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

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

一、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蔡怡然,吕光辉[1](2022)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致儿童过敏性休克1例》文中指出1 病例资料患者,女,11岁,体质量38 kg, 2021年5月25日09:10因"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咽痛1日"入院。2021年5月24日全天,患儿最高体温39.1℃,未使用药物,家长给予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佳发热仍反复。患儿体健,否认既往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检:T 39.5℃,P 105次/min, R 19次/min, BP 106/67 mmHg; 精神欠佳,神志清楚,咽喉充血,扁桃体正常无肿大,

王宏彦,任丛丛,王庆波,李纪尧,徐晓艳[2](2021)在《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报告1例静脉输注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本研究通过对1例使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减轻手术部位水肿,致过敏性休克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提示医务人员糖皮质激素在具有抗过敏、抗休克的同时也存在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通过文献学习,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首选药物及其抢救措施进行讨论,警戒临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规范技术操作规章程序,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谭超[3](2021)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及疑似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急性高热时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该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累及人体多器官多系统,并包含过敏性休克和粒细胞缺乏等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其不良事件监测主要依靠自发呈报系统和医疗机构的个案报道,尚无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对该药品进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真实世界数据,描述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在7家医疗机构内的流行情况,分析该药品对血细胞检验指标的影响,探讨其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基于真实世界的药品安全性评价供研究思路。方法:(1)收集7家医疗机构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有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使用记录的病例数据,对用药人群人口学信息及临床信息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其临床真实应用情况。(2)收集7家医疗机构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有发热症状的住院患者病例数据,根据其是否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分为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排除病历资料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年龄≥80岁及住院天数超过30天的患者;以暴露人群患者为基准,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性别、年龄、过敏史、入院诊断、入院科室、出院诊断及出院科室从对照人群中进行1:1匹配,分别得到905例暴露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并采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细胞检验指标结果;采用配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细胞检验结果变化水平,探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对血细胞检验指标的影响。(3)收集7家医疗机构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有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使用记录的住院患者病例,采用处方序列分析得到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患者165例,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性别、年龄及住院科室进行1:4匹配得到对照组研究对象660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过敏史、单次给药剂量以及联合用药对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结果:(1)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整体符合说明书使用要求,但存在超剂量、长期给药、用药人群涉及婴幼儿及有禁忌症情况下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2)暴露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红细胞计数(P=0.006)、单核细胞百分比(P=0.017)、淋巴细胞百分比(P=0.001)、平均红细胞体积(P=0.001)、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0.001)8项检验指标用药前后检验结果变化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疑似过敏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过敏史及单次给药剂量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药品在联合用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与硫酸镁(OR=3.132,P=0.0057)、甘露醇(OR=2.180,P=0.0202)、复方电解质注射液(OR=2.792,P=0.004)、柴胡注射液(OR=4.442,P=0.0009)4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结论:(1)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应用与说明书基本相符,但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需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同时应结合最新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使用可能与患者粒细胞水平降低有关,同时提示与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检验指标的变化相关,但所得结果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验证。(3)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与硫酸镁、甘露醇、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及柴胡注射液4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但所得研究结果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验证。

张暄,付婷,吴殿斌,韩莹旻[4](2020)在《151例头孢哌酮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头孢哌酮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哌酮"和"过敏性休克"为关键词,检索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收集由头孢哌酮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报道,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皮试及用药情况、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141篇,151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56.95%),女性65例(43.05%),青年和老年最多,原患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有过敏史者和无过敏史者分别占11.26%和62.25%。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者占49.67%,涉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及头孢哌酮钠三种药物,静脉滴注为主,首次用药占87.42%。59.6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后5 min内,临床表现以多器官损伤为主,死亡率8.61%。结论:头孢菌素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有限,应规范头孢菌素使用,加强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王珊珊,许静,李曼,李海涛[5](2020)在《2000年至2019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9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万方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中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36篇,涉及相应过敏性休克36例,男女比例相当(52.78%比47.22%),其中死亡1例;休克多发生在给药30 min以内;静脉给药出现的休克明显多于肌肉注射给药(80.56%比19.44%); 34例(94.44%)首次用药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是否以溶剂稀释对其诱发过敏性休克的概率无显着影响。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相关因素较多,且后果严重,临床医师、药师应高度重视。

王立云,赵吉兰,谢魑,杨四文[6](2020)在《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开展药学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以"头孢西丁"和"过敏性休克"为标题检索词,对1999年1月—2019年10月关于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文献,结合本院1例,共计22例病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1岁;预防性用药6例,治疗性用药16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分别为45.5%、31.8%。静脉滴注21例,静脉推注1例;在治疗性用药中有6例联合用药,其余均为单独用药。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小于30min的有19例,大于30min有3例。结论医疗机构对头孢西丁所致过敏性休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用药期间积极开展药学监护。

徐元杰,张晶,郭代红,赵鹏芝,赵英歌,贾王平[7](2020)在《123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军队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9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12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血液系统药、诊断用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相关过敏性休克依次占比28.54%、14.63%、10.98%、9.76%、8.70%;静脉用药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占90.57%;70.9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用药中或用药后的30 min内。结论:临床用药前应细询过敏史,严格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警惕抗感染药物、造影剂、中药制剂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用药期间及后仔细观察,做好及时抢救准备。

张诗锐[8](2020)在《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急诊救治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期间恩施华龙总医院收治的27例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27例患者均进行综合临床急诊救治,然后观察其急救的效果。结果 :在进行急救后2h内,这27例患者血压的水平均≥90/60mmHg。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其临床症状消退,未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现象。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为100%。结论 :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急诊救治的成功率较高,可促进其血压及意识的恢复,保护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邵丹,于倩,朱昆[9](2020)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文中研究指明1例50岁男性患者,因甲状腺恶性肿瘤伴肺转移行"胸腔镜左肺下叶部分切除、胸腔粘连烙断术"和"甲状腺左叶癌根治术、右叶全切除术、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左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双侧喉返神经探查术",此次为肿瘤术后同位素治疗再次入院。入院第3日,给予注射用甘氨双唑钠1.25 g,qd,ivgtt。输至约5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面部苍白、四肢无力、摔倒、意识丧失数秒钟,意识恢复后仍大汗,面色苍白,立即停止静脉滴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更换输液器,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测P 90·min-1,BP 120/70 mm Hg。约5 min后,患者可在搀扶下缓慢活动,约20 min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但出现全身瘙痒,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 g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 h后,患者瘙痒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无不适,血压、心率平稳。后续治疗中患者未再出现大汗、面部苍白、四肢无力、意识丧失、皮疹、瘙痒等症状,3 d后,患者病情平稳,予以出院。

郭代红,王伟华,杨鸿溢,姚翀,孔祥豪[10](2019)在《大样本住院人群中严重过敏样反应的信息化自动监测与救治用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大样本住院人群中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患者的致敏药物类型与急救用药措施,探索基于信息化监测技术开展临床抢救用药评估的高效可靠途径。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获取我院2014-2018年间304 631例住院人群中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患者相关信息,人工逐一甄别后进行深度分析。结果 304 631例监测人群中,发生过敏性休克46例(0.015%)、严重过敏样反应67例(0.022%),共计113例,其中涉药109例;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肿瘤用药(25.66%)、抗微生物药(21.24%)。救治用药出现频次最多的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9.37%)、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4.19%)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13.86%);22例(47.83%)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用了肾上腺素,有3例最终死亡。结论过敏性反应救治中应重视肾上腺素作用与规范使用;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致严重后果;信息化监测系统可高效准确地获得大样本人群目标风险监测与评价及相关用药方案评估。

二、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致儿童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经过
    1.3 不良反应发生过程及处理措施
2 讨论
    2.1 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2.2 注射用倍他米松磷酸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
        2.2.1原辅料
        2.2.2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
        2.2.2.1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2.2.2.2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2.2.2.3倍他米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3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超敏反应
    2.4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

(3)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及疑似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应用概况分析
        1.4.2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可疑ADR信号挖掘
        1.4.3 疑似过敏反应病例发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字段选取
    2.3 数据预处理
        2.3.1 数据清洗
        2.3.2 数据标准化
        2.3.3 数据变换
    2.4 研究方法
        2.4.1 处方序列分析
        2.4.2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4.3 倾向评分匹配
        2.4.4 统计学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应用概况
        3.1.1 基本情况
        3.1.2 临床使用情况
    3.2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可疑ADR信号挖掘
        3.2.1 数据采集情况
        3.2.2 两组间基本情况
        3.2.3 两组间血细胞检验指标变化情况
        3.2.4 血细胞检验指标分析结果
    3.3 疑似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3.3.1 疑似过敏反应病例发现及对照组匹配
        3.3.2 两组间基本情况
        3.3.3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4 联合用药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4.2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可疑ADR信号挖掘
    4.3 疑似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复方氨林巴比妥不良反应文献概述及基于EHR数据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4)151例头孢哌酮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原患疾病
    2.3 过敏史
    2.4 皮试及用药情况
    2.5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2.6 临床表现和转归
3 讨论
    3.1 影响过敏性休克的因素
        3.1.1 年龄及性别
        3.1.2 过敏史
        3.1.3 药物接触的频度与时间
        3.1.4 酒精
        3.1.5 药物结构和质量
        3.1.6 不合理用药
    3.2 头孢菌素皮试对于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3.3 药学监护

(5)2000年至2019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原患疾病及过敏史
    2.3 给药途径与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分布
    2.4 溶剂选择及配伍用药
    2.5 临床表现与转归
3 讨论
    3.1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1.1 患者因素
        3.1.2 药物因素
    3.2 机制分析
    3.3 合理用药建议

(6)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2.2 患者诊断所属系统
    2.3 单次给药剂量
    2.4 给药途径
    2.5 联合用药情况
    2.6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2.7 治疗和转归
3 讨论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患者诊断所属系统
    3.3 给药途径
    3.4 给药途径
    3.5 联合用药情况
    3.6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7)123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ADR发生时间
    2.3 过敏史及第一怀疑药品情况
    2.4 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分布
    2.5 过敏性休克转归与死亡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关系
    3.2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相关药物分析
    3.3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出现时间及给药途径
    3.4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重在尽早救治

(8)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急诊救治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9)注射用甘氨双唑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关联性评价
    2.2 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0)大样本住院人群中严重过敏样反应的信息化自动监测与救治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阳性病例判断标准
    1.3 关联性评价标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概况
    2.2 涉及过敏原及其药物分类
    2.3 过敏反应治疗涉及药物情况
    2.4 治疗反应时间与转归
3 讨论
    3.1 过敏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3.1.1 年龄及群体状况的影响
        3.1.2 过敏原构成
        3.1.3 过敏原接触方式
    3.2 过敏反应救治用药有待规范
    3.3 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四、易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 [1]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致儿童过敏性休克1例[J]. 蔡怡然,吕光辉. 中国药师, 2022(02)
  • [2]倍他米松磷酸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 王宏彦,任丛丛,王庆波,李纪尧,徐晓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24)
  • [3]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及疑似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 谭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151例头孢哌酮类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J]. 张暄,付婷,吴殿斌,韩莹旻.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06)
  • [5]2000年至2019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 王珊珊,许静,李曼,李海涛. 中国药业, 2020(12)
  • [6]头孢西丁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分析[J]. 王立云,赵吉兰,谢魑,杨四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4)
  • [7]1230例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徐元杰,张晶,郭代红,赵鹏芝,赵英歌,贾王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02)
  • [8]对重症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急诊救治的效果[J]. 张诗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6)
  • [9]注射用甘氨双唑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J]. 邵丹,于倩,朱昆.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0(01)
  • [10]大样本住院人群中严重过敏样反应的信息化自动监测与救治用药分析[J]. 郭代红,王伟华,杨鸿溢,姚翀,孔祥豪. 中南药学, 2019(10)

标签:;  ;  ;  ;  ;  

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