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小提琴教学中的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姝[1](2021)在《小提琴集体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选修课程“小提琴集体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温家乐[2](2020)在《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现代汉语包含的词汇种类繁多,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中文儿歌旋律优美,语言活泼,贴近生活,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将中文儿歌与泰国小学低年级的词汇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借助中文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现实意义证实中文儿歌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可行性,通过现状调查,分析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使用情况、使用效果,总结出中文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优缺点,通过具体实践找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缘由,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分析泰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中文儿歌的特点,词汇的特点以及中文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意义阐述中文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可能性。第三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效果以及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并总结出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优缺点。第四章对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建议。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
赵薇[3](2020)在《论小提琴启蒙教学法及教材在当下的应用》文中提出音乐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人类表达情感,抒发个人情怀的媒介。正如在《礼记·乐记》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也就是说,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这里就清晰地表明了音乐的本质,在于对人心的理解,人心是音乐的内在基础。小提琴的音色被誉为“最接近人声的音色”,所以自始至终都吸引了很多人研究和学习小提琴。尤其是在幼儿启蒙阶段,如何能够培养学习小提琴的兴趣并且坚持不懈地学下去,成为了当代很多学者一直研究的话题。小提琴的特殊性也要求了学琴之路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启蒙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课题。本文分为绪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语三大部分,分别从小提琴教学法、左右手技巧运用及教材分析三方面着手,探求出在启蒙教学法指导下如何高效、科学的学习小提琴。绪论部分将结合相关文献对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对铃木教学法、加拉米安教学法和奥尔教学法等知名教育家的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主要是对左右手基本技巧的分类整理;第四章主要是从当下常用的启蒙教材入手进行纵向分对比分类,结语部分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丛倩男[4](2020)在《当代中国小提琴教育理论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由此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得到逐渐的发展与普及,小提琴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教学理论也日益完善与成熟。阵容强大的教师队伍,不断地探索科学、系统的小提琴教育体系,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小提琴专业人才。而梳理、探究中国小提琴教育各时期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征,是推动新世纪小提琴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与繁荣的必要手段。笔者通过查阅大量与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中小提琴教育部分的内容进行提炼与整理,以时间分期为途径,将中国小提琴教育历程分为“酝酿、探索、发展”三个时期。其中酝酿时期(-1948年)分为20世纪早期的初识与接纳、五四运动时的借鉴与汲取、战争时期的艰难与前行三个阶段;探索时期(1949年-1977年)分为建国时的开拓与进取、文化大革命时的颠沛与广泛两个阶段;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分为改革开放时的深入与创新、新世纪的繁荣与展望两个阶段。笔者通过文献法、综述法、历史研究法、分析法对这三大时期的教育机构、教学人物、理论教材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整合及研究。
丁明[5](2019)在《视唱练耳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文中认为本文从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西洋管弦教学中的小提琴教学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分析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目的、功能性及其价值,引入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运用视唱练耳训练方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小提琴教学要与视唱练耳学科“回归作品,学以致用”的主要教学目的相结合,运用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辅助充分建立演奏者与演奏作品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音乐理论的指导下探索解决自身实际的学习问题,培养其内在听觉感知能力和外化音乐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视唱练耳学科作为综合性音乐基础学科的作用,使视唱练耳学科与器乐教学以及音乐专业各个分支学科相辅相成。本文同时涉及了对于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思考,简要论述了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发展方向与意义,从专业内多学科渗透融合角度分析了视唱练耳在参与各表演专业学习过程的重要指导性作用。
孙颖[6](2019)在《赏识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赏识教育被推向高潮,教育者们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赏识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赏识教育最初是以家庭教育形态出现的,现在被广大学者应用在教学中,效果显着。由于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各个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因此笔者试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本研究中,笔者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理论的指导下,参照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的赏识教育应用的实证研究,以高三二班63名学生和本学校的6名教师为实验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并分析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学生在接受赏识教育后的变化。本研究主要探究目前高中应用赏识教育的状况、如何恰当地应用赏识教育以及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笔者通过此次实证研究证明了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并证实了赏识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中,笔者提出了一些应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因此,文章结尾处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希望广大学者们能进一步深入研究赏识教育,同时期望一线教师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赏识教育,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左优[7](2019)在《钢琴基础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钢琴基础教学过程当中,音乐审美作为一项内涵丰富而且又极具文化修养的心理活动,注重音乐审美观的培养,运用融入审美要素的教学理念以及科学的音乐审美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审美要素的感悟,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感受,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情感表达及审美经验,进而有效的增强学生整体的文化修养。提倡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钢琴提供可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以审美要素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人长期的教学经验及理论研究,为未来钢琴基础教学的改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温跃强[8](2019)在《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陈洪作为我国近现代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新音乐”运动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在立足自己的民族性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文化,进而创造富有中国时代精神的新音乐,创建中国民族乐派,最终实现中国音乐的伟大复兴。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实践家,他立足学校音乐教育并关注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他编辑期刊、创作音乐作品、译介西方音乐等,他从事的这些音乐实践是服务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从广义上讲,属于他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的一部分。他不仅投身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而且还参与并关注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经历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萌芽期)、私立广州音乐院时期(早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中期)、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南京师范学院时期(晚期)。他的音乐理念产生自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救国”“中庸之道”“实用主义”等教育理念基本上贯穿了他的音乐教育实践。他的每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南京师范学院(1983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时期,他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师范性”“为师之道在于慈”“师德是教师的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高师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对当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仍有积极的影响。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整体向何处去?就必须在深入考量当前形势和问题的同时,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和发展,了解并研究近现代音乐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有利于为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陈洪作为近现代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教育实践和音乐教育理念值得后人去梳理和研究。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时我国的音乐事业有什么影响?研究他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尤其是音乐教育事业有什么样的积极借鉴意义?从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他的音乐教育实践道路和音乐理念进行研究,有助于客观地评价陈洪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他倡导的立足民族性、借鉴西方形式的开创性音乐理念及“师范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启示意义。从而更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包括音乐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苏伯英[9](2016)在《谈小提琴教学中的有效性》文中研究说明在小提琴的教学当中,想要提高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重要课题摆在了许多从事小提琴教学者的面前,也是有关于小提琴初学者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提高小提琴教学中的有效性展开讨论,以及在小提琴的教学当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希望提高小提琴教学的有效性。
苏伯英[10](2014)在《小提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探究》文中认为越来越多的器乐学习者选择对于小提琴的学习。传统的小提琴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和教材进行教学的,已经相对陈旧和落后。其次,社会实际教学中,存在重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等现象,这些情况不利于小提琴教学和学习的开展。探究相对科学合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更好的提升小提琴的教学效果。
二、谈小提琴教学中的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小提琴教学中的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2)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歌曲引入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泰国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心理学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一、理论依据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一节 泰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
一、活泼好动,充满热情 |
二、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 |
三、纪律散漫,课堂参与度高 |
四、记忆力强 |
五、模仿能力强 |
第二节 中文儿歌的特点 |
一、语言活泼,篇幅短小 |
二、节奏明快,易学易唱 |
三、内容浅显,贴近生活 |
四、歌词重复率高,容易记忆 |
第三节 词汇的特点 |
第四节 中文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意义 |
一、对教师的意义 |
二、对学生的意义 |
第三章 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汉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
二、任教学校的基本情况 |
三、中文儿歌在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四、小结 |
第三节 具体实践及分析 |
一、学校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三、具体案例展示 |
四、小结 |
第四节 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优缺点 |
一、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优点 |
二、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缺点 |
第四章 中文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选取儿歌的建议 |
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
二、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的汉语水平 |
三、内容积极,形式多样 |
四、流传度广,有一定的文化输出 |
第二节 儿歌引入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的建议 |
一、与实际教学环境结合 |
二、主次分明,合理运用中文儿歌 |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 |
四、运用儿歌的形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
二、期刊文章 |
附录 A |
附录 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论小提琴启蒙教学法及教材在当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方法 |
(三)总结 |
二、小提琴教学法 |
(一)铃木小提琴教学法 |
1、铃木生平 |
2、铃木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
3、铃木教学法的理念及手段 |
4、总结 |
(二)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法 |
1、加拉米安生平 |
2、加拉米安教学法产生背景及成就 |
3、加拉米安教学法理念 |
4、总结 |
(三)莱奥波尔德·奥尔教学法 |
1、莱奥波尔德·奥尔生平 |
2、奥尔教学法产生背景及成就 |
3、奥尔教学法理念 |
4、总结 |
(四)三种教学法对比探究 |
三、启蒙教学的基本探究 |
(一)基本音乐常识的掌握 |
1、五线谱入门 |
2、基本节奏训练 |
(二)左手技术运用探究 |
1、左手基本手型及按指探究 |
2、左手放松训练 |
3、技巧训练 |
(三)右手技巧运用探究 |
1、握弓要领及运弓要求 |
2、运弓类型研究 |
3、运弓中的音色及情感表达 |
(四)总结 |
四、不同教学环节中启蒙教材的运用 |
(一)音阶环节中教材分析 |
1、单音音阶分析 |
2、双音音阶分析 |
3、总结 |
(二)练习曲环节中教材分析 |
1、分弓练习 |
2、连弓练习 |
3、顿弓练习 |
4、换把练习 |
5、三连音练习 |
6、双音练习 |
(三)乐曲环节中教材分析 |
(四)总结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当代中国小提琴教育理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式与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小提琴教育酝酿阶段(-1948) |
第一节 酝酿时期的小提琴教学活动 |
一、初识与接纳-20世纪早期的小提琴教学 |
二、借鉴与汲取-五四运动时期的小提琴教学 |
三、艰难与前行-战争时期的小提琴教学 |
第二节 酝酿时期中国小提琴教材的初步使用 |
一、教学理论类 |
二、演奏技法类 |
三、乐曲类 |
第二章 中国小提琴教育探索阶段(1949-1977) |
第一节 探索时期的小提琴教学活动 |
一、开拓与进取-建国时期的小提琴教学 |
二、颠沛与延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提琴教学 |
第二节 探索时期小提琴教育家 |
一、谭抒真(1907-2002) |
二、马思聪(1912-1987) |
三、盛雪(1919-1985) |
四、陈又新(1919-1968) |
第三节 探索时期的小提琴教学理论研究 |
一、小提琴教育理论着作的发表与翻译 |
二、深化中国民族化小提琴教材的创作与编写 |
第三章 中国小提琴教育理论发展阶段(1978至今) |
第一节 发展阶段小提琴教学活动 |
一、深入与创新-改革开放时期的小提琴教学 |
二、繁荣与展望-新世纪的小提琴教学 |
第二节 中国小提琴教育界中的领军人物 |
一、北京地区 |
二、上海地区 |
第三节 专业小提琴赛事领域的全新亮相 |
一、创办国内专业小提琴比赛 |
二、国际赛事中硕果累累 |
三、创办国际赛事 |
第四节 突飞猛进的小提琴教学理论 |
一、国内小提琴教育理论着作 |
二、外国小提琴理论文献的译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视唱练耳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视唱练耳学科概述 |
第一节 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渊源 |
一、国外视唱练耳学科的起源 |
二、国内视唱练耳学科的起源 |
第二节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目的 |
一、确立内心听觉 |
二、构建多声部思维 |
三、培养音乐综合能力 |
第三节 视唱练耳学科的功能性及价值 |
一、基础教育功能 |
二、艺术功能 |
三、文化传承功能 |
第四节 对于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
一、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化发展方向 |
二、视唱练耳学科多元化发展意义 |
第二章 小提琴演奏教学中运用视唱练耳训练方法的必要性 |
第一节 小提琴教学的要素 |
一、小提琴基本功训练 |
二、小提琴演奏技术训练 |
三、小提琴乐曲训练 |
第二节 小提琴演奏教学现状 |
一、对于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的忽视 |
二、对于“唱”的重要性的忽视 |
三、对于音乐综合能力培养的欠缺 |
四、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
五、对于学生个性化训练的忽视 |
第三节 视唱练耳训练方法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一、内心听觉训练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 |
二、固定音高的调式调性感知训练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 |
三、节奏训练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 |
四、音乐表现训练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 |
第四节 视唱练耳运用于器乐教学的作用 |
一、运用于管弦乐器教学的作用 |
二、运用于键盘乐器的作用 |
第三章 回归作品·视唱练耳训练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
第一节 单声部作品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
一、以克莱采尔《42 首小提琴练习曲No.2》为例 |
二、以巴赫《无伴奏小提琴E大调第三组曲前奏曲(Violin Partita No.3 BWV1006)》节选为例 |
第二节 二声部作品演奏教学中的运用 |
一、以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节选为例 |
二、以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片段节选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赏识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3.1 赏识教育的定义 |
2.3.2 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2.3.3 赏识教育应用的成功典例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 |
3.1.1 赏识教育的内涵 |
3.1.2 赏识教育的特点 |
3.1.3 赏识教育的原则 |
3.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3.3 罗森塔尔效应理论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假设 |
4.1.2 实验目的 |
4.1.3 实验对象 |
4.2 实验过程 |
4.2.1 实施内容 |
4.2.2 课堂教学设计 |
4.2.3 课堂教学理念 |
4.2.4 课堂教学态度 |
4.2.5 实施的注意事项 |
4.3 实验方法 |
4.3.1 问卷调查法 |
4.3.2 访谈研究法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论证 |
5.1 问卷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3 论证 |
第六章 总结 |
6.1 基本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教师卷 |
附录3:访谈提纲学生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钢琴基础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音乐审美在钢琴教学中的理解与解读 |
第一节 音乐审美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音乐审美观 |
第二章 根据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培养音乐审美的方法 |
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的复调 |
第二节 多彩的浪漫主义时期 |
第三节 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在矛盾中逐渐成长 |
第四节 近现代时期的多样化 |
第三章 培养音乐审美素养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
第一节 培养读谱能力 |
第二节 正确的节奏与准确的指法 |
第三节 音色与音质 |
第四节 演奏风格及其形成 |
第四章 音乐审美对钢琴基础教学研究的启示 |
第一节 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价值 |
第二节 对钢琴基础教学中培养音乐审美教育的反思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萌芽期—求学时期与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 |
第一节 求学时期 |
第二节 留法归国 |
第三节 新音乐思想 |
一、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新音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
三、新音乐思想的观点 |
第四节 新音乐运动 |
小结 |
第二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早期(广州音乐院时期) |
第一节 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 |
一、办学缘起 |
二、办学目标 |
三、课程计划和课程设置 |
四、教师和学生 |
第二节 重视音乐实践 |
第三节 创办《广州音乐》 |
第四节 重视音乐教育 |
第五节 专着和译介 |
第六节 音乐创作 |
小结 |
第三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中期(上海国立音专时期) |
第一节 专注教学管理 |
第二节 引进固定唱名法担任公共课教学 |
第三节 创办音乐期刊 |
第四节 编译音乐专着组建管弦乐队 |
第五节 音乐创作 |
第六节 培养的学生 |
小结 |
第四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晚期—南京国立音乐院与南京师范学院时期 |
第一节 坚持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
一、培养目标紧扣“师范性” |
二、学制制订围绕“师范性” |
三、教材建设凸显“师范性” |
第二节 重视社会音乐教育 |
第三节 西方音乐的译介 |
一、选题考究 |
二、信达雅 |
三、选译作品的革命性倾向 |
四、关注音乐家的生活 |
第四节 音乐创作 |
一、讴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
二、饱含深情的艺术歌曲 |
小结 |
第五章 陈洪的音乐教育思想 |
第一节 专业音乐教育思想 |
一、教育救国 |
二、中庸之道 |
第二节 师范音乐教育思想 |
一、坚持师范性 |
二、师德是教师的根本 |
三、为师之道在于慈 |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
第六章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及当下意义 |
第一节 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总结 |
第二节 陈洪的“中庸”思想对当下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
第三节 陈洪“师范性”理念对我国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 |
结论 |
附录一 陈洪创作的部分歌曲曲谱 |
附录二 陈洪履历表 |
附录三 后人对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的评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谈小提琴教学中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
二、小提琴教学中的方向 |
(一)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
(二) 注重演奏中的表情和情感 |
(三) 因人而异, 与时俱进 |
(四) 综合音乐能力的提高 |
三、提高小提琴教学中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
(一) 构造学习音乐的氛围,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
(二) 优中选优, 规范教学 |
1. 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 关爱学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2. 有系统专业的知识和优秀的演奏能力, 这对于小提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
3. 单独为学员制定出一套有科学依据的系统性方案。 |
4. 深入了解学员的不同性格特点、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 使小提琴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让每个学员展现出不同的个性魅力, 体现出个性特色。 |
5. 慎重选择与使用教学方式方法。 |
(三)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
四、结语 |
(10)小提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教学 |
1. 理论学习的内涵 |
2. 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
二、实践学习 |
1. 准备阶段。 |
2. 自习阶段。 |
3. 教习阶段。 |
4. 评价阶段。 |
5. 练习阶段。 |
三、结语 |
四、谈小提琴教学中的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提琴集体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选修课程“小提琴集体课”为例[D]. 李彦姝. 西南大学, 2021
- [2]中文儿歌在泰国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温家乐.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论小提琴启蒙教学法及教材在当下的应用[D]. 赵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当代中国小提琴教育理论发展研究[D]. 丛倩男. 山东大学, 2020(10)
- [5]视唱练耳在小提琴教学中的重要性[D]. 丁明. 青岛大学, 2019(02)
- [6]赏识教育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 孙颖.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7]钢琴基础教学中音乐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D]. 左优. 吉林艺术学院, 2019(01)
- [8]陈洪音乐教育实践研究[D]. 温跃强.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谈小提琴教学中的有效性[J]. 苏伯英. 艺术评鉴, 2016(11)
- [10]小提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探究[J]. 苏伯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