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进展:目标和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郭玲伶[1](2019)在《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的调查发现,我国对医学研究生伦理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教育效果有待提升,教育目标设置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师资力量比较单一和薄弱。为此,应提升各方对医学伦理素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定位,构建中国特色医学伦理教育体系;以科学与人文融合为中心,彰显医学伦理教育学科交叉的课程特色;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医学伦理的课程教学方式。
买托合提·居来提[2](2019)在《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文中提出民族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交流,和田地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地区的医疗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维吾尔医疗更是如此。本文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和田地区的部分维吾尔医院、私人诊所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调研同时,探究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对维吾尔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医疗空间的变化、医学知识的传承模式、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以及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并从医疗、疾病和文化角度对和田维吾尔医的地方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以下六大部分:第一章: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和文化。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第一,维吾尔医药学产生的历史渊源、类型和特点,根据相关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进一步探讨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和地位,丝绸之路的繁荣在维吾尔医药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了探讨。第二,从文化视角看维吾尔民间医疗,对疾病分类、民间医疗中的符号以及疾病与治疗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现代发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医疗空间的家,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维吾尔医的形式和类型,具有多种身份的提维普(Tivip)和医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医疗空间的转移,以此为切入,系统阐述从家庭到街头,逐步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同时,介绍了此过程的主要途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第三,维吾尔“医院”的诞生历程,从而阐述维吾尔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第四,医疗管理体制和政策,本节系统的介绍了民族医药政策法规评价体系、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医药制度改革对维吾尔医学的影响。第三章: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本章论述了传统医学知识继承模式的发展过程、教育模式下医学知识继承的状况、传统维吾尔医学和医学知识继承模式作为知识体系和医疗实践信任的逻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第二,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第三,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第四章:和田维吾尔族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本章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和培养,主要阐述不同身份的医患双方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博弈;第二,道德:维吾尔族制约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论证了医德在整个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主要阐述了信任和医患沟通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不同领域的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维吾尔医学作为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族医学的范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维吾尔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和田维吾尔医形成了具有和田地域特色的医疗文化,并已融入和田人民的日常生活。笔者作为和田人,在长期观察和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维吾尔医学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中医药学与维吾尔医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维吾尔医学与佛教医学的关系。必须明确的是,维吾尔医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伊斯兰医学,维吾尔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圈,是以中华医药文化为基础形成和发展的医学文化;此外,执业医师综合素质较低,对传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执业医师存在一定的医德问题。一些公立维吾尔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落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西方医疗机构相比,二者之间差距更大。江湖医生仍然存在,庸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沟通观察能力差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邬晓薇[3](2016)在《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更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不断引发医学领域的人文思考。医学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渗透交织的、庞杂的、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群,医学无法脱离科学性和人文性而独立存在。人文素养的缺失会影响医学的科学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都是临床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事物的历史观、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思维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让医学的科学性得以延展,二者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医学人文素养还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医患关系在旧模式基础上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对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如何客观评价医学人文素养,是医药卫生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比较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医学人文素养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脉络,总结了国内外医学人文素养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分析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现状,反思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科体系构成,明确界定了执业医师人文素养相关概念的内涵外延,理清了构成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的基本要素,在教育研究理论和心理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探索构建了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执业医师人文素养考核评价提供了参考借鉴。经过多轮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并对每轮回收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了在医学人文知识、医学人文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三个维度基础上构建的,包括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了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结构模型。本研究构建了完整的全面评价执业医师人文素养的指标体系,以医学人文知识为基础,以医学人文能力为核心,以医学人文精神为主导,针对性强,且符合中国国情。所构建的“三层11要素”结构模型,清晰展现了三个评价维度之间的结构和层次关系,系统清晰,科学完善。对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提供了模型,对进一步完善医学人文的学科体系,构建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夏祥慧,韩丹凤,李艳萍[4](2015)在《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文中提出文章分析当前国内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借鉴国外医学伦理学教育特点,着重阐述了当前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并对当前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做出正确的判断,给出合理的建议。
黄康[5](2014)在《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在存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医学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为提高医学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探讨如何在兼顾文化差异的同时,实现医学伦理学教育对医学留学生今后医疗实践的指导,培养医学道德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医学伦理学教育以及医学留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概括与梳理其中的主要观点与研究成果;(2)问卷调查及访谈法: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了解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了解新疆地区医学专业留学生对我们开展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具体要求;了解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观念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影响;(3)综合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尝试在存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进行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途径上的探索。结果:(1)通过医学伦理学实际教学效果的调查表明,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和留学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影响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显着;(3)医学留学生在对待很多医学伦理问题上的态度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4)宗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宗教信仰的医学留学生的医学伦理观;结论: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跨文化背景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1)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经验;(2)需要增进和国内外高等医科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共识,寻找在对待医学具体伦理问题中的文化共通点,帮助医学留学生克服自身文化背景下的不适应,提高来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质量;(3)需要建立一个既符合我们教学实际又面向国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最后以实践来验证我们医学伦理学教育模式的好坏。
李义军[6](2013)在《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医学伦理对生物医学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目前存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的状况。随着人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广泛临床应用,对医学伦理教育与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医药院校应不断深化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确立科学教育理念,创新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调整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推进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变革,建立优秀的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大力提高医学伦理教学水平,以适应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李久辉,亓曙冬,樊民胜,胡晓燕,陈晓云,李诘[7](2012)在《《医学伦理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索研究采用学校-医院联合教学的模式,以学校《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为教学核心、以附属教学医院伦理委员会为依托,进行《医学伦理学》延伸临床实践教学。探索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理论讲授——实际案例分析——多角色讨论(医生、患者组织、医学伦理工作者),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可操作性。面对当下医院医疗环境不佳的困局,让医学伦理学及医学人文教育走进临床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显然要好于仅加强医院治安防范。
秦玉明,程乐森,徐玉梅[8](2012)在《进一步拓展医学伦理学发挥作用的范围与领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30年来医学伦理学研究进展成就及我们所做的工作,认识存在的不足,展望发展趋势,明确未来任务,是为了坚定继续前进的信心、找准继续前进的方向、突出继续前进的目标和重点。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要放宽研究视野,拓宽研究领域,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改善医学伦理学对个体行为规范制约力的疲软状况、对群体乃至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推动力疲软状况、对相关决策行为的参与干预力和制度机制政策的审查判断力疲软状况,进一步拓展医学伦理学发挥作用的范围与领域。
王云岭[9](2011)在《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被边缘化,是因为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被误解。医学伦理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培养医学生的德性不是其主要任务,其教学内容中不应包括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方法则应适合中国的课堂情况。
王云岭[10](2010)在《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文中提出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被边缘化,是因为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被误解。医学伦理学不是德育课,不承担对医学生的德性培养任务,其教学内容中不应包括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方法则应适合的课堂情况。
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进展:目标和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进展:目标和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研究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 |
(一)对医学伦理学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
(二)现有医学伦理学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
(三)医学伦理学教育目标的设置不尽合理 |
(四)课程设置与实施上存在诸多弊端 |
(五)师资力量比较单一和薄弱 |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医学伦理素养教育改革建议 |
(一)提升各方对医学伦理素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定位,构建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医学伦理教育体系 |
(二)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为中心,彰显医学伦理教育学科交叉的课程特色 |
(三)强调“以人为本”,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医学伦理的课程教学方式 |
(2)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概念界定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 田野调查 |
(二) 文献资料研究 |
六、田野点概况 |
七、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创新点 |
第一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医疗与医疗文化 |
第一节 维吾尔医药学的历史渊源、类型及特点 |
一、丝路文化交流与维吾尔医学形成与发展 |
二、和田民间医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
三、民间医疗的社会认知及地位 |
第二节 作为文化体系的维吾尔民间医疗 |
一、疾病的文化解读 |
二、民间医疗中的象征符号 |
三、疾病与治疗的文化逻辑 |
第二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整体格局及其现代发展 |
第一节 作为医疗空间的家 |
一、医疗形式及其类型 |
二、拥有多重身份的民间郎中(提维普Tivip) |
三、医师的社会文化定位及权威 |
第二节 医疗空间的变迁:从家庭到街头 |
一、走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医疗实践 |
二、职业化和商业化医疗实践的过程及特点 |
三、职业化转化的路径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维吾尔“医院”的诞生 |
一、医院的建立:门诊发展为医院 |
二、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 |
三、现阶段维吾尔医医院的发展状况 |
第四节 医疗管理体制与政策 |
一、民族医药相关政策法规的评价 |
二、国家民族医药政策在新疆民族医药事业中的作用 |
三、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对维吾尔医学发展的意义 |
第三章 和田维吾尔医的知识生产与延续 |
第一节 作为知识体系的传统维吾尔医学及其传承模式 |
一、知识传承模式 |
二、习得与传承的基本模式 |
三、维吾尔医学中的知识观 |
第二节 知识传承的现代转型 |
一、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 |
二、权威的维护与传递 |
三、从传统道德走向职业道德---传统的转型 |
第三节 医疗实践中的信任逻辑 |
一、传统医疗实践中的人际关系与权威 |
二、新时期医疗实践与社会信任 |
第四章 和田维吾尔医疗实践中的医患关系 |
第一节 医患双方的疾病认知 |
一、医师的知识体系 |
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
三、医疗实践中的博弈 |
第二节 道德:约束维吾尔医患关系的文化规则 |
一、基于道德的医患关系: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一 |
二、医疗实践中的性别:来自田野的本土经验之二 |
三、“维医”或“伪医”:市场、权利、信任 |
四、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任规则及其调试 |
第三节 现代医学的制度逻辑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冲击 |
一、道德约束缺失与信任危机 |
二、“医德”还是“异”德 |
三、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中的话语特征 |
第四节 维吾尔医疗场域中的医患关系:三甲医院的事例 |
一、病房中的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实践形态 |
二、医师与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相互理解的出发点 |
三、交流方式与信息交换:医患沟通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研究的来源及进展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总结 |
2.3 小结 |
第三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界定和解析 |
3.1 基本概念 |
3.2 相关理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医学人文的历史演进 |
4.1 医学的发展历史及人文背景 |
4.2 分分合合的医学发展历史与医学人文的关系 |
4.3 历史上标志性的医学人文事件 |
4.4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程序 |
5.1 研究对象的定位和特点 |
5.2 研究方法和程序 |
5.3 小结 |
第六章 初步构建国家执业医师人文素养指标体系 |
6.1 引言 |
6.2 研究方法 |
6.3 研究结果 |
6.4 讨论 |
6.5 结论 |
第七章 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
7.1 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
7.2 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8.1 前言 |
8.2 模型构建及求解 |
8.3 模型应用 |
8.4 小结 |
第九章 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结构模型的构建 |
9.1 医学人文知识的结构和内涵 |
9.2 医学人文能力的结构和内涵 |
9.3 医学人文精神的结构和内涵 |
9.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技术与医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国内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现状 |
2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现状 |
2.1教育理念 |
2.2教育模式 |
2.3教育领域 |
2.4教育途径 |
2.5教育队伍 |
3启示 |
(5)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问卷调查 |
1.1 问卷调查对象 |
1.2 问卷调查内容 |
1.3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资料数据统计 |
2. 研究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医学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描述 |
1. 医学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知识学习现状 |
1.1 留学生对于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
1.2 留学生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掌握情况 |
1.3 留学生对医学伦理四原则的掌握情况 |
1.4 留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 |
2. 留学生接受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具体感受 |
2.1 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式 |
2.2 医学道德的培养途径 |
2.3 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
2.4 医学伦理学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作用 |
2.5 医学伦理学教育应采取的原则 |
3.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文化差异影响因素 |
3.1 影响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环境因素 |
3.2 影响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文化因素 |
讨论: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相关问题讨论 |
1. 关于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的知识学习 |
1.1 留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知识学习的需求 |
1.2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知识学习的改进措施建议 |
2.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过程具体感受 |
2.1 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
2.2 医学伦理学教育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
2.3 医学伦理学教育中兼顾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 |
3. 宗教文化对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影响 |
3.1 宗教文化对医学留学生伦理观念的影响 |
3.2 宗教文化对医学留学生职业道德的影响 |
3.3 宗教文化对我们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启示 |
对策: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对策与建议 |
1.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进 |
1.1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多途径开展医学伦理学教学 |
1.2 考虑文化背景差异,尝试编写医学伦理学的教材内容 |
1.3 釆用多元化的考察方式,不要单" |
用纵形式 |
1.4 在课堂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搭建医学伦理学的第二学习平台 |
1.5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
2. 关注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文化差异性 |
2.1 兼顾文化差异的原则 |
2.2 兼顾文化差异的具体措施 |
3.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难题及其展望 |
3.1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难题 |
3.1.1 医学伦理学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
3.1.2 我们的医学伦理学教育背景特殊 |
3.2 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展望 |
3.2.1 开阔视野,借鉴西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先进经验 |
3.2.2 增进交流,扩大共识,走国际化的教育路线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背景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意义 |
1. 当代医学伦理理念指导着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
2. 当代医学伦理原则可规范生物医学技术的正确运用。 |
3. 当代医学伦理学对培养医学人才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
二、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
1. 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理念落后当前医疗实践。 |
2. 教学内容较为抽象。 |
3.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
4. 缺乏具有临床经验、医学科研实践背景的师资。 |
三、改进医学伦理教育的对策 |
1. 确立科学教育理念。 |
2. 创新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 |
3. 调整教学内容。 |
4. 推进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变革。 |
5.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
(8)进一步拓展医学伦理学发挥作用的范围与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1 回顾——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我们研究关注的内容 |
1.1 初始阶段的艰难跋涉 |
1.2 整合发展时期的奋力前行 |
1.3 全面发展时期的喜中有忧 |
2 认识——我国医学伦理学存在的不足 |
2.1 课程定位不规范 |
2.2 实践教学较薄弱 |
2.3 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作用疲软 |
2.4 生命伦理学教育与研究特别是理论指导实践方面存在很大欠缺 |
2.5 对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研究探讨不够 |
3 期盼——愿医学伦理发挥更大作用 |
3.1 明确学科和课程定位 |
3.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
3.3 加强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研究 |
3.4 切实改善医学伦理学指导实践的疲软状况 |
(9)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伦理学教育被边缘化 |
二、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症结 |
三、走出误区, 振兴医学伦理学教育 |
(10)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被边缘化 |
2 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症结 |
2.1 错误地理解了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把医学伦理学教育视为思想道德教育 |
2.2 错误地理解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脱离现实, 力图培养神性医生 |
2.3 错误地理解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
3 走出误区, 振兴医学伦理学教育 |
3.1 对医学伦理学学科性质定位的重新认识 |
3.2 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重新认识 |
3.3 医学伦理学应该教什么, 怎样教? |
四、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进展:目标和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研究生伦理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 郭玲伶. 江苏高教, 2019(12)
- [2]和田维吾尔医疗的地方实践 ——以医疗、疾病与文化为中心[D]. 买托合提·居来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国家执业医师医学人文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邬晓薇. 第三军医大学, 2016(11)
- [4]国外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夏祥慧,韩丹凤,李艳萍. 江苏科技信息, 2015(28)
- [5]新疆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D]. 黄康.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6]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J]. 李义军. 教育与职业, 2013(20)
- [7]《医学伦理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及思考[J]. 李久辉,亓曙冬,樊民胜,胡晓燕,陈晓云,李诘.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11)
- [8]进一步拓展医学伦理学发挥作用的范围与领域[J]. 秦玉明,程乐森,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01)
- [9]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J]. 王云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04)
- [10]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反思[A]. 王云岭.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