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气象品牌 开展气象营销(论文文献综述)
刘珺[1](2021)在《融媒体环境下气象服务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气象技术快速发展,公众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升级,消费场景也逐渐多元化,推动我国气象服务品牌价值愈发凸显。气象部门通过打造品牌化、IP化,从赋能、全案、融媒体服务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探索与实践。面对市场营销新需求,气象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文章主要探讨融媒体环境下气象服务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气象服务市场营销路径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实际工作和优秀案例,探究气象服务品牌营销的有效策略。
重庆市人民政府[2](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认为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魏宇[3](2021)在《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长期以来注重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交通运输领域开始更多地关注安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被列为幸福产业之首,为适应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自驾游、自助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游憩、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成为时代趋势,旅游交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以风景道为代表的新型道路突破了传统交通固有的建设理念,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景观、游憩、旅游、生态和保护等复合功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成为交通与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明确提出,建设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加快中国风景道体系建设。为满足这一蓬勃发展的实践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评价理论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风景道遴选与等级划分标准,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传统道路评价的研究关注较多,但针对风景道等新型道路的评价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风景道评价体系为核心科学问题;在对已有研究系统分析基础之上,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立足我国风景道发展现实,构建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建立风景道评价指标及定量化评价模型,并在河北省国家一号风景道开展评价应用,进一步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按照“研究基础-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评价应用”几个板块展开。第一,研究基础。该板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现有风景道评价相关国内外研究分析。全面梳理国内外泛风景道评价与传统道路相关评价研究,回顾已有研究现状、不足,对比分析研究异同;系统梳理风景道评价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为风景道评价体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对国际视野下风景道评价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开展研究,总结其对于我国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的可借鉴之处及可改进之处。第二,评价体系。该板块重点构建风景道评价体系。第一,厘清风景道评价的概念、功能作用等基础性问题;明确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目的与原理,从理论基础、概念体系、评价体系、分等定级等方面构建了风景道评价概念模型;第二,分析风景道评价机构、职能划分,以及评价程序;第三,明晰风景道评价指标设计思路,确立风景道评价指标;第四,阐明风景道评价方法选取的考量,确定风景道评价方法;第五,明确风景道评价分等定级依据,并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道进行等级划定。第三,评价指标。首先对既有与风景道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梳理,从宏观层面提炼出风景道四个评价维度,从微观上,梳理出了各维度下的相关指标;其后,阐明风景道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流程,进行评价指标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景观、设施、服务和管理四个维度,确立风景道评价指标。第四,评价模型。在深入分析现有评价方法及其存在局限性基础上,就风景道评价的特点,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评价指标值获取进行优化改进,实现对风景道量化评价;同时,重点就评价数据采集及预处理、评价指标值获取、权重计算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过程进行详细阐释。第五,评价应用。对河北省国家一号风景道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构建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体系,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明确评价指标;其后,将风景道评价模型应用于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中,对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价指标值获取、权重计算和评价总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划定国家一号风景道等级,分析评价结果;同时,就各评价指标对国家一号风景道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影响程度和存在问题提出国家一号风景道优化提升路径。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第一,系统探讨并构建风景道评价体系。通过对泛风景道评价和传统道路相关评价研究的深入分析,以及国家与行业规范、标准、相关政策性文件的系统梳理,理性透视当前国内外泛风景道及道路评价相关研究热点与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道评价概念、功能作用、评价程序及机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风景道评价分等定级,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道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建立风景道定量评价模型。风景道评价选取了以模糊综合评价为评价主模型,同时,引入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对模糊综合评价权重求解和风景道评价指标值获取进行改进和优化,进而形成了风景道定量化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对于解决多维度、模糊性强、不易量化的风景道指标综合评价具有优势,同时,为分散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及评价提供了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为实现对风景道进行客观和科学的量化评价提供了可能性。第三,实证研究检验风景道评价体系具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以国家一号风景道为例进行了评价实证分析,验证了风景道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规范我国蓬勃发展的风景道实践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景道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谈思[4](2021)在《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也处在由粗放式发展向休闲化、高质量转型的攻关期。山地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人文环境,成为旅游景区重要的建设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但是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结构优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推动以及山地景区发展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门票经济依赖、基础设施落后、整合营销能力不足以及国际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实问题,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对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丰富了旅游发展评价、山地旅游案例研究内容,深化了旅游转型发展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为其他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提供评价依据以及案例借鉴。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41961021),应用系统协同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旅游竞争优势论等相关理论,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半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变异系数法等相关研究方法,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玉龙雪山景区为实证点进行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最后基于前文系统分析内容,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提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策略。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在分析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山地旅游、旅游转型发展以及玉龙雪山景区旅游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山地旅游、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以及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等概念进行阐述及再定义,融合系统协同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竞争优势论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分析我国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条件与必要性,总结归纳典型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山地景区旅游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主要内容;第四章借助变异系数法、专家咨询法与文献分析法,结合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向与内容,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模型;第五章在分析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模型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第六章在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评价与SWOT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模型与转型策略分析模型,并结合玉龙雪山景区实际情况,对各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通过山地旅游案例研究、文献梳理与政策解读,认为: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促进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与立体化;主要内容包括景区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业态、景区营销、景区品牌、景区项目引进、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空间、景区环境管理、景区合作与旅游客源市场等十二个方面。2.玉龙雪山景区转型发展实证表明: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总体水平得分0.6993,转型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不同转型发展方向转型水平不同:其高端化、智慧化发展水平较高,得分分别为0.2086、0.1956;特色化发展得分为0.1132,转型发展水平一般;国际化、立体化发展水平较低,得分分别为0.1005、0.0815。3.通过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SWOT矩阵模型分析玉龙雪山景区转型发展战略表明: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现阶段内部资源、区位、交通以及品牌优势明显,外部面临政策支持、大滇西环线旅游发展、新兴旅游消费需求与业态等重大机遇,积极发挥优势,利用机遇,应采取增长型转型战略。4.构建了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系统: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系统包括要素系统、外部空间系统、动力系统以及转型机制四个方面,其中要素系统、外部空间系统是转型发展基础内容,动力系统是促进转型方式与策略的重要驱动力量,转型机制是促进转型有效运行的保障。5.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式包括:研学旅游提升教育科普内涵层次、绿色旅游提升产品生态质量、深度文化体验游促进物质形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定制旅游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互动旅游提升游客行程体验、多媒体营销手段融合提升景区国际知名度、结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重塑国际品牌形象、政策兜底保障环境优化、地域分异规律贯穿垂直海拔高差景观产品开发、生态旅游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提升游客体验、交通发展促进景区地理空间拓展、文化贯通促进景区文化空间融合等16个方面。6.玉龙雪山旅游转型提升措施包括:推进“旅游+”,加快旅游融合、整合特色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组成、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转型宣传、运用创新成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加强立体空间开发,突出山地景区特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加强外部空间建设,丰富景区外部空间产品业态等八个方面。
师静雅[5](2020)在《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以来,铜川市新区充分利用发挥重要区域经济优势,将大樱桃作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来抓,坚持国家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带头、规模生产,科学研究制定发展蓝图,以打造铜川大樱桃果品品牌为亮点。经久不衰的科学发展,现如今,大樱桃已然成为铜川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本研究中,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基础上,通过在国内外大樱桃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围绕新区大樱桃产业进行了研究,以陈坪村大樱桃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作为典型案例,挖掘其成功发展的经验,提出了理论基础,为铜川大樱桃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铜川市作为老牌工业区发展大樱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品种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盲目跟风种植现象,灾害性天气频发、但农户发展设施樱桃兴趣不浓,果品深加工基础能力较差、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不充分,品牌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网络营销渠道策略,专业知识技术工作人员缺乏、基层力量薄弱,樱桃附加产业发展较迟缓。建议抓住大樱桃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化大樱桃种植结构,合理开发无病毒苗木,发展设施大樱桃,以标准体系促进产业效率,增强和提高铜川大樱桃的竞争力和商品率,继续加大对铜川大樱桃品牌的推广和打造,顺畅销售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产业。
王力争[6](2020)在《数字内容消费行为研究 ——环境因素在电子书消费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娱乐和媒体行业2023年的收入预计达到2.6万亿。2020年,电子书市场的用户渗透率为13.6%(超10亿电子书用户),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9%。数字内容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内容平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面对不断扩张的数字内容市场,越来越多的平台参与进来。使得数字内容平台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为数字内容平台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近年来,环境因素(天气,温度,空气质量,噪音等)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作为影响人们情绪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环境因素被谷歌以及阿里巴巴应用到他们的广告分发系统中。尽管在文献中环境因素被证实可以显着的影响资产价格波动,广告促销效果,投资收益等,但是环境因素在数字内容领域的研究十分有限。环境因素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关乎个体福祉的重要资源。德尔菲气象定律指出企业的气象投入和产出比为1:98。在信息时代,气象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的获取。一方面,数字内容平台是否能够利用免费的气象信息去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研究环境因素对消费者数字内容偏好变化的影响,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消费需求,有助于其运营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以数字内容消费市场为研究对象,探究环境因素对消费者的数字内容消费偏好和行为的影响。首先,本文研究了天气对数字内容消费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不同天气下的消费者数字内容消费动机和数字内容情感偏好。根据数字内容消费动机,本文将数字内容划分为享乐型和实用型两种类别。以及通过基于情感词典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文本情感分析,研究天气和书籍情感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下雨的天气增加了消费者16%的数字内容消费概率,以及增加了 8%的消费金额。此外,研究发现晴天天气对消费者在实用型数字内容上的消费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阴雨天气对消费者在积极情感的内容消费上起到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数字内容平台开展基于天气的促销和内容推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其次,本文研究了温度对爱情以及暴力这两种类型的数字内容的偏好影响,以及数字内容情感偏好。研究发现,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消费者阅读时间提升5%。消费者在温度低(相对于温度高)的时候偏向于爱情类的内容,而温度与暴力类的数字内容消费存在倒‘U’型关系。以及温度和数字内容情感存在正向的关系。该研究不仅拓展了数字内容消费行为领域中关于环境因素的研究,而且对弥补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内关于温度的研究文献差异。再次,本文首次研究了空气污染对消费者在非健康防御性商品(数字内容)消费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有的文献往往集中在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而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在空气污染与数字内容消费市场上。本文通过利用中国淮河以北的集中供暖政策造成的中国南北空气污染差异,利用断点回归和两阶段模型来探究空气污染与数字内容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空气质量对消费者的数字内容消费产生了显着的消极影响。每100单位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的上升,将导致人们13%的阅读时间和60%的支付金额的下降。为了探究背后的作用机制,本文还研究了数字内容情感和空气质量对数字内容消费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导致消费者倾向于消费负面情绪的数字内容。最后,本文研究了天气,温度和空气质量和数字内容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碎片化消费行为,上瘾式消费行为和多样化寻求消费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阴雨天气时,消费者倾向于上瘾式的数字内容消费行为,而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消费者倾向于采取碎片化的消费行为。此外,在空气质量较好,温度升高和天气较差的时候,消费更加倾向于多样化寻求的消费行为。探寻环境因素对不同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准确的理解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增强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和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文献和理论角度:1)本文研究了多种环境因素对微观数字内容行业的消费者影响。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空气质量对数字内容行业的影响。极大地扩展了环境因素和数字内容领域的研究范围。此外,在关于天气和温度的研究中,从数字内容情感和消费动机等新的视角探究了环境因素对数字内容行业的影响;2)在对数字内容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本文首次尝试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数字内容行业内消费者的碎片化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尽管本文不是首次研究数字内容行业上瘾和多样化寻求行为,但本文的创新点在首次将消费者的这两种行为和多种环境因素结合。从企业实践意义的角度:1)本文研究了多种环境变量对微观数字内容行业的消费者的影响。并定量的研究了影响的大小。对于数字内容平台来说,可以帮助平台认识到环境因素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如何去规避环境因素风险,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去更高的提高运营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2)本文通过对数字内容类别的划分,数字内容情感的划分,以及多种消费行为,探究消费者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的数字内容消费偏好。研究结果指导企业更准确的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变化,进而为企业开展数字内容推荐系统和促销策略提供借鉴。
柏友芹[7](2019)在《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中国民航局2018年正式提出建设航空强国的战略目标,并认为21世纪前2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时期。据民航局有关部门估计:到2020年,我国民航业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中国民航业信息化方面投入将达23.92亿元,其中硬件设备12.28亿元,软件及其配套5.46亿元,信息技术服务6.18亿元。中国民航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有较大发展空间。置顶信息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专业从事民航航空业务相关的IT技术与系统的研发,为民航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解决方案、大型数据中心和系统集成服务。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是置顶信息公司经营管理的焦点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置顶信息公司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竞争战略选择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本文首先采用PEST分析模型对置顶信息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又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国内IT行业、民航信息化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了公司的外部机会,如国内经济环境转暖、行业软件信息化技术更新与系统提升、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国际相关环境的改善、民航信息核心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公司面对的外部威胁,包括软件信息化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人员成本上升、同行业大型央企的竞争等。本文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明确了置顶信息公司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综合实力。同时,通过外部环境评价矩阵与内部环境评价矩阵的分析,本文得出了置顶信息公司,在利用外部环境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方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内部优势影响远远大于其内部劣势。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得出了置顶信息公司备选竞争战略,并且对备选战略进行识别与分析。经过适用性、可行性、可接受性,三个方面的定性评价,并依据定量战略计划矩阵的方法,本文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置顶信息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从产品设计、实施与售后、市场营销三个方面实施。实施保障的措施包括:加强企业文件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希望本文提出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及其保障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置顶信息公司市场竞争力,也为民航行业的IT科技类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徐刚[8](2019)在《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指明航海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了船舶电子行业市场需求,船舶电子行业同时受创新科技的影响,国内航海客户急需一款即融入智能化创新元素又有较高性价比的航海电子产品,而国内航海电子设备制造商也无法提供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托多年涉足航海电子行业为优势,决定开发一款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投放国内市场满足国内航海电子设备的供需平衡,提高企业收益。本文首先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方法,然后对项目所研发的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从企业自身层面介绍其组织架构、研发团队、具备的核心技术等,展示了产品的商业模式画布,对产品的价值主张进行设计,从研发的产品层面介绍产品的应用市场范围和开发流程。研究的流程首先对航海电子设备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利用SLEPT研究模型进行宏观环境的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竞争环境的分析,设计并得出产品研发项目的战略地图;然后研究产品的营销和竞争方案,采用4Ps分析模型研究产品的营销策略,同时对产品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并得出产品的营销竞争方案;最后对财务、融资和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在财务分析方面做了投资成本、项目盈利能力、损益估算、现金流量估算四个方面五年内的年度预测分析,通过预测结果数据得出项目的投资收益潜力,在融资分析方面研究了项目的融资规模、模式、期限和资金的使用计划,在项目的风险分析方面对整个项目在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融资、财务七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并针对各种风险制定了应对策略。论文通过对项目的实施环境,产品的市场营销与竞争策略,项目的财务、融资和风险防控方面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项目资源,运用科学的财务预测模型得出的项目预测数据结果,证明该研究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利润增长率大,是一个具有较强盈利能力项目,它将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并提高行业竞争力,为国家乃至世界航海行业贡献极高的行业价值。
马鑫鑫[9](2019)在《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河南地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产出,但河南也是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气象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也不利于稳定农业市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作为农业保险的创新分支,可以有效的分散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当前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户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如何提高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销售量,优化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以河南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下属H商用气象公司推出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市场营销分析模型对该公司及该产品进行分析,并通过针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简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描述使用到的市场营销理论和相关方法。第三部分,对H公司经验环境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明确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市场定位。对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设计,利用数据推荐系统构建大数据产品推荐营销平台。第六部分,总结H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支撑与保障机制。第七部分,为全文结论与展望。本文确定了H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为规模经营农户、农业企业,明确以小麦为主,分地域开展烟草、棉花、油菜等多种农作物气象指数组合的产品定位。最终从产品形式、定价机制、信息平台等角度优化该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对于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问题目前关注较少,本文期望以此为H公司这类商务气象公司在有偿气象服务这一新兴市场的市场营销提供帮助。
赵亚峰,刘立成,别庸[10](2019)在《世界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文中研究指明基于D.E.舒尔茨IMC战略理论和拉斯韦尔提出的经典传播理论"5W模式",结合世界军运会和武汉气象部门实际,提出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创建的核心内容是:党员团队高质量服务,全媒体立体化传播。
二、创建气象品牌 开展气象营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建气象品牌 开展气象营销(论文提纲范文)
(1)融媒体环境下气象服务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气象服务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 |
(一)注重维护媒资版权,媒体宣推方式由免费向收费转变 |
(二)行业解决方案营销升级为行业服务全案营销 |
(三)利用气象媒体资源优势,拓展市场营销模式 |
(四)研发短视频产品线,打造气象专家IP形象 |
二、气象部门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与作用 |
三、气象服务品牌营销的有效策略 |
(一)利用天气话题营销,增强品牌辨识度 |
(二)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
(三)借助场景化跨界营销,实现品牌融合合作共赢 |
四、结语 |
(3)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基本概念与研究概况 |
2.1.2 泛风景道评价研究 |
2.1.3 传统道路评价相关研究 |
2.1.4 国内外比较研究 |
2.1.5 研究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景道相关理论 |
2.2.2 公路景观评价相关理论 |
2.2.3 廊道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
2.2.4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 |
2.2.5 深度神经网络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风景道评价先行实践与经验借鉴 |
3.1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概述 |
3.1.1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 |
3.1.2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形成 |
3.1.3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特点 |
3.2 美国风景道评价指标 |
3.2.1 国家级风景道评价指标 |
3.2.2 州级风景道评价指标 |
3.3 美国风景道评价方法 |
3.4 美国风景道评价案例 |
3.4.1 概述 |
3.4.2 评价标准 |
3.4.3 评价方法 |
3.5 美国风景道评价体系借鉴与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4 风景道评价体系构建 |
4.1 概念与功能 |
4.1.1 概念界定 |
4.1.2 功能作用 |
4.2 构建目的与原理 |
4.2.1 构建目的 |
4.2.2 构建思路 |
4.2.3 评价概念模型 |
4.3 评价机构及程序 |
4.3.1 评价机构 |
4.3.2 评价程序 |
4.4 评价指标 |
4.4.1 指标设计思路 |
4.4.2 评价指标构建 |
4.5 评价方法 |
4.5.1 评价方法考量 |
4.5.2 评价方法应用 |
4.6 评价分等定级 |
4.6.1 分等定级依据 |
4.6.2 评价等级划分 |
4.7 本章小结 |
5 风景道评价指标 |
5.1 既有评价指标分析 |
5.1.1 评价维度分析 |
5.1.2 评价指标分析 |
5.2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流程 |
5.2.1 构建原则 |
5.2.2 构建流程 |
5.3 评价指标机理分析 |
5.4 评价指标构建 |
5.4.1 景观维度评价指标 |
5.4.2 设施维度评价指标 |
5.4.3 服务维度评价指标 |
5.4.4 管理维度评价指标 |
5.5 本章小结 |
6 风景道评价方法及模型 |
6.1 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
6.1.1 评价方法总体分析 |
6.1.2 风景道相关评价方法 |
6.2 评价方法选取与适用性分析 |
6.2.1 评价方法选取与优化 |
6.2.2 评价方法适用性 |
6.3 风景道评价模型构建 |
6.3.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6.3.2 评价指标值获取 |
6.3.3 权重计算 |
6.3.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7 风景道评价体系中国实践:国家一号风景道为例 |
7.1 研究区概况 |
7.2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指标构建 |
7.2.1 构建目标 |
7.2.2 构建原则 |
7.2.3 评价指标构建 |
7.3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方法及模型 |
7.3.1 数据及实验环境 |
7.3.2 评价指标值获取 |
7.3.3 权重计算 |
7.3.4 评价总分计算 |
7.4 国家一号风景道分等定级及评价结果 |
7.4.1 评价分等定级 |
7.4.2 评价结果分析 |
7.5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
7.6 国家一号风景道优化提升路径 |
7.7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局限与展望 |
8.2.1 研究局限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风景道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 B 国家一号风景道评价专家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背景 |
一、旅游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二、山地成为景区建设的重要区域 |
三、山地景区旅游发展亟需转型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山地旅游研究 |
二、旅游转型发展研究 |
三、玉龙雪山旅游发展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山地旅游 |
二、山地景区 |
三、旅游转型发展 |
四、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系统协同论 |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三、旅游竞争优势论 |
第三章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 |
第一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条件 |
一、山地旅游资源丰富 |
二、山地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
三、旅游消费主体与结构发生改变 |
四、政府大力支持提供政策保障 |
五、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
第二节 山地景区旅游旅游转型的必要性 |
一、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历程 |
二、山地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
第三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案例及启示 |
一、国内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案例 |
二、国外山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经验 |
三、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启示 |
第四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
一、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方向梳理 |
二、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主要方向 |
第五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 |
一、山地景区国际化转型主要内容 |
二、山地景区高端化转型主要内容 |
三、山地景区特色化转型主要内容 |
四、山地景区智慧化转型主要内容 |
五、山地景区立体化方向转型主要内容 |
第四章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旅游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二、指标构建基本思路 |
第二节 指标筛选与构建 |
一、指标的筛选 |
二、指标权重确立方法 |
三、指标评价方法 |
四、评价模型 |
第五章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玉龙雪山景区概况 |
一、景区概况 |
二、景区转型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 |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
二、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基于评价的山地景区旅游转型系统构建与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
一、旅游转型发展SWOT分析 |
二、基于评价和SWOT分析的转型发展战略 |
第二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系统构建 |
一、旅游转型发展要素系统 |
二、旅游转型发展外部空间 |
三、旅游转型发展动力 |
四、旅游转型支撑机制 |
第三节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策略 |
一、旅游转型方式 |
二、旅游转型提升措施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专家征询表(第一轮) |
附录2: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专家征询表(第二轮) |
附录3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专家打分表 |
附录4 玉龙雪山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游客问卷调查 |
附录5 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单项评价法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5)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大樱桃产业发展概况 |
1.3 我国大樱桃产业发展概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归纳总结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简析 |
2.1 新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
2.2 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基础 |
2.2.1 区位基础 |
2.2.2 资源基础 |
2.2.3 产业基础 |
2.2.4 技术基础 |
2.2.5 市场基础 |
2.3 新区樱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
2.3.1 采收包装 |
2.3.2 贮藏加工 |
2.3.3 新区大樱桃市场建设情况 |
2.3.4 新区樱桃产业的成效分析 |
2.4 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存在的机遇 |
2.4.1 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
2.4.2 惠农政策的扶持 |
2.4.3 时机成熟稳健 |
2.5 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的挑战 |
2.5.1 消费者对果品品质的要求日益严格 |
2.5.2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2.5.3 大樱桃产业化道路难度颇高 |
2.5.4 农业示范区模范引领不够完善 |
2.6 陈坪村大樱桃产业发展案例解析 |
2.6.1 新区陈坪村基本概况 |
2.6.2 陈坪村大樱桃产业化发展现状 |
2.6.3 田园都市生态示范观光园区基本形成 |
2.6.4 气候条件优越,大樱桃种植优生区 |
2.6.5 品牌创建较早,产业附加值提升较快 |
2.6.6 技术力量支撑全面到位 |
2.7 陈坪村大樱桃产业化发展举措 |
2.7.1 加强领导,精心规划,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2.7.2 培训先行,提升素质,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2.7.3 加快信息更新,为发展提供网络资源保障 |
第三章 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 品种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跟风种植现象 |
3.2 灾害性天气频发,但农户发展设施樱桃兴趣不浓 |
3.3 果品深加工基础较差,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
3.4 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创新营销策略 |
3.5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力量薄弱 |
3.6 樱桃附加产业发展较迟缓 |
第四章 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优化大樱桃种植结构,合理发展无病毒苗木 |
4.2 发展设施樱桃,以标准体系促产业效益提升 |
4.3 做强做大采后处理,增强铜川大樱桃竞争力和商品率 |
4.4 以“互联网思维”继续加大铜川大樱桃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畅通果品流通 |
4.5 健全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 |
4.6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旅游观光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数字内容消费行为研究 ——环境因素在电子书消费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2.1 数字内容消费动机 |
1.2.2 数字内容消费行为 |
1.2.3 数字内容情感与消费者偏好 |
1.2.4 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 |
1.2.5 环境因素与数字内容消费行为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数据 |
1.4.1 数字阅读市场 |
1.4.2 数据介绍 |
1.5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天气与数字内容消费的关系研究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1.1 研究背景 |
2.1.2 研究意义 |
2.2 天气相关理论和假设 |
2.2.1 天气心理学 |
2.2.2 享乐主义原则 |
2.2.3 数字内容消费动机 |
2.2.4 研究假设 |
2.3 数字内容情感分类 |
2.3.1 Top-Down分类法 |
2.3.2 Bottom-Up分类法 |
2.4 天气对数字内容阅读行为影响的模型构建估计结果 |
2.4.1 潜在识别威胁分析 |
2.4.2 Model-free evidence |
2.4.3 模型构建 |
2.4.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2.5 鲁棒性检验 |
2.6 管理启示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温度与数字内容消费的关系研究 |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3.1.1 研究背景 |
3.1.2 研究意义 |
3.2 温度相关理论和假设 |
3.2.1 温度溢价 |
3.2.2 身体感觉,认知与行为 |
3.2.3 环境温度和社会亲密度 |
3.2.4 环境温度和暴力倾向 |
3.2.5 研究假设 |
3.3 温度对数字内容阅读行为影响的模型构建估计结果 |
3.3.1 识别的潜在威胁 |
3.3.2 Model-free evidence |
3.3.3 温度对数字内容消费的影响分析 |
3.4 鲁棒性检验 |
3.5 管理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空气污染与数字内容消费的因果关系研究 |
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4.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4.2.1 身体和心理健康,防御性消费和空气污染 |
4.2.2 心情和消费者行为 |
4.2.3 实时环境因素推荐和促销 |
4.3 研究方法 |
4.3.1 线性回归模型 |
4.3.2 断点回归设计方法介绍 |
4.3.3 秦岭淮河供暖政策 |
4.3.4 非参数断点回归模型 |
4.3.5 参数局部回归模型 |
4.4 模型估计结果 |
4.4.1 描述统计结果 |
4.4.2 线性回归估计结果 |
4.4.3 断点的图像表示 |
4.4.4 非参断点回归结果 |
4.4.5 断点局部回归结果 |
4.4.6 不同测度的鲁棒性检验 |
4.5 解释和讨论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天气,温度和空气质量对数字内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
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5.1.1 研究背景 |
5.1.2 研究意义 |
5.2 相关理论和假设 |
5.2.1 享乐主义(hedonic)和逃避主义(escapism) |
5.2.2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
5.2.3 理性上瘾理论 |
5.2.4 碎片化数字内容消费行为 |
5.2.5 上瘾式数字内容消费行为 |
5.2.6 多样化寻求(Variety seeking)行为 |
5.3 实证分析 |
5.3.1 环境因素与碎片化阅读行为 |
5.3.2 环境因素与上瘾式阅读行为 |
5.3.3 环境因素与多样化寻求消费行为 |
5.4 鲁棒性检验 |
5.5 管理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创新点和意义 |
6.3 未来展望 |
附录 |
附录A: 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
附录B: 书籍内容简介,关键词和人工标注样本数据展示 |
附录C: 基于情感字典的情感分类方法步骤 |
附录D: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情感分类的Python代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 |
(7)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企业战略与竞争战略 |
2.2 竞争战略的基本模式 |
2.3 竞争战略选择基本理论 |
2.3.1 PEST分析模型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3.3 SWOT |
2.3.4 矩阵分析工具 |
第3章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环境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置顶信息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2.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
3.2.3 置顶信息公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
3.2.4 置顶信息公司外部环境评价(EFE)矩阵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置顶信息公司发展现状 |
3.3.2 置顶信息公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3.3.3 置顶信息公司内部环境评价(IFE)矩阵 |
3.3.4 置顶信息公司SWOT分析 |
第4章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识别与选择 |
4.1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备选方案识别与分析 |
4.2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备选方案评价 |
4.2.1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备选方案适用性评价 |
4.2.2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价 |
4.2.3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可接受性评价 |
4.3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4.3.1 QSPM分析框架 |
4.3.2 竞争战略选择 |
第5章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5.1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实施 |
5.1.1 产品设计 |
5.1.2 售后服务 |
5.1.3 营销管理 |
5.2 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保障措施 |
5.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2.2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
5.2.3 提升营销管理能力 |
5.2.4 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
5.2.5 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综述 |
1.2.1 商业计划书 |
1.2.2 战略理论 |
1.2.3 营销理论 |
1.2.4 关键技术理论基础 |
1.3 论文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
1.3.1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主体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项目描述 |
2.1 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项目介绍 |
2.1.1 研发产品介绍 |
2.1.2 研发企业介绍 |
2.1.3 研发团队介绍 |
2.1.4 产品核心技术介绍 |
2.2 产品的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客户细分 |
2.2.2 价值地图 |
2.2.3 适配(Fit) |
2.2.4 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 |
2.2.5 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
2.3 产品的开发流程 |
3 项目实施环境分析 |
3.1 航海设备市场需求分析 |
3.2 SLEPT模型分析 |
3.2.1 社会(Social)因素分析 |
3.2.2 法律(Legal)因素分析 |
3.2.3 经济(Economic)因素分析 |
3.2.4 政治(Political)因素分析 |
3.2.5 技术(Technology)因素分析 |
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机会和威胁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同业竞争者的能力 |
3.4 项目的战略地图 |
4 营销与竞争方案 |
4.1 产品4PS营销策略分析 |
4.1.1 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 |
4.1.2 价格策略(Pricing Strategy) |
4.1.3 渠道策略(Placing Strategy) |
4.1.4 促销策略(Promoting Strategy) |
4.2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
4.2.1 成本优势 |
4.2.2 技术优势 |
4.2.3 质量优势 |
5 财务、融资与风险分析 |
5.1 财务预测分析 |
5.1.1 投资成本预测 |
5.1.2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
5.1.3 损益估算预测 |
5.1.4 现金流量估算预测 |
5.2 融资分析 |
5.2.1 融资规模、模式、期限 |
5.2.2 资金使用计划和进度 |
5.3 项目风险评估 |
5.3.1 技术风险及策略分析 |
5.3.2 市场风险及策略分析 |
5.3.3 经营风险及对策 |
5.3.4 管理风险及对策 |
5.3.5 人力资源风险及对策 |
5.3.6 融资风险及对策 |
5.3.7 财务风险及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河南地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 |
2 研究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气象指数保险的概念 |
2.1.2 市场营销的概念 |
2.2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理论与方法 |
2.2.1 PEST分析方法 |
2.2.2 SWOT分析方法 |
2.2.3 STP理论 |
2.2.4 4P营销策略理论 |
2.3 数据推荐系统概念 |
3 H公司营销策略环境评析 |
3.1 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策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H公司基本情况 |
3.2.2 H公司投放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作用 |
3.2.3 H公司运营的优劣势 |
3.3 H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3.1 保费议价能力 |
3.3.2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力 |
3.3.3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 |
3.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4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SWOT分析 |
3.4.1 优势方面 |
3.4.2 劣势方面 |
3.4.3 机会方面 |
3.4.4 威胁方面 |
3.4.5 H公司说SWOT分析结构图 |
4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营销现状 |
4.1.1 销售渠道 |
4.1.2 促销方式 |
4.2 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应用现状及用户需求调研分析 |
4.2.1 问卷调查 |
4.2.2数据分析 |
4.2.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4.2.4 问卷结果讨论 |
4.3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5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策略 |
5.1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策略选择 |
5.2.1 产品策略 |
5.2.2 费率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3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大数据营销平台设计 |
5.3.1 进行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推荐系统构架 |
5.3.2 大数据平台搭建 |
5.3.3 合理搭配其他营销策略 |
6 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支撑与保障 |
6.1 加强外部和内部资源的整合 |
6.1.1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 |
6.1.2 加强农业气象技术的应用 |
6.1.3 做好主要客户的客户关系 |
6.2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
6.3 加强制度建设 |
6.3.1 遵守相关法律和业务规范 |
6.3.2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
6.3.3 注重部门关联和企业合作 |
6.4 建立人员保障体系 |
6.4.1 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
6.4.2 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
6.4.3 建立协调机制 |
6.5 做好危机预防 |
6.6 坚持开展科普宣传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世界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象服务品牌的提出 |
二、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凝练 |
三、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内涵和关系 |
(一)“党员先锋队测天”品牌:先进代表服务领先。 |
(二)“全媒体报天”品牌:合纵连横打通渠道。 |
(三)两大品牌之间的关系:互为支撑相得益彰。 |
四、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营销推广 |
五、武汉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存续 |
小结 |
四、创建气象品牌 开展气象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媒体环境下气象服务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 刘珺. 商讯, 2021(33)
- [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3]中国风景道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D]. 魏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山地景区旅游转型发展水平评价及策略研究 ——以玉龙雪山景区为例[D]. 谈思.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 师静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6]数字内容消费行为研究 ——环境因素在电子书消费中的作用[D]. 王力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置顶信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研究[D]. 柏友芹.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8]智能化综合船桥系统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D]. 徐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H公司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河南地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马鑫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12)
- [10]世界军运会气象服务品牌的塑造和传播[J]. 赵亚峰,刘立成,别庸. 中国地市报人,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