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ternet的WAP移动访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薛红飞[1](2021)在《基于攻击图的车载网络脆弱性评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车载网络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车辆本身,而是与V2X结合,形成车联网。车联网在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中,在交通管理、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控制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同时车联网中的车载网络安全难以保障。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有知名车厂的车辆发生安全事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车载网络进行脆弱性评估。已有的研究工作聚焦在车载网络本身或内部,比如:Martin团队使用攻击图技术评估车辆生产前的开发文档,分析解决车辆开发计划中的问题;很多制造商将安全性嵌入新车设计阶段,提供安全加固的网络拓扑。本文对车载网络的安全研究不同于上述工作,而是将研究范围向外扩展,在V2X环境下进行车载网络安全分析(V2X环境使得车辆和外界实现连接和通信,模拟现实中车辆使用场景,这样的安全分析更有价值)。范围扩展后,已有的攻击图技术不能对研究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模,需要对MulVAL框架进行改进优化。当使用改进后的框架进行安全分析时,选择了两起已经公开披露的安全事件,把本文结果和当时实践的攻击路径对比来验证改进后框架的合理性,然后对未知车型进行安全分析,安全分析包括攻击路径解释说明、依据漏洞CVSS分数给出漏洞修补顺序、依据TISAX给出漏洞修补建议。首先,本文对车联网进行介绍,然后总结车联网安全研究现状:包括相关标准;V2X的通信和安全问题;车载网络的架构、通信、安全标准和研究工作;汽车事故的安全报告。第二,本文在相关技术中,首先介绍车载网络的分析环境V2X,并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V2X的落地模型,总结V2X中的攻击;然后依据TCSAE 53-2017标准、车厂车辆的开发文档和一些车型的网络拓扑给出普遍通用的车载网络模型;最后介绍攻击图技术,说明为什么把该技术用在车载网络安全分析上,比较几种攻击图工具并选择适合本文研究的工具。第三,对攻击图生成工具MulVAL的内部技术和细节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前面的V2X模型、车载网络模型、V2X攻击,对该框架进行优化改进(在MulVAL原有的规则库中,添加修改事实、规则;在框架原有算法的基础上识别和删除无用的攻击步骤)。第四,使用优化后的框架分析两起已经公布披露的汽车安全事件(Jeep Cherokee,Mercedes-Benz),将本文框架生成的攻击图和实际攻击者采取的攻击路径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本文框架的合理性。最后,使用本文框架对未知车型进行安全评估,发现未知车型的攻击路径和漏洞利用方式。本文还对车辆中的漏洞依据CV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依据分数可对漏洞修补排序,并且根据TISAX给出安全建议。
李阳[2](2020)在《移动边缘计算中节能高效的资源联合优化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联网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种类丰富的移动端服务和应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线游戏、网络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这些新兴的移动端服务和应用,虽然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占用了智能移动设备巨大的计算、存储、网络与电池等资源。移动边缘计算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将计算任务卸载到边缘服务器,利用边缘服务器强大的计算能力扩展智能移动设备的资源,缓解智能移动设备因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作为继云计算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移动边缘计算通过将云中心的计算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智能移动设备实现了在近距离下与边缘服务器进行交互,满足移动端服务和应用对低延迟、低功耗的需求。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边缘计算将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成为无线通信领域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考虑到移动边缘计算中智能移动设备在能效方面的不足,以降低能耗为目的的联合优化计算和通信资源分配问题的研究工作已有很多。然而,随着以在线游戏、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智能移动设备的电池已不能满足这类具有复杂数据处理功能的移动应用的需求。同时,电池的续航能力将直接影响用户对移动端服务的体验。因此,本文以保障用户服务体验为前提展开对最小化电能消耗为目标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移动边缘计算中如何实现针对任务依赖图型的移动应用的节能高效的资源优化方案;在设备协作移动边缘计算中,如何实现协作高效的双层计算和通信资源的联合优化机制;在通信辅助移动边缘计算中,如何实现节能高效的中继路由选择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本文的具体贡献如下:首先,针对存在依赖关系的多个功能模块或任务组成的移动应用在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的计算卸载研究,提出了以DAG任务依赖图对应问题进行建模,同时考虑了部分卸载的任务计算结果回传对卸载策略的影响。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最小化消耗电能的目的,建立了一个最小化移动设备电能问题,提出联合优化卸载比率、通信的上传功率和CPU计算频率的优化问题。针对形式化得到的优化问题结合凸优化技术将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非线性方程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二分搜索算法的最优解算法。模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卸载策略明显降低了电能消耗。其次,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等低性能设备的远距离任务卸载存在的通信能耗过大的问题,提出了结合设备协作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低性能设备将部分计算任务卸载到作为设备协作的智能手机等高性能设备,高性能设备在接收到卸载数据后,部分卸载数据在其上处理,其余部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就近的边缘服务器完成,构成了两层计算卸载系统。为实现整体移动设备能耗最小化的目的,提出了联合优化协作节点、边缘服务器和智能穿戴设备的计算、通信资源的基于块坐标下降法的迭代优化算法。模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迭代优化算法明显降低了移动设备能耗(10%),且求解算法的执行时间相对很少。最后,针对移动边缘计算中远距离任务卸载的问题,提出在D2D通信辅助边缘计算系统下通过联合优化中继选择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在满足计算、通信和延迟等约束的条件下,最小化移动设备电能消耗的优化问题。该优化问题被形式化为混合整数非凸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两阶段优化算法。采用凸优化技术,如离散变量松弛技术、线性化,将原始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在算法的第一阶段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中继选择策略。在算法的第二阶段,结合凸优化技术和中继选择策略获得最优资源分配策略。模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两阶段联合优化算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具有更低的电能消耗(10%-20%),且所提出算法性能更好。综上所述,针对以上三个研究问题,文章分别提出了适用于该研究问题对应的移动边缘计算框架,详细阐述了问题形式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通信、计算等系统模型,准确详尽地列出了问题求解过程中推导、化简过程,给出了模拟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罗立新[3](2019)在《基于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网络的出现,使警务人员能够更有效率的开展工作。但移动网络的接入,也同时导致了公安警务系统中非法用户、非法设备非法使用、未认证用户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加大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被泄露或被篡改等风险,因此公安警务在通过移动办公来进行实战工作时,为了确保警务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机制。本论文在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总结出了警务系统中对功能以及安全方面的各种需求。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使管理平台和终端设备匹配的接入系统。系统中的安全层以及数据层是系统设计中的重点。由于实际中的终端设备各有不同,本文对基于APN传输以及VPN网络终端的接入系统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在设计的过程过程中,保证安全,需要对传送的全过程进行把控,每一个环节在设计时都要考虑保障系统的安全。由于终端设备的差异,会出现数据传输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系统首先选择了一些安全技术,比如用户身份保护和加密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鉴权等。然后使接入控制能够得到安全保障、需要对网络进行安全认证以后再进行接入、需要控制对网络进行访问的权限这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移动安全接入保障体系。2、为了使系统在使用中能够保证接入的速度以及安全性,关键技术以及数据层的编码工作变得十分的重要。一般的公安民警能够通过内部的专用数据库,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只要有需求,就能够进入公安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的操作。总之,本文所设计实现的系统有效完成了系统安全防护的功能,能够全方位的保证信息在各端口以及传输全过程中的安全。
温新英[4](2017)在《WAP系统智能分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WAP网关是一种向移动手机提供互联网业务和增值业务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它是沟通互联网业务和移动通信网之前的一座桥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WAP网关业务量大幅度上升,目前WAP网关业务量的特点是WAP2.0流量多、WAP1.X流量少,普通Web浏览业务流量多、自营SP业务流量少,导致WAP网关虽然处理的流量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是代理去Internet的普通Web浏览业务,为保障业务质量,降低扩容投资成本,迫切需要进行WAP平台改造。本文结合WAP网关现网业务情况,完成了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的实现。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为实现自动分流SP业务量,并能随着用户访问特点的变化自动进行调整,采用两大系统实现:自动分流系统和智能分析系统。其中,自动分流系统采用了TCP代理技术、DNS代理、智能分流等技术,智能分析系统通过收集用户WAP访问的请求,分析用户WAP访问特性的变化,分析热点访问的Internet SP,通过分析相关指标(访问请求数,访问成功率,访问的流量)的变化,并通过与防火墙的配置接口自动调整分流策略实现智能分流。通过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实现了40%—60%的流量被分流出去,有效降低了WAP网关负荷量,进一步提高系统负载,有效减轻WAP网关扩容建设中面临的License(许可证)费用过高问题,降低投资成本。通过实施该项目还优化WAP上网业务流量,增加WAP网关处理电信自营业务的资源能力,进而提升电信自营业务的服务质量,有力承接集团流量经营的战略思路。该系统实现了WAP网关组网结构和体系结构的优化,提高服务质量与用户感知度。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测试可行,将进一步在全国范围推广,节约大量投资资金。
吴婷婷[5](2017)在《基于WAP的日语移动学习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文基于WAP技术展开研究,为构建日语移动学习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研究内容以WAP体系结构为基础,首先,设计由业务处理、流量解析和业务控制等子系统构成的WAP网关;接着,设计由资源管理、学习空间、公用模块和系统管理等4大模块构成的系统功能;然后,研究WAP编程实现,包括WAP2.0模型语言和脚本语言应用;最后,研究Web页面到WAP页面转换,包括转换过程和主要模块。将WAP技术应用于移动学习,丰富了学习资源,简化了系统开发。
孙家旭[6](2015)在《基于WAP模式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设计》文中认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大量的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在网络上共享,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获取到先进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对实现先进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等大有裨益。但是,目前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网站一般只支持互联网,很少对移动终端进行优化。教师和学生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访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网站时,存在速度慢、流量多、兼容性不好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研究生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分析研究,结合学校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对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和建模,对系统功能、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也都进行了充分的描述,设计了以B/S与WAP混合体系结构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在B/S与WAP混合体系结构中,一些大量的数据操作,采用B/S结构的WEB端体系结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任课教师和学生经常使用的课程查询等模块,充分支持WAP体系结构,保证了师生使用的简单、方便。软件以精品课学习为系统设计中心,以研究生精品课建设申报、审核、建设、使用等过程为系统流程主线,把研究生精品课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定制成不同的模块,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系统采用多用户、分层的接口设计。系统根据不同用户对象定制了不同模块,不仅服务于研究生院管理人员,同时可以服务于校内任课教师和学生,也能对外进行公共信息发布。软件使用SQL Sever 2000构建数据库,延用ASP.NE T软件对B/S构架的WEB端程序进行开发,选用QuickWAP软件对WAP端网页进行了移植和再开发。按照系统设计,运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及具体实现方案描述了整个基于WAP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的功能实现。包括Server服务器的构建,WAP网关的设定,WEB端课程管理软件中各应用模块功能的实现,WAP端移动版本各应用模块功能的实现。经过单体和联机测试等环节验证,各模块操作运行正常,基本功能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比较稳定。软件所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可靠,进而使得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同时因为软件对移动设备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在不影响精品课学习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内容精、流量少、兼容性好的特点,极大的满足了移动用户的使用需求,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刘晓燕[7](2014)在《WAP网关未来架构调整及演进路线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AP网关作为连接无线网络和因特网的“转接器”,面临着流量爆发式增长而带来的改善服务与不断扩容的双重压力,难以继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WAP网关扩容与维护。本论文提出科学及高效的WAP网关架构体系,用来支撑运营商进行WAP网络架构的优化,应对当前互联网发展形势,提出未来演进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对WAP网关的业务现状、平台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接着对WAP网关平台的新架构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多种机制实现WAP网关分流,重点比较了基于DPI设备的HTTP分流、基于S/A平台的软件方式、引入HTTP代理系统的方案、负载均衡器F5分流代理方案,根据试点数据比较分析得出,引入HTTP代理系统的方案更为合理;最后,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提出了智能管道的改造需求,阐述了未来向移动互联网网关演进的四个阶段。本论文对未来WAP网关的架构调整及演进的研究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韩景灵,张秀英[8](2014)在《基于WPKI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有效解决移动支付信息安全问题,在分析和研究无线应用协议(WAP)、公开密钥基础设施(WPKI)和移动网络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WAP和WPKI技术的移动支付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对WAP和WPKI体系结构和优化性的分析,确定了基于WAP和WPKI的移动支付体系结构模型,并对安全支付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通过分析表明,该解决方案可为移动支付提供加密、认证等安全服务,为移动网络中的安全支付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
张学辉,裴友泉[9](2014)在《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提出了对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和对其应用推广的进一步认识,重点阐释了"手机短信方式查询档案"和"WAP网站方式查询档案"等服务方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邹乃峰[10](2013)在《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步入商用全球化阶段,3G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日益提高。为满足3G用户对WAP业务发展、业务运营及本地化的需要,论文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定义出发,综述了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及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业务需求,建立了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对门户内容建设、软硬件设备配置方案、网络组织方案、系统架构进行了整体规划与设计。介绍了门户展现、内容管理、页面模版管理、终端管理、用户管理、CP/SP资料管理等系统软件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式。同时对系统接口、业务使用流程和业务订购流程进行了设计。该门户平台基于B/S体系结构,采用J2EE分布式系统结构设计,遵循WAP2.0技术规范,利用JSP语言开发门户展现,利用Servlet实现业务控制,EJB实现业务逻辑,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10软件,通过JDBC实现数据库的连接。WAP发布服务器采用Tomcat6.0,开发工具有Eclipse、DreamwaverageMX、JDK6.0等。测试工具包括Opera10、Mozilla Firefox浏览器、WAP1.5模拟器及多种型号手机,如ihone 3GS、HTC8282、诺基亚e63等。该平台通过接口分别与VAC、WAP/WEB网关实现接入,其功能包括业务浏览、业务订购、触发认证鉴权等基本功能,用户个性化页面生成、页面优化、滚动条位置可配、业务内容套接等门户展现功能及内容管理、运营管理、辅助管理等后台管理功能,实现了移动手机多样化的操作功能。该平台的建立为使用者和管理者均提供了便利、实用、可视的手机应用途径,满足了 3G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提供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的特色服务,适应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
二、Internet的WAP移动访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et的WAP移动访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攻击图的车载网络脆弱性评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车联网安全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V2X和车载网络 |
2.1.1 V2X和相关项目 |
2.1.2 SimTD项目 |
2.1.3 V2X攻击比较研究 |
2.1.4 车载网络及其模型 |
2.1.5 车载网络攻击 |
2.2 攻击图 |
2.2.1 攻击图技术与车联网场景 |
2.2.2 攻击图分析工具 |
2.2.3 MulVAL框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攻击图的车载网络脆弱性评估框架的设计 |
3.1 V2X中的车载网络与MulVAL框架 |
3.2 修改MulVAL框架的规则库 |
3.2.1 综述 |
3.2.2 物理网络拓扑 |
3.2.3 网络通信 |
3.2.4 主体访问 |
3.2.5 车辆配置 |
3.2.6 漏洞 |
3.3 优化MulVAL框架的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攻击图的车载网络脆弱性评估框架的应用 |
4.1 Jeep Cherokee安全事件 |
4.1.1 网络结构 |
4.1.2 漏洞整理 |
4.1.3 攻击图 |
4.1.4 安全分析的相关技术 |
4.1.5 安全分析 |
4.2 奔驰安全事件 |
4.2.1 网络结构 |
4.2.2 漏洞整理 |
4.2.3 攻击图 |
4.2.4 安全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未知车型的脆弱性评估 |
5.1 网络结构 |
5.2 漏洞整理 |
5.3 攻击图 |
5.4 安全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移动边缘计算中节能高效的资源联合优化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本文研究意义 |
1.3 移动边缘计算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主要贡献 |
1.5 文章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介绍 |
2.1 边缘计算 |
2.1.1 边缘计算参考架构 |
2.1.2 边缘计算应用场景 |
2.1.3 已有边缘计算开源平台 |
2.2 计算卸载 |
2.2.1 计算卸载分类 |
2.2.2 计算卸载研究场景 |
2.3 D2D通信 |
2.3.1 D2D通信网络 |
2.3.2 D2D通信相关技术 |
2.4 设备协作 |
2.5 求解算法和相关工具包 |
2.5.1 求解算法 |
2.5.2 相关工具包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用户移动边缘计算中面向节能的针对任务依赖图型应用的资源优化 |
3.1 引言 |
3.2 相关工作 |
3.3 系统模型和问题形式化 |
3.3.1 计算应用模型 |
3.3.2 通信模型 |
3.3.3 计算模型 |
3.4 问题形式化与最优求解算法Bi-JOTD |
3.4.1 问题形式化 |
3.4.2 P_1最优求解算法Bi-JOTD |
3.5 实验与分析 |
3.5.1 最优算法的正确性验证 |
3.5.2 性能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设备移动边缘计算中结合设备协同的面向节能的资源联合优化 |
4.1 引言 |
4.1.1 相关工作 |
4.1.2 主要贡献 |
4.2 系统模型 |
4.2.1 本地计算模型 |
4.2.2 边缘计算模型 |
4.3 联合优化双层计算和通信资源算法J2CT |
4.3.1 优化卸载比例和后两个时隙 |
4.3.2 优化分配SWDs的第一次时隙 |
4.3.3 算法设计 |
4.4 J2CT的实验与分析 |
4.4.1 J2CT的能耗和失效率 |
4.4.2 J2CT的效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设备移动边缘计算中面向节能的中继选择和资源分配联合优化 |
5.1 引言 |
5.1.1 相关工作 |
5.1.2 主要贡献 |
5.2 系统模型及问题形式化 |
5.2.1 中继选择模型 |
5.2.2 计算模型 |
5.2.3 问题形式化 |
5.3 联合优化中继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JOSR |
5.3.1 P_1的重构和线性化 |
5.3.2 中继选择策略 |
5.3.3 资源分配策略 |
5.3.4 算法设计 |
5.4 JOSR的实验与分析 |
5.4.1 节能分析 |
5.4.2 中继选择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性能分析 |
5.4.3 JOSR算法效率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安全接入系统建设现状 |
1.2.1 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
1.2.2 公安移动警务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系统构建的相关技术 |
2.1 VPN技术简介 |
2.1.1 VPN技术概述 |
2.1.2 VPN具备的主要特点 |
2.1.3 VPN的核心安全技术 |
2.1.4 VPN隧道协议 |
2.2 常用安全产品介绍 |
2.2.1 安全终端卡 |
2.2.2 VPN接入网关 |
2.3 Web服务技术简介 |
2.3.1 Web服务概述 |
2.3.2 Web服务的核心技术 |
2.3.3 Web服务体系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安警务接入安全分析及设计 |
3.1 公安警务接入安全风险 |
3.2 终端安全接入技术 |
3.2.1 终端安全接入控制系统 |
3.2.2 接入管理技术 |
3.3 移动接入安全 |
3.3.1 APN接入方式设计 |
3.3.2 VPN接入网关安全设计 |
3.3.3 防火墙安全设计 |
3.4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 |
3.5 公安信息网安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安警务安全接入整体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实现环境 |
4.2 安全接入总体设计 |
4.3 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设计 |
4.3.1 设计思路和原则 |
4.3.2 架构决策 |
4.3.3 平台架构 |
4.3.4 技术架构 |
4.3.5 网络架构 |
4.3.6 系统安全设计 |
4.3.7 软KEY产品解决应用访问强身份认证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实现 |
5.1 系统运行流程 |
5.2 移动终端软件实现 |
5.2.1 基本协议模块的实现 |
5.2.2 状态机模块的实现 |
5.2.3 外部接口实现 |
5.3 关键安全技术实现 |
5.4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5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与工具 |
6.2 系统测试情况 |
6.2.1 部分功能模块测试 |
6.2.2 系统可靠性测试 |
6.2.3 系统安全性测试 |
6.2.4 系统兼容性、可用性测试 |
6.3 系统测试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WAP系统智能分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楠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技术运营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论文章节 |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和架构介绍 |
2.1 系统程序语言简介 |
2.1.1 Java语言简介 |
2.1.2 Python语言概述 |
2.2 系统环境介绍 |
2.2.1 Eclipse开发环境介绍 |
2.2.2 MYSQL数据库 |
2.3 程序开发框架介绍 |
2.4 WAP相关技术介绍 |
2.4.1 WAP业务介绍 |
2.4.2 TCP代理技术 |
2.4.3 智能分流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的设计 |
3.1 设计思想 |
3.2 系统功能的设计 |
3.2.1 自动分流系统的设计 |
3.2.2 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AP网关智能分流系统实现 |
4.1 自动分流系统的实现 |
4.2 智能分析系统的实现 |
4.2.1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2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
4.2.3 数据分析功能的实现 |
4.2.4 报表处理功能的实现 |
4.2.5 路由配置功能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AP网关分流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现网功能测试 |
5.3 现网性能测试 |
5.4 测试结果 |
5.5 后续工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校期间已提交项目报告 |
(6)基于WAP模式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 |
1.1.2 东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情况 |
1.1.3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
1.1.4 国内外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1.1.5 东北财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1.2.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2.2 论文组织结构 |
2 技术简介 |
2.1 WAP技术的介绍 |
2.1.1 WAP概述 |
2.1.2 WAP协议 |
2.2 开发工具的介绍 |
2.2.1 ASP |
2.2.2 QUICKWAP |
2.2.3 WAPDISPLAYER |
2.2.4 WAP编码转换器 |
2.2.5 BICYLEWAPTOOL |
2.2.6 SQL Server |
2.3 关键技术的介绍 |
2.3.1 ASP+XHTML框架(~*.asp)网站设计 |
2.3.2 ASP中的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连接模块) |
2.3.3 使用QUICKWAP创建WAP页面 |
3 需求分析 |
3.1 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的总体要求 |
3.1.1 当前系统的情况 |
3.1.2 WAP端课程管理软件与现有系统的关系 |
3.1.3 系统实现的改造 |
3.2 课程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 |
3.2.1 研究生精品课学习流程 |
3.2.2 课程管理软件的实现目标 |
3.2.3 课程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 |
3.3 课程管理软件的各模块的需求分析 |
3.3.1 精品课申报模块 |
3.3.2 网络课程模块 |
3.3.3 移动课程模块 |
4 系统设计 |
4.1 概要设计 |
4.1.1 系统运行环境 |
4.1.2 系统结构图 |
4.1.3 WEB端子系统 |
4.1.4 WAP端子系统 |
4.2 详细设计 |
4.2.1 课程管理中心 |
4.2.2 课程申报模块 |
4.2.3 网络课程模块 |
4.2.4 移动课程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学生信息库设计 |
4.3.2 教师信息库设计 |
4.3.3 课程库设计 |
4.3.4 成绩库设计 |
5 系统实现 |
5.1 Server服务器端的搭建 |
5.1.1 服务器硬件组成 |
5.1.2 服务器软件设置 |
5.2 WEB端的网页设计 |
5.2.1 静态页面设计 |
5.2.2 动态网站设计 |
5.2.3 页设计代码 |
5.3 WAP端的网页设计 |
5.3.1 WAP网页设计 |
5.3.2 网页设计代码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计划 |
5.4.2 测试方法 |
5.4.3 测试用例 |
5.4.4 测试结果分析 |
5.4.5 测试结果综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WAP网关未来架构调整及演进路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WAP网关现状介绍 |
2.1 WAP网关的起源 |
2.2 WAP网关的主要业务 |
2.3 WAP网关的功能定位 |
2.4 WAP网关系统功能介绍 |
2.5 WAP网关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WAP网关的改造方案 |
3.1 移动互联网环境对业务网络的影响 |
3.2 WAP网关分流实现方案 |
3.3 HTTP业务代理的分流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AP网关未来演进方向研究 |
4.1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出路 |
4.2 智能管道的探索 |
4.3 总体演进思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总结 |
5.2 主要结论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WPKI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WAP协议体系结构 |
1.1 WAP协议简介 |
1.2 WAP模型 |
1.3 WAP的安全架构 |
2 WPKI技术 |
2.1 WPKI技术简介 |
2.2 WPKI系统组成和原理 |
3 基于WAP和WPKI的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 |
3.1 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 |
3.2 方案概述 |
3.2.1 各模块间的网络拓扑 |
3.2.2 系统组成和各模块功能 |
3.2.3 安全方案的交易流程 |
4 系统安全性分析 |
5 结束语 |
(9)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WAP” |
2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 |
2.1构想的基础 |
2.2手机短信方式查询档案的构想 |
2.3WAP网站方式查询档案的构想 |
2.3.1WAP网站的实际构建 |
2.3.2WAP网站界面设计实践 |
2.3.3更好地运用WAP网站方式查询档案 |
3结语——关于“构想”的进一步认识 |
(10)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移动互联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
1.2.2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
1.2.3 移动互联网业务国内外发展趋势 |
1.3 课题来源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移动互联网门户开发关键技术 |
2.1 WAP技术 |
2.1.1 WAP的发展历史 |
2.1.2 WAP2.0协议 |
2.1.3 WAP2.0体系 |
2.1.4 WAP标记语言的发展 |
2.1.5 WAP2.0业务特点 |
2.2 J2EE技术 |
2.2.1 J2EE的四层模型 |
2.2.2 J2EE的技术体系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1 基本功能 |
3.1.2 门户展现功能 |
3.1.3 后台管理功能 |
3.2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
3.2.1 与VAC的接口 |
3.2.2 与WEB网关的接口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门户内容建设规划设计 |
4.2 系统设备配置方案设计 |
4.2.1 硬件设备配置方案设计 |
4.2.2 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设计 |
4.2.3 带宽设计 |
4.2.4 网络组织方案设计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4.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4.1 门户展现 |
4.4.2 内容管理 |
4.4.3 页面模板管理 |
4.4.4 终端管理 |
4.4.5 用户管理 |
4.4.6 系统用户管理 |
4.4.7 CP/SP资料管理 |
4.5 系统接口设计 |
4.5.1 与VAC的接口 |
4.5.2 与WEB网关的接口 |
4.6 业务流程设计 |
4.6.1 WAP/WEB业务使用流程(访问非计费URL) |
4.6.2 WAP/WEB业务使用流程(访问计费URL) |
4.6.3 WAP/WEB订购业务流程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Internet的WAP移动访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攻击图的车载网络脆弱性评估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 薛红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移动边缘计算中节能高效的资源联合优化若干问题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0(01)
- [3]基于公安警务安全接入系统的设计研究[D]. 罗立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4]WAP系统智能分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温新英. 福州大学, 2017(05)
- [5]基于WAP的日语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 吴婷婷.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7(03)
- [6]基于WAP模式的研究生课程管理软件设计[D]. 孙家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7]WAP网关未来架构调整及演进路线研究[D]. 刘晓燕.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8]基于WPKI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研究[J]. 韩景灵,张秀英.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06)
- [9]基于WAP的“手机档案服务”构想[J]. 张学辉,裴友泉. 档案学通讯, 2014(01)
- [10]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系统设计[D]. 邹乃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