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军[1](2021)在《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行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开颅手术术后疼痛经常被人们忽略,且神经外科病人容易合并意识障碍,难以准确评估其疼痛程度。全身麻醉是目前开颅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单纯局麻药头皮神经阻滞常被应用于开颅手术并具有良好的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关于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目前仍无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比分析其与单纯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区别,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对开颅手术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旨在优化开颅术后疼痛管理方案,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研究方法:选择80例开颅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n=40例)、B组为罗哌卡因组(n=40例)。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min(T1)、上头架前(T2)、上头架时(T3)、切皮时(T4)、切口缝合完毕时(T5)和拔管后5min(T6)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以及术后2h、6h、12h、24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谵妄严重程度评分(DRS),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同时记录手术后各时间点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及其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ELISA检测两组麻醉前、术毕时、术后24h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指标。研究结果:在T1麻醉诱导后的6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B组患者更为平稳(P<0.05)。A组患者在术后2h、6h、12h和24h疼痛评分显着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A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显着高于B组(P<0.05),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助于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概率。手术后24h A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及Hs-CRP含量显着低于B组患者(P<0.05)。研究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患者循环波动小,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比单用罗哌卡因组的麻醉效果更好。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单用罗哌卡因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非常适合开颅手术的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头皮神经阻滞可降低患者血液炎症因子水平,虽然术后DRS评分显示两组谵妄状态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缓解疼痛的能力、MMSE认知评分与单用罗哌卡因组相比均有显着提升,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下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王坚,资瑜,李欢[2](2021)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应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手术患者74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研究组则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实施麻醉诱导,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心率变异系数及外周血管阻力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颅脑手术中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实施麻醉诱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麻醉优良率,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孙静静[3](2020)在《BIS监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术中镇静维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臂丛阻滞后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术中丙泊酚三种输注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最适于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术中镇静维持丙泊酚的输注方式。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手术小儿患者145例,纳入标准:年龄5-10岁,体重12-3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区组随机化分为3组:恒速组(Constant infusion,CI 组 n=48)、开环输注组(Open-loop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OLTCI 组 n=49)和闭环输注组(Closed-loop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CLTCI 组 n=48)。CI 组和OLTCI组的输注速度和剂量控制是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监测指标和临床经验手动调整参数,CLTCI组麻醉医生一般要先将患儿的基本信息如身高、体重等输入系统,设置好目标理想BIS值,手术过程中全程自动调控,将BIS值维持在理想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临床麻醉过程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阶段,麻醉诱导是指麻醉启动即丙泊酚推注开始至达到理想BIS值启动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靶控输注泵采用麻醉维持的模式启动后至丙泊酚停止输注即手术结束前5min为麻醉维持阶段。麻醉苏醒阶段是丙泊酚停药后至患者完全苏醒后的时间。靶控泵采用思路高脑电监测TCI注射泵(BCP-100型),麻醉过程中理想BIS波动范围为45~60。三组诱导后需将BIS值调控至理想的麻醉深度值后即BIS值降到60以下时,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然后麻醉维持过程中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丙泊酚输注模式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泵入。术中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在入睡建立监测即刻(T0)、达到设定BIS值时刻(T1)、臂丛阻滞结束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后30min(T4)、手术结束(T5)、患儿睁眼(T6)等各时间点的MAP、HR、BIS的变化情况,计算出MAP和BIS的变异度,分别用MAPV、BISV表示,三组满意镇静时间(40<BIS<60)所占时间比例及丙泊酚用量,术中靶控泵的调节频率、术后意识恢复情况等,术后随访记录是否有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MAP、HR的比较:三组之间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T5的MAP、HR数值比T0和T6的数值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组间比较:,CLTCI组、OLTCI组在T2时间点的MAP值与CI组相比较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与OLT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在T3、T4时间点的MAP、HR值与OLTCI组、CI组相比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组和OLT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OLTCI组在T5时间点的MAP值与CI组相比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和OLT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BIS的变化比较:三组之间组内比较:三组患者T1~T5的BIS值比T0和T6的数值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组间比较:CLTCI组在T2时间点的BIS值与OLTCI组、CI组比较较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组与OLT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OLTCI组在T3、T5时间点的BIS值与CI组相比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和OLTC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OLTCI组在T4时间点的BIS值与CI组相比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和OLTCI组比较数值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LTCI组和CI组比较数值较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满意麻醉时间(45<BIS<60)的所占比例及丙泊酚的用量比较CLTCI组满意麻醉时间比例明显高于OLTCI组和CI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OLTCI组和CI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靶控泵平均调节频率比较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LTCI组调节频率最少。5.麻醉恢复情况和术后麻醉并发症比较CLTCI组的苏醒时间较CI组、OLTCI组明显缩短,OLTCI组较CI组缩短明显(P<0.05)。术后知晓发生情况,CI组有1例,OLTCI组有1例,判定为可疑术中知晓。结论(1)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可以应用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2)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系统与开环靶控输注系统和恒速靶控输注系统相比更有优势,在丙泊酚用量上更精确。(3)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麻醉苏醒更快,更加适合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镇静的麻醉维持。
龙湖[4](2019)在《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此过程中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现象。方法:以96只18-20月龄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分别为C组(对照组)、S组(七氟烷组)、DS1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的七氟烷组)和DS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的七氟烷组),应用七氟烷麻醉建立认知功能障碍模型。于麻醉后4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各组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的次数;麻醉4d后,各组随机取18只大鼠,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反应(Western-Blot)分别测定海马组织Caspase-3、Bax和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各组剩余6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学改变。结果:1、比较四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差异,C组、S组、DS1组和DS2组实验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逃避潜伏期依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三天,S组相对于C组的逃避潜伏期显着增高(P<0.05),DS1相对于S组逃避潜伏期无差异(P>0.05),而DS2组相对于S组逃避潜伏期存在缩短(P<0.05);实验第四天,S组相对于C组的逃避潜伏期显着增高(P<0.05),DS1组和DS2组均较S组逃避潜伏期均显着明显降低(P<0.01)。2、比较四组大鼠穿越原平台次数的差异,C组较S组和DS1组均显着增高(P<0.05);与S组对比,DS1组和DS2组显着增高(P<0.05);与DS1组对比,DS2组显着增高(P<0.05)。3、四组大鼠海马组织mRNA及蛋白水平的比较,S组和DS1组Caspase-3均显着高于C组和DS2组(P<0.05)。建模各组Bax显着高于C组(P<0.05);且DS1组高于DS2组(P<0.05)。建模各组Bcl-2显着低于C组(P<0.05);且DS1组低于DS2组(P<0.05)。4、透射电镜结果比较:C组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S组海马细胞出现胞核固缩、边移,线粒体、内质网变性皱缩、明显水肿;DS1组细胞出现核固缩、边移现象,线粒体、内质网水肿较S组减轻;DS2组海马细胞胞核发生固缩及边移、线粒体及内质网水肿均较DS1组减轻。结论:1、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缩短七氟烷麻醉大鼠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原平台次数,有效改善七氟烷麻醉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以50μg/kg的剂量效果更佳;2、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大鼠海马细胞中Caspase-3、Bax的表达量,增加Bcl-2的表达量,对七氟烷麻醉大鼠海马细胞的凋亡发挥抑制作用,该效应以50μg/kg的剂量效果更佳3、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改善七氟烷麻醉大鼠的海马细胞超微结构损坏。
张乐[5](2019)在《2%丙泊酚对长时间手术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两种浓度丙泊酚对长时间全身麻醉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应用1%中/长链丙泊酚脂肪乳诱导和维持麻醉和B组:术中应用2%中/长链丙泊酚脂肪乳诱导和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h(T1)、麻醉诱导后6h(T2)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比较两组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时比较,A组TC、HDL、LDL、ApoA、ApoB在T1、T2时点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T1、T2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B组TC、HDL、LDL、ApoA、ApoB在T1、T2时点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在T1时点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B两组在T0时点TC、TG、HDL、LDL、ApoA、Apo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T1、T2时点的TG浓度显着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的HDL、ApoA浓度显着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血浆甘油三酯随之升高,2%丙泊酚对患者血脂代谢影响更小,提示2%丙泊酚具有更加广阔的适应症。
黄少涛,王金昌,林俊木,黄婷婷,傅飞[6](2018)在《颅脑手术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探究颅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进行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陆丰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七氟醚来进行麻醉,然后对这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脑氧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脑氧代谢的变化程度上比较,观察组患者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明显比对照组小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颅脑手术的过程中,采用联合麻醉的方式不仅具有更强的麻醉效果,并且对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比较明显。
郭国祥[7](2018)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颅脑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颅脑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泌阳县人民医院86例接受颅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接受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时间点HR、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时间点HR、MAP水平低于T0、T2、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颅脑手术患者麻醉中,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麻醉恢复时间。
徐文莉,邓晓明,陈春梅,王磊,王烨,刘具会[8](2018)在《丙泊酚闭环麻醉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丙泊酚闭环麻醉将靶控输注技术与监测麻醉深度的脑电双频指数有机结合,通过反馈机制维持设定的麻醉深度。目前丙泊酚闭环麻醉已应用于全身麻醉、镇静麻醉以及与其他麻醉方式相结合的联合麻醉。丙泊酚闭环麻醉不仅可用于身体条件较好的一般患者,也可用于老年、小儿、肥胖及重症患者,并能有效避免麻醉过深。丙泊酚闭环麻醉可以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但其总的给药量与是否使用闭环麻醉无相关性。各种因素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以及反馈的延迟导致了丙泊酚闭环麻醉的局限性。
鹿汝丽[9](2018)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临床小儿短小手术中常用的全身麻醉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小儿的四肢、下腹部、浅表的短小手术中被得到广泛应用。氯胺酮(Ketamine,Ket)是一种常用的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药,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非竞争性阻断剂,其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诱导迅速、苏醒快、给药方便且价格便宜,因此在临床小儿手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氯胺酮又易产生心血管兴奋、术后谵妄、精神神经运动症状等较多的不良反应,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具有轻中度镇痛、良好镇静作用、且有抗交感活性的镇静药,其可减少术后Ket所产生的谵妄,减弱Ket所引起的拟交感作用。目前,临床上两药复合应用于小儿麻醉研究较少,本课题目的主要通过研究Dex与Ket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二者组成复合麻醉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小儿手术的麻醉提供更加简洁方便、安全实用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6-2017年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小儿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岁、体重726 kg、ASAⅠ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K组:患儿以Ket 2.0 mg/kg缓慢静脉注射注进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麻醉平稳后开始进行手术,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 mg/kg追加Ket;KP组患儿以Ket 2.0 mg/kg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2-4mg/kg.h的丙泊酚持续泵入行麻醉维持,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mg/kg进行追加Ket至手术完成;KD组患儿以Ket 2.0mg/kg缓慢静脉注射,并以Dex 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静脉泵持续恒速泵入,10min内输注完毕后,继之以0.25ug/kg.h静脉注射泵恒速泵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以1 mg/kg进行追加Ket至手术完成。观察指标:(1)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的麻醉成功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其姓名能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氯胺酮用量。(2)记录整个手术期间给药前(T0)、麻醉开始3min(T1)、麻醉开始6min(T2)、手术开始即刻(T3)、手术开始后5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麻醉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等监测指标。(3)停药后将患儿送至麻醉恢复室,每5min对患儿进行唤醒,并由PACU护理人员采用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表(CHEOPS评分表,见附件1)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分。术后30、60min对患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评分(PAED评分表,见附件2)。(4)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的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术中发生体动以及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T0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相比较,KP组与K组比较,HR在T2、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在T2时点有差异;KD组与K组比较,HR在T1-T5时点都有差异,MAP除T1时点外各点都有差异;与T0时点比较,K组HR、MAP呈升高,KP组T2时点HR、MAR略有降低,KD组的HR在T1时点略有增高后呈降低趋势,MAP各时点变化无统计学意义。KP组6例患儿出现呼吸抑制,K组出现3例,KD组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KP组与KD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KP组、KD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K组显着减少(P﹤0.05),但KP组、K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KD组、KP组氯胺酮用量较K组明显减少(P﹤0.05),KD组较KP组减少(P﹤0.05);且KD组、KP组术后镇静评分较K组显着较高,KD组较K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麻醉苏醒时间较KP组、KD组显着延长(P﹤0.05),KP组、KD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组成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全麻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独使用氯胺酮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相比,术中能更有效的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既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的使用总量,又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蒋佩芬,董达源,刘涛[10](2018)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8例,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观察组54例,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麻醉维持20min、给药完成后10min的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 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 O2)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显着;观察组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后30min、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保持颅脑手术患者的脑氧供需平衡,对于稳定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二、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行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病人术前准备及麻醉实施 |
2.4 头皮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
2.4.1 头皮神经的分布以及支配区域(见图1) |
2.4.2 阻滞方法 |
2.5 麻醉和神经阻滞方法 |
2.5.1 麻醉方法 |
2.5.2 神经阻滞方法 |
2.5.3 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选择 |
2.6 数据记录 |
2.6.1 一般记录指标 |
2.6.2 副作用及量表记录 |
2.6.3 样本采集 |
2.6.4 ELISA法检测血清学指标(见图3) |
2.7 使用仪器 |
2.8 使用药物和试剂盒 |
2.8.1 药物信息 |
2.8.2 ELISA 检测 TNF-α、IL-1,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试剂盒 |
2.9 统计学方法 |
2.10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
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3.3 两组患者拔管和苏醒时间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躁动及镇静评分情况比较分析 |
3.5 A、B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3.6 A、B两组患者术中麻醉用药和术后补充用药、呕吐、低血压情况分析 |
3.7 A、B 两组患者 DRS-R-98 谵妄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比较 |
3.8 A、B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血清中TNF-α、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应用于开颅手术中麻醉方法及效果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2)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血流动力学 |
1.4.2 麻醉效果[7]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流动力学 |
2.2 麻醉效果 |
3 讨论 |
(3)BIS监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术中镇静维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Summary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Morris水迷宫实验比较 |
3.3 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mRNA的比较 |
3.4 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WB结果的比较 |
3.5 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学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4.2 对认知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4.3 对细胞凋亡电镜结果的比较 |
4.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手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高龄患的麻醉效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5)2%丙泊酚对长时间手术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术期丙泊酚对脂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颅脑手术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对脑氧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控制性降压方法 |
1.2.3 术中注意事项 |
1.2.4 护理注意事项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颅脑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麻醉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流动力学 |
2.2 麻醉恢复情况 |
3 讨论 |
(8)丙泊酚闭环麻醉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闭环麻醉的原理 |
1.1 靶控输注 |
1.2 BIS |
1.3 闭环静脉麻醉 |
2 丙泊酚闭环麻醉的临床应用 |
2.1 全身麻醉 |
2.2 重症患者麻醉 |
2.3 老年患者麻醉 |
2.4 小儿患者麻醉 |
2.5 肥胖患者麻醉 |
2.6 联合麻醉 |
2.7 镇静麻醉 |
3 丙泊酚闭环麻醉对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4 丙泊酚闭环麻醉用药量比较 |
5 临床局限性 |
6小结 |
(9)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4 评分方法 |
5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患儿基本情况 |
2 血流动力学变化 |
3 三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的比较 |
4 CHEOPS疼痛评分 |
5 PAED躁动评分表 |
讨论 |
结论 |
1 实验结论 |
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致谢 |
(10)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Cjv O2、Da-jv O2对比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 |
3 讨论 |
四、丙泊酚泵控给药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麻药行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D]. 杨军. 南昌大学, 2021(01)
- [2]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J]. 王坚,资瑜,李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10)
- [3]BIS监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术中镇静维持的临床研究[D]. 孙静静. 山东大学, 2020(02)
- [4]右美托咪定减轻七氟烷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D]. 龙湖. 南华大学, 2019(01)
- [5]2%丙泊酚对长时间手术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D]. 张乐.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颅脑手术中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对脑氧代谢的影响[J]. 黄少涛,王金昌,林俊木,黄婷婷,傅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0)
- [7]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颅脑手术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郭国祥.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8)
- [8]丙泊酚闭环麻醉的临床应用[J]. 徐文莉,邓晓明,陈春梅,王磊,王烨,刘具会. 医学综述, 2018(18)
- [9]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麻术中的应用研究[D]. 鹿汝丽. 青岛大学, 2018(12)
- [10]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蒋佩芬,董达源,刘涛. 海峡药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