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酶裂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

胶原酶裂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

一、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龙,张荣宜,刘畅[1](2021)在《椎间孔镜手术与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2种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治疗组(B组),每组患者36例,比较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 A组和B组术后1周[A组(3.39±1.29)分,B组(4.00±1.62)分]、术后1个月[A组(2.19±0.86)分,B组(2.56±0.97)分]、术后3个月[A组(1.81±0.98)分,B组(2.25±1.00)分]、术后6个月[A组(1.36±0.64)分,B组(1.94±0.89)分]、术后12个月[A组(1.08±0.77)分,B组(1.69±0.79)分]与术前[A组(6.75±1.20)分,B组(7.00±1.17)分]相比,VAS评分均显着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能够显着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二者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远期效果更优。

王萌[2](2021)在《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年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在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行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联合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RF)术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改良的Mac Nab评估患者术后优良率(术后3、6、120月),数字评价量表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术前、术后即时、出院时,术后3、6、120月),因术后患者需绝对卧床7-10天,因此未对患者术后即时进行JOA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0年时腰腿痛、麻木及肌力情况。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最后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10年时共随访到128例患者,有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并被排除,因此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6例。2、术后3、6、120个月时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6.51%、92.68%、87.30%,各优良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NRS和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术后6个月内的改善最为明显。各随访时间点的NRS,JOA均较前一随访时间点明显改善(P<0.01)。术后12月时NRS及JOA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0年时分别有65.08%、83.95%及93.02%患者的腰腿痛、麻木和肌力下降完全缓解(P<0.05)。3、围术期并发症共3例,发生率为2.38%,其中马尾神经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ome,CES)1例、腰痛(Low Back Pain,LBP)加重2例。术后20-114月期间复发/再发LDH共11例,复发/再发率为8.73%。其中有2例行保守治疗,9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其再手术率为7.1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2个的患者术后10年时疗效可差的概率分别是病程≤12个月、责任间盘=1个患者的6.005和4.227倍(P<0.05)。结论:低剂量CCNL联合RF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良好且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病程>12个月、责任盘≥2个分别是影响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程>12个月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更显着。

牛永涛[3](2021)在《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观察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试验将80例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门诊在2020,06-2020,12期间就诊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加味三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乐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3个访视点行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因自行停药脱落3例,对照组因自行停药脱落2例,实际完成75例,其中实验组37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3.22±13.91岁,患者病程均值为24.00±30.25月;对照组38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均值为43.68±12.75岁,患者病程均值为16.03±28.10月。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以前—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周及4周后,VAS评分以及JOA评分评价两种药物疗效时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加味三痹汤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第二部分 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药理学研究研究目的:探讨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方法:使用TCMSP及TCMID数据库对加味三痹汤中的君药及臣药(续断、独活、杜仲、牛膝、川芎、细辛、延胡索、秦艽以及僵蚕)药效成分及其药效靶点进行筛选,然后用Uniprot数据库将获得的靶蛋白转换成Gene Symbol名称。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靶点进行进一步检索筛选。通过EXCEL筛选得到药物-疾病共有靶点,然后将共有靶点行Venn图的绘制。通过Cytoscape3.7.0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用R 4.1.0软件分析。对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通过“clusterProfiler”R包进行GO以及KEGG分析。最后用R软件处理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筛选得到加味三痹汤的君药及臣药的有效成分100种,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9种。从药物-疾病靶点图得到的主要药效成分有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黄芩素(Wogonin)、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等89种。主要靶点前五名有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1)、ESR1(雌激素受体1)、NOS2(一氧化氮合酶2)、CASP3(胱天蛋白酶3)。通过PPI网络图获得度值>58的节点有TNF(肿瘤坏死因子)、IL-6(白介素6)、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P53(肿瘤抑制基因53)及AKT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通过GO分析获得富集条目1996条,细胞组成47条、生物过程1854条、分子功能95条。通过KEGG富集获得139条信号通路。研究结论: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中的成分及靶点较多,并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抗炎、免疫应答、抗氧化、组织代谢以及细胞凋亡等起到治疗LDH的作用。第三部分:川续断皂苷Ⅵ促进HMSC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研究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检测髓核细胞表型基因COL2A1、aggrecan、PAX1表达情况,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和p-smad2/3的表达,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对ERK1/2及smad2/3通路的影响。通过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川续断皂苷Ⅵ干预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1.川续断皂苷Ⅵ能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2.川续断皂苷Ⅵ能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可能与激活了 ERK1/2以smad2/3信号通路有关;3.川续断皂苷Ⅵ干预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研究结论:川续断皂苷Ⅵ能够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张辉[4](2021)在《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脊柱外科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早期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一定缓解,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对于L5/S1节段以往多通过传统椎板开窗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 FD)摘除髓核,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发展,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手术穿刺路径与传统椎板开窗术相似,得到了脊柱外科医师青睐,因此探索该技术的疗效及并发症预防策略,对于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PEID与F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后各项指标评分资料,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并对PEID技术相关并发症观察分析,研究PEID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在2018年01月—2019年05月行PEID或FD手术治疗L5/S1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共入组66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组,其中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组)35例均采用局部麻醉,传统椎板开窗术(FD组)31例均采用全身麻醉。PEID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81岁,平均(42.74±12.44)岁,中央型20例,旁中央型10例,游离/脱出型5例;FD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7~67岁,平均(42.16±10.54)岁,中央型18例,旁中央型7例,游离/脱出型6例。通过查阅临床系统及麻醉系统资料,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记录并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手术后2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评估椎旁肌损伤程度,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按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突出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血量较FD组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FD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按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两组优良率分别为88.57%和8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855);4.PEID组术后24h血清CK活性及CRP浓度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ID组2例术中出现后颈部疼痛,暂停手术降低灌注水压得以缓解;术后1例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痛觉过敏;术后1例6个月复发表现为术前相同症状,均给予止疼、营养神经药物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症状逐渐改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4%,且为早期开展手术病例。FD组术后2例感染表现为术后发热,术后1例神经根损伤表现为同侧肌力下降,分别给予抗感染和消肿、营养神经、理疗后痊愈,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8)。结论1.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2.PEID技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椎旁肌损伤小等优势。

杨海越[5](2020)在《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单纯推拿、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探讨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理,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患者分为联合组(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及推拿组(单纯推拿)、针刀组(针刀神经触激术),每组32例。联合组每周行3次推拿手法治疗(周一、三、五各1次),周五手法治疗后行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推拿组每周行3次推拿手法治疗(周一、三、五各1次);针刀组每周行1次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周。2周后,对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三种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联合组、推拿组以及针刀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87%,90.00%,愈显率分别为73.33%、32.26%、40.00%,经统计学处理,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而三组的愈显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联合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推拿组与针刀组无差异(P>0.05),提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而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以及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联合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推拿组与针刀组无差异(P>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案均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障碍,而联合组的治疗方案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对于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较单纯的推拿、针刀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崔可新[6](2020)在《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病人,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基于此结果对该微创疗法的推广价值、安全性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方法:采取随机选择的方式,选择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医治的患者76例,采取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综合分析与评估他们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对7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1)在统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客观评判:选择1天、30天、90天、180天为时间点,就治疗前后作对比,从VAS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呈现为下降态势,将治疗前评分分别与治疗后相应时间节点评分二者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实验结果,选择改良后的MacNab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有效率对比方面,在接受治疗之后1天,总体有效率为71.62%,30天后达到85.14%,90天后上升至89.19%,180天后达到93.24%,术后1天与术后30天、90天、180天总体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对比方面,接受治疗30天后,其优良率等于62.17%,90天后达到64.87%,180天后上升到67.57%,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有着近远期疗效明显、创伤小、安全性好等诸多优势,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许刚[7](2020)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内镜椎间孔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的45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排除患者33例,对425例LDH患者进行术后1年随访,随访的患者中男性患者257例,女性患者168例,年龄16-79岁。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并进行分组,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者为G组(389例),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可、差的患者为B组(36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腰椎外伤史、病程、根性疼痛是否合并腰痛、节段、Pfirrmann分级、椎管形态、突出物钙化及腰椎滑脱等临床参数做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腰椎外伤史、节段、根性疼痛是否合并腰痛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患者BMI、年龄、病程、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腰椎滑脱及突出物钙化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不是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OR=8.505,P=0.002)、BMI(OR=7.334,P<0.001)、腰椎滑脱(OR=15.072,P=0.001)、突出物钙化(OR=27.613,P<0.001)是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BMI、年龄、病程、椎管形态、Pfirrmann分级、腰椎滑脱及突出物钙化与PETD治疗LDH的疗效有关,其中病程、BMI、腰椎滑脱、突出物钙化为影响PETD治疗LD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葛[8](2020)在《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设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为研究中心,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并选取80例非巨大/破裂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问卷、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等信息进行调查,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讨论,得出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1)经单因素分析病程、剧烈活动、腹内压升高、糖尿病、推拿牵引史、pfirrmann分级与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有关(p<0.05),年龄、腰部外伤史是可疑危险因素(p<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剧烈活动、糖尿病、推拿牵引史、pfirrmann分级是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内压升高及腰部外伤史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OR=2.459,95%CI:1.05,5.76),病程在 3 个月以内(OR=3.404,95%CI:1.522,7.617),pfirrmann 分级等级越高,发病风险越大。(2)经单因素分析腰部外伤史、剧烈活动、腹内压升高、糖尿病与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有关(p<0.05),p firrmann分级是可疑危险因素(p<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剧烈活动和腹内压升高是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腰部外伤史、糖尿病和pfirrmann分级不是保守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大潜在风险性,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筛选出具有潜在危险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并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发病概率。保守治疗的患者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避免症状的加重甚至手术治疗。

万福兴[9](2019)在《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客观评价此微创疗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2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实际统计病例70例。(1)对实验结果统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判:治疗之后的24小时,3个星期,3个月和6个月依次同治疗前进行对比,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VAS评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实验结果依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有效率比较:治疗后24小时总有效率为77.46%,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88.73%,治疗后3个月总效率为90.14%,治疗后6个月有总效率为91.43%,总有效率对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比较:治疗后3周优良率为64.79%,治疗后3月优良率为69.01%,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72.86%,结果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具有安全性高、临床远期效果显着等优点,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谢宏博(Hung-Po Hsieh)[10](2019)在《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导致脊髓或神经根营养障碍,继而产生炎症,引起相关神经卡压或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机制包括神经压迫机制、炎性化学神经根刺激、自身免疫机制。主要病理过程是腰椎间盘部分纤维环破碎,髓核等相关组织在挤压的作用下,向脊柱的后方突出甚至膨出,对神经根产生刺激、压迫,出现神经根的炎症,造成神经根的营养供应、神经传导特性的损伤,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由于现代人、生活习惯及工作环境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美国相关的研究机构发现,九成的成年人都有过腰腿痛的不愉快经历,而其中,就有20%的腰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不断增加的发病率,不仅给个人带来较大困扰,也给国家的医疗费用带来极大的负担,且降低社会总体工作效率。如何预防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医者关注的重点。现代医学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只能起到止痛对症处理的作用,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大,比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药易产生耐药性,且易对胃黏膜有不可逆性的损害。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在治疗痛症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祖国医学中,此病是隶属腰痛病的范畴。古代医籍里面中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名,对此病的记载,主要通过对以腰痛为主的症状,如“腰痹”、“腰腿痛”等来认识的。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以肝肾不足,尤以肾虚为甚或亏虚为本,同时也与外伤、瘀血、气血不足、外邪等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紧紧关联。针灸能够能疏通局部气血,通经络,能够缓急止痛,且止痛效果较快,往往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辨证取穴的前提下,常见的取穴的方法有,联合夹脊穴的局部针刺、阿是穴针刺和循经取穴。针刺常常与电针配合,灸法在临床上用的也是比较频繁,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还有推拿手法,通过整脊、推拿、复位、按摩等不同的手法来操作并调整患者的腰椎关节组织、局部肌肉等,从而达到理筋整复,疏通经络气血,使得达到内外平衡。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还有牵引、热敏灸疗法、热敷等。临床上单独运用一种疗法治疗的比较少,往往是将几种治疗方法联合运用,包括联合西医的方法如封闭疗法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优势。针灸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多样性的方法,有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明了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氏头皮针为已故名老中医方云鹏教授所创立的一种全新形式的针刺方法。该针法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全息理论及神经解剖学相结合,其核心内容是伏象与伏脏理论。方云鹏教授认为伏象与伏脏是“诸经皆同于脑”的总经络、总中枢。伏象穴区对称地分布在颅骨骨缝的周围,整个身体各部位相应的刺激点都规律地分布于穴区内,这些刺激点构成了人体的缩影,伏于矢状缝、人字缝及冠状缝。伏象是人体“阳气中枢”,统领全身阳经,具有引导和调整全身阳气活动,调节全身脏腑功能的作用。选取方氏头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乃取“头为诸阳之会”之意,下病取上,通调经气,通脉止痛。“靳三针”疗法,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创立的针灸处穴流派,是岭南针灸学派的重要学术内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靳三针”中每一种疾病的针灸处方,大多有三个穴位起到主要治病作用,即“主穴”作用,靳瑞教授将这些穴位进行总结,并由此为基础总结出固定的针灸处方,逐渐形成现在成熟完善的“靳三针”学术体系。其配穴原则遵循传统,以脏腑辩证及分经辨证为主,手法包括入针,行针和补泻手法。遵循“两神合一、用意在针、缓慢进针、得气为度”。腰三针,是靳三针理论体系中重要的一组穴位,具有显着临床实用价值、疗效的穴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位在督脉之上,肝肾不足,复感外邪,邪气搏于腰脊,导致气血不同而致气滞血瘀,局部经脉闭阻,不通则痛。传统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督脉生发的必然结果,脑肾相济,针刺头部腧穴或者说相应脑部功能区的投影点,能通过相应的经络联系,产生得气感,使气血到达病所,气行则血行,气血荣润,正气充足,则疾病亦能痊愈。在方氏头皮针的理论中,头皮针的针刺点、针刺区域不仅是医者的治疗点,亦是疾病反映在体表的外在表现。头穴是调节各脏腑系统功能的高级调节系统,针刺头部腧穴可通调经气,调达脏腑。腰三针在华佗夹脊穴周围,向内连于督脉,向外链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膀胱经皆在腰部行走,通过对腰三针进行针刺,可以达到气至病所,通调膀胱经以及督脉的气血,改善腰部的经气,起到镇痛的作用。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优势在于上下配穴,通调督脉,激发阳气,通络止痛。腰三针通调经脉,活络止痛,方氏头针生发清阳,调神止痛。二者配伍形神兼治,通督调神,使得背腰部阳气生发,气血调达,经络通畅,调神止痛。本研究依据临床经验,旨在客观评价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观察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McGill评分及临床疗效,探讨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作用机理及治疗优势,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病例选择:本试验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不同干预措施,其中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组(简称结合组)33例、方氏头皮针组(简称头针组)33例,腰三针组(简称腰针组)33例。2.治疗方法:结合组予针刺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选穴:伏象腰部、倒象下部、倒脏下焦、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头针组予方氏头皮针治疗;腰针组予腰三针治疗。3.疗程:三组均每周治疗3次,2次治疗间隔时间大于等于1天,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4.疗效评定:对所以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JOA评分、McGill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以此评价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干预之前,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对其JOA评分、McGill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如下:1.JOA评分两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组的JOA评分与方氏头皮针组、腰三针组相比,提高的幅度较大,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McGill 评分两个疗程治疗后,3组患者McGill评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则显示,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组和方氏头皮针组、腰三针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疗效评定两个疗程治疗后,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组、方氏头皮针组、腰三针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1%、78.79%、75.76%。经Kruskal Wallis H秩和检验统计比较,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组、方氏头皮针组、腰三针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体疗效不全相等。结论:本项研究发现方氏头皮针疗法、腰三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为显着的临床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整体症状得到缓解,改善患者相关体征,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椎间孔镜手术与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疗效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2.2 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2.3 手术疗效比较
3 讨 论

(2)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随访
    2.3 资料整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临床疗效
        3.2.1 术后患者的优良率
        3.2.2 术前及术后患者NRS、JOA的改变
        3.2.3 术前及术后10 年时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比较
    3.3 并发症、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3.4 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疗效
        4.1.1 患者术后优良率情况
        4.1.2 术前及术后NRS、JOA改变
        4.1.3 患者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改变
    4.2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安全性
        4.2.1 围术期并发症情况
        4.2.2 复发/再发及再手术情况
    4.3 低剂量CCNL联合RF治疗LDH的远期预后因素
        4.3.1 病程对疗效的影响
        4.3.2 责任间盘个数对疗效的影响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1 中医内治
        2 中医外治
        3 中医内外兼治
        4 小结
    综述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椎间盘的形态学
        2 椎间盘生物化学
        3 免疫学研究
        4 生物力学
        5 流行病学
        6 非手术治疗
        7 手术治疗
        8 生物学治疗
        9 小结
    综述三 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分化研究进展
        1 常用髓核细胞鉴定表型
        2 MSC向髓核分化方式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试验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不良反应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疗效评价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3.2 加味三痹汤立方依据及组方特点
        3.3 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1.1 LDH靶点搜集
        1.2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有效成分以及靶点搜集
        1.3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筛选及Venn图绘制
        1.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1.5 共同靶点PPI构建及绘制柱状图
        1.6 GO功能分析共有靶点
        1.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点
        2.2 加味三痹汤君药及臣药与LDH靶点预测
        2.3 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
        2.4 加味三痹汤-LDH共有靶点PPI网络图解析
        2.5 GO功能分析共有靶点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ASA Ⅵ促进HMSC向髓核样细胞分化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1 细胞活力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ASA Ⅵ促进HMSC获得NP细胞表型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 ASA Ⅵ对ERK1/2及smad2/3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 ASA Ⅵ干预HMSC抑制大鼠尾椎间盘退变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英文缩略词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综述: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一般资料分析
    二、病例筛选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与脱落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评价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患者脱落及不良事件记录
        (二)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三)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四)三组患者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
讨论
    一、推拿治疗LDH作用原理分析
        (一)推拿治疗LDH的中医学作用原理
        (二)推拿治疗LDH的现代医学作用原理
    二、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的解剖学基础
        (二)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LDH的理论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
        2.3 西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中止实验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操作过程
        3 疗效判定方法
        3.1 疗效观察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结果
        5.1 病例汇总情况
        5.2 病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间盘突出节段)
        5.3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5.4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5.5 不良事件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作用机制
        2.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优点
        3. 安全性分析
        4. 可行性分析
        5. VAS 量表分析
        6.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3 影像资料
    2.4 分组方法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法
    2.7 影响因素赋值
    2.8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单因素分析
    3.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病程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2 体重指数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3 突出物钙化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4 腰椎滑脱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4.5 其他因素对PETD治疗LDH疗效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非手术治疗进展
        1.4 手术治疗进展
    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研究
        2.1 概述
        2.2 病因病机
        2.3 吴门医派络病学说
        2.4 辩证及中医治法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吸收研究进展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的概念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的机制
        3.3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的转归预测因素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4.2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依据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观察指标赋值
        2.3 治疗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3.3 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研究
    4. 讨论
        4.1 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4.2 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4.3 结论
        4.4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中止实验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操作过程
        3 疗效判定方法
        3.1 疗效观察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5.2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5.3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机制
        2 胶原酶盘外注射法的优点
        3 安全性分析
        4 可行性分析
        5 避免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6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10)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认识
        二、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概况
        一、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三、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认识
        四、椎间盘退变因素
        五、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相关解剖生理的认识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七、现代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收集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试验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疗效观察
        一、观察指标
        二、疗效评定标准
        三、评价时点
        四、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基本情况对比
        一、三组患者性别比较
        二、三组患者年龄比较
        三、三组患者病程比较
    第二节 疗效分析
        一、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
        二、疼痛问卷简表(McGill量表)
        三、三组治疗后疗效评定比较
    第三节 讨论
        一、研究内容的选题依据
        二、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
        三、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依据
        四、方氏头皮针联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五、统计结果分析
        六、本研究创新性
        七、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中文详细摘要

四、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椎间孔镜手术与等离子联合胶原酶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 赵龙,张荣宜,刘畅. 中华全科医学, 2021(11)
  • [2]低剂量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项十年回顾性研究[D]. 王萌. 南昌大学, 2021(01)
  • [3]加味三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有效成分川续断皂苷Ⅵ抑制椎间盘退变机理研究[D]. 牛永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两种术式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D]. 张辉.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5]推拿联合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观察[D]. 杨海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崔可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D]. 许刚. 南昌大学, 2020(08)
  • [8]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万福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方氏头皮针结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谢宏博(Hung-Po Hsieh).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胶原酶裂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