2.2.1.3 饮食积滞
        2.2.2 惊恐
        2.2.3 痰饮
3 小儿泄泻的病机
    3.1 脾胃虚弱
    3.2 脾胃虚寒
    3.3 饮食积滞
    3.4 水湿困脾
    3.5 脾胃湿热
    3.6 肝木乘脾
4 小儿泄泻的辨证
    4.1 小儿泄泻的辨证方法
        4.1.1 辨粪便颜色和性状
        4.1.1.1 便色白
        4.1.1.2 便色黄
        4.1.1.3 便色赤
        4.1.1.4 便色黑
        4.1.1.5 便色青
        4.1.1.6 便色褐
        4.1.2 辨寒热
    4.2 小儿泄泻的常见病证
        4.2.1 脾虚泻
        4.2.2 冷泻(寒泻、中寒泻、脏寒泻)
        4.2.3 肾泻
        4.2.4 热泻(火泻、暑泻)
        4.2.5 冷热泻(冷热利)
        4.2.6 积泻(食积泻、伤泻、伤食泻、伤乳食泻、食泻)
        4.2.7 水泻(湿泻)
        4.2.8 惊泻(风泻)
        4.2.9 伤风泄泻(风泻)
        4.2.10 中渴泻(饮泻)
        4.2.11 痰泻
    4.3 小儿泄泻的危重症
    4.4 小儿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5 小儿泄泻的治法
    5.1 健脾益气
    5.2 疏风解表
    5.3 温中运脾
    5.4 温肾暖脾
    5.5 升阳止泻
    5.6 行气调中
    5.7 利水祛湿
    5.8 祛滞消积
    5.9 涩肠止泻
    5.10 镇心平肝
6 小儿泄泻的转归
    6.1 惊风
    6.2 痢疾
    6.3 肿满
    6.4 疳证
7 小儿泄泻的诊疗理论框架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1.病例来源
        2.伤食泻患儿的选择
    二、临床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试验设计
        3.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6.依从性评价
        7.不良事件
        8.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基线分析结果
        3.结果分析
        4.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评价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病名的认识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则
        5.治法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1.易感因素
        2.致病因素
        3.致病机理
        4.现代医学治疗
    三、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1.独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2.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3.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四、导师对小儿腹泻(伤食泻)的认识
        1.辨证
        2.治疗
    五、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分析
        1.消食导滞推拿法的理论依据
        2.选穴依据
        3.王氏保赤丸的应用依据
        4.消食导滞推拿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六、关于本试验的疗效分析
        1.两组组内疗效分析
        2.两组组间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病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治疗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于小儿泄泻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腹泻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家对婴幼儿腹泻病治疗的认识
二、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历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实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方法
    3.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三、讨论
    1.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分析
    2.导师“运脾为健”学术思想浅析
    3.立题依据
    4.方义分析
        4.1 对照组药物保和丸(水丸)方义分析
        4.2 试验组药物平胃保安丸方义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小儿腹泻病中医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技术路线图
附录 2 小儿泄泻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录 3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小儿泄泻的中医源流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溯源
        1.3 病机溯源
        1.4 证治溯源
    2 小儿泄泻的现代中医研究
        2.1 现代名中医论治经验
        2.2 中医内治法研究概况
        2.3 中医多种疗法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选择标准
        1.3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制定文献调查表
        2.2 数据的规范化
        2.3 分析软件
        2.4 录入数据库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总体挖掘结果
        3.2 层次挖掘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总体挖掘结果分析
    2 层次挖掘结果分析
        2.1 脾虚泻挖掘结果分析
        2.2 湿热泻挖掘结果分析
        2.3 伤食泻挖掘结果分析
        2.4 脾肾阳虚证挖掘结果分析
        2.5 气阴两伤证挖掘结果分析
        2.6 风寒泻挖掘结果分析
        2.7 肝脾不调证挖掘结果分析
    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优缺点
    4 创新与不足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病因
        1.2 泄泻的病名的提出
        1.3 泄泻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泄泻治则
        1.6 辨证论治
        1.7 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泄泻现代文献研究
    1.本研究的目标
    2.本研究主要内容
        2.1 研究泄泻证候分布规律
        2.2 探讨泄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点
        2.3 总结泄泻证治规律
    3.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来源
        3.2 文献检索方法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4.本研究结果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成人泄泻篇
        4.3 小儿泄泻篇
第三部分 讨论
    1.本课题的基本信息
    2.证名规范与证型分布特点
    3.证素分布特点与分布规律
        3.1 成人篇
        3.2 小儿篇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秋泻灵和儿泻停颗粒在体外传代细胞上抗轮状病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SA11轮状病毒毒株的扩增
    1.3 秋泻灵和儿泻停的稀释
    1.4 病毒浓度确定
    1.5 药物细胞毒性
    1.6 药物对SA11轮状病毒的直接作用
    1.7 药物阻止SA11轮状病毒感染入侵的作用
    1.8 药物对SA11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后的清除作用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SA11轮状病毒TCID50测定
    2.2 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2.3 药物对SA11轮状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以EC50为标准)
    2.4 药物阻止轮状病毒入侵MA104细胞的作用
    2.5 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后清除感染的作用
3 讨论

(7)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推拿疗法运用于小儿腹泻的历史溯源
    2. 中医治疗
        2.1 口服药物治疗
        2.2 敷贴疗法
        2.3 推拿疗法
        2.4 针刺疗法
        2.5 刮痧走罐疗法
    3. 西医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补液治疗
        3.3 病原治疗
        3.4 微生态疗法
        3.5 肠粘膜保护剂
        3.6 辅助治疗
    4. 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材料
        2. 随机对照方法
        3. 治疗措施
        4. 疗程
        5. 合并用药
        6. 观察项目及方法
        7. 疗效评价
        8. 统计方法及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入选病例数量及完成情况
        2. 可比性分析
        3. 两组受试者依从性分析
        4. 有效性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6. 卫生经济学分析
    四、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组方分析
    2. 机理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成果
致谢

(8)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脐疗概述
    2 古代医家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3 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历史源流
    4 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机制
        4.1 经络腧穴的作用
        4.2 药物的渗透及皮肤的吸收作用
        4.3 药物和神阙穴的综合作用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古代文献条文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现代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药物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5 文献的管理和概况
        2.6 关于泄泻的病名以及与痢疾的区别
        2.7 药物名称的统一
研究结果和分析
    1 药物应用频次统计结果和分析
    2 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
    3 药物药性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4 药物药味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5 药物归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6 药物功效分类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7 中医名方的运用统计结果和分析
    8 药物调制赋形剂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讨论
    1 小儿泄泻脐疗组方常用药物的特点
    2 小儿泄泻脐疗常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不同
    3 小儿泄泻的脐疗选药和内服选药差别原因分析
        3.1 本草书籍记载的药物功效多为口服功效
        3.2 药物敷脐不等于皮肤给药
结语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基于古今文献的脐疗法在儿科中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今脐疗法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神阙穴由来及用途
    第二节 脐疗法的渊源沿革
        一、殷商到秦汉时期
        二、晋唐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民国时期以后
    第三节 脐疗法的研究现状
        一、脐疗的文献整理研究
        二、脐疗的作用机理研究
        三、脐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四、脐疗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脐疗法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一、肺系病证
        二、肾系病证
        三、脾系病症
        四、其他
第二章 古今脐疗法分类内容
    第一节 脐疗操作方法
        一、敷贴脐部
        二、灸脐疗法
        三、熨脐疗法
        四、脐部拔罐法
        五、按摩脐部法
        六、针刺脐部法
        七、脐部磁疗法
        八、运用仪器作用于脐部
    第二节 脐疗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
        一、穴位基础
        二、药物作用
        三、协调作用
    弟三节 脐疗的用药特点
        一、辨证用药
        二、善用芳香走窜之品
        三、善用引经药和赋形剂
        四、多用生猛有毒之药
        五、善用温热类药物
        六、补药选用血肉有情之品
第三章 古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
    第一节 脐疗法相关书籍
    第二节 古代应用规律研究
        一、临证广泛病种繁多
        二、方法灵活随证而施
        三、剂型多样时有叠加
        四、辨证论治清代突显
        五、善于调理小儿脾系及肾系病证
        六、神阙穴禁针
第四章 现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
    第一节 课题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策略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各疾病系统分布
        二、各病种分布
        三、各疾病系统中各病种分布
        四、各操作系统及其病种分布
        五、各操作系统、疾病系统及其病种分布
        六、敷贴脐部分类及其病种分布
        七、赋形剂分布
        八、前3种优势病种药物分布
        九、平均有效率统计
        十、临床研究类文献的质量评价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古今脐疗法的异同点
        一、古今脐疗法的共同点
        二、古今脐疗法的不同点
    第二节 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
        一、古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
        二、现代文献中脐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规律
        三、古今脐疗法在儿科应用规律中的异同点
    第三节 针刺神阙穴的可行性探讨
        一、历史回顾
        二、禁针思考以及现代应对措施
        三、针刺神阙穴的临床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抗诺如病毒药物筛选的相关基础及其有效方药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GⅡ-4型NoV ORF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形成病毒样颗粒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病毒样颗粒结合唾液HBGAs受体的检测及意义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中医药抗病毒性腹泻有效方药的筛选与分析
    4.1 文献和数据的选择
    4.2 有效方药的筛选与分析
    4.3 试拟优化组合治疗方案
    4.4 问题与展望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PCR扩增的GZ55株ORF2区域DNA测序图谱
附录三:古籍摘要
综述一:抗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药物靶点研究新进展
综述二:病毒性腹泻的审因论治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儿泻止颗粒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研究[D]. 孙铭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D]. 李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平胃保安丸治疗小儿泄泻病(伤食泻)的临床研究[D]. 张鹏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析名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证治规律[D]. 王小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卿龙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秋泻灵和儿泻停颗粒在体外传代细胞上抗轮状病毒的研究[J]. 李金松,林琳. 生物技术通讯, 2016(05)
  • [7]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 朱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D]. 赵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基于古今文献的脐疗法在儿科中应用规律研究[D]. 宫锦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抗诺如病毒药物筛选的相关基础及其有效方药的文献研究[D]. 张绪富.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二泻颗粒治疗小儿腹泻1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