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嫁接珍贵的花草树木

如何嫁接珍贵的花草树木

一、如何嫁接名贵花木(论文文献综述)

周航[1](2020)在《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地设置特色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如今优化课程体系的重要趋势。川派盆景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知名度甚小。因而在其发源地所在区县的初级中学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方面,有着显着的优势和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在笔者所在初级中学开展以川派盆景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首先,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分析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并结合本地川派盆景资源和初中生物教学经验,设计课程纲要及课时学历案。然后,以本校七年级川派盆景校本课程选修班为实验对象,实施为期12周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载体,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配合小组合作、探究性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同时,在七年级平行班中挑选一个没有人参加该课程的班级作为对照班,实施常规生物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为了检测该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课程实施前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统计了实验班学生生物学科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利用单样本t检验与全年级平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该校本课程,能够显着提升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的水平,以及生物学习兴趣;但在提升生物学科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说明在初中开设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实效性。本研究通过开发并实施川派盆景校本课程,提升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并有望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成绩上有所突破;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对川派盆景知识的了解,且开辟了传承川派盆景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也为本校及本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参考意见。其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为常规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设计思路。

邢云龙[2](2020)在《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代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传统由来已久,人们在培育、艺植、观赏与题咏花卉的过程中,与花卉结下了“深挚的友谊”并联结上“情感的共鸣”。有明一代,花卉园艺与园林活动兴起发展,游赏之风渐行、花卉文学书写繁盛,人们对于花卉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有了更进一步地感知与了解,檃括继承并深化了以往的审美经验和体认能力,花卉植物的生活实用、审美观赏与文学艺术等价值在相应领域内重新得到了抉发利用和创新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历史时间(明代)和区域空间(北京)两个考量因素,从文学与文化层面出发,宽领域、多维度地综合考察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相关情况。第一章: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首先,明代前期花卉园艺的发展在经历元代沉寂之后有所承继与突破,明代中后期更是获得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花卉资源分布及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花卉栽培技术的综合提高和花卉种类、品种的增加;花卉商品基地出现与市场贸易的兴起;园艺理论系统科学化并涌现大量花卉文献专着。其次,明代前期受政治环境约束和国家政策管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风气和审美风尚相对保守,花卉园艺发展举步维艰。大概从明宪宗成化时期、明孝宗弘治时期以后,明初以来的这种淳朴保守的社会风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后,北京花卉游赏之风的直接影响,不仅促进了明代中后期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以及相应推动了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同时也浸染改变了其他一些社会习尚。第二章:花卉作为“媒介”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首先,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种种密切联系,具体而微地表现为人们热衷于种花、养花、插花、赏花、赐花、簪花、餐花、赠花、写花、咏花与绘花等,花卉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而成为京师文人士大夫寄寓闲适生活、表达高雅情趣的重要载体。其次,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二者实则共同构成了花卉游赏“同质异构”关系的两部分。最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围绕花卉植物进行的园艺园林活动、社会生活习尚和文化艺术领域等渐趋繁盛,正是这一地区文人士大夫的踵继活跃,从而促成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局面。第三章: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首先,明代北京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主要有木本花卉毛茛科的牡丹、草本花卉毛茛科的芍药、草本花卉菊科的菊花、木本花卉蔷薇科的杏花和梅花以及其他一些观花植物。其次,明代北京地区游赏活动的诸多案例及其背后具体的“游赏模式”,大致分为雅集结社赏花、岁时节令赏花、园林寺观赏花等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对这些游赏活动的微观剔抉,可以大体窥见其场所分布和空间布局。最后,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相关特点,具体表现在: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第四章: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的实际典型案例,这也是本文的重要主体部分。首先,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主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时期及其相关主要特点: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其次,蠡测整理出明代北京园林发展情况,结合各个园林的主要花卉景观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援引介绍,以期进一步重点探讨明代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再次,以明代北京为例来探讨瓶花与盆景鉴赏的时代风尚及其相关文学表现,纵向将其置于古代瓶花与盆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而大致了解其发展脉络,横向考察北京地区瓶花与盆景的相关发展情况(乃至与其他地区进行综合比照),并以袁宏道《瓶史》的创作环境及其内容为中心,稽考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典型时代特征。最后,选取“玉堂文人群体”“茶陵派群体”和吴中士人等三个主要群体在京赏花赋诗为个案考察对象,对明代北京赏花活动及文学书写进行相应的细致微观考察,来解构京师世风及文化内涵下的馆阁翰苑与郎署及其文人士大夫文学传统,管窥赏花的不同场景及其游赏主体的多重身份结构和心态,“以点带面”揭示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与风尚以及相应的文学表现等,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多维度意义。

张远[3](2019)在《文学视域下的宋代花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博大精深的花卉文化,在文学方面,与花卉有关的文学样式非常多,有诗词、文赋等等,花卉谱录也是其中的一种。花谱产生并兴盛于宋代,是极具特色的宋代书籍形式,其产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花谱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博物传统、天人观念和宋代花品观念,看到宋人雅致的社会生活,知晓宋人关于花卉审美的标准与审美心态,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花卉文学文化的理解。因此,本文着眼于宋代花谱,探讨花谱文本的生成发展概况,重点从文化、审美、文学等层面来发掘宋代花谱的价值,寻找宋代花谱与文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宋代花谱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宋代花谱的文本生成与文献考辨,主要介绍宋代花谱的发展概况。从花卉经济贸易、宋人的理性精神、园林的兴建三个角度探讨花谱文本生成的多重社会背景,从古代目录学角度考察其文本归属的源流发展,并对花谱文献进行一一考辨,明确宋代花谱的数量。第二章为宋代花谱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从博物、元气和花品三个角度来发掘。首先,结合中国古代“博物君子”的传统,从博物学视角观察宋代花谱,看到其中蕴含的博物意识;其次,总结宋代花谱中的“元气”思想,探讨宋人对自然和天人关系的看法;最后,关注花谱中花卉的等级划分和外在物色之美的关系,以此来讨论宋人的花品观念。第三章为宋代花谱与两宋文人的审美风尚。以文人、审美为主要切入点,结合宋代文人“尚雅”的风气,探讨花谱中所体现的赏花、种花等花卉活动和花卉环境的雅化,另外,从花谱中反映的牡丹、梅花等花卉地位的变化探讨南北宋文人审美心态的变化。第四章为宋代花谱与谱录文学的发展。关注宋代花谱的文学价值,首先是促进了谱录类文学作品的勃兴,对宋代以及后世的其他谱录都起到借鉴作用;第二,以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为首,构建了花谱的写作方式;另外,丰富了花卉文学,是花卉文学中一种全新的文类,也丰富了描写花卉的词汇语言。

韶月[4](2018)在《让千年花都历久弥新》文中指出鄢陵县隶属河南省许昌市,辖12个镇,38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66万人,总面积866平方公里。这里文化古迹星罗棋布,印证了2000多年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是人们向往的平原林海、天然氧吧,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更是全国

张淮南[5](2017)在《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先人崇尚花卉,以某种着名花卉进行园林景观营造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无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无锡园林成为江南园林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江南传统花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某种着名花卉为主题,因花造景,营造意境,又可作为存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的“无锡名花园林”。相对于无锡其它类型的园林而言,无锡名花园林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历史发展脉络不够清晰,造园艺术分析缺乏系统性。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方法,结合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从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造园理念、理法、园艺科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试图从中西名花文化的差异,名花园林发展现状及趋势等方面探讨无锡名花园林的未来发展之路。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历史中江南园林的名花造景情况为背景,总结出每个历史阶段的名花造景发展;在分析江南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主题花卉杜鹃花、梅花、兰花、樱花等在历史上出现的着名栽培品种,以及历代花谱、农书等专着关于名花的栽培要点,为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中国杜鹃园、江南兰苑、古梅奇石圃、鼋头渚樱花谷、鼋头渚花菖蒲园为对象,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理念,从花木、布局、理水、建筑等方面分析其造园理法。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造园艺术是“意”与“匠”的有机结合。(3)继承和发展江南传统名花文化。分析了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内涵,结合当代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无锡名花园林的建设意见:继承名花文化、创新赏花形式和加强技术力量。建成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名花园林。

吴猛[6](2016)在《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实践》文中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是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的新课改要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理论、智慧课堂教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地特有的花木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和学生的学情与兴趣,对沭阳花木资源初中生物校本课程进行了开发和实践,包括课程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具体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旨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科学的基础上,通过校园花木知识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探究等学习活动形式,倡导智慧学习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传承精神。研究结果表明,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实践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校本课程理念。

舒迎澜[7](1990)在《我国古代的花卉栽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花卉资源丰富,许多着名花卉都原产于我国。中国花卉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创造的精湛的花卉栽培技艺,以及发展花卉生产的可贵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对我国古代花卉栽培作了全面地介绍。

阎婷婷[8](2012)在《四本古代花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代人生活的环境和方式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在研究园林花卉时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应用上与今天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这四本古代花谱中有关于园林花卉部分的研究时发现,《群芳谱》和《广群芳谱》两书中含有大量的花卉诗文引证。《长物志》的内容偏向园林花卉造景。而《花镜》中的内容则更加偏向于园林花卉栽培方面的研究。其次本文还发现,在《群芳谱》、《长物志》、《花镜》这三本花谱中含有园林观赏动物方面的内容。本文在研究在研究这四本古代花谱之前,阅读了有关四本花谱的研究书籍和文献后发现,虽然有很多学者、专家等对各书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在园林花卉方面,至今尚没有针对这四本古代花谱各自的体例构架和内容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比较经验。所以本文便以园林花卉的角度出发,对这四本古代花谱进行分析研究,摘录其中和园林花卉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梳理,将这四本古代花谱中有关于园林花卉分类、园林花卉栽培和园林花卉造景方面的内容做重点阐述。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更进一步研究这四本古代花谱的园林花卉内容做基础性工作。

钟云芳[9](2004)在《树状花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状花木(shrub standards)是指外形区别于灌丛状而似乔木状的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总称(本文把乔灌两型植物也归类为灌木)。其显着特点是有一独立、树干状、无分叉的主干,主枝通常都集中于主干上端。 树状花木造型别致,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效果,特别在营造立体竖向空间上有优势,丰富了中木层的景观,具绝佳的视觉观赏效果;国外园林绿化中树状花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目前我国还难见其踪影,更没有对树状花木进行过系统研究。本文对树状花木的发展历史、分类、培育、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树状花木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首先,本文将树状花木的由来、发展及演变进行了概括,整理,指出树状花木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整形植物;文章还结合树状花木的特点,对树状花木的分类及培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树状花木的生产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目前国内在植物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方式上还很不成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能尽快发展树状花木,本文在缩短培育周期即快速成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高接换头和平茬方式可使树状花木快速成型。 最后,本文对如何在园林中应用树状花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树状花木专类园”的构想,并进行了“北戴河迎奥运树状花木示范园”的设计;同时对树状花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树状花木是一项新的研究内容,论文只是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能为树状花木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他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带来一点启示,同时也期望能够为今天的植物造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邹新群[10](2003)在《如何嫁接名贵花木》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之余爱好养花种草的人越来越多。对于那些不太精通养花技术者和部分初涉养花之道的朋友,除要摸索掌握一套养花技巧外,再学会一些嫁接方面的知识也很有必要,因有些花木必须嫁接才能得到你所喜爱的品种。下面为大家介绍部分较名贵花木的嫁接方法:

二、如何嫁接名贵花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嫁接名贵花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科学素养调查前后测结果分析
    3.2 学习兴趣调查前后测结果分析
    3.3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3.4 川派盆景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和学术意义
    第二节 学术回顾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特色
第一章 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
    第一节 明代花卉园艺的发展进程与特点
    第二节 审美风气嬗变与游赏之风的兴起
        一、明代前期社会审美风尚相对保守及其时代文化背景
        二、明代中后期审美风尚的骤变和北京游赏之风的兴起
    第三节 北京花卉园艺及游赏之风的影响
第二章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一、种花、养花、插花与赏花
        二、赐花、簪花、餐花与赠花
        三、写花、绘花与咏花
    第二节 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
    第三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状况及其代表意义
第三章 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
    第一节 明代北京主要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
        一、国花长作野蔬看:牡丹
        二、百千新艳一时开:芍药
        三、秋林无日不黄花:菊花
        四、红杏株株间绿杨:杏花
        五、暗香浮室胜芝兰:梅花
        六、花开花落如红雪:其他
    第二节 明代北京主要的花卉游赏活动
        一、雅集结社赏花
        二、岁时节令赏花
        三、园林寺观赏花
    第三节 游赏活动的场所分布及空间布局
    第四节 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特点
        一、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
        二、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
        三、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
第四章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
        一、前期: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
        二、后期: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
    第二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园林景观及文人创作
        一、明代北京园林中的花卉介绍
        二、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
    第三节 明代北京赏花风尚特征及文学书写的时代表现
        一、明以前瓶花与盆景鉴赏风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状况
        二、明代北京瓶花与盆景观赏及文学创作的繁荣
        三、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时代特征——以袁宏道《瓶史》为中心
    第四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创作个案研究
        一、“茶陵派群体”赏花唱和及其政治与文学意义
        二、吴中士人在京赏花赋诗的精神归向和文学旨意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瓶史》在明代刊刻流传及东传日本的“环流”影响
    附录二 :明代“玉堂赏花”诗、词唱和辑录
    附录三 :明代花卉文献(谱录类)汇总及叙录提要
征引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3)文学视域下的宋代花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花谱的概念界定
第一章 宋代花谱的文本生成与文献考辨
    第一节 多重社会背景下花谱文本的生成
        一、宋代花卉经济与花卉贸易的繁盛
        二、宋代文人的理性精神
        三、宋代园林的兴建
    第二节 宋代花谱文本的目录学考察
        一、归属农家、食货、小说、杂艺类
        二、归属谱录类
    第三节 宋代花谱文献考辨
        一、牡丹谱
        二、芍药谱
        三、海棠谱
        四、菊谱
        五、梅谱
        六、兰谱
        七、玉蕊谱
        八、花卉综合谱
第二章 博物·元气·花品——宋代花谱中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博物君子与宋代花谱中的博物传统
        一、中国古代的“博物君子”传统
        二、宋代花谱中的博物意识
    第二节 元气思想与宋代花谱中的天人关系
        一、宋代花谱中的元气思想
        二、宋代花谱中的天人关系
    第三节 花卉等级与宋代花谱中的花品观念
        一、花谱中的等级划分
        二、花卉等级标准中的花品观念
第三章 宋代花谱与两宋文人的审美风尚
    第一节 尚雅之风与宋代文人的花卉活动
        一、赏花
        二、种花
        三、花卉环境的雅化
    第二节 花卉地位变迁与两宋文人的审美心态
        一、花谱中反映的两宋花卉地位变迁
        二、北宋:自信乐观,张扬外露
        三、南宋:清高孤傲,内敛含蓄
第四章 宋代花谱与谱录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促进了谱录类文学作品的勃兴
        一、宋代花谱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宋代花谱对后世花谱的影响
        三、宋代花谱对其他谱录的影响
    第二节 花谱书写方式的构建——以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为首
        一、文章结构与命名方式
        二、文章内容
    第三节 宋代花谱与花卉文学
        一、丰富了花卉文学的体裁类型
        二、丰富了描写花卉的词汇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宋代花谱一览表
致谢

(4)让千年花都历久弥新(论文提纲范文)

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艺精湛
产业优势突出示范带动力强
坚持科技创新加强配套建设
抓好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历程

(5)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
    1.2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1.2.1 无锡研究成果
        1.2.2 国内研究成果
        1.2.3 国外研究成果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江南传统名花园林的形成
    2.1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简史
        2.1.1 先秦至汉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宋
        2.1.4 元明清
        2.1.5 近现代
        2.1.6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2.2 江南传统名花品种与栽培技术
        2.2.1 传统名花品种
        2.2.2 传统名花栽培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近现代无锡名花园林的形成
    3.1 民族实业家“以园养园”
        3.1.1 梅园
        3.1.2 横云山庄
        3.1.3 陈家花园
    3.2 园艺爱好者“海外引种”
        3.2.1 杜鹃花引种
        3.2.2 兰花引种
    3.3 商人巨贾的“园林点缀”
        3.3.1 蠡园
        3.3.2 锦园
    3.4 无锡名花园林的建立
        3.4.1 杜鹃园
        3.4.2 江南兰苑
        3.4.3 花菖蒲园
        3.4.4 古梅奇石圃
        3.4.5 樱花谷
    3.5 近代无锡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3.6 本章小结
4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念“意之立”
    4.1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4.1.1 利用自然环境
        4.1.2 营造花卉生境
        4.1.3 巧借有利景观
    4.2 以文立意,以景生情
        4.2.1 点明景观主题
        4.2.2 蕴含诗情画意
    4.3 因花造景,因景成境
        4.3.1 传承名花文化
        4.3.2 营造名花景观
        4.3.3 开拓名花意境
    4.4 本章小结
5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法“匠之营”
    5.1 整体布局
        5.1.1 园林选址:依山傍水,巧于借景
        5.1.2 总体布局:集锦为主,突出主景
        5.1.3 局部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5.2 山水生境
        5.2.1 源有去由,水有来历
        5.2.2 随曲合方,以水为心
        5.2.3 姿态不一,动静交融
    5.3 突显花木
        5.3.1 尊重植物自身生境
        5.3.2 突出主题植物造景
        5.3.3 融合其它园林要素
    5.4 配置建筑
        5.4.1 建筑形式:因循传统,形式多样
        5.4.2 建筑风格:含蓄稳重,推陈出新
        5.4.3 建筑理法: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5.5 本章小结
6 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与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
    6.1 中西名花园林的异同与中国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
        6.1.1 中西名花园林的共同点
        6.1.2 中西名花园林风格的差异
    6.2 江南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
        6.2.1 江南现有着名名花园林
        6.2.2 名花园林的发展困境与趋势
    6.3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之路探索
        6.3.1 无锡名花园林存在的问题
        6.3.2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方向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课题相关的理论综述
    2.1 沭阳花木资源概况
        2.1.1 历史
        2.1.2 花木产业发展现况
        2.1.3 花木文化发展状况
        2.1.4 校园花木资源
    2.2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2.1 校本课程
        2.2.2 校本课程开发
    2.3 课程理论
        2.3.1 课程目标概论
        2.3.2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目标的界定
        2.3.3 课程实施概论
        2.3.4 校本课程评价概论
    2.4 智慧课堂
        2.4.1 概念层面
        2.4.2 理论层面
        2.4.3 智慧课堂教学
第三章 开发和实践的环境分析
    3.1 环境分析
    3.2 学生需求的调查
第四章 开发和实践的研究
    4.1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和原则
        4.1.1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目标的具体设置
        4.1.2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4.2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课程介绍
    4.3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
        4.3.1 实施过程
        4.3.2 课程实施实例1
        4.3.3 课程实施实例2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评价与分析
    5.2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与分析
    5.3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实施对学生生物成绩的影响与分析
    5.4 花乡沭阳花木资源校本课程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1.1 知识与技能
        6.1.2 过程与方法
        6.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2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6.3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致谢

(8)四本古代花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及成果
        1.2.1.1 作者研究
        1.2.1.2 内容研究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缘起
    1.4 研究方法
    1.5 古代花谱分析
        1.5.1 古代花谱历史发展
        1.5.2 古代花谱类型及作者分析
        1.5.3 古代花谱目录分析
        1.5.4 古代花谱内容分析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各书及作者简介
    2.1 各书结构简介
        2.1.1 编排结构
        2.1.2 文章内容
        2.1.3 写作手法
    2.2 各书成书背景
        2.2.1 《群芳谱》成书背景
        2.2.2 《长物志》成书背景
        2.2.3 《花镜》成书背景
        2.2.4 《广群芳谱》成书背景
    2.3 两书版本、名称介绍
        2.3.1 《群芳谱》版本、名称
        2.3.2 《长物志》版本、名称
        2.3.3 《花镜》版本、名称
        2.3.4 《广群芳谱》版本、名称
        2.3.5 各书分类比较
    2.4 各书版本比较结论
    2.5 各书作者
        2.5.1 《群芳谱》作者
        2.5.2 《长物志》作者
        2.5.3 《花镜》作者
        2.5.4 《广群芳谱》作者
第三章 花卉的分类
    3.1 花木分类的目的
    3.2 各书花木分类类别
        3.2.1 《长物志》花木分类
        3.2.2 《花木》花木分类
        3.2.3 《广群芳谱》花木分类
        3.2.4 《群芳谱》花木分类
    3.3 各书花木分类结论
    3.4 各书花木分类今昔对比
    3.5 各书花木详细今昔对比
    3.6 两书植物各论形式对比分析
    3.7 各书花木分类总结
        3.7.1 花卉分类的特点及不足
        3.7.2 现代书籍花卉分类特点
        3.7.3 原因
第四章 花卉栽培
    4.1 栽培方面
        4.1.1 《花镜》花卉栽培
    4.2 《花镜》课花十八法要点及今昔对比
第五章 园林植物造景及室内陈设
    5.1 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5.2 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5.3 各书植物造景
        5.3.1 《花镜》植物造景
        5.3.2 《广群芳谱》植物造景
        5.3.3 《长物志》配景
    5.4 园林陈设
        5.4.1 《花镜》陈设
        5.4.2 《花镜》《长物志》家具陈设
    5.5 《花镜》花卉装饰和应用
第六章 花卉文化的解读
    6.1 花卉文化
    6.2 名人与名花
    6.3 花卉寓意比较
第七章 花谱中观赏园林动物比价
    7.1 观赏园林动物的意义
    7.2 各书观赏园林动物的对比
    7.3 园林观赏动物寓意对比
第八章 总结
    8.1 各书内容特点
    8.2 各书中花卉造园与今对比
        8.2.1 造园对比
        8.2.2 花木造景对比
    8.3 经验与启迪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树状花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念
        1.1.1 几个相关概念
        1.1.2 树状花木概念
    1.2 立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2 国内外树状花木研究现状
    2.1 国外整形植物历史与发展
        2.1.1 西方
        2.1.2 东方:日本
    2.2 国内整形植物历史与发展
    2.3 树状花木形成与发展
    2.4 树状花木与传统整形植物的区别与联系
3 树状花木分类与培育
    3.1 树状花木分类
        3.1.1 依栽植及应用方式分类
        3.1.2 依观赏特性分类
        3.1.3 依树干高度分类
    3.2 树状花木培育
        3.2.1 培育树状花木理论基础
        3.2.2 树状花木培育方法
        3.2.3 几种常用树状花木的培育
4 我国树状花木的生产及应用现状调查
    4.1 调查方法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
    4.2 调查结果
        4.2.1 北京
        4.2.2 北戴河
        4.2.3 广州、深圳、珠海
    4.3 小结
5 树状花木的快速成型技法初探
    5.1 快速成型的基本方法
        5.1.1 整形修剪
        5.1.2 嫁接(高接换种)
        5.1.3 平茬
        5.1.4 养护管理
    5.2 树状月季快速成型技法初探
        5.2.1 高接换种技法初探
        5.2.2 平茬技法初探
    5.3 小结
6 树状花木的园林应用及实例分析
    6.1 树状花木园林应用中的优点与特点
        6.1.1 形成新的植物景观类型
        6.1.2 形成半开敞半封闭空间
        6.1.3 视觉观赏效果好,符合“以人为本”的观点
        6.1.4 结合乔木与灌木的优点,观赏效果佳
        6.1.5 应用形式灵活多变
    6.2 树状花木在园林中的应用
        6.2.1 地栽树状花木在园林中的应用
        6.2.2 盆栽树状花木在园林中的应用
    6.3 树状花木应用实例:“北戴河迎奥运树状花木示范园”设计
        6.3.1 现状分析
        6.3.2 设计思想和原则
        6.3.3 设计方案
7 讨论和结语
    7.1 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7.1.1 概念的深化
        7.1.2 “头重脚轻”问题
        7.1.3 仿真型的树状花木
    7.2 树状花木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7.3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如何嫁接名贵花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D]. 周航. 西南大学, 2020(01)
  • [2]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D]. 邢云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文学视域下的宋代花谱研究[D]. 张远.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让千年花都历久弥新[J]. 韶月. 中国花卉园艺, 2018(21)
  • [5]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D]. 张淮南.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1)
  • [6]花乡沭阳花木资源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和实践[D]. 吴猛. 苏州大学, 2016(07)
  • [7]我国古代的花卉栽培[J]. 舒迎澜.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0(04)
  • [8]四本古代花谱研究[D]. 阎婷婷. 天津大学, 2012(07)
  • [9]树状花木研究[D]. 钟云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10]如何嫁接名贵花木[J]. 邹新群. 农村科技开发, 2003(06)

标签:;  ;  ;  ;  ;  

如何嫁接珍贵的花草树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