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微量元素动态模型及分布的影响

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微量元素动态模型及分布的影响

一、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及微量营养元素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运转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杰[1](2020)在《水分对彩色小麦产量与主要微量元素的影响》文中认为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是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营养的主要膳食来源。相比普通白粒小麦而言,彩色小麦品种(系)富含微量元素,尤其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水分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水分对彩色小麦产量和微量元素的调控作用,对准确把握彩色小麦科学用水管理措施,实现高产优质营养生产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7个黑小麦品种(‘周黑麦1号’、‘黑优1 号’、‘豫圣黑麦3号’、‘正能2号’、‘西农黑大穗’、‘河东乌麦’、‘西农黑麦’)、蓝粒小麦(‘宛玉202’)、紫粒小麦(‘陇紫麦2号’)和白粒小麦(‘西农979’)(对照)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副区为水分处理(W0、W1和W2分别表示全生育期内无灌溉、越冬期灌1次水、越冬期和拔节期各灌1次水),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光合特性、产量、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营养器官中微量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 彩色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花后14 d达最大值。与W0相比,灌水处理显着提高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p<0.05),且减缓旗叶SPAD值下降幅度,其中白粒小麦比彩色小麦旗叶SPAD值下降幅度大,彩色小麦品种中‘宛玉202’降幅最大。彩色小麦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而胞间CO2(Ci)浓度变化趋势相反。与W0相比,灌水可减缓彩色小麦灌浆后期旗叶Pn、Gs和Tr下降幅度。彩色小麦灌浆后期旗叶光合效率高于白粒小麦,其中‘西农黑大穗’旗叶光合效率最高。2. 与W0相比,灌水处理显着提高彩色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p<0.05),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增加拔节期灌水可明显提高彩色小麦穗粒数。在3种水分处理下,白粒小麦产量均高于彩色小麦,彩色小麦品种中‘周黑麦1号’产量最高,且W1和W2处理较W0分别增产3.48%和4.90%。3. 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彩色小麦籽粒Fe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籽粒Cu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籽粒Se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籽粒Mn和Zn变化趋势存在品种间差异。在成熟期,品种、水分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籽粒Fe、Mn、Zn、Cu和Se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籽粒Fe、Mn和Zn含量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与W0相比,W1处理显着提高彩色小麦籽粒Se含量(p<0.05),W2处理对彩色小麦籽粒Se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白粒小麦籽粒Se含量(p<0.05),表明越冬期灌1次水有利于提高彩色小麦籽粒中Se含量。与W0相比,灌水显着降低小麦籽粒Cu含量(p<0.05),且彩色小麦籽粒Cu含量下降幅度大于白粒小麦。不同水分处理下,彩色小麦Fe、Mn和Se含量均高于白粒小麦。不同水分条件下‘西农黑大穗’籽粒Fe、Mn、Zn和Se含量最高,较白粒小麦分别提高14.11%~17.87%、55.74%~58.89%、1.79%~18.01%和10.98%~20.83%。4. 随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彩色小麦籽粒和茎秆+叶鞘Fe积累量变化趋势存在营养器官和品种间差异,叶片Fe积累量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穗轴+颖片Fe积累量变化呈“N”型;籽粒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它营养器官Zn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Mn积累量变化因营养器官而异。随籽粒灌浆进程的推进,彩色小麦籽粒Cu积累量变化趋势呈“N”型,籽粒Se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在灌浆后期,叶片、茎秆+叶鞘和穗轴+颖片Cu和Se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成熟期,品种、水分、营养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和3因素互作对小麦Fe、Mn、Se和Cu积累量影响显着或极显着。在成熟期,彩色小麦Zn、Cu和Se积累量均在籽粒中分配比最大,Mn积累量在叶片中分配比最大;增加灌水提高了彩色小麦籽粒Fe、Se积累量和分配比,而抑制茎秆+叶鞘Fe、Se积累量和分配比。增加灌水显着降低彩色小麦穗轴+颖片Mn积累量、茎秆+叶鞘Zn积累量和籽粒Cu积累量(p<0.05);增加灌水提高了彩色小麦籽粒Mn和叶片Zn、Cu积累量分配比,降低了茎秆+叶鞘和穗轴+颖片Mn积累量分配比,对其它营养器官Mn、Zn和Cu积累量和积累量分配比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不同水分处理下,‘西农黑大穗’各营养器官Fe、Mn、Zn、Cu和Se积累量均表现最大。综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营养器官微量元素积累量分析可知,彩色小麦‘西农黑大穗’具有高营养资源的潜力。

闫世程[2](2020)在《冬小麦滴灌施肥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小麦生产中仍存在水肥管理不合理、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明确灌水量和施肥量与作物生理特性-养分吸收-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4个生长季(2014—2018年)冬小麦控水控肥滴灌施肥试验,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了3个土壤水分下限灌水水平:正常灌水(W1)、适度水分亏缺(W2)和中度水分亏缺(W3),3个施肥水平(N-P2O5-K2O):F1(175-117-150kg/hm2)、F2(125-84-108 kg/hm2)和F3(75-50-65 kg/hm2),并设置正常灌水不施肥(W1NF)处理,共10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滴灌施肥冬小麦叶片生理特性、籽粒灌浆过程及其养分累积特点、干物质累积分配与转运、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冬小麦节水节肥的增产优质机理,确定了适宜的滴灌施肥制度,以期为冬小麦节水节肥栽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揭示了冬小麦生理特性对滴灌施肥水肥供应的响应机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叶绿素a/b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关系,F1和F2之间无显着差异,显着高于F3和NF(P<0.05)。灌水和施肥对灌浆期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施肥对灌浆后期的叶片湿基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增加施肥量减缓了叶片湿基含水率下降速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日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相反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n、Tr、Gs和Ci呈现增加趋势。正常灌水下各生育期的Pn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轻度或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施肥量过高抑制光合速率,施肥量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降低净光合速率。Tr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生育期Tr受水分胁迫的影响略有差异,拔节至灌浆初期影响相对较小,之后影响相对增大。(2)明确了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调控效应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用确定性方程准确描述。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灌浆持续时间与施肥量呈正比,施肥显着影响最大灌浆速率的出现时间和生长终止时间,年型显着影响生长终止时间。粒重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轻度水分亏缺和适量施肥可促进籽粒灌浆,有利于穗轴和颖壳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籽粒占穗重的比例接近80%,增加了粒重。穗含水量随时间的推进呈抛物线型逐渐下降,在成熟前一周左右有明显下降趋势。籽粒占穗重比例、穗含水量与粒重呈现显着相关关系。(3)揭示了滴灌施肥不同水肥供应下籽粒营养元素动态累积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灌水和施肥影响了籽粒氮磷钾(NPK)含量和籽粒对NPK的吸收。籽粒N含量随着水分亏缺程度和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平均籽粒N含量先增加后稳定。F1和F2的籽粒N含量无显着差异,显着高于F3和NF(P<0.05)。籽粒P含量大体与施肥量和灌水量呈反比。籽粒K含量在灌浆初期至中期缓慢下降,之后基本保持稳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含量与籽粒N:P比主要受施肥的影响。W2F2能够获得更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NPK吸收量。(4)探明了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分配及其转运的调控效应水分亏缺提前了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其最大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与水分胁迫程度呈负相关,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年型影响了地上部干物质最大速率出现的时间和有效增长期。茎和籽粒占比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和穗轴+颖壳占比降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和籽粒占比降低,而叶和穗轴+颖壳占比增加,灌溉和施肥对叶和穗占比有显着的影响。花后干物质转运量(DMT)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Post DM)呈相反趋势。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DMT增加而Post DM降低。(5)阐明了滴灌施肥不同水肥供应下冬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和养分需求规律地上部NPK吸收量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下降,W1与W2 NPK吸收量无显着差异。水肥供应充足时,茎、叶、穗轴+颖壳的NP占比较大,籽粒氮磷收获指数(NHI和PHI)呈现下降趋势;而水肥供应不足时,NHI和PHI有所提升,营养器官的占比较少。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与施肥量呈负相关。四个生长季平均100 kg籽粒氮磷钾需求量(GNR、GPR和GKR)分别介于1.93~3.03、0.37~0.41和2.26~2.93 k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GNR和GKR增加;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NR和GKR呈现下降趋势。(6)明确了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对滴灌施肥水肥供应的响应规律灌水和施肥调节了叶面积指数(LAI)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速率。施肥延长了LAI增长有效期,增加灌水提高了LAI平均速率,年型也对LAI增长时间和速率有一定影响。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冬小麦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和LAI下降,导致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下降;产量下降引起肥料偏生产力下降,水分亏缺越严重下降越明显,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先增加后略微下降,在W2获得最大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和LAI呈现增加趋势,截获更多光能增加光合同化物,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也呈现增加趋势,产量增加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在F2基础上继续增加施肥量至F1,增产不显着,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肥料偏生产力降低,其中F1偏生产力较F2降低了23.82%~30.52%。因此,W2F2处理更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能够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进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且不显着降低产量,是本研究条件下高效优质的冬小麦水肥管理措施。

刘玉霞[3](2018)在《苹果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红富士(Malus pumila‘Hongfushi’)为研究对象,结合光谱与化学分析技术,从叶片和冠层尺度,对不同时期苹果光谱特征,营养元素含量与光谱的相关性及敏感波段,营养元素含量估算模型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光谱特征研究表明,叶片与冠层光谱反射率除了在吸收谷与反射峰的位置上存在微小差异外,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可见光区域和近红外波段,6—9叶片光谱反射率以8月为拐点先升高后降低,冠层光谱反射率以6月为峰值逐渐降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随生长时期的推移发生变化,6、7月含量差异较大,8、9月含量差异较小。N、P、K、Ca、Mg和Mn、Cu、Zn含量分别在8月和7月形成最大值,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Fe素含量则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叶片及冠层光谱与营养元素含量相关性表明,一阶微分光谱、双波段组合均能有效提高营养元素含量与光谱之间的相关性,叶片相关性比冠层强。不同时期营养元素含量在叶片、冠层尺度存在不同的敏感波段,N、P、K、Ca、Zn的叶片敏感波段在800~1850 nm范围内,Mg、Fe、Mn、Cu的叶片敏感波段在400~1 410 nm范围内。受到树体冠层结构、光照、水汽等影响,N、Mg、Mn元素的冠层敏感波段范围在350~1 500nm之间,P、K、Ca、Fe、Cu、Zn的冠层敏感波段范围在750~1 270 nm之间。叶片、冠层营养元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表明,一阶微分光谱和双波段组合均能够提高模型精度,双波段的提高效果更佳,并且各时期模型的决定系数与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成正比。叶片估测模型的拟合度在0.51~0.98之间,Ca素含量的6月估测模型精度较高,N、P元素含量的7月估测模型拟合度最佳,Cu素含量的8月估测模型精度较高,Mg素含量的9月估测模型拟合度最佳。冠层Fe、Zn元素含量的6月估测模型精度最佳,K、Mn、Cu含量的7月估测模型拟合效果最佳,8月的Mg素含量估测模型精度最高,N、P、Ca元素含量的9月估测模型拟合度最佳。

杨飘娟[4](2018)在《两种衰老类型小麦的耐寒性和花后糖、矿物质的积累特性》文中提出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是指在灌浆结实后期旗叶的衰老早于倒二叶的衰老方式。这种衰老方式有利于营养物质快速转运至籽粒而提高穗重和千粒重,可作为选育高产抗逆小麦品种的性状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苗期越冬过程中,茎鞘和根中含水量、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情况,探究两种衰老类型小麦苗期抗寒能力的差异。通过测定扬花后两种衰老类型小麦旗叶、旗叶鞘、穗下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穗重、粒重的变化,揭示营养器官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叶片衰老类型、籽粒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旗叶和籽粒中矿物质元素钾、钙、镁含量的变化,揭示两种衰老类型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钾、钙、镁的积累和转运规律,为小麦高产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小麦越冬过程中,两种衰老类型小麦茎鞘中的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两种衰老类型小麦相比,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和“兰考矮早8”茎鞘的含水量和淀粉含量高于顺序衰老小麦“西农88”和“NR9405”,而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顺序衰老小麦,脯氨酸含量无显着差异。顺序衰老小麦的在越冬过程中茎鞘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较高,因此其抗寒能力和分蘖能力较高。2.小麦扬花后,非顺序衰老小麦“cp98(1)1”、“西农805”、“周麦22”、“温麦19”和“兰考矮早8”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生育后期显着高于顺序衰老小麦“9430”、“陕229”、“偃师9号”、“西农88”和“NR9405”;非顺序衰老小麦旗叶鞘和穗下轴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后基本上都高于顺序衰老小麦。在穗重、穗粒重、单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方面也呈现非顺序衰老小麦高于顺序衰老小麦。相关性分析表明,非顺序衰老小麦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其较高的籽粒产量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3.小麦扬花后,两种衰老类型小麦旗叶中钾的积累量持续下降,钙、镁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籽粒中则呈现出钾、钙、镁都持续增长的趋势。两种衰老类型小麦旗叶的钾、钙、镁积累量并无显着差异,而籽粒中则呈现“温麦19”和“兰考矮早8”高于“西农88”和“NR9405”,表明旗叶中钾、钙、镁的积累转运并不是造成旗叶先衰的原因,而非顺序衰老小麦籽粒中较高的钾、钙、镁积累量说明其品质较好。

韩慧[5](2018)在《宁夏引黄灌区饲用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肥料利用效率低、土壤易板结、产量低等问题,以饲用玉米“正大12”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和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引黄灌区饲用玉米施用化肥适宜减施量及全生育期养分需求规律,以期为引黄灌区大力发展饲用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各生育期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累积量等指标的分析,表明氮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磷素、钾素;玉米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最大的是氮素,其次是钾素、磷素;全生育期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呈“S”型吸收曲线;干物质累积速率最快的是抽雄拔节期至乳熟期,故在抽雄拔节期前及玉米灌浆期应注意养分的补充。玉米养分的累积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生长后期根、茎、叶、雄穗、苞叶、穗轴的养分向生长中心转移,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后期籽粒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均占到玉米整株吸氮、磷、钾量的60%以上。2.氮、磷、钾平衡施用可显着促进玉米的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累积量、净光合速率等生长指标;化肥平衡施用区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为75.5%、75.1%、68.9%,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5.3%、38.8%、54.7%NPK处理比CK、PK、NK及NP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 40.8%、24.6%、16.1%及6.7%。说明氮磷钾平衡施用可大幅提升玉米产量,缺氮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随后分别是磷素、钾素;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才有助于获得高产。3.随滴灌肥施肥量的增加,株高、茎粗生长速率及干物质累积速率均呈慢-快-慢的趋势,化肥减量40%-60%的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量最佳,显着高于生物有机肥配比高的处理。化肥减量40%配40%的生物有机肥处理可显着增大净光合速率,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累积:该处理同样显着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穗粒重、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产量、净收益及产投比均在在OF4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20.01t/hm2,3.26万元/hm2,5.4。说明以两种肥料中的氮素平衡为依据,化肥供氮60%(减氮40%)配施40%的生物有机肥时,可获得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最大净收益。

解文艳[6](2015)在《旱作褐土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文中认为山西省褐土耕地面积达286.1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4.9%,对全省农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褐土大多数分布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的雨养农业区域,干旱是旱作褐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覆盖耕作是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对土壤进行保护性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采取少免耕、深松、辅之以覆盖措施,实现对旱地土壤环境因子水肥气热的调控,从而达到土壤环境质量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本论文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08-03)、“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09B01-1)、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等项目为依托,基于2008-2014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国家旱作农业科技攻关试验区进行的连续定点定位试验,通过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渗水地膜覆盖(S)、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普通地膜覆盖(P)、秸秆覆盖(J)和传统平作为对照(CK)6种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的系列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覆盖耕作措施条件下土植界面水、肥、气、热状况及其节水增产效应,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不同覆盖耕作措施的聚墒抑蒸效应各异,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60cm,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储水量的差异逐渐变小。PJ和P处理060cm、0200cm土层的集雨保墒效果最好,其次为J处理,最后为SJ和S处理。PJ、P、J、SJ和S处理060cm土层6年平均贮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2.71、9.78、8.03、3.43mm和2.66mm;0200cm土层6年平均土壤贮水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38.03、23.45、16.91、20.96mm和15.17mm,分别提高了8.8%、5.5%、3.9%、4.9%和3.5%。不同覆盖处理土壤贮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在不同降水年份,PJ、P处理均能显着提高春玉米全生育期土壤贮水量。从对深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来看,覆膜和覆盖秸秆具有明显的提墒保墒效果,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后,可促使深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水贮墒于土壤上层的作用,同时,覆盖保墒后使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动幅度缩小,呈相对稳定状态,在干旱时,可相对减缓干旱程度,而在水涝时,根区湿度也不太大,有利于稳产高产。2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地温的影响各异。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增温效应,秸秆覆盖的调温效应,即高温时具有“降温作用”,低温时具有“保温效应”。模拟了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土壤5cm处土壤温度在1日内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确定了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表征时刻,分析了地温最大日变幅随时间和土壤剖面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处理剖面地温最大日变幅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二者之间可以用指数方程式表示。分析了地温季节变化特征。在春玉米全生育期内,S、SJ、P和PJ处理的“增温效应”和J处理的“调温效应”呈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趋势,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小。3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对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着影响。J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SJ和PJ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S和P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覆盖各处理可增加土壤耕层有效磷、缓效钾、碱解氮养分的含量。J处理增加土壤耕层速效钾含量,其余覆盖处理耕层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土壤酶的活性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各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尽一致。不同降水年型,地表覆盖均能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但其累积深度有所不同;干旱年份,地表覆盖处理增加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有效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丰水年,地表覆盖处理增加了深层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甚至部分肥料氮已被淋洗到玉米根区以外。4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地膜覆盖及组合处理均能使玉米生育期提前,总生育期缩短,但生殖阶段延长,有利于玉米籽粒固形物累积;同时,覆膜后因玉米生育前期地温升高,作物出苗较裸地提前,冠层发育迅速,LAI和干物质明显增加。秸秆覆盖处理各个生育期较对照均推迟,随着气温升高,拔节期后LAI和干物质及株高逐渐赶上并超过裸地。干物质变化趋势与LAI一致。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p<0.05)。覆盖与不覆盖间产量相差2.9516.13t/hm2,覆盖处理增产率达到5.29%28.93%。不同覆盖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年平均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J>S>PJ>P>J>CK。不同覆盖耕作处理提高了春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雨利用效率。不同降水年型,基本表现为S和SJ处理WUE和PUE最高,P和PJ处理次之,J处理最低。S和SJ处理纯收益最高,J处理次之, P和PJ处理最低。J、P、PJ、S、SJ处理6年平均节水效益较CK分别增加了52.76、157.76、183.30、230.60、252.19元/hm2。合理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组合使用,可以有效克服各自缺点,对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和增产有明显效果。在本研究所有试验处理中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处理增产幅度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蓄水保水效果较好,渗水地膜覆盖(S)处理的各项指标要低于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但没有显着差异,且两者的纯效益和节水效益最高。秸秆覆盖(J)蓄水保水、增产、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普通地膜覆盖与秸秆(PJ)、普通地膜覆盖(P)处理,但显着高于对照,且节约覆盖地膜投资和用工,纯效益好,还没有环境污染。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渗水地膜覆盖(S)、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和秸秆覆盖(J)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苏东伟[7](2015)在《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我国玉米单产仅为发达国家的50%左右,因此我国的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逐渐增强。化肥又被叫作“粮食中的粮食”,可见化肥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天津市主推春玉米品种之一中单509,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探索不同施肥处理对中单509各生长期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规律,为中单509高效高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量对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玉米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施氮量在137.01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且显着差异其它施氮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升高,施纯氮量在180.00kg/hm2时,三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施纯氮量在135.00kg/hm2时,开花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喇叭口期叶片POD活性、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施纯氮量在180.00kg/hm2时,开花期叶片SOD活性和CAT活性达到最大,拔节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与其它施氮处理差异显着。2.施磷量对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磷量在78.53kg/hm2时,中单509产量达到最大,所以增施一定量磷肥对中单509有增产效果。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施纯磷量在75.00kg/hm2时,三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施纯磷量在105.00kg/hm2时,大喇叭口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达到最大;施纯磷量在75.00kg/hm2时,开花期叶片SOD活性和CAT活性、拔节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3.施钾量对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钾量在70.50kg/hm2时,中单509产量达到最大,所以增施一定量钾素对中单509有增产效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施纯钾量在67.50kg/hm2时,三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施纯钾量在67.50kg/hm2时,大喇叭口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拔节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开花期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施纯钾量在90.00kg/hm2时,开花期叶片CAT活性达到最大。4.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下,氮、磷、钾肥配施得到中单509最优产量的施肥方案,施纯氮量为114.65kg/hm2、施纯磷量为73.03kg/hm2、施纯钾量为60.95kg/hm2,产量达到最大,为10363.13kg/hm2。

毛晖[8](2013)在《锌肥与水分对旱地缺锌区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锌缺乏严重影响作物生长以及品质,也通过土壤-植物-人这一体系造成人体锌缺乏,导致人体多种疾病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对众多人口产生影响。我国缺锌地区面积广,影响人口众多。通过作物锌强化提高可食部位锌含量是安全有效的人体补锌措施。玉米是我国典型锌缺乏区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本文通过在陕西永寿、岐山和凤翔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水分与锌肥作用以及土壤锌肥的残留效应,初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试验点土施、喷施以及土施结合喷施锌肥对玉米产量以及籽粒氮磷钾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在低氮或高氮水平,喷施以及土施结合喷施能够显着增加籽粒锌含量12.7%-38.2%,也显着提高籽粒和整株的锌吸收量21%-40.8%,氮水平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两个氮水平叶面喷施锌籽粒锌回收率和整株锌回收率都显着高于其它施锌方式。2.本试验土施锌肥用量梯度范围内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着;籽粒锌含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先增后减。2010年施锌量22.7kg ha-1最高,达到25.97mg kg-1,籽粒和整株锌吸收量也达到最高,增加28.0%和23.8%,籽粒和整株的锌回收率随施锌量增加而显着降低;2011年施锌量13.6kg ha-1最佳,籽粒锌含量达到22.76mg kg-1,籽粒和整株锌吸收量达到最高,增加21.1%和24.6%,籽粒和整株的锌回收率也为最高。土施锌肥用量对籽粒、茎秆、苞叶和穗轴锌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影响趋势。3.本试验中的补充灌水没有提高锌肥的增产效果。在施锌基础上能够提高各个器官磷和钾含量。对除籽粒外各个器官的锌含量增加显着,也能部分增加器官的铁、铜和锰含量。补充灌水提高了各器官的锌吸收量,但降低了籽粒锌吸收比例,增加了茎秆、叶片和穗轴的吸收比例。4.前季小麦土壤锌肥残效对当季玉米生物量及籽粒产量没有显着影响,却显着提高茎杆和苞叶锌含量,达21.3%和16.2%,对其他器官的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显着。5.玉米根际土壤有效锌含量随施锌量和生长期延长而显着增加,有效锰含量随生长期延长而显着降低。施锌能够增加收获期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施锌残留也能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

昝亚玲[9](2012)在《氮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小麦是北方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体所必需的氮、钙、铁等矿质元素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降水条件下氮磷投入对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和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探讨水分、施肥量与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和矿质营养品质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优化旱地小麦水肥管理,实现旱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随施氮量增加,小麦产量显着提高,施氮240kg N ha-1时达最高值6244kg ha-1,比对照提高124%。继续增加氮肥用量,产量不再增加。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植株氮磷钾吸收量提高,施氮320kg N ha-1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00kg ha-1、20kg ha-1和121kgha-1,比对照提高275%、65%和183%。随施氮量增加,百公斤籽粒需氮量显着增加,需磷量显着降低,需钾量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及利用效率降低,磷偏生产力及磷素利用效率提高;播前降水在269~422mm范围时,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氮磷偏生产力随降水增加显着提高,降水超过422mm时,氮磷钾吸收量及偏生产力降低。2.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籽粒氮、铁、锌、铜、铬、镍、铅、硒和钴含量显着增加。施氮量为160kg ha-1时,籽粒铬、镍、铅、硒和钴含量达最高值,比对照分别提高30.4%、7.0%、45.0%、57.1%、32.5%。施氮量为240kg N ha-1时,籽粒氮、铁、锌和铜含量达最高值,比对照分别增加44.4%、37.1%、12.0%、37.5%;随播前降水增加,籽粒磷、镁、铁、锰、锌、铜、镍和镉含量显着提高,降水为422mm时,籽粒磷、锌和镉含量达最高值,分别为3.2g kg-1、27mg kg-1和40.1μg kg-1。降水为484mm时,籽粒镁、铁、锰、铜和镍达最高值,分别为1117mg kg-1、54mg kg-1、35mg kg-1、4.3mg kg-1和0.70mg kg-1。3.随施磷量增加,小麦产量和植株氮磷钾吸收量显着提高,施磷100kg P2O5ha-1时均达最高值5703kg ha-1、145.9kg ha-1、18.5kg ha-1和93.5kg ha-1,比对照分别提高32%、18.0%、47.6%和27.4%。继续增加磷肥用量,以上参数无显着变化。随施磷量增加,百公斤籽粒需磷量增加,需氮量和需钾量显着降低。随施磷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及利用效率显着增加,磷肥偏生产力降低;播前降水在269~386mm范围时,植株吸氮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及磷钾利用效率随降水增加显着提高,降水超过386mm时,以上参数则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在降水为478mm时达最高值45.9kg kg-1。4.随施磷量增加,小麦籽粒磷、钾、钙、镁、铬、铅、硒和钴含量均显着提高,施磷100kg ha-1时达最高值,比对照分别提高18.1%、8.8%、3.5%、7.2%、32.8%、61.1%、22.2%和35.6%。继续增加磷肥水平,以上参数均显着下降。小麦籽粒氮、锰、锌、铜和镍含量随施磷量增加显着降低;随降水增加,籽粒磷、铁、锰、锌、铜、镉和镍含量显着提高,降水为422mm时,籽粒磷和锌达最高值,分别为2.9g kg-1和33mg kg-1。降水为484mm时,籽粒铁、锰、铜、镍和镉达最高值,分别为59mg kg-1、30mg kg-1、4.5mg kg-1、0.78mg kg-1和14μg kg-1。5.养分投入水平提高,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均显着增加。低养分投入时,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及穗粒数对产量起决定作用。高养分投入时,决定于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小麦品种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差异显着。低养分投入时,高产品种氮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低产品种高6.3~61.6%、52.1~122%、9.8~25%。磷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较低产品种高31.2~33.3%、58.9~126.3%、7.0~24.9%。高养分投入时,小麦偏生产力明显下降,且低产品种较高产品种更敏感。6.养分投入水平提高,小麦籽粒氮、镁、铁、锌、铜、铬、镍和铅含量增加,籽粒磷、钾和锰含量降低。不施肥时,小麦籽粒氮、磷、镁、铁、锌、铜和镍含量比施肥更能体现各品种间差异。施肥时,籽粒钾、钙、锰、铬和铅含量比不施肥更能体现品种间差异。小麦籽粒磷含量与籽粒氮、镁、铁、锰和锌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籽粒锌含量与籽粒氮、铁、锰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张胜[10](2011)在《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内蒙古中部地区土默川灌区和武川旱作区2年、3个马铃薯品种、7种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对其块茎产量、品质(淀粉、粗蛋白质、矿物质)形成和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及其与内在遗传因素(品种)和外界环境条件(地区、年份、施肥)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中部地区252个马铃薯样本,平均产量、淀粉(鲜基)和粗蛋白质含量(干基)分别为1285.8kg/666.7m2、18.57%、9.9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11.14%和11.31%。千公斤产量吸收量为N4.64kg、P2O52.47kg、K2O6.43kg,变异系数分别为44.4%、37.8%、36.7%。各指标的变异度均很大。影响产量因素的重要性顺序为:地区>年份>品种>施肥,外界环境条件>内在遗传因素。影响淀粉含量的顺序为:品种>施肥>地区>年份,内在遗传因素>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粗蛋白质含量的顺序为:年份>地区>品种>施肥,外界环境条件>内在遗传因素。影响千公斤产量氮、磷吸收量的顺序为环境条件大于遗传因素,而对钾的影响为遗传因素大于环境条件。2.试验区马铃薯块茎10种矿物质平均含量(平均值±99%置信限)顺序为K20.95±1.13g/kg、P4.11±0.37g/kg、S1.05±0.12g/kg、Mg1.00±0.05g/kg、Ca0.19±0.03g/kg、Fe97.11±7.52mg/kg、Zn28.37±8.84mg/kg、Mn27.12±4.29mg/kg、Cu11.33±1.06mg/kg、Mo0.49±0.17mg/kg。土默川灌区P、S、Mn、Zn含量显着高于武川旱作区,而Cu、Ca、Mo含量则相反,地区间K、Mg、Fe含量差异不显着。环境条件对P、K、S、Ca、Mg、Mn、Cu、Zn含量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而对Mo含量的影响则相反。3.三个供试品种中,陇薯3号生育期最长,产量最高,淀粉、粗蛋白质以及K、Ca、Mg、Fe矿物质含量较高,S含量较低,对气候反应敏感,年份间产量欠稳定。紫花白生育期和产量都居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P、S含量较高,淀粉含量最低,Mn、Cu含量较低,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大西洋生育期最短,淀粉和Mn含量最高,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最低,P、K、Ca、Mg、Fe含量较低,更适宜于早熟栽培。4.土默川灌区马铃薯平均产量1435.4kg/666.7m2,是武川旱作区的2.04倍,平均淀粉含量18.40%,比武川旱作区低0.34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11.16%,比武川旱作区高2.47个百分点,地区间差异显着。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氮磷钾化肥配合,可显着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和粗蛋白质含量,并不同程度地提高块茎中P、K、S、Ca、Mg、Fe、Zn含量。5.在马铃薯生育进程中,淀粉含量呈“快-慢-快-慢”上升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大多呈平缓下降趋势,个别施肥处理呈凹形曲线变化。P、K、Mg、Fe含量呈缓降,Mo含量呈“波浪式”下降趋势,S、Mn、Cu含量呈平缓升高,Zn含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Ca含量呈“降-升-降”平缓变化趋势。土默川地区P、S、Ca、Mn、Zn含量高于武川地区,而K、Fe、Cu、Mo含量则低于武川地区。淀粉含量动态为:大西洋>陇薯3号>紫花白,粗蛋白质含量为:紫花白>陇薯3号>大西洋。6.在不同地区、年份、施肥条件下,马铃薯茎叶、块茎、全株干物质产量及淀粉和粗蛋白质产量增长均呈“S”形曲线变化,其中茎叶干物质产量用一元三次方程模拟较好,其余用Logistic方程模拟更好。各器官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茎叶以一元二次方程模拟较好,其余用V=ae-ct/(1+b e-ct)2方程表达更理想。这是马铃薯干物质产量以及淀粉、粗蛋白质形成的共同规律。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年份和施肥条件下,其产量及淀粉、粗蛋白质积累量高低有明显差异,积累速率快慢、峰值高低及出现时间早晚各不相同。7.大西洋、紫花白生育进程较早,在块茎生长前期,块茎干物质产量、淀粉和粗蛋白质积累量、积累速率均高于陇薯3号,而中后期陇薯3号则逐渐赶上或超越。陇薯3号块茎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质积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均较紫花白、大西洋大幅度推后,大大限制了其高产优质品种优势的发挥。土默川灌区各时期块茎产量、淀粉和粗蛋白质产量及其积累速率均明显高于武川旱作区,其峰值出现时间也较武川地区大大提早。有机肥与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均明显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各生育时期淀粉、粗蛋白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这是马铃薯高产优质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8.陇薯3号千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为N6.26kg,P2O53.16kg,K2O9.17kg;紫花白为N3.98kg,P2O52.24kg,K2O5.16kg;大西洋为N3.68kg,P2O52.04kg,K2O4.98kg。武川旱作区千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为N4.15kg,P2O52.02kg,K2O6.70kg,土默川灌区为N5.13kg,P2O52.93kg,K2O6.18kg。品种间、地区间差异均极显着。

二、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及微量营养元素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运转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及微量营养元素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运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分对彩色小麦产量与主要微量元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彩色小麦产量和营养特性研究
        1.2.2 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1.2.3 铁、锰、锌、铜、硒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1.2.4 作物对铁、锰、锌、铜、硒的吸收与分配
        1.2.5 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微量元素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旗叶SPAD值
        2.3.2 旗叶光合特性
        2.3.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3.4 微量元素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3.1.1 旗叶SPAD值
        3.1.2 旗叶净光合速率
        3.1.3 旗叶气孔导度
        3.1.4 旗叶蒸腾速率
        3.1.5 旗叶胞间CO2浓度
    3.2 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 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籽粒Fe、Mn、Zn、Cu、Se含量的影响
        3.3.1 籽粒Fe含量
        3.3.2 籽粒Mn含量
        3.3.3 籽粒Zn含量
        3.3.4 籽粒Cu含量
        3.3.5 籽粒Se含量
    3.4 不同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营养器官中Fe、Mn、Zn、Cu、Se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4.1 营养器官中Fe的积累和分配
        3.4.2 营养器官中Mn的积累和分配
        3.4.3 营养器官中Zn的积累和分配
        3.4.4 营养器官中Cu的积累和分配
        3.4.5 营养器官中Se的积累和分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4.1.2 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1.3 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籽粒微量元素的影响
        4.1.4 水分处理对彩色小麦营养器官微量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冬小麦滴灌施肥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施肥技术
        1.2.2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作物生理的影响
        1.2.4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2.5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材料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灌水量计算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2.4.2 生长指标测定
        2.4.3 生理指标测定
        2.4.4 籽粒灌浆过程测定与分析
        2.4.5 植株养分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1 Logistic方程
        2.5.2 统计分析
第三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叶片叶绿素特性
    3.2 叶片湿基含水率
    3.3 日光合特性
    3.4 生育期净光合速率
    3.5 生育期蒸腾速率
    3.6 生育期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3.7 讨论与小结
        3.7.1 水肥供应对叶绿素特性和叶片湿基含水量的影响
        3.7.2 水肥供应对光合特性日变化和生育变化的影响
        3.7.3 小结
第四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4.1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
        4.1.1 籽粒粒重变化过程
        4.1.2 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和速率
        4.1.3 籽粒灌浆特性参数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4.2 籽粒占穗重比例的动态过程
    4.3 穗水分含量动态过程
    4.4 籽粒重、穗含水量和籽粒占穗重比例之间相关性
    4.5 讨论与小结
        4.5.1 水分胁迫对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
        4.5.2 施肥对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
        4.5.3 水肥供应对籽粒占穗重比例及其穗水分的影响
        4.5.4 小结
第五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籽粒养分累积过程的影响
    5.1 籽粒NPK浓度的动态变化与累积
        5.1.1 籽粒氮含量及其积累
        5.1.2 籽粒磷含量及其积累
        5.1.3 籽粒钾含量及其积累
    5.2 成熟期籽粒NPK浓度
    5.3 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NPK吸收
    5.4 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吸收量及N:P比之间的相关性
    5.5 讨论与小结
        5.5.1 不同水肥供应对籽粒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5.5.2 不同水肥供应对籽粒NPK吸收和N:P的影响
        5.5.3 小结
第六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累积与转运的影响
    6.1 干物质累积
    6.2 干物质分配
    6.3 干物质转运及其效率
    6.4 讨论与小结
        6.4.1 水肥供应对地上部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6.4.2 水肥供应对干物质分配及转运效率的影响
        6.4.3 小结
第七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7.1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营养元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7.1.1 N吸收与分配
        7.1.2 P吸收与分配
        7.1.3 K吸收与分配
    7.2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营养元素生理利用效率和需求量的影响
        7.2.1 N生理利用效率与100kg籽粒需氮量
        7.2.2 P生理利用效率与100kg籽粒需磷量
        7.2.3 K生理利用效率与100kg籽粒需钾量
    7.3 讨论与小结
        7.3.1 不同水肥供应对NPK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7.3.2 不同水肥供应对NPK生理利用效率与100 kg籽粒需NPK量的影响
        7.3.3 小结
第八章 滴灌施肥水肥供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
    8.1 株高
    8.2 叶面积指数
    8.3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8.4 水分利用效率
    8.5 肥料偏生产力
    8.6 讨论与小结
        8.6.1 灌溉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其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8.6.2 施肥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其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8.6.3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苹果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高光谱遥感植被监测原理
    1.3 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4 植物营养元素的光谱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材料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3 数据测定
第3章 苹果叶片及冠层光谱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特点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苹果叶片及冠层氮磷钾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
    4.1 结果与分析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苹果叶片及冠层钙镁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
    5.1 结果与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苹果叶片及冠层微量元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
    6.1 结果与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两种衰老类型小麦的耐寒性和花后糖、矿物质的积累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作物顺序和非顺序衰老研究
    1.2 小麦耐寒性的相关研究
        1.2.1 膜系统
        1.2.2 含水量
        1.2.3 可溶性糖和淀粉
        1.2.4 脯氨酸
        1.2.5 可溶性蛋白
        1.2.6 抗氧化物质
        1.2.7 植物激素
    1.3 糖的重要性
        1.3.1 可溶性糖积累与衰老的关系
        1.3.2 可溶性糖积累与干旱胁迫的关系
        1.3.3 可溶性糖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1.4 矿物质元素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两种衰老类型小麦的耐寒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田间设计
        2.1.2 取样时间、方法和样品保存
        2.1.3 测定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茎鞘和根中含水量的变化
        2.2.2 茎鞘和根中可溶性糖、淀粉的变化
        2.2.3 茎鞘和根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2.2.4 茎鞘和根脯氨酸的变化
    2.3 讨论
        2.3.1 可溶糖的积累与小麦耐寒性和分蘖的关系
        2.3.2 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与小麦耐寒性和分蘖的关系
第三章 两种衰老类型小麦花后糖积累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田间设计
        3.1.2 取样时间、方法和样品保存
        3.1.3 测定方法
        3.1.4 相关性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麦花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2 小麦花后旗叶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3 小麦花后穗下轴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4 小麦灌浆期旗叶、旗叶鞘、穗下轴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
        3.2.5 穗重、穗粒重、单粒重的变化
        3.2.6 小麦在收获期各品种千粒重、单株穗数和单株穗重
        3.2.7 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含量与小麦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小麦花后可溶性糖积累与衰老的关系
        3.3.2 小麦花后可溶性糖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章 两种衰老类型小麦花后旗叶和籽粒钾、钙、镁的积累规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田间设计
        4.1.2 取样时间、方法和样品保存
        4.1.3 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麦花后旗叶矿质元素钾、钙、镁积累量的变化
        4.2.2 小麦花后籽粒中矿质元素钾、钙、镁积累量的变化
    4.3 讨论
        4.3.1 叶片中矿质元素积累、转运与叶片衰老的关系
        4.3.2 籽粒中矿质元素的积累与根系吸收、籽粒品质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宁夏引黄灌区饲用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供试材料
    2.3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2.4 试验项目测定及方法
    2.5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NPK配施下饲用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
    3.1 NPK配施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NPK配施对饲用玉米抽雄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NPK配施对饲用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3.4 NPK配施对植株吸收养分的影响
    3.5 NPK配施对收获指数、养分吸收率、肥料利用率及养分增产贡献率的影响
    3.6 NPK配施对土壤pH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3.7 NPK配施对饲用玉米产量的影响
    3.8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化肥减量的饲用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4.1 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抽雄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4.3 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4.4 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4.5 化肥减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4.6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旱作褐土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不同覆盖耕作研究进展
        1.2.1 地膜覆盖
        1.2.2 秸秆覆盖
    1.3 覆盖耕作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1.3.1 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1.3.2 对土壤温度状况的影响
        1.3.3 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1.4 覆盖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
        2.1.1 试验站概况
        2.1.2 试验区气候条件
        2.1.3 试验土壤
        2.1.4 供试地膜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3.1 试验区降水特征分析
        3.1.1 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年内年际分配特征
        3.1.2 降水相对变率与变异系数
    3.2 试验期间降水年型的划分
    3.3 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的影响
        3.3.1 对全生育期土壤表层含水率的影响
        3.3.2 对各阶段全生育期土壤表层含水率的影响
        3.3.3 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4 不同降水年型覆盖耕作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3.4.1 正常降水年型覆盖耕作土壤水分状况
        3.4.2 干旱降水年型覆盖耕作土壤水分状况
        3.4.3 丰水年型覆盖耕作土壤水分状况
        3.4.4 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分层
    3.5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的节水机理
    3.6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的温度效应
    4.1 不同覆盖措施下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4.1.1 土壤温度日变化
        4.1.2 地温最大日变幅
    4.2 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土层地温变化
    4.3 玉米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4.4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下田间温度变化规律解析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养分和酶的影响
    5.1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耕层(0~40cm)土壤养分的影响
        5.1.1 对耕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影响
        5.1.2 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5.1.3 对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5.2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剖面分布
    5.3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酶的影响
        5.3.1 脲酶
        5.3.2 过氧化氢酶
        5.3.3 磷酸酶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剖面硝态氮时空变化的影响
    6.1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氮素吸收的影响
    6.2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硝态氮年际变化特征
    6.3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剖面硝态氮时空变化特征
        6.3.1 干旱年份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剖面硝态氮时空变化特征
        6.3.2 丰水年份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剖面硝态氮时空变化特征
    6.4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土壤硝态氮在 0~300cm 剖面的累积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7.1 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7.2 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7.3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7.4 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5 讨论
    7.6 小结
第八章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水肥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的影响
    8.1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8.2 不同降水年型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8.3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8.4 不同覆盖耕作措施对春玉米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
        8.4.1 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吸收特点
        8.4.2 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吸收特点
        8.4.3 不同生育时期钾素吸收特点
        8.4.4 不同生育时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
        8.4.5 植株地上部不同部位氮、磷、钾累积量
    8.5 效益分析
        8.5.1 经济效益
        8.5.2 节水效益
    8.6 讨论
    8.7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覆盖耕作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9.2 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9.3 合理选择和应用不同覆盖耕作措施
    9.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部分相关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获专利情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7)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2.2 氮、磷、钾肥对玉米植株理化指标的影响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情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2.2.4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2.2.5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6 不同施氮量对中单509产量性状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施磷量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情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3.2.4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2.5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施磷量对中单509产量性状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情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4.2.4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4.2.5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6 不同施钾量对中单509产量性状的影响
第五章 氮、磷、钾配施条件下中单509产量数学模型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情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中单509产量回归模型的分析
        5.2.2 单因子对中单509产量的效应分析
        5.2.3 双因素对中单509产量的交互效应
第六章 讨论
    6.1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6.2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6.3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6.4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6.5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6 氮、磷、钾肥对中单509产量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8)锌肥与水分对旱地缺锌区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土壤中的锌
        1.1.1 土壤中锌含量以及分布
        1.1.2 土壤锌的有效性以及影响因素
        1.1.3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锌的含量
        1.1.4 施肥对土壤锌含量的影响
    1.2 植物体中的锌和锌的生理作用
        1.2.1 锌在植物体的分布
        1.2.2 锌营养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1.3 玉米籽粒中的锌含量
        1.3.1 全球玉米籽粒锌含量
        1.3.2 我国玉米籽粒锌含量以及丰缺
    1.4 植物补锌措施研究
        1.4.1 锌肥施用对植物提高锌含量的影响
        1.4.2 锌高效品种筛选对提高锌含量的作用
        1.4.3 农业管理措施对提高锌含量的影响
    1.5 其他元素与锌的交互作用研究
        1.5.1 大量营养元素与锌的交互作用
        1.5.2 重金属元素与锌的交互作用
    1.6 人体与锌
        1.6.1 锌与人体健康
        1.6.2 人体补锌途径
    1.7 本研究的切入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施锌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
    摘要
    2.1 材料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
        2.1.4 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施锌方式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2.2.2 施锌方式对玉米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2.2.3 施锌方式对玉米百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
        2.2.4 施锌方式对其他器官的生物量影响
        2.2.5 施锌方式对玉米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2.2.6 施锌方式对玉米籽粒其他元素含量的影响
        2.2.7 施锌方式对玉米其他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
        2.2.8 施锌方式对玉米锌的吸收量与回收率的影响
    2.3 讨论与总结
        2.3.1 施锌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3.2 施锌方式对玉米锌含量和利用的影响
        2.3.3 施锌方式对玉米其他营养元素的影响
第三章 锌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
    摘要
    3.1 材料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
        3.1.4 测定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锌肥用量对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3.2.2 锌肥用量对玉米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3.2.3 锌肥用量对玉米籽粒其他元素的影响
        3.2.4 锌肥用量对玉米其他器官大量元素的影响
        3.2.5 锌肥用量对玉米其他器官微量元素的影响
        3.2.6 锌肥用量对玉米锌吸收与回收率的影响
        3.2.7 锌肥用量对生长期玉米功能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2.8 锌肥用量对生长期玉米功能叶 SPAD 和光合的影响
    3.3 讨论与总结
        3.3.1 锌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3.3.2 锌肥用量对大量元素的影响
        3.3.3 锌肥用量对玉米锌和铁含量的影响
第四章 补充灌水对玉米产量和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
    摘要
    4.1 材料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采集
        4.1.4 测定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补充灌水对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4.2.2 补充灌水对玉米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3 补充灌水对玉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4 补充灌水对玉米锌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4.2.5 补充灌水对玉米功能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6 补充灌水对玉米功能叶 SPAD 与光合的影响
    4.3 讨论和结论
        4.3.1 补充灌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3.2 补充灌水对玉米大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4.3.3 补充灌水对玉米植株锌吸收量在地上部各器官分配的影响
第五章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产量和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
    摘要
    5.1 材料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
        5.1.4 测定方法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5.2.2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3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4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功能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5 土壤残留锌肥对玉米功能叶 SPAD 与光合的影响
    5.3 讨论和结论
        5.3.1 土壤锌肥残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3.2 土壤锌肥残效对玉米微量元素的影响
第六章 土壤施锌对缺锌区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摘要
    6.1 材料方法
        6.1.1 试验地点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采集
        6.1.4 测定方法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土施锌肥用量对不同生长期玉米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6.2.2 土施结合喷施锌肥对玉米收获期土壤锌和铁含量的影响
        6.2.3 补充灌水对玉米收获期土壤锌和铁的影响
        6.2.4 施锌残效对玉米收获期土壤锌和铁的影响
    6.3 讨论和结论
        6.3.1 施肥与玉米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关系
        6.3.2 施肥与收获期土壤锌铁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氮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矿质营养与人体健康
    1.2 提高作物矿质营养的措施
    1.3 氮肥对小麦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1.3.1 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3.2 氮肥对小麦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3.3 氮肥对小麦籽粒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3.4 氮肥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3.5 氮肥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1.4 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1.4.1 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4.2 磷肥对小麦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4.3 磷肥对小麦籽粒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4.4 磷肥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1.4.5 磷肥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1.5 不同小麦品种的养分利用和养分含量差异
        1.5.1 不同小麦品种的养分吸收利用差异
        1.5.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大量元素含量差异
        1.5.3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量元素含量差异
        1.5.4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差异
        1.5.5 不同小麦品种间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
    1.6 试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技术路线
    2.3 试验设置与施肥水平
        2.3.1 氮肥水平试验
        2.3.2 磷肥水平试验
        2.3.3 小麦品种试验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施氮水平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摘要
    3.2 引言
        3.2.1 小麦生长环境
        3.2.2 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2.3 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2.4 施氮水平对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2.5 施氮水平对小麦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3.3.2 施氮水平对小麦氮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3.3.3 施氮水平对小麦磷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3.3.4 施氮水平对小麦钾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与水分的关系
第四章 施氮水平对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
    4.1 引言
    4.2 结果分析
        4.2.1 小麦生长环境
        4.2.2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3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4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2.5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3.2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3.3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4.3.4 水分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施磷水平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摘要
    5.1 引言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施磷水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5.2.2 施磷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5.2.3 施磷水平对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5.2.4 施磷水平对小麦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施磷水平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5.3.2 施磷水平对小麦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5.3.3 施磷水平对小麦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5.3.4 施磷水平对小麦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5.3.5 降水对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第六章 施磷水平对旱地小麦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
    6.1 引言
    6.2 结果分析
        6.2.1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2.2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2.3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2.4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6.3 讨论
        6.3.1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3.2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3.3 施磷水平对小麦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第七章 不同养分投入的冬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品种差异研究
    摘要
    7.1 引言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养分投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7.2.2 养分投入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7.2.3 养分投入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7.2.4 不同小麦品种氮肥效率的差异
        7.2.5 不同小麦品种磷肥效率的差异
    7.3 讨论
        7.3.1 养分投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7.3.2 养分投入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7.3.3 不同小麦品种氮、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第八章 养分投入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
    8.1 引言
    8.2 结果分析
        8.2.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大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8.2.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8.2.3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品种差异
        8.2.4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
        8.2.5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8.3 讨论
        8.3.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8.3.2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8.3.3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
        8.3.4 同小麦品种籽粒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马铃薯产量形成规律研究现状
        1.2.1 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
        1.2.2 马铃薯产量形成规律与环境条件关系研究
    1.3 马铃薯品种的品质内涵及用途
        1.3.1 马铃薯品种的用途分类
        1.3.2 马铃薯品质内涵及研究现状
    1.4 马铃薯块茎品质形成的生态基础研究进展
        1.4.1 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1.4.2 栽培条件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1.5 马铃薯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1.5.1 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研究
        1.5.2 马铃薯大中量元素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1.5.3 马铃薯微量元素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产量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条件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3 取样及样品处理
        2.1.4 样品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内蒙古中部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1 两年两地产量联合分析
        2.2.1.2 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遗传性差异
        2.2.1.3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2.2.1.4 不同年份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2.2.1.5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2.2.1.6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块茎产量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2.2.2 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
        2.2.2.1 不同品种不同地区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共性和遗传性差异
        2.2.2.2 不同年份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
        2.2.2.3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
    2.3 小结
3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淀粉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条件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3 取样及样品处理
        3.1.4 样品测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马铃薯收获期块茎淀粉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1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现状
        3.2.1.2 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3.2.1.3 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遗传性差异
        3.2.1.4 不同地区自然和栽培条件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3.2.1.5 不同年份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3.2.1.6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3.2.1.7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淀粉含量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3.2.2 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3.2.2.1 不同品种淀粉含量变化的共性和遗传性差异
        3.2.2.2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块茎淀粉含量动态的影响
        3.2.2.3 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对块茎淀粉含量动态的影响
        3.2.2.4 不同施肥对块茎淀粉含量动态的影响
        3.2.3 马铃薯块茎淀粉产量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2.3.1 不同品种淀粉形成规律的共性与遗传性差异
        3.2.3.2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块茎淀粉形成规律的影响
        3.2.3.3 不同年份对块茎淀粉形成规律的影响
        3.2.3.4 不同施肥对块茎淀粉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
    3.3 小结
4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粗蛋白质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条件
        4.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1.3 取样及样品处理
        4.1.4 样品测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马铃薯收获期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4.2.1.1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现状
        4.2.1.2 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4.2.1.3 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性差异
        4.2.1.4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1.5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1.6 不同年份对马铃薯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2.1.7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4.2.2 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4.2.2.1 不同品种粗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
        4.2.2.2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动态的影响
        4.2.2.3 不同年份对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动态的影响
        4.2.2.4 不同施肥对块茎粗蛋白质含量动态的影响
        4.2.3 马铃薯块茎粗蛋白质产量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4.2.3.1 不同品种粗蛋白质形成规律的共性与遗传性差异
        4.2.3.2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粗蛋白质形成规律的影响
        4.2.3.3 不同年份对块茎粗蛋白质形成规律的影响
        4.2.3.4 不同施肥对块茎粗蛋白质形成规律的影响
    4.3 小结
5 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矿物质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条件
        5.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5.1.3 取样及样品处理
        5.1.4 样品测定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马铃薯收获期块茎矿物质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5.2.1.1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试验区块茎矿物质含量现状
        5.2.1.2 不同品种马铃薯矿物质含量的遗传性差异
        5.2.1.3 不同地区自然和栽培条件对马铃薯块茎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5.2.1.4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块茎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5.2.1.5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矿物质含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5.2.2 马铃薯块茎矿物质含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5.2.2.1 不同品种块茎矿物质含量动态的共性与遗传性差异
        5.2.2.2 不同地区自然及栽培条件对块茎矿物质含量动态的影响
        5.2.2.3 不同施肥对块茎钙、镁含量动态的影响
    5.3 小结
6 马铃薯不同品种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条件
        6.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6.1.3 取样及样品处理
        6.1.4 样品测定
        6.1.5 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吸收量计算
        6.1.6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
        6.2.2 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6.2.3 不同品种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其遗传性差异
        6.2.4 不同地区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差异
        6.2.5 不同施肥对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6.2.6 不同年份对马铃薯千公斤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6.2.7 内蒙古中部地区马铃薯千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6.3 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马铃薯产量形成与气候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关系
        7.1.2 马铃薯施肥肥效及千公斤块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问题
        7.1.3 不同地区马铃薯块茎品质形成规律差异及与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关系
        7.1.4 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7.1.5 马铃薯与春小麦、春玉米、大豆营养品质的比较
    7.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四、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及微量营养元素吸收动态模型及分布运转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分对彩色小麦产量与主要微量元素的影响[D]. 王文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2]冬小麦滴灌施肥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 闫世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3]苹果叶片和冠层营养元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D]. 刘玉霞.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4]两种衰老类型小麦的耐寒性和花后糖、矿物质的积累特性[D]. 杨飘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5]宁夏引黄灌区饲用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D]. 韩慧. 宁夏大学, 2018(01)
  • [6]旱作褐土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D]. 解文艳.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7]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中单509主要理化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 苏东伟. 天津农学院, 2015(01)
  • [8]锌肥与水分对旱地缺锌区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毛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9]氮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D]. 昝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10]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D]. 张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拔节水对春玉米钙镁微量元素动态模型及分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