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性低分子量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宏欣,王立明,张正良,白郑海[1](2021)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文中指出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着升高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原因,而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隐匿,易被误诊,同时由于其病因有别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等,因此其针对性诊断、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有所不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严重程度分级与评估、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常规治疗等)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该病的诊治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吴发建,刘静,陈道荣[2](2021)在《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由两名评审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共计727名患者。联合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三酰甘油(TG)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三酰甘油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G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与常规内科治疗或单药治疗相比,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具有显着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陈小芳[3](2021)在《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协同治疗HTGP提供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复康方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中医证候、理化指标(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MCTSI评分、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项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黏结或不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纳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理化指标:(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TC、Amy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第3天Amy、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ISA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天MCT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MCT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TSI评分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程度相当;治疗1周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1)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能有效地改善临床各项证候,缓解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SIRS早期有效降低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吴发建[4](2021)在《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由两名评审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共计727名患者。联合组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三酰甘油(TG)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三酰甘油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胃肠功能恢复时间、TG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与常规内科治疗或单药治疗相比,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具有显着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韩雪,陈治国,郝欣[5](2021)在《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2019年1月。收集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研究成果。纳入数据包括:主要指标(病死率)、次要指标(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并发症率和住院时间)。提取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meta分析,Stata 15.0软件进行累积meta分析。采用χ2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统计量。结果符合标准的文献16篇,其中13篇中文,3篇英文。纳入文献的累计样本量1 415例,其中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705例,常规治疗组710例。Meta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可显着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OR=3.02, 95%CI为2.13~4.28,P<0.05),降低病死率(OR=0.32, 95%CI为0.22~0.46,P<0.05)、中转手术率(OR=0.42, 95%CI为0.32~0.56,P<0.05)、并发症率(OR=0.30, 95%CI为0.22~0.40,P<0.05)及住院天数(MD=-6.94, 95%CI为-10.88~-3.00,P<0.05);根据发表年份的先后顺序,进行累积meta分析,OR估计值及可信区间趋于稳定,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P=0.957),在选定的检验标准下,可以发现,最初证实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时间为2003年(OR=0.28,95%CI为0.13~0.62,P<0.05),随着时间推移,效应值OR逐渐稳定,95%CI逐渐缩短,最终累积效应值OR为0.32,95%CI为0.22~0.46,P<0.05,表明LMWH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且其效应值随时间推移而趋于稳定。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蓉妮[6](2020)在《黄连素和GW405833对胰腺腺泡细胞钙信号和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酶过早活化导致胰腺自身消化的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AP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有研究表明,AP最初的发病机制是胰腺腺泡细胞内钙超载。近年来,有证据表明,黄连素和选择性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type 2 receptor,CB2R)激动剂GW405833对胰腺腺泡细胞内的钙信号有抑制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黄连素和选择性CB2R激动剂对实验性AP有保护作用。然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造模后1小时内或预防性给予黄连素或大麻素受体激动剂,而急性胰腺炎后期给药却鲜少有研究。另外,黄连素和选择性CB2R激动剂联合用药是否有协同作用,这也是未知的。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素和选择性CB2R激动剂GW联合用药对胰腺腺泡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和在实验性AP后期,不同药物剂量、不同给药方式和联合给药对AP的影响。方法1、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分离:选用5月龄及以上的CD1和C57雄鼠,麻醉,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分离胰腺组织,用胶原酶液消化分离得到腺泡细胞悬液。2、单细胞膜片钳记录:在全细胞模式下记录乙酰胆碱(ACh)诱导的钙振荡,并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GW和联合用药对其的影响。3、动物实验分组:(1)AP组(左旋精氨酸(L-Arg),4 g/kg i.p.);(2)黄连素(50 mg/kg)联合癸酸钠(50 mg/kg)灌胃治疗组;(3)黄连素腹腔注射治疗组(10,5 mg/kg);(4)GW治疗组(5 mg/kg i.p.);(5)联合用药治疗组(5 mg/kg(BBR+GW)i.p.);(6)对照组。4、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和检测:选取3月龄及以上的CD1雄鼠,腹腔注射L-Arg,2次,间隔1小时,制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造模后8小时、32小时、56小时给予药物治疗,在注射第二针L-Arg后72小时,处死小鼠,采集血样和胰腺组织,分别用于检测血清淀粉酶(AMS)活性和制作胰腺组织病理切片。5、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给药前后的自身对比用配对T检验,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1、单细胞膜片钳结果:黄连素和GW都对乙酰胆碱诱导的钙震荡有抑制作用;与前对照相比,100 n M黄连素和100 n M GW联合给药将钙震荡的标准化净电流减少至30%±7.9%(P<0.001,N=7),用Webb分数乘积法的公式计算出q=2.1,表明在该剂量下两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2、动物实验结果:在左旋精氨酸造模后8小时,黄连素(50 mg/kg)联合癸酸钠(50 mg/kg)灌胃治疗,不能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升高,但减轻了AP引起的胰腺病理损伤;腹腔注射黄连素(10,5 mg/kg)或GW(5 mg/kg)不能明显减轻AP引起的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和胰腺病理损伤;联合腹腔注射黄连素(5 mg/kg)和GW(5 mg/kg)不能明显减轻AP引起的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和胰腺病理损伤。结论我们首次证明了100 n M黄连素和100 n M GW联合给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钙震荡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在实验性AP的后期,黄连素联合癸酸钠灌胃治疗,对AP有保护作用,而黄连素和GW,无论单独还是联合腹腔注射,都对AP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提示AP的治疗可能存在时间依赖性。
安文慧[7](2020)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分比较及新评分建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一旦发展成为中度重症甚至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入院早期对可能会发展成为中度重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进行早期评估、准确预测,提前干预,对基层医院及急诊科的早期正确分流、普通病房加强监护及是否进一步转入ICU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有许多评分系统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但是尚无研究进行入院早期(24h内)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的比较,且各评分系统均有其优劣性。因此本研究目的:1.纳入入院早期(24 h内)即可对中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评估的较全面的评分系统,筛选出在入院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评分系统;2.整合出各系统可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最敏感的早期实验室指标建立新预测评分,并与其它早期评分对比分析新评分的诊断效能。[方 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根据美国2012年Atlanta标准,分成轻症AP组(MAP组)、中重症AP组(MSAP+SAP组)。①.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病因构成、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胰腺局部及全身并发症(胰腺出血坏死、肺部感染、腹膜刺激征等)、结局资料(死亡)及各早期评分系统(BISAP评分、Bathazar CT评分、SIRS评分、MEWS评分、PANC3评分、SPS评分、HAPS评分),用于进行两组临床特征分析及各早期评分系统预测价值比较;②.收集入院早期(24h内)各系统指标如肝功指标、肾功指标、内分泌指标、炎症指标、凝血指标、早期特异敏感指标等,筛选出预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指标,建立新的预测评分。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101例),分组同前,收集新评分系统的相关指标及各早期评分系统,对新评分的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 果]第一部分:各评分系统早期预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价值比较与新评分系统建立1早期各评分系统预测中重症AP价值对比:各评分预测中重症AP的预测结果分别为:BISAP评分(AUC=0.820,95%CI:0.766-0.866,P<0.05)、Ba.thazar CT评分(AUC=0.783,95%CI:0.726-0.832,P<0.05)、SIRS 评分(AUC=0.637,95%CI:0.573-0.697,P<0.05)、MEWS 评分(A UC=0.646,95%CI:0.583-0.706,P<0.05)、PANC3 评分(AUC=0.573,95%CI:0.509-0.636,P<0.05)、SPS评分(AUC=0.774,95%CI:0.717-0.824,P<0.05)、HA PS 评分(AUC=0.603,95%CI:0.539-0.664,P<0.05),其中 BISAP 评分在早期(24h内)预测中重症AP较其他评分表现出了较高的预测价值,当诊断阈值>1时,预测灵敏度58.8%、特异度92.5%。2轻症组与中重症组患者早期实验室检查比较结果:2.1用于预测评分建立所收集的早期(24h内)实验室指标中,肝功指标的ALB、AST、GGT,肾功指标尿酸,内分泌指标血糖、总胆固醇、HDL-C、LDL-C、载脂蛋白 A,炎症指标中 hs-CRP、PCT、IL-6、WBC、N、NEUT%、RDW-CV、NLR、淋巴细胞、LMR,凝血指标中D-二聚体、PT、APTT、INR,特异敏感指标LDH、血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将以上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法纳入多因素logist ic 回归,发现 PCT(OR=0.265,95%CI=0.13-0.538)、IL-6(OR=0.0.183,95%CI=0.058-0.577)、DD(OR=0.34,95%CI=0.131-0.882)、LDH(OR=0.0.13,95%CI=0.061-0.276)为中重症AP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影响因素预测中重症AP的价值,计算出各指标诊断阈值(cut-off值)。2.3将各指标根据诊断阈值(cut-off值)进行赋值,以上指标均与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呈正相关,则高于诊断阈值赋值为1分,反之0分,建立一个新的评分(总分=4分),将新评分系统与早期预测价值最高的BISAP评分比较,发现新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UC=0.865)大于BISAP评分(AUC=0.820),当诊断阈值>2时,预测灵敏度60.8%、特异度95.2%。第二部分:中重症胰腺炎新预测评分验证1轻症AP组和中重症AP组早期各评分系统预测价值对比验证模型中各评分预测中重症AP的预测结果分别为:BISAP评分(AUC=0.821,95%CI:0.732-0.890,P<0.05)、Bathazar CT 评分(AUC=0.776,95%CI:0.682-0.853,P<0.05)、SIRS 评分(AUC=0.709,95%CI:0.610-795,P<0.05)、MEW S 评分(AUC=0.646,95%CI:0.545-0.739,P<0.0,5)、PANC3 评分(AUC=0.695,95%CI:0.596-0.783,P<0.05)、SPS 评分(AUC=0.655,95%CI:0.554-0.747,P<0.05)、HAPS 评分(AUC=0.637,95%CI:0.535-0.730,P<0.05)。BISAP 评分在早期(24h内)预测中重症AP与其他评分相比仍表现出了较高的预测价值,预测灵敏度65.5%、特异度87.5%。2新评分系统与BISAP评分预测能力比较将验证模型中新评分系统与早期预测能力最高的BISAP评分再次进行预测能力比较,发现新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UC=0.909)大于BISAP评分(AUC=0.821),当诊断阈值>2时,预测灵敏度89.7%、特异度81.9%。[结论]1.在入院早期(24h内)可评估的评分系统中,BISAP评分预测中重症AP价值最高,但存在预测特异度高,灵敏度低的问题。2.本研究纳入AP病人入院早期各系统较全面的实验室指标,从中选中预测中重症AP最敏感的4项指标,构建新的评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中重症AP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李若畅[8](2020)在《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特点及临床预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临床特点及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符合AP并发PVST诊断标准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出现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持续性腹水、肠道缺血)分为两组: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并对两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各评分系统等进行比较,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并发PVST的临床特点及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结果]1一般资料1.1 PVST的发生率符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AP诊断并行腹部血管CT增强/三维重建患者共1048人,本次纳入符合AP并发PVST诊断的患者152名,AP并发PVST发生率为14.5%(152/1048)。1.2年龄AP并发PVST患者年龄48.78±14.61(岁)。症状组患者年龄50.67±14.02(岁)高于无症状组年龄47.91±14.8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性别AP并发PVST患者男性110例(72.37%),女性42例(27.63%)。症状组男性34例(70.83%),女性14例(29.17%)与无症状组患者男性76例(73.08%),女性28例(2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住院时间AP并发PVST患者住院时间14.61±12.26(天)。症状组住院时间26.31±19.38(天)高于无症状组15.11±9.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1.5住院费用AP并发PVST患者住院费用58124.95±6277.72(元)。症状组住院费用103463.68±15312.74(元)高于无症状组37199.38±4647.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6既往史AP并发PVST患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33例(21.71%),吸烟史72例(47.37%)。症状组既往胰腺炎病史(16.67%)、吸烟史(39.58%)低于无症状组(24.04%、50.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发病原因饮酒为AP并发PVST最常见病因。AP并发PVST发病原因中饮酒47例(30.92%),胆系疾病起源33例(21.71%),饮食因素22例(14.47%),免疫性疾病4例(2.63%),其他原因4例(2.63%),两种及以上原因7例(4.61%),无明显原因35例(23.03%)。症状组饮酒(22.92%),胆系疾病起源(20.83%),饮食因素(14.58%)与无症状组饮酒(34.62%),胆系疾病起源(22.12%),饮食因素(14.42%)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门静脉系统血管受累情况分布脾静脉(SV)为AP并发PVST最常受累血管。SV(46.05%)是最多受累的单根血管,其次分别为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15.79%、5.93%);多处血管受累最多的形式为PV+SV+SMV(12.5%)。症状组SMV(16.67%)受累较无症状组(0.9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3 PVST与AP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纳入患者MAP占6.58%(10/152),MSAP 占 20.39%(31/152),SAP 占 73.03%(111/152);在院死亡率14.47%(22/152),死亡病例中SAP21例,MSAP1例,MAP无死亡病例。SAP、胰腺坏死的PVST患者更易出现PVST所致临床表现,而且症状性PVST患者更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且在院死亡率高。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发生率为3.95%,持续性腹水发生率为19.74%,肠道缺血发生率为12.5%。症状组SAP(97.92%)、胰腺坏死(87.5%)、在院死亡率(25%)均高于无症状组(61.54%、28.85%、9.6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症状组中并发高脂血症(47.92%)、腹腔出血(10.42%)、休克(18.75%)、ARDS(25%)、肺部感染(91.67%)、胸腔积液(85.42%)均高于无症状组并发高脂血症(29.81%)、腹腔出血(1.92%)、休克(1.92%)、ARDS(3.85%)、肺部感染(60.58%)、胸腔积液(49.0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并发胰性脑病、肝损伤、肾损伤、脾梗死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影像学表现AP并发PVST患者发生胰源性门脉高压31例(20.39%)。特征影像学表现中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占20.39%(31/152),脾大占19.08%(29/152),周围侧支循环开放占15.13%(23/152)。症状组GOV(25%)、脾大(22.92%)较无症状组(18.27%,17.31%)高,症状组周围侧枝循环开放(10.41%)较无症状组(17.41%)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BMI值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症状组LDH、CRP、PT高于无症状组,HCT、血钙低于无症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I值、WBC、PLT、ALT、AST、ALB、BUN、TC、TG、AMY、LIP、FIB、D-D 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 评分比较症状组 APACHEII 评分(7.21±3.84)、Balthazar CT 评分(7.10±1.57)高于无症状组(5.27±2.31、4.83±1.8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症状性PVST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thazar CT评分(OR=1.61,95%CI=1.12-2.31),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MVT)(OR=1.95,95%CI=1.45-34.23)是症状性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P并发PVST发生率为14.5%,在院死亡率为14.47%,胰源性门脉高压发生率为20.39%。饮酒(30.92%)为主要发病原因,其次为胆系疾病起源(21.71%)。SV(46.05%)为最常受累的血管。152例患者中,MAP10例(6.58%),MSAP31例(20.39%),SAP111 例(73.03%),以 SAP 并发 PVST 多见。2.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发生率为3.95%,持续性腹水发生率为19.74%,肠道缺血发生率为12.5%。3.症状性PVST与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发作胰腺炎病史、吸烟史、发病原因、BMI值等无明显相关性。4.症状性PVST与AP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症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在院死亡率、血管受累情况、胰腺坏死、胰外并发症、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LDH、CRP、PT、HCT、血钙均与无症状组有显着差异。5.Balthazar CT评分、SMVT是症状性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6.建议MSAP、SAP患者都应完善腹部血管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动态复查,完善Balthazar CT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并对合并SMVT的AP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尽可能降低PVST所致临床表现发生的概率,减少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甚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刘斌焰,邢雁霞,赵一锦,李祥,李婷,王佳,刘斌钰[9](2018)在《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SAP胰腺和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清TNF-a和IL-6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简称肝素组),分别检测术后6 h、12 h和24 h胰腺和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TNF-a和IL-6的变化。结果胰腺与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胰腺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和坏死以12~24 h最重;术后6 h肺实质和肺泡腔已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出血以12 h最严重,24 h肺泡坏死并融合出现大量空泡,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肝素组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肝素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肝素组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抑制TNF-α和IL-6水平,早期干预可减轻SAP所致的胰腺和肺组织损伤。
刘斌焰,邢雁霞,赵一锦,李祥,李婷,王佳,刘斌钰[10](2018)在《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ZO-1与HSP70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HSP70、ZO-1的表达及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分子量肝素组(肝素组);紫草素1 mg/kg和2 mg/kg组(紫草素1和2组),采用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分别检测术后12、24和72 h胰腺HSP70和ZO-1表达、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胰腺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达峰时间和顺序:ZO-1表达为12 h,依次为肝素组(81.17±9.20)、紫草素2组(70.83±14.73)和1组(54.50±13.31)、模型组(31.67±6.0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70为24 h,紫草素2组(86.50±8.50)和1组(79.00±16.67)、肝素组(78.17±15.84)、模型组(40.17±16.9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和IL-6均为24 h,模型组[(325.32±69.82)、(336.52±43.72)pg/ml]、紫草素1组[(175.23±43.66)、(227.66±62.66)pg/ml]、紫草素2组[(156.50±19.60)、(189.39±22.99)pg/ml]肝素组[(140.13±17.83,167.83±8.50)pg/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病理变化及评分:模型组有不同程度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小叶间隙增宽,评分均最高;紫草素1、2组和肝素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草素可减轻胰腺损伤,对胰腺具有保护作用。
二、实验性低分子量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低分子量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本共识制定方法 |
2 HTG-AP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 |
2.1 病因 |
2.1.1 原发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
2.1.2 继发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
2.2 发病机制 |
2.2.1 Havel理论 |
2.2.2 胰腺微循环障碍 |
2.2.3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化 |
2.2.4 炎性反应 |
2.2.5 遗传学因素 |
2.3 临床特征 |
3 如何诊断HTG-AP? |
4 如何进行HTG-AP的严重程度分级? |
5 如何进行HTG-AP的严重程度评估? |
6 HTG-AP的治疗策略 |
7 HTG-AP的临床治疗方案包括哪些? |
8 HTG-AP病因治疗的关键是什么? |
9 HTG-AP的常规降脂药物治疗时机及药物选择 |
10 HTG-AP的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 |
11 如何应用胰岛素治疗HTG-AP? |
12 HTG-AP的血液净化治疗时机及模式 |
13 HTG-AP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及脂肪乳应用方案 |
14 HTG-AP的抗感染治疗策略 |
15 如何进行HTG-AP患者的疼痛管理? |
16 如何进行HTG-AP患者的血糖管理? |
17 HTG-AP治疗中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
18 结语 |
(2)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纳入类型: |
(2)研究对象: |
(3)干预措施: |
(4)结局指标主要有: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及偏移评估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 Meta分析 |
2.2.1 显效率 |
2.2.2 总有效率 |
2.2.3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
2.2.4 住院时间 |
2.2.5 TG水平 |
2.2.6 CRP水平 |
2.2.7 IL-6水平 |
2.2.8 TNF-α水平 |
2.3 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HTGP的认识 |
1.1 HTGP的定义 |
1.2 HTGP的流行病学 |
1.3 HTGP的病因与相关发病机制 |
1.4 西医对HTGP的治疗 |
2 中医对HTGP的认识 |
2.1 HTGP的中医病名认识 |
2.2 HTGP的病因病机 |
2.3 HTGP的辨证分型 |
2.4 中医对HTGP的治疗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4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3.5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对比 |
3.6 血清Amy水平对比 |
3.7 血清TG、TC水平对比 |
3.8 血清CRP、WBC水平对比 |
3.9 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比 |
3.10 APACHE-Ⅱ、BISAP评分对比 |
3.11 MCTSI评分对比 |
3.12 住院时间比较 |
3.1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导师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认识 |
1.1 高脂血症与体质的关系 |
1.2 高脂血症与饮食代谢的关系 |
1.3 高脂血症与脾的关系 |
1.4 高脂血症与肝的关系 |
1.5 高脂血症与肾的关系 |
1.6 高脂血症与湿浊、痰凝、瘀血的关系 |
1.7 HTG与 HTGP的关系 |
1.8 湿热浊瘀型与HTGP的关系 |
1.9 湿热浊瘀型HTGP与胃复康方的关系 |
2 胃复康方的组方分析 |
3 胃复康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3.1 改善微循环和血脂代谢作用 |
3.2 抗炎、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作用 |
3.3 促进胃肠动力和修复胃肠道粘膜作用 |
3.4 抑制胰酶作用 |
3.5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
4 胃复康方对HTGP的可能作用机制 |
5 胃复康方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影响和疗效分析 |
6 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质量评价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主要指标:两组患者的病死率 |
2.2.2 次要指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
2.2.3 次要指标:两组患者的中转手术率 |
2.2.4 次要指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 |
2.2.5 次要指标: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 |
2.3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 论 |
(6)黄连素和GW405833对胰腺腺泡细胞钙信号和急性胰腺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词缩略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主要溶液 |
2.4 其他溶液 |
2.5 耗材 |
2.6 实验动物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单细胞膜片钳实验 |
3.2 动物实验 |
3.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4.1 不同浓度黄连素对乙酰胆碱诱导的钙振荡的影响 |
4.2 不同浓度GW对乙酰胆碱诱导的钙振荡的影响 |
4.3 黄连素和GW联合给药对乙酰胆碱诱导的钙振荡的协同作用 |
4.4 黄连素联合癸酸钠灌胃给药对左旋精氨酸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4.5 不同剂量黄连素腹腔注射给药对左旋精氨酸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4.6 GW对左旋精氨酸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4.7 黄连素和GW联合腹腔注射给药对左旋精氨酸诱导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急性胰腺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分比较及新评分建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早期各简易评分评分规则) |
综述 持续区域动脉灌注联合不同药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特点及临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SAP胰腺和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药品与动物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组织标本制备 |
1.6 生化指标检测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低分子量肝素对SAP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1.1 胰腺肉眼观察结果 |
2.1.2 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HE |
2.1.3 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 |
2.1.4 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 |
2.2 低分子量肝素对SAP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2.1 肺组织肉眼观察的结果 |
2.2.2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
2.2.3 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 |
2.2.4 肺组织病理学评分 |
2.3 低分子量肝素对SAP大鼠血清 |
3 讨论 |
4 小结 |
(10)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ZO-1与HSP7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药品 |
1.2 动物 |
1.3 试剂 |
1.4 仪器 |
1.5 方法 |
1.6 组织标本制备 |
1.7 免疫组化荧光染色实验 |
1.8 生化指标检测 |
1.9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胰腺HSP70的表达 |
2.2 胰腺ZO-1的表达 |
2.3 胰腺形态学变化 |
2.3.1 病理学检查 |
2.3.2 病理学评分 |
2.4 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 |
3讨论 |
四、实验性低分子量肝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J]. 宏欣,王立明,张正良,白郑海. 中国全科医学, 2021(30)
- [2]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吴发建,刘静,陈道荣. 中南药学, 2021(09)
- [3]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D]. 陈小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胰岛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吴发建.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J]. 韩雪,陈治国,郝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01)
- [6]黄连素和GW405833对胰腺腺泡细胞钙信号和急性胰腺炎的影响[D]. 黄蓉妮. 汕头大学, 2020(02)
- [7]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评分比较及新评分建立的临床研究[D]. 安文慧.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临床特点及临床预测[D]. 李若畅.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SAP胰腺和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 刘斌焰,邢雁霞,赵一锦,李祥,李婷,王佳,刘斌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10]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ZO-1与HSP70的影响[J]. 刘斌焰,邢雁霞,赵一锦,李祥,李婷,王佳,刘斌钰. 现代预防医学, 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