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艾灸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百会艾灸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一、艾绒压灸百会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罗文君[1](2020)在《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证眩晕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3例患者,按照分组方法分为A、B、C3组,每组21例。A组采用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压灸每日1次,中药每日1付,治疗10天;B组采用百会压灸治疗,操作和疗程同A组;C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煎服法及疗程同A组。三组患者通过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眩晕评定量表(DARS)、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眩晕程度、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及有效率以评价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三组治疗后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的主症、次症及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症、总积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次症1(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汗出肢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B组较C组改善明显(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症2(头痛、耳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C组较B组改善明显(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眩晕程度:三组治疗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较B、C组改善明显(P<0.01),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三组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较B、C组下降明显(P<0.01),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临床疗效:三组间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愈显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优于B组、C组(P<0.05),而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证眩晕的临床症状;并在缓解患者眩晕的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上更有优势,增加显愈;且百会压灸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改善不同症状中具有独特优势。总体上联用更能缓解眩晕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杜蔚[2](2019)在《百会压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百会压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探讨百会压灸结合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寻找一种高效、便捷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此病在临床治疗中的愈显率。方法: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百会压灸组(治疗组)和百会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黄桂成主编《中医筋伤学》及2017年王和鸣主编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中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内容拟定。两组穴位均选取百会、风池(双),颈部阿是穴。百会针刺组(对照组)采用电针风池和同侧颈部阿是穴以及针刺百会,留针30分钟;百会压灸组(治疗组),电针操作方法同对照组,百会穴在电针结束后使用压灸法。百会压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在百会穴上涂抹适量的跌打万花油,再放置12层左右的棉纱或面巾纸,将完全点燃的清艾条(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产,规格:25克/支)直接在棉纱或面巾纸上压灭,力道需均匀,患者自觉有热力从头顶皮肤传入脑内或向四周方向传导,热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如出现明显的灼热感,即将艾条连同棉纱或面巾纸移开,需患者高度配合,连续操作5次。每周治疗5天。10天一疗程。通过临床疗效评价、ESCV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VAS量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对治疗前,首次治疗后(30分钟),疗程结束后(30分钟)的评估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25.0软件处理统计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无一脱落病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VAS和ESCV量表积分等数据资料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均具有可比性。①采用ESCV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经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百会针刺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P<0.01);疗程结束后组内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百会针刺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P<0.01);②采用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经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百会针刺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组内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百会针刺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P<0.01);③两组经首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56.57%,百会针刺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3.3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P<0.01);④两组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百会压灸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86.67%,;百会针刺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愈显率5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P<0.01)。结论:①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疗效,百会压灸组(治疗组)疗效更佳;②百会压灸结合电针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有即时疗效;③百会压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疼痛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罗文君,周剑宇,王正阳,黄昌荣,李珍,周鑫,陈韬,李丹丹[3](2019)在《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压灸是否具有治疗优势;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百会压灸及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悬起灸百会及基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压灸及悬起灸百会均可改善眩晕症状及增加脑动脉血液流速(P<0.05),但百会压灸改善症状、增加血管流速更快(P<0.05),但二者最终疗效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百会和悬起灸百会均可改善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加脑血管血液流速,但压灸较悬起灸起效更快。

刘畅[4](2019)在《基于本体的岭南灸法古籍知识库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系统整理岭南灸法古籍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岭南灸法电子数据库,从岭南灸法古籍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适合针灸学古籍的知识表示方法;尝试用本体语义网络技术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表达,为知识复用提供基础;将本体以语义关系图进行可视化展示,以发现潜在规律;搭建语义检索系统,尝试运用本体进行语义检索的联想和推荐,以满足临床针灸医生或针灸古籍研究者的检索需求。方法:1.文献研究首先对岭南灸法古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列举岭南历代灸法代表医家及着作,结合专家建议和文献研究结论确定岭南灸法知识源古籍范围。比较岭南灸法的代表着作,提出《采艾编翼》较完善地展示了医家的意象世界。其次通过对7种知识表示方法的综述和对比,确定本体是最适合用于岭南灸法古籍知识表示的方法。随后对本体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中医学领域顶层本体的构建和细分领域的本体研究及进展。最后通过古籍电子数据库查找、纸质版影印后OCR识别、人工校对等方式,完成古籍的电子化,建立岭南灸法古籍电子库。2.语义学分析本研究采用形式分类方法对岭南灸法古籍包含的知识进行分析。对岭南灸法古籍进行语义学分析,对其中词组、短句涉及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整理,重点分析其中的多元语义关系。在语义学研究基础上,采用人工提取的方法对岭南灸法古籍进行概念提取,参考《中医大辞典》进行概念的规范化,整理《标准词库》并与专家讨论确认。从核心概念出发分析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3.本体构建及可视化采用七步法构建岭南灸法古籍本体,使用Protege软件实现构建。首先确定本体构建的目标和范围;其次研究领域顶层本体TCMLS与岭南灸法古籍本体之间的关系;确定本体中的类和关系,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逐层构建本体。从《采艾编翼》原文逐句解析语义,添加本体中的实例。对实例添加中的特殊情况,如类与实例重名、实例属于不同的类、互文、别名、通假等情况制定处理方案。记录实例构建中未解决的问题。将别名整理到《同义词库》,用于检索系统。本体构建完成后,对本体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采用OntoGraf插件实现语义关系可视化。4.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实现搭建基于Java和HTML的本体语义检索模型。使用HP实验室的Jena开发包解析本体,得到三元组规则。将使用者检索的关键词生成SPARQL语句,在知识库中进行匹配,在检索页面展示匹配到的结果以实现基于领域知识的语义联想。允许用户选择联想到的词,在古籍库中查询所选词及其同义词,在页面返回结果。结果中经过标注的段落作为推荐内容展示在最上方。5.岭南灸法的知识发现通过本体的语义关系图实现岭南灸法知识的结构化表达。对“痫”进行本体内检索,可全局性地展示“痫”病证的病名内涵、主治穴位和鉴别诊断思路。对“中风”进行本体内检索,发现其概念内涵与现代针灸学理论中的“中风病”存在差异。对特定穴进行检索,发现岭南灸法中特定穴的主治范畴与现代针灸理论有所不同,如“太渊治疗目疾”,“太溪治疗气疝、水痛”等。在本研究搭建的检索系统中检索“热症”,系统通过“病-症-穴”的核心关系联想到热症的症状和穴位,通过标注和知识库匹配关联到原文。结合症状的分布和原文语义分析“热症”的辨治和选穴思路。检索“神昏”,对系统联想到的治疗“神昏”的穴位进行总结。结果:建立岭南灸法古籍电子知识库,完成岭南灸法古籍的本体构建,包含408个类、43个属性(37个对象属性和6个数据属性)、814个实例和4077条公理。用本体实现了岭南灸法知识的结构化表示;搭建基于领域知识的检索系统,初步实现语义联想和原文检索的语义推荐。总结了岭南灸法中“痫”的辨治思路。发现岭南灸法中特定穴的运用独具特色。发现岭南灸法中“中风”的概念包含“心中风”和“腹中风”。与医生临床需求相关的结论:实现“热症”的“病-症-穴”联想和原文推荐;发现岭南灸法治疗“热症”先辨“无汗”和“有汗”两个方向,前者选穴以发汗解表为主,后者选穴以清热、养阴、化痰为主。“热症”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为主。岭南灸法治疗“神昏”选穴不限于具备开窍醒神或温阳作用穴位,如昆仑、肓俞、大敦、间使等。结论:1.本体技术可实现中医地域性医学或流派的知识表示,中医学细分领域知识的本体化有助于信息加工和重用;2.本体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辨证思路、鉴别诊断思维等针灸学古籍中的隐性知识,为知识发现提供帮助;3.基于本体的检索系统可对岭南灸法专业内容进行联想和推荐,有助于研究者更高效地发现古籍原文中的规律;4.运用本体和本研究搭建的检索系统所发现的岭南灸法古籍隐性知识,与文献综述总结的岭南灸法“热症用灸”、“艾灸醒神不唯温阳”的特色具有一致性。

吴强[5](2017)在《百会灸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权威文献数据库近60多年来有关百会灸疗法的现代文献进行全面收集、统计分析、系统整理,总结出百会灸疗法应用的疾病谱、常用的灸法、作用机理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以“百会”并含“灸”为主题或关键词,以195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为时间段,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三大权威文献数据库中行计算机检索,以收集百会灸疗法的相关文献。再以纳入与排除标准为指标,筛选出单独应用百会灸疗法的临床文献。深入研读以上文献,将研究所需要收集的文献篇名、病名、所使用的灸法、灸量、病例数等录入到Excel表格,建立百会灸疗法的数据库,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的文献为117篇,其涉及相关系统疾病分布情况为:神经系统疾病有61篇、泌尿生殖系统14篇、运动系统疾病有14篇、精神行为障碍疾病有10篇、循环系统疾病有7篇、血液系统疾病有5篇、呼吸系统疾病有3篇、消化系统疾有2篇、眼和附器病症有1篇;涉及三焦区域疾病分布情况为治疗上焦病的有22种,文献92篇,治疗中焦病的有3种,8篇文献,治疗下焦病8种,文献17篇。涉及的具体疾病共33种,其中前10位疾病为失眠、脑梗死、美尼尔氏综合症、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高血压、遗尿、慢性疲劳综合征、输液反应、脑瘫;常用灸法有12种,具体有温和灸、温灸器灸、无瘢痕灸、隔姜灸、温针灸、麦粒灸、实按灸、隔物灸(药、盐)、雀啄灸、热敏灸、点灸法、回旋灸;百会温和灸疗法适宜疾病有21种,占百会所有灸法适宜疾病的63.6%;百会温和灸疗法的灸疗时间多为30min、15min、10min,从时间段上来看多为1015min。百会灸疗法有效率的统计:其中有效率在95%-100%的文献有67篇,构成比为57.26%;有效率在80%-95%的文献有44篇,构成比为37.61%;有效率小于80%有6篇,构成比为5.13%;对于各种灸法平均有效率的统计可知由高到低分布的灸法依次是无瘢痕灸、隔姜灸、温针灸、麦粒灸、温和灸、雀啄灸、隔物灸、点灸法、温灸器灸、实按灸、热敏灸、回旋灸。结论:1.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适宜病症有33种,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按病变部位分析可知主要适用于上焦和下焦。主要的适宜疾病有失眠、脑梗死、美尼尔氏综合症、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高血压、遗尿、慢性疲劳综合征、输液反应、脑瘫。2.治疗常用的百会灸法有温和灸、温灸器灸、无瘢痕灸、隔姜灸、温针灸、麦粒灸、实按灸、隔物灸(药、盐)、雀啄灸、热敏灸、点灸法、回旋灸,其中有效率最高的灸法为无瘢痕灸,使用最频繁的是温和灸。3.百会灸疗法所具有的中医功效为醒脑开窍、升阳举陷、镇静安神、温阳散寒,回阳固脱、平肝熄风、健脑益髓;百会灸疗法所具有现代作用为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记忆力,延缓脑衰老,降低血压,调节精神状态。

颜良达[6](2017)在《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临床实验根据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原则将90名受试者分为针刺结合压灸组、单纯针刺组、压灸组进行比较研究。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颈椎X线检查、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针刺结合压灸法、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阐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的96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例来源为台湾中医诊所。按完全随机1:1:1的比例分为三组:针刺结合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2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以下五个证型:肝阳上扰型、瘀血内阻型、痰浊阻窍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针刺结合压灸组的针刺主穴为病变椎体夹脊穴、风池(双),百会穴行压灸法,留针30分钟,间断性行针2-3次。疗效观察具体项目包括:《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颅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修改制定。结果:治疗前,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差异经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的一般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1.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①眩晕指标得分比较经过三周的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的眩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比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明显。远期疗效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更有优势,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远期疗效要优于药物组。②颈肩痛指标得分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的颈肩疼痛评分与药物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时,三组的颈肩疼痛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三周治疗结束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可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而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无疗效。随访数据表明,三种不同疗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在时效性方面均未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③头痛指标得分比较三周的治疗后,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的头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但三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在疗效时间维持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对于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头痛症状,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相比较,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④日常生活及工作得分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与药物治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⑤心理及社会适应得分比较组内比较:无论是治疗后,还是随访时,三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与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三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经过三周的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与单纯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与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三种不同疗法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要优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药物组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相比不甚理想。3.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三周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均能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三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无论是三周的治疗结束后,还是随访调查时,三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三组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论是三周的治疗结束后,还是随访调查时,三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4.总体疗效评价由统计结果可知,三组治疗后颈椎病总体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临床治愈率为12.9%;显效率为38.7%;有效率为35.5%;无效率为12.9%;总有效率为87.1%。单纯针刺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7%;显效率为29.0%;有效率为32.3%;无效率为29.0%;总有效率为71.0%。药物组的临床治愈率为6.7%;显效率为26.7%;有效率为33.3%;无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66.7%。以上数据表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着,可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促进颈部功能的恢复,其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纯针刺治疗和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结论:由以上研究数据可得知如下结论:①对于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可较好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症状,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比单纯针刺、药物治疗明显。关于眩晕的远期疗效对比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更有优势,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的远期疗效要优于药物组。但随访数据表明,三种不同疗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症状,在时效性方面均未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此外,治疗三周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②关于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面,治疗三周后,三种不同疗法均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且针刺结合百会压灸要优于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在远期疗效方面,药物组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相比不甚理想。③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指标方面,三周治疗后,针刺结合百会压灸、单纯针刺、药物治疗均能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但远期疗效对比方面,三组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针刺结合百会压灸组、单纯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无明显作用。

潘易君[7](2017)在《压灸百会穴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压灸百会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比较压灸百会穴结合传统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两者对比于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差异。旨在评估和探讨压灸百会穴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性,为临床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新的临床研究思路和资料。方法:本研究课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心脾两虚型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压灸百会穴结合常规针刺)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每组各38例。治疗组百会穴压灸五壮,接着待余热自头皮入脑或向四神聪方向穴位传导,休息五分钟后进行同对照组同样穴位常规针刺,而对照组为单纯进行常规针刺,然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所有患者按既定方案进行治疗,隔1天治疗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的变化水平,以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在疗程结束后,根据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对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评分进行对比比较,再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最后的量化结果。结果:本课题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筛取了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76例,研究实行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脱落3例(均因治疗期间服用干扰药物自行退出),对照组脱落3例(2例因依从性差中断治疗,1例中途无故中断治疗),故实际共观察患者例数70例。1.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压灸百会穴结合针刺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要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相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改善,且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结果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积分对比:治疗后,两组在积分变化上比较,压灸百会穴治疗组在量表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功能和睡眠效率方面,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压灸百会穴结合传统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在总有效率方面,要高于单纯传统针刺组,表明将百会穴压灸与针刺相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不寐在临床中会有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2.压灸百会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对中医症状方面和PSQI减分率的影响明显均优于传统针刺组,表明运用本治法可改善患者失眠的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结合中医理念且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与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和更多学者进一步研究。

林秉华[8](2015)在《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之取穴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美尼尔氏综合征(Meniere’s syndrome简称为MS)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耳耳蜗膜性迷路水肿,是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耳胀满感为主要症状。目前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疗法,且西药毒副作用较大而手术治疗具伤害性。M S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自古累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应用涤痰、熄风、补虚等原则,在疗效上已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针灸治法,具有疗效快、施治简便、无毒副作用、不受空间限制及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M S已是WHO公布推广的43种针灸主治病症之一。但治疗本病的针灸处方见仁见智,而以针灸医治M S的现代临床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故本研究设定目标在从合格文献的治疗穴位中理出取穴规律,提出高效的治疗用穴,以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将CNKI数据库内1980.1-2014.4间的相关文献,经由设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先采电子方式检索,一、“眩晕”关键词全文检索,结果中检索“针灸治疗”,结果中再检索“美尼尔症”;二、以“美尼尔症”检索,结果中检索“针灸”;三、检索“眩晕”,结果中检索“针灸治疗”,结果中再检索“内耳眩晕”;四、以“美尼尔”+“针灸”+“内耳”关键词全文检索。再经人工阅览所得,剔除重复与不合格篇章。逐篇阅读时选择传统纪录及计算方法:先将文献编号,在各出现的穴位上记入文献之编号,并在各篇编号上标记病例数、及施作方法,统计总数及依递减方式列表。此外为一窥穴位间关联性,提取出现频率五次及以上的体穴,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做阶层丛集分析,透过近似性矩阵及以欧基里德直线距离平方作为区间,计算其凝聚顺序找出群组内连结关系,画出穴位平均连结树状图,归类治疗用穴的君臣佐使。成果:检索出55篇合格文献,其中13篇分证型,42篇不分证型。整理结果,一、不分证型采体穴者共计46个穴位,而以督脉、阳经经脉的穴位及特定穴占多数。前五个高频次穴位为:百会、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头针频次最高的为晕听区;耳针前五个高频穴位:神门、。肾、内耳、皮质下、脾。二、分证型的前五个高频穴各为:肝阳上亢型,太冲、风池、百会、三阴交、足三里:脾气虚弱型,百会、足三里、风池、内关、关元:痰浊中阻型,丰隆、百会、足三里、内关、风池;肾阴亏虚型,百会、风池、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肾阳亏虚型,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百会、肾俞。高频体穴经丛集分析得出第一群组:百会;第二群组: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第三群组: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第二群组又可分两小组: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第三群组分为: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结论:治疗MS的针灸处方以百会、足三里、风池为无论有无分证型的最常用基本穴,临床时再随证加减配穴,最高配穴率为,肝阳亢加太冲、三阴交,脾气虚加内关、关元,痰浊中阻加丰隆、内关,肾阳虚加三阴交、肾俞,肾阴虚加三阴交、太溪。以头针治疗则常取晕听区,耳针以神门、肾、内耳等穴最常见。由丛集分析看到百会为治疗主穴为君,内关、太冲、足三里、风池为臣穴,印堂、翳风、听宫、三阴交、听会、太阳、率谷、丰隆则为佐使。从选穴分布发现明显具备经络辨证的思维,最常采用特定穴,特别是交会穴与五俞穴。局部穴以头部穴位选用最多,且大多数穴位归属于阳经或统督阳经之脉。尤以单灸百会穴临床实践案例最多见,同时从高频各穴位穴性可知MS多为虚症,尤以阳虚为主。而单用头针与耳针疗法,其在临近病灶处持续刺激作用下,亦有令人惊艳的疗效,惟篇数较少,尚待今后临床执行者累积更多经验。

郑伟莉,温彩云,韩远记[9](2013)在《百会穴麦粒灸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近30年来麦粒灸灸百会穴的临床报道,并结合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针灸科进修的体会,探寻百会穴麦粒灸的适应症、艾柱壮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吴星[10](2011)在《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梅尼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后期可损伤听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不能彻底根除,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使用。近年来针灸治疗梅尼埃病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特别是其简、便、验、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目前开展针灸治疗与研究,寻找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尤为必要。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对梅尼埃病的影响,寻求改善梅尼埃病的廉价有效的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同期简单随机对照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耳鼻喉科门诊筛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梅尼埃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1:1分为治疗组(针刺手法加艾灸百会组)、对照组(西比灵组),各30例。治疗4周后通过观察两组病例的眩晕障碍评分(DHI)、模拟视觉评分(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的得分变化来评定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评价——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1.1两组内DHI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DHI评分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DHI评分均有改善。进一步分层分析,对照组在个别层次,如功能性分值和情感性分值、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和肝肾阴虚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层次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相对优于对照组。其中气血亏虚型改善较明显。1.2两组间DH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直接比较,治疗后DHI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肝阳上扰型、痰浊中阻型、气血亏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值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血亏虚型改善较明显。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其他疗效指标评价——模拟视觉评分(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2.1模拟视觉评分(VAS)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两组内SF-36评分在自身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SF-36的八个维度评分均有改善。两组间治疗后,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和总体健康三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3.依从性与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患者依从性较好,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二、艾绒压灸百会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艾绒压灸百会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证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患者一般资料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脱落或中止病例的处理
    2.治疗方案
        2.1 A组:采用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2.2 B组:采用百会压灸治疗
        2.3 C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3.观察指标与方法
        3.1 中医证候积分
        3.2 眩晕严重程度
        3.3 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
        3.4 临床疗效评价
    4.不良反应记录
    5.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病例完成情况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1 主症积分比较
        2.2 次症积分比较
        2.3 总积分比较
    3.眩晕严重程度比较
    4.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比较
    5.临床疗效
第三部分 讨论及思考
    1.研究背景
        1.1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1.2 西医对眩晕的认识
    2.观察指标的选择
        2.1 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
        2.2 眩晕评定量表(DARS)
        2.3 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
    3.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理论探讨
        3.1 痰浊中阻型眩晕的发病机理
        3.2 百会压灸治疗眩晕的理论探讨
        3.3 百会压灸壮数的选择
        3.4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理论探讨
    4.结果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病例观察表
附录B: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
附录C:眩晕评定量表(DARS)
附录D: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
附录E:综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百会压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1 病因病机
        1.1.2 辨证分型
        1.1.3 针灸治疗
    1.2 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2.1 概念、流行病学
        1.2.2 病因、发病机制
        1.2.3 西医治疗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
        2.2.4 观察项目
        2.2.5 疗效指标
        2.2.6 临床疗效观察
        2.2.7 统计分析方法
        2.2.8 可行性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比较
        2.3.2 研究结果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关于百会压灸法
    3.2 关于阿是穴
    3.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经筋的关系
    3.4 结果分析
        3.4.1 一般基线分析
        3.4.2 疗效评价与分析
    3.5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3.2 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3.3 有效率
    3.4 统计方法
    3.5 治疗结果
        3.5.1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3.5.2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
        3.5.3两组疗效比较
4.体会

(4)基于本体的岭南灸法古籍知识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岭南灸法研究现状
        1.1.1 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对疾病谱的影响
        1.1.2 岭南灸法历代代表医家及着作
        1.1.3 岭南灸法学术特色初探
    1.2 中医药领域知识表示研究现状
        1.2.1 知识表示综述
    1.3 中医药学本体应用进展
        1.3.1 中医药学领域本体
        1.3.2 细分领域本体
    1.4 小结
第二章 岭南灸法古籍知识体系研究
    2.1 岭南灸法古籍知识源及研究范围
        2.1.1 古籍版本
        2.1.2 文献预处理
    2.2 岭南灸法古籍知识的形式分类
    2.3 岭南灸法古籍知识的语义学分析
        2.3.1 词和词组的语义结构
        2.3.2 短句的语义结构
        2.3.3 特殊语言现象
        2.3.4 多元关系的分析
    2.4 岭南灸法古籍知识体系结构
        2.4.1 概念提取
        2.4.2 核心关系提取
    2.5 小结
第三章 岭南灸法古籍本体构建研究
    3.1 构建方法
    3.2 构建过程
        3.2.1 概念层次构建
        3.2.2 子类的构建
        3.2.3 语义关系构建
        3.2.4 实例的构建
    3.3 多元关系的构建方法
        3.3.1 并列多元关系的表示
        3.3.2 穴位处方及穴位加减的表示
        3.3.3 限定多元关系的表示
        3.3.4 时间先后关系的表示
    3.4 本体构建检验
    3.5 本体可视化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岭南灸法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设计
    4.1 语义检索实现方法
        4.1.1 检索系统的搭建
        4.1.2 语义关联方法
    4.2 检索示例
    4.3 小结
第五章 岭南灸法的知识发现
    5.1 知识发现的方法及目的
        5.1.1 基于本体的知识发现
        5.1.2 基于语义检索的知识发现
    5.2 为概念提供全局性的认识
        5.2.1 岭南灸法对“痫”的认识
        5.2.2 岭南灸法对“中风”的认识
    5.3 发现岭南灸法中独特的穴位应用
    5.4 基于临床场景展开知识发现
        5.4.1 “热症”辨治思路的知识发现
        5.4.2 “昏迷”的辨治思路知识发现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5)百会灸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文献的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疾病系统的分类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数据分析与规律探讨
        2.1.百会灸所治疗的疾病情况
        2.2 百会灸疗法的灸法种类及使用情况
        2.3 百会灸疗法有效率的统计
        2.4 百会灸疗法的各种灸法的平均有效率
讨论
    1 百会灸疗法所适宜的疾病
    2 百会灸疗法中医理论研究
        2.1 百会穴的穴名与定位
        2.2 百会与经络的联系
        2.3 百会灸疗法的功效作用
    3 灸法及百会灸疗法的渊源与发展
    4 百会灸疗法的现代作用机制研究
        4.1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机制研究
        4.2 改善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
        4.3 降低血压机制的研究
        4.4 提高记忆力机制的研究
        4.5 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
        4.6 调节精神状态的机制研究
    5 百会灸疗法中常用灸法的操作概述
        5.1 温和灸
        5.2 回旋灸法
        5.3 雀啄灸法
        5.4 无瘢痕灸
        5.5 温针灸法
        5.6 隔姜灸法
        5.7 隔药餠或盐灸
        5.8 麦粒灸
        5.9 温灸器灸
        5.10 实按灸
        5.11 点灸法
        5.12 热敏灸法
    6 百会灸疗法的灸量与灸效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6)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1.4 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本病的中医病名记载
        2.2 病机探讨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或脱落病例标准
    3 临床试验方法
        3.1 病例数估算
        3.2 随机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注意事项
        3.5 疗效评定
        3.6 随访调查
        3.7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数量分析
    2 基线分析
        2.1 三组性别比较
        2.2 三组年龄比较
        2.3 三组病程比较
        2.4 三组中医辨证分型比较
        2.5 治疗前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比较
        2.6 治疗前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2.7 治疗前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
    3 患者治疗结果
        3.1 三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治疗前后比较
        3.2 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3.3 三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比较
    4 总体疗效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研究设计思路
    2 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3 椎动脉型颈椎病TCD观察指标的分析
    4 结果讨论
    5 本研究创新之处
    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7)压灸百会穴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认识
        1.1.1 病名源流
        1.1.2 病因病机
        1.1.3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1 不寐症在现代医学上的定义和现代医学对它的认识和发展
        2.1.1 流行病学
        2.1.2 睡眠的生理概述
        2.1.3 失眠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
    3.1 压灸百会穴的研究运用和原理探究
        3.1.1 艾灸的研究
        3.1.2 压灸百会穴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案
    1.1 研究内容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纳入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脱落标准
        1.1.6 病例脱落或剔除后的处理
    2.1 研究方法
        2.1.1 治疗方法
        2.1.2 疗程及频率
        2.1.3 注意事项
        2.1.4 观察指标
        2.1.5 疗效判定标准
        2.1.6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结果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1 立论依据
    2.1 压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的机理
    3.1 小结
    4.1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之取穴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美尼尔氏综合征的西医诊断与治疗
        一、病因病理与症状
        二、西医治疗——药物和手术
    第二节 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一、中医典籍的眩晕
        二、中医如何治眩晕
第二章 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之取穴规律
    第一节 文献检索
        一、文献的来源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检索策略
        四、检索结果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果
        一、方法
        二、结果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病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病病因、病理的研究及其进展
    2.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病的治疗研究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研究
    3.中医对梅尼埃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及其发展
    4.中医临床对梅尼埃病的治疗
        4.1 针灸治疗
        4.2 中药治疗
第2章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3.观察指标
        3.1 一般项目
        3.2 不良事件(随时记录)
    4.疗效评定标准
        4.1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4.2 模拟视觉评分(VAS)评分
        4.3 SF-36量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评分
    5.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2.疗效结果
        2.1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
        2.2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比较
        2.3 VAS评分疗前、后比较
        2.4 依从性与不良反应观察
    3.小结
        3.1 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3.2 主要疗效指标评价——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
        3.3 依从性与不良反应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1.结论
        1.1 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疗效显着
        1.2 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疗效优于对照组
        1.3 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安全性良好
    2.讨论
        2.1 针刺补泻手法
        2.2 灸法
        2.3 组方依据及方义
        2.4 氟桂嗪(西比灵)的使用基础
    3.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
        3.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艾绒压灸百会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百会压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中阻证眩晕的疗效观察[D]. 罗文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百会压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 杜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压灸百会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A]. 罗文君,周剑宇,王正阳,黄昌荣,李珍,周鑫,陈韬,李丹丹. 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 2019
  • [4]基于本体的岭南灸法古籍知识库构建研究[D]. 刘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百会灸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D]. 吴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 [6]针刺结合百会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 颜良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7]压灸百会穴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易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8]针灸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文献之取穴规律[D]. 林秉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9]百会穴麦粒灸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J]. 郑伟莉,温彩云,韩远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3)
  • [10]针刺手法结合灸百会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D]. 吴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百会艾灸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