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畸治疗的护理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熊佩文,吴兴胜[1](2021)在《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情况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06例牙周病正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两组均连续护理4周。比较护理期两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合作程度、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疼痛感评分及牙周健康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期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疼痛感评分、焦虑、抑郁情绪及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的疼痛感评分、焦虑、抑郁情绪及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牙龈健康情况。
刘芳,周佳,林琳[2](2021)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正畸患儿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儿童口腔正畸患儿心理状态、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从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患儿中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首次接受正畸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编入40例。对照组在其治疗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治疗中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儿的干预方式差异对患儿正畸功能、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的影响。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患儿KPS评分为(75.25±8.32)分,对照组患儿为(76.11±8.48)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KPS评分为(85.20±6.14)分,对照组患儿为(78.2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P<0.05)。护理观察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为(12.04±3.41)分,对照组为(12.22±3.38)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为(6.27±1.96)分,对照组为(10.86±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8,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度为97.50%,对照组治疗依从度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07,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正畸患儿有良好的影响,可促进患儿口腔健康,提升KPS评分并使患儿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患儿保持较好的治疗依从性。综上而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口腔正畸治疗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陈德健,梁国健,阮秋敏[3](2021)在《应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负性情绪和适应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社会心理适应量表(SPAS)得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PA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应用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可以显着降低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孟耕耘[4](2021)在《菌斑显示剂辅助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在促进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作用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利用菌斑显示剂吸附菌斑后显色原理,将菌斑显示剂引入临床研究,对正畸患者进行菌斑显示剂辅助的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与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菌斑控制效果对比,旨在为正畸临床菌斑控制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模式。并比较在相同的口腔卫生宣教条件下,隐形矫正患者和固定矫正患者菌斑控制情况。方法:选择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排序,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26例患者,分配到8个组。A1组:16例采用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的未成年固定矫治患者;A2:17例采用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未成年固定矫治患者;B1组:17例采用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的成人固定矫治患者;B2组:15例采用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成人矫治固定患者;C1组:15例采用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的未成年隐形矫治患者;C2组:15例采用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未成年隐形矫治患者;D1组:15例采用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的成人隐形矫治患者;D2组:16例采用常规口腔卫生宣教的成人隐形矫治患者。由一位高年资经过牙周专科培训的医生测量126位患者矫治前与矫治过程中第1、3、5个月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分值。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矫治前未成年组与成人组组内各组别的PLI和BI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组患者矫正开始后第1、3、5个月时,PLI与矫治前(T0)比较均有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与矫治前(T0)比较均有升高,除了C1组、D1组第3、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未成年患者中,A1组、A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第1个月两组间B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个月两组间B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个月两组间P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C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第1个月两组间BI、PLI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C1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第1个月两组间BI、P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C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间BI、P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成人患者中,B1组和B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间BI、P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间BI、P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D1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间BI、PL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和D2组同一时间结果比较显示,两组间BI、P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菌斑显示剂辅助进行个体化的口腔卫生宣教可以有效减少固定矫正和隐形矫正患者菌斑堆积情况,有利于患者口腔卫生健康。2、当正畸患者掌握菌斑显示剂辅助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后,矫治器的种类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水平影响很小。
许晓鹤[5](2021)在《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86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纳入A组(43例)与B组(43例),A组施行常规护理,B组施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诊疗依从性(及时复诊、口腔卫生良好、保持矫正装置)、并发症发生率(牙龈增生、牙龈炎症、牙周脓肿)、随访情况(治疗时间、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47.38±3.19分、46.60±3.65分)均低于A组(58.54±3.55分、57.54±3.87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时复诊、口腔卫生良好、保持矫正装置的依从率(86.05%、88.37%、93.02%)均高于A组(65.12%、60.47%、69.7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A组(20.9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时间、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16.26±4.84个月、1.39±0.44分、1.44±0.60分)均少于A组(25.40±5.36个月、2.16±0.76分、2.13±0.7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A组(88.3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显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诊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牙龈健康状况,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唐廷婷[6](2021)在《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现状,明确影响患者佩戴依从性的因素,为临床工作中提高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正畸科使用头帽颏兜治疗的105例前牙反(牙合)患者。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教育方式问卷、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3-9岁儿童气质问卷、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量表。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Spearman秩相关、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105例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中位数为10.94小时,其中,T1阶段佩戴时间中位数为11.62小时,T2阶段佩戴时间中位数为10.92小时,T3阶段佩戴时间中位数为10.23小时。2.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在各阶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学历、居住地、家庭结构、治疗目的、是否有同伴治疗、儿童气质类型、疼痛程度对佩戴时间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在各阶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1和T2阶段,患者佩戴时间与溺爱性和违纪因子呈负相关,与民主性呈正相关;T3阶段,患者佩戴时间与溺爱性、放任性和违纪因子呈负相关,与民主性和年龄呈正相关。4.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在3个阶段均是佩戴时间的影响因素;疼痛程度和母亲学历在研究早期(T1和T2阶段)对佩戴时间有影响;是否有同伴治疗对佩戴时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后期(T2和T3阶段)。结论:1.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10.94小时)距离医嘱规定的时间(12小时)尚有一定差距;在治疗的前3个月,佩戴依从性有下降的趋势。2.影响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的因素为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类型,有无同伴治疗,母亲学历以及疼痛程度。
周慧子[7](2021)在《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牙周炎是由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结合上皮根方增殖,附着丧失,牙槽骨破坏吸收,牙周炎症的形成。为了减少微生物,彻底去除牙周炎症,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手术治疗都被用于牙周炎症的治疗[1]。菌斑性牙周炎的病变结果显示,随着患者出现附着丧失的牙齿数量的增加,牙齿会发生病理性移位,由于前牙牙槽骨相对于后牙更为薄弱,因此更易发生移位,并使微笑美学恶化,直观影响患者的美感与健康,是患者寻求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也更易引起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将主要探讨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治疗。而牙周病伴有前牙病理性移位一直是口腔临床医生治疗的难点,因为对于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患者,既要解决牙周炎,又要解决炎症所带来的牙齿移位问题,因此需要牙周治疗与正畸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 tissue regeneration,GTR)能恢复牙齿周围受到影响的牙周支持组织,达到正常咀嚼功能,同时改善患者的外貌和外观[3]。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固定正畸的方法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正畸与牙周治疗相结合,同时满足组织重建与美观的需求,并对GTR术后固定正畸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为临床医生精准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目的 分析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效果,同时对GTR术后正畸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GTR术后6周行固定正畸治疗(A组,10例),GTR术后12周行固定正畸治疗(B组,10例);观察2组病例临床牙周指标及牙槽骨的变化,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结果 术前两组BI、PD、CAL牙周指标及牙槽骨缺损深度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两组的各项牙周指标(PD、BI、CAL)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项牙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各项牙周指标(PD、BI、CA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牙槽骨缺损深度(DB)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间各项牙周指标及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能有效治疗牙周病,增加正畸治疗的效果和牙列稳定性,同时可于GTR后6周进行正畸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罗晨晨,朱虹倩[8](2021)在《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成人口腔正畸治疗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开展分组,两组患者全部接受临床常规正畸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为其交代治疗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和正畸基本知识宣传教育,一共40例,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依照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矫治的重要性,能够积极配合正畸治疗,一共40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托槽脱落情况以及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脱槽脱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托槽脱落的出现几率,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张秀芬,谢晓妍[9](2021)在《强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使用强化心理干预为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6例青少年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分设入选研究对象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将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临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干预组患者远高于常规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开展强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虞凤,吴祥冰[10](2020)在《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行为管理模式对正畸治疗患儿焦虑及配合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说-示-做"法行为管理模式应用于行正畸治疗患儿,对其焦虑情绪、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行正畸治疗并接受常规"说-示-做"法行为管理的57例中龋或深龋患儿为对照组,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行正畸治疗并接受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说-示-做"法行为管理模式的57例中龋或深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病态性焦虑发生率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义(P<0.05)。治疗总配合度优良率观察组为82.46%(47/57),对照组为63.16%(3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91.23%(52/57),对照组为66.67%(3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说-示-做"法行为管理模式应用于行正畸治疗患儿,可有效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
二、正畸治疗的护理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畸治疗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合作程度的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感评分的比较 |
2.3 两组护理前后牙周健康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2)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正畸患儿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KPS评分对比 |
2.2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
3 讨论 |
(3)应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负性情绪和适应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试验组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后SCL-90评分比较 |
2.2 两组护理后SP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菌斑显示剂辅助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在促进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作用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仪器设备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分组 |
2.3.2 前期准备 |
2.3.3 正畸过程 |
2.3.4 检测指标及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矫正前各组患者牙周指数的比较 |
3.2 矫正后各组牙周指数的纵向变化 |
3.2.1 未成年人四组患者牙周指数与矫治前比较 |
3.2.2 成年人四组患者牙周指数与矫治前比较 |
3.3 矫正过程中组间牙周指数的横向比较 |
3.3.1 未成年人四组患者牙周指数组间比较 |
3.3.2 成年人四组患者牙周指数组间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临床资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 |
4.2 青少年患者需要加强个性化口腔卫生宣教的原因 |
4.3 正畸治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
4.3.1 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影响的宏观对比 |
4.3.2 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影响的微观对比 |
4.4 日常使用菌斑显示剂的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 |
4.5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正畸治疗过程中菌斑控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1 |
病例报告2 |
病例报告3 |
病例报告4 |
病例报告5 |
(5)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心理状态对比 |
2.2 诊疗依从性对比 |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4 随访情况对比 |
2.5 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6)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1.3.1 前牙反(牙合) |
1.3.2 依从性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抽样方法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样本量 |
2.3 研究工具 |
2.3.1 佩戴时间记录卡 |
2.3.2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3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2.3.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量表 |
2.3.5 3-9岁儿童气质问卷 |
2.3.6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前牙反(牙合)患者的一般资料描述 |
3.1.1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情况 |
3.1.2 前牙反(牙合)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情况 |
3.1.3 前牙反(牙合)患者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
3.1.4 前牙反(牙合)患者气质类型得分情况 |
3.1.5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疼痛程度 |
3.2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
3.2.1 性别 |
3.2.2 母亲学历 |
3.2.3 父亲学历 |
3.2.4 人均月收入 |
3.2.5 居住地 |
3.2.6 家庭结构 |
3.2.7 是否是独生子女 |
3.2.8 治疗目的 |
3.2.9 是否有同伴治疗 |
3.2.10 儿童气质类型 |
3.2.11 疼痛程度 |
3.3 头帽颏兜各阶段佩戴时间与年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
3.4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各阶段佩戴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3.4.1 T_1阶段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3.4.2 T_2阶段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3.4.3 T_3阶段患者头帽颏兜佩戴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现状 |
4.2 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
4.2.1 父母教养方式 |
4.2.2 儿童气质类型 |
4.2.3 疼痛程度 |
4.2.4 母亲学历 |
4.2.5 同伴治疗 |
4.3 影响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的其他因素 |
4.3.1 治疗目的 |
4.3.2 居住地 |
4.3.3 家庭结构 |
4.3.4 儿童心理健康 |
4.3.5 年龄 |
4.3.6 性别 |
4.4 建议 |
4.4.1 研发移动医疗程序 |
4.4.2 强化佩戴意愿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正畸治疗中非固定矫治器佩戴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器械与材料 |
2.3 测量项目 |
2.4 治疗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典型病例 |
3 结果 |
3.1 牙周临床指数比较 |
3.2 牙槽骨缺损深度比较 |
4 讨论 |
4.1 牙周炎的危害 |
4.2 前牙病理性移位的牙周治疗 |
4.3 联合正畸治疗的意义 |
4.4 正畸治疗时机的选择 |
4.5 使用CBCT测量DB |
4.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的临床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9)强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负性情绪状况对比 |
2.2 治疗依从性比较 |
3 讨论 |
(10)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行为管理模式对正畸治疗患儿焦虑及配合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干预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焦虑情绪 |
1.5.2 治疗配合度 |
1.5.3护理满意度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焦虑情绪 |
2.2 治疗配合度 |
2.3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四、正畸治疗的护理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护理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牙周健康情况的影响[J]. 熊佩文,吴兴胜.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0)
- [2]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口腔正畸患儿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刘芳,周佳,林琳. 智慧健康, 2021(22)
- [3]应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负性情绪和适应能力的影响[J]. 陈德健,梁国健,阮秋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0)
- [4]菌斑显示剂辅助个体化口腔卫生宣教在促进正畸患者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作用中的临床研究[D]. 孟耕耘. 南昌大学, 2021(01)
- [5]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 许晓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5)
- [6]前牙反(牙合)患者头帽颏兜佩戴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唐廷婷.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临床研究[D]. 周慧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的运用[J]. 罗晨晨,朱虹倩. 家庭生活指南, 2021(01)
- [9]强化心理护理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影响[J]. 张秀芬,谢晓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01)
- [10]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行为管理模式对正畸治疗患儿焦虑及配合度的影响[J]. 虞凤,吴祥冰. 西部中医药,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