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内新生儿护理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刘铁诚[1](2021)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落实良好,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始终较差。为此,从研究角度有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决定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变量?供需双方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及影响变量是什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有哪些?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厘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有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应措施提供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2)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4)提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关键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典型地区开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包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内容包括2018年济南市15个区县和449家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情况以及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得分和扣分原因。(2)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选取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35人作为供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偶遇抽样法收集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患者90人作为需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进行深入访谈。(3)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年鉴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取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人口、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指标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分析比较各区县和机构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总结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应用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既往研究结果中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对典型地区供需双方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核心编码,梳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最后基于分析框架筛选供需双方变量作为自变量,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健康防控项目工作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先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区县和机构两层面上供需变量对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大小,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①各区县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工作指标距离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差距较大。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未达标的区县比例分别为100%、66.67%、73.33%和86.67%,机构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协查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各区县间均已达成或超额达成。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县组织管理平均得分11.4分(9-13.5分),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分工协调和问题整改等方面落实不到位;机构组织管理平均得分8.13分(2-10分),主要问题为制度建设和绩效工作落实不到位。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层面无扣分,机构平均得分8.62分(5-10分),得分在区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问题为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不合规。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形成分析框架。具体过程是通过研究整合相关卫生服务模型,构建了“供方影响因素-需方影响因素-项目政策目标”理论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系统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分析要素可以归纳为供方和需方两类,其中供方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度(配套政策、配套制度、项目设计)、资源保障(人力资源、项目经费、硬件设备)、组织保障(运行模式、部门协作、信息化建设);需方影响因素包括倾向特征(人口学、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促进资源(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健康需要(感知需要、评估需要、效果评价)。其次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机构水平上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不同程度上受区县和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力资源(区县每千人护士数、区县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和区县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硬件设施(区县基层卫生机构平均床位数)、项目经费(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组织保障(区县和机构组织管理得分)等供方要素与不同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与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均呈独立负相关。区县基层需方社会人口要素中,区县人均GDP和人口增长率与不同项目工作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区县人口密度和死亡率均是独立负向影响因素。机构层面需方要素中,效果评价(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均是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正向影响因素,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同时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影响因素。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显着部分中介效应。在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资金管理得分、组织管理得分、医生满意度等供方变量影响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总效应中,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比例为50.30%~73.09%,居民知晓率的中介效应比例为13.04%~71.90%。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在影响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与机构供方变量间存在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高于全市平均值时,可以降低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档案数对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阻碍作用、增强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的正向促进作用、削弱医生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与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制度安排。项目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项目设计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2)项目建设保障要素落实不协同,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基层卫生资源保障水平不足;(3)组织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4)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影响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健康防控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这提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从政策建设角度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完善项目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度设计,建立服务包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区县和机构间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加强区县和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2.建立项目落实的动态评估模型,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和管理工作执行中的问题。本研究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核心、模块和要素三级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在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验证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整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的工作基础。3.政府牵头建立供需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可有效提高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区县和机构层面上人力资源、硬件设施、项目经费、组织保障等供方要素和社会人口、健康信念、效果评价等需方要素共同影响机构层面服务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揭示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探析了供需双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路径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应该重视需方要素在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指标识别重点干预人群,切实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创新性1.本研究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本质出发,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系统梳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既考虑了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的规范性,也考虑到了分析过程中变量的可变性,为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变量筛选工具,从方法学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在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上对供需双方影响因素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测算,明确了供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直接作用路径和通过需方因素的间接影响路径,探讨了需方关键影响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政策干预意义。这对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定者统筹卫生资源、制定干预策略、完善目标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局限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考核评估问题发现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例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虽具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外推至客观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证分析时尽管对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级变量信息挖掘较为详尽,但区县和机构两个层面难以涵盖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涉及的全部影响领域。同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够反映时序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会对本研究方法学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肖圆圆[2](2021)在《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术后转归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旨在为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患儿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国内外过渡病房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方案,从护理管理层面分析,结合病房环境、患儿家属意愿制定出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然后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确定最终的方案。2.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9月30日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新生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然后以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对照组,7月1日-9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干预组,实验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退出研究。干预组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即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家庭式过渡病房支持主要照顾者参与患儿护理,进行技能培训,出院后利用微信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对照组实施住院常规护理,出院后利用电话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焦虑状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以及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造口病因、造口方式、造口部位、医疗费用来源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与患儿关系等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组入过渡病房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07.58±10.14分)与出院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34.21±9.32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个月复诊时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58.28±6.26分)高于对照组(139.53±1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较出院前一天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儿三个月后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较出院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09%)显着低于对照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患儿再入院率(7.55%)较对照组(24.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陪护病房对肠造口新生儿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能降低患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因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提高肠造口新生儿的主要照顾者居家照护能力,减轻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同时增进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索朗嘎吉[3](2021)在《提高妇女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提高妇女孕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的策略。方法:选取社区内有生育意向的育龄妇女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对照组未接受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比较两组孕妇产后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疾病例数、阴道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糖尿病例数、产褥期感染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降低母婴并发症。
柳雨雨[4](2021)在《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构建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心理状态、体重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生育改革背景下前次剖宫产孕产妇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供支持。方法:1问卷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228例,采用自制问卷《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2方案制定:在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际临床实践,由助产管理团队初步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方案,随后邀请围产中心、产科、助产士等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方案。3效果评价:选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分别在进组前与产后24h,采用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PWMSS)、分娩恐惧量表(CAQ)、妊娠特有焦虑问卷(PAQ)、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进行效果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一、问卷调查结果1分娩计划的认知:222例孕产妇中50.4%认为剖宫产后可以阴道分娩,仅47.3%会选择阴道试产;46.4%希望在产科门诊(81.6%)由医生、助产士与自己共同制定(69.9%)健康管理计划;对助产士门诊的选择,多数倾向于医生的建议(37.3%)。2知识需求:此次妊娠最关心的问题有胎儿健康(25.0%)、产后恢复(13.3%)及分娩方式的选择(12.6%);最希望得到个性化分娩计划(29.7%)、产前-产时-产后的连续服务(26.1%)、讲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相关知识(17.4%);最理想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31.6%)、手机APP(18.0%)及一对一讲解(16.2%)。3服务需求:(1)整体服务需求:需求最高的为产后服务、产时服务最低,整体排名前五的服务项目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产褥期指导。(2)不同时期的服务需求:产前服务需求最高的是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缓解疼痛的方法,而参观分娩中心和模拟分娩体验得分最低;产时服务需求最高的是产程中的隐私保护、分娩技巧的指导及待产时分娩疼痛的指导,而宫缩时按摩腰骶和背部、第二产程的会阴按摩及水中分娩得分最低;产后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指导,而产后心理调整、产后性生活及避孕得分最低。4围生期服务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的孕产妇其围生期需求有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孕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间隔时间、有无自然分娩及阴道试产其围生期需求没有差异(P>0.05)。5相关分析:此次妊娠是否会选择阴道试产和前次剖宫产是否经历过阴道试产呈负相关(-0.170);而是否想要制定孕期管理计划,与家庭月收入呈显着负相关(-0.224)。二、效果评价结果1对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AQ得分、CAQ得分、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降低、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降低(P<0.05),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对自我分娩效能的影响:干预前两组CBSEI-C32、OE-16及EE-16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对体重管理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WMSS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验组的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及产后感染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孕产妇对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及新适宜助产技术不了解,孕期健康管理意识较弱,对助产士门诊的主动选择意向较弱;希望更便利地获得个性化、连续性助产服务,且产后服务需求最高,不同人口学资料孕产妇其需求也不同;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此次分娩意愿跟前次剖宫产是否阴道试产有关。2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及孕期体重管理策略的运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重复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产后贫血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李昕[5](2021)在《社会工作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问题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文中认为女性创业当前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本研究聚焦于家政行业,介入女性创业问题,将家政行业创业女性作为研究群体,通过分析她们的现状,了解到有意向或正在家政行业创业的女性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不了解现有政策等宏观创业环境、家人不支持在家政行业进行创业、缺乏创业场地及资金、自身家政技能及创业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经验。已经在家政行业创业成功的女性面临的问题包括:缺少家政服务员、企业独特性不强、知名度不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政策、社会组织对家政行业女性创业问题的支持与不足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途径,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针对有意向在家政行业创业的女性和正在家政行业创业的女性提供创业政策讲解为主题的社区工作、提升创业者创业能力及家政技能的小组工作、使创业者家人对创业者创业行为进行理解认同的个案工作,使她们的问题得到解决,需求得到满足,大大提升她们的创业成功率。针对已经在家政行业创业成功的女性,主要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为其解决面临的问题,还可以使她们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更大的提升与突破。最后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实务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促进我国家政行业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旨在形成政府政策主导、社会组织辅助、社工发挥协助作用、最关键是激发女性内在自主创业意识的完整支持体系。通过实务介入证实社会工作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问题有效,为更多的人解决创业困难可以使更多的女性加入到创新创业进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今后社会工作介入其他行业创业女性问题提供借鉴作用。
刘东丽[6](2020)在《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开放,使得我国的母婴服务业处于最佳的发展时期,专业的母婴护理市场需求日益加大。特别是新生代的辣妈们,对科学“坐月子”的追求越来越高,她们主张科学育儿,更重视产后的身心健康和形体恢复管理。月子会所的兴起,切实迎合了妈妈们的母婴照护和产康需求。可是,现在我国月子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必须要引入科学的营销理念,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使月子会所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为对象,研究其服务营销策略的设计与实施问题。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并阐述了服务营销的有关理论;其次,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月子会所的竞争市场、服务营销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再次,对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服务营销环境进行刨析,包括综合利用PEST分析法及波特五力模型对月子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判断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该会所的目标市场策略,并根据7ps营销组合,设计出适合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当前发展需求的营销策略,那就是:服务产品周期化、坚持会所中高端市场的价格定位、开拓互联网渠道营销、优化促销方式、稳定员工团队和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有形展示会所的服务特色、优化服务细节等。并且通过建立技术人员保障、组织保障、财务保障,信息系统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服务营销保障措施,来确保7PS营销策略设计得以实施。本论文期望通过对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的设计,帮助其在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服务营销手段,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力求在同类型月子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秦晓丹[7](2020)在《既有社区的适老化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认为在21世纪之初,随着世界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老年人的人居环境、生活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面对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养老的相关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开拓养老对策,后根据中国特有国情和生活习惯,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使社区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生活空间,其空间环境质量也直接影响了他们能否实现原居安老。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引发了各界学者对“适老化”的研究逐渐重视,建筑和规划界对于“适老化”研究时间较短,在社区设计规划中养老设施和空间还存在很多不足。而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是否合理,将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在既有社区的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群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人群,这说明在社区空间和设施需求设计规划中老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完善老年人社区活动空间至关重要,能进一步促进邻里和谐。本文以南昌市既有社区为例,首先介绍了选题来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以老年人的心理、生理、行为需求特征与国家和地方养老政策的设施规范为理论基础,学习总结国内外适老化理论和实践的优点及缺点,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南昌市既有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社区及周边设施现状和老年群体的活动及集聚情况,并根据老年群体对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提出对既有社区适老化空间的优化构想。其中空间的优化构想首先从社区布局、交通空间、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四个方面对既有社区适老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服务设施的分布和社区适老化空间的设计原则。本文希望通过对既有社区适老化空间研究,可以改善和提升既有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使老年人可以更好的在社区中生活、交往和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能为既有社区适老化空间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促进社会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缓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尚丹丹[8](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陈晓辰[9](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文中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早产儿占新生儿的比重为10%,早产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早产儿父母的研究比较薄弱,如果从医务社会工作为角度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问题,为早产儿父母提供支持和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新生儿父母的压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对早产儿父母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本文以青岛市W医院“早产儿之家”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早产儿父母的三个主要需求:一是父母因婴儿突然出生和采取封闭式治疗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疏导的需求,二是缺乏医学和护理知识的知识信息需求,三是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支持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小组动力理论的支持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技巧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使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因此,本项目实践产生了一些经验,例如同伴支持对早产儿父母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要注重同医护人员的合作和进行资源链接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对医务社会工作加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进行了反思,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的支持薄弱,医务社工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专业教育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的困境和早产儿父母需求程度复杂。根据以上问题笔者相应提出改善建议,希望探索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更优化路径,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刘雅宁[10](2020)在《西安市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0年开始,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现实生活压力让家庭养老的功能变弱,同时价格昂贵、床位紧缺也限制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选择。所以,结合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的社区养老应时而生,这种既不离开熟悉温暖的家,又能享受便捷、丰富的养老服务模式,成为最符合我国老年人身体、心理需求的老年生活方式。同时社区养老模式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以覆盖率广、成本低、社会效益好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最适合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随着对社区养老模式的重视,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研究都是注重宏观层面,并没有具体对某个区域的社区养老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基于此,本文对西安市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当地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接受度、知晓率、使用频率、满意度等方面的一手资料,结合调查对象的基本社会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目前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存在几个问题,例如社会参与度低、资金来源单一和服务效果有待提高等,并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国内其他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通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社区照顾理论,提出关于解决莲湖区社区养老问题的建议,对完善莲湖区的社区养老服务有一定的意义。
二、社区内新生儿护理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内新生儿护理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际研究 |
2.2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内研究 |
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3.3 资料来源 |
3.4 质量控制 |
3.5 研究方法 |
3.6 技术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 |
4.1 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结果 |
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现状 |
4.3 基本公卫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5.1 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
5.2 关键知情人访谈 |
5.3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
5.4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
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6.2 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
6.3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
6.4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
6.5 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 |
7.1 研究方法学选择与应用 |
7.2 基于研究发现有关问题的明确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完善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的策略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济南市) |
附件2 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 |
附件3 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整理示例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研究现状 |
1.3.2 过渡病房的研究现状 |
1.3.3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 |
1.4.1 肠造口术 |
1.4.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
1.4.3 延续性护理 |
1.4.4 主要照护者 |
1.4.5 照护能力 |
1.5 研究理论依据 |
1.5.1 知-信-行的理论模式 |
1.5.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 |
1.6 研究假设 |
第2章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 |
2.1 文献查阅法 |
2.1.1 结构化研究问题-基于PIPOST原则 |
2.1.2 确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3 确定中英文检索词 |
2.1.4 文献检索结果 |
2.1.5 结合文献查询结果制定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 |
2.2 专家小组讨论法 |
2.2.1 专家标准 |
2.3 研究结果 |
2.3.1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 |
2.3.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流程图 |
第3章 研究方案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来源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1.5 样本量确定 |
3.1.6 最终样本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分组方法 |
3.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3.3.2 肠造口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 |
3.3.3 焦虑自评量表 |
3.3.4 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
3.4 观察指标 |
3.4.1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情况 |
3.4.2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情况 |
3.4.3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
3.4.4 两组患儿再入院率 |
3.4.5 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
3.5 资料收集 |
3.6 医学伦理原则 |
3.6.1 遵从自主的原则 |
3.6.2 遵从保密的原则 |
3.7 质量控制 |
3.7.1 分组阶段 |
3.7.2 干预阶段 |
3.7.3 资料收集阶段 |
3.7.4 数据处理阶段 |
3.8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患儿基本资料 |
4.2 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 |
4.3 两组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情况 |
4.4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情况 |
4.5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
4.6 两组患儿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情况 |
4.7 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患儿及其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
5.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的影响 |
5.3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
5.4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新生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的影响 |
5.5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肠造口新生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
第6章 结论 |
第7章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7.1 研究的创新点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肠造口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提高妇女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伦理原则 |
5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效果评价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社会工作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问题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析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创业 |
1.3.2 家政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我国家政行业发展现状及家政行业女性创业政策 |
2.1 家政行业发展现状 |
2.1.1 我国家政行业发展现状 |
2.1.2 天津市家政行业发展现状 |
2.2 关于女性创业及家政行业相关政策 |
2.2.1 女性创业政策 |
2.2.2 家政政策 |
2.2.3 天津市女性创业政策 |
第三章 当前天津市家政行业女性创业者面临的问题 |
3.1 政策层面问题 |
3.1.1 缺乏对中介制家政公司的帮扶 |
3.1.2 缺乏对家政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培训 |
3.1.3 缺乏对家政行业创业女性群体的政策关注 |
3.1.4 缺乏对家政行业优秀女性创业者的宣传 |
3.2 社会组织层面问题 |
3.2.1 妇联难以针对个别化的需求提出创新 |
3.2.2 家协难以顾及到所有家政行业女性创业者 |
3.2.3 众创空间等组织很少自主为家政行业女性创业者开展服务 |
3.2.4 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时缺乏监管机制 |
3.3 创业者个体层面的问题 |
3.3.1 创业前期及创业中的问题 |
3.3.2 家政行业创业成功女性的问题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的必要性及途径 |
4.1 社工介入的必要性 |
4.2 创业者需求分析 |
4.2.1 创业行为得到家人认可 |
4.2.2 急需创业教育 |
4.2.3 了解国家政策及家政行业现状 |
4.2.4 资源的链接 |
4.3 社工介入的途径 |
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务介入过程 |
5.1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服务 |
5.1.1 个案基本情况 |
5.1.2 理论基础 |
5.1.3 个案服务计划 |
5.1.4 评估 |
5.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服务 |
5.2.1 小组设计 |
5.2.2 小组目标 |
5.2.3 理论基础 |
5.2.4 小组内容设计 |
5.2.5 评估 |
5.3 社区工作方法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服务 |
5.3.1 社区工作背景及目标 |
5.3.2 服务设计 |
5.3.3 服务介入过程 |
5.3.4 评估 |
5.4 实务反思 |
5.4.1 实务介入的成功经验 |
5.4.2 实务介入的不足 |
第六章 社会工作推进家政行业女性创业的建议 |
6.1 宏观层面 |
6.1.1 社工进行政策倡导,完善扶持家政行业女性创业相关政策 |
6.1.2 营造大众创业的文化氛围 |
6.2 中观层面 |
6.2.1 加强带动引领,发挥社会组织及社工机构作用 |
6.2.2 完善现有活动的监管机制,使服务对象真受益 |
6.3 微观层面 |
6.3.1 社工发挥协助作用,弥补妇联工作局限性 |
6.3.2 多环节、多样化介入,体现社工积极作用 |
6.3.3 激发个人主动参与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 B |
附录 C 小组活动具体内容 |
附录 D |
附录 E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2.1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概况 |
2.2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现状 |
2.3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微观环境分析 |
3.3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SWOT分析 |
第4章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 |
4.1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的目标市场策略 |
4.2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制定 |
4.3 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既有社区的适老化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老龄化现状与社会问题 |
1.1.2 城市适老化发展趋势 |
1.1.3 养老政策汇总与分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基本框架 |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4.1 研究的对象 |
1.4.2 研究的范围 |
1.5 国内外理论研究 |
1.5.1 国内理论研究 |
1.5.2 国外理论研究 |
第二章 老年群体的需求特征 |
2.1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
2.1.1 人际交往方式变化产生的需求 |
2.1.2 社会家庭地位变化产生的需求 |
2.1.3 老年人智力变化产生的需求 |
2.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2.2.1 空间感知能力退化 |
2.2.2 行为活动能力退化 |
2.2.3 空间环境认知和适应能力退化 |
2.3 老年人的行为结构特征 |
2.3.1 老年人活动需求 |
2.3.2 老年人活动领域 |
2.3.3 老年人活动圈 |
第三章 社区适老化的需求探究 |
3.1 社区养老的空间特性 |
3.1.1 社区空间类型 |
3.1.2 社区交通空间 |
3.1.3 社区活动空间 |
3.2 社区养老的设施配置要求 |
3.2.1 国家与部分地区社区养老设施配置 |
3.2.2 南昌市社区养老设施配置 |
3.3 国内外相关优秀案例 |
3.3.1 国外相关优秀案例 |
3.3.2 国内相关优秀案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昌市既有社区适老化现状研究 |
4.1 南昌市社区适老化空间调研基本概况 |
4.1.1 南昌市研究区域选取原则 |
4.1.2 南昌市调研区域现状 |
4.1.3 南昌市老年人口分布特征 |
4.2 南昌市百花洲街道社区适老化空间的现状与问题 |
4.2.1 社区及周边设施现状及使用情况分析 |
4.2.2 社区老年人活动及集聚空间分析 |
4.2.3 社区室内活动空间分析 |
4.3 南昌市沙井街道社区适老化空间的现状与问题 |
4.3.1 社区及周边设施现状及使用情况分析 |
4.3.2 社区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析 |
4.3.3 社区室内外活动空间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昌既有社区适老化策略 |
5.1 南昌社区适老化存在的问题 |
5.1.1 社区空间布局 |
5.1.2 社区道路交通 |
5.1.3 社区空间设施 |
5.1.4 社区活动空间 |
5.2 南昌社区服务设施布置策略 |
5.2.1 社区设施配置原则 |
5.2.2 社区设施配置布局 |
5.2.3 社区设施配置方式 |
5.3 南昌社区适老化空间策略 |
5.3.1 社区适老化空间原则 |
5.3.2 社区适老化空间布置 |
5.3.3 社区适老化空间布置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与启发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部分访谈记录 |
附录C 国家养老政策整理 |
附录D 图表来源 |
附录E 设施分布图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
3.1 胜任力(Competency) |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文献回顾法 |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
3 统计学方法 |
3.1 专家一般资料 |
3.2 专家积极性 |
3.3 专家权威系数 |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7 指标权重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5.1 问卷编制阶段 |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
5.3 数据统计阶段 |
结果 |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
2.2 专家访谈结果 |
3 预函询结果 |
3.1 专家基本资料 |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
4.2 专家积极性 |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讨论 |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
结论 |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9)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对象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早产儿 |
1.5.2 早产儿父母需求 |
1.5.3 医务社会工作 |
1.6 理论基础 |
1.6.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
1.6.2 社会支持理论 |
1.6.3 小组动力理论 |
第二章 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及原因分析 |
2.1 早产儿父母需求的调查分析 |
2.1.1 心理与情绪疏导的需求 |
2.1.2 医疗护理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
2.1.3 经济支持的需求 |
2.2 影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原因 |
2.2.1 早产儿父母自身的精神压力过大 |
2.2.2 早产儿父母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 |
2.2.3 早产儿父母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
第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实践 |
3.1 开展早产儿父母减压小组 |
3.1.1 小组基本情况 |
3.1.2 小组实施过程 |
3.1.3 小组服务总结 |
3.2 病房探访 |
3.2.1 提供心理安慰,缓解不良情绪 |
3.2.2 提供相关信息,填补医患沟通不足 |
3.2.3 评估经济情况,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
3.3 实施离院延续性服务 |
3.3.1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健康教育 |
3.3.2 开展早产儿爬行比赛 |
3.3.3 进行社区宣传活动 |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和经验 |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 |
4.1.1 对早产儿父母需求满足情况的评估 |
4.1.2 服务对象对服务活动的满意度评估 |
4.1.3 工作员的自我评估 |
4.2 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经验 |
4.2.1 同伴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
4.2.2 医务社工需要注重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
4.2.3 资源链接对需求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5.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 |
5.1.1 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支持薄弱 |
5.1.2 医务社工政策支持不足 |
5.1.3 医务社工专业教育缺乏 |
5.1.4 医务社工自身能力不足 |
5.1.5 早产儿父母需求较复杂 |
5.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建议 |
5.2.1 政府社会合力保障早产儿家庭权益 |
5.2.2 规范医务社工相关政策制度 |
5.2.3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教育 |
5.2.4 促进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培训 |
5.2.5 进行团队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西安市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国外研究述评 |
2、国内研究述评 |
3、国内外综合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本文的主要贡献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1、家庭养老 |
2、机构养老 |
3、社区养老 |
(二)基础理论阐述 |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3、社区照顾理论 |
三、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
(一)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基本情况 |
1、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 |
2、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
(二)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情况实证调研分析 |
1、研究区域概况 |
2、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 |
3、调查执行和数据收集 |
4、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
5、调查结果分析 |
四、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一)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 |
1、社会参与度低 |
2、资金来源单一 |
3、服务效果有待提高 |
(二)莲湖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 |
2、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身发展的限制 |
3、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的不足 |
五、我国其他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经验 |
(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模式 |
1、上海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2、北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3、南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二)“虚拟养老院”模式 |
1、苏州“虚拟养老院” |
2、兰州“虚拟养老院” |
3、广西“虚拟养老院” |
(三)国内两种社区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 |
1、制定标准规范 |
2、提升服务品质 |
3、推广创新模式 |
六、完善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
(一)完善服务过程 |
1、规范服务体系 |
2、融合社会工作 |
3、注重心理需求 |
(二)提高社会参与度 |
1、增加从业者数量 |
2、融合社会资源 |
3、扩展服务对象 |
(三)保障资金来源 |
1、加大支持力度 |
2、拓宽来源渠道 |
3、节约服务成本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西安市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社区内新生儿护理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D]. 刘铁诚. 山东大学, 2021(12)
- [2]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D]. 肖圆圆. 南昌大学, 2021(01)
- [3]提高妇女孕期社区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J]. 索朗嘎吉.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1)
- [4]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D]. 柳雨雨.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社会工作介入家政行业女性创业问题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D]. 李昕.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9)
- [6]广州敦南真爱月子会所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刘东丽. 吉林大学, 2020(01)
- [7]既有社区的适老化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秦晓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5)
- [8]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9]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D]. 陈晓辰. 青岛大学, 2020(02)
- [10]西安市莲湖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雅宁.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