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中草药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一瞥

2003年中国中草药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一瞥

一、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文献综述)

阿芸,师尚礼,李自立,张晓燕,欧克杰,周文文[1](2021)在《‘清水’苜蓿与‘WL168’杂交后代的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Qingshui’)与‘WL168’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RSA-01,RSA-02和RSA-03为研究对象,于种植第5年对其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RSA-01,RSA-02地上生物量显着低于‘WL168’(P<0.05),而RSA-03显着高于‘清水’;RSA-02,RSA-03茎粗显着高于‘清水’和‘WL168’,而茎叶比均低于‘清水’;各形态指标中,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且RSA-03值最小,为2.17%;通径分析表明,RSA-01,RSA-02和RSA-03的茎叶比、茎粗与其地上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49和0.709,-0.700和0.422,-0.858和0.189,茎叶比、茎粗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素;RSA-01,RSA-0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着低于‘清水’和‘WL168’。与亲本‘清水’相比,RSA-03的地上生物量和茎粗都具有显着的杂种优势,但其抗逆性减弱,该研究结果为后期产量改良及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李瑞静[2](2019)在《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适宜的草坪用种少、引进坪用草种的抗旱耐盐性差等问题,坚持节水节能与可持续绿化理念,应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草种质资源。在内蒙古草原分布的羊茅属(Festuca)野生种质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经多年驯化选育获得达乌里羊茅(E.dahurica)和紫羊茅(F rubra)的新品系,为进一步明确其坪用价值及抗逆性,以“梦神”紫羊茅(E.rubra L.cv.Maxima)为对照,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进行田间草坪质量、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种子萌发期及苗期耐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为新品系的推广及羊茅属坪用草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如下:(1)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建坪后密度高、颜色蓝绿、均一性较强、质地良好、抗寒性强,草坪质量综合评价优于紫羊茅新品系和“梦神”紫羊茅,适宜在干燥、寒冷地区用作观赏草坪。(2)达乌里羊茅和紫羊茅新品系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均具有旱生植物特征;在中等养护管理下,达乌里羊茅新品系茎部的抗旱性结构特征较紫羊茅新品系明显。(3)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倒春寒天气下仍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和抗寒性强于另2份材料;达乌里羊茅新品系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抗旱性强于另2份材料,轻度干旱和盐胁迫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

代寒凌[3](2018)在《高寒牧区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比较》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研究甘南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黑麦品系C39和当地大面积种植的燕麦品种不同刈割时期的生产性能和青干草的营养品质,以及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得到以下结论:(1)3种牧草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品系C39(136.40 cm)>参试燕麦(123.13 cm)>甘农2号小黑麦(102.80 cm),枝条数为:甘农2号小黑麦(609.33万株·hm-2)>黑麦品系C39(603.40万株·hm-2)>参试燕麦(471.67万株·hm-2),鲜(干)草产量为甘农2号小黑麦(34.84 t·hm-2,12.96 t·hm-2)>黑麦品系C39(30.48 t·hm-2,11.34 t·hm-2)≥参试燕麦(29.41 t·hm-2,10.30 t·hm-2)。随着刈割时期的推移,3种牧草的平均干草产量逐渐增加,蜡熟期最高(14.89 t·hm-2)。从牧草种类和刈割时期的交互作用而言,甘农2号小黑麦在蜡熟期干草产量(19.31 t·hm-2)最高,分别比黑麦品系C39高6.28 t·hm-2,比参试燕麦高6.98 t·hm-2。(2)3种牧草青干草和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排序均为:甘农2号小黑麦>参试燕麦>黑麦C39。3种牧草抽穗期调制青干草和青贮饲料时平均CP含量(12.71%、14.29%)和IVDMD(72.71%、70.31%)最高,NDF含量(52.90%、48.30%)与ADF含量(28.92%、29.92%)最低,营养品质最优。乳酸菌添加剂Sila-Max可以有效改善3种牧草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从牧草种类和刈割时期的交互作用而言,甘农2号小黑麦抽穗期时,青干草的CP含量(13.71%)和IVDMD(74.31%)最高,ADF含量(27.99%)最低,营养品质最优;抽穗期黑麦品系C39和参试燕麦的营养品质均高于其他刈割时期;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也得出相同结论。从牧草种类、刈割时期和添加剂三者间的交互作用看,甘农2号小黑麦抽穗期添加Sila-Max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3)3种牧草青贮品质的排序为:甘农2号小黑麦>黑麦C39≥参试燕麦。3种牧草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调制青贮饲料时青贮品质较为接近,优于蜡熟期。添加剂处理中,Sila-Max能够提高青贮料中的乳酸含量,降低pH值和NH3-N/TN,其青贮品质优于Sila-Mix和无添加剂处理。从牧草种类和刈割时期的交互作用而言,甘农2号小黑麦抽穗期时,青贮饲料的氮素损失率最低(4.64%),pH值(4.11)较低,青贮品质最优,与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的青贮品质较为接近;黑麦品系C39抽穗期的氮素损失率最低(4.37%),pH值(4.14)较低,青贮品质最优,与开花期、乳熟期的青贮品质较为接近,但黑麦品系C39灌浆期调制青贮饲料时WSC含量(0.98%)较低,限制青贮发酵,需添加适量的可溶性糖调制青贮;参试燕麦灌浆期的氮素损失率最低(4.20%),pH值(4.01)较低,青贮品质最优,与抽穗期、乳熟期的青贮品质较为接近,但参试燕麦的开花期不宜直接青贮,需添加乳酸菌添加剂进行青贮。(4)综合评价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黑麦品系C39和参试燕麦在甘南地区调制青干草的最佳刈割时期均为蜡熟期,其中甘农2号小黑麦调制青干草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最优。甘农2号小黑麦、黑麦C39和参试燕麦在蜡熟期刈割并添加Sila-Max乳酸菌调制青贮饲料时,青贮饲料的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最佳,甘农2号小黑麦最优。

李艳阳[4](2018)在《242份苜蓿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比较及产量性状QTL关联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选用苜蓿品种242份,分别从产量、品质及联合分析三个角度,对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随后,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苜蓿主要产量性状QTL进行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42份苜蓿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242份苜蓿品种全年各茬产量性状差异较大。第1茬产量最高,鲜重变异系数最大,干重、茎粗、叶长、株高、主茎节数、叶宽的变异系数依次递减。其余各茬产量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干重、株高与鲜重,株高与节数,叶长与叶宽、株高、节数,叶宽与茎粗,呈极显着正向简单相关。鲜重与干重,株高、叶长与节数,叶长与叶宽、茎粗,呈极显着正向偏相关;株高与叶宽,呈极显着负向偏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42份苜蓿品种在Euclidean距离4.77处分为5类。第Ⅰ类群鲜重同其他类群相比均值最小,变异系数最大。第Ⅱ类群干重和叶宽在所有类群中均值最小,叶长和茎粗在所有类群中均值最大。第Ⅲ类群各产量性状指标在所有类群中并不突出。第Ⅳ类群株高、主茎节数在所有类群中均值最大,茎粗均值最小。第Ⅴ类群鲜重、干重、叶宽在所有类群中均值最大,节数、叶长均值最小。第Ⅲ、Ⅳ、Ⅴ类群13个苜蓿品种从产量性状的角度来看适合在沿淮地区生长。鲜重、干重、株高、节数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78%,可以代表苜蓿主要产量指标。2.242份苜蓿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分析苜蓿品质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略有下降。第1茬各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粗脂肪最大,半纤维次之。水分、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分别为:16.10%、15.56%、13.62%、10.13%、5.40%。相关分析表明,相对饲用价值与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极显着负向简单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与粗脂肪,相对饲用价值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呈极显着正向简单相关。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呈极显着正向偏相关;酸性洗涤纤维与半纤维,呈极显着负向偏相关。由聚类结果可知:242份苜蓿品种在Euclidean距离1.18处分为8类。第ⅢⅢ类各品质性状在所有类群中表现不突出。第Ⅳ类酸性洗涤纤维与含水量最高,半纤维在所有类群中含量最低。第Ⅴ类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在所有类群中含量最高,相对饲用价值最低。第Ⅵ类半纤维在所有类群中含量最高,粗蛋白与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第Ⅶ类相对饲用价值在所有类群中含量最高,粗脂肪与中性洗涤纤维最低。第Ⅷ类粗蛋白在所有类群中含量最高,含水量最低。第Ⅳ-Ⅷ类群6个苜蓿品种从品质性状的角度来看适合在沿淮地区生长。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累积贡献率达88.28%,可以代表苜蓿主要品质指标。3.242份苜蓿品种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联合分析联合相关分析表明,相对饲用价值与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鲜重、株高、节数与水分,干重、株高与鲜重,节数、叶长与株高,节数、叶宽、茎粗与叶长,呈极显着正向简单相关。半纤维与粗脂肪,相对饲用价值、节数与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相对饲用价值与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与半纤维,节数、叶长与半纤维,呈极显着负向简单相关。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鲜重与水分、干重,节数与株高、叶长,叶长与茎粗,呈极显着正向偏相关。酸性洗涤纤维与半纤维、水分与干重,呈极显着负向偏相关。242份苜蓿品种在Euclidean 6.69处被分为5大类群。采用全部性状联合聚类分析表明,第Ⅰ类群粗脂肪含量在所有类群中最大。第Ⅱ类群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在所有类群中处于最小值,相对饲用价值最大。第Ⅲ类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叶长、叶宽处于最大值。半纤维、相对饲用价值、水分、鲜重、干重在所有类群中处于最小值。第Ⅳ类群中水分、株高、节数,在所有类群中处于最大值,粗蛋白、叶宽与茎粗最小。第Ⅴ类群半纤维、鲜重、干重在所有类群中均值最大,粗脂肪、节数、叶长最小。第Ⅱ-Ⅴ类群1 1个苜蓿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主要产量性状QTL关联分析以P(0.01)为阈值,发现有34个引物和49个位点与6个性状表型相关。具体关联位点如下:9个位点与T1(花期),8个位点与T2(鲜重),16个位点与T3(干重),6个位点与T4(株高),6个位点与T5(节数),4个位点与T6(茎粗)。变异率的解释范围在0.0058%-192.6899%。引物AW64对T4(株高)性状的解释率最大,AW306次之,AW166对T3(干重)性状的解释率最小。引物BI10和AW332对Ti(花期)、T3(干重)、T5(节数),引物AW166对T1(花期)、T2(鲜重)、T3(干重)性状,引物AW235对T2(鲜重)、T5(节数)、T6(茎粗)起到共同作用。引物MTIH03、MTIA07(2)、AW97、AW146、BF164,分别作用于T2(鲜重)、T3(干重)。引物AW290作用于T3(干重)、T4(株高),引物BF69作用于T4(株高)、T5(节数)。当以P(0.001)为阈值时,有18个位点与6个性状表型相关。解释率最大:AW166对T1(花期),MTIH03对T2(鲜重),AW363对T3(干重),AW64对T4(株高),BI93对T5(节数),BE31对T6(茎粗)。解释率最小:BE92对T1(花期),AW235对T2(鲜重),AW166对T3(干重),B168对T4株高),AW235对T5(节数),MTID06对T6(茎粗)。BI10对T1(花期)、T3(干重),AW97对T2(鲜重)、T3(干重)位点有关。

李雅璐[5](2018)在《35个苜蓿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筛选出在我国东北部寒旱区适宜种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开展了35份国内外苜蓿品种适宜性研究,于2013年开始定位测定与样品采集,主要对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5个品种的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均存在差异(P<0.05)。1.通过综合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均好的品种有巨能6、甘农3号、BR4010、WL168HQ、维多利亚、康赛、驯鹿、54V09、阿迪娜、皇冠、55V48、SK3010、巨能耐盐、标靶、MF4020、骑士-2等品种。2.苜蓿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干草产量与株高、越冬率、茎叶比呈极显着正相关;粗蛋白与干鲜比、相对饲喂价值、粗灰分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茎叶比呈显着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越冬率呈显着负相关。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均与可溶性糖呈极显着负相关,干草产量与粗蛋白、相对饲喂价值、粗灰分没有明显关系,株高与各营养成分也没有明显关系。3.骑士-2、MF4020、皇冠、巨能耐盐、标靶、阿迪娜、康赛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相对都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55V12、55V48等品种产量高而营成分值较低,需要通过田间管理调控提高营养品质进而再推广;WL343HQ、WL440HQ、WL319HQ和WL525HQ营养价值很好而产量很低,种植这些品种要结合种植目标来定。

杨红善[6](2018)在《航天诱变多叶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提出航天诱变育种是一项创新型育种方法,在我国农作物育种上已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牧草的航天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紫花苜蓿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其多叶性状具有非常重要的育种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神舟3号飞船”搭载的4种紫花苜蓿种子为基础材料,开展有益变异单株的筛选,并以多叶型变异单株为基础材料进行紫花苜蓿新种质的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下评价新种质的农艺性状及品质,进一步利用RNA转录组测序分析了新种质多叶性状的遗传特性。取得如下结果:1、飞船搭载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共得到341株诱变单株,通过连续3年的农艺性状观测,筛选出多叶、高产等8种正向变异类型的44个单株,总变异率为12.9%。其中获得有重要价值的多叶型苜蓿6株,其变异率为1.76%。2、以多叶性状变异株为基础材料,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的方法选育出了多叶紫花苜蓿新种质,命名为航苜2号(HM-2)。新种质的品种多叶率平均高达69.75%,比国产多叶品种航苜1号(38.91%)平均提高79.26%,比国外引进多叶品种(WL343HQ、先行者、拉迪诺、惊喜、WL363HQ的平均6.31%)提高1005.39%,与所有对照品种差异极显着(P<0.01)。新种质的多叶性状在不同气候区域表现出很好的遗传稳定性。3、新种质HM-2的干草产量平均达19784.2 kg/hm2,较对照品种显着(P<0.05)提高,比国产对照航苜1号增产7.99%、比亲本对照三得利增产17.44%和比国外对照多叶品种平均增产33.81%。4、新种质HM-2的营养成分较对照明显提高,粗蛋白质含量达到21.8%,比国产航苜1号(21.20%)提高2.83%,比亲本三得利(19.6%)提高11.22%,比国外引进品种(20.38%)提高6.97%。5、新种质HM-2的RNA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89 Gb 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共获得95,259条Unigene,共筛选获得239个差异基因,146个上调基因和93个下调基因,对照组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基因表达量为0,而试验组有表达量的基因共有28个,对识别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共注释到170个差异表达基因。6、新种质航苜2号(HM-2)已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评审,正在参加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

赵宇虹[7](2017)在《适宜稻田轮作的高产紫花苜蓿筛选及其耐镉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择15个适宜南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于2016年4月27至2017年3月1日进行大田试验,以及在光照培养箱内完成耐酸镉发芽试验。本研究从牧草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根系性状比较了15个苜蓿品种;还从镉积累量、耐酸镉能力与产量等方面筛选了适宜稻田生态修复的苜蓿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大田试验,研究15种苜蓿在稻田土壤的产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游客以35830 kg/hm 2排列鲜草总产量第一,WL525HQ以10820 kg/hm2的干草产量排列第一;WL363以鲜草产量18610 kg/hm2,干草产量5060 kg/hm2产量表现最差。各品种紫花苜蓿鲜草产量表现为第四茬>第三茬>第一茬>第二茬,其中第四茬鲜草产量占到总产量的31%-65%。2、对大田收获的15个苜蓿品种进行牧草品质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茬有13个苜蓿品种粗蛋白含量在19.28-24.52%之间,达到特级苜蓿要求,其余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为18.73%和18.91%也达到了一级苜蓿要求;第二茬有10个品种粗蛋白含量在19.11-23.87%之间,达到了特级苜蓿品种要求,其余品种均在17.29-18.64%也达到了一级苜蓿要求,第三茬苜蓿全部品种粗蛋白含量均在20.11-25.96%之间,均达到特级苜蓿要求。3、采用熵权法对15个苜蓿品种的产能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WL525HQ是优良品种;赛迪7,赛迪10、55v12、劲能5010、55v48和5S43是良好品种;6010、WL363、WL440、WL656HQ、甘农5号、56s82、乐寒和游客,属于较差品种。4、对15个苜蓿品种的根系进行比较,发现WL656HQ和赛迪10两个品种的侧根占全根鲜重百分比分别是71.60%和71.12%远高于其他品种,百分比超过60%的品种有乐寒、WL525HQ、5S43、WL363、游客,除赛迪7侧根占全根鲜重百分比为48.60%外,其余品种均超过50%。同时发现其根系性状与干物质产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即根系越重,侧根数越多。5、将15个苜蓿种进行酸镉胁迫室内模拟发芽试验。在pH5.5,40mg/L的CdCl2溶液胁迫下,发芽10天后,发芽率最高的是WL525HQ,为50.33%,发芽率最低的是6010,为23%。酸镉胁迫下苜蓿的根系生长受到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根系长度明显变短,长度仅为对照组的27%-62%,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分岔数也明显下降,但平均直径显着上升。6、结合发芽实验中不同苜蓿品种耐酸镉性与大田试验中不同苜蓿品种地上部分镉积累量,采用欧式距离平均连锁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可分为三类:5个酸镉敏感型分别是WL525HQ、6010、55v48、甘农五号、劲能5010。2个中度耐酸镉类型分别是56S82、55v12。8个耐酸镉品种分别是乐寒、5S43、赛迪10、游客、WL440、赛迪7、5S43和WL656HQ。在轻度镉污染稻田种植甘农五号、55v48、赛迪7、赛迪10、WL525HQ、游客、劲能5010和WL656HQ能较强的积累土壤中的镉,适宜作为生态修复植物使用。赛迪7、赛迪10、游客和WL656HQ适宜作为重度镉污染稻田生态修复植物使用。

魏双霞[8](2016)在《3个抗寒苜蓿新品系在甘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以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M.sativa L.subsp varia)(秋眠级:2)、金皇后紫花苜蓿(M.sativa L.cv.Golden Empress)(秋眠级:2)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sativa.L cv.Algonguin)(秋眠级:3)为对照材料,以暖温半干旱气候区(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牧草试验站)为参照区,对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选育的GNKH-1(Medicago sativa L.cv.kanghan No.1)、GNKH-2(M.sativa L.cv.kanghan No.2)和GNKH-3(M.sativa L.cv.kanghan No.3)3个抗寒紫花苜蓿品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湿润气候区(甘南州夏河县)进行连续两年的种植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氨基酸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法,综合评价其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品质及抗寒适应性生理,并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苜蓿材料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旨在选育出适宜于高寒湿润气候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为今后的大范围推广种植以及优质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以越冬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等5项抗寒生理指标为基础,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供试苜蓿材料在高寒湿润气候区的抗寒越冬能力和生理适应性,适应性从好到差的顺序为:GNKH-1>GNKH-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GNKH-2>阿尔冈金>金皇后。2对供试苜蓿材料干草产量、株高、生长速度、分枝数等测定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高寒湿润气候区各苜蓿材料生产性能综合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名为:GNKH-3>GNKH-2>GNKH-1>阿尔冈金>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金皇后。GNKH-3为高寒湿润气候区生产性能最优良苜蓿品系,GNKH-2、GNKH-1为高寒湿润气候区较优良苜蓿品系。3以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脂肪、粗灰分、ADF、NDF和叶茎比、相对饲喂价值8项营养品质指标为基础,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综合评价高寒湿润气候区供试苜蓿材料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GNKH-3>GNKH-2>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GNKH-1>阿尔冈金>金皇后。4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法评价供试紫花苜蓿材料叶部和茎部的蛋白质品质。高寒湿润气候区苜蓿叶蛋白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3>GNKH-2>阿尔冈金>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茎蛋白品质从高到低排序排序为:金皇后>GNKH-1>GNKH-2>GNKH-3>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阿尔冈金。高寒湿润气候区GNKH-3是抗寒苜蓿材料中叶氨基酸评分最高的,AAS为327.43%,高于叶氨基酸评分最低的GNKH-1(AAS=298.14%)29.24%;GNKH-3茎氨基酸评分较高,为159.39%,分别高于GNKH-1(AAS=128.19%)19.58%、GNKH-2(AAS=118.49%)25.66%、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AAS=158.70%)0.43%和阿尔冈金(149.92%)5.94%。阿尔冈金和GNKH-1叶部EAAI值最高,分别为1.2860和1.2847;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和阿尔冈金茎部EAAI值最高,分别为1.2881和1.2876。5 8条ISSR引物在遗传距离0.78处将6个紫花苜蓿供试材料分为2类。第1类包含GNKH-1、GNKH-2、GNKH-3 3个抗寒苜蓿品系材料,具有高产、营养价值高和蛋白质品质优良、寒区适应性强的特点;第二类包含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金皇后、阿尔冈金苜蓿3个对照品种材料,其产量、寒区适应性、营养价值相对第1类材料较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GNKH-3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亚高山湿润寒冷环境最适应。(1)其返青期最早,牧草产量、株高、节间数、节间长、生长速度、分枝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表现最好。(2)越冬率及抗寒生理指标中,越冬率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3)营养品质指标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叶茎比表现最好,粗脂肪、粗灰分、相对饲喂价值指标较好,ADF和NDF相对含量较低。(4)GNKH-3叶部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仅次于GNKH-2,并且GNKH-3AAS也较高,叶部和茎部EAAI>0.95,表明其属于优质蛋白源。(5)ISSR分析,扩增产物的多态性比率均在80%以上,多态性信息含量较高。6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828-0.9540之间,GNKH-1和GNKH-2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为0.9540,GNKH-3与阿尔冈金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为0.4828。GNKH-1与亲本阿尔冈金的遗传相似性为0.5172;GNKH-3与亲本金皇后的遗传相似性为0.5517。在遗传距离0.90处,6份紫花苜蓿材料被分为5个大类,第一个大类包括了GNKH-1、GNKH-2,第二大类只有GNKH-3,第三大类只有俄罗斯西伯利亚杂花苜蓿,第四大类只有金皇后紫花苜蓿,第五大类只有阿尔冈金紫花苜蓿。GNKH-1和GNKH-2紫花苜蓿对高寒湿润气候区的适应性仅次于GNKH-3紫花苜蓿。

鱼小军,师尚礼,白小明[9](2015)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文中认为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基本理论创新,教学指导思想确定、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建立及推广、教材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和学研产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草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草业科学人才。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应的整改措施。

李哲[10](2013)在《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与选择研究》文中提出紫花苜蓿在牧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对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起关键作用。为了选育适宜在甘肃绿洲等西北相似气候区域和生产条件地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选用已有灌区高产优质品种甘农3号、抗蓟马速生高产品种甘农5号和速生高产品种游客紫花苜蓿,通过对多元杂交后代选育的36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生长、产量、品质、抗性等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其表型分化程度,并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掌握后代杂交程度,探究其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提高选择效率,加快选择进程。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39份供试材料的形态学指标均呈极显着性差异(P﹤0.01);每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茎比,达27.89%;各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供试材料多态性较好,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株高主要集中在8995cm之间,生长速度以1.4cm/d左右居多,叶茎比大小集中在0.270.37之间,节间长集中在11cm左右,分枝数大多为16左右,鲜草产量分布比较平均,大多数集中在2632t/hm2之间。2.对所有供试材料形态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聚类,分为3大类:A类有速生1#、速生2#等28个后代株系和三个亲本材料,各指标均呈中等水平;B类包含速生4#、速生6#等6个后代株系,生长高度较矮,生长速度较缓慢且草产量较低;C类仅包括两个后代株系:速生11#和速生12#,是较为优秀的株系,其特点是生长高度高,生长速度快,草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3.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供试材料综合评价,筛选出速生12#、速生11#株系为最理想的优良株系,生长高度分别为105.44cm、105.42cm,分别高于平均值13.99%、13.97%;生长速度分别为1.74cm/d、1.68cm/d,分别高于平均值21.68%、17.48%;叶茎比分别为0.30、0.35;分枝数分别为23、17;鲜草产量分别为39.99t/hm2、35.13t/hm2,分别高于平均值49.83%、31.6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95%、23.89%;相对饲用价值为153.15%、157.02%。多叶2#、速生5#、速生20#、速生21#等4个株系的平均生长高度、生长速度、叶茎比、分枝数、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等综合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可作为较好潜力的株系。4.筛选出4条ISSR引物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4条引物共扩增出22条条带,其中21条为多态行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45%,说明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表明:39份材料被聚为5类,A类群包括速生1#、速生6#等14份材料;B类包括速生2#、速生3#等5个株系;C类包括速生4#、速生11#等13个株系;D类包括速生17#、速生26#等4个株系;速生18#单独被聚为一类。根据综合评价筛选出的速生11#、速生12#、速生20#和速生21#被聚在C类群里,遗传基础较一致,其主要特点是生长高度高,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相对饲用价值较高;多叶2#与速生5#被聚在A类群里,遗传基础较相似,其特点是分枝数相对较多,鲜草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筛选出的速生12#、速生11#等6个株系具有较好的遗传基础,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好,从遗传基础的角度上证明了筛选出的株系具有重点培养价值。

二、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提纲范文)

(1)‘清水’苜蓿与‘WL168’杂交后代的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4.1 形态指标测定
        1.4.2 生理指标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材料的地上生物量
    2.2 杂交材料形态特征
    2.3 杂交材料生理特性
    2.4 不同杂交材料地上生物量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
    2.5 不同杂交材料形态指标对地上生物量的通径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坪草质量评定及育种研究
        1.2.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1.2.3 种子萌发期及苗期抗旱耐盐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田间观测及草坪质量评价
        2.3.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2.3.3 种子萌发期及苗期抗性评价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征特性与草坪质量比较
        3.1.1 植物学特征
        3.1.2 物候期
        3.1.3 抗寒性
        3.1.4 草坪质量综合评价
    3.2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3.2.1 根部解剖结构特征
        3.2.2 茎部解剖结构特征
        3.2.3 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3 种子萌发及苗期抗性比较
        3.3.1 抗旱性比较
        3.3.2 耐盐性比较
4 讨论
    4.1 草坪质量影响因子
    4.2 越冬率与抗寒性
    4.3 冷季型草坪夏季养护
    4.4 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抗旱性
    4.5 低浓度胁迫引发作用
    4.6 生境与抗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高寒牧区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不同刈割时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生产性能和青干草的营养品质
        2.1 生产性能
        2.2 营养品质
    3 不同刈割时期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青贮品质
    4 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5 TOPSIS综合评价方法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生产性能和青干草的营养品质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
        1.4.1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1.4.2 营养品质
        1.5 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刈割时期
        2.2 方差分析
        2.3 牧草种类间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
        2.3.1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2.3.2 营养品质
        2.4 刈割时期间牧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
        2.4.1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2.4.2 营养品质
        2.5 牧草种类×刈割时期交互作用间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
        2.5.1 生产性能
        2.5.2 营养品质
        2.6 综合评价
    3 讨论和结论
        3.1 牧草种类间和刈割时期间牧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及原因
        3.2 牧草种类×刈割时期交互作用间牧草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的差异和原因
        3.3 综合评价
第三章 小黑麦、黑麦和燕麦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1.3 测定指标
        1.3.1 营养品质
        1.3.2 青贮品质
        1.4 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
        2.1.1 单因素间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差异
        2.1.2 二因素交互作用间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
        2.1.3 三因素(牧草种类×刈割时期×乳酸菌添加剂)交互作用间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差异
        2.1.4 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2.2 青贮品质
        2.2.1 单因素间青贮品质的差异
        2.2.2 二因素交互作用间青贮品质的差异
        2.2.3 三因素(牧草种类×刈割时期×乳酸菌添加剂)交互作用间青贮品质的差异
        2.2.4 青贮品质的V-Socre评价
        2.3 综合评价
    3 讨论与结论
        3.1 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差异及原因
        3.2 青贮品质的差异及原因
        3.3 牧草种类、刈割时期和青贮添加剂最优处理的筛选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4)242份苜蓿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比较及产量性状QTL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苜蓿特性及产业现状
        1.1.1 苜蓿简介
        1.1.2 苜蓿地理分布、起源及传播
        1.1.3 苜蓿的特性及其利用
        1.1.4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必要性
    1.2 苜蓿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现状
        1.2.1 苜蓿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
        1.2.2 苜蓿SSR分子标记研究
        1.2.3 苜蓿遗传图谱及QTL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试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试验研究内容
        1.4.2 试验技术路线
第二章 242份苜蓿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品种
        2.1.2 试验种植设计与性状测量
        2.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苜蓿各茬产量的比较
        2.2.2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表现
        2.2.3 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4 利用主要产量性状对全部品种的聚类分析
        2.2.5 苜蓿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回归分析
        2.2.6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3 讨论
        2.3.1 关于苜蓿产量性状的变异
        2.3.2 关于苜蓿品种亲本组合的选配
        2.3.3 关于主成分综合因子对育种效率的影响
        2.3.4 关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选择效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2.4.1 苜蓿各茬产量的比较
        2.4.2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表现
        2.4.3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相关分析结果
        2.4.4 利用主要产量性状对全部品种的聚类分析
        2.4.5 苜蓿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回归分析
        2.4.6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第三章 242份苜蓿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材料取样
        3.1.3 苜蓿各品质数据测定方法
        3.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方差分析
        3.2.2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3.2.3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4 利用主要品质性状对苜蓿品种的聚类分析
        3.2.5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3 讨论
        3.3.1 关于本试验样品的取样一致性问题
        3.3.2 关于苜蓿的主要品质性状
        3.3.3 关于苜蓿品质性状的变异
        3.3.4 关于苜蓿品种亲本组合的选配
        3.3.5 关于综合性因子在提高育种效率的作用
        3.3.6 关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选择效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3.4.1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3.4.2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
        3.4.3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3.4.4 利用主要品质性状对苜蓿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
        3.4.5 苜蓿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第四章 242份苜蓿品种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联合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苜蓿产量与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4.2.2 利用产量和品质联合性状对全部苜蓿品种的聚类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4.4.1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
        4.4.2 利用产量和品质性状对全部苜蓿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
第五章 242份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QTL关联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及主要产量性状测定
        5.1.2 试验所需试剂
        5.1.3 提取DNA
        5.1.4 分光光度法DNA浓度检验
        5.1.5 苜蓿SSR引物筛选
        5.1.6 苜蓿PCR扩增程序
        5.1.7 苜蓿SSR-PCR体外扩增配比
        5.1.8 苜蓿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置及试验
        5.1.9 数据处理及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苜蓿基因组DNA提取结果检测
        5.2.2 试验引物筛选及部分扩增结果
        5.2.3 苜蓿群体分类
        5.2.4 主要产量性状QTL关联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5.4.1 试验所用DNA质量检测
        5.4.2 苜蓿SSR引物扩增结果
        5.4.3 苜蓿品种QTL关联分析结果
第六章 试验结论
    6.1 主要结论
        6.1.1 苜蓿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结果
        6.1.2 苜蓿品种品质性状比较结果
        6.1.3 苜蓿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联合分析结果
        6.1.4 苜蓿主要产量性状的QTL关联分析结果
    6.2 应用价值与前景分析
    6.3 后续发展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016-2018 读研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附录

(5)35个苜蓿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对苜蓿品种的引种筛选
        1.2.2 苜蓿生产力水平研究进展
        1.2.3 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1.2.4 苜蓿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土壤
    2.4 水文条件
    2.5 植被资源
    2.6 气候条件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试验材料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35个苜蓿品种的生产力水平
        3.3.2 不同苜蓿品种的营养成分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苜蓿品种生产力水平分析比较
        4.1.1 不同苜蓿品种株高
        4.1.2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速率与越冬率
        4.1.3 不同苜蓿品种干鲜比
        4.1.4 不同苜蓿品种茎叶比
        4.1.5 不同苜蓿品种干草产量
        4.1.6 不同苜蓿品种产量特性分析
    4.2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成分比较
        4.2.1 不同苜蓿品种粗蛋白
        4.2.2 不同苜蓿品种相对饲喂价值
        4.2.3 不同苜蓿品种粗灰分
        4.2.4 不同苜蓿品种可溶性糖
        4.2.5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成分聚类分析
    4.3 不同苜蓿品种综合性状分析
        4.3.1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性与营养成分综合聚类分析
        4.3.2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性与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航天诱变多叶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紫花苜蓿及其品种选育
        2.1.1 紫花苜蓿概述
        2.1.2 紫花苜蓿的品种选育
        2.1.3 多叶性状紫花苜蓿的研究
    2.2 航天诱变育种
        2.2.1 概念
        2.2.2 机理
        2.2.3 特点
        2.2.4 发展现状
    2.3 牧草的航天诱变育种
        2.3.1 草品种的航天搭载信息
        2.3.2 草品种航天搭载后的研究现状
        2.3.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紫花苜蓿航天诱变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紫花苜蓿航天诱变材料的筛选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的航天搭载
        3.2.2 航天搭载材料的种植
        3.2.3 诱变单株筛选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成活率
        3.3.2 变异类型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多叶紫花苜蓿新种质的选育及多点评价试验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新种质选育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区概况
        4.2.4 试验区设计及种植
        4.2.5 测试项目及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物候期
        4.3.2 株高
        4.3.3 多叶率
        4.3.4 产草量
        4.3.5 叶茎比
        4.3.6 各品种综合差异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新种质HM-2与同类型多叶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试验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区概况
        5.2.3 试验区设计与种植
        5.2.4 测试项目及方法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株高
        5.3.2 多叶率
        5.3.3 叶茎比
        5.3.4 干草产量
        5.3.5 营养成分
        5.3.6 单位面积蛋白质总量
        5.3.7 各指标差异性分析
        5.3.8 各指间的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HM-2新种质RNA转录组测序分析
    6.1 前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目的
        6.2.3 试验内容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6.3.2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
        6.3.3 Unigene功能注释
        6.3.4 基因结构分析
        6.3.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3.6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适宜稻田轮作的高产紫花苜蓿筛选及其耐镉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南方紫花苜蓿的发展潜力
        1.1.1 国家种植业布局的调整
        1.1.2 稻田轮作种植紫花苜蓿的优势
        1.1.3 稻田种植紫花苜蓿目前存在的问题
        1.1.4 南方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研究进展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秋眠性与适应性研究概况
        1.2.2 生长特性研究概况
        1.2.3 生产特性研究概况
        1.2.4 营养品质研究概况
        1.2.5 根系性状研究进展
    1.3 紫花苜蓿的耐酸镉能力及其饲用安全研究
        1.3.1 南方土壤镉污染现状
        1.3.2 紫花苜蓿镉污染与饲用安全
        1.3.3 紫花苜蓿对镉污染的生物修复能力
        1.3.4 紫花苜蓿的耐酸镉能力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稻田土壤中的生长特性
    2.1 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区自然概况
        2.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每次刈割前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
        2.2.2 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的株高变化
        2.2.3 每次刈割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
        2.2.4 紫花苜蓿的产量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营养品质与综合评价
    3.1 试供材料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第一茬紫花苜蓿营养品质
        3.3.2 第二茬紫花苜蓿营养品质
        3.3.3 第三茬紫花苜蓿营养品质
        3.3.4 采用熵权法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3.3.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6 指标权重的计算
        3.3.7 紫花苜蓿的综合评价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在稻田土壤的根系形态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区自然概况
        4.1.3 试验设计
        4.1.4 根系参数测定及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根系参数
        4.2.2 根系生物量
        4.2.3 不同茎级根系形态
        4.2.4 生产性能分析分析
        4.2.5 生产性能分析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耐镉性
    5.1 材料及方法
    5.2 实验一设计
        5.2.1 实验设计
        5.2.2 试验区自然概况
    5.3 实验二设计
    5.4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5.4.1 实验一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5.4.2 实验二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5.4.3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不同苜蓿品种地上部分镉积累量
        5.5.2 酸镉胁迫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5.5.3 酸镉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性状
        5.5.4 酸镉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茎级参数变化
        5.5.6 聚类分析
    5.6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3个抗寒苜蓿新品系在甘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英文缩略表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设计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紫花苜蓿引种、育种研究现状
        1.3 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1.4 苜蓿生产性能、营养价值、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品质、抗寒性构成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的研究
        1.5 分子标记技术进展及苜蓿育种上的应用
        1.6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湿润气候区苜蓿育种栽培研究现状
    2 本研究的设计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1-1)
第二章 抗寒紫花苜蓿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和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特征比较
        2.2 生产性能指标特征分析
        2.3 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抗寒紫花苜蓿品系的越冬能力和寒境生理适应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越冬特征分析
        2.2 寒境抗寒生理指标特征分析
        2.3 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抗寒紫花苜蓿品系的营养价值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统计分析与评价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品质特征分析
        2.2 叶茎比分析
        2.3 相对饲喂价值分析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抗寒紫花苜蓿品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仪器
        1.5 样品前处理
        1.6 仪器条件
        1.7 蛋白质氨基酸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和茎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特征
        2.2 叶和茎氨基酸评分
        2.3 必需氨基酸指数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抗寒紫花苜蓿品系遗传特点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 DNA提取
        1.3 DNA检测
        1.4 引物合成与筛选
        1.5 ISSR扩增与检测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检测结果
        2.2 PCR扩增产物多态性
        2.3 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
        2.4 ISSR聚类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9)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不断创新草业科学理论,引领草业学科发展
2 创建草业科学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1 与时俱进,构建和完善草业科学教学体系
    2.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
    2.3 发挥学科优势,强化教材建设
    2.4 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2.5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3 坚持学研产相结合,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
    3.1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构筑科研教学平台
    3.2 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3.3 加强学研产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4 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5 存在的问题
    5.1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力度仍需加强
    5.2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5.3 教学运行经费不足,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落后
    5.4 学生就业率亟待提高
    5.5 培养目标需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完善
6 改革措施
    6.1 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6.2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
    6.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0)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紫花苜蓿概述
        1.1 紫花苜蓿生殖特性及应用
        1.2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概况
        1.3 紫花苜蓿育种方法及现状
    2 遗传标记的应用
        2.1 遗传标记的种类
        2.2 形态标记在检测表型多样性中的应用
        2.3 分子标记的种类
        2.4 ISSR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形态特征统计及方差分析
        2.1.1 出苗期、返青期与越冬率
        2.1.2 生长高度
        2.1.3 生长速度
        2.1.4 叶茎比
        2.1.5 节间长
        2.1.6 分枝数
        2.1.7 鲜草产量
        2.2 供试材料品质性状评价
        2.3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的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2.4 供试材料各性状数据类型分布特征
        2.5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的聚类分析
        2.6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筛选研究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第三章 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2.1 DNA 提取试剂
        1.2.2 DNA 检测试剂
        1.2.3 PCR 扩增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DNA 提取
        1.3.2 DNA 检测
        1.3.3 引物合成与筛选
        1.3.4 ISSR 扩增和检测
        1.3.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 的检测结果
        2.2 PCR 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
        2.3 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2.4 聚类结果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1 讨论
    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四、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掠影(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水’苜蓿与‘WL168’杂交后代的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J]. 阿芸,师尚礼,李自立,张晓燕,欧克杰,周文文. 草地学报, 2021(10)
  • [2]羊茅属3份种质材料草坪质量及抗逆性的比较[D]. 李瑞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高寒牧区小黑麦、黑麦和燕麦的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比较[D]. 代寒凌.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4]242份苜蓿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比较及产量性状QTL关联分析[D]. 李艳阳. 安徽科技学院, 2018(05)
  • [5]35个苜蓿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生产力状况和营养成分分析[D]. 李雅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6]航天诱变多叶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D]. 杨红善. 兰州大学, 2018(10)
  • [7]适宜稻田轮作的高产紫花苜蓿筛选及其耐镉性研究[D]. 赵宇虹.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8]3个抗寒苜蓿新品系在甘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D]. 魏双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9]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分析[J]. 鱼小军,师尚礼,白小明. 草原与草坪, 2015(03)
  • [10]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表型多样性分析与选择研究[D]. 李哲.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2003年中国中草药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一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