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印机一般故障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冕[1](2021)在《机场自助值机故障诊断与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计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自助机系统,研究开发一套适合该自助值机缺纸、卡纸和故障诊断与控制的方法和系统,用来取消人员现场值守,实现当故障时该系统最短时间提示工作人员的目的,并自行控制电脑重启来处理一些故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 分析机场自助机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机场自助值机外接十余种设备,每一种设备工作异常自助值机都无法工作;分析平时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和处理方法,用来作为故障检测的依据,详细说明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维修方案,为进一步设计故障诊断方法和优化控制奠定基础。2 研究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首先在的故障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基础上,计算与仿真实验发现,常用的RGB三基色权值计算的方法对图像的比较速度较慢,提出了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将常规的RGB三种基色矩阵的相邻像素的差值平方改为相邻像素的差值的绝对值运算,推导出相似度计算公式、并给出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步骤,进行仿真编程,程序运行结果表明,该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准确快捷。3 对故障检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出使用光敏元器件检测打印机纸余量的安装和检测方法,在自助机上增加了光电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配合检测软件,可获取缺纸信息。然后设计检测方法和软件,包括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适合本系统的专用图像对比算法、监控报警程序、故障诊断系统的通信程序;给出客户端软件、数据库、监控端的设计方法。本论文所设计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可检测第二章所述的各种故障,井进行远程故障处理,恢复正常工作,对于缺纸或卡纸等无法远程恢复的故障以报警方式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4 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助值机的综合诊断算法。首先设计出三种控制方案,包括纯软件控制方案、网络继电器控制方案和PLC控制方案,并给出了控制流程:结合第三章检测方法,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助值机的综合诊断算法,并建立了系统的控制规则,算法验证表明,该算法可实现远程控制,并进行故障定位。5 提出了特征点动态加权调整的方法,对故障检测系统在初次使用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优化控制算法,在分析故障检测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对图像RGB灰度矩阵进行特征点计算方法与公式;然后提出了特征点动态加权调整的方法,并给出了特征点权值调整控制算法结构图,最后编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开发的自助打印机系统已在咸阳机场应用5年多,系统采用C/S架构分别编写Server后台报警客户端软件和Client前端分析软件,前端客户端软件利用自助值机软件在故障时的故障界面进行报警触发,对自助值机的人机界面进行抓屏,然后进行图像分析,判断抓取的屏幕是否为故障界面来确定是否触发报警。在控制方面是用力控软件连接PLC控制自助值机开关机来检测和恢复故障。应用效果良好,并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刘晓伟[2](2020)在《基于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过程监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3D打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伴随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增材制造领域中FDM型3D打印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当前FDM型3D打印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理学性能较差,很难实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同时,由于FDM型3D打印机的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会遇到异常打印工况,现在市面上的打印机大都没有配备过程监测技术,这是增材制造领域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对FDM型3D打印机实施过程监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搭建了基于FDM型3D打印机的工况监测平台,分析了FDM型3D打印机典型加工工况。针对打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故障工况及信号采集问题,分析了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最佳位置,结果表明:振动传感器安装的最佳位置为送丝机构上。其次,研究了EEMD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用EEMD方法对预处理后不同打印工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IMF分量,为判断出IMF分量的有效性,统计各个IMF分量与原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标准差,结果表明前两个IMF分量均为有效分量。对有效的IMF分量进行能量计算并组成特征向量,并通过KNN实现三种工况的识别。再次,研究EEMD方法在不同流量比工况下的特征提取应用,通过KNN分类方法对提取的特征量进行分类处理,分类效果较差。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设置不同流量比状态下,打印机工作过程喷头电机的运动无明显变化,导致采集的信号区分度不明显。接着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率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对比出频率幅值的不同,提取能够表征不同流量比下的频率幅值特征值,最后使用KNN方法实现不同流量比工况的分类。最后,对KNN分类方法存在的一些缺点如对故障信号不均衡的样本分类性差,数据量较大时计算时间很长,和对训练数据的容错性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狄里赫雷过程混合模型的FDM型3D打印不同流量比工况的过程监测,在执行狄里赫雷过程混合模型过程中,无需设定簇的大小,算法的本身会根据输入数据的内在性质决定每个样本点的归属,对于一个新输入的待测样本,狄里赫雷过程混合模型会将其分配给概率最大的群体中,对样本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且对层次不均衡的样本敏感性小,解决了KNN算法中的不足,且能更好地实现不同送丝比工况的识别。
沈睿[3](2020)在《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3D打印技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一种智能制造技术已广泛用医疗、食品、教育等诸多行业。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3D打印以其独特的制造优势,可以充分满足众多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本文将糊状材料挤出成型技术与熔融挤出成型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款多材质3D打印机,并对其打印材料进行研究。首先对面塑材料、香皂材料、陶瓷材料和夜光PLA线材进行制备,并对其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其次依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多材质3D打印机结构框架进行安全评价,对3D打印机全生命周期内危险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严重程度展开全面评估,然后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对多材质3D打印进行机械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最终完成样机生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陶瓷材料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打印速度50mm/s、柱塞挤出速度22r/min、打印层高0.3mm、喷嘴直径0.8mm、封顶层数8层;面塑材料最优配方为:小麦粉350份、糯米粉170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40份、微晶纤维素35份、水510份、润滑剂12份、抗菌剂6份和防霉剂1.5份;香皂材料在喷嘴与打印工作平台之间间隙为0.3mm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打印温度58℃、打印速度60mm/s、打印层厚0.4mm、喷嘴直径1.0mm;夜光PLA线材最优打印温度为200℃,且夜光粉含量19%的夜光PLA线材打印模型亮度效果更佳。
彭赢[4](2019)在《基于物联网的RFID标签打印机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市场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大发展背景下其市场价值更是逐年增长。RFID标签打印机作为RFID标签的制作设备,其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当前的RFID标签打印机正处于发展初期,其中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当前国内的RFID标签打印机市场上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品牌的市场保有量极少,并且市场上尚未有一款方便携带的RFID标签打印机。因此开发一款面向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的便携式RFID标签打印机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本文从RFID标签打印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RFID标签打印机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对其设计需求及关键技术分析确定了RFID标签打印机功能方案。主要研究内容从打印机可视化打印质量研究、标签电子数据写入研究、打印机物联网功能解决方案以及打印机嵌入式功能的实现这几方面展开。其中打印质量研究主要解决热转印加热问题,通过精准控制以保证打印图像清晰;RFID标签电子数据写入研究中采用电子数据写入时间控制与标签数据校验的方式来保证准确率;课题将物联网接入技术应用于打印机实现打印机的基于后台服务的耗材防伪认证与打印数据收集等物联网功能;打印机嵌入式功能的实现侧重于嵌入式软件设计,引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将打印机的各个功能的实现转化为操作系统任务的调度与通信,根据嵌入式软件设计架构进行软件设计,进而实现打印机的整机功能。最后,完成RFID标签打印机的样机组装,对打印机的各个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打印机可视化打印图像清晰,对于目标RFID标签电子数据写入准确率达99%以上,实现打印机的耗材防伪认证和数据收集功能,总体设计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何昆[5](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3D打印机传动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3D打印技术具备个性化、复杂化和快速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步被应用于各个领域。3D打印机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在智能故障诊断在3D打印机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针对Delta 3D打印机的传动系统故障,借助姿态传感器从数据驱动角度进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程度评估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提出了在传动系统的末端,即动平台安装姿态传感器的故障信息采集的方法,再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建立了Delta 3D打印机的故障识别模型和故障程度评估模型。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Delta 3D打印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得出常见的故障形式。以小样本和高精度为目标,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结合工业级姿态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Delta 3D打印机的动平台上安装工业级姿态传感器进行故障数据采集,再使用故障数据建立LS-SVM故障识别模型,该模型的平均精度达到了94.44%。此外,还使用了相同的数据建立了BPNN故障识别模型,其结果显示BPNN模型的故障识别精度或稳定性都远低于LS-SVM模型。(2)从降低3D打印机的故障模式识别的成本出发,建立一种基于低成本姿态传感器的故障模式识别模型。为了解决低成本姿态传感器带来的低精度和高噪声等问题,采用了基于ESN结合特征提取的故障识别方法。用低成本姿态传感器采集故障数据后建立了ESN的3D打印机故障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识别更多类型的故障且故障识别精度为97.17%。同时,使用低成本传感器的故障数据建立了SVM、LPPSVM和PCASVM故障识别模型,其识别精度较低。(3)在实现3D打印机的故障识别后,还研究了3D打印机的故障程度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SAE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故障程度评估中,通过使用低成本姿态传感器采集了两个案例(即关节轴承A和关节轴承B)的不同故障程度信息。对两个案例的故障数据归一化和提取时域统计学特征和时频域特征提取来降低数据维度减少SAE模型计算时间和提高模型精度。以SAE隐含层作为样本矩阵,通过计算正常样本矩阵分别和不同故障程度样本矩阵的矩阵相似度作为指标拟合出了案例1和案例2故障程度变化趋势曲线。
李志昂[6](2019)在《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气设备在生活中的普及,电气火灾也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进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开发,实时监控电路系统中各节点的电气火灾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了目前常用的电气火灾探测技术;介绍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短路、线路接触不良、长时间超负荷、剩余电流过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原理和过程,提出了超温和漏电是电气火灾产生的直接原因;拟定了以温度传感器和剩余电流探测器采集电路信息,实现对电气火灾进行监控的方案;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和委托单位的要求制定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指标。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与认证,提出了利用数据记录文件建立数据库的方案,为WinCE系统数据库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了温度传感器和剩余电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搭建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硬件平台,完成了工业平板计算机、监控器、温度传感器、剩余电流探测器、微型打印机和图形显示装置的选型;采用RS-485 ModBUS通信方案,对TIPC8000-104AD型工业平板计算机通信接口资源进行了分配。完成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包括火灾监控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报警模块、I/O接口模块;分析了监控系统漏报、误报的原因,提出了缓冲区字节判断机制,大大降低了漏报、误报率;采用数据记录文件建立数据库,实现了用户、报警和故障的数据管理;提出了数据记录文件自动备份方案,解决了系统硬件强制关机时对文件的损坏问题;采用队列技术、通知器技术以及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实现多线程同步,解决了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关键资源时引起的冲突问题。进行了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样机综合测试。样机实现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指标的全部功能;通过测试表明,报警、故障响应时间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张赟[7](2019)在《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文中指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改变将引起血液的各项参数显着变化,因此在临床上血常规检测成为疾病检查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医院中,血常规数据基本由操作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样进行检测得出。传统的血液分析仪主要对血液中的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和血红蛋白含量进行统计,多功能血液分析仪在此基础上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具备保养、质控、标定、打印等多种功能,并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嵌入式技术利用定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控制有关执行装置部件,以实现血液分析过程的自动化需求,从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多功能血液分析仪的开发中。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对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参数数量和功能种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对已有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评估后,发现其存在着系统总体结构灵活性差、算法存在漏洞、功能不完善、通信方案不利于信息安全等不足。分布式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运行过程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依托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了多功能血液分析仪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论文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分布式控制系统与CAN总线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给出嵌入式技术应用到血液分析仪开发中的优势;接着总结血液分析所使用的检测原理,对已有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系统进行评估,针对难以向已有液路系统添加新的测量反应装置的问题,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种将需要添加的生化量测量装置作为分散的子系统并由管理级进行集中控制的方案,将整个血液分析仪分为控制级与管理级两个部分,并给出多种功能需求与相应性能指标需求;接着阐述了控制级的软件结构与检测功能的总体流程,针对原装置血细胞计数数据处理算法存在漏洞的问题,重新设计出有效的信号处理流程与基于库尔特原理的优化识别算法,并使用Matlab仿真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接着给出了管理级的分层化、模块化软件设计方案,介绍其基本功能的软件设计,并对质量控制与打印功能进行完善;还总结了CAN总线的基本通信原理,对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CAN总线通信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对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软件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信息安全;最后经过对三分类血液分析装置与C-反应蛋白测量模块的联合测试与评估,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表明整个系统满足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
徐峰[8](2018)在《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外卖网购等业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大量的商品交易对如今微型打印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自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生产厂商通常将研究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微型打印系统的打印速度方面,忽略微型打印系统智能化服务的研究,使得在大规模连续打印中常发生诸如订单丢失、数据错乱等不可靠打印现象,而且传统微型打印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不强、扩展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型打印系统的用户体验和微型打印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浪潮下,本文依托人工智能中的多智能体技术对微型打印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本文通过分析双十一、618等大型互联网交易日中订单打印过程,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对微型打印系统进行建模,对分配策略、状态监控、故障恢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设计拥有高并发连续打印能力的智能微型打印系统,保障微型打印系统在连续高并发打印过程中稳定性,提高微型打印系统面对不同打印场景的自适应性。本文在首先分析了单台智能微型打印机的分离式智能控制部件,提出了面向并行打印的智能控制单元,有效的提高了单台打印机的并行打印能力、可靠性以及灵活性。接着,在单台智能微型打印机的设计基础上,将系统内各类服务抽象为不同的智能体,采用多智能体技术构建智能微型打印集群系统,使得智能微型打印系统在分布式控制的架构下拥有高并发连续打印能力。接着,本文采用改进型合同网实现打印任务调度和动态资源规划,提高集群打印系统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此外,考虑到嵌入式微型打印机系统资源的稀缺,在局部打印任务和资源调度中提出基于信任积分制的任务分配算法,保证信任度高的打印节点拥有更大概率获得订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本文完成了混合式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开发。依托实验室广州威佳微型打印机80K7,采用STM32F2017VCT6开发板和UC/OSII嵌入式系统,搭建了并行集群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模拟现实微型打印系统的高并发连续打印场景,通过以太网连续打印5000份订单测试集群打印系统的打印性能。其次,采用人为模拟的方式对异常自动恢复功能进行测试。最后,本文使用MATLAB仿真测试验证信任度分配策略能有效降低打印系统故障率。实验和仿真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相比于传统微型打印集群系统在打印速度上相差无几,但拥有更高的可靠性、自适应性以及灵活性。
吴东东,冉金禄,罗贤斌,黄昊[9](2017)在《医院打印机故障调查及解决方案分析》文中认为0引言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医院业务对信息系统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简单的信息故障甚至可能导致全院工作停滞[1]。医院信息设备和系统使用率较高,其故障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对医院维护部门快速处理故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医院信息部门收到的故障报修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打印机故障居于首位,占47%;软件
杨忠敏[10](2016)在《喷墨打印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文中研究说明引言:喷墨打印机在企业中的应用可谓广泛。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打印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如果遇到问题该如何处理?下面介绍喷墨打印机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便大家维护时借鉴。打印机是现代办公必备的设备,可以说它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
二、打印机一般故障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印机一般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机场自助值机故障诊断与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发展态势 |
1.2.1 自助值机功能及特点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自助值机结构及其故障分析 |
2.1 自助值机简介 |
2.1.1 自助值机组成 |
2.1.2 自助值机操作流程 |
2.2 自助值机故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自助值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
3.1 自助值机故障诊断系统架构 |
3.2 故障抓屏改进的诊断方法 |
3.2.1 抓屏程序设计 |
3.2.2 图像对比改进方法 |
3.3 打印机检测 |
3.3.1 登机牌打印机结构 |
3.3.2 打印纸使用光电开关设计方案 |
3.3.3 打印纸使用距离传感器设计方案 |
3.3.4 打印机状态的软件检测方法 |
3.4 故障诊断与控制的软件设计 |
3.4.1 自助值机故障检测程序 |
3.4.2 监控报警程序设计 |
3.4.3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 |
3.4.4 故障诊断系统的通信设计 |
3.4.5 故障报警系统的界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自助值机远程控制 |
4.1 自助值机控制简介及软件控制 |
4.1.1 自助值机控制 |
4.1.2 自助机纯软件的控制方法 |
4.2 网络继电器控制方法 |
4.2.1 网络继电器接线方法 |
4.2.2 网络继电器的软件控制 |
4.2.3 网络继电器控制方法分析 |
4.3 PLC控制方法 |
4.3.1 PLC接线方法 |
4.3.2 PLC软件控制 |
4.3.3 PLC控制方法分析 |
4.4 基于专家规则自助机综合控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自助值机故障报警系统应用与方案改进 |
5.1 系统应用 |
5.2 系统优化控制算法 |
5.2.1 优化概述 |
5.2.2 图像RGB矩阵的特征点计算 |
5.2.3 特征点动态加权调整 |
5.3 优化方法测试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2)基于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过程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号处理及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1.2.2 过程监测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1.2.3 3D打印技术及其过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FDM型3D打印过程监测平台搭建 |
2.1 3D打印机硬件结构设计 |
2.2 传感器的选择及布局 |
2.3 振动监测实验平台 |
2.4 FDM型打印机典型工况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EEMD方法的FDM型3D打印过程故障诊断 |
3.1 EEMD方法原理与研究 |
3.1.1 EEMD基本原理 |
3.2 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FDM型3D打印典型工况分析 |
3.2.1 信号预处理 |
3.2.2 信号特征提取 |
3.2.3 基于KNN的多状态监测与识别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频率分析方法的FDM型3D打印过程工况监测 |
4.1 基于EEMD方法的不同流量比状态监测 |
4.2 基于频域特征分析的流量比状态监测 |
4.2.1 研究过程 |
4.2.2 快速傅里叶变换 |
4.2.3 KNN分类和K折交叉验证 |
4.3 实验材料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狄里赫雷混合模型的FDM型3D打印过程工况监测 |
5.1 无监督聚类方法 |
5.2 贝叶斯理论 |
5.3 狄里赫雷混合模型 |
5.3.1 狄里赫雷分布 |
5.3.2 狄里赫雷过程 |
5.3.3 狄里赫雷过程混合模型 |
5.4 实验材料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3)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D打印技术 |
1.2.2 糊状材料与夜光材料3D打印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糊状材料与夜光材料3D打印的技术瓶颈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架构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架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材料制备 |
2.1 糊状材料流体特性 |
2.2 面塑材料制备 |
2.2.1 面粉成分与特性 |
2.2.2 面塑材料组成 |
2.2.3 面塑材料制备流程和原料选择 |
2.3 香皂材料制备 |
2.3.1 香皂材料成分 |
2.3.2 香皂材料特性 |
2.4 陶瓷材料组成和特性 |
2.5 夜光PLA线材制备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材质3D打印机安全评价 |
3.1 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危险识别 |
3.1.1 人——人员伤害危险因素识别 |
3.1.2 机——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危险因素识别 |
3.1.3 环境——多材质3D打印机成型环境危险因素识别 |
3.1.4 管理——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管理因素识别 |
3.2 多材质3D打印机故障树分析 |
3.2.1 故障树分析法 |
3.2.2 多材质3D打印机故障树定性分析 |
3.3 常见故障预防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 |
4.1 多材质3D打印机的工艺设计 |
4.2 多材质3D打印机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
4.3 料筒及喷头装置设计 |
4.3.1 糊状材料挤出式喷头分析 |
4.3.2 喷头设计方案 |
4.3.3 料筒及装料设计 |
4.3.4 料筒及喷头装置整体结构 |
4.4 三维运动平台设计 |
4.4.1 三维运动平台分类 |
4.4.2 三维运动平台结构 |
4.5 固化装置方案设计 |
4.6 安全保障装置设计 |
4.6.1 安全防护罩设计 |
4.6.2 电磁式安全防护罩门设计 |
4.7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4.7.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7.2 喷头挤出静力学分析 |
4.7.3 喷头挤出的模态结果与分析 |
4.8 多材质3D打印机控制系统设计 |
4.8.1 多材质3D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4.8.2 各模块控制系统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验证 |
5.1 陶瓷材料3D打印成型工艺优化研究 |
5.1.1 成型分析 |
5.1.2 正交实验设计 |
5.1.3 正交实验分析 |
5.1.4 最优工艺参数方案验证 |
5.1.5 雕塑顶部设计实验 |
5.2 面塑配方优化实验 |
5.2.1 实验设计 |
5.2.2 结果与分析 |
5.2.3 最优配方验证 |
5.3 香皂材料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 |
5.3.1 材料温度对丝材挤出的影响 |
5.3.2 打印速度对线型和线宽影响 |
5.3.3 打印层高对成型高度的影响 |
5.3.4 喷嘴直径对挤出成型的影响 |
5.3.5 香皂材料最优打印工艺参数验证 |
5.4 夜光PLA线材的3D打印优化及验证 |
5.4.1 夜光PLA线材的3D打印温度优化 |
5.4.2 夜光PLA线材打印模型发光效果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物联网的RFID标签打印机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RFID标签研究现状 |
1.2.2 RFID标签打印机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RFID标签打印机设计需求与关键技术分析 |
2.1 RFID标签打印机设计概述 |
2.1.1 打印机设计需求分析 |
2.1.2 RFID标签打印机结构及原理 |
2.1.3 打印机整机功能方案设计 |
2.2 RFID标签打印机关键技术分析 |
2.2.1 标签可视化打印技术分析 |
2.2.2 RFID电子数据写入原理分析 |
2.3 关键问题解决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RFID标签打印机主要功能方案设计 |
3.1 标签可视化打印 |
3.1.1 热转印方案设计 |
3.1.2 热转印加热算法设计 |
3.1.3 加热算法验证 |
3.2 RFID电子数据写入 |
3.2.1 RFID标签激活距离计算 |
3.2.2 RFID电子数据写入方案设计 |
3.3 物联网功能设计 |
3.3.1 打印机物联网接入技术选择 |
3.3.2 物联网通信协议设计 |
3.3.3 物联网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RFID标签打印机嵌入式设计 |
4.1 嵌入式硬件设计 |
4.1.1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模块 |
4.1.2 整机供电 |
4.1.3 打印机数据传输 |
4.1.4 物联网模块 |
4.1.5 热转印打印 |
4.1.6 其他模块 |
4.2 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底层驱动配置 |
4.2.2 硬件抽象层设计 |
4.2.3 中间服务层软件设计 |
4.2.4 应用层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控制主板电气功能测试 |
5.2.1 DC-DC升压测试 |
5.2.2 标签检测测试 |
5.2.3 步进电机驱动测试 |
5.3 RFID标签打印机整机功能测试 |
5.3.1 标签可视化打印测试 |
5.3.2 RFID标签写入准确率测试 |
5.3.3 打印机物联网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市面上RFID标签打印机特性指标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5)基于机器学习的3D打印机传动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D打印及其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机械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基于机器学习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3D打印机传动故障识别 |
2.1 引言 |
2.2 基于LS-SVM故障识别方法 |
2.2.1 Delta3D打印机的传动系统分析 |
2.2.2 姿态传感器的监测原理分析 |
2.2.3 姿态监测的LS-SVM建模 |
2.3 故障识别实验 |
2.4 故障识别的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低成本传感器的3D打印机传动故障识别 |
3.1 引言 |
3.2 低成本姿态传感器的故障信息采集 |
3.3 基于ESN的3D打印机故障识别 |
3.3.1 故障信息的特征提取 |
3.3.2 基于ESN的故障识别方法 |
3.4 基于低成本姿态传感器故障识别实验与结果 |
3.4.1 故障识别实验 |
3.4.2 故障识别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AE的3D打印机故障程度评估 |
4.1 引言 |
4.2 基于SAE的故障程度评估方法 |
4.2.1 数据预处理 |
4.2.2 SAE算法原理 |
4.2.3 样本矩阵相似度 |
4.2.4 故障程度评估方法 |
4.3 故障程度评估实验与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气火灾产生原因分析 |
1.2.1 短路 |
1.2.2 线路接触不良 |
1.2.3 超负荷 |
1.2.4 剩余电流 |
1.3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1.3.1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
1.3.2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3 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
1.6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指标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概述 |
2.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2.1 监控管理层 |
2.2.2 数据管理层 |
2.2.3 网络通讯层 |
2.2.4 数据采集层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3.1 工业平板计算机 |
3.2 现场数据采集模块 |
3.2.1 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 |
3.2.2 现场采集设备通讯方式 |
3.3 微型打印机 |
3.3.1 微型打印机选型 |
3.3.2 微型打印机通讯接口设计 |
3.4 图形显示装置 |
3.5 I/O接口模块设计 |
3.6 TIPC8000-104AD资源分配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4.1 软件系统整体设计 |
4.2 火灾监控模块 |
4.2.1 通讯单元 |
4.2.2 监控单元 |
4.3 数据管理模块 |
4.3.1 记录添加单元 |
4.3.2 记录查询单元 |
4.3.3 记录删除单元 |
4.4 报警模块 |
4.4.1 蜂鸣器 |
4.4.2 打印机 |
4.4.3 图形显示装置 |
4.5 I/O接口模块 |
4.6 关键问题的解决 |
4.6.1 用户级别设置 |
4.6.2 文件自动备份 |
4.6.3 多线程同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综合测试 |
5.1 通讯测试 |
5.2 功能测试 |
5.2.1 登录功能测试 |
5.2.2 通讯界面功能测试 |
5.2.3 监控界面功能测试 |
5.2.4 记录查询功能测试 |
5.2.5 维护界面功能测试 |
5.3 现场测试 |
5.3.1 循环时间测试 |
5.3.2 报警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 |
(7)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血液分析对象 |
1.2.2 血液分析仪分类 |
1.2.3 分布式系统架构 |
1.2.4 嵌入式技术 |
1.2.5 通信与CAN总线 |
1.3 已有工作基础与评估 |
1.4 设计实现难点分析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
2.1 血液分析检测原理 |
2.1.1 库尔特原理 |
2.1.2 朗伯一比尔定律 |
2.1.3 生化检测免疫比浊法 |
2.2 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需求分析 |
2.2.1 总体需求 |
2.2.2 功能需求 |
2.2.3 性能需求 |
2.2.4 其他需求 |
2.3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血液分析仪总体结构设计 |
2.3.1 控制级硬件组成 |
2.3.2 管理级硬件组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级软件设计 |
3.1 控制级软件结构 |
3.2 控制级软件初始化 |
3.3 控制级信号采集过程 |
3.3.1 机电结构开机初始化与自检 |
3.3.2 控制级主测试流程 |
3.3.3 控制级信号采集软件设计 |
3.4 血细胞计数信号数据处理与算法优化 |
3.4.1 血细胞计数信号类型选择 |
3.4.2 原血细胞计数方案与评估 |
3.4.3 血细胞计数改进算法 |
3.4.4 血细胞计数改进算法仿真与验证 |
3.5 生化量光信号数据处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理级多功能软件设计 |
4.1 管理级软件总体设计 |
4.1.1 管理级操作系统 |
4.1.2 管理级图形用户界面 |
4.1.3 管理级软件架构 |
4.2 管理级基本功能设计 |
4.2.1 主测试业务 |
4.2.2 标定业务 |
4.2.3 定时业务 |
4.3 管理级扩展功能设计与完善 |
4.3.1 打印业务 |
4.3.2 质量控制业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软件设计 |
5.1 CAN总线通信原理 |
5.1.1 CAN总线结构 |
5.1.2 CAN报文结构 |
5.1.3 CAN总线数据处理流程 |
5.2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通信方案及评估 |
5.2.1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结构与评估 |
5.2.2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通信时序与评估 |
5.3 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基础的CAN总线通信设计 |
5.3.1 CAN总线物理连接方式 |
5.3.2 CAN总线通信数据帧设计 |
5.3.3 CAN总线通信时序优化设计 |
5.3.4 方案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运行和评估分析 |
6.1 硬件电路测试 |
6.1.1 硬件电路测试流程 |
6.1.2 硬件电路实际测试结果 |
6.2 软件功能测试 |
6.3 系统集成测试 |
6.3.1 功能测试 |
6.3.2 性能测试 |
6.3.3 其他需求测试 |
6.4 评估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微型打印机系统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多智能体技术研究 |
2.1 智能体概述 |
2.2 多智能体技术研究现状 |
2.2.1 多智能体体系结构 |
2.2.2 多智能体通信语言 |
2.2.3 多智能体协调与协作 |
2.2.4 多智能体仿真工具 |
2.3 多智能体技术应用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体系结构 |
3.1 引言 |
3.2 单台智能微型打印设备的软硬件体系结构 |
3.2.1 智能微型打印设备硬件组成 |
3.2.2 微型打印设备软件体系结构 |
3.3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体系结构 |
3.3.1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 |
3.3.2 集群打印控制层的主要组件及其基本操作 |
3.3.3 虚拟打印控制层主要组件及其基本操作 |
3.4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的通信设计 |
3.4.1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 |
3.4.2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通信语言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协作模型 |
4.1 引言 |
4.2 智能体建模与实现 |
4.2.1 打印节点Agent建模 |
4.2.2 设备管理Agent建模 |
4.2.3 任务协调Agent建模 |
4.2.4 控制与协作Agent建模 |
4.3 基于合同网协议的打印任务分配策略 |
4.4 基于信任度的打印任务分配策略 |
4.4.1 计算打印节点Agent的信任分值算法 |
4.4.2 根据信任分值确定任务分配算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开发与实验 |
5.1 引言 |
5.2 智能控制单元开发 |
5.2.1 智能控制单元硬件开发 |
5.2.2 智能控制单元软件开发 |
5.3 测试环境搭建 |
5.4 系统运行试验以及软件仿真 |
5.4.1 打印性能测试 |
5.4.2 打印可靠性验证 |
5.4.3 打印异常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医院打印机故障调查及解决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来源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故障分类 |
3.2 故障处理方法及故障出现原因分析 |
4 针对打印机故障日后需做的工作 |
5 小结 |
四、打印机一般故障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场自助值机故障诊断与控制系统研究[D]. 王冕.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过程监测方法研究[D]. 刘晓伟.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3]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D]. 沈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1)
- [4]基于物联网的RFID标签打印机的研究与设计[D]. 彭赢.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5]基于机器学习的3D打印机传动故障诊断研究[D]. 何昆.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 [6]集散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D]. 李志昂. 扬州大学, 2019(02)
- [7]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D]. 张赟. 东南大学, 2019(01)
- [8]智能微型打印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峰. 广东工业大学, 2018(12)
- [9]医院打印机故障调查及解决方案分析[J]. 吴东东,冉金禄,罗贤斌,黄昊. 医疗卫生装备, 2017(03)
- [10]喷墨打印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J]. 杨忠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6(04)
标签:3d打印论文; 3d打印材料论文; rfid标签论文;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论文; 测试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