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美操对高校女生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1](2020)在《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动态平衡能力是稳定人体重心、控制身体姿态、预防运动损伤及完美完成健美操动作的重要保障;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观评价。部分女大学生在健美操练习过程中由于动态平衡能力较差,导致身体姿态不稳定,从而影响健.美操动作的完成质量;加上学业、家庭、社会等多重方面的压力,导致她们对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能力较低,长此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哈他瑜伽因其刚柔相济、身心俱修的特点深受女大学生青睐。因此本研究探讨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提升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以及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实验对象,将哈他瑜伽教学融入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实验法、心理测量法、测试法等,对扬州大学非体育专业健美操选项班56名女生进行12周的哈他瑜伽教学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左右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综合值有较大提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且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具有积极的影响。实验后实验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提升幅度较大,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且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3)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提升效果不同。实验后实验组调节正性、调节沮丧/痛苦和调节生气/愤怒维度的提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在感受正性维度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左腿、右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之间呈显着性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哈他瑜伽提升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中不具有中介效应。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课程设置,做好哈他瑜伽的宣传工作。将哈他瑜伽引入到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中,拓展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校体育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2)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可以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及身心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哈他瑜伽的练习内容,以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效果,取得较大的心理效益,促进身心共同发展。(3)结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改善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情绪,树立积极的意识,帮助学生合理表达及调节情绪,弥补情绪教育的缺失。
张欢欢[2](2020)在《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高校健美操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高效习得健美操成套动作,根据学情现状、环境设施等相关条件,对教法与学法等诸多因素筛选、设计、运用而形成的具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专项运动技能与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高效能健美操教学方案。在高校健美操成套动作教学中,教学策略方案的筛选应用,对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的文献,多集中于阐述动作习得影响因素及相关教学建议上,缺乏有效实验验证;在健美操教学策略设计方面,国内外学者仅限于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角度进行研究,对以提高健美操技能为主要目的教学策略设计的研究存在失缺。而在现实高校健美操专项教学中,基于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计划学时的限制及传统教学策略的禁锢,又因健美操成套动作变化多、技术结构复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欠佳,且课后教学延时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研究与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对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操作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复旦大学大一健美操选修三个女生班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纵向对比,对实验后两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横向对比,三组之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寻求数据间区别及存在的关系,将其作为本实验分析描述依据。实验教学内容为复旦大学沿用13年的自编健美操套路,音乐选用Kisskiss,速度20-24拍/10秒,音乐时长1分37秒。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结论:1.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再认陈述性动作材料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女生复述程序性成套动作有显明增进效果。2.动作认知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速度,表现为实验班学生新授动作复述能力显着提升,具体而言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的班级学生新授动作习得效率有非常显着性提高。3.动作形成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进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质量,表现为实验班学生在规定套路技能测试总成绩、动作正确性和动作美观度方面都有明显提升。4.动作保持阶段优化传统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维持效果,且在教学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维持效果更为显着。5.不同教学策略中都包含有助动作习得的方法,以动作比喻、动作检查和动作重复对动作习得促进效果更佳。教学策略中仅进行教法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教学策略中同时进行教法优化和学习监督能够高效帮助学生习得成套动作。
马铭蔚[3](2020)在《校园健美操对初中肥胖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肥胖是二十一世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其健康状况不仅与个人和家庭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发展也有着密切关联。初中作为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阶段,初中生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对于肥胖的初中生来说,身体的肥胖不仅大大降低了他们身体素质的同时导致耐力训练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初中生身体耐力素质的下降会对他们的升学以及学校的录取产生很大的影响,关系到自身的长远发展。因而,不管是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强化对初中肥胖学生身体耐力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经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人群在耐力和减脂方面有显着效果,校园健美操作为学校锻炼项目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肥胖学生进行耐力素质训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的:通过对初中肥胖学生实施校园健美操运动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校园健美操对初中肥胖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为研究肥胖学生的耐力素质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研究材料。方法: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个案访谈法展开研究。本研究从淄川开发区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的体检报告表中选取了40名体重在60-70公斤,身高在1.61-1.67米,平均年龄在12岁单纯性肥胖(中医生诊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确定了最终愿意参加本次实验的肥胖学生为36名。根据实验的需要将36名受试的学生按照性别平均分组,其身高、体重、BMI随机的分配,每组各18名受试者,且所有受试者运动时间一致。开展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在大课间实验组采用校园健美操锻炼方式,对照组采用大课间常规锻炼(跑操)方式,以心肺功能和耐力跑测试作为评测学生耐力素质的标准,及时跟踪观察和记录受试学生的耐力素质变化。根据教学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将实验组实验前、后心肺功能测试情况及耐力跑测试成绩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实验前、后心肺功能测试情况及耐力跑测试成绩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情况产生的变化,比较校园健美操锻炼与大课间常规锻炼对初中肥胖学生耐力素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组12周校园健美操锻炼后心率缓和、增加肺活量、耐力跑成绩提高,与实验前对比心肺功能、耐力跑成绩有了明显改善。对照组12周大课间锻炼对心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校园健美操对促进肥胖学生耐力素质发展有明显帮助。2.校园健美操对肥胖学生体重、BMI减少有更加明显的效果,结果表明校园健美操对控制体重、改善肥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常规大课间锻炼对促进肥胖学生身体发展、减脂、提高耐力跑成绩没有显着的积极作用。4.校园健美操锻炼引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高于大课间常规锻炼,且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马亚玲[4](2020)在《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素质”包含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是健美操专项学生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关键素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开展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影响研究。本研究随机抽取吉林体育学院42名健美操专项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为期14周且每周三次每次用时20分钟的软梯训练;对照组则开展相同强度的健美操课堂常规训练。并选取测试软素质的科学指标来检验训练效果,经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对于软素质中的协调、灵敏、平衡能力三项素质来说,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柔韧素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而言其差异不显着(P>0.05),且对照组的提升幅度大于实验组。为进一步验证训练的效果,使用ZEUS 9.9人体成分测量仪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后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下:(1)为期14周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软梯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软素质优于对照组,其中协调、灵敏、平衡素质呈现显着性差异。柔韧素质未呈现显着性差异,且对照组提高幅度高于实验组。(2)软梯训练对于提升软素质中柔韧素质的效果不显着,应将软梯训练法与健美操专项中软素质训练的传统方法相结合,效果会更为明显。(3)在身体成分改善程度方面,实验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各项素质的提升对体成分有积极的影响效果。
韩梦梦[5](2019)在《健康体适能引入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在我国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情况仍不尽人意。将健康体适能引入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的理解,而且还能达到在提高学生健美操技能的同时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健康体适能引入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是我国高校为改善大学生体制健康下降的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进一步体现了《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北石油大学大二选修健美操班的120名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健美操教学实验,在12周的教学实验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对当前体育教育的一些启示,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基本观点出发,站在教学的角度和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有意义建构和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将健康体适能与健美操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和健康体适能水平,建立以健美操为终身体育锻炼项目。本研究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将健康体适能引入普通高校健美操中进行教学并对实验对象在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身体成份、肌力肌耐力、柔韧、心肺适能),并对实验样本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班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实验后实验组健康体适能指标比实验前显着提高了。2、对照班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对照组学生健康体适能各项测试指标大多数没有显着性差异。3、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实验班学生实验后肌力肌耐力、柔韧适能、心肺适能具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而身体成分无明显差异。4、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技能测试指标,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技能测试具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学生健美操技能测试属于没有显着性差异。
朱彬[6](2019)在《陈式太极拳对大学生膝踝关节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已有文献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对比分析了经过12周陈式太极拳运动练习后受试者的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及本体感觉的测试指标,旨在揭示并探讨陈式太极拳练习对于大学生膝关节和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力量的提升以及对本体感觉的影响。测试过程中,将受试群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实验组进行了为期12周的陈式太极拳练习,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进行长拳练习。测试分析的具体指标包括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肌肉耐力、本体感觉的测试指标等。研究结果表明:(一)经过12周的陈式太极拳练习后,实验组成员的膝、踝关节屈伸肌群在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肌肉耐力、本体感觉等指标中的测试结果都有提高并具有高度显着性,而对照组相关指标的测试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二)陈式太极拳练习对男女生群体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实验组男生前后测结果在肌肉力量、本体感觉的指标测试中都有提高且具有高度显着性,而实验组女生前后测结果在肌肉力量、本体感觉的指标测试中都有提高但只具有显着性。(除了在平衡中的双脚平衡指数、双脚右左比率和双脚前后比率实验组男女生前后测虽没都有显着性差异,但有所提高);(三)陈式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尤其是下肢的身体素质中肌力和本体感觉方面锻炼对实验所选取的测试指标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且效果是比较明显。
唐昀[7](2019)在《有氧健身操对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运用Review Manage5.3软件,对我国有氧健身操干预女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从身体形态、心肺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指标方面深入总结有氧健身操干预对体质影响效果的文献结论,以经验性的总结概括各种文献的结论。选取文献中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胸围、腰围、臀围、肺活量、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800米等部分指标作为数据分析的切入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规律,促进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的发展和女大学生体质的提高。研究结果:数据分析只要使用Excel收集文献中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即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值数据。并对差值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有1433名受试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年龄不等,均为在校女大学生。研究干预周期约在8周到一年半。入选文献中有1篇学位论文,2篇核心期刊,11篇非核心期刊。1、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重的干预效果,I2=82%,总效应值Z=1.99,P=0.05,效应值=2.01,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0.03,3.99];2、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BMI干预效果,I2=88%,总效应值Z=0.89,P=0.37>0.05,效应值d=0.92,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1.10,2.94];3、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干预效果,I2=2%,总效应值Z=3.17,P=0.002<0.05,效应值d=1.68,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0.64,2.71];4、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胸围的干预效果,I2=64%,总效应值Z=1.96,P=0.05,效应值d=-1.45,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2.9,0.00];5、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腰围的干预效果,I2=76%,总效应值Z=2.69,P=0.007<0.05,效应值d=2.41,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0.65,4.17];6、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臀围的干预效果,I2=88%,总效应值Z=0.91,P=0.36>0.05,效应值d=1.2,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1.38,3.78];7、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肺活量的干预效果,I2=14%,总效应值Z=3.98,P<0.001,效应值d=-143.66,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214.33,-72.98];8、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立定跳远的干预效果,I2=0%,总效应值Z=1.73,P=0.08>0.05,效应值d=-8,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7.89,0.5];9、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的干预效果,I2=51%,总效应值Z=2.6,P=0.009<0.05,效应值d=-2.57,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4.51,-0.63];10、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干预效果,I2=63%,总效应值Z=2.74,P=0.006<0.05,效应值d=-2.58,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4.42,-0.74];11、800米:Meta分析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重的干预效果,I2=0%,总效应值Z=3.67,P=0.0002<0.05,效应值d=-12.16,大效应。95%置信区间为[3.08,10.15]。结论:1、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体重的控制有显着影响;2、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体重指数的控制影响异质性较高,尚待扩大样本量后行进一步分析;3、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控制效果较为显着;4、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胸围的控制没有显着作用,处在统计学意义的边缘,尚待扩大样本量后行进一步分析;5、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腰围控制有显着作用;6、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臀围的控制效果不显着;7、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肺活量指数的提高有显着作用;8、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没有显着作用;9、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控制效果有显着影响;10、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影响效果较为显着;11、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800米成绩的提高有显着作用。
任梦雪[8](2019)在《健美操运动对初中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中学生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是日益增加的课业压力大大缩短了中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而且中学生对参与运动的欲望也呈下滑趋势,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持消极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肥胖率的升高,未来中学体育教学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健康第一”成为中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指导方针,因此,传统体育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运动方式成为改革的关键。2018年6月,健美操作为一项比较新颖的运动形式,正式归入中学生体育测试项目,这项运动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针对健美操对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却并不多见,缺乏系统合理的调研,这不仅会影响体育教学合理化的安排,也会减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的学习热情。因此针对初中学生中的女性群体,本文旨在探究健美操运动对初中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初中女生体育教学为依据,根据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知识,并参考查阅大量有关健美操教学的文献及视频资料,以及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探究健美操对初中女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作用进而为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调查过程中结合中学女生目前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以及健美操的动作要领,在音乐的伴奏下,将以健美操上肢动作的变化,核心部位的移动以及下肢四个方向的位移的要求编排出步伐与手臂相结合的成套操化组合,这符合初中女生锻炼的运动负荷,并且简单易学,更容易激发女生兴趣,从而提高中学女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以淄博市博山中学的6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设计实验,发放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研究。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2月7日,除假期外共16周。以实验对象的当前身体素质为依据,结合健美操动作优美多样的特点,对其进行负荷适中,内容饱满,有强烈吸引力的健美操教学实验干预。对比健美操教学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健美操运动对初中女生柔韧素质、核心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对柔韧素质和核心力量素质有非常显着的促进作用,对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传统体育活动对初中女生柔韧素质、核心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有促进作用,但和健美操运动相比差异不显着。3.学习健美操套路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针对一些场地和运动设施受限的学校,利用3分钟左右健美操套路在课堂中开展代替学校设施不完善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刘鸿涛[9](2019)在《内蒙古普通高校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赤峰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健身健美操起源于1968年,它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健身健美操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健美操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能够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质。通过健身健美操教学来提高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本文研究对象选自16级赤峰学院选修健美操课程的30名学生男生10人,女生20人,通过健身健美操教学分别对男生、女生、城市学生和农村的学生测试成绩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因此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健身效果产生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本文中主要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不同方法,根据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健身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对30名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指标进行测试,之后对班级进行实验。经过三十六节课后在对班级学生的指标进行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实验前后对男生身体形态中体重、胸围、腰围和体重指数的成绩p值小于0.01,差异性显着,身体机能中肺活量与安静心率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身体素质中引体向上与50米跑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男生的健身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2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实验前后对女生身体形态中除身高外的各项成绩的成绩就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机能中肺活量与安静心率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身体素质中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与800米跑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女生的健身效果更为明显。3运用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实验前后城市学生身体形态中各项指标的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机能中肺活量与安静心率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身体素质中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与800米跑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城市学生的健身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4运用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实验前后农村学生身体形态中各项指标的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机能中肺活量与安静心率p值均小于0.01,差异性显着。身体素质中各项测试成绩p值小于0.05具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农村学生的健身效果更为明显。
曹晶宁[10](2018)在《弹力带训练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美操是一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力量素质是健美操所需的基本素质的核心。女生由于髋部较大、肩带较窄、股杠杆较短等特点,生理特征上就表现出很难发展力量且女子的肌肉力量小于男子。随着健美操项目的不断发展,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女生力量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加,但现有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尚不能完全满足力量素质训练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提高女生的力量素质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弹力带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训练总体情况一般,主要存在训练重视度不高,训练手段与方法较单一,辅助训练器械少,女生思想排斥力量素质训练等问题,从而导致女生在力量素质训练上的缺失、训练效果不好。2、弹力带训练明显提高了躯干力量素质和下肢力量素质。30秒悬垂举腿、30秒仰卧直腿两头起、30秒俯卧背起、立定跳远、15次半蹲快速踢后腿、单足起踵立6项指标的成绩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弹力带训练对上肢力量素质的影响不明显,30秒俯卧撑实验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可能在上肢力量素质训练中时间较短、负荷强度不够导致没有显着性差异。4、弹力带训练有助于女生专项技能的提高。在15秒屈体分腿跳和15秒团身跳2项指标的成绩实验前后具在有非常显着性差异。
二、健美操对高校女生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美操对高校女生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动态平衡是健美操中维持良好姿态和减少损伤的重要保障 |
1.1.2 校园、家庭等压力导致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
1.1.3 体育锻炼对动态平衡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良好促进作用 |
1.1.4 哈他瑜伽是一项身心俱修的新型运动项目,深受女大学生青睐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哈他瑜伽的概念 |
2.1.2 动态平衡能力的概念 |
2.1.3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2.2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
2.2.1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测评方法的研究 |
2.2.3 体育运动与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
2.2.4 有关动态平衡能力测量方法的研究 |
2.3 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2.3.1 国内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2.3.2 国外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
2.3.3 体育运动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2.3.4 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研究 |
2.4 有关自我效能感和平衡能力的相关研究 |
2.5 有关哈他瑜伽的研究 |
2.5.1 哈他瑜伽的研究现状 |
2.5.2 哈他瑜伽融入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心理测量法 |
3.2.4 测试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能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情况 |
4.1.1 实验前实验对象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情况 |
4.1.2 实验前实验对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情况 |
4.2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1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左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2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右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3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3.1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的影响 |
4.3.2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感受正性维度的影响 |
4.3.3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正性维度的影响 |
4.3.4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沮丧/痛苦维度的影响 |
4.3.5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生气/愤怒维度的影响 |
4.4 实验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
4.5 哈他瑜伽影响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
4.5.1 哈他瑜伽与左右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的回归分析 |
4.5.2 哈他瑜伽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4.5.3 哈他瑜伽、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右腿支撑动态平衡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
5.2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的影响分析 |
5.3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情绪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1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感受正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2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正性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3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沮丧/痛苦维度的影响分析 |
5.3.4 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调节生气/愤怒维度的影响分析 |
5.4 实验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动态平衡能力的相关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策略 |
2.1.2 健美操教学策略 |
2.1.3 健美操 |
2.1.4 健美操成套动作 |
2.1.5 动作习得效果 |
2.1.6 动作习得的理论基础 |
2.2 教学策略相关研究 |
2.2.1 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2.2 教学策略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 动作习得相关研究 |
2.4 健美操成套动作相关研究 |
2.4.1 健美操成套动作研究现状 |
2.4.2 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阶段研究现状 |
2.4.3 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学生困难体验研究现状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动作认知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对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1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再认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2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复述数量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1.3 不同教学策略对新授动作复述规格能力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2 动作形成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2.1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完成达标合格率对比分析 |
4.2.2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技能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2.3 不同教学策略学生健美操规定套路完成质量对比分析 |
4.3 动作保持阶段不同教学策略动作习得促进效果对比分析 |
4.3.1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规定套路延时测试达标合格率对比分析 |
4.3.2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规定套路延时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4 健美操成套动作教学策略应用学生反馈分析 |
4.4.1 不同教学策略对动作习得帮助效果学生反馈分析 |
4.4.2 不同教学策略对兴趣提升帮助效果学生反馈分析 |
4.4.3 不同教学策略健美操选修课满意度学生反馈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二: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件三:调查问卷 |
附件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
附件五:健美操评分标准 |
附件六:健美操随堂考试标准 |
附件七:教学实验现场照片 |
(3)校园健美操对初中肥胖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 |
2.1.1 肥胖初中生的现状调查 |
2.1.2 体医融合视角下耐力素质与肥胖的关系 |
2.1.3 校园健美操对耐力素质的培养 |
2.1.4 校园健美操对肥胖学生的价值 |
2.2 国外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3.2.6 个案分析法 |
3.3 研究假设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受试者肥胖学生的现状分析 |
4.1.1 受试者的身体情况 |
4.1.2 受试者对校园健美操作为耐力素质训练的兴趣程度 |
4.2 受试者肥胖学生的耐力素质测试情况与分析 |
4.2.1 受试者耐力跑成绩的测试 |
4.2.2 受试者心肺功能的测量 |
4.3 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情况对比分析 |
4.4 校园健美操提高肥胖学生耐力素质的优势分析 |
4.4.1 校园健美操激发肥胖学生耐力素质锻炼的积极性 |
4.4.2 校园健美操多方面提高肥胖学生身体素质 |
4.4.3 校园健美操在开展、管理方面较为容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4)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软梯训练的研究 |
2.1.1 软梯训练法的内在规定性及其起源研究 |
2.1.2 软梯训练的方法研究 |
2.1.3 软梯训练应用价值研究 |
2.2 关于软素质的研究 |
2.2.1 软素质的概念及由来 |
2.2.2 软素质与硬素质之间的关系研究 |
2.2.3 软素质的内在联系研究 |
2.3 健美操项目中发展软素质的方法研究 |
2.4 关于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重要性研究 |
2.5 关于软梯训练法在健美操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
2.6 关于软梯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测量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内容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 |
3.3.3 实验地点 |
3.3.4 实验条件控制 |
3.3.5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与方法 |
3.3.6 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内容安排 |
4 实验结果差异性检验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软素质测试结果统计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测试结果统计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软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协调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2.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测试结果差异性检验 |
5 分析与讨论 |
5.1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1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协调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2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3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分析 |
5.1.4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分析 |
5.2 软梯训练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分析 |
5.3 健美操项目中应用软梯训练的优势分析 |
5.3.1 丰富软素质训练方式 |
5.3.2 调动学生训练兴趣 |
5.3.3 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 |
5.3.4 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实验指标测试方法 |
附录3 软梯训练内容安排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健康体适能引入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的来源 |
1.国家层面 |
2.学校层面 |
3.学生层面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一) 基础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
1) 知识观 |
2) 学习观 |
3) 教学观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对当前体育教育的启示 |
(二) 文献综述 |
1.文献来源 |
2.国内研究现状 |
1)健康体适能的相关研究动态 |
2)有关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与评价标准的研究 |
3)有关健康体适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3.健美操的相关研究动态 |
4.健康体适能、健美操关系的相关研究动态 |
5.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实验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问卷的设计 |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假设 |
3.1 健康体适能与健美操的关系 |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样本测试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依据 |
4.1.3 实验时间 |
4.1.4 实验内容 |
4.1.5 实验误差控制 |
4.2 样本测试 |
4.2.1 健美操技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 健康体适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1 身体成分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2 肌力适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3 肌耐力适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4 心肺适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4.2.2.5 柔韧适能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第五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测试结果比对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美操技能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3 实验班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4 实验班实验前后健美操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5 对照班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6 对照班实验前后健美操技能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美操技能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1.8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结果的比对分析 |
5.2 实验后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5.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成分指标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5.2.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肺适能指标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5.2.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柔韧适能指标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5.2.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肌力肌耐力指标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5.2.5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技能测试结果比对原因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 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各项测试指标 |
(二)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 |
(三) 健美操技能测试指标 |
二、建议 |
(一) 提高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的认知 |
(二) 加强学生参加课余健美操活动的频率 |
(三) 引入健康体适能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 |
(四) 增加男生对健美操的学习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6)陈式太极拳对大学生膝踝关节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太极拳与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的研究现状 |
第五节 大学生与膝踝关节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研究现状 |
第六节 肌肉力量与本体感觉的研究现状 |
第七节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每组在实验前后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的测试结果 |
第二节 每组实验后测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测试结果 |
第三节 每组男女生实验前后测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测试结果 |
第四节 每组男女生实验后测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的测试结果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陈式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膝关节伸屈肌的肌力和本体感觉位置觉的实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二节 陈式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踝关节跖背屈的肌力和本体感觉位置觉的实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三节 陈式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平衡躯体深层感觉的实验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四节 陈式太极拳运动对膝踝关节的运动要求 |
第五节 陈式太极拳运动对膝踝关节所动用到的主要肌肉群和相应神经支配的探讨 |
第六节 陈式太极拳对膝踝关节肌力及本体感觉的神经系统调节机制的探讨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有氧健身操对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文献综述 |
2.1 体质的研究现状 |
2.2 有氧健身操 |
2.3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2.4 Meta分析在体质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
2.5 Meta分析指标及工具 |
2.5.1 Meta分析指标 |
2.5.2 Meta分析工具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统计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3 文献质量评价 |
3.4 偏倚风险评估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纳入文献相关分析结果 |
4.1.1 纳入文献具体情况 |
4.1.2 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和期刊数量 |
4.2 测试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
4.2.1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
4.2.2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心肺机能指标的影响 |
4.2.3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
4.3 meta分析的可行性 |
4.4 实证分析:有氧健身操对体质的干预性分析 |
4.4.1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方面的检验 |
4.4.2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机能方面的检验 |
4.4.3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检验 |
4.5 讨论与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健美操运动对初中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理由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健美操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 |
2.1.2 我国健美操运动研究现状 |
2.1.3 我国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研究 |
2.2 身体素质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初中女生身心发展特点 |
2.3 健美操运动与初中女生身体素质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正态分布检验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调查法(特尔非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假设 |
3.4 教学实验设计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受试者身体素质调查现状分析 |
4.1.1 实验前两组女生柔韧素质组间调查现状与分析 |
4.1.2 实验前两组女生核心力量素质组间调查现状与分析 |
4.1.3 实验前两组女生速度素质组间调查现状与分析 |
4.1.4 实验前两组女生耐力素质组间调查现状与分析 |
4.2 实验组测试前后组内女生身体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柔韧素质调查情况与分析 |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核心力量素质调查情况与分析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速度素质调查情况与分析 |
4.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耐力素质调查情况与分析 |
4.5 反应身体素质指标改善值的平均数比较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致谢 |
(9)内蒙古普通高校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赤峰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则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健身健美操概念界定 |
2.1.2 健身健美操教学概念界定 |
2.1.3 大学生健身效果的概念界定 |
2.2 健身健美操的开展现状研究 |
2.2.1 高校健身健美操的开展现状研究 |
2.2.2 高校健身健美操教学现状研究 |
2.2.3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
2.2.4 国外高校健身健美操开展现状研究 |
2.3 健身健美操对学生健身效果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健身健美操对学生身体形态的相关研究 |
2.3.2 健身健美操对学生身体机能的相关研究 |
2.3.3 健身健美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逻辑分析法 |
3.2.4 实验法 |
3.2.4.1 实验方案 |
3.2.4.2 实验内容 |
3.2.4.3 实验地点 |
3.2.4.4 实验器材 |
3.2.4.5 实验分组 |
3.2.4.6 实验自变量 |
3.2.4.7 实验设计问题 |
3.2.4.8 实验假设 |
3.3 实验步骤 |
3.4 实验的变量与控制 |
3.4.1 实验变量选择 |
3.4.2 实验组织形式的控制 |
3.4.3 实验时间的控制 |
3.4.4 实验指标记录监控 |
3.5 实验班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安排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后男生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1.1 实验前后男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1.2 实验前后男生身体机能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1.3 实验前后男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2 实验前后女生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2.1 实验前后女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2.2 实验前后女生身体机能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2.3 实验前后女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3 实验前后城市学生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3.1 实验前后城市学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3.2 实验前后城市学生身体机能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3.3 实验前后城市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4 实验前后农村学生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
4.4.1 实验前后农村学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4.4.2 实验前后农村学生身体机能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4.4.3 实验前后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实验指标的选取 |
实验指标测试方法 |
一、身高 |
二、体重 |
三、肺活量 |
四、握力 |
五、立定跳远 |
六、50米跑 |
七、坐位体前屈 |
八、800 米跑(女)或1000 米跑(男) |
九、仰卧起坐 |
十、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 |
附录B |
实验班教案(第6次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弹力带训练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力量素质的相关理论 |
1.3.2 健美操相关理论 |
1.3.3 弹力带训练的相关理论 |
1.4 运用弹力带训练提高力量素质的相关理论 |
1.4.1 生理学原理 |
1.4.2 生物力学原理 |
1.4.3 力学原理 |
1.4.4 运动损伤预防原理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与分析 |
3.1.1 对女生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视度不够 |
3.1.2 女生思想意识不够,较排斥力量素质训练 |
3.1.3 手段与方法较单一,辅助训练器械少 |
3.2 实验前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的对比分析 |
3.2.1 预初实验数据的前后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上肢力量指标成绩分析 |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躯干力量指标成绩分析 |
3.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下肢力量指标成绩分析 |
3.2.5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技能指标成绩分析 |
3.2.6 对实验组弹力带训练的满意度调查 |
3.3 弹力带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擦女生力量素质训练的运用 |
3.3.1 弹力带力量素质训练形式 |
3.3.2 弹力带力量素质训练内容 |
3.3.3 弹力带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
3.3.4 弹力带力量素质训练诊断内容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附件A |
附件B |
附件C |
附件D |
附件E |
附件F |
附件G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健美操对高校女生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哈他瑜伽对健美操选项班女大学生动态平衡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 李雅. 扬州大学, 2020(04)
- [2]不同教学策略对高校女生健美操成套动作习得效果实验研究 ——以复旦大学为例[D]. 张欢欢.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3]校园健美操对初中肥胖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铭蔚.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2)
- [4]软梯训练对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软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亚玲.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5]健康体适能引入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韩梦梦.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6]陈式太极拳对大学生膝踝关节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D]. 朱彬.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有氧健身操对我国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D]. 唐昀.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健美操运动对初中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任梦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9]内蒙古普通高校健身健美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赤峰学院为例[D]. 刘鸿涛.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弹力带训练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女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曹晶宁. 广州体育学院,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