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为什么教不好这个班(三)(论文文献综述)
张妞妞[1](2021)在《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任教师是注入教师队伍里的新鲜血液,他们身上涌动着源源不断的朝气和活力,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保证初任教师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专业的教师队伍。然而,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工作上面临着诸多困惑和不适。初任教师在职初期的适应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今后的专业发展,而且也直接决定其是否将继续从事教师职业。再加上我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小学初任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更是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因此,及时发现小学初任教师在职业适应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深入的了解初任教师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采用“质”的研究中的叙事研究,选取了石家庄市H小学的三位职业适应不良的初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访谈法为主,深入到教师赖以生存的、具体的教学场所中,对研究对象职业适应不良的现状进行探究。本研究在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故事文本形式展现三位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现状,并对入职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导致三位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关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初任教师”“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等核心概念,明确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内涵。同时,基于教师生涯周期理论和职业适应理论,确定了初任教师职业适应的四个维度:职业环境适应、职业心理适应、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人际适应。通过深度访谈、辅以观察收集资料并分析,从四个维度出发分别呈现三位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故事。研究发现,三位教师职业环境适应不良主要集中在学校的精神环境上,具体表现为对领导教学工作安排不满、难以适应学校的非教学工作;职业心理适应不良主要体现在职业认识的偏差、角色转换迟滞、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技能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教学能力不足、缺乏班级管理经验;职业人际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难以把握与学生之间的“度”、与学生家长沟通存在困难、与领导关系紧张。基于对三位教师故事的解读和分析,发现导致三位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因素:1.教师个人因素,包括择业动机、个性特征、职前教育;2.学校环境因素,包括入职培训、师徒制、管理风格等。因此,对初任教师提供个人环境和学校组织环境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潘茜茜[2](2020)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问题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升温,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不断扩大。笔者作为众多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中的一份子,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在与其他志愿者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语言障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教学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赴海外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其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教师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赴海外任教的汉语教师,尤其是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群体的研究却少有涉及。当前,随着泰国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赴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志愿者数量日益增多,但大部分教师仍然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与指导,以教学焦虑为代表的教师心理问题受到的关注仍然有限。本文旨在探究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问题的现状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教学焦虑的策略,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焦虑的情绪,更好地适应海外工作和生活,加强自身心理建设和相关心理研究。研究以93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改编后的教学焦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10名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和个案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焦虑整体水平偏高,教学焦虑水平和状态-特质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教学焦虑九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显示,除备课焦虑和语言文化焦虑、课堂表现焦虑和语言文化焦虑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之外,教学焦虑其他维度之间都存在显着相关性,另外被试的个体差异与教学焦虑部分维度间也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产生的因素主要分为五个方面:教师自身层面、学生层面、学校层面、汉办培训层面和其他层面。本文据此提出了缓解教师教学焦虑的几点建议:首先是对教师的建议,包括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增强信心,做好心理建设,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保持与他人良好的交流;其次是对任教学校的建议,包括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加强对汉语教师和汉语课的重视,完善教学设施;最后是对汉办培训点的建议,包括重视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对教师赴任国语言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姜楠[3](2020)在《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校园标语作为学校教育载体,肩负着育人的职责。当前,校园标语以及学校环境虽整体上有所改观,但也存在诸多认识性误区或实践弊端。本文立足小学校园标语,探讨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进一步提出解决小学校园标语设计问题的对策,旨在使校园标语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是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意义。小学校园标语作为学校教育的载体,一方面向全体师生传达着一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以其形式影响着全体师生。因此,基于教育学、传播学、广告学等理论视角,论述了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意义。主要包括:有助于实现标语内容的传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三部分是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通过质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观察、访谈和实物分析的调查方法,以B小学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其它7所小学的校园标语,概括了当前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主要有:校园标语设计目的偏差——为应对检查、为参与评比、为规训学生行为;校园标语设计的内容贫乏——片面极端、观念陈旧、脱离实际;校园标语设计的形式不当——分布数量多、空间布局乱、语气表达硬;小学校园标语设计忽视了儿童的参与。第四部分是小学校园标语设计问题的原因分析。基于以上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小学校园标语设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学校成为了学校管理者的学校;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标语认识不足;学校文化建设倾向于功利;学校被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机构。第五部分针对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一,确立校园标语设计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第二,小学校园标语的内容设计应遵循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的原则;第三,小学校园标语的形式设计应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第四,鼓励儿童参与校园标语设计;第五,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刘紫馨[4](2019)在《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教师综合素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教师综合素养的文献,发现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的四个方面,即教师综合素养的内涵、结构及要素、价值取向、发展策略,关于实证研究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本文聚焦于初中教师如何发展必备能力与优秀特质,转变发展观念,重视自身个性特征与品格等内容的研究,并致力于发现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本研究认为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是正处于青春敏感期的青少年们,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比较迅速,认知与思维方式由懵懂逐渐发展成熟,所以教师不但要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健全发展。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将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定义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与教育工作过程中初中教师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技能、情感、知识、人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这是教师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教育情境中面对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与挑战时所应具备的优秀品格和必备能力,具有专门性、独特性、发展性的特点,是衡量初中教师全面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由此划分教师综合素养的五个维度,根据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经效度与信度检验后重整问卷,最终得到四个主题维度,即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素养、自主能力素养、健康人格素养。以深圳市W新区Z中学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考察其教师综合素养水平,挖掘影响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内外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研究的绪论部分,分为五个小节,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价值、设计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为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关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把握研究的大体方向,提出本研究对教师综合素养的理解并据此划分教师综合素养的五个维度;第四章为问卷的编制与测量分析,根据前文的分析设计本研究的初步问卷,并进行先导研究,通过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验证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假设模型以及问卷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因子旋转,剔除无效题目,对各个因子的条目进行整理分类,重新整合,生成4个新维度以及教师综合素养正式问卷。第五章为个案学校的研究分析,通过对个案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与差异性分析初步把握个案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现状,再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最后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思考。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并从教师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国家层面分别提出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杨绍蕊[5](2019)在《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化学这门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高三学生普遍认为化学难学,上课提不起兴趣,化学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如意。依据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学习强化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基于此,研究拟采用建立学习强化档案袋的模式解决上述问题。即从强化方式、强化额度、强化频度这些方面作为突破点,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探讨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方式及频率,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依据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设计并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学习成就动机调查问卷》来了解每个学生哪一方面的成就动机类型更突出。根据学生成就动机类型的突出程度,将学生分成认知内驱力突出型、自我提高内驱力突出型、附属内驱力突出型三类。然后依据强化学习理论和这三类学生特点,设计出针对性的强化方式和频率,建立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最后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强化档案袋实施的有效性并修正和完善强化方式和强化频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认知内驱力突出型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突出型学生、附属内驱力突出型学生这三类学生,无论教学实验前他们的化学成绩是相对好的、中等的,还是差的,在实施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后,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说明实施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对提高这三类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是有一定成效的。
岑婷[6](2019)在《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以K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文中指出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只有具备学会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小微班大量存在。同时,我国农村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农村小微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缺乏自我监控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在农村小微班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期提出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的有效对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本研究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下,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了教育观察、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小微班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尝试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对K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学习素养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处于缺位状态,并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学习素养较差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依据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对学生学习的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第四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建议。针对教学实践整个过程,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教学设计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实施要做到理念与行动高度一致、教学评价要具体到位的建议。
王刊[7](2018)在《摇摇晃晃的墙》文中认为1.地震李琦还记得,早自习刚过,刘爸就急匆匆地撞进办公室。李老,学校为啥子要搬?刘爸夹着黑色公文包,锁着眉。正埋头批作业的同事,都惊讶地抬起头来。关于迁校,这应该是家长中第一个知道消息的。李琦从座位上站起来,搓着手,又看了看周文,像是要在他的脸上选择一些有用的词语。是、是、是谣传,莫信。周文接过话头后,就有些后悔。在八卦横行的年代,办
朱燕[8](2017)在《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教育信念是教师个人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坚定教育意志,是个人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合体,最终内化为人的意识去影响其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教育信念是其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动力因素,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完成对自身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追寻。(1)作为贫困民族地区的教师面临更大的教育生存挑战,所以更需要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对其教育信念的考验度更大。本文以四川省M少数民族自治县的4位优秀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有关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同时收集相关人物事迹的文本材料。并将音频材料编码转换成文本资料,在此前提之下,对所有文本进行归纳、分析与解释。论文叙述了4位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故事,分别从职前——缘何为师;职后——如何为师、为师何为;倾听:我与“教育信念”;感悟: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实然;结束语:后悔当初的选择吗?留在深山值得吗?一共五部分依次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教育教学故事,并揭示“故事”背后隐藏其中的教师教育信念,尝试对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现状进行探究。虽然4位优秀教师拥有各自不同的成长史,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从教经历,不同的教育信念。但是在面对巨大恶劣的教育生存挑战时,都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用生命谱写一篇篇动人的乐章,用生命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是用爱心去教授学生,用实际行动坚守在偏远深山的“三尺讲台”,帮助一代代大山子孙走出大山。
何锐[9](2017)在《“支架”理论下初中写作教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论文是在借鉴学界已有成果基础上,在“支架”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论文主体分四章。第一章简述支架相关概念及其类型,并分别从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和国外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两个方面探讨了“支架”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初中写作教学现状调研。选取某初中进行教师访谈调查和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初中写作教学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写作教学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教学指导环节不完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等问题,指出将“支架”理论引入初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依据写作教学问题,结合“支架”理论提出五步教学流程,即:“情境导入——学生写作——交流反馈——写作修改——评价总结”。同时指出,在每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支架帮助,以降低写作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第四章为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与效果检测。指出从教材、学生习作问题和学生生活出发,进行“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设计;指出支架设置应根据写作学情,需分层设置;提出支架应具有“普适性”与“精准性”的特性,同时结合案例分别阐述了“范例”、“问题”和“反思”支架的设置,辅以两个教学课例详细阐述“范例”、“问题”和“反思”支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从个体、班级对比以及学生访谈检测教学效果。
陈然[10](2016)在《隐隐作痛》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他仿佛把命定变成了选择。——题记校长上楼时,用力咳嗽了一声。楼道里暗,仍能看清墙壁上的污迹。他做好了破门而入的准备。他身后紧跟着教导处吴主任和年级组长,还有班主任樊育群。在他抬脚之前,已经有一个人抢在他前面踢了门。是吴主任。然而吴主任的鞋尖几乎没碰到任何阻力,门就开了。吴主任牛高马大,穿厚底牛皮鞋,没有反作用力,他有些失重。门撞在里墙上反弹回
二、他为什么教不好这个班(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他为什么教不好这个班(三)(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促进初任教师职业适应是保证教师队伍稳定的关键 |
(二)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 |
(三)基于个人对初任教师的思考和关注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初任教师 |
(二)初任教师职业适应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四)研究思路 |
六、研究过程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资料的收集 |
(三)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七、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二、职业适应理论 |
第二章 L老师的职业适应故事 |
一、从教经历 |
(一)充满期待—踏上教师之路 |
(二)手忙脚乱—蜂拥而至的各种问题 |
二、L老师的系列故事 |
(一)职业环境—“随遇而安” |
(二)职业心理—“迎难而上” |
(三)职业技能—“屡屡受挫” |
(四)职业人际—“无可奈何” |
三、小结 |
第三章 Y老师的职业适应故事 |
一、从教经历 |
(一)阴差阳错—踏上师范之路 |
(二)应接不暇—忙碌的教师初体验 |
二、Y老师的系列故事 |
(一)职业环境—“事与愿违” |
(二)职业心理—“踌躇不前” |
(三)职业技能—“悲喜交加” |
(四)职业人际—“步步为营” |
三、小结 |
第四章 S老师的职业适应故事 |
一、从教经历 |
(一)正二八经的师范生 |
(二)初当班主任—茫然无绪 |
二、S老师的系列故事 |
(一)职业环境—“格格不入” |
(二)职业心理—“迫不得已” |
(三)职业技能—“一筹莫展” |
(四)职业人际—“备尝艰苦” |
三、小结 |
第五章 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个案分析及原因透视 |
一、三位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现状分析 |
(一)职业环境适应不良的状况分析 |
(二)职业心理适应不良的状况分析 |
(三)职业技能适应不良的状况分析 |
(四)职业人际适应不良的状况分析 |
二、三位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归因分析 |
(一)教师自身因素 |
(二)任职学校因素 |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问题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一) 关于焦虑的研究 |
(二) 关于教师焦虑的研究 |
(三) 关于教师教学焦虑的研究 |
(四) 关于外语教师教学焦虑的研究 |
(五)综述小结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调查设计 |
第一节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二节 问卷设计 |
一、问卷结构 |
二、问卷内容 |
三、问卷质量 |
四、问卷调查实施 |
第二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一节 被试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教学焦虑与状态-特质焦虑总体水平 |
一、教学焦虑的总体水平 |
二、状态-特质焦虑总体水平 |
三、教学焦虑总体水平和状态-特质焦虑总体水平的相关性 |
四、被试个体因素对教学焦虑总体水平的影响 |
五、被试个体因素对状态-特质焦虑总体水平的影响 |
第三节 教学焦虑各维度水平 |
一、教学焦虑各维度水平基本描述 |
二、教学焦虑各维度水平对比 |
三、教学焦虑各维度水平间的相关性 |
四、教学焦虑与各焦虑维度间的相关性 |
五、被试个体因素对教学焦虑各维度整体水平的影响 |
六、被试个体因素对教学焦虑各维度单题项的影响 |
第四节 综合分析与讨论 |
一、总体特征 |
二、被试个体因素对教学焦虑整体水平的影响 |
第三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质性访谈分析 |
第一节 访谈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设计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实施 |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学焦虑的类型 |
二、教学焦虑的影响 |
三、克服教学焦虑的方法 |
四、小结 |
第四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自身层面 |
一、个体差异 |
二、语言水平 |
三、文化差异 |
四、教学经验 |
五、专业知识与技能素养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个体差异 |
二、汉语水平 |
三、学生提问 |
四、学习评价 |
五、学业表现 |
六、汉语学习效果 |
第三节 学校层面 |
一、教学环境 |
二、教学设施 |
三、教学要求 |
四、课程设置 |
五、管理方式 |
第四节 其他层面 |
一、职业培训 |
二、人际关系 |
第五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改善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提升职业能力素养 |
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
第二节 学校层面 |
一、制定合理要求 |
二、完善管理机制 |
三、配备必要设施 |
四、提供教学辅助 |
第三节 管理层面 |
一、增设相关课程 |
二、加强外语培训 |
三、优化培训成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校园标语研究顺应了“文化育人”的时代要求 |
1.1.2 小学校园标语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1.1.3 关于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研究不足 |
1.1.4 基于笔者自身实践经验与兴趣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设计 |
1.4.2 标语设计 |
1.4.3 校园标语设计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设计 |
1.6.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1.6.2 调查资料的整理 |
1.6.3 调查学校的基本介绍 |
1.6.4 研究的伦理问题 |
2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意义 |
2.1 有助于实现标语内容的传播 |
2.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3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 |
3.1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目的偏差 |
3.1.1 为应对检查 |
3.1.2 为参与评比 |
3.1.3 为规训学生行为 |
3.2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内容贫乏 |
3.2.1 片面极端 |
3.2.2 观念陈旧 |
3.2.3 脱离实际 |
3.3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形式不当 |
3.3.1 分布数量多 |
3.3.2 空间布置乱 |
3.3.3 语气表达硬 |
3.4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忽视了儿童参与 |
4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问题的原因 |
4.1 学校成为了学校管理者的学校 |
4.2 学校管理者对校园标语认识不足 |
4.3 学校文化建设倾向于功利 |
4.4 学校被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机构 |
5 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对策 |
5.1 确立校园标语设计目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 |
5.2 小学校园标语的内容设计应遵循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原则 |
5.2.1 小学校园标语的内容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
5.2.2 小学校园标语的内容设计应遵循思想性原则 |
5.2.3 小学校园标语的内容设计应遵循逻辑性原则 |
5.3 小学校园标语的形式设计应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
5.3.1 图文可结合 |
5.3.2 字体宜美观 |
5.3.3 色彩需生动 |
5.3.4 语气应含蓄 |
5.3.5 应适当留白 |
5.4 鼓励儿童参与校园标语设计 |
5.4.1 正确认识儿童的主体地位 |
5.4.2 学校管理者应民主管理 |
5.4.3 教师应积极引导儿童参与 |
5.5 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观察提纲 |
附录3 小学校园标语图片收集(部分) |
附录4 访谈时获得的一些资料 |
致谢 |
(4)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师面临的挑战 |
二、国际社会对教师素养的重视 |
三、我国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现存问题及其解决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一、学术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及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素养 |
二、综合素养 |
三、初中教师综合素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终身学习理论 |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文献研究的量化分析 |
二、国内文献研究的内容分析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教师综合素养内容研究 |
二、教师综合素养与变量的关系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评析的发现与启示 |
一、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现状 |
二、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研究 |
三、初中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策略 |
第四节 本研究中教师综合素养的维度划分 |
一、各个维度划分依据 |
二、各个维度的内涵分析 |
第四章 问卷的编制及测量分析 |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 |
第二节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测量 |
一、信度分析 |
二、因子分析 |
三、正式问卷的形成 |
四、讨论 |
第五章 个案学校的研究分析 |
第一节 Z学校历史背景与研究对象分析 |
一、Z 学校背景简介 |
二、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
三、访谈对象基本信息概况 |
第二节 Z学校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一、问卷回收情况分析 |
二、教师综合素养的描述统计分析 |
三、教师综合素养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
第三节 Z学校的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综合素养的理解 |
二、教师对自身综合素养水平的认识与困惑 |
三、影响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因素 |
四、教师对提升综合素养水平的建议 |
第四节 :Z学校教师综合素养的研究小结 |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小结 |
二、访谈研究结果的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
一、教师个体层面:激发内驱力,促进自我更新发展 |
二、学校层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发展模式 |
三、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项要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化学学习档案袋的研究现状 |
二、关于化学学习强化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档案袋 |
二、强化 |
三、强化档案袋 |
四、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 |
第二节 强化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驱力构成论 |
第三章 高中生化学学习成就动机的调查及其分析 |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和调查对象 |
一、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化学学习成就动机情况分析 |
二、化学学习的成败归因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 |
第一节 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步骤 |
一、明确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用途 |
二、确定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收集内容和收集方式 |
三、明确创建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参与者及其作用 |
第二节 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结果 |
一、认知内驱力突出型档案袋 |
二、自我内驱力突出型档案袋 |
三、附属内驱力突出型档案袋 |
第五章 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时间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步骤 |
第二节 执行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内容 |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的评价 |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的评价——学生访谈 |
第四节 实践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 |
二、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化学学习成就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B 355班和362班实验班前测成绩 |
附录C 355班和362班中测成绩 |
附录D 355班和362班后测成绩 |
附录E 355班三类学生成绩 |
附录F 362班三类学生成绩 |
附录G 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实施效果访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以K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
1.3.2 关于学会学习素养的研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农村小微班 |
1.4.2 学会学习素养 |
1.5 理论基础 |
1.5.1 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概述 |
1.5.2 学会学习素养与马扎诺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联系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整体框架 |
2 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
2.1 研究学校简介 |
2.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3 K小学三年级2 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调查分析 |
2.3.1 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存在的共同问题 |
2.3.2 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存在的个性问题 |
2.4 学生学会学习素养较差原因分析 |
2.4.1 学校没有创设学会学习素养培养的环境 |
2.4.2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积极性低 |
2.4.3 农村家庭缺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意识 |
3 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的实践过程 |
3.1 运用个性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
3.1.1 教材解读,关注学生学会学习素养 |
3.1.2 针对学生个性,定位教学目标 |
3.2 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方案 |
3.2.1 课前准备——加强学习前自我监控的准备性和计划性 |
3.2.2 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2.3 新课讲授——提高学习中自我监控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 |
3.2.4 课堂小结——培养学习后自我监控的总结性 |
3.2.5 布置作业——增强学习后自我监控的反馈性 |
3.2.6 课后辅导——发展学习后的补救性 |
3.3 基于学会学习素养,实行教学评价 |
3.3.1 乐学善学方面,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
3.3.2 勤于反思方面,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增强 |
3.3.3 信息意识方面,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
4 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建议 |
4.1 教学设计要做到心中有数 |
4.1.1 充分了解学生,使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
4.1.2 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会学习素养 |
4.1.3 教学目标细化到位,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
4.2 教学实施要做到理念与行动高度一致 |
4.2.1 个性化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 |
4.2.2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习充满乐趣 |
4.2.3 引导学生主动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 |
4.3 教学评价要具体到位 |
4.3.1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
4.3.2 做到评价精确性 |
4.3.3 注重评价发展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1、笔者艰难的选题历程 |
2、理论之域: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
3、现实之需:贫困山区环境恶劣,边缘教师教育信念应受关注 |
(二)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师教育信念内涵的研究 |
2、民族地区教师的研究 |
3、民族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 |
4、教师教育信念的叙事研究 |
5、已有研究的不足 |
(四) 核心概念 |
1、教师教育信念 |
2、民族地区教师 |
(五) 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 |
2、理论范式 |
3、研究对象的确定 |
4、研究进程 |
5、对伦理道德的考虑 |
6、研究思路 |
二、教育信念故事 |
素描:访谈情境——罗加勇 |
(一) 缘何为师 |
1、“芝麻开花,节节都高”——全家五兄妹均“鲤鱼跃龙门” |
2、“成长阶梯,不断攀岩”——懵懂无知少年攀向知识高峰 |
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虔心向学成就未来华丽转变 |
4、“三生有缘,不可错过”——志愿的纰漏酿下与教师不解之缘 |
5、“真心不悔,所以快乐”——真挚不舍体验为人师的喜悦 |
探寻:教育观念——罗加勇教育信念之基础的状态分析 |
(二) 如何为师 |
1、“无怨青春,挥洒边城”——骄傲的倔强只为谱写不朽的史篇 |
2、“以苦作乐,坚守信念”——默默耕耘在深山包裹下的“三尺讲台” |
3、“怡然自乐,灵魂升华”——生命厚重源于追溯幸福后心灵的修炼 |
4、“后盾坚固,毫无顾忌”——让教学之路越走越开阔 |
5、“任道重远,肩负使命”——视教师职业圣洁担负神圣使命 |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的成功,我的幸福” |
7、“闪闪发光,源于实力”——进修机会罕有难挡光芒四射 |
探寻:教师职业认同——罗加勇教育信念形成之主体的状态分析 |
(三) 为师何为 |
1、我与“学生” |
2、我与“教学” |
探寻:职业使命——罗加勇教育信念形成之精髓的状态分析 |
素描:访谈情境——徐廷忠 |
(一) 缘何为师 |
1、“家庭和睦,茁壮成长”——严父慈母营造温馨港湾 |
2、“天真烂漫,开怀大笑”——缔造积极乐观的性格 |
3、“携书作伴,积淀涵养:——知识在匍匐前进 |
4、“八九学潮,动荡不安”——人生路上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课 |
探寻:教育观念——徐廷忠教育信念之基础的状态分析 |
(二) 如何为师 |
1、“反哺为真,牵系恩情”——用实际行动情系大山报答家乡养育 |
2、“教学相长,兼容并包”——迫于无奈自学获高文凭 |
3、“兢兢业业,协同发展”——做好本职工作且协调好同事关系 |
4、“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辛勤的汗水不会白流 |
5、“聚集英才,桃李芬芳,”——万般辛苦皆下品唯有盼学子成才高 |
探寻:教师职业认同——徐廷忠教育信念形成之主体的状态分析 |
(三) 为师何为 |
1、我与“学生” |
2、我与“教学” |
探寻:职业使命——徐廷忠教育信念形成之精髓的状态分析 |
素描:访谈情境——娄格罗叶 |
(一) 缘何为师 |
1、“顶梁坍塌,一夜成长”——思恋远方的父亲 |
2、“众人拾柴,鼎火焰高”——唯有知识改变命运 |
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充沛美好的大学时光 |
探寻:教育观念——娄格罗叶教育信念之基础的状态分析 |
(二) 如何为师 |
1、“依靠自己,稳中求胜”——实力是常胜将军最大筹码 |
2、“摸爬滚打,厚积薄发”——点滴积累才能积蓄力量 |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界环境人性滋养的平台 |
4、“忘却疲惫,选择前行”——渴望的双眼凝视扑灭拒绝之声 |
5、“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甘愿为深山的贫困学子撑起一片天 |
6、“你的腾飞,我的骄傲”——麦田守望者遥望高空中的鸿鹄 |
探寻:教师职业认同——娄格罗叶教育信念形成之主体的状态分析 |
(三) 为师如何 |
1、我与“学生” |
2、我与“教学” |
探寻:职业使命——娄格罗叶教育信念形成之精髓的状态分析 |
素描:访谈情境——啥妈宫果 |
(一) 缘何为师 |
1、“同命相连,相扶相依”——父母同为“奴隶”共盼后辈成才 |
2、“落叶归根,久违相聚”——女儿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
3、“启蒙教育,能歌善舞”——支撑生命的两把金钥匙 |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师恩大爱照亮前行路 |
5、“素雅干净,淡淡清香”——专注读书生成优良生活作风 |
6、“质朴善良,人美心美”——生活学习中的“活雷锋” |
7、“大山情怀,温暖怀抱”——敦实身躯承载千千万万彝族后裔 |
8、“相貌平平,才华横溢”——幼小心灵受伤反更偏爱样貌丑陋的学生 |
探寻:教育观念——啥妈宫果教育信念之基础的状态分析 |
(二) 如何为师 |
1、“兴趣常伴,良师益友”——成就人生大舞台翩翩起舞的神韵 |
2、“童颜最美,天使脸庞”——抚慰人世间所有苦楚 |
3、“激情昂扬,炽光四射”——发自肺腑的热爱教师这份职业 |
探寻:教师职业认同——啥妈宫果教育信念形成之主体的状态分析 |
(三) 为师何为 |
1、我与“学生” |
2、我与“教学” |
探寻:职业使命——啥妈宫果教育信念形成之精髓的状态分析 |
三、倾听:我与“教育信念” |
(一) “担起神圣职责,全心全意爱学生” |
(二) “虽抱怨,但绝对全力以赴” |
(三) “高度责任感,强烈事业心” |
(四) “心地善良,极富爱心” |
四、感悟: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实然 |
(一) 教育观念——教育信念之基础 |
(二) 教师职业认同——教育信念形成之主体 |
(三) 职业使命感——教育信念形成之精髓 |
1、职业使命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
2、视工作为乐趣并释放激情 |
3、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 |
结论 |
结束语 后悔当初的选择吗?留在深山值得吗? |
(一) “汗水心血挥洒边城,收获满园桃李芬芳” |
(二) “生我养我的家乡,青春与爱心的奉献” |
(三) “朴实无华地坚守篆刻高贵,让芊芊学子走出深渊大山” |
(四) “我舍不得讲台,放不下学生们”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调察问卷 |
附录3: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录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支架”理论下初中写作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意义及思路、方法 |
第一章 “支架”及其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支架 |
一、支架的概念 |
二、支架的类型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 |
二、国外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二章 初中写作教学现状调研 |
第一节 初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
一、教师访谈调查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第二节 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三章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流程 |
第一节 “支架”理论下的教学环节 |
一、支架式教学概念 |
二、支架式教学环节 |
第二节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五步流程 |
一、情境导入 |
二、学生写作 |
三、交流反馈 |
四、写作修改 |
五、评价总结 |
第四章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与效果检测 |
第一节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设计 |
一、写作教学的依据 |
二、支架的特性与设置 |
第二节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课例分析 |
一、心理描写——“范例”、“问题”等支架的应用 |
二、看视频写故事——“范例”、“问题”、“反思”等支架的应用 |
第三节 “支架”理论下写作教学效果检测 |
一、对比分析 |
二、学生访谈反馈 |
三、收效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教学实录一 |
教学实录二 |
教师访谈提纲 |
学生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他为什么教不好这个班(三)(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叙事研究[D]. 张妞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焦虑问题调查研究[D]. 潘茜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小学校园标语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姜楠.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4]初中教师综合素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Z中学为例[D]. 刘紫馨. 深圳大学, 2019(09)
- [5]高中生化学学习强化档案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杨绍蕊.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农村小微班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以K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D]. 岑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7]摇摇晃晃的墙[J]. 王刊. 百花洲, 2018(06)
- [8]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教育信念的叙事研究[D]. 朱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
- [9]“支架”理论下初中写作教学应用研究[D]. 何锐. 合肥师范学院, 2017(07)
- [10]隐隐作痛[J]. 陈然. 百花洲, 2016(04)
标签: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