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月萍,张婧文[1](2021)在《改水与儿童健康: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安全饮用水的普及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缓解地区间健康不平等至关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改水项目,但鲜有研究评估该项目对儿童健康的长期影响。本文在回顾我国改水项目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CHNS 1991年至2011年的纵向追踪数据,首先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改水项目的长期健康效益进行估计,再进一步分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对不同样本进行回归,探究改水项目对不同群体长期影响的异质性。此外,为解决家庭改水与儿童健康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利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调查对象中使用室内自来水的比例从1991年到2011年增长近一倍。从长期来看,改水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更能从改水项目中受益,经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结果较为稳健。本研究为改水项目对健康的积极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结果表明改水项目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长期健康且对低收入人口更具积极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改水项目的投入。另一方面,为使改水项目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应重视农村女性的教育,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
李厚禹,蒯伟,邵振鲁,刘亚琦,徐艳,郑向群[2](2020)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经济水平较低、环境管控力度较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垃圾堆积、污水处理不当、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不达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存在形成病毒传播扩散途径的风险.而交通运输限制虽然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但也致使农村人居整治工作延滞.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扩散在短期内限制了农民行为活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据此,建议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完善整治工程技术,从而在有效管控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疫情过后恢复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买买提江·吾买尔,陈晓英,伊斯拉音·乌斯曼,阿迪力·司马义,候岩岩,亚力昆·买买提依明,肖宁[3](2016)在《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体肠道原虫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人体肠道原虫流行现状,评估近年来的防治成效,为调整和制订适合新疆特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以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按生态系统类型、地理特征等自然条件,将新疆划分为ⅠⅤ等5个生态区。在各生态区内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集全年龄段人群粪便,采用碘液涂片后镜检鉴别肠道原虫形态,计算不同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结果新疆5个生态区39个县(市)132个调查点共检查26 886人,受检率为81.47%(26 886/33 000),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为0.32%(85/26 886)。共查见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和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等4种肠道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23‰(60/26 886)、0.34‰(9/26 886)、0.07‰(2/26 886)和0.63‰(17/26 886)。5个生态区中,以第Ⅳ生态区原虫感染率最高,为0.75%(28/3 758)(P<0.05)。男性原虫感染率为0.24%(33/13 623),女性感染率为0.39%(52/13 263),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2130岁和3140岁年龄组人群的肠道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0%(16/3 959)和0.46%(22/4 799),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中,家庭妇女感染率最高,为0.48%(2/418)。不同民族人群中,回族感染率最高,为0.61%(15/2 44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小学的感染率最高,为0.37%(35/9 375),大学及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最低,为0.20%(8/3 945)。结论 2015年新疆人体肠道原虫的感染率水平较低。
胡适[4](2014)在《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自2011年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由水污染事件频发引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长期暴露于受污染的环境下,以及饮用不安全饮用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健康的影子价格,不利于居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国内外虽已有大量文献关注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但大多只是考察了区域间或者从某一个角度考察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居民健康的关系,且健康指标选择较为单一,少有文献从全国范围内、从不同视角、视角内部以及选取多种测度健康的指标来分析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和地区差异,我国居民健康现状和差异之后,以我国45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总体视角、年龄结构视角、性别差异视角、收入分层次视角和地区层面视角,建立二元Logit模型分析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过全面深入考察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通过解决居民安全饮用水可及性问题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和地区差异分析发现,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较多,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农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了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普遍达到了90%以上,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了63.4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大部分低于60%,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了88个百分点。安全饮用水可及性还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为98.7%,中部为80.9%,西部为86.7%。东部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为77.9%,中部为38.1%,西部为44.4%。(2)从统计分析上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存在正的健康效益。同时,低收入水平的居民健康水平差于高收入水平的居民健康,这可能与高收入水平的居民更容易获得安全饮用水有关。(3)本文以慢性病患病、一个月患病、一年住院和自评健康作为我国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衡量指标,以家庭是否有自来水作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水平的测度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是决定个人健康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整体上来看,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每增加10%,我国居民的慢性病患病和一个月患病分别下降了1.02%和1.94%,安全饮用水降低了一年住院率,提高了自评健康的报告水平。(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收入分层次差异和地区差异。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1%水平下显着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5%水平下显着降低了女性一个月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递减,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5%和1%水平下显着降低了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和一个月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1%水平下显着降低了西部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5)本文从总体视角和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收入分层次以及地区层面五个视角研究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慢性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已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低污染水平的饮用水,短期内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健康症状,但长此以往会导致饮水者患有各种慢性病。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了我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及地区差异,揭示了地区差异原因;第二,选取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个健康指标以及拓展研究视角,降低了以往数据区域化、健康指标和研究视角单一化可能存在的研究偏差;第三,在实证研究中,考察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健康的直接关系,并具体探讨这种关系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寄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李洪兴,陶勇,刘开泰[5](2014)在《我国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我国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方法通过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检索到符合分析要求的198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公开发表的16篇关于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效果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改水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的合并RR值为0.50(95%CI:0.430.57);改厕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的合并RR值为0.49(95%CI:0.340.72);改水改厕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的合并RR值为0.40(95%CI:0.230.71);综合干预措施干预(以改水改厕为主要措施,兼以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及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控制腹泻病发病的合并RR值为0.37(95%CI:0.350.39)。结论我国的农村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在降低腹泻病发病率上有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推行以改水改厕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措施。
陈帅[6](2013)在《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为湖南省农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二者的定量反应关系。[方法]按照分层随机的原则在湖南省93个县、市(区)选取200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对监测点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进行监测。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指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定性、定量反应关系。[结果]监测县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为29.50%,有消毒措施的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为13.58%。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水质整体超标率为65.08%,主要超标指标是微生物指标。以深井、水库、江河、湖泊为水源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水源类型(P<0.05)。全年监测的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末梢水四份水样全部合格的监测点仅占监测总数的17.89%。水质合格率总的趋势是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P<0.05);集中式供水规模愈大,水处理工艺愈完善,水质合格率愈高(P<0.05)。我省六种主要介水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与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以及有消毒措施的集中式供水覆盖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伤寒发病率与水质总体合格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主要与有消毒措施的集中式供水覆盖率有关(P<0.05)。[结论]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低、水处理工艺普遍不完善、供水水质微生物超标严重,卫生状况亟待改善。根据此次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结果,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对降低农村介水传染病发病率有积极的意义。
陈国良[7](2012)在《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深入了解调查地区农民居住以及生活环境条件,为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依据。方法:以安徽省、河南省和江苏省共7个区县作为研究地区,每个研究地区选择两个乡镇,每个乡镇中选择两个村作为村级访谈和观察现场。根据拟定的家庭现场观察提纲和个人访谈提纲,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选定的560户农户家中进行家庭现场观察及对1位家庭成员个人访谈,将数据整理分析,描述调查地区农村家庭环境卫生的基本情况。结果:(1)庭院卫生状况:整体卫生状况一般,只有28.2%的家庭整体卫生状况较好;庭院中有近半数的家庭禽畜散养,30.2%的庭院中有禽畜的粪便;58.2%的家庭随意堆放生活垃圾,47.9%的家庭随意倾倒生活污水,27.4%的家庭将污水直接倒入水沟和河流。(2)厨房卫生:调查家庭厨房做饭燃料以生物质燃料(木材、秸秆等)和煤为主,比例分别是61.3%和40.4%,仅有18%的厨房烟囱密闭状况较好。(3)饮用水情况:66.8%的家庭分散式饮用浅层地下水,其中93.3%的家庭用手压井。56.8%的家庭使用储水容器储水,其中13.8%的家庭储水容器清洁程度较差;76.2%的水井距厕所距离在二十米之内,47.5%的水井距水塘/池塘距离在五十米之内。(4)厕所情况:调查地区的厕所都较为简陋,27.2%的居民家庭厕所没有顶棚,46.1%的家庭的厕所未清理干净;51.4%的调查家庭使用尿盆或马桶,但是其中清洁程度较好的家庭只有35户(11.6%)。(5)农业生产及相关情况:农田施肥种类主要有氮肥、复合肥和磷肥,比例分别是84.7%、89.3%和34.1%;97.6%农田喷洒农药;使用地膜的比例为14.1%,其中70.1%不回收废旧地膜;秸秆堆肥和拿回家的比例较高,分别是43.2%和42.8%;农田焚烧秸秆比例较低,占5.3%。(6)村庄周围河流情况:69.8%的访谈对象认为村庄周围河水的水质较差,53.1%的访谈对象认为受污染的河水对生活产生影响,7.9%的访谈对象认为村庄周围河水进行过治理。(7)受访村民对改善周围环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5.4%受访村民认为应该改善饮用水,其后依次是改善道路状况(24.1%),河流污水治理(15.8%)和生活垃圾处理(13.3%)。结论:(1)调查地区居民的家庭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和必要。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和堆放问题较为严重。(2)厨房使用清洁燃料的比例较低,烟囱的密闭情况一般,燃料燃烧的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3)调查家庭分散式饮用浅层地下水的比例较高,存在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因素。(4)厕所简陋,清洁状况不佳,粪便露天堆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很容易导致环境、食物、水源以及人手的污染,增加肠道传染病的机会。(5)农田施肥和喷洒农药缺乏科学指导,绝大多数农户对于化肥农药的用量不甚了解,由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引起重视。(6)村庄周围河流存在污染现象,河流缺乏有效治理,对村民的生活有一定影响。(7)受访村民提出了一些改善环境的建议,表明了村民对改善环境的需求,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满足百姓的需求。
赵艳玲,姚伟,陶勇[8](2009)在《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为介水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收集的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数据与近两周介水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与集中式供水覆盖率、水样合格率、垃圾不随意丢弃率、厨房卫生良好率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随着集中式供水覆盖率的增加而下降。结论改善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对控制和减少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赵艳玲,陶勇[9](2008)在《水和环境卫生对腹泻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给全球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水和环境卫生与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结果,探讨了饮用水、环境卫生和卫生行为对腹泻的影响。随着水和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腹泻发病呈减少的趋势。
曹德全[10](2008)在《河南省腹泻与改水改厕关系及成本—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改水改厕工作进展迅速,各级政府和群众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践证明,安全卫生饮用水和卫生厕所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改水改厕与腹泻关系研究并探讨其成本效益比具有很好现实意义。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腹泻发病现状,分析改善家庭供水和家庭厕所与腹泻发病的关系,探讨改水改厕预防腹泻发病的投入成本及其经济效益,为政府制定防控腹泻政策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河南省中牟和睢县两地13个行政村2891名农村居民的腹泻发病、家庭供水和家庭厕所的建设、使用、维护等信息,采用多(两)组设计计量资料的秩和检验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当地农村地区腹泻与人口学因素、供水和厕所类型、饮水类型、粪便处理方式、个人卫生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腹泻发病与村庄改水改厕程度之间的联系。采用效益成本比例法研究改水改厕控制腹泻发病的经济效益。结果:1.调查农村人口2891人,全年调查对象共发病474人次,总发病率为16.40%。2.集中式供水人群发病率为17.72%,分散式供水人群发病率为15.16%,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1.6740,p>0.05);当地居民主要饮用井水、自来水和桶装水,其发病率分别为16.52%、16.79%和2.78%,3组人群的发病无统计学差异(χ2=3.13,p>0.05)。3.当地居民使用的厕所类型主要有简单水冲式、沼气池式、渗漏旱厕、不渗漏旱厕和双瓮漏斗式,其人群发病率分别为25.00%、23.56%、21.27%、13.62%和12.32%,各组人群之间发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230,p<0.01);农户采用的粪便处理方式主要有将粪便直接施于农田、粪便不做处理直接施放于环境、高温堆肥和将粪便统一收集后集中处理,各组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25.58%、22.22%、15.11%、14.31%,各组发病率之间差异显着(χ2=8.65,p<0.05)。4.当地居民有喝生水的习惯,经常喝生水的人群发病率为22.64%,从来不喝生水人群发病率为10.78%,各组人群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6.21,p<0.001)。每次饭前都洗手人群的发病率为14.96%,有时洗手人群的发病率为22.79%,两组发病率差异显着(χ2=9.99,p<0.01)。但便后洗手的频率与是否发病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2057,p>0.05),便后每次都洗、有时洗和从不洗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15.47%、17.32%、15.38%。5.将供水、环境卫生、卫生行为等多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能够进入回归方程的哑变量有从不喝生水、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不渗漏旱厕、厕所在室内、直接施于农田,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8499、-0.37524、-0.04759、0.44944、0.07254。6.以村为单位进行人群发病率研究,未改水改厕村发病率为18.05%,部分改水改厕村发病率为17.17%,完全改水改厕村发病率为9.51%,3组人群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6.34,p<0.001),且部分改水改厕村与未改水改厕村发病率也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χ2=14.38,p<0.001)。7.全部被调查人群年人均一次腹泻负担为118.77元,其中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26.08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7.68元,间接经济负担为85.02元,人均误工误学2.39天。完全改水改厕村人均一次腹泻负担为30.23,其中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11.62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2.08元,间接经济负担为16.53元,人均误工误学0.68天。8.被调查人群户均改水改厕建设投资为1264.78元,其中改水建设投资为435.63元,户均厕所建设投资为829.15元。完全改水改厕村户均改水改厕建设投资为1405.15元,其中改水建设投资为578.21元,改厕建设投资为826.94元,年人均改水建设投资为3.82元,年人均改水续生成本53.63元,年人均改厕建设投资为7.31元,实行完全改水改厕每人每年须投入64.76元。9.完全改水改厕方式预防腹泻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成本的比值为1.51:1。结论:1.家庭供水类型(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和饮水类型(井水、自来水、桶装水)在没有改善水质的条件下对个体发病也没有实质性影响。2.使用不同类型的厕所和个人卫生行为可以影响个体腹泻发病,但卫生厕所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则难以发挥其卫生厕所的作用。3.村庄的改水改厕程度对人群的发病存在显着影响。改水改厕率越高,发病越少,反之则越多。4.在农村地区实行完全改水改厕能够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比值约为1.51:1。
二、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改水与儿童健康: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改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文献回顾 |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
1. 数据来源 |
2. 变量 |
3. 实证模型 |
四、描述分析结果 |
1.1990-2014年我国农村改水情况 |
2. 我国农村儿童健康状况 |
五、实证分析结果 |
1. 改水对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 |
2.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的调节作用 |
3. 稳健性检验 |
六、结论与讨论 |
(2)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
1.1 农村污水 |
1.2 生活垃圾 |
1.3 农村厕污 |
1.4 基础设施建设 |
2 农村人居环境“漏洞”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
2.1 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健康隐患 |
2.2 农村生活垃圾存在的健康隐患 |
2.3 农村厕所粪污存在的健康隐患 |
2.4 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 |
3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人居整治的影响 |
3.1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影响路径 |
3.1.1 交通运输限制 |
3.1.2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恐慌心理 |
3.2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影响 |
3.2.1 垃圾产量剧增,处理压力加大 |
3.2.2 交通运输限制垃圾转运 |
3.2.3 行为约束制约垃圾处理 |
3.2.4 垃圾处理不当存在病毒传播潜在风险 |
3.3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影响 |
3.3.1 农村污水处理负荷超标 |
3.3.2 交通运输限制污水处理系统升级维护 |
3.3.3 污水处理不当存在病毒传播潜在风险 |
3.4 新冠肺炎疫情对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的影响 |
3.4.1 恐慌心理延滞村容村貌提升工程进展 |
3.4.2 交通运输限制工程所需 |
3.5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影响 |
3.5.1 交通运输限制改厕需求供应 |
3.5.2 行为约束延滞改厕进程 |
3.5.3 粪污处理处置困难 |
4 结论 |
5 展望 |
(3)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体肠道原虫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人群感染情况 |
2.2 不同生态区分布 |
2.3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4 职业分布 |
2.5 民族分布 |
2.6 文化程度分布 |
2.7 感染虫种分布 |
2.7.1 溶组织内阿米巴 |
2.7.2 蓝氏贾第鞭毛虫 |
2.7.3 人芽囊原虫 |
2.7.4 结肠内阿米巴 |
3 讨论 |
(4)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自2011年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格索引 |
插图索引 |
附录索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 |
一、结构安排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点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可能的不足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健康需求的研究 |
一、健康生产函数的建立 |
二、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 |
第二节 饮用水对健康的影响研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健康的其他影响因素研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四节 对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 |
第二节 数据来源 |
一、微观数据 |
二、宏观数据 |
第三节 样本描述 |
一、样本分布情况 |
二、样本居民基本情况 |
三、样本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
四、样本居民教育情况 |
五、样本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情况 |
第四章 中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安全饮用水现状分析 |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
二、中国水环境现状 |
三、中国安全饮用水现状 |
第二节 中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地区差异分析 |
一、中国城市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地区差异 |
二、中国农村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地区差异 |
三、中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城乡差异 |
四、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国际差异 |
第三节 中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地区差异的原因探讨 |
一、机制层面 |
二、观念层面 |
三、资金层面 |
四、人员层面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居民健康现状及差异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居民健康的总体概况 |
第二节 中国居民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中国居民健康的个体特征差异 |
二、中国居民健康的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差异 |
三、中国居民健康的医疗保障差异 |
四、中国居民健康的收入差异 |
五、中国居民健康的城乡差异 |
六、中国居民健康的地区差异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总体分析 |
第二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年龄差异分析 |
第三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四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收入差异分析 |
第五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分析 |
第六节 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我国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偏倚的估计 |
2 结果 |
2.1 文献的基本情况 |
2.2改水干预腹泻病的文献情况 |
2.3 改厕干预腹泻病的文献情况 |
2.4 改水改厕干预腹泻病的文献情况 |
2.5 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文献情况 |
2.6 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 |
2.7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6)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2.1 监测县和监测点基本情况 |
2.2.2 水质卫生监测 |
2.2.3 监测县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 |
2.2.4 统计分析 |
2.3 质量控制 |
2.3.1 统一监测方法 |
2.3.2 人员培训 |
2.3.3 实验室计量认证 |
2.3.4 实验室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监测县基本情况与集中式供水覆盖率 |
3.2 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基本情况 |
3.2.1 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和规模大小 |
3.2.2 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设施配备情况及使用情况 |
3.3 水质监测结果 |
3.3.1 水样超标率 |
3.3.2 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的水质合格率 |
3.3.3 农村集中式供水不同水源类型水质合格率比较 |
3.3.4 农村集中式供水不同水处理工艺水质合格率比较 |
3.3.5 不同规模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 |
3.4 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
3.4.1 监测县2011年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 |
3.4.2 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指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4.2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
4.2.1 水质监测主要超标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造成原因 |
4.2.2 水质监测结果季节性差异 |
4.2.3 不同水源类型集中式供水水质结果比较 |
4.2.4 不同水处理工艺集中式供水水质结果比较 |
4.2.5 不同规模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比较 |
4.3 我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
4.3.1 感染性腹泻 |
4.3.2 细菌性痢疾 |
4.3.3 伤寒 |
4.3.4 甲肝 |
4.4 建议 |
4.4.1 加大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
4.4.2 完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强化饮用水消毒意识 |
4.4.3 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 |
4.4.4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保障卫生行政部门职责落实 |
4.4.5 建议实行农村联网或区域供水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
附件2 监测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件3 监测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及供水方式调查表 |
附件4 监测点情况和水质结果报告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的相关论文 |
致谢 |
(7)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附件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及环境保护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河南省腹泻与改水改厕关系及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腹泻定义及流行现状 |
1.2 改水改厕与腹泻的关系 |
1.3 改水改厕控制腹泻的成本效益 |
1.4 河南省腹泻流行及改水改厕现状 |
2.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对象 |
2.1 目标人群 |
2.2 供水和厕所 |
3.抽样 |
3.1 样本量 |
3.2 抽样方法 |
4.研究内容 |
5.数据收集 |
5.1 调查人员 |
5.2 调查方式 |
5.3 调查时间 |
5.4 数据收集 |
5.5 数据整理 |
6.数据分析 |
7.技术路线 |
8.质量控制 |
结果 |
1.改水改厕、卫生行为与腹泻的关系 |
1.1 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应的腹泻情况 |
1.2 村庄改水改厕率与人群腹泻的关系 |
1.3 家庭改水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4 家庭改厕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5 个人卫生行为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6 改水改厕、卫生行为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2.改水改厕预防腹泻的成本效益 |
2.1 改水改厕的成本 |
2.2 改水改厕的经济效益 |
2.3 经济效益和成本的比值 |
讨论 |
1.改水改厕、卫生行为与腹泻的关系 |
1.1 人群腹泻发病率 |
1.2 村庄改水改厕率与人群腹泻的关系 |
1.3 家庭改水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4 家庭改厕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5 卫生行为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1.6 改水改厕、卫生行为与个体腹泻的关系 |
2.改水改厕预防腹泻的成本和效益 |
2.1 改水改厕的成本 |
2.2 预防腹泻的经济效益 |
结论 |
建议 |
1.坚持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发挥其预防控制农村腹泻的重要作用 |
2.进一步提高集中式供水的水质 |
3.实行“齐头并进、整村推进”的综合治理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文献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水与儿童健康: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 宋月萍,张婧文. 人口学刊, 2021(02)
- [2]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J]. 李厚禹,蒯伟,邵振鲁,刘亚琦,徐艳,郑向群.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7)
- [3]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体肠道原虫流行病学调查[J]. 买买提江·吾买尔,陈晓英,伊斯拉音·乌斯曼,阿迪力·司马义,候岩岩,亚力昆·买买提依明,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04)
- [4]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自2011年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D]. 胡适. 浙江工商大学, 2014(06)
- [5]我国改水与环境卫生干预控制腹泻病发病效果的Meta分析[J]. 李洪兴,陶勇,刘开泰.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5)
- [6]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研究[D]. 陈帅. 中南大学, 2013(03)
- [7]淮河流域部分地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D]. 陈国良. 河北医科大学, 2012(02)
- [8]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研究[J]. 赵艳玲,姚伟,陶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01)
- [9]水和环境卫生对腹泻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赵艳玲,陶勇.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08)
- [10]河南省腹泻与改水改厕关系及成本—效益分析[D]. 曹德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