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研制出有机硅外墙防水剂(论文文献综述)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1](2017)在《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认为根据2016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褚会超[2](2017)在《高强低吸水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发泡水泥作为一种节能型的新型建材,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性能优越等特点,但是发泡水泥特殊的结构使它的抗压强度低、防水性能差,制约了发泡水泥的推广和应用。因此,需要优化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和防水性能,以利于发泡水泥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纤维增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增强和化学外加剂增强的方法,针对不同增强方法对发泡水泥的强度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添加防水剂和减水剂的方法,考察了防水剂和减水剂对发泡水泥的吸水性能的影响。纤维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在纤维的长度相同时,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4%、0.4%和0.2%,在最佳掺量条件下,掺加聚丙烯纤维的试样的性能最优;在同种纤维相同掺量时,纤维长度较短时,对发泡水泥的增强效果较显着。实验最终确定添加0.4%的长度为6mm的聚丙烯纤维,此时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为1.20MPa,与空白试样相比提高了 94%。CMC增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的CMC溶液对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掺入25℃℃的CMC溶液可获得的最佳抗压强度为1.06MPa,掺入50℃CMC溶液可获得的最佳抗压强度为1.26MPa,分别比空白试样提高71%和103%,此时CMC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085‰和0.069‰。CMC在发泡水泥体系中,一方面可以促进水泥水化和粉煤灰发挥火山灰效应,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发泡水泥的微观形貌,使孔壁结构更为致密。化学外加剂增强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对发泡水泥抗压强度影响比较大,硫脲的影响次之,而硫化钠对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几乎不存在影响。当硫酸氢钠掺量为0.1%时,试样的28d抗压强度达到最大1.13MPa,较空白试样提高了 30%。硫酸氢钠的加入有利于水泥的水化,减少了不利于强度的Ca(OH)2的含量,水化产物彼此交叉连生形成网状结构,使发泡水泥的骨架致密,提高了发泡水泥的强度。防水剂对发泡水泥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防水剂对发泡水泥的吸水率的效果不明显,防水剂的用量从1%增加到5%时,吸水率从38%降低到34%,仅降低了 4%,而且防水剂使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降低,不适合用在本实验的发泡水泥体系中。减水剂对发泡水泥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减水剂可以有效降低发泡水泥的吸水率,当萘系减水剂掺量从0.1%增加到0.9%时,发泡水泥的吸水率从38.4%降低到22%,在最佳掺量0.9%时,相比于空白试样降低了 43%,而且在此用量下,萘系减水剂对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没有危害;而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在相同范围变化时,发泡水泥的吸水率从38.4%降低到35%,效果不及萘系减水剂。根据以上研究,得到具有高强度和低吸水率的发泡水泥的配方:主材采用70%水泥+30%粉煤灰,其他添加剂为:双氧水5%、6mm聚丙烯纤维0.4%、硬脂酸钙0.8%、碳酸锂0.08%、硫酸氢钠0.1%、CMC0.069‰、萘系减水剂0.9%(占主材的重量百分数),水灰比0.4。制备的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为1.26MPa,干密度为286kg/m3,吸水率为22%,导热系数0.045W/(m·K),与JC/T266《泡沫混凝土》中A03级泡沫混凝土的技术指标相比,用该配方制备的发泡水泥具有高强度、低吸水率的优点。此外,为了扩大原材料的来源,降低发泡水泥的生产成本,本文还在此配方的基础上,用矿渣替代部分水泥,用尾矿替代部分粉煤灰,研究了矿渣和尾矿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渣取代水泥对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但是,采用细磨硅质尾矿取代部分粉煤灰,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并且抗压强度会随着尾矿细度的提高而增大。根据以上研究得到由50%的水泥、20%的粉煤灰、20%的矿渣和10%的比表面积为1161.7m2/kg的尾矿组成的发泡水泥主材体系,制备出的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为1.19MPa,干密度为272kg/m3,吸水率为27%,导热系数为0.049W/(m·K),其性能优于JC/T266《泡沫混凝土》中A03级泡沫混凝土的技术指标。
孙书同[3](2015)在《优秀近现代砖砌体建筑清洗技术研究与适宜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砖砌体,是中国近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构筑材料。建筑表面清洗,是进行修缮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建筑外观的维持、原有建筑表面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看,我国所进行的诸多修复项目大多由于病理诊断不准,或者修复技术策略选择不当,严重影响了这类建筑的修复效果,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由于墙体清洗是不可逆的过程,如何选择正确的清洗策略尤为重要。论文对目前清洗技术进行分类和总结,研究各自的操作规程和适用情况。并通过大量实例调研、追踪,初步总结了清洗技术的选择导则,提出各类清洗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选择原则,为将来我国优秀砖砌体建筑修复提供参考。基于此之上,提出了“智能诊断系统”与“智能清洗机器人”的连接,并拟定了初步系统的设计。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方法等。对国内外的背景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文章中的相关概念、术语进行释义,阐述论文的构成框架和研究手段;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近现代砖砌体建筑的构造特点与材料学特征,对砖砌体建筑常见的病害与劣化原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三部分,砖砌体建筑修复的一般流程及方法概述;第四部分,砖砌体建筑清洗的一般流程及方法概述。对清洗流程体系的一般流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目前常用的砖的清洗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补充了两个专项清洗论述——墙面涂鸦及植物侵入;最后,参考目前国外清洗效果的评估参考标准及检测标准,拟定清洗的检测标准。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外清洗工程案例的研究与评价。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后续访谈与追踪,对各类清洗技术策略进行适宜性评价。第六部分,对各类清洗技术进行总结,拟定清洗技术导则。同时根据国外的相关实践,提出对我国砖砌体历史建筑“智能化保护修复”的构想。第七部分,结论。对论文基本观点的总结以及对未来我国砖砌体历史建筑保护的展望。
石齐[4](2014)在《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及抑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水泥基饰面砂浆由于其内部或外部环境水的迁移导致可溶性碱或盐在砂浆表面析出,造成泛碱和色差等缺陷,严重影响建筑外墙面的装饰性,且泛碱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复出现而难以根治。组成材料对饰面砂浆泛碱有重要影响,因此揭示材料组成对饰面砂浆初次泛碱和二次泛碱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比较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措施,对于配制综合性能优良的饰面砂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组成材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并比较几种外加剂对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效果,重点研究了抗泛碱剂抑制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纤维素醚均能降低饰面砂浆的吸水量,提高饰面砂浆柔韧性和界面粘结性能,有效降低饰面砂浆的泛碱程度,且两种聚合物复掺时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消泡剂和膨胀剂可以减轻饰面砂浆的泛碱程度,但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②石灰石粉和石英粉均能降低砂浆的吸水量,使得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程度较轻,且掺石英粉的经济性和对于降低砂浆吸水量和提高砂浆抗泛碱性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石灰石粉。③掺抗泛碱剂和防水剂均能降低饰面砂浆的吸水量,提高饰面砂浆抗泛碱性,其中掺抗泛碱剂的作用效果最佳,而防水剂外涂则可以获得更佳的抑制效果。④抗泛碱剂能降低水泥基饰面砂浆中Ca(OH)2的含量,改善饰面砂浆的孔结构,减少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区域缺陷,提高饰面砂浆的致密性。
丁曼[5](2011)在《防水性泡沫混凝土研究》文中指出泡沫混凝土作为轻质多孔材料,具有隔热、吸声、废物利用等多种优良性能,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节能、结构减重及基础置换回填等各个方面。但泡沫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引入大量气泡,原材料主要以水泥等胶凝材料为主,因而性能上表现出较高的吸水率。在有水侵蚀的环境中,其各项性能特别是耐久性将受到严重影响,限制了泡沫混凝土的使用领域,因此对泡沫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选取硬脂酸锌乳液、石蜡微乳液和硅氧烷溶液三种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进行内掺式防水处理,以提高泡沫混凝土的防水性能。由于泡沫稳定性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试验首先研究了三种防水剂对新拌浆体流动度、泡沫混凝土湿容重及成型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其对泡沫稳定性的不良影响,使用烷基醇酰胺作为稳泡剂取得了较好的稳泡效果。针对0.3、0.4、0.5和0.6四种不同水灰比下的泡沫混凝土,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不同掺量下三种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吸水率和0.1MPa水压作用下的渗透高度变化规律做了研究,寻求可实现材料良好防水性能的防水剂及其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防水剂后,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吸水率及渗透高度与基准泡沫混凝土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其中,硬脂酸锌乳液由于对混凝土水化速度影响较大,因而对泡沫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影响最大,降低程度最高,但其防水性最好;石蜡乳液对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低,亦具有较好防水性;而目前使用较多的硅氧烷防水剂对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防水性能较差。此外,试验还在具有最佳防水性的泡沫混凝土配比中掺入引气剂,研究其对强度及防水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引气剂引入的气泡泡径较发泡剂发出的泡沫泡径小,因而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防水效果反而有所降低。
姬海君[6](2006)在《一种新型有机硅防水剂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针对有机硅防水剂与基材反应时间长,成膜韧性不好,耐候性差,外涂时渗透性差、碱性高,合成工艺复杂、成本高、性价比低等缺点,对传统有机硅防水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一种新型改性有机硅防水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际应用,进一步证实该材料的军事经济效益,解决了部队和地方房屋渗漏维修中存在的维修费用高,维修后复漏率高,用于维修的防水材料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内容有: 提出了独特的技术路线:区别于传统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该研究方法采用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通过科技查新,未见国内外有采用该技术路线进行有机硅改性研究的报道;合成了改性有机硅防水剂:采用丙烯酸系单体对多种有机硅进行改性处理,引入了憎水基团,并选择合适的改性剂、乳化剂及合成条件(如温度、pH值等)合成了具有优良防水性能的改性有机硅防水剂。 对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的总投资进行了估算,之后,根据财务评价的基本原则,对现有的三个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分析,得出使用本课题研制开发的改性有机硅防水剂进行防水防渗透处理是最优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出有机硅和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综合评估与测试的各指标的权重,依据实验数据,经归一化处理,确定各指标的分值,对有机硅和改性有机硅防水剂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改性有机硅防水剂在技术、经济、生态方面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有机硅建筑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项目研制开发的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经过一系列试验室研究工作和技术经济分析后,在陕西省总队机关办公楼、招待所、第二支队的旧房墙面和屋面渗漏维修中进行了试用,一年来防水效果稳定,未见复漏,如果能在部队推广应用,将节约巨额的费用支出。 本研究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科技装备部的资助项目。
周勤,张爱霞[7](2000)在《1999~2000年国内有机硅技术进展》文中提出根据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6月国内期刊上有关有机硅的文献概述了我国有机硅市场、有机硅产品研制开发的新进展
黄绍和[8](1990)在《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中应用》文中提出 一、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51~1966年) 1951年,为满足抗美援朝的需要,原重工业部北京化工试验所开始了有机硅防潮涂料的研究,从而揭开了我国有机硅科研的序幕。1956年,在沈阳化工研究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有机硅中试车间,开始进行有机硅单体和硅树脂的扩大试验。1958年,在上海树脂厂建立了我国第一套有机硅生产装置,主要生产硅树脂及硅油。1964年和1966年,化工部先后鉴定了吉林化工公司研究院的甲基硅橡胶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中试装置。与此同时,四川晨光化工研究院先后研制成功
许品中[9](1988)在《SAH—282有机硅乳液型憎水剂在建筑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国内原有机硅憎水剂(化学名称甲基硅醇钠,上海又称851防水剂),苏州曾于1982年开始应用于建筑物及古建筑的整修,虽具有防水效应,但使用寿命不长。其防水、抗渗、防风化等性能一年后即开始逐步失效,且因甲基硅醇钠碱性较强,在施工时具有刺
李亭颖[10](2013)在《防水保温轻质高强石膏板制备技术》文中认为保温材料是建筑节能研究重点,石膏类保温材料具有质轻、防火、保温、隔音、抗震、可回收等优点,但石膏耐水性差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本文以α-半水石膏为原料,利用其水化热低、需水量少、胶凝体强度高等性能特点,研究石膏胶凝体的防水、保温和强度性能,试图开发可在潮湿或外墙环境使用的多功能石膏板材。本文首先研究了大孔隙率的发泡石膏的防水方法,揭示了可再分散乳胶粉、有机硅防水剂和三偏磷酸钠(STMP)对石膏容重、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添加剂投加量;通过石膏晶体形貌和XRD分析,讨论了发泡石膏的防水机理。然后采用茶皂素为发泡剂制备发泡石膏,得到容重、强度模型以及导热系数模型。最后确定了最优的发泡参数和凝结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可再分散乳胶粉能够降低石膏板的吸水率,当掺量为8%时,吸水率降至15.2%;有机硅防水剂降低石膏板的吸水率至13.0%;可再分散乳胶粉和有机硅防水剂协同使用,使α-半水石膏水化的二水石膏晶体生长致密,表面覆盖憎水有机薄膜,石膏板的吸水率可降至2%。三偏磷酸钠(STMP)溶液浸入石膏晶体中,生成了强度高、难溶的磷酸钙类物质,增大了石膏强度,有利于石膏在潮湿环境中的使用。研究还表明,以茶皂素为发泡剂可以控制石膏容重为650-1600kg/m3,随着石膏容重的降低,石膏的强度和保温系数随之降低,相应的保温性能得以提高。硫酸钾和SMF复合能够有效调节石膏的凝结时间。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石膏板具有如下特征:容重747kg/m3,导热系数0.19W/mK,抗压强度5.5MPa,吸水率5.3%。显然,这是一种防水保温轻质高强度的石膏板材料。
二、苏州研制出有机硅外墙防水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州研制出有机硅外墙防水剂(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2)高强低吸水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3 高强度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
3.1 纤维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3.2 CMC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3.3 化学外加剂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3.4 高强度发泡水泥配方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低吸水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
4.1 防水剂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4.2 减水剂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4.3 高强度低吸水发泡水泥配方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5 矿渣及尾矿在发泡水泥中的应用 |
5.1 矿渣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5.2 尾矿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
5.3 含有尾矿和矿渣水的发泡水泥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优秀近现代砖砌体建筑清洗技术研究与适宜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释义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4 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5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近现代砖砌体建筑常见病害及劣化成因 |
2.1 近现代砖砌体建筑的构造特点与材料学特征 |
2.1.1 我国近现代建筑使用的砖的种类与其材料学特征 |
2.1.2 近现代砖砌墙体常用灰浆的种类与材料学特征 |
2.1.3 近现代砖砌体建筑的构造方式 |
2.1.4 砖砌体的砌筑方式 |
2.1.5 砖砌体的勾缝方式 |
2.2 砖砌体建筑的常见病害介绍 |
2.3 砖砌体建筑劣化机理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砖砌体建筑的修复一般流程及方法概述 |
3.1 调研认知 |
3.1.1 信息采集 |
3.1.2 信息处理与发布 |
3.2 分析解读—状态评估与价值评估 |
3.2.1 状态评估 |
3.2.2 价值评估 |
3.3 诊断 |
3.3.1 结构维护 |
3.3.2 面材修复 |
3.4 保护方案设计 |
3.5 施工 |
3.6 资料汇编与归档 |
3.7 日常养护与监测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砖砌体建筑的清洗技术概述 |
4.1 砖砌体建筑的清洗对象及基本原则 |
4.1.1 清洗对象 |
4.1.2 基本原则 |
4.2 清洗流程体系 |
4.2.1 调研认知 |
4.2.2 分析解读 |
4.2.3 病理诊断 |
4.2.4 建筑墙面清洗方案设计 |
4.2.5 局部清洗实验及清洗方案的确定 |
4.2.6 预处理 |
4.2.7 墙面清洗 |
4.2.8 后处理 |
4.2.9 验收及经验总结 |
4.2.10 资料归档 |
4.2.11 日常养护 |
4.2.12 近现代砖砌体历史建筑清洗流程小结 |
4.3 砖砌体建筑常用的清洗技术简介 |
4.3.1 水洗法 |
4.3.2 研磨法/喷砂法 |
4.3.3 化学清洗 |
4.3.4 激光清洗 |
4.3.5 敷剂法 |
4.3.6 超声波清洗 |
4.3.7 敷剂法 |
4.3.8 机械清洗法 |
4.3.9 干冰清洗/粒子喷射法 |
4.3.10 生物降解清洗法 |
4.3.11 热清除法 |
4.3.12 各类清洗技术小结 |
4.4 墙面特殊物质的清洗 |
4.4.1 涂鸦的清洗 |
4.4.2 植物侵入的处理 |
4.5 清洗效果评估参考标准及检测方式 |
4.5.1 拟定检测标准 |
4.5.2 检测评估技术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清洗工程案例研究与评价 |
5.1 清洗技术适宜性评价系统与方法 |
5.1.1 砖砌体清洗技术引入评价方法的目标与意义 |
5.1.2 清洗技术适宜性评价系统与方法 |
5.2 国内案例及跟踪调研 |
5.2.1 案例一水洗法—北京大学红楼清水砖外墙面清洗 |
5.2.2 案例二敷剂法、无损排盐法—牛棚艺术村 |
5.2.3 案例三水洗法、化学溶剂清洗—上海建业里西弄保护性修缮 |
5.2.4 案例四喷砂法、敷剂法—上海市滇池大楼外墙修复 |
5.2.5 案例五化学清洗法(锈迹、霉斑、涂鸦)—天津市和平区先农大院墙面清洗工程 |
5.2.6 案例六水洗法、化学试剂法、研磨法—台湾得月楼清洗工程案例 |
5.3 国外案例 |
5.3.1 案例七生物清洗法—意大利18世纪某砖砌墙体壁画的清洗工程作业以及细菌修复 |
5.3.2 案例八激光清洗法、粒子喷射法、化学试剂法、水洗法—意大利威尼斯玛塔莲娜教堂外墙清洗工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清洗技术选择原则 |
6.1 各类清洗技术的适用范围 |
6.1.1 清洗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 |
6.1.2 各类清洗技术的优势、劣势对比 |
6.1.3 其他注意事项 |
6.2 清洗技术修复导则探索 |
6.3 国外的实践探索—MDDS砖结构损毁评估专家系统的运用 |
6.3.1 MDDS的由来与发展 |
6.3.2 MDDS软件结构 |
6.3.3 MDDS的使用原理 |
6.3.4 MDDS的数据库 |
6.3.5 MDDS的主要用户、优点分析 |
6.3.6 MDDS系统的未来发展与对我国砖砌体建筑保护的启示 |
6.4 历史建筑智能诊断与清洗指导系统的初步设计 |
6.4.1 智能诊断与清洗指导系统的设计目的及意义 |
6.4.2 砖砌体建筑智能诊断与指导系统的框架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及抑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装饰砂浆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
1.3 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研究概况 |
1.3.1 饰面砂浆的组成材料 |
1.3.2 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形成机理 |
1.3.3 聚合物与填料和外加剂抑制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 |
2.1.1 水泥 |
2.1.2 砂 |
2.1.3 聚合物 |
2.1.4 惰性矿物掺合料 |
2.1.5 着色剂 |
2.1.6 外加剂 |
2.1.7 水 |
2.2 试验配合比及试件成型方法 |
2.2.1 试验配合比 |
2.2.2 试件成型方法 |
2.3 主要测试方法 |
2.3.1 泛碱性能 |
2.3.2 吸水量 |
2.3.3 抗折、抗压强度 |
2.3.4 拉伸粘结强度 |
2.3.5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6 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分析(SEM) |
2.3.7 孔结构分析 |
3 组成材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1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1.1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1.2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1.3 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2 纤维素醚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2.1 纤维素醚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2.2 纤维素醚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3 纤维素醚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3 乳胶粉与纤维素醚复掺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3.1 乳胶粉与纤维素醚复掺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3.2 乳胶粉与纤维素醚复掺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3 乳胶粉与纤维素醚复掺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4 消泡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4.1 消泡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4.2 消泡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4.3 消泡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5 膨胀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5.1 膨胀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5.2 膨胀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3 膨胀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6 惰性填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影响 |
3.6.1 惰性填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3.6.2 惰性填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3.6.3 惰性填料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4 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措施 |
4.1 抗泛碱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作用 |
4.1.1 抗泛碱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4.1.2 抗泛碱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1.3 抗泛碱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4.2 防水剂内掺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作用 |
4.2.1 防水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吸水量的影响 |
4.2.2 防水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
4.2.3 防水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面积的影响 |
4.3 防水剂外涂对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的抑制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5 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机理分析 |
5.1 水泥基饰面砂浆水化产物 XRD 分析 |
5.2 水泥基饰面砂浆 SEM 分析 |
5.3 水泥基饰面砂浆孔结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5)防水性泡沫混凝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课题背景 |
1.1.1 泡沫混凝土概述 |
1.1.2 泡沫混凝土的发展历程 |
1.1.3 泡沫混凝土的优势 |
1.1.4 泡沫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发泡剂的研究现状 |
1.2.2 发泡工艺的研究现状 |
1.2.3 泡沫混凝土泡沫要求 |
1.2.4 泡沫混凝土搅拌及混泡工艺要求 |
1.2.5 泡沫混凝土发展趋势 |
1.3 泡沫混凝土缺点分析 |
1.4 泡沫混凝土防水性的研究意义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
2.1.1 水泥 |
2.1.2 发泡剂 |
2.1.3 减水剂 |
2.1.4 防水剂 |
2.1.5 稳泡剂 |
2.1.6 引气剂 |
2.1.7 水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水泥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
2.2.2 发泡剂发泡方法及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
2.2.3 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
2.3 试验仪器 |
2.4 试验配比 |
第3章 防水剂与发泡剂相容性研究 |
3.1 防水剂在泡沫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及实现途径 |
3.1.1 防水剂发展概述 |
3.1.2 防水剂主要类型 |
3.1.3 防水剂作用机理 |
3.1.4 防水剂防水处理方式 |
3.2 防水剂对新拌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2.1 防水剂对新拌浆体流动度的影响 |
3.2.2 防水剂与泡沫相容性研究 |
3.2.3 原因分析 |
3.2.4 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 |
3.3 稳泡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3.3.1 稳泡剂稳泡机理 |
3.3.2 烷基醇酰胺对掺防水剂后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1 普通泡沫混凝土性能 |
4.1.1 容重对普通泡沫混凝土强度及吸水率的影响 |
4.1.2 水灰比对普通泡沫混凝土强度及吸水率的影响 |
4.2 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4.2.1 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4.2.2 防水剂对泡沫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影响 |
4.3 引气剂对泡沫混凝土吸水率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一种新型有机硅防水剂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建筑物渗漏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
1.1.2 防水材料是造成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
1.1.3 大量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中的有机硅防水剂性能亟待提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有机硅防水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4 技术路线 |
1.4.1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的研制路线 |
1.4.2 军事经济效益分析路线 |
1.4.3 使用阶段的评估与测试路线 |
1.5 研究方案 |
1.5.1 实验室研究 |
1.5.2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生产的军事经济效益分析 |
1.5.3 使用阶段的评估与测试 |
2.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的合成工艺研究 |
2.1 试验所用的材料和设备 |
2.1.1 试验所用材料 |
2.1.2 试验所用仪器 |
2.2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合成方案研究 |
2.2.1 合成试验基本配方 |
2.2.2 合成试验基本流程 |
2.3 产品性能测试参数确定 |
2.4 合成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
2.4.1 单体选择对改性有机硅性能的影响 |
2.4.2 乳化剂对改性有机硅性能的影响 |
2.4.3 引发剂对改性有机硅性能的影响 |
2.4.4 搅拌强度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
2.4.5 单体添加顺序对合成的影响 |
2.4.6 介质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
2.5 最佳流程的确定 |
2.6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理化性能 |
3. 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生产的军事经济效益分析 |
3.1 投资估算 |
3.1.1 投资估算的依据 |
3.1.2 项目投资估算 |
3.2 财务评价 |
3.2.1 财务评价的原则 |
3.2.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测算 |
3.2.3 财务评价分析 |
4 使用阶段的评估与测试 |
4.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4.1.2 有机硅和改性有机硅防水剂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4.1.3 有机硅和改性有机硅防水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
4.2.2 权重的确定 |
4.3 综合评价 |
4.3.1 有机硅和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
4.3.2 评分依据 |
4.3.3 综合评价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7)1999~2000年国内有机硅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体 |
2 硅橡胶 |
2.1 RTV硅橡胶 |
2.2 HTV硅橡胶 |
2.3 其它 |
3 硅油 |
3.1 硅油 |
3.2 改性硅油 |
4 硅树脂 |
4.1 硅树脂 |
4.2 有机改性硅树脂 |
5 硅烷偶联剂 |
5.1 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
5.2 在橡胶改性中的应用 |
5.3 在粉末处理中的应用 |
5.4 在色谱中的应用 |
5.5 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
5.6 在胶粘剂中的应用 |
6 新的含硅化合物 |
7 分析测试 |
8 综合利用 |
9 结束语 |
(10)防水保温轻质高强石膏板制备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α-半水石膏及其应用 |
2.2 石膏基保温材料发展现状 |
2.2.1 石膏保温材料 |
2.2.2 石膏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
2.3 石膏基耐水材料发展现状 |
2.3.1 石膏耐水材料 |
2.3.2 石膏耐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
2.3.3 保温防水石膏材料的制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验部分 |
3.1 研发目标 |
3.2 研发内容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材料 |
3.3.2 实验流程 |
3.3.3 仪器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4章 石膏耐水性与强度 |
4.1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作用 |
4.2 有机硅防水剂的作用 |
4.2.1 有机硅防水剂与石膏强度 |
4.2.2 有机硅防水剂与石膏吸水率 |
4.3 STMP的作用 |
4.3.1 STMP与石膏强度 |
4.3.2 STMP与石膏吸水率 |
4.4 石膏耐水机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发泡法制备保温石膏 |
5.1 发泡石膏性能控制 |
5.1.1 石膏容重的控制 |
5.1.2 石膏强度的控制 |
5.2 发泡工艺条件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石膏板生产 |
6.1 凝结时间优化 |
6.2 工艺流程 |
6.3 成本核算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苏州研制出有机硅外墙防水剂(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7(03)
- [2]高强低吸水发泡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褚会超.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3)
- [3]优秀近现代砖砌体建筑清洗技术研究与适宜性评价[D]. 孙书同. 北京工业大学, 2015(03)
- [4]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及抑制措施研究[D]. 石齐. 重庆大学, 2014(01)
- [5]防水性泡沫混凝土研究[D]. 丁曼. 湖南大学, 2011(08)
- [6]一种新型有机硅防水剂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D]. 姬海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10)
- [7]1999~2000年国内有机硅技术进展[J]. 周勤,张爱霞. 有机硅材料, 2000(06)
- [8]我国有机硅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中应用[J]. 黄绍和. 化学建材, 1990(01)
- [9]SAH—282有机硅乳液型憎水剂在建筑上应用研究[J]. 许品中. 施工技术(建筑技术通讯), 1988(02)
- [10]防水保温轻质高强石膏板制备技术[D]. 李亭颖. 浙江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