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览业提供交流与合作

为展览业提供交流与合作

一、为展览界提供交流与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邹淼[1](2021)在《独立艺术空间生成与运营现状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文中认为独立艺术空间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时空语境下,由替代性空间演变而来的具有实验性、独立性和非营利性的艺术家自治空间。独立艺术空间的生成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环境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一方面体现在官方及大众对中国当代艺术态度的转变及其所带来的展览空间的变化;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艺术界内部对于艺术生产僵化的反思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所引起的艺术自治与在地性的回归。本文将从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资金管理、项目内容,宣传、受众、团队分工与组织架构等层面,探寻其内部运营模式的变化与调整。本文选取2008年后在北京地区成立的独立艺术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数据分析和文献整理等方法,从独立艺术空间历史由来、发展环境与时空分布、空间运营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四个部分探讨独立艺术空间的概念,梳理北京独立空间生成与发展脉络,分析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运营现状,并指出问题。希望为独立艺术空间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提供经验。

杨谦[2](2021)在《线上摄影展览的现状及发展思考》文中指出摄影向来都是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的载体实现了从物质媒介到信息媒介的转变,摄影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数字影像时代。数字影像的发展也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艺术的表达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另一方面,图像的传播速度与质量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摄影艺术的传播媒介与表达媒介正在融合,这也使得摄影作品从“胶片”转向“屏幕”、从现实转向虚拟。线上摄影展览的形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也可以说这种图像传播形式是信息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此次关于线上摄影展览的探讨是紧跟时代潮流,总结过去及当下摄影展览的相关问题,帮助相关领域研究者及公众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线上这类新的展览形式以及线上与线下的联系,为未来摄影展览的发展以及图像传播新形式提供更坚实可行的参考目标。回到媒介本身,分析新媒介的出现给展览呈现带来的新变化,从线上摄影展览这一形式出发,思考数字时代背景下摄影艺术本身的相关问题。

张楠,段川[3](2020)在《土地权利与多元文化的空间叙事——2019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综述与思考》文中提出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与资料查阅,对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双年展——2019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的背景、主题、内容加以梳理,并结合访谈、文章、出版物等引出背景和主题,分析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举办的目标与意义。文章指出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在于强调土地权利、多元文化对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塑造作用,双年展对于"空间"的理解更接近于"社会空间",进而通过分析其相对于国内双年展的差异,探讨其值得国内学科关注、反思和借鉴之处。

蒙纳·赫斯,阿曼丁·科尔森,约翰·辛德马奇,蔡可欣[4](2020)在《文化遗产机构数字技术的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天,公共文化遗产(CH)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如增加人数和寻找新的观众。此外,管理博物馆不仅需要保存、记录和研究藏品,也要宣传这些活动的结果(ECCO,2004;Gemeinsame Wissenschaftskonferenz GWK,2012)。2D和3D数字化的进展以及在线出版的发展允许人们轻松讨论、比较和共享数据(Hess, Robson et al.,2015)。因此,博物馆正面临着以下挑战:合并数字工作流程并延伸到日常活动当中。

李晶晶[5](2020)在《深港双年展与深圳城市更新的关联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城市以奥运会、亚运会及博览会等重大节事的开展为契机,推动城市结构完善、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复兴等城市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营销及形象推广的重要媒介。而品质提升导向下,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路径也正被广泛探索;但由于我国旧城旧村及旧厂房等亟需更新升级的用地数量庞大,面临更新转型动力不足、推进难度大、文化塑造缺乏等问题,相比于仅寄希望于通过举办高投入、高风险、场地要求高的重大节事,许多地区逐渐尝试通过渐进式、灵活性高、风险及费用较低的文化节事的举办,利用既有资源推动更新实践。深港双年展全称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作为国内首个以城市化问题为主题的文化节事,已连续举办八届,组织及运作模式相对成熟;而承办过深双的展场大部分因节事对其更新历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介入,有的在节事结束后面临闲置或拆除;有的则以节事为契机推动改造得到新生。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深双与深圳城市更新有何关联、如何关联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探讨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的机制及策略。本文以城市触媒、城市营销及城市经营理论为基础,以深双为实证案例,对其介入深圳城市更新的策略及方法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文化节事与城市更新进行关联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形成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进而回顾深圳城市更新历程及特征,以深双作为实证案例,对其特征、运作模式、选址及空间干预进行梳理,从时间维度及空间维度总结深双与深圳城市更新的关联机制;最后,基于前文总结不同介入策略及其特点,从物质、社会、经济及文化层面分析其介入影响,并对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的方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节事与城市更新的关联基础是行为主体和作用客体的相关性,关联性体现在文化节事助力建成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及外在形象塑造、建成空间的文化禀赋与空间特质孕育文化节事、节事运营促进城市更新机制完善三个方面;深双在主题、选址及空间改造上与深圳城市更新产生关联,以城市策展的形式推动城市更新;并通过创意式、改进式、引导式、营销式的介入策略,分别以驱动空间转型、提升空间品质、探讨改造方向及塑造空间形象等方式介入城市更新,对深圳城市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城市更新可积极引入文化节事,与地区发展需求协调,结合建成环境的本底特征开展项目策划与规划设计;以文化为内生动力,通过不同的利用方式提升文化内涵,塑造地区形象;管理层面应积极探寻政府与市场协作的创新更新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并全周期运作,注重完善场地后续更新及建设的追踪机制,使文化节事更加持续地介入城市更新。

王琛涵[6](2020)在《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与空间特色研究》文中提出空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发生地,教育活动亦是如此。教育理念通过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影响,产生了基于教育理念的多样性教育活动,而空间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其设计与建设的优劣便会逐级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理念的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教育的理念和其需求也有了新的改变。而在我国高校校园的扩张建设过程中,对于校园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营造往往仅注重于满足建筑学层面的功能和形式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也缺乏对不同高校教育学层面需求的考虑。所以,存在着学校空间营造和高校教育需求的脱节。故而,探究适用于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建筑空间和校园空间便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德国正处于世界建筑界与高等教育界的高地,从19世纪由洪堡等人的教育改革开始,经过螺旋上升式的发展成为了世界最为先进的高等教育国家之一。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德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大众化时代,不仅原有的高校进行了改造和重建,还诞生了数量众多的新大学。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正是新建大学中将一流的建筑空间和校园空间与其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相促进结合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以德国高等教育理念为铺垫,深入研究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发展与变革,以教育学视角探究其教育理念的产生与教育活动的特点。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其校园建设情况以建筑学、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学校不同空间与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活动的使用与设计特点。并通过校园总体空间建设的演进过程和总体空间特色研究,探讨出学校建设与教育理念的促进关系。最后,总结学校建设经验并提出建设的启示,并结合环境行为学、心理学,总结出适应于其教育理念的空间设计原则和设计重点。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研究,归纳出了该大学教育开放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实践化等教育理念特点。并通过对教育理念下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建筑空间、校园空间的关联与使用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大学的校园空间、建筑空间的特点。最终,根据勃兰登堡理工大学学校建设经验的总结和适应于教育理念需求下空间设计重点的总结,得出该大学在学校建设和空间设计层面的启示。期望于扩充我国国外高校的学校建设实例库,为以后我国高校建设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唐含一[7](2020)在《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会展经济的重视以及对会展业发展的鼓励,我国会展建筑建设量持续攀升,会展活动日趋多元化、国际化,盲目建设的会展建筑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会展建筑因其展馆设施落后、展览空间不能满足国际化展览需求、所处城市会展经济欠发展等原因导致承办展会数量少、场馆利用率底下,会展带来的收益入不敷出,部分建筑主营转型。与此同时会展建筑的建设量并没有出现放缓的迹象,场馆建设量和城市会展经济发展情况由诸多因素决定,所以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去探寻提高会展建筑使用率的设计策略。通过对国内会展建筑案例、相关数据报告和文献资料的分析、调研、对比,总结出为了提高利用率适应公众日常活动需求,我国会展建筑设计呈现与城市复合的趋势,与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其中公共服务空间的变化尤为突出,面积占比增加、功能多样化、向城市开放,打破传统会展建筑的封闭设计,承担了部分城市职能,使得公共服务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为会展建筑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容忽视。在此前提下,本文以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去探讨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在对传统会展建筑案例的调研和分析中发现,建筑与城市呈现割裂分离状态,各功能空间仅服务于自身,非会展期间完全封闭闲置,并且在设计上仅重视展览和会议功能,公共服务空间作为展览和会议功能的附属,功能单一,空间形式缺乏人性化设计。进而提出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基于对城市复合化理论与设计的研究得出,建筑与城市的复合化设计分为:与城市功能的复合、与城市空间的复合两个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基于城市复合化设计的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的调研和资料收集,从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功能构成、空间模式、流线组织四个方面,对比常规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设计分析得出城市复合化设计的特征。最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先进会展建筑案例公共服务空间设计手法的分析,结合我国部分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的调研现状,总结出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期望对我国会展建筑设计提供一定帮助。再对作者研究生期间参与设计的山东临朐会展中心进行详细介绍和公共服务空间设计上的剖析。在实践工程中验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使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张远[8](2020)在《隔岸之观 ——2000年以来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认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新知,旨在探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国际上的当代艺术生态格局中的新变化。研究主要聚焦在两方面:一、梳理研究近二十年来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研究及其国际推介的状况;二、研究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在全球艺术互动与话语多样性中所践行的方案与创造。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持续受到关注与研究,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兴趣,国际上众多着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与艺术机构举办了多样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览以及学术论坛、研讨会,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因此受到国际艺术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虽然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研究、感知方式与中国语境不同,但它们恰恰发现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特别魅力与艺术意义。大量学术论文的发表和专着的出版,表明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严谨的学术研究课题。本论文以全球化和中国发展为研究背景,采用当代诠释与评价的并行框架,结合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综合方法,从国际艺术话语中扫描那些被展示、被研究的艺术家的含义,以横向观察西方如何分析与观看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之价值与意义。通过本案研究可知,在国际方面,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呈现出与传统艺术的动态对话,将中国传统美学-哲学与新的国际话语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多样性并使之更加开放。今天,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至全球文化景观中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一种有效的艺术实践形式,其在国际上的学术认知与评价,亦将反馈于其自身的历史书写与解读。

周冠羽[9](2020)在《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学术与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下,中国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愈发重视,社会上的公共艺术博物馆正积极延伸自己的触角开拓种种合作的可能性,以应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文化与艺术的热切需求。而高校艺术博物馆始终是艺术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目前建设愈百座,以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占据了国内艺术博物馆的一席之地。但是就目前阶段来看其发展质量堪忧,在学术研究工作与教育资源开发上的短板较为明显,而这两方面恰恰又是高校艺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未来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高校艺术博物馆而言,当下亟需优先在这两方面培养起兼具专业性与创新性的运作机制。在美国,那里具有全球范围内相当数量的高校艺术博物馆并且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机制。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在历史身份上是一所表现出色的高校艺术博物馆,在美国乃至全球博物馆界都收获了广泛的认可与肯定,其学术研究工作与教育资源开发经验中必有供我们学习与参考之处。论文将基于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相关书籍、数字资源与相关人员采访等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从而呈现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作为一所高校艺术博物馆在学术与教育两方面的前沿发展水平和现实状况,以期对中国的高校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王伟[10](2019)在《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展览业扮演着经济纽带的角色。在早期,它是一个传统的商品交易平台。现已发展成为集商品贸易、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发布、企业形象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转型,展览业经济作为一种低投入、高收益、高产出、无污染、效率极高的经济形式,发展得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大陆展览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只有采用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保证展会在竞争中具有优势而立于不败之地。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自2012年举办以来,由于营销策略的不当,直接导致了展会的弱势。本文的研究首先对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做了回顾,同时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展览方面的研究成果。站在展览会组办方的角度,以营销策略理论和市场定位理论做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别对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并且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基于STP理论,重新对展览会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和市场定位,结合当前展览行业和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的发展现状,对在培育期的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发现了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在市场定位、营销理念、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第五章中提出并完善了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需实施的营销策略。最后,从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信息化营销管理和改善展后总结管理三方面,提出了为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施而需采取的措施。

二、为展览界提供交流与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展览界提供交流与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艺术空间生成与运营现状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独立艺术空间概述
    第一节 独立艺术空间的概念由来
    第二节 独立艺术空间的定义与特征
第三章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时空分布
    第二节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生成与发展环境
第四章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的内部运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资金来源
    第二节 空间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 空间受众
    第四节 宣传与出版
    第五节 团队构成与管理
第五章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北京独立艺术空间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线上摄影展览的现状及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数字时代的摄影艺术
    1.1 传统摄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处境
    1.2 新科技媒介为摄影艺术发展带来的可能
第2章 线上摄影展览的多元探索
    2.1 线上线下摄影展览的差异
        2.1.1 展览内容的差异
        2.1.2 展览形式的差异
        2.1.3 展览效果的差异
    2.2 线上摄影展览的利弊分析
        2.2.1 线上摄影展览的优势
        2.2.2 线上摄影展览的劣势
    2.3 从线上摄影展览看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
        2.3.1 新媒体环境下艺术展览的特征
        2.3.2 艺术生态的重构——线上艺术展览
第3章 新媒介的发展为展览呈现带来新机遇
    3.1 摄影艺术:展示空间的转换
        3.1.1 影像传播媒介的三种空间形态
        3.1.2 社交媒体的兴起:图像与媒介的大众化
    3.2 线上摄影展览呈现的难关与突破口
    3.3 数字时代大众在艺术传播中的角色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土地权利与多元文化的空间叙事——2019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综述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扎根城市现实的社会关切
二、主题与项目——“……和其他此类故事”
    1.2019CAB主题——土地权利与多元文化问题
    2.“那些故事”
    3. 场地与活动
三、目标——诊断空间问题,激发城市活力
四、意义——关于城市未来的追问与大型活动的标尺
    1.2019CAB的愿景与远景
    2. 国内双年展的镜子与标尺
五、结语

(4)文化遗产机构数字技术的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
    能力建设
    知识交流
三个示范性知识交流项目案例研究
    项目范围和资金
    内部培训
    项目期间的外联和外部能力建设
    进行中的活动
    邮政博物馆:结果及结论
案例研究2:Wel(L)come@3D
    项目范围和资金
    内部能力建设:惠康3D技术展览会及培训
    3DBOX的开发和内部3D成像
    外部能力建设
    惠康项目:结果及结论
案例研究3:不来梅柯克船
    项目范围和资金
    内部能力建设
    外联和外部能力建设
    结果及结论
经验和建议
    三个案例研究的反思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科技
    建议

(5)深港双年展与深圳城市更新的关联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品质提升导向下,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被广泛探索
        1.1.2 全球竞争背景下,重大节事助力城市建设及品牌营销
        1.1.3 双年展等文化节事作为新驱动要素,推动城市更新及空间转型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4.1 文化节事
        1.4.2 城市更新
        1.4.3 深港双年展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 城市触媒理论
        2.1.2 城市营销理论
        2.1.3 城市经营理论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大事件的研究综述
        2.2.2 文化节事的研究综述
        2.2.3 双年展的研究综述
        2.2.4 城市更新的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节事与城市更新的关联性分析
    3.1 营销层面:节事助力建成空间文化内涵提升及外在形象塑造
        3.1.1 节事主题选择与节事营销
        3.1.2 节事丰富建成空间的文化内涵
        3.1.3 节事助力建成空间品牌及形象塑造
    3.2 规划层面:建成空间的文化禀赋及空间特质孕育文化节事
        3.2.1 节事的空间选址与布局
        3.2.2 节事对建成空间的规划与改造
        3.2.3 节事与空间选址的不同组合模式
    3.3 管理层面:节事运营促进城市更新机制的完善
        3.3.1 对象方面:扩大更新的参与主体类别及参与度
        3.3.2 活动组织方面:节事组织与更新管理机制相匹配
    3.4 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国内外实践
        3.4.1 国外实践:“欧洲文化之都”以文化为导向的更新实践
        3.4.2 国内实践:北京、上海等地在小尺度空间的更新探索
    3.5 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城市更新与深双的关联性分析
    4.1 深圳城市更新历程及特征演变
        4.1.1 萌芽阶段:以个体利益为主导的更新起步(80-90年代初)
        4.1.2 起步阶段: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更新探索(90年代-21世纪初)
        4.1.3 发展阶段:以综合效益为主导的更新完善(21世纪初至今)
        4.1.4 更新特征的演变总结
    4.2 历届深双的组织及运作模式
        4.2.1 展览缘起与发展概况
        4.2.2 展览的主题与结构
        4.2.3 展览运作模式及相关主体
    4.3 历届深双的选址及空间干预
        4.3.1 展览场地的空间分布及功能类型
        4.3.2 展览场地概况及深双介入历程
        4.3.3 展览介入目的及空间干预分析
    4.4 深圳城市更新与深双的关联机制
        4.4.1 关联基础:行为主体与作用客体的相关性
        4.4.2 空间维度:深双主题及选址响应城市发展阶段特征
        4.4.3 时间维度:深双各阶段对更新改造进程的干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双介入深圳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影响分析
    5.1 深双介入深圳城市更新的策略分析
        5.1.1 创意式介入策略:文化植入,驱动空间转型
        5.1.2 改进式介入策略:文化再生,提升空间品质
        5.1.3 引导式介入策略:文化保育,探索改造方向
        5.1.4 营销式介入策略:文化推广,塑造空间形象
        5.1.5 策略总结
    5.2 深双对深圳城市更新的影响分析
        5.2.1 物质层面: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及空间品质提升
        5.2.2 文化层面:文化内涵提升及文化供给能力提升
        5.2.3 社会层面:治理体系完善及社会网络再生
        5.2.4 经济层面:刺激文化创意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
    5.3 文化节事介入城市更新的方法总结及建议
        5.3.1 规划层面,文化节事与城市规划战略相协调,因地特治
        5.3.2 营销层面,以文化为内生动力,塑造城市或地区形象
        5.3.3 管理层面,多元主体、创新机制的全周期运作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与空间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范围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研究
        1.4.2 关于高校空间的研究
        1.4.3 关于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的研究
        1.4.4 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基本框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特点研究
    2.1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
        2.1.1 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革
        2.1.2 相关德国大学模式简述
        2.1.3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发展与变革
        2.1.4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不同
    2.2 开放化教育理念的特点
        2.2.1 多层面的开放
        2.2.2 社区化的体现
        2.2.3 国际化的重视
    2.3 终身化教育理念的特点
        2.3.1 继续教育
        2.3.2 全龄段教育
        2.3.3 软技能教育
    2.4 实践化教育理念的特点
        2.4.1 跨学科教学与研究
        2.4.2 知识与技术转让
    2.5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特点总结
    2.6 教育理念与空间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 BTU开放化教育理念影响下的空间特色研究
    3.1 区域资源与校园建设
        3.1.1 区域资源支撑开放化建设
        3.1.2 校园开放式布局
    3.2 校园公共空间结构特点
        3.2.1 围合式中心广场空间
        3.2.2 多形态景观公共空间
        3.2.3 分级交通空间
    3.3 建筑功能空间特点
        3.3.1 教学空间复合化
        3.3.2 居住空间家庭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TU终身化教育理念影响下的空间特色研究
    4.1 教育空间的终身化营造
        4.1.1 儿童大学与老年大学的空间使用
        4.1.2 继续教育中心的功能空间营造
    4.2 实验空间的全龄段使用
        4.2.1 空间流线多样化
        4.2.2 实验空间趣味化
    4.3 素质教育空间的功能转化
        4.3.1 文艺活动空间功能转换
        4.3.2 体育空间的复合化使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TU实践化教育理念影响下的空间特色研究
    5.1 展览空间对教育实践理念的促进
        5.1.1 校园外展览空间的合作共建
        5.1.2 校园内展览空间分布与使用
    5.2 实践化教学活动的空间使用
        5.2.1 工作室组合空间
        5.2.2 实践辅助用房
        5.2.3 单元式实验空间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总体空间研究
    6.1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总体空间演进过程
        6.1.1 第一阶段空间基础格局
        6.1.2 第二阶段空间扩张发展
        6.1.3 新建和改建项目与教育理念相互促进完善
        6.1.4 当前阶段空间现状满意度评价
    6.2 校园总体空间特点研究
        6.2.1 校园整体风貌协调统一
        6.2.2 校园尺度人性化把控
        6.2.3 校园标识系统与标志性空间独特鲜明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学校建设的启示
    7.1 勃兰登堡理工大学学校建设经验总结
        7.1.1 教育理念的确立、延续与表达
        7.1.2 建设过程积极回应教育需求
        7.1.3 分阶段计划建设避免大拆大建
    7.2 适应于多教育理念需求下的空间设计重点
        7.2.1 适应于多教育理念的空间设计原则
        7.2.2 校园空间的设计重点
        7.2.3 建筑空间的设计重点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内容总结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7)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会展经济的增长
        1.1.2 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
        1.1.3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转变
        1.1.4 城市资源的紧缺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及现状
        1.3.1 研究意义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和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基础研究
    2.1 国内会展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会展建筑发展现状与问题
        2.1.2 会展建筑发展趋势
    2.2 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研究
        2.2.1 公共服务空间的概念与构成
        2.2.2 公共服务空间的发展趋势
    2.3 城市复合化设计研究
        2.3.1 城市复合化设计的概念
        2.3.2 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原则
        2.3.3 城市复合化设计的意义
    2.4 城市复合化设计在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中的应用
        2.4.1 影响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的因素
        2.4.2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的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特征研究
    3.1 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
        3.1.1 常规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
        3.1.2 基于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
        3.1.3 城市复合化特征评价对比
    3.2 公共服务空间功能构成研究
        3.2.1 常规公共服务空间功能构成研究
        3.2.2 基于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公共服务空间功能构成研究
        3.2.3 城市复合化特征评价对比
    3.3 公共服务空间的空间模式研究
        3.3.1 常规公共服务空间的空间模式研究
        3.3.2 基于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公共服务空间的空间模式研究
        3.3.3 城市复合化特征评价对比
    3.4 公共服务空间的流线组织研究
        3.4.1 常规公共服务空间的流线组织研究
        3.4.2 基于城市复合化设计的公共服务空间的流线组织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的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
    4.1 公共服务空间与城市空间复合化设计策略
        4.1.1 公共服务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
        4.1.2 公共服务空间对城市交通的延续
    4.2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功能构成设计策略
        4.2.1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功能构成原则
        4.2.2 餐饮、商业服务与城市餐饮、商业服务功能的复合
        4.2.3 休闲服务与城市休闲、文教服务功能的复合
    4.3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空间模式设计策略
        4.3.1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的布局
        4.3.2 公共服务空间界面的开放
    4.4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流线组织设计策略
        4.4.1 流线承载空间
        4.4.2 公众行为的引导
        4.4.3 流线组织模式
    4.5 本章小结
5 山东临朐会展中心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
    5.1 项目背景
        5.1.1 区位背景
        5.1.2 项目概况
    5.2 公共服务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延续
        5.2.1 入口广场、景观绿地的开放
        5.2.2 中心广场的开放
    5.3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功能构成
        5.3.1 丰富多样的功能类型
        5.3.2 全时性的功能构成
    5.4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空间模式
        5.4.1 核心式布局
        5.4.2 界面的开放
    5.5 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流线组织
        5.5.1 功能复合的交通空间
        5.5.2 并列式流线组织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8)隔岸之观 ——2000年以来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认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范围及研究框架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水墨
    第一节 危机与挑战
        1.1 90年代的中国水墨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1.2 博弈之路:实验水墨
        1.3 水墨在他方:90年代的中国海外艺术家
    第二节 西方学者与学术批评
    第三节 世纪末的两个展览
        3.1 “中华文明五千年艺术”大展
        3.2 “锐变与突破:新中国华人艺术”大展
    小结
第二章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水墨
    第一节 水墨的时刻
    第二节 他山之石——西方学术批评
        2.1 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水墨的研究
        2.2 与美国学者的对话
    第三节 西方策展人及其学术问题
        3.1 谢伯轲的挑战
        3.2 盛昊的策略小结
    小结
第三章 21世纪重要展览个案研究
    第一节 以水墨之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水墨艺术
    第二节 汉字的魔力——雷特伯格博物馆的书法秀
第四章 重要的是艺术家
    第一节 传统与身份——海外当代水墨艺术家
    第二节 跨越与回归——中国本土当代水墨艺术家
    第三节 融合与开拓——当代水墨女性艺术家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西方学者专访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9)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学术与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概况
    第一节 博物馆历史与使命
    第二节 组织与员工
第三章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一节 学术研究项目分类
        一、外部合作研究项目
        二、内部独立研究计划
    第二节 学术研究工作特点
第四章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开发
    第一节 教育资源内容
        一、博物馆教育项目
        二、其他教育资源
    第二节 教育资源特点
第五章 对中国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启示与意义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展览会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营销相关概念
        2.2.2 营销策略研究方法
        2.2.3 STP理论
3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现状
        3.1.1 R公司概况
        3.1.2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介绍
    3.2 宏观环境分析
        3.2.1 展览业发展政策
        3.2.2 展览业社会经济背景
        3.2.3 展览业发展趋势
4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营销现状与问题
    4.1 营销现状
        4.1.1 目标市场现状
        4.1.2 产品与服务现状
        4.1.3 面临的威胁现状
    4.2 营销问题
        4.2.1 展览会定位模糊
        4.2.2 营销观念偏差
        4.2.3 促销宣传方式单一
5 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营销策略制定
    5.1 市场定位策略
        5.1.1 产品和价格方面
        5.1.2 目标市场与定位
    5.2 品牌化策略
        5.2.1 树立全面营销思想
        5.2.2 重视宣传与推广
    5.3 渠道促销策略
        5.3.1 网站促销
        5.3.2 移动端新媒体促销
6 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6.2 加强信息化管理
        6.2.1 优化数据库管理
        6.2.2 APP营销管理
        6.2.3 微信营销管理
    6.3 改善展后总结管理
        6.3.1 第三方评估
        6.3.2 展后报告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四、为展览界提供交流与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艺术空间生成与运营现状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D]. 邹淼.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2]线上摄影展览的现状及发展思考[D]. 杨谦.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3]土地权利与多元文化的空间叙事——2019芝加哥建筑双年展综述与思考[J]. 张楠,段川. 建筑师, 2020(06)
  • [4]文化遗产机构数字技术的能力建设和知识交流[J]. 蒙纳·赫斯,阿曼丁·科尔森,约翰·辛德马奇,蔡可欣.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20(Z1)
  • [5]深港双年展与深圳城市更新的关联及策略研究[D]. 李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与空间特色研究[D]. 王琛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会展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城市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 唐含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隔岸之观 ——2000年以来西方对中国当代水墨的认知与研究[D]. 张远.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5)
  • [9]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学术与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为例[D]. 周冠羽.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10]R公司上海家居用品展览会营销策略研究[D]. 王伟.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为展览业提供交流与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