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模寻的制导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姜涛,曹建,康冰冰,周大利[1](2021)在《仿生多模成像制导的发展途径研究》文中认为概述了仿生视觉在成像制导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计算视觉、神经计算学对生物视觉在结构光学、成像机理、视觉问题处理机理方面的研究。梳理了多模成像制导应用仿生视觉技术的可能途径,得出了5个方面结论,包括探测能量的可靠获得和探测单元的几何布局;探测信号模态间的时空匹配;探测器的轴系/图像稳定;目标信息的多模态融合表征;针对目标与场景信息融合后不同表征结果的制导律的动态调整,为多模成像制导应用仿生视觉技术提供可能的途径。
段超[2](2020)在《双波段火光探测与多源触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靶场测试领域,触发器主要用于探测弹丸出射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并输出触发信号,以启动后续弹道测试设备工作,实现测量参数的同步。现有兵器试验场用触发技术多为单物理量测量法,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误测和漏测现象,对靶场测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本论文分析弹丸发射时产生的火光信号特性,设计了红外、紫外双波段火光触发器;研究多源触发控制算法,提高触发装置对弹丸信号的有效捕获率,确保输出准确、可靠的触发信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基于数据融合的多源触发控制算法,引入多种物理场探测器,研究多源触发总体设计方案,构建了基于信号时间窗判别和综合指标权重决策的算法模型。(2)设计了主从式红外触发器,主探测器用于探测枪口红外光,从探测器实时测量环境光照度以调节镜头进光量。完成红外触发器总体方案论证,设计触发器用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程控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3)设计了紫外触发器,用于探测枪口火光中的紫外光信号。紫外触发器主要包括光机结构、光学系统、光电转换模块和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电路噪声和外界干扰来源,从电路和结构设计方面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提高触发器的稳定性。(4)设计了多源触发控制装置,接收主从式红外触发器、紫外触发器和激波触发器输出的触发信号。通过时间窗判别机制滤除激波干扰信号,采用综合指标权重决策法对不同触发器输出信号进行权重分配,依据表决融合规则判定触发器输出信号的有效性,实现触发信号的可靠输出,提高弹丸信号的有效捕获率。(5)对设计的主从式红外触发器和紫外触发器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从式红外触发器能够有效探测85m处鞭炮爆炸辐射光,紫外触发器可有效探测18m处鞭炮爆炸辐射光。对多源触发技术进行了仿真验证,设计的多源触发控制装置对弹丸信号的有效捕获率为98.8%。
魏元[3](2019)在《针对空中小目标的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反装甲精确制导武器的迅猛发展,装甲车辆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空中威胁,车载空中小目标预警系统对于提高装甲车辆生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单波段检测技术,而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基于异类传感器信息,能够有效提高目标特征维度,比单波段检测技术具有更低的虚警率和更强的适应性。为提高车载预警系统对空中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本文开展了红外信息处理、毫米波信息处理、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提出了一种针对空中小目标的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并根据战场电磁环境和作战需求,设计了引导式、并列式两种复合检测方式。(2)分析了目标和背景杂波的红外特性,针对复杂红外图像中杂波强度高、虚警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梯度特性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法。利用二阶原点矩(LGSM)区分目标和高强度杂波,并在LGSM值和拉普拉斯-高斯滤波值上分别设定双阈值进行滞后阈值分割,在保证检测概率和算法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虚警概率。(3)分析了典型空中目标的毫米波特性和毫米波相控阵雷达估计目标速度特性参数的不足,提出了基于u域修正牛顿法的速度特性参数估计法。将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域网格搜索作为粗估计,利用u域插值法和α域牛顿法对FRFT域峰值参数u0和α0进行精估计,并推导目标的速度和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精估计使线性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和调频率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显着降低。(4)针对毫米波雷达因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导致无法搜索空域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引导式复合检测方式。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求取视觉焦点区域,并构建红外图像全局显着图;根据目标特征信息的掌握情况提出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二分类决策树两种判决法,利用目标的毫米波回波特征进行目标分类。仿真结果表明,引导式复合检测能够融合多幅红外特征图,为毫米波提供引导信息,通过雷达的验证性检测消除虚警、漏警。(5)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毫米波雷达并行工作,进行复合检测时,针对红外图像和毫米波回波信息的异构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异构数据处理的红外与毫米波并列式复合检测方式,将红外图像转化为特征向量,与毫米波特征向量整合为联合特征向量,并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在红外特征提取、数据关联和特征选择三个阶段优化了数据处理:提出了基于人眼视觉系统的红外特征提取,去除红外数据集中的冗余数据;提出了网格化全局最近邻数据关联,简化了关联矩阵的构建和距离计算;提出了基于先验信息的互信息特征选择法,利用特征之间提取机制的差异,优化特征选择,提高训练集与测试集差异大时的检测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异构数据处理能够改善分类性能。
左卫,周波华,李文柱[4](2019)在《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文中指出概述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典型应用情况,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吕国智[5](2011)在《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软硬件开发》文中提出复合探测系统已经成为探测制导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雷达/红外复合探测能够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目标定位精度。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基于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的软硬件开发展开的。首先,本文论述了当前复合探测制导的概况,以及常用的信息融合的相关理论,比如多目标跟踪、时空对准、航迹关联、航迹融合、目标决策等,针对各种算法的特点做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了用于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的信息融合算法,包括多目标跟踪算法、航迹处理算法等,另外还仿真生成了观测数据用于验证信息融合算法。最后,本文介绍了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的软硬件设计。本文介绍了信息融合处理系统的硬件平台及设计原理,主要包括通信接口与运算单元的设计,并通过上位机对信息融合算法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评估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述的信息融合算法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单模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且实时性较好。
王卫乔[6](2010)在《主/被动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模复合制导是当今世界各国精确制导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主/被动复合制导技术由于充分结合了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性能互补的特点,实现了复合制导的整体性能提升。论文基于主/被动复合制导这一应用背景,主要针对该复合制导体制雷达数据融合理论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回顾了主/被动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复合导引头的总体结构设计相关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论文接着对信息融合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对信息融合的不同分类作了简述。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的数据融合技术,论文给出了主/被动复合制导系统中应用到的相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简要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数据融合设计方案。论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主/被动复合制导雷达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相关阐述:起始算法的介绍、数据关联的算法分析、跟踪滤波器的设计分析、航迹关联及航迹融合分析设计等。论文对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所涉及的算法进行了详尽的原理介绍并且对比分析了其性能特点,并对一些改进措施进行了介绍,对其在数据融合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作了详细论证对比与分析。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融合方案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艾薇,刘峥[7](2007)在《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模复合寻的制导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采用雷达/红外双模制导模式,可有效提高制导系统的精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双(多)模寻的制导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数据融合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包括目标跟踪融合的关联和估计、数据对准、航迹关联、航迹融合、目标识别;并讨论了这些算法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及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梁薇[8](2007)在《红外、毫米波融合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战争中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对制导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单模制导系统对工作环境的依赖性使其无法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因而多模复合制导系统成为武器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系统,由于在抗干扰,反隐身,全天候工作以及探测精度等方面的诸多潜在优势,已成为复合制导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围绕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技术中复合探测系统的目标融合检测开展研究。 首先,文章介绍了红外和毫米波系统各自的一些特点以及几种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系统,简单介绍了红外目标检测以及毫米波目标检测的一些相关技术。接下来,文章对于信息融合理论,分别从信息融合的定义、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系统的分类、性能比较及其处理模型和设计思路这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系统的四种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算法:基于传统似然比的融合检测算法、改进的似然比融合检测算法、基于三角模算子的融合检测算法、基于D-S理论的融合检测算法。对这四种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分析,给出了四种算法的性能比较。
葛致磊,周军[9](2007)在《主/被动雷达导引头信息融合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导弹制导系统的特点要求,研究了基于Kalman滤波的信息融合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主/被动雷达多模导引头系统中。研究了基于标量加权的分布式融合算法和基于增广测量方程的集中式融合算法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融合算法能够提高多模导引头的测量精度,使融合精度受单一传感器影响更小,同制导律的闭合仿真也表明信息融合技术提高了制导精度,减小了脱靶量;分布式融合算法更方便实现时间校准从而便利于多模复合制导使用。此外,所研究的融合算法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应用。
李保平[10](2006)在《防区外战术弹药末段“自寻的系统”关键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归纳了战术弹药末段多模寻的系统的技术特点,重点对红外/毫米波复合导引头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共口径系统、稳定系统、信息融合处理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
二、多模寻的制导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模寻的制导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仿生多模成像制导的发展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仿生视觉在成像制导中的应用现状 |
2 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
2.1 探测能量的可靠获取 |
2.1.1 制约因素 |
2.1.2 复眼光学的应用 |
2.1.3 单眼光学的应用 |
2.2 不同探测源信号的时空匹配 |
2.2.1 探测器布局借鉴复眼光学原理 |
2.2.2 异型探测基元采用镶嵌方式组合 |
2.3 探测器的轴系/图像稳定 |
2.3.1 平台式稳定 |
2.3.2 依靠算法去除图像抖动 |
2.4 目标信息的多模态融合 |
2.4.1 生物视觉处理的启示 |
2.4.2 面向多模态整体表征 |
2.4.3 立体成像 |
2.5 制导律的动态调整 |
2.5.1 必要性 |
2.5.2 各模态间的关联 |
2.5.3 制导策略 |
2.5.4 视觉行为的跨模态信息处理 |
3 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基本示例 |
3.1 技术途径示例 |
3.2 总体思路 |
4 多模成像制导可着力借鉴的视觉机制 |
5 结束语 |
(2)双波段火光探测与多源触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伸弹道测试用触发技术 |
1.2.2 红外探测技术 |
1.2.3 紫外探测技术 |
1.2.4 激波探测技术 |
1.2.5 数据融合与多源触发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指标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指标 |
1.3.3 各章节主要内容 |
2 枪口火光特性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
2.1 枪口火光信号分析 |
2.1.1 枪口火光光谱 |
2.1.2 枪口火光燃烧频率 |
2.2 双波段火光触发器总体方案 |
2.2.1 主从式红外触发器设计 |
2.2.2 紫外触发器设计 |
2.3 多源触发总体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双波段火光触发器设计 |
3.1 主从式红外触发器 |
3.1.1 前级电路设计 |
3.1.2 后级电路设计 |
3.2 紫外触发器 |
3.2.1 前级放大电路 |
3.2.2 后级整形电路 |
3.3 噪声分析与抗干扰设计 |
3.3.1 噪声分析 |
3.3.2 外界环境干扰 |
3.3.3 电磁干扰 |
3.4 本章小结 |
4 多源触发控制装置设计 |
4.1 综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4.2 多源触发控制电路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试验与结果分析 |
5.1 红外触发器试验 |
5.2 紫外触发器试验 |
5.3 多源触发仿真验证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3)针对空中小目标的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红外小目标检测研究现状 |
1.2.2 毫米波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研究现状 |
1.2.3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研究现状 |
1.3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的技术难点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系统设计思路 |
2.1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系统架构 |
2.1.1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系统组成 |
2.1.2 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阵设计 |
2.2 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方式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局部梯度特征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
3.1 目标与背景红外特性分析 |
3.1.1 目标特性 |
3.1.2 背景杂波特性 |
3.1.3 噪声特性 |
3.2 基于LOG尺度空间的红外图像小目标检测算法分析 |
3.3 基于局部梯度特征的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 |
3.3.1 局部梯度二阶原点矩 |
3.3.2 滞后阈值分割法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RFT的毫米波运动目标速度特性参数估计 |
4.1 目标与噪声毫米波特性分析 |
4.1.1 目标特性 |
4.1.2 噪声特性 |
4.2 相控阵雷达的信号处理和参数估计 |
4.2.1 毫米波相控阵雷达的信号处理 |
4.2.2 基于FRFT的速度特性参数估计 |
4.3 基于u域优化牛顿法的FRFT速度特性参数精估计 |
4.3.1 FRFT参数估计分辨率分析 |
4.3.2 基于u域优化牛顿法的LFM信号参数估计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引导式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 |
5.1 视觉注意机制 |
5.1.1 视觉注意机制的分类 |
5.1.2 引导式红外和毫米波复合检测工作流程 |
5.2 红外全局显着图构建 |
5.2.1 针对红外小目标的视觉特征 |
5.2.2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红外全局显着图构建 |
5.3 基于视觉焦点转移的毫米波验证性检测 |
5.3.1 视觉焦点转移原则 |
5.3.2 基于模糊模式的毫米波目标检测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异构数据处理的并列式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 |
6.1 异构数据处理步骤 |
6.1.1 红外特征提取 |
6.1.2 数据关联 |
6.1.3 特征约简 |
6.2 基于HVS的红外特征提取 |
6.3 网格化全局最近邻数据关联 |
6.4 基于先验信息的加权互信息特征选择 |
6.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5.1 数据集及实验设置 |
6.5.2 融合检测与单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
6.5.3 HVS特征提取和网格化数据关联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
6.5.4 PWMI特征选择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发展现状 |
1.1 多模制导技术 |
1.2 复合制导技术 |
1.3 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特点 |
2 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
2.1 发展多模成像制导技术, 适应复杂战场环境 |
2.1.1 小型化多光谱图像信息获取技术 |
1) 旋转滤光片轮方式 |
2) 共孔径分光方式 |
3) 单片多波段红外焦平面阵列方式 |
2.1.2 多光谱成像谱段选择优化技术 |
2.1.3 实时多光谱成像目标识别技术 |
2.2 发展分布式复合制导技术, 适应分布式、网络化作战方式 |
2.3 发展低成本的多模与复合制导技术, 适应低成本需求 |
2.4 发展小型化、高精度的自主导航技术, 降低中制导对卫星导航的依赖 |
3 结束语 |
(5)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软硬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简介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理论 |
2.1 数据融合分类 |
2.2 多目标跟踪 |
2.2.1 数据关联 |
2.2.2 航迹管理 |
2.2.3 滤波算法 |
2.3 时空对准 |
2.3.1 时间对准 |
2.3.2 空间对准 |
2.4 航迹关联 |
2.4.1 最近邻域关联法 |
2.4.2 修正K 近邻域关联法 |
2.5 航迹融合 |
2.5.1 航迹融合结构 |
2.5.2 简单航迹融合 |
2.5.3 协方差加权航迹融合 |
2.6 目标决策 |
2.6.1 模糊综合法 |
2.6.2 D-S 证据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设计 |
3.1 复合探测系统方案设计 |
3.1.1 复合探测系统工作阶段 |
3.1.2 复合探测系统系统结构 |
3.1.3 复合探测系统工作流程 |
3.2 信息融合处理算法仿真 |
3.2.1 数据生成仿真 |
3.2.2 多目标跟踪算法 |
3.2.3 航迹处理算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硬件开发 |
4.1 系统结构 |
4.2 通信接口设计 |
4.2.1 芯片介绍 |
4.2.2 USB 接口 |
4.2.3 RS 422 接口 |
4.2.4 DSP 通信接口 |
4.2.5 资源耗费 |
4.3 运算单元设计 |
4.3.1 芯片介绍 |
4.3.2 DSP 软件架构 |
4.4 运行结果及验证 |
4.4.1 功能评估 |
4.4.2 性能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研期间参与项目 |
(6)主/被动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复合导引头结构及性能分析 |
2.1 主/被动双模复合导引头结构 |
2.2 主/被动复合制导性能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 |
3.1 信息融合的定义 |
3.2 信息融合的分类 |
3.2.1 信息融合的内容分类 |
3.2.2 信息融合的结构分类 |
3.2.3 信息融合的层次分类 |
3.3 主/被动复合制导雷达信息融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航迹滤波技术 |
4.1 航迹起始 |
4.1.1 关联门思想 |
4.1.2 航迹起始方法 |
4.1.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4.2 点迹数据关联 |
4.2.1 点迹数据关联方法 |
4.2.2 实验仿真与分析 |
4.3 线性滤波器 |
4.4 非线性滤波器 |
4.4.1 扩展卡尔曼滤波 |
4.4.2 不敏卡尔曼滤波 |
4.4.3 去偏转换坐标卡尔曼滤波 |
4.4.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航迹关联算法 |
5.1 数据配准 |
5.2 航迹关联 |
5.2.1 双门限航迹关联算法 |
5.2.2 曲线拟合航迹关联算法 |
5.2.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六章 航迹融合 |
6.1 线性组合最优融合算法 |
6.1.1 算法原理 |
6.1.2 实验仿真与分析 |
6.2 分层融合算法 |
6.2.1 算法思想 |
6.2.2 实验仿真与分析 |
6.3 自适应航迹融合算法 |
6.3.1 算法原理 |
6.3.2 实验仿真与分析 |
6.4 自适应航迹融合改进方法 |
6.4.1 可靠性方面的改进 |
6.4.2 实验仿真与分析 |
6.4.3 计算量与通信量的化简 |
6.4.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8)红外、毫米波融合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末制导炮弹发展综述 |
1.2.1 国内外末制导炮弹发展综述 |
1.2.2 末制导炮弹的发展趋势 |
1.3 复合制导技术综述 |
1.3.1 复合制导技术特点 |
1.3.2 多模复合的原则 |
1.3.3 复合制导方式分析 |
1.3.4 复合制导的关键技术 |
1.4 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红外、毫米波复合系统 |
2.1 红外辐射与毫米波的特性 |
2.1.1 红外辐射的特性 |
2.1.2 毫米波的特性 |
2.2 红外、毫米波复合系统 |
2.3 红外与毫米波的目标检测 |
2.3.1 红外目标检测 |
2.3.2 毫米波目标检测 |
第三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 |
3.1 信息融合的定义及原理 |
3.1.1 信息融合的定义 |
3.1.2 信息融合的原理 |
3.2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系统的分类及其性能比较 |
3.2.1 数据层融合 |
3.2.2 特征层融合 |
3.2.3 决策层融合 |
3.3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系统的处理模型 |
3.3.1 面向结果的处理模型 |
3.3.2 面向结构的处理模型 |
3.4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 |
3.5 信息融合的技术和方法 |
3.5.1 检测和决策技术 |
3.5.2 相关技术 |
3.5.3 估计理论 |
3.5.4 识别技术 |
3.6 信息融合的应用 |
第四章 多传感器融合检测算法研究 |
4.1 基于传统似然比的融合检测算法 |
4.1.1 算法描述 |
4.1.2 算法仿真 |
4.2 改进的似然比融合检测算法 |
4.3 基于三角模算子的融合检测算法 |
4.3.1 算法描述 |
4.3.2 算法仿真 |
4.4 基于D-S理论的融合检测算法 |
4.4.1 D-S证据理论简介 |
4.4.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融合检测 |
4.4.3 算法仿真 |
第五章 结论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主/被动雷达导引头信息融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时空校准问题 |
1.1 时间校准 |
1.2 空间校准 |
2 系统模型与测量模型 |
3 滤波算法 |
3.1 分布式滤波算法 |
3.2 集中式滤波算法 |
4 仿真分析 |
5 结 论 |
四、多模寻的制导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仿生多模成像制导的发展途径研究[J]. 姜涛,曹建,康冰冰,周大利. 飞航导弹, 2021(05)
- [2]双波段火光探测与多源触发技术研究[D]. 段超.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3]针对空中小目标的红外与毫米波复合检测技术研究[D]. 魏元.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4]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J]. 左卫,周波华,李文柱. 空天防御, 2019(03)
- [5]雷达/红外复合探测系统信息融合算法软硬件开发[D]. 吕国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6]主/被动复合制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 王卫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7]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信息融合技术研究[J]. 艾薇,刘峥. 航空兵器, 2007(04)
- [8]红外、毫米波融合检测方法研究[D]. 梁薇.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主/被动雷达导引头信息融合方法研究[J]. 葛致磊,周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7(01)
- [10]防区外战术弹药末段“自寻的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李保平. 红外技术,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