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

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

一、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晓莉[1](2020)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发病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与早期有症状梅毒患者发病中及其自身治疗前后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早期潜伏梅毒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早期梅毒患者92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一期梅毒患者30例,二期梅毒患者30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32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后1年血清RPR转阴设立为A组,不转阴则设立为B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及CD16+56+较对照组降低(F=4.836,F=7.762,F=11.95,F=8.454),CD8+较对照组升高(F=5.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潜伏梅毒患者CD4+、CD4/CD8比值及CD16+56+较对照组降低(t=4.689)(t=5.131)(t=2.942),CD8+较对照组升高(t=3.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较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早期潜伏梅毒患者CD16+56+较一期梅毒降低(t=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比值与一期梅毒患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早期潜伏梅毒患者CD4+及CD4/CD8比值较二期梅毒降低(t=2.329,t=2.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6+56+及CD8+与二期梅毒患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3.A组患者治疗前CD4+、CD4/CD8比值及CD16+56+较对照组降低(t=47.71,t=3.872,t=2.377),CD8+较对照组升高(t=4.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A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与对照组对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A组患者治疗前CD4/CD8较治疗后降低(t=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及CD16+56+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5)。4.B组患者治疗前CD4+、CD4/CD8比值及CD16+56+较对照组降低(t=5.419,t=5.577,t=2.747),CD8+较对照组升高(t=4.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B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及CD16+56+较对照组降低(t=3.081,t=3.457,t=3.086),CD8+较对照组升高(t=3.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与对照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B组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1.早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2.早期潜伏梅毒与早期有症状梅毒相比细胞免疫抑制有明显差别。3.早期潜伏梅毒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趋于正常。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张俊艳[3](2008)在《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2000~2006年天津市STD研究所门诊梅毒患者病期、高发年龄、男女比例、婚姻状况、传染途径、职业构成、文化程度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探索影响梅毒预后的因素,以便对梅毒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和误诊,以防传播,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方法首先对天津市STD研究所门诊651例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诊断方面的特点。然后对151例随访2年资料较完整的梅毒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患者血清RPR转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51例患者男性403例(62%),潜伏梅毒135例占20.74%;女性248例(48%),潜伏梅毒187例占28.73%;男女之比为1.63:1;2.20~39岁者403(61.90%),40~49岁者151例(23.20%),50~59岁者62例(9.52%),各年龄段男女分布有统计学差异;3.已婚者528例(81.11%)非婚性接触509例(78.19%);4.各期表现各异;5.RPR、TRUST阳性率分别为70.05%和76.25%,TPPA的阳性率为98.92%;6.一期和二期初始RPR滴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青霉素和米诺环素治疗梅毒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8.小于40岁与高于40岁以上组比较,病程小于3个月与大于3个月比较,RPR转阴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9.患者的性别、有无合并症与血清RPR转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梅毒患者虽然仍是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率逐年上升。潜伏梅毒比例增加,尤其女性潜伏梅毒增加更加明显;2.梅毒患者高发年龄仍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40岁年龄组及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也开始增多,20岁以下学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30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3.感染途径多为婚外性接触,尤其引起注意的是20岁以下学生竟有多个性伴;4.梅毒容易同时伴发其它性病;5.高学历人员比例增加;6.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于潜伏梅毒,作为无症状携带者存在于社会是非常重要和危险的传染源,联合应用RPR或TRUST和TPPA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7.梅毒的失访率较高,失访者继续传染他人的可能性高;8.青霉素目前仍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若青霉素过敏,则可以用米诺环素\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9.一期梅毒患者治疗后血清反应转阴率最高、速度最快,而病期较长的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后转阴需要的时间较长,转阴者分散。一期梅毒患者RPR首次滴度越高,转阴时间就越长;而二期梅毒患者RPR首次滴度越高,转阴率就越高,转阴时间越短;10.年龄>40岁的患者RPR转阴率低于年龄<40岁的人群;病程<3个月的患者1年内RPR转阴率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11.患者的性别、有无合并症与血清RPR转阴无关,但女性未转阴率高于男性。

毕四岭[4](2006)在《农村地区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最小成本核算》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性病已经成为我国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03年,我国新报性病病例数为730450例,发病率仅次于痢疾和肝炎,在传染病疾病谱上排第三位。据专家估计,我国性病患者人数有700万~800万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性病疫情由城市快速蔓延至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性病发病率增长迅速,农民和农村地区非农业人口性病患者在性病患者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1996年,全国性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性病发病率已达50.19/10万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性病防治力量薄弱,同时还存在着性病诊疗市场混乱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些情况是造成农村地区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可及性低,较难得到正规诊疗服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为了确定农村地区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最低配置标准以及此标准下县级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运转状况,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农村地区性病防治力量,使农村地区性病患者得到及时正规的医疗服务,并且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为政府财政支持提供依据。 本研究走访调查了省、地(市)、县(市)三级多家具备性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关键人物访谈和机构现场调查。 本研究主要结果:1)在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更为详实可行的农村地区县级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最低配置标准;2)计算出了最低配置标准的县级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建立成本和运行成本(固定成本支出);3)计算出了全国和山东省平均每家最低配置标准的县级性病诊疗机构理论上的年总成本,以及分别根据推算出来的成本收费标准和山东省实际收费标准收费的全国和山东

王朝松[5](2018)在《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就诊的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的掌握,从临床角度提供预防策略,为梅毒患者以及其他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住院环境。[方法]数据收集南京地区2015-2017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中梅毒疫情资料为南京市2015-2017年全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梅毒性病报告卡信息。根据疫情数据分析梅毒疫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调查表,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梅毒知识知晓率。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将问卷设计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梅毒相关专业知识,调查对象为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第二组是日常生活中梅毒相关传染知识,调查对象为非医务人员。共发放问卷120份,调查3个三级甲等医院,医生32份,护士 28份,门诊患者60份。统计分析根据采集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建立梅毒疫情数据库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水平定义为P<0.05。对南京地区疫情状况和临床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梅毒疫情数据分析结果南京市综合医院2015-2017年共报告7299例梅毒病例,占江苏省报告梅毒病例总数(72301例)的10.10%,其中主要报告地区江宁区为1667例,占南京市梅毒总报告病例的22.84%;时间分布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2月为发病低谷,占全年的6.04%;主要发病年龄为20-64岁,15-44岁女性发病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组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主要职业分布为家务及待业,占总报告病例的36.68%;主要报告单位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占比最多为52.30%,主要报告类型为隐性梅毒,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6.91%。(2)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梅毒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总体正确率均不高,分别为68.47%和54.09%。医务人员对问卷回答正确率不受职业、是否参加梅毒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级别、次数等影响,其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方式对问卷回答正确率有影响,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加讲座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的总正确率(71.61%),高于参加会议及参与式培训的总正确率(45.83%)。非医务人员“与梅毒患者一起吃饭握手等日常交往会传染吗?”、“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梅毒病人吗?”、“梅毒治疗后会复发吗?”这三个个问题的正确率极低,分别只有3.33%、5.00%、13.33%;“您知道梅毒传播途径吗?”、“梅毒会增加艾滋病传播吗?”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率高,分别为95.00%、91.67%,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不同的非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掌握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梅毒疫情总体平稳,高发地区主要为郊区,多为隐性梅毒,高发人群为中年女性,2月为发病低谷。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梅毒知识知晓率均不高。这些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梅毒知识的知晓率提示南京市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提供临床预防梅毒策略,落实监督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梅毒诊断检测正确率,建立完善的上报系统,加强孕产妇特殊群体筛查治疗,预防医学人员职业暴露,建立传染病联合管理系统,为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医疗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廖元兴[6](2016)在《获得性神经梅毒的治疗》文中认为神经梅毒的诊断难,治疗也难,随访更难。治疗神经梅毒的目的主要是:在杀灭或清除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全身各部位所有梅毒螺旋体的同时,尽可能恢复被损害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尽可能减少后遗症。要做到这点,正规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如何更好地治疗获得性神经梅毒?在治疗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治疗后又如何随访和评估其疗效?本文总结国内外有关获得性神经梅毒的治疗经验并结合作者诊疗神经梅毒的体会作一综述,以期对

刘汝元[7](2014)在《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近些年来我国梅毒流行发病率急剧上升,2012年我国报道梅毒患病为448620例,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面临着如此严峻的梅毒流行在中国由于受历史、道德、缺乏相关知识以及梅毒本身种种因素,社会对梅毒存在恐惧感、对梅毒患者存在较重的偏见,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就业和生活等问题,也使患者感到愧疚感、耻辱,导致就医延迟,也使得性伴通知实施困难。梅毒的延迟诊治对患者的危害大,又可作为传染源传染性伴或胎儿,甚至会导致医务人员手术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分析患者就医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总结延迟就医的原因,为改善梅毒的延迟诊疗提供借鉴。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延迟就医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来山东省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就诊的梅毒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梅毒患者从可能的感染至首次就医的延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89例梅毒患者中能够判断可能的感染时间者278例,患者平均就医延迟为226天(16天-1850天)。男性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为177天,女性288天;已婚患者就诊延迟为246天,未婚人群就诊延迟时间为177天;教师延迟就医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111天。农民就诊延迟时间最长,为424天,工人160天,学生135天,商人280天,无业/退休人群266天,职员144天;城区患者平均延迟时间为180天,远低于农村地区患者的381天;一期梅毒平均总延迟时间为43天,二期为85天,隐性梅毒为518天;经配偶感染的患者延迟时间为282天,因商业性接触而感染梅毒患者延迟时间为204天,非商业性接触为207天。经统计学分析:梅毒患者就医延迟在不同性别、职业、居住地区、梅毒分期以及感染源之间,其延迟就诊存在差异。结论:男性患者、农民、农村地区、隐性梅毒都是导致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

黄士纲[8](2013)在《378例梅毒合并其他STD分析及ELISA法检测TP-IgM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我科2006~2010共5年内1219例确诊梅毒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378例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各种合并症比例、人数、性别、年龄分布、病期、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梅毒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另对5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P-IgM进行ELISA检测,以探索其诊断意义及疗效判定价值。方法对我科2006~2010共5年内诊治的378例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法对50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进行TP-IgM检测。结果1.1219例梅毒患者中共378例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占全部患者的31.01%。2006-2010共5年内确诊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梅毒患者分别占当年梅毒患者的15.57%,21.36%,28.47%,34.33%,42.90%,其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人数的年增长率依序为76%、86.36%、25.61%、26.21%,年均增长率为53.55%。Ⅰ期梅毒患者共77例,Ⅱ期梅毒共116例,晚期梅毒共2例,潜伏梅毒共有183例,潜伏梅毒高于其他各期梅毒患者。378例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梅毒患者中,男性占236例,女性占142例,男女比约1.66:1;其女性各年所占比例依次为21.05%,25.00%,34.15%,36.89%,43.08%,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该378例梅毒患者所合并其的他性传播疾病中,以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者最多,共230例(60.85%),其次为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共147例(38.89%),其他依次为合并念珠菌感染者34例(8.99%),其中男性合并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者24例,女性合并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者10例,合并尖锐湿疣者25例(6.61%),合并淋病者4例(1.06%),合并生殖器疱疹者4例(1.06%),合并艾滋病者4例(1.06%),合并滴虫病者1例(0.26%)。其中合并一种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梅毒患者309例(81.75%),合并两种其他性病者67例(17.72%),合并三种其他性病者2例(0.53%)。2.本实验用ELISA法对50例确诊梅毒患者血清进行TP-IgM,50例患者中其中早期潜伏梅毒敏感性为75.00%,晚期潜伏梅毒敏感性为40%,Ⅰ期梅毒敏感性为80.00%,Ⅱ期梅毒敏感性为100.00%。TP-IgM与RPR滴度方面有一定的关系,RPR滴度较高,TP-IgM阳性较高,RPR大于1:16的患者16例,阳性率皆为100.00%。IgM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性别无关。3.经过正规治疗后15例随访患者的TP-IgM虽然未全部转阴,但TP-IgM数值整体是下降的。结论1.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3.55%;其中以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者最多,其次为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其他依次为合并念珠菌感染,合并尖锐湿疣,以及淋病,生殖器疱,艾滋病,和合并滴虫病。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高发年龄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2.各年份、各年龄组、各期梅毒患者中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但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外生殖器解剖结构差异往往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大大增加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机会。3.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中以潜伏梅毒为主,潜伏梅毒比例在逐年增加,由于潜伏梅毒无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忽视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大大增加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机会。4.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灵敏度高,对于未经治疗的各期梅毒诊断有一定的帮助。5.IgM的检出可以提示近期感染或再感染,梅毒螺旋体处于活动复制状态,具有传染性,但对于判断潜梅毒患者有无传染性不能仅仅只依靠IgM抗体检测这一种检验方式,还必须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测包括RPR滴度及确切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做出综合评估。

二、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发病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局限型
参考文献
综述 梅毒的细胞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3)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651例梅毒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随访2年151例梅毒患者初始RPR滴度、治疗及影响血清RPR转阴率因素分析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正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农村地区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最小成本核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梅毒发展史
        1.2.2 梅毒发展现状
        1.2.3 临床梅毒科室分布情况
        1.2.4 梅毒诊断现状
        1.2.5 医务人员对梅毒的认知
        1.2.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1.2.7 医务人员培训现状
        1.2.8 梅毒社会宣传教育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梅毒疫情资料来源
        2.1.2 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2.1.3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2015-2017年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布
        3.1.1 地区分布
        3.1.2 月份分布
        3.1.3 年龄性别分布
        3.1.4 职业分布
        3.1.5 报告单位等级分布(按报告地区统计)
        3.1.6 梅毒分型分布
    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3.2.1 医务人员统计结果
        3.2.2 非医务人员统计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梅毒疫情状况
        4.1.1 全国疫情状况
        4.1.2 隐性梅毒的现状
        4.1.3 育龄期梅毒现状
        4.1.4 年龄组发病状况
        4.1.5 职业与梅毒发病的趋势
        4.1.6 郊区疫情状况
    4.2 梅毒临床预防策略
        4.2.1 落实监督医务人员培训
        4.2.2 正确诊断并及时准确检测
        4.2.3 建立完善的上报系统
        4.2.4 注意孕产妇特殊群体治疗
        4.2.5 规范处置医疗用品和环境
        4.2.6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4.2.7 宣传教育
        4.2.8 建立传染病联合管理系统
    4.3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6)获得性神经梅毒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青霉素治疗
2替代治疗
    2. 1 头孢曲松
    2. 2 多西环素
    2. 3 米诺环素
    2. 4 阿莫西林
    2. 5 阿奇霉素
    2. 6 四环素
    2. 7 红霉素
3手术治疗
4 辅助治疗
5 心理治疗
6 性伴治疗
7 治疗中的问题
    7. 1 治疗未能规范化,方案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疗效不易观察对比。
    7. 2 随访不够,不到位,故预后不易判定。
    7.3青霉素治疗前是否要应用激素?
    7. 4 青霉素治疗是否要同时口服丙磺舒?
8 随访与疗效评估

(7)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导师介绍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调查方法
    2.4 资料分析
    2.5 定义及纳入标准
    2.6 实验试剂
    2.7 诊断仪器
    2.8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
    3.2 延迟就医时间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
    一家三口获得性梅毒
        参考文献
    外阴多发巨大扁平湿疣 1 例
        参考文献
    增殖性红斑 1 例
        参考文献
致谢

(8)378例梅毒合并其他STD分析及ELISA法检测TP-IgM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378例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梅毒诊断及分期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处理
    1.2. 结果
        1.2.1 378例梅毒患者合并各种其他性传播疾病情况
        1.2.2 不同性别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情况
        1.2.3 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情况
        1.2.4 合并其他性病的梅毒患者病期分布
        1.2.5 五年间梅毒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患者变化趋势
        1.2.6 各年梅毒患者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情况
        1.2.7 合并其他性病梅毒患者年龄分布
    1.3. 讨论
第二部分 捕获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病例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
        2.2.2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患者血清,进行筛查
        2.2.3 采用捕获ELISA法检测TP-IgM抗体。具体操作如下
        2.2.4 梅毒患者治疗前后TP-IgM的检测
        2.2.5 统计处理方法
    2.3 结果
        2.3.1 不同分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检测结果
        2.3.2 不同性别梅毒患者TP-IgM抗体检测结果
        2.3.3 不同RPR滴度梅毒患者TP-IgM抗体检测结果
        2.3.4 15例梅毒患者治疗前后TP-IgM与RP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发病中的研究[D]. 高晓莉.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3]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俊艳.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4]农村地区正规性病诊疗机构的最小成本核算[D]. 毕四岭. 山东大学, 2006(12)
  • [5]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D]. 王朝松. 东南大学, 2018(05)
  • [6]获得性神经梅毒的治疗[J]. 廖元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01)
  • [7]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汝元. 济南大学, 2014(01)
  • [8]378例梅毒合并其他STD分析及ELISA法检测TP-IgM的初步研究[D]. 黄士纲.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标签:;  ;  ;  ;  

女性早期梅毒4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