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另一对耳朵藏在哪(论文文献综述)
陈崇正[1](2020)在《香蕉林密室》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1.开始表演杀蛇那一年,我二叔陈大同手扶门框,十分虚弱地站在门槛上喘气。我很难将之后轰动一时的香蕉林密室,与一个这么羸弱的人联系在一起。高考失利之后,我二叔当了两年的阉猪匠,腰上别着各种器具,走街串巷给人阉猪。我亲眼看过他阉猪:一个膝盖压在小猪身上,另一条腿斜斜伸出
姬中宪[2](2019)在《花言》文中指出1978年12月7日,周城,我出生1978年12月12日,周城,你出生1985年9月,周城小学,我读一年级1986年9月,周城小学,你读一年级1994年9月,周城中学,我高二,你高一,你我相识1997年9月,济南,我大二,你大一,我去你的学校找你1999年12月,济南,我大四,你来济南实习,我们相恋2000年4月,我第一次去上海参加面试2000年5月,济南泉城广场,我最后一次看见你2000年7月,我去上海前,我们最后一次通电话
叶舟[3](2019)在《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文中认为半晌后,直到那一股杂沓的烟尘,消失在了沙梁子背后时,胡恩可的元神方从都护府城堡的门洞上头跃了下来,稳住了自己。借着一丝幽微的碎芒,元神俯下了身子,将地上的辙印,包括一大堆凌乱的马蹄印,逐一捡拾起来,拍打干净,款款地晾晒在了一堵泥墙上。此乃胡恩可在这一世里干下的最后一桩事。干毕了,胡恩可这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元神竟有如此的法力,不由得喜乐开来。突然,夜空中掉下来了一块石头,扑棱棱地滚落在了他的脚下。元神定睛一瞧,不是石头,原来是一只黑老鸹。
叶舟[4](2019)在《敦煌本纪(第二部)》文中提出卷十四"梵义,你还想赎买了她么?"蒋斧问。"不,干脆劫了。"这帮人在凉棚下吃喝着,心不在焉,不时地抬头觑望一下,捕捉着市场上的动静。甘州城外,真正做买卖的人少,大多是来看热闹的,表情上挂着革命者的鄙夷,左鼻孔里一哼,右鼻孔里一哈,样子骄傲极了。有的人当众烧了铰下来的辫子,也有人将旗人褂子上的马蹄袖剪下来,套在了狗的腿上,用一根绳子拽在尻子后头溜达。远处的门楼上,五色国旗插满了城堞,半人高的油漆字站在墙上,均是一些五族共和、驱逐鞑虏之类的标语与口号。偶尔,城楼上的士兵们扔下来一挂鞭炮,炸响在空中,不是惊了马,便是吓坏了骡子,一时间鬼哭狼嚎的,
吴焰[5](2018)在《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不适之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了陌生化这一尤为重要的理论。根据俄国形式主义的观点,文学性是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文学性也通过作家对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而表现出来,因此,陌生化对文学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学创作无法脱离陌生化而存在,文学翻译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来再现陌生化,因此,陌生化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再现也已越来越受重视。文学翻译要求打破不同文化间的隔膜,给目标读者创造全新的体验。一方面,译者在考虑读者接受度的同时要适当运用创新元素;另一方面,读者不应该总是遵循常规思路去阅读译文。在探索陌生化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时,只有“陌生”适度、“合情合理”的译本才能受到目标读者的喜爱,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不适之地》风格独特,蕴含大量的文化特色词汇,修辞手法新颖繁多,这些都是这部作品中“陌生化”的基础。因此,这些“特色”恰当传递到中文译本中并为目标读者所接受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译本的生命力,译者应力求做到兼顾语言与文化,在考虑读者接受度的同时尽量再现陌生化。本文以《不适之地》的英译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陌生化理论来指导其翻译创作,追溯了陌生化理论的来源、发展、表现及其作用,分析了陌生化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必要性。同时,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选取了一些翻译案例,深入探讨了陌生化在《不适之地》英译汉中的再现,总结了用陌生化理论处理文学翻译的策略,包括词汇方面的音译法、转化法,句法方面的长句切分法和语序重组法以及修辞方面的拟人和排比等,以期人们可以更加重视陌生化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为陌生化理论指导的文学翻译提供些许参考。
杨黎[6](2018)在《双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下午的阳光特别的亮,也特别的有穿透力。坐在南国明珠里面,通过玻璃窗往外面望,一堆一堆的。阳光一堆一堆的。小王说:好球亮啊,那一堆一堆的。在小王说话的时间里,扬正从外面走进来。他坐下,在小王的对面坐下。什么亮?扬问。扬坐在小王的对面。扬坐下后,小王才转过头来。他们面对面的坐着,玻璃在他们一个的左边、一个的右边,只有当他们转过头去,才能看见玻璃和玻璃外面的街道。越过玻璃、街沿、低矮的绿化带,他们就
张炜[7](2018)在《艾约堡秘史》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一艾约堡主任蛹儿又一次低估了自己的风骚,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误。她已经坎坎坷坷地度过了四十岁生日,像一艘历经风雨的船泊在港湾,自以为万事大吉,再也没有足以摧毁自己的巨浪拍过来了。谁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凶险仍旧存在。她比所有人都惧怕青春的逝去,同时又渴望在大多数时间里像一个色衰的老妪那样,变成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矛盾化成的焦灼一天天强烈,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纠缠和折磨自己。清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伏在镜前,以犀利的目光细细挑
段爱松[8](2017)在《审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垂我意识到,我已经和残杀我的仇人融合一体。我们一起接受审判,是在1989年12月,晋虚城人民法院审判庭。四周惨白的墙面,把一个故作庄严的声音放大。它切入我的感应区,由于虚妄放大而趋于虚弱的声线飘摇不定,试图笼罩四周。我是脑。我的罪名是故意杀人。因证据不足,虽判处了死刑,却得以缓期两年执行。这就给了杀我的人,以及我作为脑继续存活下去的机会。审判者宣告我们有罪时,我的第一反应
鲁小艳[9](2017)在《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文中提出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re)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国的先锋派戏剧浪潮。它在英国剧坛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暴力叙事方式、直面现实的尖锐主题、极端的舞台呈现,迅速引起欧美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热议。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是伴随着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翻译家胡开奇在《戏剧艺术》2004年第4期上发表的《萨拉·凯恩与她的直面戏剧》一文,而广泛进入大众视野的。此后的12年(2005—2017)间,直面戏剧剧作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上演一百余场(其中经典剧目反复巡演),每年都有不同的直面戏剧作品被搬上舞台。本论文以直面戏剧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为基本方法,辅之于接受理论、实证研究、文本细读等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批评研究、舞台搬演等接受状况以及对中国戏剧创作与舞台实践的启示与反思进行系统考察。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在广泛细致阅读直面戏剧文本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直面戏剧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所表现的家庭、社会、哲学主题以及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当代意义进行深入阐述;并将萨拉·凯恩、马克·雷文希尔、马丁·麦克多纳、安东尼·尼尔逊四位直面戏剧代表作家的创作放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剧场语境中进行审视,对他们创作的主要作品及其成就进行细致分析,认为直面“暴力”、直面“孤独”、直面“真相”、直面“人性”分别是他们创作的特色和成就所在。第二章,立足于比较文学译介学相关理论,通过笔者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主要译者胡开奇以及其他戏剧工作者的采访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力求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译介接受线索,研究直面戏剧在中国译介的原由和过程;并以《4:48精神崩溃》为典型文本,对译介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译本舞台语言的动作性、反复等修辞手法、习语、时态句式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将核心刊物作为评价标准,运用文学地理学等理论方法,对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及性能阶段化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结合对直面戏剧搬演导演的实地访谈资料,将演出频率最高的《4:48精神崩溃》、《偷心》、《枕头人》等剧,分不同导演版本进行系统化整理与阐述。通过探索不同版本的搬演概况、导演构思、舞台呈现,总结直面戏剧在中国舞台搬演的异质化特征。余论部分,对直面戏剧对我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启示意义进行思考,认为直面戏剧的接受为当代中国戏剧提供了直面当代人精神危机的道德勇气,给当代话剧创作提供了艺术与美学意义上的助力和借鉴,并促使艺术家将视野聚焦个体生命,在对个体生命本体意义的思索和追问中,促成当代人的精神救赎与道德回归。直面戏剧的中国接受,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主体对西方异质文化接受的典型个案,反映出当代中国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更新、重构“自我”的积极态势。直面戏剧的“直面”精神特质,是它能够被接受的首要原因,它在中国究竟还能走多远,这将是论题后续追踪研究的课题。
王华[10](2016)在《花城》文中研究说明1花城早先并不叫花城。1995年,它拥有了700万女工,我们就觉得它应该叫"花城"了。民间这么认为,政府也这样想。700万女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前途不可限量的欣欣向荣,自然要这样想。正好,这座城市又生在南国,适合种花,那就干脆把它照着"花城"来打造,大量种植花树,四季花开不败,可不就名副其实了?金钱草就是这个时候进城的。那年夏天,她刚好初中毕业。苕花的母亲又在那个夏天
二、另一对耳朵藏在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另一对耳朵藏在哪(论文提纲范文)
(1)香蕉林密室(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开始表演杀蛇 |
2.外面要战争了 |
3.荷尔蒙的力量 |
4.香蕉是水果之王 |
5.密室让我去发现它 |
第二章 |
1.摆摊发放烤番薯 |
2.有不祥的预兆 |
3.香蕉是一种动物 |
第三章 |
1.番薯已经吃完了 |
2.定不负相思意 |
3.你们男人干的好事 |
4.众爱卿平身 |
5.终日点着灯 |
6.避避风头 |
第四章 |
1.屋顶都给掀掉了 |
2.简直跟土匪一样 |
3.这老太婆太可恶 |
4.少生孩子多种树 |
5.和她丈夫合葬 |
6.战争刚开始打响 |
第五章 |
1.荆棘和狗都不好对付 |
2.两天后就放他回去 |
3.这也不是他的错 |
4.你放过我们吧 |
5.开始重建家园 |
第六章 |
1.台风过境之后 |
2.墓碑上刻什么字 |
3.他只是发呆 |
第七章 |
1.就叫停顿客栈 |
2.这事就这么定了 |
3.你为什么打我 |
4.我们再干一杯 |
5.悲伤的人触摸往事 |
6.两个亿的项目 |
第八章 |
1.你想跟谁同桌 |
2.失去所有的盔甲 |
3.我接替他的工作 |
4.这小屁孩好可怕 |
5.让她感动了很久 |
6.饭还是要吃的 |
第九章 |
1.升米恩斗米仇 |
2.在这里看看天空 |
3.我们算不算朋友 |
4.大伙叫我子弹 |
第十章 |
1.皆因她而起 |
2.爱到心破碎 |
3.努力维持平衡 |
4.贫僧学问浅 |
5.他是头倔驴 |
第十一章 |
1.风来也喜欢我 |
2.五局三胜 |
3.人世真没意思 |
4.人死鸟朝天 |
5.切掉鸡鸡的是你 |
6.带着仇恨出生 |
第十二章 |
1.春梦谁先觉 |
2.像一只黑猩猩 |
3.祖少爷消失了 |
4.你不用紧张 |
5.今晚朋友多 |
第十三章 |
1.这算是生日礼物 |
2.爸爸对不起你 |
3.绝笔信 |
第十四章 |
1.第一封信 |
2.第二封信 |
3.第三封信 |
4.第四封信 |
5.共饮碧河水 |
6.永恒之梦 |
(2)花言(论文提纲范文)
1.终身 |
2.仓皇 |
3.地理 |
4.封存 |
5.语惊 |
6.奇迹 |
7.厚爱 |
8.空张 |
9.隔世 |
10.失联 |
11.坐等 |
12.火烧 |
13.相爱 |
14.苦寻 |
15.路遇 |
16.策反 |
17.隔绝 |
18.欲言 |
19.故地 |
20.音讯 |
21.情书 |
22.念念 |
23.回溯 |
24.满月 |
25.离合 |
26.相顾 |
27.饮泣 |
28.回炉 |
29.哭笑 |
30.长话 |
31.速递 |
32.折返 |
33.生离 |
34.相伴 |
35.放心 |
36.目送 |
37.告别 |
38.忙乱 |
39.手语 |
40.吃饭 |
41.重逢 |
42.美苏 |
43.追悔 |
44.合影 |
45.一生 |
46.爱情 |
47.虚惊 |
48.无家 |
49.毛蒋 |
50.舍友 |
51.余恨 |
52.狼狈 |
53.动物 |
54.相煎 |
55.问答 |
56.狭路 |
57.转身 |
58.双喜 |
59.临门 |
60.日夜 |
61.身体 |
62.半生 |
63.默写 |
64.静走 |
65.酒狂 |
66.陋巷 |
67.终局 |
68.恒温 (存目) |
69.小城 |
70.红白 |
71.云梯 |
72.死婴 |
73.试飞 |
74.基因 |
75.拾遗 |
76.死生 |
77.初见 |
(3)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论文提纲范文)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4)敦煌本纪(第二部)(论文提纲范文)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5)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不适之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Ⅰ. Stylistic Features of Literary Works and It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
1.1 Stylistic Features of Literary Works |
1.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Unaccustomed Earth |
1.3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of Literary Works |
Ⅱ. Task De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Task Description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Before Translation |
2.2.2 During Translation |
2.2.3 After Translation |
Ⅲ.Translation Theory |
3.1 Russian Formalism and Defamiliarization |
3.2 Defamiliariz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
3.3 Defamiliarization as a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ory |
Ⅳ. Case Analysis |
4.1 Reproduc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at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iteration & Compensation (footnote) |
4.1.2 Transformation |
4.2 Reproduc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Segmenting Long Sentences |
4.2.2 Reinventing Sentence Structure |
4.3 Reproduction of Defamiliarization at Rhetoric Level |
4.3.1 Personification |
4.3.2 Parallelism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Appendix Ⅰ:Translated Text +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ranslation Certification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文献评述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直面戏剧”的当代社会悲剧创作 |
第一节 直面戏剧诞生的语境 |
一、欧洲传统戏剧暴力基因的历史传承 |
二、当代英国戏剧暴力对抗元素的吸收接纳 |
三、宽松包容的戏剧生态环境滋养 |
第二节 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及思想艺术特征 |
一、直面戏剧概念的命名 |
二、直面戏剧的思想、艺术特征 |
(一) 直面戏剧的基本主题 |
(二) 直面戏剧的艺术特征 |
(三) 直面戏剧的当代意义 |
第三节 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
一、直面“暴力”:萨拉·凯恩戏剧研究 |
(一) 暴力与自我救赎 |
(二) 经典的解构与自我重构 |
(三) 身份的渴求与自我毁灭 |
二、直面“孤独”:马克·雷文希尔戏剧研究 |
(一) “消费文化”的戏讽 |
(二) “酷儿文化”的密切关注 |
(三) 艾滋病的现代隐喻 |
三、直面“真相”:马丁·麦克多纳戏剧研究 |
(一) 质疑爱尔兰身份的“真相”之困 |
(二) “亲密关系”的深层探索。 |
(三) 儿童暴力的“真相” |
四、直面“人性”:安东尼·尼尔逊戏剧研究 |
(一) 黑暗灵魂的探索 |
(二) 童年意象的塑造 |
(三) 异化主题的重解 |
五、直面剧场下的《摧毁》解读 |
第二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
一、当代人的精神危机——“直面”是一种态度 |
二、当代戏剧译介之惑——文学性VS舞台性 |
三、将作者拉向观众——落脚在中国的文化变异 |
四、关于胡开奇翻译文本中几个问题的具体探讨 |
第二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研究 |
一、积蓄期——直面戏剧在中国的初探性研究(2004—2010) |
二、深入发展期——直面戏剧的开拓性研究(2010年至今) |
三、关于直面戏剧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
第三章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搬演 |
第一节 直面戏剧在中国搬演的接受语境 |
一、泛娱乐化的戏剧市场 |
二、当代剧场展示的景观化潮流 |
三、身体转向的现代病灶 |
第二节 《4:48精神崩溃》在中国的搬演 |
一、《4:48精神崩溃》——全球首演版 |
二、写意的人文关怀——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 |
三、道德休克的治疗——德米特里版《4:48精神崩溃》 |
四、多维度的严肃思考——港台版《4:48精神崩溃》 |
第三节 《偷心》在中国的搬演 |
一、《偷心》舞台剧的全球演出及银幕版 |
二、都市情感的解剖——蒋维国版《偷心》 |
三、情欲的黑色调侃——雷国华版《偷心》 |
四、小结 |
第四节 《枕头人》在中国的搬演 |
一、《枕头人》——全球首演版 |
二、强迫式的精神手术——周可版《枕头人》 |
三、商业化的哥特式惊悚——刘方祺版《枕头人》 |
四、小结 |
第五节 直面戏剧其它重要作品在中国的搬演 |
一、相互消耗的亲情——张彤版《丽南山的美人》 |
二、对与错的重新思考——周可版《审查者》 |
三、本节小结 |
第六节 鼓楼西剧场对直面戏剧的搬演 |
小结 |
余论: 直面戏剧带给中国当代戏剧的哲思与启示 |
一、“直面”戏剧危机的道德勇气 |
二、借用“他者”的美学探索 |
三、艺术视野与创作基点的个体转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直面戏剧在中国演出情况年表 |
附录B: 直面戏剧作家、作品中译资料年表 |
附录C: 直面戏剧相关翻译、演出采访录 |
(一) 特罗扬版《4:48精神崩溃》演出采访(节选) |
(二) 刘方祺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三) 周可版《枕头人》演出采访(节选) |
(四) 直面戏剧剧本译者采访 |
(五) 当代着名导演张献访谈(节选) |
(六) 国际着名戏剧理论家马文·卡尔森访谈 |
附录D: 演出场记及演出剧本等相关资料 |
(一) 熊源伟版《4:48精神崩溃》场记(2006年) |
(二) 蒋维国版《偷心》台位记录表(2005年) |
附录E: 西尔兹《直面戏剧:英国戏剧的今天》选译 |
附录F: 直面戏剧剧本选译 |
(一) 萨拉·凯恩《4:48精神崩溃》(复译) |
(二) 马克·雷文希尔《手袋》(首译) |
(三) 马克·雷文希尔《购物与纵欲》(首译) |
(四) 马克·雷文希尔《浮士德已死》(首译) |
附录G: 直面戏剧代表作《荒凉西部》演出本(笔者实践作品)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另一对耳朵藏在哪(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蕉林密室[J]. 陈崇正. 作家, 2020(02)
- [2]花言[J]. 姬中宪. 百花洲, 2019(03)
- [3]叶舟“丝绸之路三部曲”之敦煌本纪(第四部)[J]. 叶舟. 芳草, 2019(03)
- [4]敦煌本纪(第二部)[J]. 叶舟. 芳草, 2019(01)
- [5]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不适之地》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吴焰.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双抠[J]. 杨黎. 青春, 2018(05)
- [7]艾约堡秘史[J]. 张炜. 当代, 2018(01)
- [8]审判[J]. 段爱松. 安徽文学, 2017(09)
- [9]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2004-2016)[D]. 鲁小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6)
- [10]花城[J]. 王华.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