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和茄科马铃薯干块茎的鉴定

天麻和茄科马铃薯干块茎的鉴定

一、天麻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张翘,赵珍东[1](2021)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市场调查中药伪品情况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笔者在参加培训游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市场出现一些中药伪品。文章将发现的伪品情况进行总结,列出中药正品和伪品在性状鉴定上的区别,以便同行及消费者参考。

闫俊杰[2](2021)在《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属鳞翅目麦蛾科,钻蛀性危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烟草的重要害虫。目前对其主要的防控手段是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用量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重点围绕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展开工作。基于化学生态学原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触角电生理(EAG)和田间诱捕等试验技术方法,围绕马铃薯块茎性信息素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探究,为利用性信息素及其相关诱剂防控马铃薯块茎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马铃薯块茎蛾触角感器结构的观察采用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马铃薯块茎蛾雌、雄蛾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扫面电镜结果显示该虫触角分布着9种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hn氏鬃毛、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其中前四种感器的在雌、雄虫中存在差异。2.性信息素提取及室内活性测定采用浸提法提取取食马铃薯和烟草的马铃薯块茎蛾的性信息素,提取物经GCMS和标准品对比发现中国地区的马铃薯块茎蛾分泌的性信息素组分为E4,Z7-13:AC(PTM1)和E4,Z7,Z10-13:AC(PTM2)。取食不同寄主的雌成蛾分泌的两种组分含量和比例不同,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组分直接刺激雄成蛾触角的相对EAG响应趋势相同。3.性信息素诱芯田间筛选及优化通过在不同寄主植物大田中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田中性信息素比例为PTM1:PTM2=1:4-1:7时诱捕量较佳,而在烟草田中PTM1:PTM2=8:1-4:1时诱捕量较佳,最佳的应用剂量为100μg,建议使用带有粘虫板的诱捕器,丁基橡胶头和色谱纯正己烷组成的诱芯,田间两诱捕器间距15 m,悬挂在寄主植物冠层高度即可。4.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活性测定通过对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组分结构分析,设计合成了11个性信息素类似物经表征后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生物活性。在类似物替代试验中,类似物C反-4,顺-7十三碳烯-2-溴乙酸酯、D反-4,顺-7十三碳烯-3-甲基-2-丁烯酸酯、E反-4,顺-7十三碳烯-2-丁烯酸酯、F顺-4,顺-7十三碳烯-4-甲基苯乙酸酯和f反-4,顺-7,顺-10十三碳烯-2-溴乙酸酯均表现出替代活性。而性信息素类似物不同比例添加到性信息素诱芯的试验中,筛选出类似物f反-4,顺-7,顺-10十三碳烯-2-溴乙酸酯和反-4,顺-7,顺-10-十三碳三烯-2-丁烯酸酯可作为稳定增效剂使。类似物A反-4,顺-7-十三碳烯-2,2-二氟乙酸酯、B反-4,顺-7-十三碳二烯-2,2,2-三氟乙酸酯、a反-4,顺-7,顺-10-十三碳三烯-2,2-二氟乙酸酯和b反-4,顺-7,顺-10-十三碳三烯-2,2,2-三氟乙酸酯在高质量比例的条件添加下,具有抑制性信息素诱捕活性的效果。5.植物挥发物对性信息素的影响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15种植物挥物对马铃薯块茎蛾的影响。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雌成蛾对植物挥发物的刺激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雌蛾触角会植物挥发物的相对EAG响应值高于雄蛾。将植物挥发物以一定比例添加到性信息素诱芯中田诱捕结果表明植物挥发物芳樟醇可作为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稳定的增效剂;植物挥发物1-辛烯-3-醇和十六酸甲酯以一定比例添加也可起到增效作用。本研究对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筛选出能够提升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效果的添加物,为马铃薯块茎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韩晓静,程铭恩,袁媛,桂双英,彭华胜[3](2020)在《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形成》文中研究指明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其质量评价和经验鉴别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关注,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商品规格及经验鉴别术语。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的形成。发现清代以前天麻商品主要来自红天麻。清代以来,云贵地区乌天麻商品逐渐兴起,贵州天麻和云南昭通天麻开始成为主流商品之一。至此,乌天麻与红天麻成为天麻商品的2个主流商品。20世纪70年代天麻栽培成功推广以前,天麻商品来自野生资源,商品规格常根据采收时间相应分为春麻和冬麻。随着天麻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以及野生天麻资源濒危,冬天麻已经成为市场商品主流。天麻的伪品在20世纪60—70年代显着增加,这段时期天麻的经验鉴别术语显着增多,经验鉴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挖掘民间药材鉴别经验,可以推动中药材经验鉴别与时俱进发展。

邓亚美[4](2020)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建立食品及中药材样品组织中生物碱的可视化分布。(1)研究不同贮藏时间下,四种有毒糖苷生物碱在马铃薯块茎中的三个不同组织部位(芽、周皮和髓质)的成像分布及变化规律;(2)探讨了一种基于砂纸的简单、快速的新型样品制备方法,并在中药贝母的生物碱成像分布中得到了具体应用。研究方法:(1)市售马铃薯块茎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分别贮藏0,10,15,20,30,40,60天。分别取样后,样品经液氮快速冷冻,并在–18 oC的冷冻切片机内进行组织切片,随后将薄片迅速转移到涂有氧化铟锡层(ITO)的导电载玻片上。随后将其置于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仪器上采集光学图像。采用2,5-二羟基苯甲酸(DHB)作为基质及“两步结合法”的基质喷涂方法来检测马铃薯块茎中的糖苷生物碱。在正离子模式下对组织切片进行一级和二级质谱电离。采用Logistic方程中的Growth/sigmoidal模型对马铃薯块茎中的糖苷生物碱生长趋势进行了拟合和预测;(2)中药贝母在–20 oC的冷冻切片机内进行组织切片,利用导电双面胶辅助转移薄片至ITO载玻片上,上机采集光学图像。另取贝母样品,将其横截面置于砂纸上进行摩擦,获得样品组织的表面内容物,上机采集光学图像。两种方法得到的组织薄片均采用α-氰-4羟基肉桂酸(CHCA)作为基质,并采用手动喷枪法作为基质沉积方法,对贝母中的生物碱进行检测。在正离子模式下,全扫获得贝母组织中四种生物碱的质谱图和成像分布图。结果:(1)马铃薯块茎组织的切片厚度为20μm。与其它有机基质相比,在正电离模式下,采用DHB作基质具有较少的背景干扰和增强的质谱信号。选择“两步结合法”即基质升华和喷枪相结合,作为最佳的基质沉积方法,得到的糖苷生物碱信号最强,基质结晶较均匀。成像分布结果表明,四种糖苷生物碱在马铃薯块茎的芽、周皮和髓质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用Logistic方程拟合生物碱的生长曲线,相关系数(r2)在0.97-0.99之间。芽和周皮中四种糖苷生物碱的生长速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髓质。对于脱氢茄碱和α-茄碱,这两种糖苷生物碱在芽中的快速生长期(大约在第23天,与髓质中的生长期相似)比在周皮中的生长期晚(大约在第17天),而脱氢卡茄碱和α-卡茄碱的快速生长期几乎同时出现(大约在第20天);(2)冷冻切片法和砂纸摩擦中药材横截面法,均可得到贝母样品中四种生物碱的成像分布图。实验结果发现,四种生物碱在贝母组织中几乎呈现均匀分布,在外部含量相对较多。与冷冻切片法相比,砂纸摩擦中药材横截面法更简单快速、可靠和价廉,不需要借助切片机或转印技术等,即可实现样品制备。该方法可为其它中药材进行质谱成像分析提供样品制备新思路。结论:(1)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研究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空间分辨率高,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生物碱的生长趋势,为马铃薯贮藏及食品安全提供指导;(2)开发的砂纸摩擦横截面法可用于中药材质谱成像的样品制备,简单快速、价格低廉,可为难以切片的中药材组织制备提供参考。

段思凡[5](2020)在《二倍体马铃薯薯块淀粉的测定与分析》文中认为马铃薯淀粉作为一种天然资源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各个领域。优质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建立在对马铃薯淀粉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结构性质及特性间的关联,对马铃薯产量的稳定及薯块淀粉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品质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不同亚群的二倍体马铃薯为材料、结合相关表型测定指标建立了近红外模型、GWAS分析,为改善马铃薯淀粉品质的优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建立了一套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方法,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时效。其次,对淀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及分析,包括不同亚群二倍体马铃薯的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再者,利用近红外光谱仪结合相关参数指标建立了一套无损、快速检测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组分及糊化特性的方法。最后,利用GWAS关联分析获得了参与调控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消减值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对影响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相关品质指标分析结果如下:1、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品质受淀粉的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亚群的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在其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理化指标及其联系,能为二倍体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1)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优化了传统马铃薯淀粉提取的方法,提高了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的时效性。采用L9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乙醇沉淀法提取淀粉的最优水平组合,相比传统水提法,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量提高了8.29%。拟合了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104x+0.0014(R2=0.9936)。2)通过对不同亚群的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可知:GON(S.goniocalyx)、PHU(S.phureja)和STN(S.stenotomum)三个亚群间淀粉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PHU与STN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着(P=0.045<0.05)。三个亚群中GON的材料数目最少,但其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PHU和STN淀粉含量的离散程度低于GON。GON和STN直链淀粉含量的离散程度皆高于PHU。3)淀粉糊化特征值受二倍体马铃薯的亚群差异影响。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特征值可作为其淀粉食用品质和蒸煮品质评价的理论依据。GON、PHU和STN三个亚群中,淀粉糊化指标的最终粘度和回复值三个亚群之间存着显着差异(P<0.05)。淀粉糊化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糊化温度、时间,崩解值,消减值等在三个亚群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4)经双侧检验显着性变量相关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征值峰值粘度、崩解值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和消减值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淀粉含量与糊化特征值峰值粘度、崩解值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和消减值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的特征值在很大程度上受直链淀粉、淀粉含量的影响。5)淀粉颗粒形态的完整说明淀粉本身质地不发生改性,乙醇沉淀法提取的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淀粉颗粒碘染结果为:淀粉颗粒脐点和生长环的完整性证实了淀粉原品质不发生改变。三个亚群中PHU颗粒偏大,在糊化过程中受热易破裂,产生低粘度的溶液。6)建立了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八个理化指标近红外模型。决定系数偏大导致模型精确度偏低,需进一步提高精确度,有助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高效、快速、无破坏性及无污染地进行组分分析。2、通过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品质糊化消减值表型性状进行GWAS分析,参考马铃薯DM(V4.03)基因组在SNP物理位置上下游搜寻得到SBE1.1和SBE1.2两个候选基因。综上所述,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品质相关指标易受亚群差异的遗传条件影响,通过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及其分析能辅助判断其淀粉品质。优化了淀粉提取方法,建立了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相关指标的近红外模型;利用淀粉糊化消减值表型进行GWAS分析关联候选基因。以上结果有助于优质品系马铃薯淀粉的利用和开发,对研究高品质马铃薯淀粉具有重要的意义。

闫俊杰,张梦迪,高玉林[6](2019)在《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文中指出马铃薯块茎蛾又称烟草潜叶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地区,现已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是茄科作物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尤其对马铃薯有毁灭性的危害。目前,该虫在我国南方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该害虫发生极为严重,且随着气候的变化该虫可能会扩散到其他马铃薯生产区。马铃薯块茎蛾主要进行两性生殖,少数孤雌生殖,其幼虫钻蛀叶片和薯块危害。初孵幼虫无性二态性,4龄幼虫、蛹和成虫均可依据外形特征进行雌雄区分。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世代数取决于当地的农业气候条件,年发生2~12代。马铃薯块茎蛾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且在干燥炎热的年份该虫容易大爆发。马铃薯块茎蛾早期防控主要集中在种植抗性品种、深种、灌溉等农业防治措施上,但化学防治依然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防治马铃薯块茎蛾的主要方式,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该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发现并筛选到多种对马铃薯块茎蛾具有防治作用的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以(E4,Z7)-十三碳二烯基乙酸酯和(E4,Z7,Z10)-十三碳三烯基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在马铃薯块茎蛾监测和防治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桉树、皱叶薄荷等植物源化合物能够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转基因抗虫马铃薯、遗传不育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了防控马铃薯块茎蛾的新方法。以往的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集成与生物防控技术相容的化学物质、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技术是有效控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重要趋势。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为害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马铃薯块茎蛾的持续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张艳美[7](2019)在《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等名贵中药的真伪鉴别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抽查鉴别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等名贵中药的真伪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对所抽查的名贵中药选择不同包装或箱装样本进行真伪鉴定,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为本样品提供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结果对3种名贵中药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的30个样本进行鉴定,其结果为天麻含有伪品1种,三七含有伪品1种,何首乌含有伪品或混淆品1种,鉴定正品为27个,正品率为90. 0%(27/30),伪品或混淆品为3个,伪品率为10. 0%(3/30)。结论中药天麻、三七及何首乌价格昂贵,市场存在掺假现象。加强中药市场的真伪鉴别和监督管理,可以提高中药正品率,降低伪品发生率。

柳靖婷[8](2019)在《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兰科腐生草本植物,具有治疗头晕头痛,癫痫痉挛,手足抽搐等功效,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之一。但在其生长和栽培过程中常因受到病害的侵染而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病害防治提出的新要求,微生物农药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具有高效低毒、环保及来源广等优点。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天麻病害的重要原因,摸清天麻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传染作用的强弱,进而找出流行面广的病原菌,是防治天麻病害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寻找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拮抗内生菌是解决天麻病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首先,以染病的天麻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天麻病菌的主要种类及其流行面广的菌株;其次,以健康天麻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进而确定天麻内生菌的主要种类,获得针对性强的天麻生物防治菌;再次,对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进行评价,确定内生菌抑菌作用的强弱,病原菌传染作用的强弱;最后,通过回接试验验证内生菌的抑菌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天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研究:采集染病的天麻,对其块茎进行表面消毒以去除附着菌,组织印记法进行培养,菌丝顶端纯化法及划线培养法纯化。在适宜培养基上共分离得到3株病原菌,经菌落形态、显微与染色结合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3株病原菌分别属于天麻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JY.TM-2、天麻假单胞菌(Pseudomonas)JY.TM-1、天麻酵母菌(Candida vartiovaarae)JY.TM-3;对这3株病原菌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选取遗传距离较远的豆科植物黄芪、草木犀为材料,证明天麻草酸青霉菌为流行面广的病原微生物。2.天麻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常规的表面消毒法去除健康天麻组织表面的附着菌,组织印记法进行培养,菌丝顶端纯化法及划线培养法纯化。分别在适宜培养基上共分离得到3株内生菌,经菌落形态、显微与染色结合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3株内生菌分别属于天麻草螺菌(Herbaspirillum)JY.TM-4、天麻普城沙雷菌(Serratia plymuthica)JY.TM-5、天麻枝顶孢菌(Acremonium)JY.TM-6。菌株JY.TM-4与JY.TM-5遗传距离较近。3.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天麻内生菌的抑菌直径,以探究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内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为:与PDB对照组相比,天麻草螺菌、天麻普城沙雷菌及天麻枝顶孢菌对天麻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均有显着抑菌作用(P<0.05),其中,天麻草螺菌抑菌效果最好(P<0.05),抑菌率分别为87.64%,85.98%,75.73%;天麻普城沙雷菌及天麻枝顶孢菌对天麻酵母菌有显着抑菌作用,其中,天麻普城沙雷菌抑菌效果最好(P<0.05),抑菌率为86.94%;天麻枝顶孢菌对天麻假单胞菌有明显抑菌作用(P<0.05),抑菌率为45.77%。病原菌对内生菌的作用为:与PDB对照组相比,天麻假单胞菌对3种内生菌的侵染程度为天麻普城沙雷菌、天麻草螺菌>天麻枝顶孢菌;天麻酵母菌对3种内生菌的侵染程度为:天麻草螺菌>天麻枝顶孢菌>天麻普城沙雷菌;天麻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对3种内生菌的侵染程度均为:天麻枝顶孢菌>天麻普城沙雷菌>天麻草螺菌。4.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回接试验:采集健康天麻,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回接天麻内生菌及3种植物源病原菌于表面彻底消毒的天麻块茎上,观察其发病情况。结果发现,内生菌对病原菌的回接验证作用为:与PDB组对照相比天麻草螺菌对天麻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均有抑菌作用(P<0.05),抑菌率分别为83.33%,50.00%,66.67%;天麻普城沙雷菌对天麻酵母菌、天麻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黄芪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抑菌效果最好(P<0.05);天麻枝顶孢菌对天麻酵母菌、天麻假单胞菌、天麻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及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率分别为16.67%,66.67%,33.33%,50.00%,33.33%,对天麻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好(P<0.05)。病原菌对内生菌的回接验证结果为:5种病原菌侵染天麻草螺菌的强弱程度为:天麻假单胞菌>天麻酵母菌>黄芪草酸青霉菌>草木犀草酸青霉菌>天麻草酸青霉菌;侵染天麻普城沙雷菌的强弱程度为:天麻草酸青霉菌>天麻假单胞菌>天麻酵母菌>黄芪草酸青霉菌、草木犀草酸青霉菌;侵染天麻枝顶孢菌的强弱程度为:天麻假单胞菌>天麻草酸青霉菌、草木犀草酸青霉菌>黄芪草酸青霉菌>天麻酵母菌。综上,本试验从天麻中分离鉴定出3株病原菌,3株内生菌。其中,病原菌草酸青霉菌为流行面广的病原菌;内生菌草螺菌的抑菌作用最具广谱性;并阐明了分离的内生菌与病原菌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刘天睿[9](2019)在《彝良乌天麻栽培最佳采收期及伴栽蜜环菌菌株筛选研究》文中指出天麻(Gastrorlia elata Bl.)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以乌天麻(G.Bl.f.glauca S.Chow)品质最佳。本篇论文以乌天麻为研究对象,选择乌天麻的最佳产地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为试验点,采用“三下窝”的栽培方式对其最佳采收期和栽培所需蜜环菌菌株进行研究,以乌天麻产量、天麻素、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总含量及天麻多糖作为评价指标,为彝良乌天麻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彝良乌天麻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当年3月栽培乌天麻,分别于当年10月、11月和翌年3月采收。11月采收的乌天麻天麻素、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5.813 mg/g和5.951 mg/g,与10月和翌年3月采收的乌天麻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11月采收的乌天麻多糖含量为21.321 mg/g,显着高于10月和翌年3月(P<0.05)。因此确定彝良乌天麻的最佳采收期应为11月。不同蜜环菌菌株对彝良乌天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选择四株不同的蜜环菌菌株伴栽天麻,当年3月种植,于最佳采收期11月进行采收。结合蜜环菌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tef1-α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1菌株为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其伴栽的天麻天麻素含量为5.813 mg/g,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总含量5.951 mg/g,均高于其他菌株,为彝良乌天麻伴栽的最适菌株。蜜环菌胞外酶和多糖含量变化规律。将蜜环菌的优势菌株M1与菌株SM1进行比对,测量生长量、胞外酶活性、多糖含量。发现M1菌株在生长速度快,菌索粗壮,分支较多,长势较好。木聚糖酶是蜜环菌主要作用的胞外酶,其活力远高于CMC酶、漆酶和果胶酶,M1菌株的木聚糖酶活力表现出增速快的优势。M1和SM1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8.958 mg/g和32.717 mg/g。多糖的累积与其分泌的胞外酶漆酶、木聚糖酶活力呈现显着相关性对M1、SM1两菌株生长量、胞外酶活力及菌丝体多糖的比较和分析,初步认为M1为优势菌株。本文从彝良乌天麻的伴栽蜜环菌的选择和最佳采收期对乌天麻的栽培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彝良乌天麻栽培提供参考。

宿曼筠,殷世宁,吴爱英[10](2019)在《天麻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麻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随着近年来其商品的多样化,掺伪、假冒品不断增多,对其进行更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粉末衍射、分子生物学指纹图谱和电化学指纹图谱等,本文对近年来天麻指纹图谱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建立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天麻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麻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市场调查中药伪品情况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基地—东北参茸中药材市场
    1.1 鹿茸及其伪品的鉴定
    1.2 人参及其伪品的鉴定
2 甘肃基地-甘肃中药材市场
    2.1 当归及其伪品的鉴定
    2.2 黄芩及其伪品的鉴定
3 江西基地—樟树中药材市场
    3.1 枳实及其伪品的鉴定
    3.2 蕲蛇及其伪品的鉴定
4 贵州基地-苗药一条街
5 四川基地—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5.1 天麻及其伪品
    5.2 西红花及其伪品
6 讨论

(2)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1.1.1 马铃薯块茎蛾发生现状
        1.1.2 马铃薯块茎蛾主要形态及发生规律
        1.1.3 防控办法
    1.2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现状
        1.2.1 昆虫性信息素的概念
        1.2.2 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1.2.3 昆虫性为信息素的传递
        1.2.4 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分析
        1.2.5 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和应用
    1.3 昆虫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研究
    1.4 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的互作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路线
2 马铃薯块茎蛾触角感受器结构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触角形态
        2.3.2 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
        2.3.3 雌雄虫触角感器对比
    2.4 结论与讨论
3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组分鉴定、合成以及活性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GC-MS分析
        3.3.2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组分合成
        3.3.3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含量
        3.3.4 马铃薯块茎蛾雄虫触角对性信息素组分的EAG响应
    3.4 结论和讨论
4 马铃薯块茎蛾性诱剂的田间筛选及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马铃薯块茎蛾田间消长规律
        4.3.2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组分最优剂量筛选
        4.3.3 马铃薯块茎蛾诱捕器悬挂密度优化
        4.3.4 马铃薯块茎蛾诱捕器悬挂高度的优化
        4.3.5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类型筛选
        4.3.6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诱芯材料和介质筛选
        4.3.7 马铃薯块茎蛾组分比例田间筛选
        4.3.8 田间诱捕效果
    4.4 结论和讨论
5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类似物合成及其活性测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分析
        5.3.2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类似物室内活性测定
        5.3.3 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田间诱捕活性筛选
    5.4 结论和讨论
6 不同植物挥发物对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的作用效果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挥发物室内活性测定
        6.3.2 植物挥发物田间诱捕活性测定
    6.4 结论和讨论
7 全文总结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天麻商品规格与种质
    1.1 清代以前以红天麻为商品主流
    1.2 清代以后乌天麻逐渐成为主流商品之一
2 天麻的商品规格与采收时间
3 天麻的商品规格与加工
4 天麻的商品规格与不同产地
5 天麻传统经验鉴别术语的形成
6 经验鉴别术语与商品
    6.1 与真伪鉴别有关的鉴别术语
    6.2 与采收加工有关的鉴别术语
    6.3 “鹦哥嘴”与“红小辫”辨析
7 讨论
    7.1 天麻商品规格的演变
    7.2 天麻的经验鉴别术语增多与伪品增多时期同步
    7.3 经验鉴别术语与商品规格具有时代性

(4)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碱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 甾体生物碱研究进展
    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
    3 中药材样品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4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分析
第一部分 MALDI-TOF-MSI研究不同贮藏时间下马铃薯块茎中四种有毒生物碱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
        2.2 材料与试剂
        2.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4 基质溶液的配制
        2.5 样品组织切片的制备
        2.6 基质沉积
        2.7 MALDI-TOF-MS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切片条件的优化
        3.2 基质种类的优化
        3.3 基质沉积方法的优化
        3.4 评价i MScope的空间分辨率
        3.5 马铃薯块茎中四种GAs的 MS/MS鉴别及碰撞能优化
        3.6 不同贮藏时间下四种GAs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
        3.7 马铃薯块茎GAs生长预测模型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一种基于砂纸的新型样品组织制备方法用于贝母生物碱的成像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标准品溶液和基质溶液的配制
        2.3 样品冷冻切片制备
        2.4 砂纸组织样本制备
        2.5 基质喷涂
        2.6 MALDI-TOF-MS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基质种类优化
        3.2 激光条件优化
        3.3 冷冻切片对生物碱的成像分析
        3.4 砂纸摩擦横截面对生物碱的成像分析
    4 结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二倍体马铃薯薯块淀粉的测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马铃薯的分类
        1.1.1 二倍体马铃薯
        1.1.2 四倍体马铃薯
        1.1.3 野生型马铃薯
        1.1.4 栽培型马铃薯
    1.2 马铃薯品质
        1.2.1 营养品质
        1.2.2 蒸煮食味品质
    1.3 淀粉
        1.3.1 淀粉的结构组成
        1.3.2 淀粉的理化性质
        1.3.3 淀粉的合成与调控
        1.3.4 淀粉的应用
    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4.1 连锁不平衡
        1.4.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策略
        1.4.3 GWAS的利弊及应用
    1.5 近红外模型用于马铃薯品质无损检测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方法的建立
    2.1 淀粉的提取方法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材料概况
        2.2.2 实验材料种植地点
        2.2.3 主要仪器
        2.2.4 实验试剂
        2.2.5 其他
    2.3 实验方法
        2.3.1 水提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
        2.3.2 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
        2.3.3 乙醇沉淀法中单因素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2.3.4 乙醇沉淀法提取淀粉的L9正交试验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水提法、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
        2.5.2 单因素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提取量的影响
        2.5.3 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L_9正交实验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倍体马铃薯不同亚群间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3.1 实验材料
        3.1.1 二倍体马铃薯亚群分类
        3.1.2 实验材料概况
        3.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提取
        3.2.2 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的测定
        3.2.3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度的测定
        3.2.4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颗粒的测定
        3.2.5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品质相关指标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3.3 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不同种植地点间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含量的比较
        3.4.2 二倍体马铃薯不同亚群间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3.4.3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特征值与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3.4.4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指标近红外建模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消减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表型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
        4.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块茎蛾的起源与扩散
2 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
    2.1 主要形态特征
    2.2 生物学特性
3 马铃薯块茎蛾生态学
4 马铃薯块茎蛾综合防控
    4.1 农业防治
        4.1.1 制定合适的耕作措施:
        4.1.2 选用抗性品种:
    4.2 化学防治
    4.3 生物防治
        4.3.1 自然天敌和病原微生物:
        4.3.2 昆虫信息素:
        4.3.3 植物及其提取物:
        4.3.4 综合防治:
    4.4 其他防控措施
5 结语

(7)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等名贵中药的真伪鉴别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鉴定方法
        1.2.1 天麻
        1.2.2 三七
        1.2.3 何首乌
2 结果
3 讨论

(8)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药用植物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1.1 主要病原菌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1.2 药用植物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3 药用植物病原菌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2.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物种多样性
        2.2 药用植物内生菌对植物的影响
        2.3 具有抑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
        2.4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2.5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鉴定
    第三章 利用内生菌防治植物病害
        3.1 利用内生细菌防治植物病害
        3.2 利用内生真菌防治植物病害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天麻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1.1 材料和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天麻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材料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彝良乌天麻栽培最佳采收期及伴栽蜜环菌菌株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天麻的化学成分
    1.2 天麻的生活史
    1.3 天麻的栽培技术
    1.4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彝良乌天麻最佳采收期研究
        1.1 材料与试剂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
    第二章 不同蜜环菌菌株对彝良乌天麻产量和质量影响
        2.1 材料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蜜环菌胞外酶和多糖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10)天麻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指纹图谱
    1.1 色谱指纹图谱
        1.1.1 液相色谱
        1.1.2 薄层指纹图谱
        1.1.3 毛细管电泳色谱
    1.2 电化学指纹图谱
    1.3 光谱指纹图谱
        1.3.1 红外光谱
        1.3.2 核磁共振
        1.3.3 X射线粉末衍射
2 分子生物学指纹图谱
3 其他
4 谱效关系
5 结语

四、天麻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市场调查中药伪品情况总结[J]. 张翘,赵珍东. 海峡药学, 2021(06)
  • [2]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生物活性研究[D]. 闫俊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天麻商品规格变迁及其经验鉴别术语形成[J]. 韩晓静,程铭恩,袁媛,桂双英,彭华胜.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1)
  • [4]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在生物碱中的应用研究[D]. 邓亚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二倍体马铃薯薯块淀粉的测定与分析[D]. 段思凡.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马铃薯块茎蛾生物学、生态学与综合治理[J]. 闫俊杰,张梦迪,高玉林. 昆虫学报, 2019(12)
  • [7]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等名贵中药的真伪鉴别与分析[J]. 张艳美. 光明中医, 2019(11)
  • [8]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 柳靖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彝良乌天麻栽培最佳采收期及伴栽蜜环菌菌株筛选研究[D]. 刘天睿. 吉林农业大学, 2019
  • [10]天麻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 宿曼筠,殷世宁,吴爱英. 中国药事, 2019(03)

标签:;  ;  ;  ;  ;  

天麻和茄科马铃薯干块茎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