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

防腐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

一、防腐保鲜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1](2020)在《脂类和脱落酸提高采后绿辣椒抗冷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辣椒属于冷敏性蔬菜,贮低温于一定的界限就会产生冷害,使果实品质劣变。本论文以绿辣椒(Capsicum annuum L.var.Longum Baiey)为实验对象,选用豆甾醇、脱落酸(ABA)以及亚麻酸(LNA)进行浸泡处理,通过测定绿辣椒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膜脂主要脂肪酸、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等指标,初步研究保鲜剂对绿辣椒果实抗冷性的影响,以期延缓绿辣椒在冬季贮运过程中冷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绿辣椒采后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的绿辣椒果实的叶绿素荧光、感官品质、失重率、电解质外渗率。结果表示:贮藏前绿辣椒叶绿素荧光Fo值可作为无损判断绿辣椒成熟度指标,且为绿辣椒低温贮藏温度提供参考。Fo值较大的绿辣椒,成熟度低,在8℃下贮藏较为安全。Fo值越小,对应成熟度越高,绿辣椒果实的货架期越长,耐低温能力越好,将其贮藏于4℃,贮藏期可达到18 d,延缓失重率和电解质外渗率上升,且保鲜效果优于0℃和20℃。(2)将绿辣椒分别置于4℃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绿辣椒果实的品质和荧光、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下,Ex-254 nm,Em-418 nm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与品质及冷害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关性高,且常温条件下未检测出该荧光强度,故可将此荧光强度作为绿辣椒冷害的检测指标。低温下,5150 cm-1、6875 cm-1、8350 cm-1吸收值的变化与感官品质、WLR、Chl、As A以及SPr的变化呈较强的相关性。6875 cm-1吸收峰,受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5150 cm-1吸收值与绿辣椒衰老指标相关性最佳,因此可采用该峰值变化分析衰老。(3)通过不同浓度0.05-0.10 g/L吐温-20、吐温-80以及大豆卵磷脂处理绿辣椒,测定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评估绿辣椒外观质量。结果表示:用吐温-20溶解油脂类保鲜剂最为合适。对照组绿辣椒在0℃条件下,货架期为3 d。大豆卵磷脂显着保持绿辣椒的外观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减少细胞膜渗透率,减轻冷害,大豆卵磷脂处理对Y(Ⅱ)、ETR的影响与对照组接近。低浓度的吐温-80促进绿辣椒失重,但高浓度显着抑制失重,显着增加细胞渗透率,促进冷害发生,吐温-80处理对Fv/Fm、Y(NO)的影响与对照组接近。吐温-20处理荧光参数Y(Ⅱ)、ETR、q N指标的影响也与对照接近,且绿辣椒的外观品质、细胞渗透率、失重率与对照较接近。综合来看,吐温-20处理与对照差异最小。(4)通过不同浓度0.050-0.500 g/L豆甾醇、0.050-0.500 g/L ABA以及0.015-0.300g/L LNA对采后绿辣椒果实低温(0℃)处理,通过测定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豆甾醇、高浓度ABA以及LNA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害现象,达到保鲜作用,但低浓度ABA处理组不利于绿辣椒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保持。0.50g/L豆甾醇、0.40 g/L ABA以及0.06 g/L LNA效果最佳。豆甾醇和ABA处理对采后绿辣椒果实在贮藏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以及较低的失重率,抑制细胞膜渗透率上升,显着阻止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下降,具有减轻冷害的作用。LNA处理能够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以及较低的失重率,也阻止Fv/Fm下降,但促进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5)用0.50 g/L豆甾醇、0.06 g/L LNA、0.40 g/L ABA浸泡绿辣椒20 min,4℃下贮藏,在贮藏过程中测定其生理品质、抗氧化酶、主要膜脂肪酸含量、荧光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变化等。结果表明:豆甾醇和ABA均能够提高采后绿辣椒抗冷性,延长货架期。ABA对总脂肪酸降解的防止效果较好,豆甾醇则对内源亚麻酸的保持效果较好。所有处理可在12 d内可维持其商品价值,对照组在第18 d发生腐烂,处理组可延缓腐烂的发生,其中豆甾醇和ABA处理效果更好。所有处理均抑制了还原型抗坏血酸的下降,促进了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降低了贮藏后期电解质外渗率,延缓中后期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豆甾醇和ABA处理均能减少失重,显着降低贮藏前期丙二醛(MDA),抑制可溶性蛋白的降解以及中后期冷害衰老荧光,其中ABA处理效果最佳。ABA处理在贮藏前期促进电解质外渗率及后期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下降,保鲜效果好,但后期会导致绿辣椒败坏和腐烂速度快,碳氢化合物含量下降,提高衰老和冷害荧光强度(25 d),存在副作用。绿辣椒冷藏25 d,脂肪酸下降80%左右,使得细胞膜结构严重破坏。三种保鲜剂对膜成分的不同作用:ABA处理强烈防止脂肪酸总量下降,豆甾醇、LNA处理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提高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例,但LNA处理没有显着的保鲜效果,近红外光谱显示C-H化合物下降最多。

李肖婵[2](2020)在《即食风味小龙虾的复合保鲜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美味又营养,是我国水产市场上最畅销的淡水虾之一。因受地域和季节性的影响,大多只能以鲜活的方式进行销售,这限制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因小龙虾食品高蛋白和高水份,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而腐烂变质,难以长期保存。鉴于此,为解决小龙虾食品易于腐败变质和货架期短的迫切问题,本论文以鲜活小龙虾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即食小龙虾,于37℃下贮藏,结合杀菌温度、真空包装材料、复合保鲜剂等进行抑菌和保鲜实验,这对即食小龙虾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感官特性、理化特性和菌落总数为指标,比较不同反压杀菌温度的处理对即食小龙虾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反压杀菌温度。研究表明:110℃反压杀菌20 min的即食小龙虾产品的品质较优,微生物存活率较低。(2)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真空包装材料(Ⅰ:PA/CPP;Ⅱ:PA/PE/RCP;Ⅲ:PET/AL/NY/CPP;Ⅳ:PET/AL/PA/CPP)对即食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Ⅳ号包装袋包装的即食小龙虾的氧化速率最慢,感官评价最高。(3)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菌落总数和TVB-N值为评价指标,得出最佳的保鲜剂配比,即当ε-聚赖氨酸0.22 g/L、山梨酸钾0.90g/L、脱氢乙酸钠0.45 g/L、Nisin0.45 g/L时,防腐保鲜效果最好。采用此优化的复合保鲜剂处理小龙虾,经Ⅳ号包装袋包装,110℃反压杀菌20 min,放于37℃下贮藏,研究即食小龙虾产品的货架期。结果表明,添加复合保鲜剂的小龙虾拥有更长的保质期,且在货架期终点没有检测到大肠杆菌和致病菌。

李新福[3](2019)在《培根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腐败菌变化、鉴定及控制》文中提出低温肉制品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加热温度较低(一般6872°C)而得名,和高温肉制品相比较具有较多优势,营养成分较高的被保留,具有肉品特有的香味和口感,保持了肉制品固有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咀嚼感和口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低温肉制品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是未来肉制品发展方向,但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温度低,一部分耐热芽孢菌仍能存活下来,贮藏过程中这部分细菌易生长和繁殖,导致产品出现涨袋、褪色、发粘、出水、出油等腐败变质现象,产品的运输和贮藏受到限制,严重影响着产品货架期及产品销售,是困扰低温肉制品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亟需研究产品贮藏期内菌相变化及找出优势腐败菌(SSOs),并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引起肉类及肉制品腐败的细菌种类繁多,首先需要对贮藏阶段的菌相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优势腐败菌(SSOs),随后对关键腐败微生物加工阶段来源进行追溯,并分析SSOs的腐败特性,以期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本文首先研究了真空包装培根在04°C下45天贮藏期间内的感官、理化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产品贮藏初期微生物数量较少,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微生物数量迅速增加。冷藏贮藏期间菌落总数(PCA 30°C)、嗜冷菌(PCA 4°C)和乳酸菌(LAB)上升较多,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假单胞菌(pseudomonads)、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及霉菌和酵母菌(moulds and yeasts)上升相对较少。感官评价、pH值、红度值a*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挥发性盐基氮(TVB-N)、L*、b*、腐胺(PUT)、尸胺(CAD)和酪胺(TYR)均呈现上升趋势;Aw值、盐分、亚硝酸盐、TBARS变化不明显。挥发性物质成分中的醛类呈下降趋势,酸类、醇类和酚类上升较多,相关系数较高的物质分别为乙醇(ethanol)、2-糖醇(2-furanmethanol)、正己醇(1-hexanol)、1-丙醇(1-propanol)、苯酚(phenol)、乙酸(acetic acid)等。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现代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HT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真空包装培根在04°C冷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变化,并分离鉴定主要腐败菌。结果表明,传统培养、分离和16S rDNA方法鉴定出26种腐败微生物,其中乳酸菌属占比相对较多;使用PCR-DGGE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13种细菌,大部分也为乳酸菌属。贮藏初期各种腐败菌均较少,贮藏末期明串珠菌属的肠膜明串珠菌占统治地位;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了更为丰富和精确的菌群变化信息,336个不同属的细菌被检测到,贮藏初期细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贮藏末期优势腐败菌为两种乳酸菌属的细菌,三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确定产品的主要特定腐败菌SSOs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明串珠菌(Leuconostoc carnosum)两株乳酸菌,此外肠杆菌(Serratia和Rahnella)、梭菌(Fusobacterium)和乳球菌(Lactococcus)等也具有较大的腐败潜能。对培根加工过程中生产环节的6个点(原料肉、腌制后、蒸煮后、烟熏后、切片后和包装后)进行取样,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高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生物动态变化,进而揭示SSOs的主要来源并最终找出来源,为产品工艺流程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传统培养、分离和16S rDNA方法鉴定出加工过程中的33种腐败微生物,其中原料肉和滚揉腌制后具有较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蒸煮后绝大部分被杀死;HTS结果表明,总计有428种不同属的细菌被检测到,不同的加工阶段具有不同的优势菌群且差异明显,贮藏阶段SSOs及潜在腐败菌明串珠菌(Leuconostoc)、弧菌(Vibrio)、假单胞菌(Pseudomonad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等均主要来源于滚揉腌制工艺阶段,推测是由于此阶段加入的水、香辛料和辅料带入,并与加工机械接触带来污染,因此此阶段的工艺环节为优势腐败菌的主要来源点。选取在贮藏阶段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到的5种主要优势腐败菌葡萄球菌P2(Staphylococcus xylosus)、乳酸菌P6(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肉食杆菌P9(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嗜冷菌P16(Leuconostoc gelidum)、肠杆菌P20(Serratia liquefaciens)等,随后反向接种到经过辐照处理的真空包装培根中,通过监测接种后培根贮藏期间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并结合高通量测序研究其菌相变化,判断各种菌致腐能力强弱。结果显示,沙雷氏菌P20、肉食杆菌P9和明串珠菌P6这三种菌具有较强的生长和腐败潜能。选取39种天然防腐保鲜剂对其中4种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抑菌圈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9种保鲜剂:聚赖氨酸(ε-PL)、肉桂醛、芥末、肉桂醛、牛至、百里香、草果、桂皮和丁香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进一步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然后把9种保鲜剂分三种组合进行配方优化,第一组为聚赖氨酸(ε-PL)、肉桂醛、芥末和Nisin的单因素组;第二组为肉桂醛、牛至、百里香精油组;第三组为草果、桂皮和丁香提取物组。采用正交法优化发现精油组M3(牛至+百里香)和提取物组的m1(丁香+草果)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随后把单因素组和优化的配方分别添加到培根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TVB-N及pH值的变化进行抑菌效果的判断,发现聚赖氨酸、肉桂醛和芥末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0.125 g/kg复配精油(牛至+百里香)和0.25g/kg复配香辛料提取物(丁香+草果)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均可延缓产品的腐败,有效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以期生产安全健康无污染、货架期长的低温肉制品。

胡光耀[4](2019)在《抑制葡萄采后真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保鲜应用》文中指出葡萄(Grape)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真菌入侵引起腐烂变质,失去其商品与营养价值,这种损失大约占葡萄损失30%-40%。因此葡萄采后贮藏期间防腐保鲜显得尤为重要。葡萄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包括: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葡萄灰霉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葡萄炭疽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其中以白腐病菌发病率最高约为30%。现今社会,主要以化学杀菌剂为主要方式来对葡萄采后病害进行防治,但使致病菌对化学杀菌剂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从而化学杀菌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化学杀菌剂不仅对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其高残留量对人体健康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寻找绿色健康、高效、无污染、无残留葡萄采后保鲜方法刻不容缓。大量的研究表明乳酸菌(Lactobacillus)能够产生具有抑制腐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来保护果蔬免受病害的侵染。因此分离筛选出对腐败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从而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以葡萄白腐病菌为指示菌,以乳酸菌对其抑制效果为衡量指标。从泡菜水中筛选分离出对白腐病菌有显着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测定其理化性质以及16SrDNA序列、研究乳酸菌的抑菌谱及其发酵上清液的性质,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以及发酵上清液对葡萄采后保鲜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筛选出了一株抑菌乳酸菌,命名为MG-1,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测定乳酸菌MG-1的理化性质以及16SrDNA序列,鉴定乳酸菌MG-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en bank登陆号为MG766279。2、以葡萄采后白腐病菌为指示菌,测定其发酵上清液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MG-1发酵上清液对热稳定,在120℃处理30min抑菌圈直径无明显变化;对酸稳定,在25℃下,pH 2-7范围内乳酸菌MG-1发酵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无明显变化;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稳定,但对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不稳定;对紫外线照射稳定,经20W紫外光照射150min,其抑菌圈直径与未经照射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3、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乳酸菌MG-1的最佳发酵条件与最佳培养基组分,并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优化了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为蔗糖20g、牛肉膏10g、磷酸氢二钾5g、蒸馏水1L;植物乳杆菌MG-1最佳发酵条件为时间为48h、温度为36℃、初始pH为7、接种量为2%时,抑菌圈直径为22.19mm与优化之前的抑菌圈直径(17.14mm)提高了29.40%。4、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乳酸菌发酵上清液诱导葡萄对白腐病菌抗性作用。结果显示:接种白腐病菌孢子12 d后,发酵上清液能有效抑制葡萄的发病率与CK2(刺伤后接种根白腐病菌孢子)相比,其发病率降低了16.92%(P<0.05);与CK1(刺伤后加无菌水)和CK2(刺伤后接种根白腐病菌孢子)相比,发酵上清液处理葡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提高了36.82%、16.34%(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了71.68%、52.92%(P<0.05);果胶酶(PG)活性分别下降了19.87%、12.26%(P<0.05);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分别提高了48.10%、20.60%(P<0.05);几丁质酶(CHI)提高了36.89%、22.49%(P<0.05);β-1,3-葡聚糖酶(GLU)提高了50.50%、15.15%(P<0.05);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5.00%、1.67%(P<0.05);游离脯氨酸分别提高了17.65%、9.18%(P<0.05)。由此表明,发酵上清液能提高葡萄抗病性,以及能有效抑制白腐病菌在葡萄果实上生长。5、发酵上清液对葡萄采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发酵上清液能有效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贮藏至第28d,发酵上清液组分别与CK组(无菌水处理)、保鲜剂组相比,腐烂率降低了34.38%、4.10%(P<0.05);其失重率降低6.25%、1.11%(P<0.05);硬度提高了32.01%、4.97%(P<0.05);还原糖提高了34.51%、14.72%(P<0.05);可滴定酸提高了49.80%、8.12%(P<0.05);维生素C减少了25.28%、8.30%损失(P<0.05);可溶性固形物降低了9.93%、3.53%(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13.42%、9.03%(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了52.89%、26.78%(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25.98%、3.69%(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了24.13%、10.37%(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36.06%、8.68%(P<0.05);果胶酶(PG)活性降低了20.64%、10.78%(P<0.05)。由此表明,发酵上清液能有效提高葡萄抗病性,有利于防腐保鲜,从而延长葡萄贮藏期。

王璐[5](2019)在《萎缩芽孢杆菌CP 297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对毛桃致腐霉菌的抑菌机理及保鲜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桃霉变是危害桃生产和采后的重要病害,对桃果的贮藏、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化学农药防腐剂的滥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安全、价廉的防腐替代品成为新时代的研究课题。醋醅是山西老陈醋酿制过程中重要的微生物来源,各种微生物的代谢及相互作用形成了山西老陈醋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其中芽孢菌的研究及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从霉变的毛桃中分离出两株主要致腐霉菌,从分离自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的五株芽孢菌中筛选出两株对毛桃致腐霉菌具有强抑菌效果的芽孢菌,并对其进行抑菌机理的研究,应用在防治毛桃整果霉变中,结果如下:(1)从霉变的毛桃中分离出两株主要致腐霉菌,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初步的形态学观察;又进一步做了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落初期呈白色绒毛状,浅灰色的菌株与桃吉尔霉的亲缘性最近,相似度为99.83%;菌落生长初期呈白色絮状,淡绿褐色的菌株与黄曲霉的亲缘性最近,相似度为99.63%,鉴定这两株菌为桃吉尔霉和黄曲霉。(2)以分离自毛桃的两株致腐霉菌为指示菌,用滤纸片法和平板对峙法对实验室分离自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的5株芽孢菌做了抑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萎缩芽孢杆菌CP 297、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30对桃吉尔霉MT108和黄曲霉MT106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对桃吉尔霉的抑菌作用最明显;萎缩芽孢杆菌CP 297对黄曲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CP 1991的抑菌效果较差;地衣芽孢杆菌CP 1671对两株霉菌均无抑菌效果。(3)通过测定电导率、胞外K+浓度、胞外AKP含量、霉菌生长量、菌丝形态、孢子萌发率等指标,研究了芽孢菌无细胞提取液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和萎缩芽孢杆菌CP 297都是通过改变毛桃致腐霉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壁来达到抑菌效果的。在光学显微镜下,黄曲霉MT106菌丝折叠现象严重,桃吉尔霉MT108菌丝表面粗糙,菌丝肥大变粗,失去了原有的完整性,且同一时间菌丝生长量为桃吉尔霉MT108的0.5倍;荧光显微镜下:培养基中添加了CP 2014-CFE、CP 297-CFE,在培养24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丝细胞膜通透性严重失衡,大量染液进入细胞内部。扫面电镜可以发现抑菌物对毛桃致腐霉菌的细胞壁及细胞完整性有很强的破坏效果。(4)将芽孢菌抑菌物质应用到毛桃保鲜贮藏应用试验中,研究了只喷施致腐霉菌、芽孢菌抑菌剂(CAE)与致腐霉菌联用、氯化钙与致腐霉菌联用对毛桃的保质期的影响,及在4℃和25℃两个温度条件下贮藏对毛桃品质的影响。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CAE可减少毛桃的失重率12%左右;CAE处理组POD、SOD等酶活比氯化钙、Nisin处理组高2%;PPO、MDA等酶活比氯化钙、Nisin处理组低2-5%;质构主要反映果实内部组织结构变化情况,CAE处理组桃果实衰老速度慢于其他处理组2-4 d,表明CAE对毛桃有保鲜效果。表明CAE对毛桃的保鲜效果优于商业抑菌剂Nisin和氯化钙,且单种芽孢菌抑菌剂的保鲜防腐效果不如混合芽孢菌抑菌剂的保鲜防腐效果。

郭媛丽[6](2019)在《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大蒜(Allium sativum)属于百合科葱属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大蒜在采后仍然进行着强烈的呼吸作用,造成鲜蒜组织内营养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从而使果实软化、褐变和腐烂等,影响着大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研究大蒜的保鲜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采用硅窗气调膜包装鲜蒜探究其保鲜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臭氧保鲜技术(10.72 mg/m3的臭氧,持续通入5 h)和防腐保鲜烟剂(按冷库容积的5 g/m3,熏蒸4 h)研究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并建立大蒜素的测定方法。结论如下:1.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比例、柱温、流速、检测条件、样品的提取条件。得到了测定大蒜素最优的液相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水=85:15(V:V),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4 nm。并求得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的回归方程为y=0.0008x+6.1853和y=5E-05x+4.7477,R2为0.9982,0.9994呈现良好线性关系。2.通过硅窗气调膜处理鲜蒜发现它能够有效的延缓鲜蒜呼吸强度、失水率的上升以及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色度等的下降和主要香气物质的释放量。提高了鲜蒜POD、SOD、CAT的活性,减缓了PPO的活性。在贮藏期90 d时,硅窗气调膜组的POD活性比CK组高6.95%,SOD活性比CK组高4.97%。增强了鲜蒜清除过氧化氢能力,减少了其对鲜蒜细胞的伤害,延缓了褐变的产生和氧化衰老。3.通过用硅窗气调膜的基础上结合臭氧和防腐保鲜烟剂探究其对鲜蒜的保鲜效果。得出4组处理中,硅窗气调膜结合浓度为10.72 mg/m3的臭氧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好。能够有效的减缓鲜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等营养物质的的下降。在贮藏150 d时主要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为33.9%、可滴定酸为0.24%、VC为3.85 mg/100 g、大蒜素为3.798 mg/g。有效提高了POD、SOD、CAT等活性,减缓鲜蒜中主要香气物质的释放和大蒜素含量的下降,最鲜蒜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徐玮[7](2019)在《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保鲜期病害的防效研究》文中提出柑橘保鲜是延长商品货架期、错峰销售、降低损耗率和提高柑橘品质的有效措施。柑橘保鲜通常分为留树保鲜和贮藏保鲜,留树保鲜能够延长柑橘上市时间,贮藏保鲜则能大大降低商品损耗率,二者缺一不可。为探索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留树保鲜和贮藏保鲜效果,本文采用不同药剂组合定期对春见柑橘进行喷施处理,探索对柑橘青霉病、绿霉病、酸腐病和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针对柑橘留树保鲜,试验剂量范围内所有组合未发现对柑橘果实和叶片产生药害。清水对照于药后30 d始见病果,而6个处理均从药后60 d始见病果。整个试验阶段6个处理的病果率显着低于清水对照,均能一定程度控制柑橘留树保鲜阶段病害。药后112 d,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着,其中处理D(75%抑霉唑硫酸盐SG 7500倍+400g/L戊唑·咪鲜胺EW 1000倍+19%丙环·嘧菌酯SE 1500倍)对柑橘留树保鲜阶段病害防治效果最好(93.30%),处理E(45%咪鲜胺EC 1500倍+29%嘧菌酯·戊唑醇SC 1500倍+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 1500倍)防治效果最差(66.41%)。对于炭疽病,处理G(400g/L戊唑·咪鲜胺EW 1000倍+19%丙环·嘧菌酯SE 1500倍+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WP 1500倍)防治效果最好(94.83%),处理E最差(75.38%)。对于酸腐病,处理D防治效果最好(90.10%),处理G最差(28.22%)。青霉病和绿霉病在柑橘留树保鲜阶段发病较轻。通过对留树保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测定,各药剂对柑橘果实无不良影响。针对柑橘贮藏保鲜,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对柑橘果实产生药害,其颜色、味道与清水对照相比,未发现有异常。药后30 d即可明显看出6种处理对柑橘贮藏保鲜阶段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病果率明显低于对照,病害得到有效控制。从整个试验阶段来看,处理4(75%抑霉唑硫酸盐SG 1500倍+45%咪鲜胺EC 900倍)对柑橘贮藏期病害总防治效果和炭疽病防效均最好,分别达到86.63100%和78.46100%,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P<0.05)。酸腐病在整个贮藏期内发生并不严重。青霉病和绿霉病在整个贮藏期内发生较为严重,各处理均能很好地防治贮藏期青霉病和绿霉病,防治效果均达100%。综上可见,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的保鲜效果显着。在留树保鲜方面,使用抑霉唑硫酸盐的药剂组合对柑橘炭疽病、酸腐病、青霉病的控病作用明显,且对果实无不良影响;在贮藏保鲜方面,以抑霉唑硫酸盐1500倍和咪鲜胺900倍混用配方防治效果最好。因此,以75%抑霉唑硫酸盐SG 1500倍和45%咪鲜胺EC 900倍混用配方用于柑橘贮藏保鲜病害的防治是四川柑橘产区较好的方案,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周艳[8](2019)在《Bacillomycin D抗真菌作用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Bacillomycin D是一类由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产生的强抗真菌活性的脂肽,具有高效、安全、不产生耐药性、抑菌谱广以及易降解等特点。目前,Bacillomycin D在生物防治、抗氧化、抗肿瘤和真菌感染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十分广泛。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单一靶标的传统抗真菌药物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关于药物组合,特别是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已成为热点。Bacillomycin D兼具表面活性与强抗真菌活性,这使它与其他抗真菌药剂间具有抗菌协同作用,从而拥有应用于组合抗真菌治疗的潜力。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fmbJ产生的抗菌脂肽Bacillomycin D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与两类抗真菌剂组合对4株产毒素霉菌作用的分级抑菌指数FICI,判定各组合作用类型,从而探究Bacillomycin D应用于抗真菌组合治疗的可能性。综合考虑作用剂量及作用类型,选取有潜力的组合对镰刀菌进行处理,探究其对镰刀菌的生长以及所产毒素的影响。最后,将Bacillomycin D应用于玉米的贮藏以及猪肉的保鲜,从而为Bacillomycin D在食品保藏方面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据。1.Bacillomycin D应用于抗真菌组合治疗可行性评价。Bacillomycin D兼具表面活性与强抗真菌活性,从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看,Bacillomycin D不及Surfactin,是一种乳化性能较弱的O/W型表面活性剂。Bacillomycin D对四株产毒真菌均具有显着的作用,MIC在31.25μg/mL~62.5 μg/mL,等剂量抑菌效果优于合成型和精油型抑真菌剂。根据FICI,Bacillomycin D能够对一部分药剂的抗真菌能力起促进作用,与受试12种抗真菌剂(合成型抗真菌剂:丙酸钙、双乙酸钠、百里酚、山梨酸钾;精油型抗真菌剂:樟脑油、薄荷油、肉桂油、桉叶油、丁香酚、柠檬醛、山苍籽油、八角茴香油)不存在拮抗抑菌现象,对亲水性抑真菌剂的效果略优于亲油性抗真菌剂。作为4种目标病原真菌的抗真菌组合成分,Bacillomycin D具有很大的潜力。组合药剂BD+Thy、BD+Cin能够通过抑制受试两株镰刀菌的生长来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2.不同产区玉米真菌多样性及呕吐毒素污染情况调查。玉米样本(共计12份)中细菌数量高于真菌数量,云南产玉米带菌量最少,而产自江苏、黑龙江和河南的玉米中细菌数量显着高于云南,且彼此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利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玉米样本真菌多样性(ITS1)调查发现,样本中可鉴定出4个门,16个纲,10个目,25个属,25个种。其中,在属水平上,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菌属、季也蒙毕氏酵母属占比基本在10%以上。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产自云南的玉米样品群落多样性最高,河南的最低。各组玉米样本中真菌的种类既存在一定的重叠,也存在差异,其中,云南和黑龙江产玉米拥有更多独有物种。12个样本中DON污染率达到了 100%,河南产玉米中DON含量最高,达到了266.51±20.93 ng/g。3.Bacillomycin D与丙酸钙复配在玉米贮藏中的应用。在丙酸钙和Bacillomycin D组合药剂中,丙酸钙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Bacillomycin D仅对真菌作用,1800μg/g丙酸钙与125 μg/g Bacillomycin D对真菌的作用效果接近。环境湿度会带来玉米水分含量的上升,从而导致微生物生长。1800 μg/g丙酸钙与低剂量(125 μg/g)、高剂量(250 μg/g)Bacillomycin D复配处理能够有效杀死其中部分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同时抑制剩余菌体的生长,从而抑制呕吐毒素的产生,作用效果随着剂量的加大而上升。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玉米理化品质也有所变化,游离脂肪酸含量上升,不同溶解性蛋白粗提物含量下降,而丙酸钙和BacillomycinD复配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此类劣变。4.Bacillomycin D与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复配在猪肉保鲜上的应用。冷鲜猪肉经4%嗜酸乳杆菌NX-6细菌素浸泡处理30 min后,其中所含腐败细菌受到控制,从3d开始,菌落总数水平就始终在对照组的1/10以下。猪肉品质裂变也的到一定控制:pH变化拐点比对照组延迟2d出现,且变化趋势明显缓于对照组;TVB-N值比对照组推迟2 d到达国标最高检出限;从3 d开始气味评分始终显着由于对照组(P<0.05)。改进配方后,浸泡62.5 μg/mL Bacillomycin D+4%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可以有效抑制储藏中前期(1-7d)猪肉中酵母菌的生长,该作用效应主要是BD产生的,在3d时NX2-6细菌素有较微弱的作用,最终确定应用于猪肉保鲜的生物保鲜剂配方:4%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62.5 μ g/mL bacillomycin D可以将猪肉的货架期延长2 d。

佟继旭[9](2018)在《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鲜食葡萄的采后贮藏存在很多问题。红地球作为我国重要的鲜食葡萄品种,在贮运过程中通常采用二氧化硫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但在其贮运过程中不仅存在二氧化硫(SO2)的漂白损伤,还可能存在SO2的残留量超标现象,影响人体健康。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鲜食葡萄产业包括产区产量、品种、栽培种植模式、产业发展趋势、对我国产业发展启示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归纳总结,继而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市面上流通较多的不同SO2保鲜剂对贮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同时模拟实际生产中的多种不同贮运条件,对SO2在红地球葡萄中的残留和人体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归纳出SO2类保鲜剂的使用规范和建议。本论文为红地球葡萄贮藏以及SO2类保鲜剂合理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了SO2保鲜剂用量因素对人体膳食安全的效应,找出了SO2类保鲜剂对葡萄贮藏影响的一般规律,可指导SO2类保鲜剂的研制,也为其他果蔬贮藏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国内外葡萄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总结出我国葡萄产业现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与国际上葡萄产业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葡萄产业化水平较低,且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应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依靠科技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制定和实施详细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标准技术,提升设施葡萄的装备水平,强化我国鲜食葡萄的品牌意识和销售模式,并逐步进军高端葡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功能,充分开展农户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鲜食葡萄从业者的素质。(2)不同SO2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葡萄果实随机分成五个释放速度保鲜剂处理组,分别是不经任何处理的葡萄果实作为空白对照CK组、T1(7包片+1包粉)组、T2(4包粉)组、T3(5包粉)组、标准SO2气体熏蒸处理结合T1(气+T1)组,分别在不同贮藏时间取样,进行腐烂率、落粒率、果梗褐变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汁pH等重要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进行SO2防腐保鲜处理的对照组,在第60d时果实已经严重腐烂,无法继续取样,而进行了SO2防腐保鲜处理的组别,果实最长可以贮藏近140天,可见SO2对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四种SO2保鲜剂处理组中,气+T1组的贮藏保鲜效果优于T1、T2、T3组,且能保持各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平稳变化,可见对于一些不耐二氧化硫的葡萄品种,在不断开发新型二氧化硫保鲜剂的同时,可不断尝试进行保鲜剂的复配和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贮藏保鲜效果;红地球葡萄果实贮藏期腐烂率与脱粒率呈极显着性正相关,与TSS含量、TA含量和硬度值呈极显着性负相关,与pH值和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脱粒率与TA含量、硬度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TSS含量、SO2残留含量呈负相关,与pH值呈正相关。(3)SO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残留量测定和膳食风险评估。一些像红地球葡萄需要长期贮藏保鲜的葡萄品种,由于长期处于较高二氧化硫浓度的环境中,果实大量吸收二氧化硫,可能会造成二氧化硫的残留超标。通过模拟红地球葡萄采收后的各种真实贮运过程,对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距离运输以及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多种保鲜剂使用情况下SO2残留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依据不同情况下的残留量及风险商判定公式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二氧化硫的检出率为100%,含量变化为2.9740.95 mg/kg,均小于我国农业农村部标准的最低SO2残留量标准,膳食安全评估结果表明,不同贮运环境下红地球葡萄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极低,不会对人身造成损伤,消费者可放心食用,这些结果为SO2类保鲜剂的现实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针对我国葡萄产业质量安全监管发展需求,提出了我国二氧化硫在葡萄中的使用建议,即政府与科研单位应制定合理的使用准则,不断健全配套的安全使用技术,包括使用的时间、用量、方法、使用范围、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和注意事项等,同时鼓励厂家开展SO2在葡萄上的登记,完善登记手续,促进SO2保鲜剂在葡萄上应用的合法化和规范化。

倪世杰[10](2018)在《不同冷藏保鲜处理对甜樱桃贮藏防腐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甜樱桃色艳味美、营养丰富,果肉柔软、果实皮薄、多汁,易受损伤,不耐贮运,采后易发生真菌性病害,导致腐烂变质,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影响甜樱桃的销售和加工及产业效益。本课题以甜樱桃拉宾斯和美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冷藏条件下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ing)结合杀菌剂、保鲜剂对甜樱桃防腐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MAP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的腐烂率影响:采用拉宾斯和美早甜樱桃果实进行CK和MAP膜袋盛装,美早樱桃采用2种MAP微孔膜袋包装(MAP1透气性高于MAP2),拉宾斯樱桃只采用MAP2膜袋包装,贮藏30天,结果表明,MAP可以显着降低樱桃腐烂率并有效保持果柄绿色,MAP2气体指标优于MAP1。2、乙烯控制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使用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乙烯吸附剂It’s Fresh结合MAP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进行处理,贮藏30天,结果表明,MAP1+乙烯抑制剂1-MCP和乙烯吸附剂处理均能降低樱桃腐烂率,MAP2+乙烯抑制剂1-MCP和乙烯吸附剂处理效果不显着。3、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使用200μL·L-1咯菌腈和0.5%纳他霉素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浸泡20 s,贮藏30天,结果表明,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均有效控制樱桃腐烂。4、不同处理对甜樱桃外观品质和货架期腐烂率的影响:采用MAP处理、乙烯控制处理、杀菌剂处理的美早,0℃贮藏1个月,调查凹陷率、掉柄率和25℃货架期腐烂率,结果表明,美早凹陷率在30%40%,掉柄率在5%15%,各处理均不能显着降低樱桃果面凹陷率和掉柄率;乙烯抑制剂和乙烯吸附剂有减轻樱桃果柄脱落的趋势;常温货架期中樱桃腐烂较快。

二、防腐保鲜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腐保鲜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脂类和脱落酸提高采后绿辣椒抗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辣椒简介
    1.2 辣椒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1 低温贮藏和冷激处理
        1.2.2 气调保鲜
        1.2.3 UV-C辐射处理保鲜
        1.2.4 化学保鲜
        1.2.5 辣椒贮藏保鲜的标准
    1.3 延缓冷害保鲜剂
        1.3.1 豆甾醇
        1.3.2 亚麻酸
        1.3.3 脱落酸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与目的
        1.4.1 选题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2章 抗冷性差异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仪器
    2.4 处理方法
    2.5 测定方法
        2.5.1 绿辣椒承受低温逆境的临界温度试验
        2.5.2 感官评价
        2.5.3 失重率测定
        2.5.4 细胞膜渗透率测定
        2.5.5 叶绿素荧光测定
    2.6 数据分析
    2.7 结果与分析
        2.7.1 冷处理对绿辣椒果实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7.2 绿辣椒果实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冷害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7.3 不同温度贮藏对绿辣椒果实感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2.8 小结
第3章 基于荧光和近红外对采后绿辣椒冷害和衰老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试剂与仪器
        3.3.1 实验主要试剂
        3.3.2 实验主要仪器
    3.4 处理方法
    3.5 测定方法
        3.5.1 感官评价、失重率、电解质外渗率测定
        3.5.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3.5.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87]
        3.5.4 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3.5.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5.6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5.7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荧光物质变化
        3.5.8 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
    3.6 数据分析
    3.7 结果分析
        3.7.1 低温贮藏绿辣椒的荧光光谱分析
        3.7.2 低温贮藏绿辣椒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3.7.3 低温贮藏绿辣椒的品质、生理指标与光谱的关系
    3.8 小结
第四章 乳化剂种类和三种保鲜剂浓度筛选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试剂与仪器
        4.3.1 主要试剂
        4.3.2 主要仪器
    4.4 处理方法
        4.4.1 乳化剂处理
        4.4.2 豆甾醇处理
        4.4.3 亚麻酸处理
        4.4.4 脱落酸处理
    4.5 实验方法
    4.6 数据分析
    4.7 结果与分析
        4.7.1 绿辣椒保鲜的乳化剂选择
        4.7.2 豆甾醇处理对采后绿辣椒果实保鲜效果研究
        4.7.3 脱落酸处理对采后绿辣椒果实保鲜效果研究
        4.7.4 亚麻酸处理对采后绿辣椒果实保鲜效果研究
    4.8 小结
第5章 三种保鲜剂对绿辣椒抗冷性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主要试剂与仪器
        5.3.1 实验主要试剂
        5.3.2 实验主要仪器
    5.4 处理方法
    5.5 测定方法
        5.5.1 感官评价、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的测定
        5.5.2 腐烂率测定[98]
        5.5.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绿素含量、还原型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5.5.4 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5.5.5 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5.5.6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以及近红外光谱测定荧光物质变化研究
    5.6 数据分析
    5.7 结果与分析
        5.7.1 保鲜剂对冷藏绿辣椒感官品质的影响
        5.7.2 保鲜剂对冷藏绿辣椒失重率的影响
        5.7.3 保鲜剂对绿辣椒腐烂率的影响
        5.7.4 保鲜剂对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5.7.5 保鲜剂对绿辣椒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5.7.6 保鲜剂对绿辣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7.7 保鲜剂对绿辣椒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影响
        5.7.8 保鲜剂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7.9 保鲜剂对冷藏绿辣椒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5.7.10 保鲜剂对冷藏绿辣椒主要脂肪酸的影响
        5.7.11 荧光光谱法对采后低温贮藏绿辣椒检测研究
        5.7.12 近红外光谱法对采后低温贮藏绿辣椒无损检测研究
    5.8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根据绿辣椒荧光参数确定合适的低温,用于绿辣椒贮运
        6.1.2 保鲜剂提高绿辣椒抗冷性,延缓其冷害的发生
        6.1.3 建立新的检测方法用于分析绿辣椒的衰老和低温伤害程度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即食风味小龙虾的复合保鲜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龙虾概述
    1.2 我国小龙虾养殖与加工现状
        1.2.1 小龙虾养殖现状
        1.2.2 小龙虾加工现状
    1.3 即食水产品研究现状
        1.3.1 即食小龙虾产品发展前景
    1.4 虾制品防腐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1.4.1 病原体的伤害及相应杀菌技术的应用研究
        1.4.2 包装技术与包装材料的发展
        1.4.3 食品防腐剂的发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1.4.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目的意义
        1.5.2 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反压杀菌温度对即食小龙虾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即食小龙虾的生产工艺
        2.2.2 菌落总数的测定
        2.2.3 感官评价的方法
        2.2.4 质构的测定
        2.2.5 TVB-N的测定
        2.2.6 p H的测定
        2.2.7 色差的测定
        2.2.8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反压杀菌温度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2.3.2 反压杀菌温度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2.3.3 储藏期内的胀袋情况
        2.3.4 反压杀菌温度对质构的影响
        2.3.5 反压杀菌温度对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影响
        2.3.6 反压杀菌温度对p H的影响
        2.3.7 反压杀菌温度对色差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装材料对即食小龙虾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菌落总数的测定
        3.2.2 感官评定的方法
        3.2.3 质构的测定
        3.2.4 TBA的测定
        3.2.5 色差的测定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耐高温蒸煮袋的市场价格
        3.3.2 复合包装袋对菌落总数变化的影响
        3.3.3 复合包装袋对感官评分的影响
        3.3.4 复合包装袋对质构的变化影响
        3.3.5 复合包装袋对硫代巴比妥酸(TBA)的变化影响
        3.3.6 复合包装袋对色差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保鲜剂对即食小龙虾货架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
        4.2.2 TVB-N的测定方法
        4.2.3 菌落总数的测定
        4.2.4 K值的测定
        4.2.5 风味的测定
        4.2.6 大肠杆菌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测定
        4.2.7 数据的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
        4.3.2 复合保鲜剂对TVB-N值的影响
        4.3.3 复合保鲜剂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4.3.4 复合保鲜剂对K值的影响
        4.3.5 复合保鲜剂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4.3.6 复合保鲜剂对大肠杆菌、致病菌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培根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腐败菌变化、鉴定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低温肉制品及其发展现状
    1.2 培根简介
        1.2.1 培根的起源及现状
        1.2.2 培根的加工工艺
    1.3 低温肉制品中微生物腐败
        1.3.1 优势腐败菌(SSO)
        1.3.2 优势腐败菌SSO的确定
        1.3.3 低温肉制品中的SSO
        1.3.4 SSO与生物胺形成的关系
        1.3.5 SSOs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关系
        1.3.6 微生物引起肉品腐败的检测
    1.4 低温肉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经典方法
        1.4.2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现代方法
    1.5 低温肉制品中腐败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1.5.1 生物保鲜剂种类及应用
        1.5.2 新型杀菌技术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真空包装培根腐败菌及贮藏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真空包装培根加工处理过程
        2.3.2 取样及处理
        2.3.3 感官评定
        2.3.4 pH值的测定
        2.3.5 水分活度(Aw)的测定
        2.3.6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2.3.7 TBARS值的测定
        2.3.8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2.3.9 盐分含量的测定
        2.3.10 色泽的测定
        2.3.11 蛋白、脂肪及水分含量的测定
        2.3.12 GC-MS分析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2.3.13 HPLC测定生物胺含量的变化
        2.3.14 质构分析
        2.3.15 电子鼻测定风味的变化
        2.3.16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3.17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感官品质变化
        2.4.2 pH值的变化
        2.4.3 Aw值的变化
        2.4.4 TVB-N值的变化
        2.4.5 L*,a*,b*值的变化
        2.4.6 蛋白、脂肪、水分含量的变化
        2.4.7 TBARS值的变化
        2.4.8 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4.9 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变化
        2.4.10 电子鼻分析
        2.4.11 GC-MS分析贮藏期气体成分变化
        2.4.12 HPLC测定生物胺含量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空包装培根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培根取样
        3.3.2 传统微生物的培养
        3.3.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3.3.4 传统培养微生物的菌种鉴定
        3.3.5 PCR-DGGE分析
        3.3.6 高通量检测
    3.4 结果分析
        3.4.1 传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3.4.2 PCR-DGGE结果鉴定
        3.4.3 高通量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培根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真空包装培根加工处理及取样
        4.3.2 pH值的测定
        4.3.3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4.3.4 盐分含量的变化
        4.3.5 TBARS值的测定
        4.3.6 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传统分离培养和鉴定
        4.3.6.2 单菌落的分离和纯化
        4.3.6.3 单菌落细菌DNA的提取
        4.3.6.416 S rDNA片段的PCR扩增
        4.3.7 高通量检测加工过程微生物菌相变化
        4.3.7.1 微生物菌体的收集
        4.3.7.2 样品直接提取细菌总DNA
        4.3.7.3 16S rDNA V3-V4区的PCR扩增
        4.3.7.4 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4.3.7.5 文库的构建
        4.3.7.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加工点pH的变化
        4.4.2 不同加工点TVB-N的变化
        4.4.3 不同加工点NaCl的变化
        4.4.4 不同加工点TBARS的变化
        4.4.5 传统微生物培养、分离和鉴定
        4.4.5.1 微生物计数
        4.4.5.216 S rDNA全长鉴定结果
        4.4.6 高通量测序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4.4.6.1 不同加工阶段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
        4.4.6.2 不同加工阶段微生物的菌落组成
        4.4.6.3 不同加工阶段微生物的菌落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势腐败菌对培根储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仪器及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无菌培根的制作
        5.3.2 细菌菌悬液的制作
        5.3.3 接种及贮藏
        5.3.4 pH值的测定
        5.3.5 TVB值的测定
        5.3.6 生物胺的测定
        5.3.7 电子鼻测定接种不同腐败菌后风味的变化
        5.3.8 GC-MS分析接种不同腐败菌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5.3.9 传统方法检测接种不同腐败菌后微生物的测定
        5.3.10 高通量检测接种不同腐败菌后微生物变化
    5.4 结果和讨论
        5.4.1 微生物的变化
        5.4.3 电子鼻分析接种不同腐败菌对培根风味的影响
        5.4.5 不同腐败菌对生物胺的影响
        5.4.6 高通量检测接种不同腐败菌对贮藏末期菌相变化的影响
        5.4.6.1 物种的丰度和均匀度
        5.4.6.2 接种不同腐败菌贮藏45 天后培根菌落组成
        5.4.6.3 不同加工阶段微生物的菌落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然保鲜剂的筛选及在培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6.2.1 试验材料
        6.2.2 仪器及设备
    6.3 试验方法
        6.3.1 天然产物的预处理
        6.3.2 受试菌悬液的制备
        6.3.3 天然保鲜剂抑菌活力的初筛
        6.3.4 筛选天然保鲜剂抑菌活力的测试
        6.3.5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6.3.6 精油组和提取物组的复配实验
        6.3.7 天然防腐保鲜剂对真空包装培根抗菌效果研究
    6.4 结果与分析
        6.4.1 39种天然保鲜剂的初筛
        6.4.2 不同浓度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效果
        6.4.3 9种天然产物对受试菌的MIC值
        6.4.4 复配抑菌实验结果
        6.4.5 天然保鲜剂对真空包装培根抗菌效果的研究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抑制葡萄采后真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葡萄采后损失主要影响因素
        1.2.1 影响葡萄采后贮藏期的自身因素
        1.2.2 影响葡萄贮藏期的环境因素
    1.3 葡萄采后贮藏期间的主要病害
        1.3.1 葡萄采后白腐病
        1.3.2 葡萄采后灰霉病
        1.3.4 葡萄采后黑粉病
        1.3.5 葡萄采后炭疽病
    1.4 葡萄采后主要病菌的防治及保鲜
        1.4.1 低温贮藏保鲜
        1.4.2 辐射贮藏保鲜
        1.4.3 化学防腐贮藏保鲜
        1.4.4 生物防腐保鲜
    1.5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防腐剂
        1.5.1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
        1.5.2 乳酸菌代谢产物的抑菌机理
        1.5.3 乳酸菌生物防腐剂
        1.5.4 乳酸菌生物防腐剂在果蔬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抑制葡萄采后真菌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菌株
        2.1.3 试剂与培养基
        2.1.4 仪器、设备
        2.1.5 试验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乳酸菌筛选
        2.2.2 形态学观察
        2.2.3 生理生化鉴定
        2.2.4 16S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2.2.5 菌株MG-1生长曲线
        2.2.6 有机酸与过氧化氢的干扰排除
        2.2.7 发酵上清液酸碱稳定性
        2.2.8 发酵上清液热稳定性
        2.2.9 发酵上清液蛋白酶敏感性
        2.2.10 发酵上清液紫外线照射敏感性
        2.2.11 抑菌谱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MG-1发酵条件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方法
        3.1.3 培养条件响应面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植物乳杆菌MG-1培养基组分单因素试验结果
        3.2.2 植物乳杆菌MG-1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
        3.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植物乳杆菌MG-1发酵条件
        3.2.4 验证试验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MG-1发酵液诱导葡萄对白腐病菌抗性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和设备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发病率的影响
        4.2.2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PAL(苯丙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2.3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2.4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PG(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4.2.5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2.6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几丁质酶(CHI)的影响
        4.2.7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β-1,3葡聚糖酶(GLU)的影响
        4.2.8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2.9 发酵上清液对损伤接种葡萄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乳杆菌MG-1发酵上清液对葡萄保鲜效果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腐烂率的影响
        5.2.2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5.2.3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硬度的影响
        5.2.4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还原糖的影响
        5.2.5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Vc含量的影响
        5.2.6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5.2.7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5.2.8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MDA的影响
        5.2.9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 POD 活性的影响
        5.2.10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PPO活性的影响
        5.2.11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SOD活性的影响
        5.2.12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CAT活性的影响
        5.2.13 发酵上清液对葡萄PG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萎缩芽孢杆菌CP 297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对毛桃致腐霉菌的抑菌机理及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山西老陈醋及芽孢菌概述
        1.1.1 山西老陈醋简介
        1.1.2 芽孢菌在山西老陈老陈醋中的作用
    1.2 芽孢菌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1.2.1 芽孢菌抑菌物质分类
        1.2.2 芽孢菌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1.3 毛桃防腐保鲜研究进展
        1.3.1 毛桃腐败原因
        1.3.2 毛桃保鲜防腐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毛桃致腐霉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培养基
        2.1.5 主要试剂配方
    2.2 试验方法
        2.2.1 毛桃致腐霉菌的分离纯化
        2.2.2 毛桃致病霉菌的鉴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毛桃致腐霉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
        2.3.2 毛桃致腐霉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3.3 霉菌ITS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
        2.3.4 霉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毛桃致腐霉菌具有抑菌效果芽孢菌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仪器
        3.1.4 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芽孢菌无细胞提取液(CFE)的制备
        3.2.2 毛桃病原菌的处理
        3.2.3 具有抑毛桃致腐霉菌芽孢菌的筛选
        3.2.4 具有高抑菌效果的复配芽孢菌对毛桃致腐霉菌的抑制作用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五株芽孢菌对桃吉尔霉MT108 抑菌筛选实验结果
        3.3.2 五株芽孢菌对黄曲霉MT106 抑菌筛选实验结果
        3.3.3 复配芽孢菌对两株毛桃致腐霉菌抑菌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萎缩芽孢杆菌CP297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P2014 对毛桃致腐霉菌的抑菌机理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样品来源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培养基
    4.2 试验方法
        4.2.1 芽孢菌无细胞提取液(CFE)的制备
        4.2.2 芽孢菌CFE对毛桃致腐霉菌生长特性的影响测定
        4.2.3 芽孢菌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胞外钾离子浓度的影响测定
        4.2.4 芽孢菌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胞外AKP含量的影响测定
        4.2.5 芽孢菌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菌液电导率的影响测定
        4.2.6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芽孢菌CFE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4.2.7 扫描电镜下观察CFE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FE对毛桃致腐霉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4.3.2 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胞外钾离子浓度的影响
        4.3.3 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胞外AKP含量的影响
        4.3.4 CFE对毛桃致腐霉菌菌液电导率的影响
        4.3.5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FE对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
        4.3.6 扫描电镜下观察CFE对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萎缩芽孢杆菌CP297 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P2014 抑菌产物在预防由霉菌引起的毛桃腐败中的应用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5.1.1 样品来源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1.4 培养基
        5.1.5 主要试剂配方
    5.2 试验方法
        5.2.1 芽孢菌抑菌剂的制备
        5.2.2 毛桃致腐霉菌菌液的制备
        5.2.3 芽孢菌抑菌剂在预防毛桃腐败中的应用
    5.3 结果与讨论
        5.3.1 4℃保藏条件下CAE在预防毛桃霉变中的应用
        5.3.2 4℃保藏条件下CAE在预防毛桃致腐霉菌处理后毛桃霉变中的应用
        5.3.3 25℃保藏条件下CAE在预防毛桃霉变中的应用
        5.3.4 25℃保藏条件下CAE在预防毛桃致腐霉菌处理后毛桃霉变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6)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蒜的营养价值及鲜蒜种植业发展现状
        1.1.1 大蒜的营养价值
        1.1.2 大蒜种植业发展现状
    1.2 大蒜的采后生理特性
    1.3 大蒜贮藏保鲜技术
        1.3.1 物理贮藏方法
        1.3.2 化学贮藏方法
    1.4 大蒜贮藏现状
    1.5 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1 臭氧保鲜剂
        1.5.2 1-MCP保鲜剂
        1.5.3 果蔬防腐保鲜烟雾剂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1.7.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方法的建立
        1.7.2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1.7.3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液的制备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2.4 样品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2.3.2 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2.3.3 方法学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窗气调膜处理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呼吸强度的影响
        3.2.2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硬度的影响
        3.2.3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失水率的影响
        3.2.4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VC含量的影响
        3.2.5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2.6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可滴定酸的影响
        3.2.7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色差变化的影响
        3.2.8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2.9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3.2.10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2.11 硅窗气调膜对鲜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2.12 硅窗膜处理对鲜蒜主要香气物质的影响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4.1 材料与试剂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呼吸强度的影响
        4.2.2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失重率的影响
        4.2.3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硬度的影响
        4.2.4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5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可滴定酸的影响
        4.2.6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色差的影响
        4.2.7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VC含量的影响
        4.2.8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POD的影响
        4.2.9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CAT的影响
        4.2.10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SOD的影响
        4.2.11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PPO的影响
        4.2.12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
        4.2.13 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中大蒜素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7)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保鲜期病害的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国柑橘产业概述
    1.2 柑橘贮藏期病害
    1.3 柑橘常用保鲜技术
        1.3.1 贮藏保鲜
        1.3.2 留树保鲜
        1.3.3 药剂保鲜技术
        1.3.4 生物技术保鲜
        1.3.5 目前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
    1.4 抑霉唑硫酸盐在水果保鲜方面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留树保鲜期病害的防效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药剂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柑橘留树保鲜阶段病害防治效果
        2.2.2 对炭疽病的防效
        2.2.3 对酸腐病的防效
        2.2.4 对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效
        2.2.5 对果实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贮藏保鲜期病害的防效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药剂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柑橘贮藏保鲜阶段病害的防治效果
        3.2.2 对炭疽病的防效
        3.2.3 对酸腐病的防效
        3.2.4 对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效
        3.2.5 对柑橘蒂腐病的防效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Bacillomycin D抗真菌作用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Bacillomycin D
        1.1枯草芽孢杆菌
        1.2 Bacillomycin D分子结构
        1.3 Bacillomycin D的应用
    2 抗真菌组合
        2.1 常见抗真菌组合的成分
        2.2 抗真菌组合作用机制
    3 粮食中微生物及真菌毒素污染
        3.1 粮食中微生物分布
        3.2 粮食中真菌毒素污染
        3.3 玉米中微生物及真菌毒素污染
    4 玉米贮藏
        4.1 贮藏中玉米品质的变化
        4.2 玉米贮藏技术
    5 猪肉贮藏
        5.1 猪肉中微生物污染
        5.2 猪肉防腐剂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Bacillomycin D与两类抑菌剂的组合抗真菌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Bacillomycin D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HLB值)
        2.2 Bacillomycin D与两类抗真菌剂抗菌敏感性测定
        2.3 Bacillomycin D与两类抗真菌剂联合作用FICI
        2.4 Bacillomycin D与两类抗真菌剂联合作用类型比较
        2.5 BD+Thy、BD+Cin组合药剂对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及产呕吐毒素的影响
        2.6 BD+Thy、BD+Cin组合药剂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及产伏马菌素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产区玉米真菌多样性及呕吐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产区玉米菌落总数比较
        2.2 不同玉米样本真菌多样性(ITS1)调查
        2.3 不同产区玉米呕吐毒素含量比较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Bacillomycin D与丙酸钙复配在玉米贮藏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中玉米水分含量的变化
        2.2 贮藏中玉米菌落总数的变化
        2.3 贮藏中玉米呕吐毒素含量的变化
        2.4 贮藏中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
        2.5 贮藏中玉米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Bacillomycin D与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复配在猪肉保鲜上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的效价研究
        2.2 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在猪肉保鲜上的应用
        2.3 Bacillomycin D与嗜酸乳杆菌NX2-6细菌素复配在猪肉保鲜上的应用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发表文章
致谢

(9)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葡萄采后生理病理现状
        1.2.1 葡萄采后生理
        1.2.2 葡萄的采后病害
        1.2.3 影响葡萄贮藏的因素
    1.3 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现状
        1.3.1 改善葡萄保鲜的方法
        1.3.2 鲜食葡萄的贮运保鲜方法
    1.4 防腐保鲜剂二氧化硫的使用现状
        1.4.1 二氧化硫保鲜剂在葡萄贮运中的应用
        1.4.2 食品中二氧化硫限量的标准
        1.4.3 食品中添加二氧化硫的安全现状
        1.4.4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风险评估
        1.4.5 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的方法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5.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1.5.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
        1.5.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及贮运现状调研分析
    2.1 鲜食葡萄产业现状调研
        2.1.1 鲜食葡萄的种植情况
        2.1.2 我国鲜食葡萄贮藏情况
        2.1.3 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趋势
    2.2 我国鲜食葡萄的质量标准
        2.2.1 鲜食葡萄收贮运标准
        2.2.2 鲜食葡萄中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简称三剂)使用情况
        2.2.3 鲜食葡萄中添加剂使用限量
    2.3 我国市售葡萄二氧化硫保鲜剂的调研
第三章 SO_2类保鲜剂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处理方法
        3.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1.5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影响葡萄品质的指标测定
        3.2.2 SO_2 保鲜剂处理后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_2类保鲜剂在红地球葡萄贮藏中的膳食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处理方法
        4.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二氧化硫在葡萄静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2 二氧化硫在葡萄动态冷库贮藏时的使用方法、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3 脉冲式二氧化硫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2.4 二氧化硫气体熏蒸结合保鲜剂处理在葡萄贮藏环节中的残留量及风险水平评估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推进葡萄产业升级、制定产业标准技术
        5.2.2 建立健全“三剂”的依法管理
        5.2.3 促进二氧化硫在葡萄上的登记
        5.2.4 加强SO_2类保鲜剂管理
        5.2.5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科普宣传
        5.2.6 加强二氧化硫保鲜剂的风险评估
        5.2.7 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
    5.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5.3.1 本文创新点
        5.3.2 本文主要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不同冷藏保鲜处理对甜樱桃贮藏防腐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甜樱桃的生产现状
    1.2 影响甜樱桃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
        1.2.1 甜樱桃的采后主要病害
        1.2.2 与果实成熟相关的酶
        1.2.3 环境因素
        1.2.4 呼吸作用
        1.2.5 乙烯作用
    1.3 甜樱桃的贮藏保鲜技术
        1.3.1 气调保鲜
        1.3.2 杀菌剂保鲜
        1.3.3 化学保鲜法
        1.3.4 其他保鲜技术
    1.4 论文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
    2.2 试验处理
        2.2.1 预处理
        2.2.2 MAP包装处理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的腐烂率影响
        2.2.3 乙烯控制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2.2.4 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2.2.5 不同处理对甜樱桃外观品质和货架期腐烂率的影响
    2.3 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MAP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的腐烂率影响
    3.2 乙烯控制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3.2.1 乙烯抑制剂1-MCP和乙烯吸附剂It’sFresh对甜樱桃美早的防腐效果
        3.2.2 乙烯抑制剂1-MCP和乙烯吸附剂It’sFresh对甜樱桃拉宾斯的防腐效果
    3.3 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3.3.1 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对甜樱桃美早的防腐效果
        3.3.2 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处理对甜樱桃拉宾斯的防腐效果
    3.4 不同处理对甜樱桃外观品质和货架期腐烂率的影响
        3.4.1 不同处理对甜樱桃凹陷率的影响
        3.4.2 不同处理对甜樱桃掉柄率影响
        3.4.3 不同处理甜樱桃货架期腐烂率
4 讨论
    4.1 MAP对甜樱桃美早和拉宾斯的腐烂率影响
    4.2 乙烯控制处理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4.3 杀菌剂咯菌腈和纳他霉素对甜樱桃的防腐效果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防腐保鲜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脂类和脱落酸提高采后绿辣椒抗冷性的研究[D]. 李楠.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2)
  • [2]即食风味小龙虾的复合保鲜工艺研究[D]. 李肖婵.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培根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腐败菌变化、鉴定及控制[D]. 李新福. 江南大学, 2019(05)
  • [4]抑制葡萄采后真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保鲜应用[D]. 胡光耀.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5]萎缩芽孢杆菌CP 297和解淀粉芽孢杆菌CP 2014对毛桃致腐霉菌的抑菌机理及保鲜应用[D]. 王璐.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6]硅窗气调膜结合不同保鲜剂对鲜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D]. 郭媛丽.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7]抑霉唑硫酸盐对柑橘保鲜期病害的防效研究[D]. 徐玮.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8]Bacillomycin D抗真菌作用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D]. 周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二氧化硫防腐保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影响及风险评估的研究[D]. 佟继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08)
  • [10]不同冷藏保鲜处理对甜樱桃贮藏防腐效果研究[D]. 倪世杰. 山东农业大学, 2018(10)

标签:;  ;  ;  

防腐剂在桃贮藏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