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品油装车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其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谭新章[1](2019)在《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外竞争的不断加剧,广大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品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质量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日益凸显。优良的质量管理是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制造提高产品品质、走出国门打造世界品牌的重要保障。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应用基于ISO系列标准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然而如何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有效地加以持续改进提升,成为质量管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以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探究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提升措施。论文在质量管理及其评价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GB/T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为依据,确定了 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考评指标体系,构建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通过问题识别、调查访谈、测评问卷、调查问卷、分析评价等方法,对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级别属于“系统和有效”特征的结论;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寻影响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应用雷达图和鱼骨图工具分析发现公司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从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全员参与度、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应用PDCA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提升的实现路径。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中使用数学统计方法定量分析、辅助以定性分析方法能达成较好的评价效果;应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应用中位数求值法去除数据噪声实现数据的稳健性、构造的数据处理公式处理分析数据结果,便于对企业质量管理状况进行定量分析;针对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中提出的提升改进对策对于其它同类中小微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国君[2](2018)在《永登油库半地下覆土式油罐风险辨识与防控研究》文中提出油库作为成品油销售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肩负着成品油后方炼厂销路畅通和前沿市场的稳定供应两项重任,其高效、平稳、安全运行尤为重要。油罐作为油库的储油核心,其安全平稳运行是油库安全的有力保障。地下(半地下)覆土立式油罐因具有油品蒸发损耗小、具有一定隐蔽性和防护能力等特点,在军队和国家成品油储备中广泛应用。但受空间受限、通风不良、易产生油气集聚等因素影响,覆土油罐与地上油罐相比作业危险性要高出很多。为完善国内覆土油罐风险识别防控研究,本文以西北地区永登油库为研究对象,开展半地下覆土式油罐风险辨识与防控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当前的半地下覆土油罐风险辨识与防控,为覆土油罐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论文中主要分析了半地下覆土式油罐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并对罐区危险物质的特性、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判定其等级和影响范围。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罐区整体安全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事件树分析油罐冒顶溢油,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火灾爆炸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出防控措施。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的清洗作业的开展步骤进行定性分级,制定出油罐清洗作业全过程控制方法。通过清罐后对储油罐的全面检测,给出运行40-50年的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继续使用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地下(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为保障油库安全平稳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王向娜[3](2016)在《许昌油库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兰—郑—长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的逐步完工,许昌油库的建设作为该输油管道工程的配套油库,已成为评价兰—郑—长输油管道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保证许昌地区油品供应的一个关键方面。开展许昌油库新建项目后评价,不仅能够总结已建设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更能够为后续建设项目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其决策水平,保证再建项目的投资效益。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关于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建油库项目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以许昌油库的项目后评价为例,研究后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完善项目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将指标体系设为三层,即将整个项目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效果和项目影响与发展四方面作为一级指标,从而确定了评价的方向;然后二级指标又细分为目标实现程度、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营状况、财务效益、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持续性等10个细化指标,从而确定了许昌油库新建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最终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新建项目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管理的质量,也能为同行业项目后评价提供参考和数据理论上的依据。
刘巍[4](2015)在《铁路自动装车系统介绍》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自动装车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装车全过程进行监控,根据设定量,自动控制装车的流速变化、自动计量、到量后自动停车,从而减轻装车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特点。
陈政[5](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关路远[6](2010)在《拔头油火车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化类的企业生产出的液态产品大多由鹤臂管装车装置来完成产品的装车,此种方法延续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常规的液态类物料鹤臂管装车装置系统是由泵站、管线和装车鹤管组成。由操作工人现场凭经验手动操作并目测来完成装车过程。定量装车控制系统将仪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传统的鹤臂管装车系统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液态类物料装车系统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功能。解决了石化企业里液态类物料装车作业中存在的工艺管线的水击现象和装车作业过于繁忙的问题。提高系统装车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损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安全性,为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和采用高科技企业管理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以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拔头油装车站台为背景开发了火车装车监控系统,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通过分析和研究装车工艺,明确了控制系统所要实现的目的和要求,使设计的监控系统更方便更快捷的被客户所接受。在该控制系统中,上位机画面应用Wonderware公司生产的InTouch组态软件,可实时监督和控制生产中的各项参数;下位机采用GE RX3i PLC,完全可以满足现场的控制要求,并很好的解决了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本文给出了火车装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硬件组态、网络通讯配置方案及程序的开发方案。阐明了通过使用InTouch开发的上位机监控程序的设计及开发过程和基于PME软件的控制器编程过程。通过使用GE RX3i PLC作为下位机,实现了系统参数的采集和对过程的控制,并且顺利完成了该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本系统具有远程控制、报警监测、历史趋势曲线查询、报表打印等较为全面的功能,现已投入生产,系统运行稳定良好。
王喆[7](2010)在《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与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开展需要铁路车辆、办理站、专用线(专用铁路)、安全设施设备、通达的运输通道、稳定的货源、高效的运输组织及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作支撑。其中,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作为基础设施之一,其选址布局、建设规模及配制的合理性对于保障危险货物运输需求、降低环境风险以及提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无论从运输效率的角度还是环境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整合与优化布局都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是铁路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在整个货运事故中已占相当比例,并呈逐年上升势头,对人民群众生命则产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很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对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局限于战略层面,缺乏技术性、系统性的研究。以信息化监控技术创新为契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成功建设方案介绍却十分缺乏,因此相关理论研究和系统建设方案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能力、运输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必然要求合理配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源,加快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整合;其次在总结国内外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和进展,当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布局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构建,采用的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这一复杂问题,并对国内外选址问题研究和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综述。(2)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分析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与其主要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与社会经济、其他运输方式、科技进步、环境(安全)和供给-需求之间的因果反馈环,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3)为了分析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布局现状,从危险货物运输供需适应性的角度,建立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辐射力评价模型,并采用基于GIS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生产力布局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省境内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布局进行了分析。同时为研究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合理的危险货物办理职能分工,构建了基于需求/服务模式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复杂适应性系统模型(RDGS-RSCAS),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职能分工和等级体系的形成进行了研究。(4)研究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体系,将集对分析理论用于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为其危险性评价工作提供一条新途径。将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理论引入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在对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固有环境风险性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区域环境风险场模型,结合算例评估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对于周边区域系统的环境风险影响。(5)研究了综合多准则决策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的多目标选址-分派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铁路部门综合考虑现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多准则决策评价,剔除需要优化配置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在这些办理站点托运的危险货物运量需要转移到保留站点;之后,进行危险货物运输需求调查,在运输需求者选择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综合效用评价和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基于最大覆盖选址模型和“部分覆盖”思想,建立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多目标选址-分派模型,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组合遗传算法和双层模拟退火算法求解。(6)研究了控制论这一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指导理论,分析了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基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源头——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当前正在开发、应用和实施的各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论文的若干创新点并提出了一些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工作。
张志凡[8](2009)在《H公司的运营管理分析及其改进》文中研究表明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持续经营下去,不仅需要良好的产品市场销售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保证,优良的人力资源保证,还需要正确、合理的运营管理手段与方法。通过运营管理理论分析与实践过程的诊断,提出了H公司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运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及其改进,即生产计划分析及其改进,质量管理及其改进,库存管理及其改进。生产计划编制及其控制流程的优化,实现了生产计划的滚动编制,可以有效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运营管理的具体实战方法,使运营管理效率大大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使质量管理由检验把关逐步过渡到全面预防控制的管理过程。统计技术及其方法的全面应用为质量信息的收集及质量改进提供了方向及评价依据。质量门概念的提出,给出了企业由事后质量把关向质量制造过程转变的思路。库存管理及订货的控制思路体现了企业经营和运营管理的成本及用户服务的综合考虑。运营管理具体方面的一些改善与优化,不仅使H公司运营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其运营管理走上了正确道路,给企业摆脱经营管理困境打下了基础。
张霆[9](2008)在《火车自动定量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指出石油化工液态类物料鹤臂管装车装置系统是石油化工类企业沿用已久的通用装置系统,已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常规液态类物料鹤臂管装车装置系统是由有动力源(带压)物料总管和装车鹤臂管系统组成。其装车的全过程操作都是由操作工人现场观测和手动操作完成的。定量装车控制装置系统是将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传统的鹤臂管装车系统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液态类物料装车系统的自动化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功能。本文以中石油五厂液化气、-35#柴油、液蜡站台为背景开发了自动定量装车监控系统,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组成。通过对过程工艺的分析与研究,确立了监控系统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设计的监控系统真正成为了面向用户的监控系统。在本系统中,上位机软件由工控组态软件开发而成,具有实时监控各生产参数的功能;下位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较好地完成了现场控制的需求,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中普遍关心地可靠性问题。本文给出了自动定量装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系统硬件组态、网络通讯配置方案及程序的开发方案。阐明了基于InTouch组态软件的上位机监控程序的开发过程。组态软件友好的人机界面使得控制系统的操作更加简捷,方便。应用GE的RX3i型PLC为下位机,实现了现场信号的采集、处理、及控制功能。同时,完成了整套监控系统的安装与现场调试工作。本系统具有远程控制、报警监测、历史趋势曲线查询、报表打印等较为全面的功能。现已投入生产,系统运行稳定,工作良好。
贾煜[10](2005)在《成品油密闭定量装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详细介绍了洛阳石化公司成品油密闭定量装车系统的具体功能和使用界面,并分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说明。
二、成品油装车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其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品油装车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其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及质量管理概述 |
2.2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 |
2.3 GB/T19001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 |
2.4 质量管理评价原理及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公司组织结构 |
3.3 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4 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 |
4.1 建立质量管理评价小组 |
4.2 评价指标选择及指标说明 |
4.3 测评问卷和调查问卷设计 |
4.4 开展质量管理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提升路径 |
5.1 调整优化公司管理组织架构 |
5.2 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积极性 |
5.3 加强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 |
5.4 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质量管理 |
5.5 应用PDCA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永登油库半地下覆土式油罐风险辨识与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性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1 油库概况 |
2.2 储运设施 |
2.2.1 储油罐 |
2.2.2 管线 |
2.2.3 阀门 |
2.2.4 装卸油设施 |
2.2.5 机泵 |
2.2.6 自控与仪表 |
2.2.7 供水、供电系统 |
2.3 储罐罐室 |
第三章 半地下覆土式油罐风险辨识与重大危险源分析 |
3.1 罐区重大危险源分析 |
3.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
3.1.2 重大危险源分级 |
3.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
3.2 对重大危险源罐区定量计算 |
3.2.1 第三罐区计算 |
3.2.2 第二罐区计算 |
3.2.3 罐区外部防护距离 |
3.3 重大危险源符合性分析 |
3.3.1 罐区重大危险源符合性分析 |
3.3.2 油罐区安全技术符合性分析 |
3.4 事故原因分析 |
3.4.1 油品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
3.4.2 油品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
3.4.3 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
3.4.4 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
4.1 影响因素分析 |
4.1.1 人的因素 |
4.1.2 物的因素 |
4.1.3 环境因素 |
4.1.4 管理因素 |
4.2 条件分析 |
4.3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
4.3.1 定性分析 |
4.3.2 定量分析 |
4.4 半地下覆土式油罐火灾爆炸危险度分析结果 |
4.5 根据最小径集来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
4.6 储罐油品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
4.6.1 确定泄漏速率和泄漏尺寸 |
4.6.2 估算泄漏总量最大值 |
4.6.3 确定泄漏类型 |
4.6.4 确定泄漏量和最终泄漏速率 |
4.6.5 泄漏后燃爆事故后果和影响的定量分析 |
4.5.7 加强覆土油罐安全管理与防控 |
第五章 覆土式油罐清洗风险辨识与防控研究 |
5.1 清罐作业安全事故案例教训 |
5.2 油罐清洗过程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
5.2.1 油罐清洗流程 |
5.2.2 清罐作业预先危险性分析 |
5.3 清罐作业安全对策 |
5.3.1 制定油罐清罐作业计划 |
5.3.3 选择清罐队伍 |
5.3.4 清罐作业前期准备 |
5.3.5 清罐过程安全管控 |
5.4 油罐的全面检测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许昌油库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3 国内石油方面的项目后评价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许昌油库工程项目概述 |
2.1 项目背景及投资必要性 |
2.2 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 |
2.3 油库工程概况 |
2.4 项目优势 |
2.5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
第3章 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
3.2 对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3.2.1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初筛选 |
3.2.2 专家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3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3.3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章 许昌油库建设项目后评价分析 |
4.1 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评价 |
4.1.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 |
4.1.2 选址、建设规模等主要内容评价 |
4.1.3 系统配套情况评价 |
4.1.4 工程程序评价 |
4.1.5 建设实施评价 |
4.1.6 初步设计评价 |
4.1.7 工程管理评价 |
4.1.8 招投标及采购评价 |
4.1.9 施工准备评价 |
4.1.10 工程工期评价 |
4.1.11 工程质量评价 |
4.1.12 HSE等专项评价 |
4.1.13 工程竣工验收评价 |
4.1.14 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评价结论 |
4.2 生产运营评价 |
4.2.1 生产准备评价 |
4.2.2 项目运营效果评价 |
4.2.3 成品油来源和保障程度 |
4.2.4 销售价格评价 |
4.2.5 生产运营评价结论 |
4.3 投资及财务效益评价 |
4.3.1 投资变动分析 |
4.3.2 资金使用情况评价 |
4.3.3 经营现状分析 |
4.3.4 财务效益分析 |
4.3.5 投资及财务效益评价结论 |
4.4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 |
4.4.1 环境影响评价 |
4.4.2 社会影响评价 |
4.4.3 资源供应 |
4.4.4 竞争力分析 |
4.4.5 影响与持续性评价结论 |
第5章 总体评价 |
5.1 总体评价结论 |
5.2 主要经验和教训 |
5.3 问题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铁路自动装车系统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装车准备阶段 |
2装车阶段 |
(5)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行业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
2.1 产业创新系统 |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
2.2 历史友好模型 |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
2.2.2 理论基础 |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
3.1 蒸汽机车时代 |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
3.1.3 小结 |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2.7 小结 |
3.3 电力机车时代 |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3.8 小结 |
3.4 高速铁路时代 |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
3.4.7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知识层面 |
4.1.2 技术层面 |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
4.2.3 组织类型 |
4.2.4 出口活动 |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国家政策 |
4.3.2 铁路企业规模 |
4.3.3 企业研发 |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4.4.1 研发合作环境 |
4.4.2 服务环境 |
4.4.3 大气环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
5.5 产业动力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内容 |
6.2 建议 |
6.2.1 技术创新方面 |
6.2.2 技术扩散方面 |
6.2.3 体制改革方面 |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拔头油火车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火车装车的现状 |
1.2 液态石油类产品装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装车工艺 |
2.1 油品装车方式 |
2.2 拔头油装车工艺 |
3 系统设计方案 |
3.1 系统组成 |
3.2 操作站监控系统设计 |
3.3 现场控制系统设计 |
3.4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4 GE RX3i PLC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4.1 PLC系统概述 |
4.1.1 PLC的产生与发展 |
4.1.2 PLC的组成与功能介绍 |
4.1.3 GE RX3i PLC的特点 |
4.2 Logic Developer编程软件 |
4.2.1 Logic Developer简介 |
4.2.2 Logic Developer的功能介绍 |
4.2.3 Logic Developer的特点 |
4.3 PLC控制程序的开发 |
4.3.1 工程创建 |
4.3.2 PLC硬件组态 |
4.3.3 PLC软件设计 |
4.3.4 PLC与现场仪表的通讯设置 |
5 应用InTouch开发监控系统 |
5.1 组态软件概述 |
5.1.1 组态软件的定义 |
5.1.2 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 |
5.1.3 主要组态软件介绍 |
5.2 InTouch概述 |
5.2.1 InTouch的功能和特点 |
5.2.2 InTouch的工作环境 |
5.2.3 InTouch的程序组件 |
5.3 InTouch的应用 |
5.3.1 项目的建立 |
5.3.2 系统的参数设置和变量定义 |
5.3.3 用户管理 |
5.3.4 拔头油装车工艺界面设计 |
5.3.5 实时报警界面设计 |
5.3.6 装车总揽工艺界面设计 |
5.3.7 历史趋势界面设计 |
5.3.8 操作记录界面设计 |
5.3.9 报表打印界面设计 |
5.4 InTouch与PME的通讯设置 |
5.5 试装车与现场调试 |
5.5.1 试装车的目的 |
5.5.2 试装车的现场操作面板控制键及其功能 |
5.5.3 试装车的控制室内操作面板控制键及其功能 |
5.5.4 试装车的步骤 |
5.5.5 装车现场的保护措施及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与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有关研究述评 |
1.3.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2 选址问题研究现状 |
1.3.3 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信息化应用状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章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分析 |
2.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描述、特点和目标 |
2.1.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的描述 |
2.1.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的特点 |
2.1.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的目标 |
2.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分析 |
2.2.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与社会经济反馈环 |
2.2.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反馈环 |
2.2.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与科技进步反馈环 |
2.2.4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与环境、安全反馈环 |
2.2.5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供需与成本反馈环 |
2.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对策与建议 |
2.4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 |
2.4.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研究 |
2.4.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 |
第3章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布局分析 |
3.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辐射力评价 |
3.1.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服务半径与辐射力 |
3.1.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辐射力评价指标内容与体系 |
3.1.3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辐射力评价应用及建议 |
3.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生产力布局服务水平聚类分析 |
3.2.1 分析目的和原则 |
3.2.2 模糊聚类分析 |
3.2.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生产力布局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
3.3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职能分工体系形成建模与仿真 |
3.3.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职能分工体系 |
3.3.2 基于需求/服务模式的RDGS-RSCAS模型 |
3.3.3 RDGS-RSCAS模型仿真 |
第4章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危险性及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评价 |
4.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危险性评价 |
4.1.1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危险性评价 |
4.1.3 实例分析 |
4.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评价 |
4.2.1 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
4.2.2 区域风险定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4.2.3 风险场与风险场强的相关研究 |
4.2.4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环境风险场强模型的构建 |
4.2.5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算例 |
第5章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建模及算法设计 |
5.1 综合多准则决策的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多目标选址-分派方法 |
5.1.1 现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多准则决策过程 |
5.1.2 危险货物运输方式选择多属性决策模型 |
5.1.3 建立多目标选址-分派模型 |
5.2 模型求解算法 |
5.2.1 组合遗传算法设计 |
5.2.2 双层模拟退火算法设计 |
5.3 仿真计算 |
5.3.1 算例设计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章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
6.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系统是控制论系统 |
6.2 控制论的常用控制方式 |
6.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现状 |
6.4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6.4.1 必要性 |
6.4.2 可行性 |
6.5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安全监控内容与方法 |
6.5.1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描述 |
6.5.2 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安全监控内容 |
6.5.3 加强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安全监控的对策与方法 |
6.6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
6.6.1 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 |
6.6.2 建设范围 |
6.6.3 系统主要功能 |
6.6.4 系统设计 |
6.7 “铁路危险货物专用线无线数字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
6.7.1 系统功能目标 |
6.7.2 系统体系与布局 |
6.7.3 系统技术架构 |
6.7.4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
6.8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受理审核一卡通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
6.8.1 系统组成结构 |
6.8.2 系统功能目标 |
6.8.3 系统流程 |
6.8.4 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H公司的运营管理分析及其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运作管理提出的要求 |
1.1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
1.2 零部件企业发展现状 |
1.3 保险杠生产企业的运营管理要求 |
第2章 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回顾 |
2.1 运营管理的一般理论概述 |
2.2 生产计划控制理论及其分析 |
2.3 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分析 |
2.4 库存管理理论及其分析 |
第3章 H 公司运营管理现状及其改进思路分析 |
3.1 H 公司运营管理现状 |
3.2 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 运营管理改进的主要思路 |
第4章 H 公司的运营管理改进 |
4.1 H 公司生产计划控制分析及其改进 |
4.2 H 公司质量管理分析及其改进 |
4.3 H 公司库存管理分析及其改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9)火车自动定量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自动化定量装车的现状 |
1.2 炼油厂装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装车工艺 |
2.1 定量装车的方式 |
2.2 液化气装车工艺 |
2.3 -35#柴油和液蜡装车工艺 |
3 系统设计方案 |
3.1 系统组成 |
3.2 过程监控系统配置 |
3.3 设备控制级系统设计 |
3.4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3.5 系统的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 |
4 PLC在装车系统中的应用 |
4.1 PLC概述 |
4.1.1 PLC的产生与现状 |
4.1.2 PLC的特点 |
4.1.3 PLC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 |
4.1.4 PLC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
4.2 GE PLC的特点 |
4.3 Logic Developer编程软件 |
4.3.1 Logic Developer简介 |
4.3.2 Logic Developer的功能块 |
4.3.3 Logic Developer的特点 |
4.4 PLC控制与监控程序的开发 |
4.4.1 项目的建立 |
4.4.2 基本参数的设置 |
4.4.3 梯形图程序设计 |
4.4.4 Modbus通讯设置 |
5 InTouch的应用与监控系统的开发 |
5.1 组态软件概述 |
5.1.1 组态软件的定义 |
5.1.2 组态软件的应用 |
5.1.3 组态软件的分类 |
5.2 InTouch概述 |
5.2.1 InTouch的功能和特点 |
5.2.2 InTouch的工作环境 |
5.2.3 InTouch的程序组件 |
5.3 用InTouch开发组态软件 |
5.3.1 项目的建立 |
5.3.2 系统参数设置和变量的定义 |
5.3.3 用户管理 |
5.3.4 液化气装车工艺界面设计 |
5.3.5 -35#柴油、液蜡装车工艺及状态总揽的设计 |
5.3.6 实时报警界面的设计 |
5.3.7 历史趋势界面的设计 |
5.3.8 操作记录界面的设计与报表的打印 |
5.4 InTouch和PME的通讯 |
5.5 试装车与现场调试 |
5.5.1 试装车的目的 |
5.5.2 试装车的现场与控制室的操作面板控制键及其功能 |
5.5.3 试装车的步骤 |
5.5.4 现场的各种保护措施及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成品油密闭定量装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概述 |
2 配套设备 |
3 系统运行环境 |
3.1 硬件要求 |
3.2 软件要求 |
4 系统功能介绍 |
4.1 数据采集 |
4.2 图形显示 |
4.3 装油操作 |
4.4 串口配置 |
4.5 装车作业数据配置 |
4.6 数据查询 |
4.7 用户授权 |
5 系统使用介绍 |
5.1 视图 |
5.1.1 鹤位总参图 |
5.1.2 液位图 |
1) 显示鹤位信息: |
2) 显示液位: |
3) 状态栏: |
5.1.3 参数 |
5.2 登录 |
5.3 系统配置与维护 |
5.3.1 CL-2000定值控制器的维护 |
1) 添加: |
2) 删除: |
3) 修改: |
5.3.2 串口配置 |
5.3.3 装油作业参数配置 |
1) 装油方案表维护 |
2) 油品名称表维护 |
3) 储罐名称表维护 |
4) 车型表维护 |
5.3.4 数据库备份 |
6 产生效果与效益 |
7 系统遗留问题 |
四、成品油装车自控系统的设计及其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惠发食品公司质量管理评价及提升研究[D]. 谭新章.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2]永登油库半地下覆土式油罐风险辨识与防控研究[D]. 王国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3]许昌油库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 王向娜.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4]铁路自动装车系统介绍[J]. 刘巍. 广东化工, 2015(05)
- [5]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 [6]拔头油火车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关路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5)
- [7]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与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D]. 王喆.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8]H公司的运营管理分析及其改进[D]. 张志凡. 吉林大学, 2009(09)
- [9]火车自动定量装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张霆.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10]成品油密闭定量装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 贾煜.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