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健美操改革及教育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薛晴晴,赵京辉,张晨,李凯琳[1](2021)在《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是立足于社会变革与教育供需矛盾,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等为理念,以完善课程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回归健美操课程建设本身,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与多元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课程育人减负"降成本"与人才培养"高效率"为目标的研究。
何睿[2](2021)在《常德市市直初级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朱琳[3](2021)在《高中阶段健身健美操模块设计研究 ——以潍坊市滨海中学为例》文中认为
樊华华[4](2021)在《操舞类课程思政元素整合与融入研究 ——以健美操课程为例》文中指出
牛伟伟[5](2021)在《体适能训练融入高职健美操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党琳燕[6](2021)在《互联网+教育推动下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健美操作为一项集舞蹈、健身于一体的新型运动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成为各大中小学网络体育教学的首选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实施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对河南省内10所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当前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开发相对不足,健美操教学仍然以线下课堂和传统教学法为主,健美操师资团队梯队建设不合理,一线健美操教师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改革应转变教学理念,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设计,利用现代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健美操师资力量建设。
侯露露[7](2021)在《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全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现阶段高校体育选修课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学生均来自不同专业,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美操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了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如何有效提高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界专家和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引入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健美操选修课的2个教学班共7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一学期(18周)为教学实验期限,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应用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发现健美操选修课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又是普遍存在的,经初步验证对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实施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2)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同时在实验中也发现协调性、灵活性是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最大障碍,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健美操所需专项素质中协调性方面的练习;(3)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术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健美操课程教学评价方面也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何瑜荣[8](2021)在《光影律动系统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教学的应用实验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快速提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在人们对健康的迫切追求下,作为健身养生的健美操舞蹈发展迅猛,深受校园师生的喜爱,利用互联网进行健美操学习也成为师生的常态。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在今后的高校课堂中要着力打造信息化教育课堂。光影律动教学系统是一款迎合时代发展,转为校园用户开发的运动系统工具,目前已在各大名校应用。为了推广光影律动系统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如何利用智能教学工具提高健美操课堂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光影律动系统”在广西师范大学健美操的选修课程中的应用做了探究。研究选取广西师范大学健美操选修课程的开设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能水平、健美操技能水平、体育锻炼态度意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光影律动系统教学并没有使学生的体能水平得到显着提升,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差不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健美操选修课程安排课时较少,课程衔接不够,导致学生机体接受刺激不足,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能水平提升。(2)光影律动系统教学工具的应用比传统教学形式更能使学生的健美操技能水平(音乐节奏感、表现力、动作标准)提高。但整体技能水平中,音乐节奏感的提升幅度较为缓慢,这与学生个体的乐感感受和学习能力不同相关。(3)光影律动系统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情感体验,并会让其产生主观兴趣和行为动向,增加对健美操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光影律动教学能够更好的维持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活跃度的增加。(4)尽管光影律动系统教学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转变比传统教学形式好,但这两种形式的转变效果整体是趋向于消极下降的,特别体现在锻炼行为和主观认知上,这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学习自主性高低、目前光影律动系统的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曾丽[9](2021)在《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对教育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20年又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满足“不停课不停学”,世界各地的学校都采用网上学习的新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理论课而言,网上教学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体育类课程来说,就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体育学科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有技能技术的学习,而技能的学习需要用实操演练来获取,如何应对时代的需要,把体育技能类课程上好,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以健美操课为例,进行实验,探讨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效果,为丰富体育技能类课程教学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本研究以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教学实验,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无论在健美操的动作姿态、创编能力、音乐节奏感、动作完成度上,实验组的健美操技能成绩都优于对照组。第二,翻转-跟踪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上都优于对照组。第三,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学习兴趣上高于对照组,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第四,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发现,两组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第五,翻转-跟踪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刘静[10](2021)在《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休闲体育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期,国家和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有氧健身操作为大众喜欢的健身方式,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有氧健身操教学、训练和指导。而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媒介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本研究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有氧健身操教学效率和质量,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综合能力,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和有氧健身操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能够在休闲健身俱乐部、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从事有关有氧健身操技术指导和参与休闲体育市场服务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进行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有氧健身操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学习体验是有氧健身操课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2、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讨论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成为有氧健身操教法的主体。3、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对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18周的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在超星学习通APP、微信交流群、课堂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得出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对比2017级和2018级本课程学生的期末成绩,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4、问卷调查得出2018级学生对本学期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期望在其它体育术科教学中也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5、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纠错、指导与交流时间,学生有更多练习时间,对重难点的突破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为有利。此外,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问题讨论与作业提交,使教学反馈变得及时,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建议:1、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设计时要优化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和控制教学内容难度与课后作业量。并且还要从有氧健身操的运动生理性、科学健身性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综合考虑,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和改进相应的评价体系,使实施效果最大化。2、鼓励教师深入探究,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研讨与成果验收方式,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任务,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满足学生的探究和好奇心。3、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和及时的反馈,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4、根据术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操性特点,建议对术科教师进行相关运动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并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二、试论健美操改革及教育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健美操改革及教育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体系 |
1.2 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的内涵 |
1.3 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 |
1.3.1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现状 |
1.3.2 高校公共体育课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 |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大纲 |
(2)聚焦时代特色,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
(3)教育信息化,构建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体系 |
(4)教学双主体,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与策略 |
(5)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
2 结论与建议 |
2.1 结论 |
2.2 建议 |
(6)互联网+教育推动下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 |
(一)健美操线下课程设置情况 |
(二)健美操线上课程开展情况 |
(三)健美操课程教学方法运用情况 |
(四)健美操课程教学师资现状 |
三、实施健美操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
(一)丰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
(二)利于整合课堂教学碎片化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
(三)有效落实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增进互动交流 |
(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
四、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
(一)转变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理念 |
(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设计 |
(三)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
(四)加强健美操师资力量建设 |
(7)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相关政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1.1.2 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
1.1.3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改革的关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1.3.3 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
1.3.4 合作教学研究现状 |
1.3.5 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 |
3.1 教学实验设计 |
3.1.1 实验对象、时间及地点 |
3.1.2 实验目的 |
3.1.3 实验假设 |
3.1.4 实验因素的控制 |
3.1.5 实验前测 |
3.1.6 实验测试指标及评定办法 |
3.1.7 实验班分层依据及异质分组情况 |
3.1.8 教学内容 |
3.1.9 教学实验任务进度安排 |
3.2 教学实施过程 |
3.2.1 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
3.2.2 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差异性检验 |
4.1.1 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差异性检验 |
4.1.2 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非智力因素差异性检验 |
4.1.3 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健美操技术水平差异性检验 |
4.2 实验班、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班实验前后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对照班实验前后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实验班、对照班非智力因素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班实验前后非智力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对照班实验前后非智力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非智力因素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健美操成套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4.5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健美操课程考核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
4.5.1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考核成绩结果分析 |
4.5.2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各阶段人数比较分析 |
4.6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对健美操课程教学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件 |
(8)光影律动系统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教学的应用实验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来源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受到关注 |
1.1.2 教育信息化发展在高校健美操课堂的应用 |
1.1.3 光影律动教学工具在健美操课堂应用中成效突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定义 |
2.1.1 光影律动系统相关概念 |
2.1.2 健美操概念与发展研究 |
2.2 健美操教学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
2.2.2 健美操教学模式研究 |
2.2.3 健美操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
2.2.4 健美操教学选修课现状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的选取以及实验前测 |
3.3.2 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
3.3.3 教学实验模式 |
3.3.4 实验时间 |
3.3.5 实验变量 |
3.3.6 实验假设 |
3.3.7 实验控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前测对比分析 |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后测对比分析 |
4.1.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前后测对比分析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技能学习前测对比分析 |
4.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技能后测对比分析 |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技能前后测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态度效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态度前测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态度后测对比分析 |
4.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锻炼态度前后测对比分析 |
4.4 两种教学形式下健美操选修课效果分析 |
4.4.1 健美操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要求 |
4.4.2 传统形式下健美操选修课效果分析 |
4.4.3 光影律动教学系统教学形式下健美操选修课效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3.1 人本主义理论 |
1.3.2 掌握学习理论 |
1.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4 学习金字塔 |
1.3.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1.4 文献综述 |
1.4.1 概念界定 |
1.4.1.1 翻转课堂 |
1.4.1.2 跟踪教学法 |
1.4.1.3 翻转-跟踪教学法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2.1 健美操常规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2.2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
1.4.2.3 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2.4 翻转课堂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4.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设计 |
2.2.3.2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1.1 实验目的 |
3.1.2 实验对象 |
3.1.3 实验时间、地点 |
3.1.4 教学实验内容 |
3.1.5 教学策略 |
3.1.6 实验假设 |
3.1.7 实验教学进度 |
3.1.8 实验变量 |
3.1.9 测试指标 |
3.1.9.1 采用《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
3.1.9.2 采用《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3.1.9.3 采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 |
3.1.9.4 采用《学生合作能力调查问卷》 |
3.1.9.5 采用《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问卷调查》 |
3.1.9.6 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 |
3.1.9.7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
3.1.9.8 采用《全国第三套健美操大众锻炼标椎》评定表 |
3.2 实验的实施 |
3.2.1 实验前诊断性评价 |
3.2.2 实验步骤 |
3.2.3 实验的控制 |
3.2.4 教学实施程序图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健美操学习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
4.1.1 健美操了解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2 健美操学习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3 健美操喜爱程度调查与分析 |
4.1.4 健美操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
4.1.5 学生舞蹈基础调查与分析 |
4.1.6 学生音乐乐感调查与分析 |
4.2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学习能力影响与分析 |
4.3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人际交往能力影响与分析 |
4.4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合作能力影响与分析 |
4.5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与分析 |
4.6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学习兴趣影响与分析 |
4.7 实验前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与分析 |
4.8 实验后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技能形成结果与分析 |
4.8.1 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创编能力影响结果与分析 |
4.8.2 翻转-跟踪教学法对健美操总成绩影响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
1.1.2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
1.1.3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
1.1.4 有氧健身操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有氧健身操 |
2.1.2 混合式教学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混合式教学理论 |
2.2.2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 |
2.2.3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2.4 关于“互联网+”时代诸多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
2.2.5 关于有氧健身操及难美项目教学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教学实践法 |
3.2.5 观察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1.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4.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特点分析 |
4.2.1 注重实践性教学 |
4.2.2 教学内容丰富,练习的可变性强 |
4.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教学手段单一 |
4.3.2 课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少 |
4.3.3 忽略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差异,学习资源单一 |
4.3.4 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
4.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
4.4.1 国家政策给予支持与倡导 |
4.4.2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
4.4.3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与练习时间的需要 |
4.4.4 满足特殊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
4.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 |
4.5.1 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
4.5.2 混合式教学平台设计 |
4.5.3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 |
4.5.4 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
4.5.5 混合式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
4.5.6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交互设计 |
4.5.7 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
4.6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
4.6.1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
4.6.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准备 |
4.6.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流程 |
4.6.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评价 |
4.6.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二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
附件三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专家信息表 |
附件四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一) |
附件五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二) |
附件六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七《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八 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
附件九 |
四、试论健美操改革及教育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健美操课程优化研究[J]. 薛晴晴,赵京辉,张晨,李凯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1)
- [2]常德市市直初级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何睿.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阶段健身健美操模块设计研究 ——以潍坊市滨海中学为例[D]. 朱琳.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4]操舞类课程思政元素整合与融入研究 ——以健美操课程为例[D]. 樊华华. 沈阳体育学院, 2021
- [5]体适能训练融入高职健美操教学的应用研究[D]. 牛伟伟.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6]互联网+教育推动下河南省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党琳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3)
- [7]动态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D]. 侯露露.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8]光影律动系统在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教学的应用实验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 何瑜荣.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9]翻转-跟踪教学法在健美操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曾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10]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 刘静.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