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学中的科学哲学和历史哲学

科学史学中的科学哲学和历史哲学

一、科学编史学的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1](2020)在《康吉莱姆科学意识形态概念辨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科学史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问题上,康吉莱姆在坚持巴什拉的规范史立场的同时,又强调了理论史与概念史的差异,进而主张科学史是宏观非连续性与微观连续性的复合。新旧科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在巴什拉式的认识论断裂框架内得到解释。由此,康吉莱姆提出"科学意识形态"的概念,意在给予那些"被放逐的科学"以恰当的认识论地位。科学意识形态与科学编史学的各种传统立场都保持了距离,在历史认识论的层面上实现了"规范"与"历史"的统一,成为理解康吉莱姆独特的"反-反-辉格史"的进路的关键。

项晶晶[2](2020)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扬弃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主义和库恩的历史主义,代表着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拉卡托斯指出科学研究纲领是科学演化的基本序列,有其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拉卡托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科学发展模式、科学方法论评价标准等问题。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指导当代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创新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存在有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等思想流派;那么,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角度考察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这两大流派是值得尝试的。一方面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可能的启发;另一方面,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借此得到检验,发现其长处和不足之处。科学研究纲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它由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构成。科学研究纲领这四个要素在科学研究活动和演化中各司其职。硬核由最基本的假说构成;保护带由一些辅助性假说构成;作为启示性方法,正方面启示法指导科学家创立辅助性假说,建立保护带以保护硬核,使其免受理论攻击;反面启示法作为禁令,指导科学家不能做什么。科学研究纲领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一定张力,使得科学研究纲领不可能只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系列。在此基础上,拉卡托斯区分出进步的研究纲领和退步的研究纲领;进步的研究纲领在理论上能做出更多可检测的推断,在经验上这种推断能够被观察实验所证实;退步的研究纲领理论落后于经验事实,对事实只具有解释力而不具有预见力。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方面,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给我们的启发是:首先,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为切入点,考察当前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中两大流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由此,我们得到符号主义研究纲领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其次,分析符号主义研究纲领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别揭示其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再次,按照拉卡托斯对进步研究纲领特征和退步研究纲领特征的界定,进一步分析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进步性或退步性。通过初步分析,符号主义研究纲领面临诸多困境,如还原论的哲学立场和方法,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存在较大局限;与之相应,联结主义研究纲领持整体论的哲学立场和方法,能处理非线性问题。最后,在当前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共存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面临困境,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在哪里?是联结主义取代符号主义成为进步的研纲领?还是会出现新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与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能够给出明确的回答吗?在本论文中,结合对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尝试给出的答案是,联结主义和符号主义融合产生某种新的研究纲领。有理由相信,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领域中,它还能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方法论启示。当然,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本身也需要在当代的运用过程中不断的发展。

王晶金[3](2019)在《约瑟夫·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文中提出约瑟夫·阿伽西完成了首部科学编史学专着《论科学编史学》,并用科学史案例证明波普尔方法论证伪主义能较好地指导科学史实践。立足于阿伽西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着作,结合其理论与实践,考察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史应接受新的批判科学哲学指导,批判当下受归纳主义和约定主义影响的科学史研究,提出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科学史的目标是更接近科学和历史事实,并提供有趣、生动的历史。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体现出批判性史学的独特性,开启了一种分析批判的视角,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范围广泛的问题领域,对后来的科学史研究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开拓意义。在科学史研究国际化趋势及多元化路径趋势下,仍有一定价值。

黄河云[4](2019)在《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亚历山大·柯瓦雷的科学编史学建立在一个哲学基础之上,它以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为本体论、以“人类思想的统一性”为核心原则、以概念分析法与重视对“错误”的研究为方法论。柯瓦雷关于科学革命的研究从根本上是其科学编史学哲学基础的具体体现。斯顿普认为柯瓦雷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阿伽西认为柯瓦雷是一个波普尔主义者,但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科学革命”这个术语目前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柯瓦雷的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开创性研究。柯瓦雷关于科学革命的本质有过各种不同的描述,包括有限和谐宇宙的解体与空间的几何化、自然的数学化与科学的数学化、从“近似”的世界到精确的宇宙、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这些描述对应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转变,即(狭义的)科学革命与思想革命;这种两层次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思想统一性”的核心原则。柯瓦雷运用概念分析法反驳了迪昂与克隆比关于近代科学与中世纪科学之间关系的连续性解释,从而扞卫了“科学革命”的观点。斯顿普认为柯瓦雷晚年对于近代科学起源的连续性解释做出了让步,但这种观点并不能成立。柯瓦雷坚决反对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证主义(包括经验主义和工具主义)解释,他反对将科学革命视为经验对理性的胜利或用“如何”取代“为何”。基于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以及“思想统一性”的核心原则,柯瓦雷断言实验在科学革命中作用甚微,并认为牛顿不是一个工具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在论者。柯瓦雷还反驳了赫森、奥尔什基、齐尔塞尔关于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他的结论是:(1)实践转向是科学革命的结果而非原因;(2)科学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无关;(3)社会条件只是近代科学起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埃尔卡纳力图将柯瓦雷塑造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先驱,但这种观点并不能成立。柯瓦雷将伽利略塑造为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在他看来,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1)“两个世界”的划分;(2)数学实在论;(3)“回忆说”与“精神助产术”。对于这一观点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三种:(1)伽利略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2)伽利略是一个阿基米德主义者;(3)否认伽利略与任何哲学标签之间的联系。德卡罗力图表明,尽管存在着这些反对意见,但柯瓦雷关于伽利略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的核心论点仍然可以有条件的保留。柯瓦雷关于伽利略的(思想)实验的观点涉及形而上学层面(“应然”层面)与历史事实层面(“实然”层面);形而上学层面的解释支配着历史事实层面的解释。塞特尔与德雷克指出,柯瓦雷关于伽利略未能得出做过他所描述的实验结果的断言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符;内勒尔和乔兰则力图扞卫柯瓦雷关于伽利略实验的观点。然而,他们之间的争论仅仅涉及历史事实层面(“实然”层面)而完全没有涉及更为重要的形而上学层面(“应然”层面)。柯瓦雷的科学编史学及其对科学革命的研究在今天仍然极具启发性和富有成果性。

沈平,聂馥玲[5](2019)在《论科学编史学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关于科学编史学的研究是国内外科学史家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科学哲学家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科学编史学与科学技术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试图从"科学哲学"与"大科学史观"的整合研究、科学史"内史"与"外史"之分的研究、"辉格"与"反辉格"的科学史研究倾向以及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等多个层面,论证了科学编史学在解决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上,意义重大。

甄达洋[6](2018)在《论“纵横史观”及其对科学编史学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横史观"是我国着名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提出的历史观和编史学方法论。"纵横史观"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也有科学史发展的史学依据,因而是一种符合唯物史观的编史学方法论。科学编史学是对科学史进行的编史学的研究。"纵横史观"不是纵、横两个向度互不相干,而是纵向决定横向,横向反作用于纵向,纵向与横向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一种整体性历史哲学观,因而对科学编史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王荣江[7](2016)在《库恩与科学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高超[8](2016)在《“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哲学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常见的术语,用以表征马克思(包括马克思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后继者)在哲学上做出的革命性的贡献。研究“马克思哲学革命”有两种基本路径:其一是研究马克思实现了一场怎样的“哲学革命”,其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不是或为什么是一场“哲学革命”。这两种研究路径共同构成了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完整研究。“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哲学革命”的,即“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相对而言,较少追问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革命”。“马克思哲学革命”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存在是研究“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理论前提,因此有必要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这样一个观念究竟是否指称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并追问人们如何以“革命”的观念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种路径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不是背道而驰,而是殊途同归。在已经取得的涉及“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研究成果中,描述和评价“马克思哲学革命”所使用的词汇和语句,与评述科学革命的各种用语基本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并没有评述“哲学革命”的专门用语,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所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术语,是我们现有的用于评述发生在思想领域中的革命事件的唯一工具。因此,我们不得不首先在科学革命的观念中考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观念。在现有的文献中,康德、库恩、I.B.科恩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塑造科学革命的观念。对“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的分析可以分解为对这一观念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三个用语或观念的分析。在用人名命名的各场革命中,“拉瓦锡革命”、“达尔文革命”和“魏格纳革命”的发动者本人都曾明确表示自己将会在化学、生物学或地质学中引发一场革命;牛顿本人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说法,但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人都表示,牛顿的科学成就实现了一场科学革命。然而马克思本人却从未明确宣称自己要发动一场“哲学革命”,他同时代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对其思想的阐释和评价也大多不是在哲学方面。“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说法最早可能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这使得“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他革命性事件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特殊性。用巴特菲尔德的理论来说,将马克思的某些思想解读为一场“哲学革命”是一种“辉格解释”。马克思并没有建立传统样态的哲学理论,但有着述认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理论。然而唯物史观不仅形式上与一切传统哲学不同,而且实质上也包含反对“哲学本身”的观点。“哲学革命”可以作为解释这样一种特殊情况的可能方案。但用唯物史观指认马克思有哲学理论并实现了“哲学革命”,与用“哲学革命”解释唯物史观是哲学理论,是一种循环论证。除非认为马克思同时实现了“哲学革命”与“哲学观革命”,即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论战胜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实现了“哲学革命”,同时因为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观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对象、性质和功能与一切传统哲学都不一样。但“哲学革命”与“哲学革命观”在严格的意义上不能同时发生——唯物主义取代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革命”,但因为它们关注的哲学问题是同样的,所以不存在“哲学观革命”;唯物史观包含对哲学的革命性看法,因而有可能实现一种改变人们哲学观的“哲学观革命”,但摧毁现有的哲学观将会导致人们很难辨认出这种变革是不是“哲学革命”。任何一场革命都需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不例外。因此,说“马克思哲学革命”在那些未完成或未发表的作品中就已经实现显然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康德的意义上还是在库恩的意义上,“马克思哲学革命”作为一场革命都是尚未实现的。因为时至今日,哲学本身都还处在康德所说的“来回摸索”和库恩所说的“前范式”的状态,哲学中依然派别林立,不止一种哲学派别宣称自己实现了一场“哲学革命”。“哲学革命”的实现意味着一种哲学在整个哲学领域内取得支配性的地位,显然,这样的革命在哲学的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分析“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的目的不是否定已有的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研究成果,因为在科学革命的研究中,人们最先关注的也是它的实质而非其他要素。这些已有成果塑造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观念,构成了分析这一观念的时间上的前提;同时它们也是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上的前提。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者和支持者的历史使命,为了真正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清晰认识这一使命,就必须分析“马克思哲学革命”这一观念。致力于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就必须首先承认它“尚未完成”。分析“马克思哲学革命”这一观念的真实意义,就在于实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邬晓燕[9](2016)在《论约瑟夫·阿伽西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文中研究表明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着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宋金榜[10](2015)在《关于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视觉科学史的编史学考察》文中认为视觉科学史(或“科学史中的视觉表象研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科学哲学、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图像学、符号学、视觉文化研究等众多学科领域影响下在西方国家逐渐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历史人类学影响下迅速繁荣起来的科学史研究分支。本文是从科学编史学视角出发的关于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视觉科学史研究的二阶编史学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首先回顾视觉科学史发展的史学史,进而对这一领域所关心的与视觉科学表象相关的一些重要的编史学问题进行考察和反思。本文共包含9章,其中第1章和第9章分别为绪论和结语部分,其余7章构成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主体部分按逻辑关系分为3个模块:第2章和第3章是关于视觉科学表象的一阶研究,分别对视觉表象和语言表象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视觉表象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且讨论了科学的视觉表象和其他视觉表象之间的划界,以及视觉科学表象的分类等问题。这两章为后面各章二阶的科学编史学研究准备知识背景和研究基础,是论文主体的第一个模块。第4章单独一个模块,即从科学编史学的视角对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视觉科学史研究的史学史进行梳理。本章通过对Isis杂志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指出视觉科学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科学史研究分支,并将视觉科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时期、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最后通过案例对三种有代表性的视觉科学史研究进路进行了阐释。第5到第8章是对视觉科学史研究所关心的一些编史学问题进行的二阶研究,构成了论文主体的第三个模块,也是论文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其中,第5章考察了视觉科学表象的功能问题,指出视觉科学表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既不能否认视觉科学表象作为学科工具的观察与记录、归纳与抽象以及视觉思维等认知功能,也不能忽视它的象征功能、修辞功能、说服功能等社会性功能。第6章考察了视觉科学史中关于视觉科学表象的客观性问题的争论,提出视觉科学表象是对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有其客观性的物质基础;视觉表象的生产过程也必然受到历史、社会、文化和主体因素的作用,因而又有其社会性。第7章从视觉科学史角度考察了科学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在历史上具有深刻的同源性,在认知模式上具有深刻的同质性。第8章通过对视觉科学史研究进行反思,提出视觉科学表象对于科学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图像证史”,更在于它为科学史研究所带来的新的史料、研究结论、研究风格和历史分析线索。

二、科学编史学的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编史学的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康吉莱姆科学意识形态概念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意识形态的逻辑起因
二、科学意识形态的认识论内涵
三、科学意识形态的历史定位
四、结 语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思路及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上半叶科学哲学研究状况
        一、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
        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
    第二节 拉卡托斯的继承、批评和创新之处
        一、拉卡托斯对波普尔和库恩的继承、批评和扬弃
        二、拉卡托斯对整体主义科学观的吸收
        三、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研究对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影响
第二章 拉卡托斯论科学研究纲领的结构和特征
    第一节 科学研究纲领的结构
        一、硬核——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
        二、保护带——辅助性假说
        三、正面启示法——启发性的方法论规则
        四、反面启示法——禁止性的方法论规则
        五、硬核、保护带、正反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之间的张力
    第二节 科学研究纲领的特征
        一、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
        二、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第三章 拉卡托斯对科学评价和科学演化模式的考察
    第一节 科学评价的方法论与标准
        一、精致的证伪主义对比独断的证伪主义与方法论证伪主义的进步之处
        二、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到科学理论评价标准
        三、科学理论评价的复杂性
    第二节 科学演化模式的机制
        一、进步研究纲领的特征
        二、退步研究纲领的特征
        三、进步研究纲领替代退步研究纲领的机制
第四章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研究纲领探析
    第一节 当代人工智能研究的两种研究纲领
        一、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暂时共存
        二、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析
        三、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联结主义研究纲领与符号主义研究纲领之争
        一、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困境
        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探索与可取之处
    第三节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进步研究纲领:符号主义还是联结主义?
        二、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纲领走向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第五章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评析
    第一节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意义
        一、对科学史的理性重构
        二、确立科学进步标准
    第二节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不足之处
        一、对经验基础的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实际
        二、理论评价标准的不当扩张
        三、理论评价标准之间的不兼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约瑟夫·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伽西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提出及内容
二、证伪主义科学编史纲领的独特性和意义
    1. 编史目标与编史立场
    2. 编史框架与分析视角
    3. 科学史观
        (1)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分析方法
        (2)开辟新的研究主题与问题领域
        (3)促进对相关科学史元理论问题的思考
        第一,“辉格解释”问题。
        第二,“宏大叙事”问题。
        第三,科学史“内史”与“外史”的划分问题。
三、问题与小结

(4)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及其评述
        1.2.2 国内研究情况及其评述
    1.3 创新之处
    1.4 基本框架
第2章 柯瓦雷科学编史学的哲学基础
    2.1 本体论:柏拉图主义的数学实在论
    2.2 核心原则:人类思想的统一性
    2.3 方法论之一:概念分析法
    2.4 方法论之二:对错误与失败的重视
    2.5 对阿伽西论题与斯顿普论题的反驳
        2.5.1 对阿伽西论题的反驳
        2.5.2 对斯顿普论题的反驳
第3章 柯瓦雷论科学革命的本质
    3.1 “科学革命”的概念
        3.1.1 “科学革命”与“[诸]科学革命”
        3.1.2 柯瓦雷与“科学革命”的概念
    3.2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本质的各种描述
        3.2.1 宇宙(cosmos)的解体与空间的几何化
        3.2.2 自然的数学化与科学的数学化
        3.2.3 从“近似”的世界到精确的宇宙
        3.2.4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3.2.5 各种描述之间的关系
第4章 柯瓦雷对近代科学起源的连续论解释的反驳
    4.1 迪昂的连续性解释以及柯瓦雷的反驳
        4.1.1 迪昂论题
        4.1.2 柯瓦雷对迪昂论题的反驳:概念分析法的运用
    4.2 克隆比的连续性解释以及柯瓦雷的反驳
        4.2.1 克隆比论题
        4.2.2 柯瓦雷对克隆比论题的反驳:反对方法
    4.3 柯瓦雷是否向连续论让步?
        4.3.1 斯顿普的解读:柯瓦雷晚年的转变
        4.3.2 对斯顿普解读的反驳
第5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的实证主义解释的反驳
    5.1 对科学革命的经验主义解释的反驳
        5.1.1 对培根的负面评价
        5.1.2 科学革命不是经验对理性的胜利
        5.1.3 实验在科学革命中作用甚微
        5.1.4 对“天文学革命”的非经验主义解释
    5.2 对科学革命的工具主义解释的反驳
        5.2.1 科学革命不是用“如何”(how)取代“为何”(why)
        5.2.2 对牛顿的工具主义解释的反驳
第6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的反驳
    6.1 关于科学革命的社会学解释的两种观点
        6.1.1 赫森论题:内部主义与外部主义之争的由来
        6.1.2 奥尔什基—齐尔塞尔论题:科学革命的工匠传统
    6.2 柯瓦雷对外部主义解释的反驳
    6.3 对柯瓦雷内部主义形象的扞卫
        6.3.1 埃尔卡纳论题
        6.3.2 对埃尔卡纳论题的反驳
第7章 柯瓦雷对科学革命中心人物伽利略的研究及其争议
    7.1 柯瓦雷与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
        7.1.1 柯瓦雷对伽利略的柏拉图主义解释
        7.1.2 后人的批判与辩护
    7.2柯瓦雷与伽利略的实验
        7.2.1 柯瓦雷论伽利略的思想实验
        7.2.2 后人的批判与辩护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论科学编史学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技术史与科学编史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科学编史学为推进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作的努力
    (一) 科学编史学试图为科学技术史与科学哲学联姻
    (二) 科学编史学引起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自我审视
    (三) 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
三、科学编史学研究面临的现实挑战
四、结语

(6)论“纵横史观”及其对科学编史学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纵横史观”的内含及提出背景
    (一) “纵横史观”的内涵
    (二) “纵横史观”提出的学术背景
二、“纵横史观”的理论依据与科学编史学的关系
    (一) “纵横史观”的理论依据
    (二) “纵横史观”的史实依据
    (三) “纵横史观”与科学编史学的关系
三、“纵横史观”对科学编史方法的价值
    (一) “纵横史观”与科学编史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 “纵横史观”与科学编史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 “纵横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7)库恩与科学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库恩的科学史及其编史学观念
二、库恩的科学史观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三、库恩科学史观的影响
四、结语

(8)“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节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第2节 研究现状
    第3节 研究方法、结构与体例
第一章 科学革命观念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
    第1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表述中的科学革命用语
    第2节 科学革命的观念(一):康德“科学革命的特征”
    第3节 科学革命的观念(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第4节 科学革命的观念(三):科恩“科学革命的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中的“马克思”
    第1节 以人名命名革命事件的几种情况
    第2节 马克思为什么没说自己实现了哲学革命?
    第3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辉格解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中的“哲学”
    第1节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哲学观革命”
    第2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论述中的理论困难
    第3节 “唯物主义”一词的双重含义
    第4节 “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与“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第5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与作为一种传统的哲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中的“革命”
    第1节 科恩论科学革命的四个阶段
    第2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几个阶段
    第3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中的观念变革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论约瑟夫·阿伽西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度科学合理性的价值限度
二、弘扬科学编史学的批判维度
三、倡导多元论的科学文化观
四、结语

(10)关于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视觉科学史的编史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视觉科学史的研究背景
        1.1.2 视觉科学史的编史学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思路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思路
        1.2.2 内容结构
    1.3 选题的意义
        1.3.1 丰富科学编史学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推动科学编史学的理论研究
        1.3.2 促进一阶的视觉科学史研究的进展
        1.3.3 为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
        1.3.4 为弥补两种文化的割裂提供新的历史依据
        1.3.5 对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意义
第2章 视觉表象和语言表象
    2.1 图文关系概述
        2.1.1 图像和文字的划分
        2.1.2 文本中插图和文字的关系
    2.2 视觉表象传递信息的优势
        2.2.1 准确再现事物的视觉形象
        2.2.2 精确地再现事物的三维结构
        2.2.3 以拓扑学方式展示数据、过程和逻辑关系
        2.2.4 为科学概念建立视觉模型
    2.3 视觉表象应用的局限性
        2.3.1 对时间维度表达的不足
        2.3.2 对事物差异性、或然性表达的不足
        2.3.3 制作和复制技术的限制
    2.4 视觉表象与语言表象的相互配合
        2.4.1 图文配合的重要性
        2.4.2 图文配合的几种形式
    2.5 结论
第3章 视觉科学表象的范畴和分类
    3.1 视觉科学表象的范畴
    3.2 视觉科学表象的分类及特征对比
        3.2.1 摄影类(photography)
        3.2.2 写实绘画类(naturalism painting)
        3.2.3 绘图类(drawing)
        3.2.4 图示类(diagram)
        3.2.5 曲线图类(graphs)
        3.2.6 图表(chart)和表格(table)
        3.2.7 符号类(symbol)
    3.3 影响视觉科学表象形式选择的因素
        3.3.1 视觉表象技术的发展水平
        3.3.2 视觉表象本身的特征
        3.3.3 学科发展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状况
    3.4 结论
第4章 视觉科学史的发展及几种典型研究进路
    4.1 作为科学史新兴研究分支的视觉表象研究
    4.2 视觉科学史的时期划分
        4.2.1 孕育时期:艺术史和艺术心理学的温润土壤(1975年之前)
        4.2.2 萌芽时期:观念史研究的崭露头角(1976年-1984年)
        4.2.3 发展时期: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异军突起(1985年-20世纪90年代初期)
        4.2.4 繁荣时期:“后建构主义”的悄然转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
    4.3 几种典型进路的视觉科学史研究案例
        4.3.1 艺术史学家关于文艺复兴艺术和科学革命之间关系的研究案例
        4.3.2 科学知识社会学学者关于科学图像与审美考量的民族志研究案例
        4.3.3 科学史学家关于弹道曲线的观念史研究案例
    4.4 结论
第5章 视觉科学史关于视觉表象功能的研究
    5.1 视觉科学表象的认知功能
        5.1.1 观察与记录功能
        5.1.2 归纳与抽象功能
        5.1.3 视觉思维功能
    5.2 视觉科学表象的修辞和说服功能
        5.2.1 符号学与视觉科学表象的象征功能
        5.2.2 神话学、图像修辞学与视觉科学表象的修辞功能
        5.2.3 “书面技术”、“不变的动体”与视觉科学表象的说服功能
    5.3 结论
第6章 视觉科学史关于视觉表象客观性的争论
    6.1 视觉科学史关于写实绘画技术客观性的争论
        6.1.1 视觉科学表象客观性的基础:写实绘画技术的发展
        6.1.2 艺术史学家对写实绘画技术科学意义的研究
        6.1.3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图像客观性的消解
        6.1.4 “后建构主义”对科学图像客观性问题的史学研究
    6.2 视觉科学史关于摄影客观性的争论
        6.2.1 从写实绘画到摄影技术
        6.2.2 “自然之笔”:19世纪科学家对摄影技术的极端推崇
        6.2.3 “人工干预”:建构主义学者对摄影技术“机械性”的解构
        6.2.4 “功能缺失”:科学史学家对摄影技术科学表象功能的反思
    6.3 结论
第7章 从视觉科学史看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和同质性
    7.1 问题的提出
    7.2 欧洲文艺复兴——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共生
    7.3 认知与审美——科学与绘画艺术的共同兴趣
        7.3.1 观察、描述和解释是科学与绘画艺术共同的认知模式
        7.3.2 科学图像中的审美考量
    7.4 结论
第8章 不仅仅证史:视觉科学表象与科学史
    8.1 视觉科学表象与“图像证史”
    8.2 丰富科学史研究史料,并可能得出新的史学结论
    8.3 建构“自下而上的历史学”,形成注重文化分析的史学风格
    8.4 “啮石”与经线——视觉科学表象作为历史分析的线索
    8.5 结论
第9章 结语
    9.1 主要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2 常见英文术语的含义及一般译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科学编史学的科学哲学与历史哲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康吉莱姆科学意识形态概念辨析[J]. 刘鹏.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20(06)
  •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 项晶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约瑟夫·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J]. 王晶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09)
  • [4]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观研究[D]. 黄河云. 湘潭大学, 2019(02)
  • [5]论科学编史学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价值[J]. 沈平,聂馥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09)
  • [6]论“纵横史观”及其对科学编史学的价值[J]. 甄达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4)
  • [7]库恩与科学史[J]. 王荣江.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5)
  • [8]“马克思哲学革命”观念的分析[D]. 高超. 吉林大学, 2016(08)
  • [9]论约瑟夫·阿伽西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J]. 邬晓燕.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02)
  • [10]关于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视觉科学史的编史学考察[D]. 宋金榜.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科学史学中的科学哲学和历史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