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

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

一、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霞[1](2021)在《苹果花叶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苹果花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各苹果产区危害日趋严重,给苹果高产优质带来巨大影响。为了对苹果花叶病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与措施。笔者从苹果花叶病对生长结果、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细胞性态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花叶病的症状表现、果树病毒的检测方法、苹果花叶病病原种类及检测、花叶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熊越[2](2018)在《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文中指出目前海南番木瓜病毒病防治对象主要为木瓜环斑病毒(PRSV),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既能感染非转基因番木瓜,也能感染抗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而且极大加速 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 的传播,因此 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是番木瓜生产的新威胁,与PRSV(常见的木瓜环斑病毒)一样都是具有毁灭性的。因此研究PLDMV致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意义重大。构建含有荧光标记的PLDMV侵染性克隆是研究PLDMV致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在克隆获得PLDMV-DF(海南东方毒源)全长cDNA基础上,利用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成功构建由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驱动的与农杆菌感染相容的pPLDMV病毒表达载体,以及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pPLDMV-GFP、pPLDMV-mCherry病毒表达载体。将这些载体直接转化到根癌农杆菌C58C1中构建成农杆菌工程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番木瓜植株,接种30天时发现有95%的番木瓜幼苗感染了 PLDMV-GFP或PLDMV-mCherry,表现出典型的如野生型PLDMV引起的系统性症状;在荧光显微镜和紫外光照灯下观察,发现受侵染的番木瓜植株叶片、茎和根中可见绿色和红色荧光。经过RT-PCR监测分析,表明PLDMV、PLDMV-GFP和PLDMV-mCherry在番木瓜植株中稳定了 90天以上,并连续传代至第六代以上(30天/代);同时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GFP、mCherry荧光蛋白在被感染的番木瓜植株中获得了表达。以上这些侵染性克隆尤其是含荧光的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将有助于研究PLDMV致病机制、病毒与宿主互作和病毒运动等方面,还可构建弱毒株系用于番木瓜抗PLDMV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克隆策略,基于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和直接的根杆癌转化,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构建植物病毒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方法具有简单、高效、快速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前人实验的基础之上构建(PLDMV-DF)cDNA全长侵染性克隆及其插入外源(GFP、mCherry)报告基因的病毒表达载体,所设立的这些实验不仅为研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的病理、分子机制、防治PLDMV新策略等方面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而且亦为多种其它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的侵染性克隆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张立群[3](2017)在《苹果锈果病及绿皱果病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果树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果树生产上出现的病症,由于以其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及防治的困难性,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和重视。苹果锈果病及苹果绿皱果病是两种通过嫁接传播的病毒,且潜育期长。本文通过了解两种病毒的病原、发生规律,及时掌握苹果锈果病及苹果绿皱果病的防治方法,用以指导生产。

于云奇[4](2017)在《小RNA深度测序在柑橘新发病毒的鉴定及TuMV诱导的抗病毒新机制中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果树资源丰富,各类水果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因此其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病毒病害可影响果树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给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失。果树病毒病害种类较多,其中部分病害的病原至今未能确认,因此果树病毒病害的检测与鉴定对于生产及防治至关重要。果树病毒往往缺乏相应的草本寄主,在木本植物内的复制积累量低,分布不均且具有季节性差异,存在潜伏侵染的现象,且果树组织中多富含多糖多酚等复杂成分,这些因素限制了传统病毒检测方法在果树病毒上的鉴定工作。高通量测序技术(如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果树病毒检测和鉴定的效率,用于可鉴定包括柑橘在内的果树未知病毒,挖掘更多病毒种类。小RNA(small RNA,sRNA)深度测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及高通量等优点,为植物病毒快速检测鉴定的新方法。本研究利用s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两种不同种类的柑橘病毒,并以此探讨该技术在果树病毒鉴定中的应用;同时本文将对病毒侵染寄主植物(拟南芥及柠檬)后sRNA表达谱进行分析,以期为果树病毒的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新思路。通过sRNA深度测序技术,从采自重庆地区的表现黄化脉明症状的柠檬样品中鉴定到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通过序列拼接最终获得了该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研究发现其分离物CQ与CYVCV土耳其分离物Y1、云南分离物YN及巴基斯坦分离物PK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7.3%、98.8%及97.6%,同时对病毒编码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也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分离物CQ属于甲型线性病毒科(Alphaflexiviridae)柑橘病毒属(Mandarivirus)。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分析了CYVCV侵染柠檬后的病毒小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vsiRNAs)表达谱特征,CYVCV vsiRNAs以21-及22-nts两种为主,它们在CYVCV基因组上连续且不均匀分布,源于病毒负链的vsiRNAs丰度比正链高。本研究对CYVCV vsiRNAs 5’-端碱基偏好性也做了分析,结果暗示了这些vsiRNAs可能与柑橘体内不同的Argonaute(AGO)蛋白结合进而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该样品为CYVCV单独侵染。柑橘褪绿矮缩病(Citrus chlorotic dwarf disease,CCDD)也是柑橘上发现的一种病毒病害,最早发现于土耳其。本章继续利用sRNA深度测序技术对采自中国云南地区的表现褪绿畸形症状的柠檬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对sRNA表达谱分析后发现,类似于CYVCV,源自于病毒的contigs几乎覆盖了分离物CCDaV-TK4(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GenBank No.JQ920490)的全基因组。通过引物设计及实验成功获得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信息,全长为3642-nts。序列分析发现其与分离物CCDaV-TK4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9.3%,其基因组与其它双生病毒结构类似,如单链环状dna、茎环结构及其内部的九核苷酸序列等。聚类分析表明该分离物ccdav-cn001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didae)。本研究同样分析了ccdavvsirnas的表达谱,vsirnas以22-、21-及24-nts为主,病毒正义链vsirnas的丰度要高于反义链。结合vsirnas表达谱,预测并验证了该病毒基因组反义链存在一个内含子结构。分离物ccdavcn001是ccdav的第二条全长基因组序列,其发现丰富了ccdav的序列信息。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种类柑橘病毒的鉴定,表明了s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果树病毒快速鉴定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两种病毒vsirnas表达谱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和推动了我们对柑橘抗病毒分子机理的理解。基因沉默是真核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基于srna活性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目前抗病毒基因沉默的研究多集中在草本植物上,木本植物上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继续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拟南芥的抗病毒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包含柑橘在内的果树抗病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思路。本章研究对象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gfp),它是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一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通过对tumv-gfp侵染拟南芥后诱导的小rna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与黄瓜花叶病毒突变体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Δ2b,cmv-Δ2b)侵染拟南芥的结果类似,tumv-gfp侵染拟南芥后也能够诱导一类21-ntssrna的富集,此类srna由拟南芥1000多个编码基因产生,主要集中于基因的编码区域和及核糖体rrna的负链,由于此类srna是由病毒诱导所致,因此它们被命名为vasirnas(virus-activatedsirnas)。进一步数据分析及杂交实验验证了vasirnas的合成依赖于rdr1(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1)及dcl4(dicer-like4)。拟南芥突变体ein5(ethylene-insensitive5)健康植株本身可以产生一类21-ntssrna,而当接种tumv-gfp后ein5中vasirnas的积累量明显提高,表明ein5可以增强vasirnas通路;tumvmrna在ein5植株中的积累量降低和在rdr1中积累量升高,表明此通路可能具有抗病毒活性。cmv-Δ2b与tumv-gfp侵染拟南芥后诱导的rdr1共同靶标基因有369种,表明两种病毒侵染拟南芥均可诱导上百种内源基因产生vasirnas,该结果暗示了拟南芥的vasirnas合成通路针对不同病毒的侵染可能具有普遍性。vasirnas可导致寄主内源基因表达下调,基因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内源基因多与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相关,推测这些编码基因的表达为病毒提供了其复制增殖需要的能量及原料,寄主关闭这些内源基因或对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复制增殖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本研究试图探究拟南芥vasirnas通路在柑橘上是否同样具有普遍性,以cyvcv侵染柠檬后的小rna表达谱为研究对象,以甜橙作为参考基因组,分析发现来源于柠檬编码基因及rrna区域的21-ntssrna,其丰度在cyvcv侵染前后基本不变,该结果说明CYVCV侵染柠檬后,并没有产生类似于拟南芥vasi RNAs的通路或柠檬体内vasiRNAs通路不明显,其背后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该结果为vsiRNAs机制在果树寄主上的首次尝试。

霍鹏升[5](2016)在《桃黑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文中提出桃黑斑病(peach black spot)是近几年我国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桃产区新出现和严重发生的病害。为了明确病害种类及有效地控制该病,本文对其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以及化学药剂筛选与田间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采集甘肃秦安的桃黑斑病病枝和病果,通过分离和纯化,获得菌株。经培养性状、分生孢子链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分离菌株鉴定为杏链格孢(Alternaria armeniacae)。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链格孢属真菌具有99%相似性(序列登录号为KT154831)。室内离体和田间枝条伤口接种表明,分离菌株能使桃树新梢产生黑斑病典型症状。此外,在室内人工伤口接种条件下,分离菌株还能使果实形成黑斑,但不会侵染叶片。因此,将甘肃秦安桃黑斑病病原确定为杏链格孢。病菌的寄主除了桃,在人工伤口接种条件下,还可以侵染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果实,但不能侵染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试验研究表明,桃黑斑病菌菌丝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25℃、pH6.0-7.0、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最适培养基是PDA;最适碳源是麦芽糖和淀粉,最适氮源是亮氨酸和硫氨酸。分生孢子在25℃、pH 6.0~7.0、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最高。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室内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桃黑斑病菌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其中咪鲜胺抑菌能力最强,EC50值为0.0929 μg/mL;其次是嘧菌环胺、己唑醇、戊唑醇,EC50值分别为0.1936μg/mL、0.2001μg/mL、0.9917μg/mL。选择3种药剂于2014年和2015年进行田间防病试验,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2天25%咪鲜胺500倍液防病效果最好,枝条防效为98%;其次是25%咪鲜胺1000倍液+5%己唑醇1000倍液,病枝率防效为96.8%。2015结果表明,药后33天25%的咪鲜胺1000倍液+5%己唑醇1000倍液的病果率防效为97.38%,25%咪鲜胺500倍稀释液病果率防效为95.89%。

秦子禹[6](2015)在《苹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及三种潜隐性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病严重影响苹果的生长、产量以及果品质量,尚无有效防治药剂,树体一旦侵染很难根除,繁育无病毒苗木实行无毒化栽培是其防治的最有效途径。高效、灵敏、稳定的病毒检测技术是实现苹果无毒化栽培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本研究在筛选出适用于苹果的内参基因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苹果Actin基因及苹果茎沟病毒、茎痘病毒、褪绿叶斑病毒三种苹果潜隐性病毒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三种潜隐性病毒的侵染、增殖、分布以及时序变化等规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并为苹果病毒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研发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SYB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Actin、TUB、GAPDH、18SrRNA、UBQ、nad5六个持家基因在苹果幼叶、成龄叶、枝皮、根皮和种子中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经GeNorm软件分析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五种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Actin=UBQ﹥GAPDH﹥nad5﹥TUB﹥18SrRNA,Actin和UBQ为优选内参基因。2、首次建立了苹果Actin基因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已公布的Actin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106.5%;该方法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为1.48×10 copies·μL-1的cRNA,比常规RT-PCR高1000倍;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2.65%。3、建立了苹果茎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ASG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96.8%;该方法特异性好,与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copies·μL-1,比常规RT-PCR高10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SGV的快速准确检测。4、建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ACLSV 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ACLS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以ACLSV-c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9,扩增效率为103.7%;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好,与ASGV、ASPV和ASSVd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0 copies·μL-1,比常规RT-PCR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0.84%。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CLSV的快速准确检测。5、建立了苹果茎痘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根据ASPV 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检验。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6,扩增效率为99%;该方法特异性好,与ASGV、ACLSV及ASSVd均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1.31×102 copies·μL-1,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1.85%。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高、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际样品中ASPV的快速定量检测。

鲁卓越[7](2015)在《褐色橘蚜取食行为对传播柑橘衰退病的影响》文中认为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柑橘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给世界各地的柑橘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害,褐色橘蚜Toxoptera c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d gossypii Glover、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x(Boyer de Fonscolombe)是CTV的三大媒介蚜虫,其中,褐色橘蚜是CTV的最有效传播介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最为广泛。褐色橘蚜以非循回型半持久方式进行CTV传播,目前对其的传播机理不清楚。在植物——病毒——蚜虫三者的相互关系中,病毒能够影响蚜虫的行为;蚜虫的活动和行为对植物病毒的流行速度和发展范围又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以柑橘蚜虫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对传播CTV间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褐色橘蚜、棉蚜、绣线橘蚜在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上的取食行为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口针到达韧皮部之前的刺探阶段,以及韧皮部取食阶段。此外,蚜虫更偏爱吸食感病植株的韧皮部汁液,到达韧皮部接触植物病毒的机会更多,因而获得病毒的机会也更多。2、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较两种感病植株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韧皮部取食,而且更偏爱取食感染衰退病病毒的植株。感染不同株系的植株对褐色橘蚜的取食行为影响不大。3、携带CTV14的褐色橘蚜在CTV14植株上取食时,CTV14能够抑制凝胶唾液鞘的形成阻止口针到达韧皮部进行取食,加速了带毒的褐色橘蚜转移至其他植株上;在CTV11植株和健康植株上取食则表现为促进口针到达韧皮部。韧皮部阶段的参数均显示出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取食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的食物利用率较高,向植株韧皮部分泌唾液时释放病毒颗粒增加了传播病毒的机会。携CTV14的褐色橘蚜不喜在两种感病植株上取食,尤其是CTV14植株。4、携带CTV11病毒的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到达韧皮部所花费的次数和都较短时间,并且两种感病植株间没有差异,韧皮部阶段参数差异性不大,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较早开始第一次的韧皮部吸食,显示出一定的喜食性,对两种感病植株的喜食性差异不显着。

何应琴,陈文龙,周常勇,李中安,王雪峰,李太盛[8](2012)在《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的种类、特点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了我国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防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记侠,张新杰,何维华,任玉华[9](2007)在《我国葡萄病毒病及其防治》文中研究指明葡萄病毒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病毒侵染葡萄后,造成产量下降(减产20%~80%),品质降低(着色不良、含糖量下降、含酸量升高和风味丧失等),成熟延迟,树势衰退,经济寿命缩短,抗逆性减弱,生根力差和嫁接成活率

王春燕[10](2007)在《葡萄茎痘病毒原位RT-PCR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的原位PCR技术,结合了PCR和原位杂交的优点,既可检测出样品中低拷贝的核酸,又可确定其细胞来源和细胞中的位置,至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形态学研究方法,利用原位RT-PCR检测果树病毒,对病毒在果树各组织中的分布进行定位,可为果树病毒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分布和传输的作用机制,对病毒的诊断、预防、治疗等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也为果树无毒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产实践意义。本实验用常规RT-PCR检测出携带葡萄茎痘病毒的葡萄样本,采集此样本和实生苗2㎜左右的茎尖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用制备出的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在切片上进行直接原位RT-PCR和间接原位RT-PCR;通过观测经过显色系统检测后的组织,确定葡萄茎痘病毒在茎尖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制备出适合植物茎尖幼嫩组织的石蜡切片,得到葡萄茎尖这种幼嫩且含水量大的植物组织最佳的脱水酒精梯度和时间: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1h,50%、70%、80%、90%、100%乙醇脱水各1h,适用于以茎尖为材料的原位RT-PCR。2.用常规液相RT-PCR成功获得长度为355bp的特异性片段。对特异性片段进行回收、连接、克隆,由上海生工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AF026278)比对,特异片段的同源性可达到89%。3.利用克隆质粒,用PCR法制备出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探针长度为355bp,并确定合适的探针浓度应用于原位RT-PCR。4.建立了GRSPaV直接原位RT-PCR检测体系和间接原位RT-PCR检测体系。5.初步确定了葡萄茎痘病毒在茎尖中的分布位置。通过观测经原位RT-PCR免疫检测后的茎尖横剖切片和纵剖切片以及实验中的各种阴性对照切片,大致确定了葡萄茎痘病毒在茎尖中的分布:葡萄茎尖组织中葡萄茎痘病毒粒子主要集中分布于维管束,而其他地方的细胞中只有很少量的病毒分布,在茎尖0.2㎜以上的分生区不带病毒。

二、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花叶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苹果花叶病的危害
    1.1 对生长结果的影响
    1.2 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对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2 苹果花叶病症状表现
3 果树病毒的检测方法
    3.1 生物学检测(即指示植物法)
    3.2 血清学检测
    3.3 电子显微检测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
    3.5 高通量测序技术
4 苹果花叶病病毒种类检测及确定
5 苹果花叶病发病规律
6 苹果花叶病防治方法
    6.1 选用无病毒接穗和砧木
    6.2 使用有效药剂,是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最有效的方法
7 展望
    7.1 利用生物农药及复配剂防控需要试验
    7.2 实生苗花叶病病原需要鉴定
    7.3 新品种对花叶病抗性需要研究

(2)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
        1.1.1 PLDMV的发现
        1.1.2 PLDMV的病害特征与传播方式
        1.1.3 PLDMV的感染寄主与分型
        1.1.4 PLDMV的基因结构及超微特征
    1.2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作用防治病毒病
        1.2.1 交叉保护原理及应用
        1.2.2 病毒弱毒株的获得途径
        1.2.3 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获得工程植株
    1.3 侵染性克隆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1.3.1 病毒全长cDNA侵染性克隆研究
    1.4 病毒侵染性克隆接种方法
        1.4.1 基因枪法接种
        1.4.2 机械接种法
        1.4.3 农杆菌侵染法
        1.4.4 浸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和病毒株
        2.1.2 试剂
        2.1.3 菌株及载体
        2.1.4 引物设计和合成
    2.2 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总RNA质量分析
        2.2.3 合成PLDMV cDNA第一链
        2.2.4 利用RT-PCR、5'RACE和3'RACE扩增PLDMV全基因组
        2.2.5 T-载体PCR产物克隆
        2.2.6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表达载体的构建
        2.2.7 农杆菌兼容性侵染工程菌构建
        2.2.8 pPLDMV/C58C1、pPLDMV-GFP/C58C1、pPLDMV-mCherry/C58C1侵染性试验
        2.2.9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GFP及mCherry表达
3、结果与分析
    3.1 PLDMV-DF病叶总RNA提取及电泳检测
    3.2 PLDMV-DF分离物全长基因组克隆及序列测定
    3.3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3.4 PPLDMV、PPLDMV-GFP和PPLDMV-MCHERRY侵染病症观察及GFP、MCHERRY表达分析
    3.5 PLDMV、PLDMV-GFP、PLDMV-MCHERRY侵染稳定性分析
4、讨论
    4.1 影响GIBSON组装融合克隆法构建侵染性克隆的关键因素
    4.2 PLDMV侵染性克隆构建的重要意义
    4.3 PPLDMV-GFP、PPLDMV-MCHERRY侵染性表达载体构建及应用
    4.4 利用弱毒株进行交叉保护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4.1 弱毒株交叉保护的机制及其假说
        4.4.2 弱毒株交叉保护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苹果锈果病及绿皱果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苹果锈果病
    1.1 病原及发生规律
    1.2 防治方法
        1.2.1 选用无病毒接穗和砧木
        1.2.2 拔除病苗
        1.2.3 刨除病树
        1.2.4 避免苹果树与梨树混栽
        1.2.5药剂防治
2 苹果绿皱果病
    2.1 病原及发生规律
    2.2 防治方法
        2.2.1 栽培无病毒苗木
        2.2.2 刨除病树
        2.2.3 禁止在病树上高接换种

(4)小RNA深度测序在柑橘新发病毒的鉴定及TuMV诱导的抗病毒新机制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病毒病及其它两种病毒病的研究概述
        1.1.1 柑橘病毒病及疑似病毒病害
        1.1.2 黄瓜花叶病毒
        1.1.3 芜菁花叶病毒
    1.2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
        1.2.1 生物学鉴定法
        1.2.2 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1.2.3 血清学方法
        1.2.4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5 深度测序技术
    1.3 基因沉默
        1.3.1 植物基因沉默概述
        1.3.2 基因沉默通路上的重要元件
        1.3.3 小RNA的分类
        1.3.4 植物病毒介导的植物抗病毒基因沉默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利用小RNA深度测序鉴定柑橘黄化脉明病毒
    3.1 技术路径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感病样品材料
        3.2.2 常用试剂、耗材及仪器
        3.2.3 PCR引物序列
    3.3 实验方法
        3.3.1 柑橘总RNA的抽提
        3.3.2 逆转录PCR
        3.3.3 RACE方法
        3.3.4 PCR产物割胶回收
        3.3.5 T-载体连接
        3.3.6 蓝白斑筛选
        3.3.7 质粒抽提
        3.3.8 核酸序列分析
        3.3.9 小RNA表达谱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RNA质量检测
        3.4.2 病毒小RNA拼接
        3.4.3 CYVCV基因组分析
        3.4.4 CYVCV单独侵染柠檬
        3.4.5 vsiRNAs分布特征
        3.4.6 vsiRNAs 5’-端碱基偏好性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柑橘褪绿矮缩病毒
    4.1 技术路径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病毒材料
        4.2.2 常用试剂
        4.2.3 探针及引物序列
    4.3 实验方法
        4.3.1 柑橘总RNA的抽提
        4.3.2 柑橘总DNA的抽提
        4.3.3 引物设计
        4.3.4 PCR反应
        4.3.5 分子克隆
        4.3.6 质粒抽提
        4.3.7 基因组分析方法
        4.3.8 小RNA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RNA样品质量检测
        4.4.2 基因组序列拼接
        4.4.3 基因组分析
        4.4.4 vsi RNAs表达谱
        4.4.5 内含子结构预测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TuMV诱导的拟南芥抗病毒新机制的研究
    5.1 本章实验技术路线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材料
        5.2.2 病毒材料
        5.2.3 常用试剂
        5.2.4 主要仪器设备
        5.2.5 Northern杂交所用到的探针序列-
    5.3 实验方法
        5.3.1 农杆菌侵染
        5.3.2 TuMV-GFP病毒粒子抽提
        5.3.3 病毒接种
        5.3.4 拟南芥RNA抽提
        5.3.5 小RNA克隆
        5.3.6 小RNA数据分析
        5.3.7 Northern杂交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TuMV诱导拟南芥产生一类 21-nts的小RNA
        5.4.2 vasiRNAs的产生依赖于RDR1
        5.4.3 vasiRNAs的实验验证
        5.4.4 RDR1的靶标基因
        5.4.5 CYVCV诱导的柠檬内源小RNA的表达
    5.5 讨论
第六章 讨论及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第七章 创新点及前景展望
    7.1 创新点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 论文中常见的英文名缩写及中文对照
附录II 本论文中部分病毒的斜体与非斜体附表
附录III 拟南芥内源小RNA的探针序列信息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课题参加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5)桃黑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桃病害发生情况
        1.1 真菌病害
        1.2 细菌病害
        1.3 病毒病害
        1.4 线虫病害
        1.5 其他病害
    2 桃黑斑病害发生情况
        2.1 病害发生与危害
        2.2 病原
        2.3 病害防治
        2.4 甘肃秦安“桃红黑点病”
    3 真菌种类鉴定方法
        3.1 形态鉴定
        3.2 分子鉴定
    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培养基
        1.1 马铃薯葡萄糖(PDA)培养基
        1.2 麦芽糖培养基
        1.3 燕麦片培养基
        1.4 查氏(Czapek)培养基
        1.5 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3 病菌分离与纯化
        3.1 病样采集
        3.2 菌株分离与纯化
        3.3 菌株保藏
    4 病菌种类鉴定
        4.1 形态学特征观察与鉴定
        4.2 分子生物学鉴定
    5 病菌致病性测定
        5.1 室内离体接种
        5.2 田间接种
    6 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6.1 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6.2 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7 病害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7.1 药剂类型与来源
        7.2 毒力测定方法
    8 病害化学防治田间试验
        8.1 试验药剂
        8.2 试验设计
        8.3 病情调查
        8.4 防效计算
结果与分析
    1 桃黑斑病症状
    2 桃黑斑病菌种类鉴定
        2.1 rDNA-ITS序列分析
        2.2 形态特征
        2.3 致病性
    3 桃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3.1 菌丝生长条件
        3.2 分生孢子萌发特性
    4 桃黑斑病化学防治
        4.1 室内药剂筛选
        4.2 药剂田间防效
讨论
    1 桃黑斑病名称与分布
    2 桃黑斑病病原与寄主
    3 桃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4 桃黑斑病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苹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及三种潜隐性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概述
        1.1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原理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1.2.1 荧光嵌合法(SYBR GreenⅠ)
        1.2.2 TaqMan探针法
        1.2.3 分子信标法(Molecular beacons)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定量方法
        1.3.1 绝对定量法
        1.3.2 相对定量法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内参基因概述
        2.1 常用的内参基因
        2.2 内参基因的选择
    3 苹果病毒病概述
        3.1 苹果病毒病概况
        3.2 苹果病毒的传播途径
        3.3 苹果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3.4 苹果潜隐性病毒的检测方法
        3.4.1 指示植物法
        3.4.2 电子显微镜技术
        3.4.3 血清学方法
        3.4.3 分子生物学技术
        3.5 三种苹果潜隐性病毒
        3.5.1 苹果茎沟病毒
        3.5.2 苹果茎痘病毒
        3.5.3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苹果六个内参基因的优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1 主要仪器
        1.2.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总RNA的提取
        1.3.2 总RNA完整性和纯度的检测
        1.3.3 总RNA的纯化
        1.3.4 cDNA的合成
        1.3.5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3.6 六个内参基因的常规PCR扩增及其引物退火温度筛选
        1.3.7 六个内参基因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1.3.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提取
        2.2 总RNA的纯化及cDNA合成
        2.3 六个内参基因的常规PCR扩增及其引物退火温度的筛选
        2.4 六个内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2.5 六个内参基因的筛选
        2.5.1 六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2.5.2 六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苹果Actin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cDNA的合成
        1.5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1.6 阳性重组质粒的构建
        1.6.1 Actin基因的常规PCR扩增
        1.6.2 目标片段的回收
        1.6.3 目标片段的克隆
        1.6.4 重组质粒的提取
        1.6.5 重组质粒的鉴定
        1.7 cRNA标准品的制备
        1.7.1 阳性重组质粒的线性化处理
        1.7.2 cRNA的体外转录及纯化
        1.8 Actin基因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1.8.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8.2 反应体系与常规RT-PCR灵敏度的对比
        1.8.3 反应体系的特异性
        1.8.4 反应体系的重复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Actin基因的常规PCR扩增及其产物的回收
        2.2 阳性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2.3 cRNA的体外转录
        2.4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标准曲线的制作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常规PCR灵敏度的对比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
    3 讨论
第四章 苹果茎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合成
        1.4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1.5 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1.6 标准曲线的绘制
        1.7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的方法学测试
        1.7.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特异性试验
        1.7.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灵敏性试验
        1.7.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重复性试验
        1.8 实际样品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特异性
        2.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灵敏度的比较
        2.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重复性
        2.6 实际样品检测
    3 讨论
第五章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1.2.2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1.2.3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绘制
        1.2.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试验
        1.2.5 实际样品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鉴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特异性
        2.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灵敏度
        2.4 实时荧光定量RT- PCR的重复性
        2.5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苹果茎痘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引物及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1.3 总RNA的提取及RT-PCR
        1.4 阳性质粒的构建
        1.5 标准品cRNA的制备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1.6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反应体系的验证与实际样品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性质粒的构建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特异性
        2.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灵敏度
        2.5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重复性
        2.6 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7)褐色橘蚜取食行为对传播柑橘衰退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柑橘衰退病(CTV)研究进展
        1.1 CTV的分布及危害
        1.2 CTV的生物学特性
        1.3 CTV的传播途径
        1.4 CTV的主要媒介蚜虫
    2 褐色橘蚜与柑橘衰退病的关系
        2.1 褐色橘蚜的传毒特性
        2.2 影响褐色橘蚜传毒的因素
        2.3 褐色橘蚜的传毒机理
    3 柑橘植株和褐色橘蚜中衰退病病毒检测
        3.1 内含体电镜检测技术
        3.2 血清学检测技术
        3.3 PCR检测技术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
    4 EPG技术的研究进展
        4.1 EPG技术原理与发展
        4.2 EPG波形的生物学意义
        4.3 蚜虫的取食行为与传播植物病毒的关系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一节 CTV病毒检测实验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RNA的提取
        3.1.1 柑橘叶片总RNA提取
        3.1.2 褐色橘蚜总RNA提取
        3.2 引物的合成
        3.2.1 柑橘叶片CTV检测引物
        3.2.2 褐色橘蚜带毒检测引物
        3.3 cDNA的合成
        3.3.1 柑橘叶片cDNA的合成
        3.3.2 褐色橘蚜cDNA的合成
        3.4 real-time RT-PCR反应体系
    第二节 EPG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植株
        1.2 供试昆虫
        1.3 供试毒源
        1.4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EPG的转换与记录方法
        3 EPG波形分析方法
        4 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CTV检测结果
    第二节 蚜虫EPG波形的识别
    第三节 蚜虫的取食行为比较
        1 三种柑橘蚜虫在健康植株与感病植株上的取食行为比较
        1.1 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与感病植株上的取食行为比较
        1.1.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1.1.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1.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2 棉蚜在健康植株与感病植株上的取食行为比较
        1.2.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1.2.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2.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3 绣线橘蚜在健康植株与感病植株上的取食行为比较
        1.3.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1.3.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3.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1.4 小结
        2 不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苗、弱毒苗、强毒苗上取食行为的比较
        2.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2.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2.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3 携强毒褐色橘蚜在健康苗、弱毒苗、强毒苗上取食行为的比较
        3.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3.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3.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3.4 刺探行为的比例参数比较
        4 携弱毒褐色橘蚜在健康苗、弱毒苗、强毒苗上取食行为的比较
        4.1 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比较
        4.2 韧皮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4.3 木质部取食的刺探行为比较
        4.4 刺探行为的比例参数比较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侵染CTV病株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1 侵染CTV的病株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2 侵染CTV的病株对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3 侵染CTV的病株对绣线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节 不同株系CTV植株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CTV14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CTV11对褐色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第五节 褐色橘蚜取食行为与CTV的传播
本研究创新之处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8)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果树病毒病
    1.1 苹果病毒病
    1.2 葡萄病毒病
    1.3 柑橘病毒病
2 主要病毒病的传毒虫媒
3 侵染途径
    3.1 昆虫及螨类的传染方式
    3.2 真菌传毒
    3.3 菟丝子传毒
    3.4 嫁接传染
    3.5 线虫及土壤传染
4 重要传毒媒介的传毒特点
    4.1 蚜虫的传毒特点
    4.2 叶蝉和飞虱的传毒特点
    4.3 育苗传毒的特点
5 果树病毒病对果树的侵染特点
    5.1 嫁接传染
    5.2 系统感染
    5.3 混合侵染
6 传毒媒介防控技术研究
    6.1 非虫媒传毒媒介的防控
    6.2 传毒虫媒的防控
7 问题与展望

(9)我国葡萄病毒病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病毒病的主要种类、症状、为害检测及传播途径
    1.1 葡萄扇叶病
    1.2 葡萄卷叶病
    1.3 葡萄栓皮病
    1.4 葡萄茎痘病
    1.5 葡萄斑点病
    1.6 葡萄新梢矮缩病
    1.7 葡萄花叶病
2 葡萄病毒病为害特点
    (1) 潜隐性
    (2) 系统侵染
    (3) 复合侵染
    (4) 难以防治,为害周期长
3 葡萄病毒病的防治
    3.1 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
    3.2 培育无病毒母株,建立无病毒葡萄苗木繁育圃
        (1)脱除病毒
        (2)病毒检测
        (3)快速繁殖
    3.3 及时发现和拔除病株,清除发病中心
    3.4 防治传毒介体
    3.5 选育抗线虫和抗病毒砧木
    3.6 选育抗病毒葡萄品种

(10)葡萄茎痘病毒原位RT-PCR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和英汉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果树病毒病特点、危害和种类
    2 果树病毒国内外研究现状
    3 葡萄病毒病的研究
        3.1 葡萄病毒病发生与危害
        3.2 国内外葡萄病毒研究进展
        3.2.1 国外研究进展
        3.2.2 国内研究进展
        3.3 几种重要葡萄病毒病的研究
        3.3.1 葡萄扇叶病
        3.3.2 葡萄卷叶病
        3.3.3 葡萄栓皮病
        3.3.4 葡萄茎痘病
        3.4 葡萄病毒研究展望
        3.4.1 检测技术研究
        3.4.2 加快培育或引进无病毒葡萄优良品种
        3.4.3 标准制定与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的建立
    4 原位RT-PCR 技术研究
        4.1 原位RT-PCR 的基本原理
        4.2 原位RT-PCR 的基本步骤
        4.2.1 标本制备
        4.2.2 扩增前预处理
        4.2.3 反转录反应
        4.2.4 原位PCR 扩增
        4.2.5 杂交前处理
        4.2.6 原位杂交检测
        4.2.7 对照的设置
        4.3 原位逆转录PCR 的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1 试验材料和主要试剂仪器
        1.1 供试材料
        1.2 试剂及酶类
        1.3 主要仪器
        1.4 引物设计
    2 试验方法
        2.1 常规 RT-PCR 法检测葡萄茎痘病毒
        2.1.1 总 RNA 的提取方法
        2.1.2 cDNA 合成
        2.1.3 PCR 扩增GRSPaV 特异性片段
        2.1.4 PCR 产物的电泳检测
        2.1.5 PCR 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1.6 目的片段的连接、克隆、与鉴定
        2.2 石蜡切片的制备
        2.2.1 玻片的清洗和处理
        2.2.2 切片制备材料
        2.3 直接原位RT-PCR 检测体系
        2.3.1 组织预处理
        2.3.2 反转录反应
        2.3.3 原位PCR 扩增
        2.3.4 原位PCR 产物的免疫检测
        2.3.5 对照的设置
        2.4 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制备
        2.5 间接原位RT-PCR 检测体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常规RT-PCR 检测葡萄茎痘病毒结果
        3.1.1 葡萄枝条与叶片提取的总 RNA 结果
        3.1.2 RT-PCR 检测GRSPaV 的凝胶电泳结果
        3.1.3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
        3.1.4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3.1.5 测序结果
        3.2 适合于植物组织的石蜡切片的制作
        3.2.1 固定时间的影响
        3.2.2 脱水时间的影响
        3.2.3 切片厚度的影响
        3.3 生物素标记的CDNA 探针的鉴定
        3.4 切片预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3.5 直接原位RT-PCR 检测体系
        3.5.1 葡萄茎尖纵剖切片中葡萄痉痘病毒的检测结果
        3.5.2 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的设置
        3.6 间接原位RT-PCR 检测体系
        3.6.1 葡萄茎尖纵剖切片中葡萄痉痘病毒的检测结果
        3.6.2 无毒苗茎尖组织的间接原位RT-PCR 检测结果
        3.6.3 空白对照的设置
        3.7 葡萄茎尖横剖连续切片研究病毒在组织体内的分布
    4 讨论
        4.1 适合于植物茎尖幼嫩组织的石蜡切片的制备
        4.1.1 葡萄茎尖的取材和固定
        4.1.2 石蜡切片的制备
        4.2 玻片的清洗和防脱剂的使用
        4.3 原位RT-PCR 切片预处理
        4.3.1 蛋白酶 K 的作用
        4.3.2 DNA 酶的处理
        4.4 用PCR 法制备生物素标记的CDNA 探针
        4.4.1 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应用
        4.4.2 探针的长度和浓度
        4.5 降低背景染色的各种处理
        4.5.1 洗涤
        4.5.2 预杂交
        4.6 关于原位RT-PCR 实验中对照的设置
        4.7 直接原位RT-PCR 和间接原位RT-PCR 的比较
        4.8 实验过程中防止反应液的蒸发
        4.9 茎尖切片中葡萄茎痘病毒的检测结果讨论
    5 结论
    6 创新
    7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7.1 对直接原位RT-PCR 和间接原位RT-PCR 体系进行优化
        7.2 进一步运用建立起的原位 RT-PCR 检测体系
        7.3 对特异性杂交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7.4 进行荧光原位RT-PCR 的检测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附表二测序原始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花叶病研究进展[J]. 李春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8)
  • [2]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Y)侵染性克隆的高效构建及遗传分析[D]. 熊越. 海南大学, 2018(08)
  • [3]苹果锈果病及绿皱果病的发生与防治[J]. 张立群. 吉林农业, 2017(20)
  • [4]小RNA深度测序在柑橘新发病毒的鉴定及TuMV诱导的抗病毒新机制中的研究[D]. 于云奇. 西南大学, 2017(11)
  • [5]桃黑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D]. 霍鹏升. 扬州大学, 2016(02)
  • [6]苹果内参基因的筛选及三种潜隐性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秦子禹.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8)
  • [7]褐色橘蚜取食行为对传播柑橘衰退病的影响[D]. 鲁卓越. 贵州大学, 2015(02)
  • [8]果树病毒病传毒媒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何应琴,陈文龙,周常勇,李中安,王雪峰,李太盛.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9]我国葡萄病毒病及其防治[J]. 王记侠,张新杰,何维华,任玉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7(04)
  • [10]葡萄茎痘病毒原位RT-PCR检测技术研究[D]. 王春燕. 石河子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果树病毒病及其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