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咽喉烫伤的急救(论文文献综述)
沈美君[1](2021)在《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烧伤是一类可以预防的意外伤害,而儿童是烧伤的好发对象,为制定合理且科学的预防策略,归纳总结本地区烧伤儿童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烧伤患儿基本信息及病历资料,采集其年龄、性别、致伤月份、致伤季节、致伤地点、致伤时间、致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严重程度、烧伤部位、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烧伤患儿3106例,男性1840例,女性1266例,男女比例1.45:1,年龄从生后1天到15岁,平均年龄为2.21±1.94岁,好发年龄为≥1且≤3岁,占总体的64%(1988/3106),不同年龄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差异(x2=4.706,P>0.05);(2)烧伤好发季节为春季(849例,27.3%)及夏季(839例,27%),最少为秋季(652例,21%),月收治病例在8月(296例,9.5%)及5月(292例,9.4%)达峰,最少为11月(179例,5.8%);(3)儿童烧伤的好发场所为家中(2830例,91.1%),其次为餐馆(64例,2.1%)、公共场所(59例,1.9%)及户外(48例,1.6%)等;(4)91.3%(2835/3106)的儿童烧伤为热液烫伤,其次为火焰烧伤(113例,3.6%)、接触烧伤(68例,2.2%)、电烧伤(66例,2.1%)及化学烧伤(24例,0.8%);(5)不同年龄组烧伤类型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岁且<6岁组火焰烧伤的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18.903,P<0.008),>6岁组火焰烧伤比例显着高于>3岁且<6岁组(x2=17.775,P<0.008);>3岁且<6岁组及>6岁组电烧伤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10.154,x2=9.201,P<0.008);<1岁组接触烧伤的比例显着高于≥1岁且≤3岁组(x2=8.748,P<0.008);(6)不同季节烧伤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x2=79.636,P<0.05),对比其他季节,冬季热液烫伤显着减少(x2=13.423,x2=9.386,x2=21.978,P<0.008),火焰烧伤比例显着提高(x2=25.628,x2=35.881,x2=26.956,P<0.008),而夏季电烧伤比例明显高于冬季(x2=8.313,P<0.008);(7)不同致伤场所烧伤类型分布有差异,对比家中烧伤类型分布情况,公共场所热液烫伤比例(81.3%)减少,电烧伤(6.8%)、化学烧伤(5.1%)比例明显增加,而在户外,火焰烧伤(41.7%)为主要致伤原因,医疗机构中,83.3%(15/18)为热液烫伤,另外16.7%(3/18)为接触烧伤,新生儿比例达44.4%(8/18);(8)31%(35/113)的火焰烧伤为玩火或烟花爆竹所致,其中85.7%(30/35)为男性,≥6岁组男性患儿因玩火或烟花爆竹等所致的火焰烧伤比例达60%(15/25);(9)儿童烧伤以中度多见(2094例,68.8%),其次为轻度(714例,23.5%)、重度(174例,5.7%)、特重度(60例,2%),2016~2019年相较于2012~2015年,轻度烧伤比例下降(x2=29.924,P<0.05),中重度烧伤比例显着升高(x2=18.240,x2=6.087,P<0.05);(10)儿童烧伤好发部位为胸部(1166例,37.5%)、下肢(1164例,37.5%)、上肢(1124例,36.2%)及面部(1045例,33.6%);(11)65.9%(2046/3106)的患儿家属伤后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采取急救的家属中仅0.6%(6/1060)予以冷水冲淋20分钟及以上;(12)3.3%(104/3106)的烧伤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2016~2019年手术率5.1%(77/1520),相较于2012~2015年手术率1.8%(27/1528),手术率明显增加。结论:儿童烧伤好发于1~3岁患儿,男性居多;好发季节为春夏,高峰月为5月及8月;主要致伤原因为热液烫伤,其次主要为火焰烧伤及接触烧伤;好发场所除家中外,餐馆为第二好发场所,外出就餐需加强看护儿童;不同季节烧伤类型分布有差异,除警惕热液烫伤外,冬季还应加强火焰烧伤预防,而夏季应注意电烧伤;当处于公共场所时,应避免儿童接触电设备,而户外活动时则应重点预防火焰烧伤,医疗机构应格外注意热水袋使用及洗澡水温调节,从而避免新生儿于院内发生烧伤;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烧伤类型应制定适宜的预防策略,对于<1岁的婴儿,家属应谨慎对其使用热水袋、电吹风等以免造成接触烧伤,3岁以上儿童还应加强预防电烧伤及火焰烧伤,后者重点在于管控烟花爆竹及进行用火教育,尤其对于≥6岁男性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012~2015年,2016~2019年中重度烧伤比例及手术率增加,表明随居民医疗意识进步,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率及家属对手术的接受度提高,但院前急救情况仍不理想,应继续加强烧伤急救相关知识的宣传及教育。
包国军[2](2021)在《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普及率和教学条件逐渐提升。由于幼儿对危险事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使其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是幼儿教师的首要职责,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安全应急素养问题乃是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上述背景,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法,围绕核心问题“X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有哪些现存问题?如何解决?”开展研究。首先,笔者从概念的界定,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构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安全应急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的构成及理论基础。其次,笔者以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安全应急知识与技能、安全责任意识、应急救护行为能力等安全应急素养主要构成要素及在校培养情况、知识获得途径与学生意愿等角度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主要对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大学四年级)、2018级(大学三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安全应急救护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及22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同时结合对X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培养方案、安全应急救护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等材料的文本分析与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环节、教学资源等信息的案例分析进行调查研究。再次,对X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存在应急知识技能整体水平较低、应急救护行为能力欠缺及安全责任意识不佳等问题。通过对X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培养方案、安全应急救护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及培养过程的案例分析,笔者从培养模式、学生、学校及教师等角度分析了现存问题的成因。笔者认为导致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不佳的成因有:学校及教师对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的重视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安全应急素养培养模式不完善;学生对安全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学习投入不足。最后,笔者提出加强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的对策有:学校及教师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重视安全应急素养培养;完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应急素养;学生要加大学习投入,努力提高学习效能。
黄益凡,张志,陈宾,刘昌玲,李桂强,唐二千,李孝建[3](2020)在《儿童口咽部严重烫伤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一例》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11月4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伤后1 h入院的面颈部烫伤合并口咽部严重烫伤的1岁3个月男性患儿。伤后2 h患儿即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表现,立即予以气管切开置管建立人工气道,并予以抗感染、补液、换药等对症治疗。伤后第10天,患儿拔管前试堵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难以拔管,继续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伤后第17天予以调整拔管方案,拔管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镇静、应用阿托品减少气道分泌物,之后拔管成功。经过21 d治疗,患儿痊愈出院。本病例强调了拔管困难的原因中儿童精神因素的重要影响,为临床处理儿童气管切开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提供了参考。
李小兰[4](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张宁芮[5](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徐文,董频,谷庆隆,霍红,李进让,李兰,李湘平,李彦如,王成硕,文卫平,闫燕,叶京英,易红良,张杰,张立红,郑宏良,陆颖霞,刘菲,陈歆维,李丽娟,王宇光,张丰珍,张罗[6](2019)在《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是一种药物输送方法,以吸入呼吸道的雾状气溶胶形态给药,广泛用于治疗上、下呼吸道疾病。当代雾化吸入疗法始于19世纪。1858年法国人Sales-Girons发明一种手动施压将药液泵成雾状用于经口吸入的装置。不久后利用文丘里(Venturi)效应的喷雾器问世,这一原理目前仍然广泛使用于现代雾化吸入装置[1,2]。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超声雾化机及计量吸入喷剂的发明,吸入给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成为呼
王敏[7](2018)在《烧(烫)伤的家庭救治》文中指出烧(烫)伤是由于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是儿童,若是在日常生活中稍有疏忽,就有被烧(烫)伤的可能。轻度烧(烫)伤可造成换药的痛苦;重者创面愈合后可能遗留瘢痕,影响外貌和功能,有些患者还需要通过植皮手术修复创面;更为严重的烧伤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正确的救治很重要,尤其是发生在家庭内的烧(烫)伤,做好现场处理是关键。
马露[8](2018)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其照顾者安全素养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意外伤害是21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关键问题,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大,但动作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不够;行为学习欲望强烈,但危险意识差;身体各个部分组织器官幼嫩。这一切决定了学龄前儿童相对其他年龄段儿童更加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影响。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家长和教师是他们的主要监管人和教育者,也是学龄前儿童生活环境的主要创建者。他们肩负着保证学龄前儿童健康和安全的责任。因此,笔者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其照顾者安全素养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形式对学龄前儿童的照顾者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不容乐观。2)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存在知能分离的情况。3)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流于表面。4)家园合作中家长相对被动且合作形式单一。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照顾者安全教育能力,推动安全教育由“说”到“做”发展。2)提高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应急处置学习。3)提升家园合作交互性,丰富家园合作形式。
张曰厚[9](2018)在《中国小儿烫伤网络调查:流行情况与家用暖水瓶使用情况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儿童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皮肤较薄,在同样热力伤害下其烫伤深度往往高于成人,很容易造成深度烫伤,进而引起严重的疤痕增生。同时,儿童年龄较小,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童年的烧烫伤会对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相对于成人来说,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位于重要部位的烧烫伤也需要更多次数的瘢痕松解及整形手术,这无疑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更为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在全球范围内,烫伤在各种烧烫伤伤因中所占比例为8.7%-81.4%。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更是烫伤的高发年龄。而在中国学龄前儿童烧烫伤事故中,烫伤所占比例较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1-8]为了分析中国学龄前儿童烫伤比例高的原因,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查询和分析,发现热饮烫伤在所有烫伤原因中占比33.9%-55%,远高于其他因素。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许多烫伤事故与热饮和热水瓶有关。中国有数千年饮用热饮的习惯,相比于西方国家拥有更高的热饮烫伤风险。而真空暖水瓶,作为一个易碎物品,不恰当的放置和使用,会给儿童带来极高的烫伤风险。故而我们希望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烫伤情况及家用暖水瓶使用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找出预防学龄前儿童烫伤的更好方案。研究目的:调查中国学龄前儿童(0-72个月)烫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阐明其与家用真空暖水瓶使用情况的关系。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项基于中国最大社交媒体(新浪微博)的横断面在线调查。问卷由五个成员(2个医生、2个护士、1个网络营销专家)共同设计,并在50人中试点投送,根据返回意见修改定稿。问卷内容主要包括9个小儿烫伤流行病学方面的问题和3个暖水瓶使用方面的问题。在线调查问卷每天两次推送给本课题的目标受访者,调查持续7天。最终通过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获得、分析和发布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研究结果:收到问卷的实名用户约80万,浏览者约10万,小儿烫伤部分收到有效问卷20567份,暖水瓶使用情况部分收到有效问卷32370份。受访者主要为女性,年龄在23-32岁之间,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四川等地。小儿烫伤方面,中国小儿烫伤的受伤率为5.5%;性别比例(男生对女生)为1.96:1;幼儿组(12-36个月)为高发年龄组(54.5%),其余两个年龄组(0-12和36-72个月)分别占22%和23.6%;四肢为主要烫伤部位,约占80%,头颈部约20%,另有躯干部小于10%。意外翻洒为烫伤的主要原因(77.3%),其次为儿童躯体误入热容器(19.3%),另有容器破裂造成的烫伤占5.9%。烫伤与真空暖水瓶的关系方面,直接相关的占23.9%(破裂、掉落、洒溢),间接相关的占55.6%(在热水冷却过程中烫伤)。急救方面,按“冲-脱-泡-盖-送”原则(RRICH)进行急救处理的家长,占7.1%,并有30%的父母选择在家自行处理。预后方面,52.7%的受伤者留下了疤痕,14.7%的人需要做进一步的整形治疗。家用真空暖水瓶使用方面,有75.5%的中国家庭使用真空暖水瓶,但只有6.1%的家庭使用暖水瓶固定装置进行防护。为了方便使用,真空暖水瓶的摆放位置大多在1米高的地方(47.5%)或地上(35.3%)。研究结论:1)中国儿童烫伤的发生率(0-72个月)较高,这可能与家用真空暖水瓶的广泛不安全使用有关。2)烫伤的预防和正确急救在国内极为欠缺,其宣传迫在眉睫。3)“1-3岁”、“男孩”是烫伤的高危关键词,相关人群应重点防护。
王莉[10](2017)在《山西省因伤害住院儿童特征、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伤害不仅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且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伤害发生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是影响伤害结局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针对014岁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特点、住院后诊疗情况、疾病负担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选择卫生服务研究的弱势群体之一儿童为关注对象,以山西省20082013年因伤害住院儿童作为切入点,围绕伤害发生、发展、转归及最终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儿童伤害发生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干预、伤害应急处置的检伤分类以及儿童伤害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目的:1.揭示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2.了解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特点,并分析影响入院儿童伤害危重程度、发生并发症、手术与否及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3.探讨因伤害住院儿童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选取山西省大同市(北部)、太原市(中部)、运城市(南部)共7所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至2013年因伤害住院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回顾性查阅电子病历。设定年龄检索范围为014岁,以ICD10中损伤中毒外因编码(V01-Y98)为主检索码,同时设置出院主诊断码(S00-T98)为二级检索码进行病例检索。整群选取11177人次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因伤害住院儿童一般情况:病案号、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人、联系人电话;(2)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伤害类型、损伤部位、损伤性质、伤害发生原因、伤害发生地点;(3)住院特征:入院时间(年份、月份),入院时危重程度(一般、紧急、危重)、入住科室、有无并发症、是否手术治疗、预后转归(治愈、好转、残疾、死亡、其他)。疾病负担指标包括:住院日,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住院费用,付费方式(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自费)。用microsoft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计数资料(构成比),计量资料(中位数)。统计推断: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分析不同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方式、并发症影响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危重程度、转归影响因素;动态数列分析因伤害住院儿童的人次数、住院日、住院费用变化趋势。通径分析(sas9.2)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1.因伤害住院的11177人次中,男童占63.0%(7040人次),女童占37.0%(4137人次),男女比为1.70:1,性别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32:12.60:1);城市儿童占37.4%(4181人次),乡村儿童占62.6%(6996人次),城乡比为1:1.67。各年龄组中,以14岁组所占构成比最高46.7%(5219人次)。11177人次儿童的中位数年龄为3岁。2.从2008年2013年间,因伤害住院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发展速度114.7%,平均增长速度为14.7%。随着年龄的增加女童因伤害住院人次平均增长速度(-12.24%)小于男童(-7.66%),乡村儿童(-10.28%)小于城市儿童(-7.38%)。3.因非故意伤害住院儿童占98.72%(11034人次),前3顺位伤害类型分别是:跌伤(25.6%),交通伤害(18.9%),异物伤害(18.7%)。因故意伤害住院儿童占1.28%(143人次),其中自害(16.9%),加害(83.1%)。跌伤原因:跌倒(55.7%),跌落(44.3%)。发生交通伤害时步行(62.6%),乘坐机动车(31.0%),骑/乘非机动车辆(6.5%)。异物伤害中气管内异物(82.7%),食道异物(9.5%),消化道异物(胃、小肠)(2.2%)。4.经χ2检验,因非故意伤害住院儿童各年龄组、性别、城乡之间主要伤害类型总体分布均不同(χ2分别为2119.741,90.799,107.471,p<0.001)。5.250人因医源性非故意伤害住院1820人次。其中42.4%(106人)住院1次,57.6%(144人)住院2次以上,最大住院次数93次,平均7.92次;住院2次及以上者均为因同一医源性非故意伤害后多次住院治疗。6.因伤害住院儿童主要损伤部位:头部(32.0%),胸部(18.9%),颈部(17.3%)。非故意伤害中发生头部损伤的3503人次中50.5%由跌伤造成,胸部损伤的2104人次中92.2%异物伤害造成,颈部损伤的1926人次中91.4%由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类型、非故意伤害与故意伤害、性别、城乡之间损伤部位总体分布均不同(χ2分别为17314.117,74.232,123.139,87.254,p<0.001);经spearman’s相关分析,头部损伤、腹部-下背部-腰-骨盆损伤、肩上臂损伤、肘前臂损伤、膝小腿损伤与年龄呈正相关(sg分别为0.125,0.127,0.138,0.134,0.146,p<0.01);颈部损伤、胸部损伤与年龄呈负相关(sg分别为-0.328,-0.206,p<0.01)。7.因伤害住院儿童主要损伤性质为器官损伤(24.2%),94.4%发生在头颈部;异物损伤(18.2%),96.8%发生在胸腹部;神经脊髓损伤(16.1%),98.8%发生在头颈部。非故意伤害中器官损伤55.7%由跌伤造成,异物损伤99.6%由异物伤害造成;神经-脊髓损伤98.2%由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非故意伤害与故意伤害、性别、城乡之间损伤性质总体分布均不同(χ2分别为179.214,147.167,168.569,p<0.001);经spearman’s相关分析,神经-脊髓损伤、异物损伤与年龄呈负相关(sg分别为-0.358,-0.219,p<0.01),骨折与年龄呈正相关(sg=0.255,p<0.05)。8.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家中占47.6%,街道/公路占26.9%,公共场所占18.1%,学校/幼儿园占7.4%。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各年龄组之间、城乡、性别、非故意伤害与故意伤害之间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总体分布不同(χ2分别为2272.817,44.816,59.646,509.032,p<0.001)。第二部分: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特征分析1.因伤害住院11177人次中入院时情况一般的占38.0%(4246人次),情况紧急的占48.8%(5452人次),情况危重的占13.2%(1479人次)。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各年龄组、城乡、性别之间入院情况总体分布均不同(χ2分别为970.322,50.066,23.231,p<0.001)。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非故意与故意伤害之间入院情况总体分布不同。(χ2=30.288,p<0.001)。经kruskal-wallis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不同损伤部位、不同损伤性质之间入院情况总体分布均不全相同(h分别为3255.702,3808.929,p<0.001)。年龄、乡村儿童、因交通伤害造成头部器官损伤(颅脑损伤)是儿童入院情况危重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每增加一岁,因伤害住院儿童入院情况危重发生概率增加0.057倍;乡村儿童入院情况危重发生概率是城市儿童的1.300倍;交通伤害造成头颈部器官损伤是其它伤害造成多部位其他损伤的4.973倍。2.11177人次中56.0%的儿童采用了手术治疗。经χ2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年龄组、城乡、性别、有无并发症之间治疗方式总体分布均不同(χ2分别为840.390,141.735,21.671,6.830,p<0.001)。经χ2检验,非故意伤害各种类型、损伤部位、损伤性质之间治疗方式总体分布均不全相同(χ2分别为3968.257,3699.798,4971.473,p<0.001)。经kruskal-wallish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入院情况之间治疗方式总体分布不全相同(h=489.605,p<0.001)。有并发症、入院情况危重提示因伤害住院儿童采用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增加。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并发症儿童采用手术治疗概率是无并发症儿童的1.362倍;入院情况危重儿童采用手术治疗概率是入院情况一般儿童的2.850倍。3.有并发症的记录8430人次中,有并发症儿童占55.4%(4671人次),无并发症儿童占44.6%(3759人次)。因伤害住院儿童来自于城市、入院情况紧急、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的头颈部损伤、交通伤害所造成的器官损伤、发生在头部的器官损伤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因伤害住院城市儿童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乡村儿童的1.126倍,入院情况紧急的儿童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入院情况一般的儿童的1.173倍,因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头颈部损伤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其它伤害造成多部位损伤儿童的5.837倍,因交通损伤造成器官损伤的儿童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因其它伤害造成其它损伤性质的2.297倍,发生头颈部器官损伤的儿童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是多部位其它损伤的2.269倍。4.因伤害住院的11177人次中,治愈60.9%,好转32.4%,残疾4.8%,死亡0.3%(29人)。非手术治疗、入院情况危重、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头颈部损伤、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多部位损伤、撞击伤造成胸腹部损伤、因异物伤害造成器官损伤、头颈部神经脊髓损伤是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非手术儿童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概率是手术儿童的1.411倍,入院情况危重儿童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概率是入院情况一般儿童的2.052倍,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头颈部损伤、医源性非故意伤害造成多部位损伤、撞击伤造成胸腹部损伤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概率分别是其它伤害造成多部位损伤的3.102倍、3.031倍、1.921倍,因异物伤害造成器官损伤表现为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概率是异物伤害造成其他损伤性质的5.286倍,头颈部神经脊髓损伤表现为转归不良程度增加的概率是发生头颈部其他损伤性质的45.513倍。第三部分因伤害住院儿童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1.11177人次中位住院天数7(4,11)天。经wilcoxon秩和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城乡、是否手术、有无并发症之间住院日总体分布均不同(z分别为-7.971,-5.871,-3.483,p<0.001);经kruskalwallis检验,因伤害住院儿童年龄组、伤害类型、损伤部位、损伤性质、入院情况、转归之间住院日总体分布均不全相同(h分别为468.167,3028.277,2469.297,3144.523,188.977,140.845,p<0.001)。乡村儿童、入院情况危重、手术治疗、伤害类型中的交通伤害、撞击伤害、医源性非故意伤害,损伤部位中头颈部损伤、胸腹部损伤、上肢损伤、下肢损伤,损伤性质中的骨折关节/肌肉损伤、器官损伤是影响住院日的危险因素(r2=0.358,校正r2=0.357,f=234.893,p<0.001)。2.2008年至2013年儿童因伤害住院总天数呈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环比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儿童因伤害平均住院日环比呈现下降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01%;农村儿童因伤害平均住院日环比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22%。3.因伤害住院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年为2135.38人年。减寿率为014岁儿童青少年的0.059‰,平均潜在减寿年数为73.63人年,共损失312.35个daly。4.2008年2013年因伤害住院总经济负担为7397.00万元;总住院费用7255.34万元,平均人次费用为6491.31元。住院总费用以年均0.23%的增长速度上升。因伤害住院的人次住院费用环比增加值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2013年出现了负增长;从2011年起,城市儿童住院总费用环比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从16.3%降到2013年的6%,而农村儿童住院总费用环比增长速度保持在13.0%以上。住院日平均费用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z=-11.287,p<0.001)。5.在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中,住院天数贡献最大(标化通径系数=0.45),其次是治疗方式(0.22)、有无并发症(0.19)、异物伤害(-0.19)、胸腹部损伤(0.16)、入院情况(0.13)、器官损伤(0.12)等。6.以参保方式支付医疗费用的占83.0%。经χ2检验,不同年龄组之间医疗付费方式总体分布不全相同(χ2=582.930,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参保方式付费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经χ2检验,城乡儿童之间医疗付费方式总体分布不同(χ2=7.949,P=0.019),农村儿童参保率高于城市儿童。结论:1.异物伤害是我省儿童因伤害住院的主要伤害类型之一;医源性非故意伤害是一种发生数少但住院人次多的伤害类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以神经脊髓损伤为主,是本次调查中因伤害住院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2.因伤害住院儿童入院情况危重程度、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及其转归不良分别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3.2008年2013年因伤害住院儿童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因伤害住院总天数呈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呈缓慢波动的下降趋势。住院总费用呈逐年增加趋势,人次住院费用环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3年出现负增长。4.住院费用受伤害类型、损伤性质、损伤部位以及住院特征的综合影响,其中住院天数贡献最大。综上所述,因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儿童之间,伤害的发生存在各自的特点,在群体干预的基础上,对高危人群应做好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关注影响伤害发展转归的危险因素,在院前现场救治以及入院后诊治过程中早预防、精准治疗,将有助于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从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相关影响因素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因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
二、儿童咽喉烫伤的急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咽喉烫伤的急救(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统计指标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年龄与性别 |
2.2 致伤月份与季节 |
2.3 致伤地点与时间 |
2.4 致伤原因 |
2.5 烧伤面积及严重程度 |
2.5.1 烧伤面积 |
2.5.2 严重程度 |
2.6 烧伤部位 |
2.7 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 |
2.7.1 入院时间 |
2.7.2 院前急救 |
2.8 住院时间及手术、死亡情况 |
2.8.1 住院时间 |
2.8.2 手术及死亡情况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谷氨酰胺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2)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以X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理论依据 |
2.实践依据 |
3.政策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幼儿教师安全应急素养的研究 |
2.关于幼儿教师安全应急救护知识在职培训的研究 |
3.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安全应急救护相关课程的研究 |
4.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研究过程 |
(四)研究的价值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价值 |
(五)创新之处 |
1.研究选题方面的创新 |
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学前教育本科生 |
2.安全应急 |
3.安全应急素养 |
(二)学前教育专业安全应急素养的构成要素 |
1.安全应急知识与技能 |
2.安全责任意识 |
3.应急救护行为能力 |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的形成机制 |
1.安全应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
2.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 |
3.应急救护行为能力的训练 |
(四)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
1.符合学前教育的专业要求 |
2.解决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需要 |
3.落实安全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要求 |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及培养情况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方法 |
4.调查实施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 |
1.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调查情况 |
2.学前教育专业安全应急素养培养调查与资料整理 |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存在的问题 |
1.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 |
2.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
3.学前教育本科生应急救护行为能力整体欠缺 |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学校及教师对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 |
2.学前教育专业安全应急素养培养模式不完善 |
3.学生对安全应急相关课程学习投入不足 |
四、加强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培养的对策 |
(一)提高安全责任意识,重视安全应急素养培养 |
1.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
2.强化安全应急素养培养 |
(二)完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应急素养 |
1.设定具体、明确的安全应急素养教学目标 |
2.调整课程设置,支撑安全应急知识与技能教学 |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安全应急能力训练 |
4.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安全应急素养形成与发展 |
5.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安全应急素养全面评定 |
(三)学生要提高学习效能,加大学习投入 |
1.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
2.要自觉加大安全应急素养学习投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4)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
第一节 专着类 |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
第四节 特殊病种 |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
第一节 蛇叹肿毒 |
一、蛇叹肿毒概述 |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
第二节 小儿疳积 |
一、小儿疳积概述 |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
四、小儿疳积现状 |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
第三节 肚腹痛 |
一、肚腹痛概述 |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
第四节 心头痛 |
一、心头痛概述 |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四、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调查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
2.1 本章研究目的 |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
2.2.3 比较研究 |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
2.3.3 分析结果 |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
3.1 本章研究目的 |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
3.2.1 概况 |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
3.2.3 功能设置 |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
3.3.1 概况 |
3.3.2 功能设置 |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
3.4 比较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
4.1 本章研究目的 |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
4.4.2 选址策划 |
4.4.3 规模策划 |
4.4.4 功能策划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今后研究课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目录 |
附录A 问卷 |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
(8)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其照顾者安全素养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国家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安全问题 |
1.1.2 意外伤害对儿童的生命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
1.1.3 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安全素养情况不容乐观 |
1.1.4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意外伤害研究现状 |
1.2.2 安全素养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第2章 结果与分析 |
2.1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基本情况 |
2.1.1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 |
2.1.2 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 |
2.2 学龄前儿童主要照顾者安全素养情况 |
2.2.1 学龄前儿童家长安全素养情况 |
2.2.2 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情况 |
第3章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1.1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情况不容乐观 |
3.1.2 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存在知能分离情况 |
3.1.3 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流于表面 |
3.1.4 家园合作中家长相对被动且合作形式单一 |
3.2 建议 |
3.2.1 提高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应急处置学习 |
3.2.2 提升照顾者安全教育能力,推动安全教育由“说”到“做”发展 |
3.2.3 提升家园合作交互性,丰富家园合作形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龄前儿童教师安全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龄前儿童家长安全素养与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学龄前儿童教师安全素养访谈提纲 |
附录D 学龄前儿童家长安全素养访谈提纲 |
致谢 |
(9)中国小儿烫伤网络调查:流行情况与家用暖水瓶使用情况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山西省因伤害住院儿童特征、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特征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方法 |
2 结果 |
2.1 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特征 |
2.2 因伤害住院儿童伤害特征 |
3 讨论 |
3.1 因伤害住院儿童总体情况分析 |
3.2 不同伤害类型发生特点 |
4 结论 |
第二部分: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特征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因伤害住院儿童入院危重程度 |
2.2 因伤害住院儿童入住科室 |
2.3 因伤害住院儿童治疗方式 |
2.4 因伤害住院儿童并发症发生情况 |
2.5 因伤害住院儿童出院转归情况 |
3 讨论 |
3.1 因伤害住院儿童入院情况 |
3.2 因伤害住院儿童入住科室与治疗方式 |
3.3 因伤害住院儿童并发症发生情况 |
3.4 因伤害住院儿童出院转归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因伤害住院儿童疾病负担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因伤害住院儿童流行病学负担分析 |
2.2 因伤害住院儿童经济负担分析 |
2.3 因伤害住院儿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
3 讨论 |
3.1 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日 |
3.2 因伤害住院儿童死亡伤残情况 |
3.3 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 |
3.4 因伤害住院儿童住院费用支付方式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主要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儿童咽喉烫伤的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单中心2012~2019年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研究[D]. 沈美君.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学前教育本科生安全应急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包国军. 渤海大学, 2021(02)
- [3]儿童口咽部严重烫伤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一例[J]. 黄益凡,张志,陈宾,刘昌玲,李桂强,唐二千,李孝建.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9)
- [4]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5]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6]雾化吸入在咽喉科疾病药物治疗中应用专家共识[J]. 徐文,董频,谷庆隆,霍红,李进让,李兰,李湘平,李彦如,王成硕,文卫平,闫燕,叶京英,易红良,张杰,张立红,郑宏良,陆颖霞,刘菲,陈歆维,李丽娟,王宇光,张丰珍,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05)
- [7]烧(烫)伤的家庭救治[J]. 王敏.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11)
- [8]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其照顾者安全素养现状调查[D]. 马露.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9]中国小儿烫伤网络调查:流行情况与家用暖水瓶使用情况的关系[D]. 张曰厚. 山东大学, 2018(01)
- [10]山西省因伤害住院儿童特征、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王莉. 山西医科大学,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