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叶玲玲[1](2021)在《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K医院投资决策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徐清月[2](2021)在《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作息时间颠倒,睡眠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饮食不规律,依靠外卖和方便食品过度,再加上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状况对居民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在光华博斯特发布的《2020年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中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严重影响国民的健康寿命,近十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患病人数增加了接近一倍,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患上肿瘤疾病,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患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而离世。而本文所研究的核医学科主要开展上述疾病的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项目,作为一门重要医技科室,起到辅助临床科室对相关疾病作出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作用。核医学诊断具有灵敏度高、放射性药物种类繁多、特异性的优势特点。目前我国核医学科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有关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的规范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缺乏建设核医学科完整的理论指导,研究现代医院核医学科的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迫切性。本论文属于《现代医院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总课题下的子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诊断模式、不同治疗方案,强调适应差异化医学需求的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已成为现代医院解决疾病疗愈环境的一种必要保障。本文也将从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作为出发点,根据核医学科的特殊性进一步对核医学科进行详细的建筑设计研究。本论文第一章通过对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背景研究、国内外资料查询及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内容和意义,以及列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阐述核医学科相关概念、发展过程、主要设备、主要业务、检查流程、科室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也为之后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章对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进行调研,筛选符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医院,选取单廊式、双廊式和多廊式各一家医院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分别从科室概况、功能分区、房间组成、流线分析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目前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中核医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第四章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及建筑设计理论知识解决上述问题,阐述核医学科的场地选址、规模要求、布局方式以及建筑空间设计的功能房间组成、流线设计、流线组织方式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建筑设计要点,总结出一套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专科专属医疗空间的设计方法和规律;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特殊的的辐射防护、空调通风、排水和设备供配电等方面设计要点,以及这些特殊的其他专业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影像和要求。最后,得出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优化策略,并结合当代新技术的发展,展望核医学科未来发展,为之后现代综合医学院的核医学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和依据。
王宝[3](2021)在《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居民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量不足、“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效能低下。如何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实施分级诊疗能够缓解现行状态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紧张状态,促使全社会医疗卫生行业得到良性发展。本文对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的运行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基层首诊程度低、双向转诊不畅通以及政府财政投入不够等问题。其次,构建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的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效果实施的影响因素。再次,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的分级诊疗实施经验进行总结,为国内外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提供启示。最后,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对策如下:(1)政府需要增加各级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改善各级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才储备实力;(2)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并制定人才优待福利政策。(3)加强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4)破除多层级医疗机构间壁垒,加强信息沟通和合作。上述建议将为完善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金越[4](2021)在《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无论是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发展规模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乎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信誉和口碑,进而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在此条件背景下,应进一步优化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满足医院救治患者的需要,最终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在行业的竞争力。本文以A医院为例,对其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医院的实地调查,并结合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相关理论,对该医院当前医疗设备采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原因,并依据项目管理的理论提出优化目标,制定具体的优化策略,最后,总结研究过程并探讨下一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A医院在流程和管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不过还存在着更大的改进空间,这也说明在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当中引入项目化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分析可知,在进行医疗设备采购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部门和科室都应该积极主动的相互配合,并将每次采购作为项目对待,高效整合资源,并且管理层要介入其中,建立并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站在医院总体发展的高度来制定出有效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策略。
朱莹[5](2020)在《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文中指出公立医院在发展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有效地管理大型医疗设备,加强投资效益分析、评价与考核,从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医疗设备中价值100万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都过半,只有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大型医疗设备,让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对医院产生巨大的效益,这是公立医院谋求出路的迫切任务。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在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方面,经验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国际先进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理论,将笔者实习单位A公立医院作为输入口,在原有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引进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研究构建一个科学、完备的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分析了推行该考核系统的难点,同时也为其他公立医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全文从以下六大章节进行展开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章梳理了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计量相关的理论和文献;第三章以A公立医院为例,立足实际分析了该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现状、考核体系现状及推行考核体系存在的困难;第四章是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的具体引入与构建,包含具体设计与实施措施;第五章研究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的具体构建,包括投资效益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以及考评办法。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视角创新:由于我国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效益考核时既考虑经济效益,更关注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二是内容创新:以A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战略地图以及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工具,导入了反映经济效益和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构建了一个科学的适用于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
毛琪[6](2020)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设备投放成本-效益评价及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颜梦平[7](2020)在《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医院对疾病的诊查与治疗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承担着守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社会责任。随着民营医院的崛起,公立医院所处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如何优化医疗设备管理,降低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竞争力,对于实现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以LD医院为具体研究对象,研究了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初期收集并整理出国内外相关的医疗设备管理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有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理论、大型医疗设备ABC分类法、模糊数学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对经典进行了回顾,为全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分别从LD医院简介、外部环境分析、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指出当前LD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是设备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医疗设备资产管理混乱、医疗设备前期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医疗设备中期管理体系不完善、医疗设备后期报废残值率高等问题。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设备质量管理意识薄弱、设备管理信息平台落后、设备管理制度缺位、设备管理技术能力落后等。再次,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为主线,设计了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包括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构架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了医疗设备管理流程,流程具体到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信息传递、风险评估等职责,极大提高了医疗设备管理水平。最后,从积极培育企业文化、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搭建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实施设备全面质量管理为出发点,提出了实施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希望本文能给LD医院更好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同时能帮助其他医院构建出适合自身的医疗设备科学管理模式。
张凯清[8](2020)在《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与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综合评价现有影像设备的使用效果,分析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相关联因素,为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影像资源配置、提高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提出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乡镇卫生院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在赣州市每个县市区抽取1家中心卫生院和2家一般卫生院(最终得到56家乡镇卫生院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在现场对56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56家乡镇卫生院中分别随机抽取4家中心卫生院和6家一般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及影像科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定量资料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1.影像设备配置情况:乡镇卫生院现有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设备和超声诊断仪两大类,包括普通X光机(25.34%)、CR(10.00%)、DR(8.00%)、CT(3.33%)、黑白超声(33.33%)和彩超(20.00%)。56家乡镇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2.68±0.89台,国产设备占多(86.67%)。中心卫生院现有X线设备以DR(17.18%)为主,超声诊断仪以彩超(29.69%)为主,一般卫生院相应则以普通X光机(30.58%)和黑白超声(41.18%)为主,中心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数(3.20±1.69台)高于一般卫生院(2.39±1.26台)(P<0.05)。2.影像设备使用年限情况:乡镇卫生院正在使用的影像设备平均使用年限为6.31±4.19年,中心卫生院X线设备平均使用年限(3.75±4.06年)少于一般卫生院X线设备(7.87±4.09年)(P<0.05),超期使用率较高的设备是普通X光机(92.59%)和黑白超声(54.76%)。3.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情况:中心卫生院单台设备日均检查人次数达10次以上的影像设备占(43.19%)多于一般卫生院(17.56%),小于10次的影像设备在同类型设备中构成比是:普通X光机为73.08%、CR为73.33%、DR为71.43%、黑白超声为78.51%、彩超为64.00%。4.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从临床效应、操作运行、安全服务、维修保养、售后培训5个维度、11个评价指标对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进行使用效果评价,获“好评”的影像设备占25.34%、“中等”占63.02%、“差评”占11.64%。各类设备中DR好评率最高(100.00%),其次彩超(43.33%),普通X光机差评率最高(28.56%),其次黑白超声(12.00%)。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学历上升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而男性与使用总评分呈负相关,X线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对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超声诊断仪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彩超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5.影像卫生人员配置情况: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年龄在36岁以下占79.25%、46岁以上占4.40%,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占28.31%,人员以低学历、低职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主,大专学历54.72%、中专及以下32.07%、初级以下占89.31%,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占60.38%,有编人员占71.70%、影像专业毕业人员占76.10%,人员参加进修培训时间为160.15±121.90天。影像卫生人员人均年收入4.02±0.55万元,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34.82%对放射防护条件不满意,有73.21%的放射工作人员不能正常享受放射假,人均每月放射津贴63.99±39.01元,仅8.93%的乡镇卫生院发放金额达标。56家乡镇卫生院近三年离职人数46人,招聘引进56人,50.00%的离职人员因乡镇卫生院待遇低而离职。结论:1.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不均衡,中心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的配置数量、配置档次优于一般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与2014年江西省规定的X线设备配置标准(DR)仍有一定差距。2.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超期使用现象明显,尤以一般卫生院为甚。中心卫生院更换影像设备偏重于X线设备方面,首选DR;一般卫生院更换X线设备首选CR。3.赣州市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以国产设备为主(CT除外),国产影像设备在乡镇卫生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市场。4.单位级别、执业资格、学历是影响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能提高X线设备使用效果评价,单位级别、执业资格提升、彩超能提高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效果评价。5.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收入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业务能力提升的良性环境;人员趋于年轻化,以低学历、低职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为主,无执业资格人员占据一定比例,诊疗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和医疗风险。6.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应根据卫生院服务需求和服务能力逐级、逐步更换不同档次的影像设备,首选国产设备。
陈锦华[9](2020)在《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加快、要求不断丰富,如何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构建合理稳固就医格局,是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2009年4月,我国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国家启动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要求各层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推进以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为主要内容的分级诊疗工作。2010年原卫生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各层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推动实施分级诊疗。2012年,《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找准各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和资源帮扶。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分级诊疗,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统筹医疗资源、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就医格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文章对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展对分级诊疗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对分级诊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研究、国际经验研究、现状研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及实践评价研究等方面。本文以利益集团理论和资源整合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法,总结W市实施分级诊疗主要措施有五项: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三是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四是规范分级诊疗制度,五是强化分级诊疗考核。文章通过对W市分级诊疗现状展开分析,发现W市分级诊疗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医疗设备缺失、基层医院床位利用率低、双向转诊率下降、患者基层首诊率低、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等问题。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和满意度展开对W市分级诊疗效果分析发现,一是超过一半比例的患者对分级诊疗不知晓具体内容,医务人员绝大部分能够知晓分级诊疗内容;二是就诊等候时间长短、医疗设备配置是否齐全、是否能够及时判断病情、诊疗的延续性等是影响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三是工作环境好坏、医疗设备配置是否齐全、医疗信息是否共享、收入水平高低等是影响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四是导致基层医院难以吸收卫技人才的主要原因有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职业发展困哪、学术科研机会少等;五是80%医务人员认为要发挥医联体统筹医疗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基层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诊疗环境、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投入。文章还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借鉴以英国、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分级诊疗优势经验,对国内五大分级诊疗模式展开分析比较。文章得出W市医联体式分级诊疗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级诊疗宣传效果欠佳,二是基层首诊率低,三是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四是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五是双向转诊制度不够完善。针对目前W市医联体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度;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完善分级诊疗特别是双向转诊制度;打破固有利益关系,回归医院功能定位等,完善W市的分级诊疗模式。并从研究分级诊疗、医保支付、人才引进培养、临床管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六个方面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本文创新有三点:一是对国内外代表分级诊疗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二是通过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认知和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对W市分级诊疗效果展开分析研究;三是总结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优秀经验,创新构建W市分级诊疗模式,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本文弥补了对分级诊疗模式研究分析的空缺,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借鉴参考意义。
张桂蕾[10](2020)在《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大型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医疗技术的改革创新推进了我国医疗水平发展。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相关设备的辅助,并且大型医疗设备给医院带来的收入是医院总体收入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各大医院彼此之间激烈的比拼与竞争里,大型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使得医院可以在医疗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在医院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带来的多重效益趋之若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些医院不考虑设备引进后能否能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只是片面注重采购配置高端、技术进步、功能齐全的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实际并不能发挥设备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结合管理学及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以作者所在医院的实际运营数据,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利用评价得出的结论,希望可以为推进医院的设备购置及运营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解决M医院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中缺乏具有数据支撑的可行性报告的问题。旨在为M医院提出有参考意义的建议,进而降低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的成本,提升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利益。文章采用以上研究方法,对M医院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了成本与效益分析,也对医院进行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本文认为,采购和管理大型医疗设备,要参考医院的实际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要,也同样要考虑到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2)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类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增加 |
1.1.2 医学影像的发展 |
1.1.3 核医学科简介 |
1.1.4 所属研究课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核医学科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核医学科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核医学科概述 |
2.1 影像核医学 |
2.1.1 核医学 |
2.1.2 影像核医学的概述 |
2.2 核医学科 |
2.2.1 核医学科的主要设备 |
2.2.2 核医学科的主要业务 |
2.2.3 核医学科检查相关流程简介 |
2.3 核医学科设置条件和设备配置条件 |
2.3.1 医疗机构设置条件 |
2.3.2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案例调研 |
3.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及核医学科调研现状 |
3.1.1 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现状 |
3.1.2 核医学科现状 |
3.1.3 调研案例分析选取 |
3.2 西安长安医院 |
3.2.1 概况 |
3.2.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2.3 流线分析 |
3.2.4 人性化设计 |
3.2.5 总结 |
3.3 西安高新医院 |
3.3.1 概况 |
3.3.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3.3 流线分析 |
3.3.4 人性化设计 |
3.3.5 总结 |
3.4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 |
3.4.1 概况 |
3.4.2 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
3.4.3 流线分析 |
3.4.4 人性化设计 |
3.4.5 总结 |
3.5 调研分析总结 |
3.5.1 改扩建核医学科 |
3.5.2 新建核医学科 |
3.6 本章小结 |
4 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
4.1 核医学科的场所选址 |
4.1.1 场所要求 |
4.1.2 与其他科室关系 |
4.2 核医学科的布局方式 |
4.2.1 分散式 |
4.2.2 集中式 |
4.2.3 独立式 |
4.2.4 附属式 |
4.2.5 地上式 |
4.2.6 地下式 |
4.3 核医学科的规模要求 |
4.4 核医学科的主要功能房间组成 |
4.4.1 SPECT-CT机房 |
4.4.2 PET-CT机房 |
4.4.3 PET-MRI机房 |
4.4.4 回旋加速器核药物制备区 |
4.4.5 核素病房 |
4.4.6 其他功能房间 |
4.5 核医学科的流线组织 |
4.5.1 流线设计 |
4.5.2 常见空间组合方式 |
4.6 核医学科的人性化设计 |
4.6.1 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 |
4.6.2 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
4.6.3 病房人性化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核医学科相关专业设计研究 |
5.1 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设计 |
5.1.1 辐射防护材料的选择 |
5.1.2 常用防护器材 |
5.1.3 辐射防护施工工艺 |
5.2 核医学科的空调通风设计 |
5.2.1 空调系统设计 |
5.2.2 通风系统设计 |
5.2.3 控制系统设计 |
5.3 核医学科的排水设计 |
5.3.1 排水设计 |
5.3.2 衰变池设计 |
5.4 核医学科的电气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研究成果 |
6.1.2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发展趋势 |
6.1.3 西安地区核医学科优化策略 |
6.2 展望 |
6.2.1 AI技术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
6.2.2 5G时代对未来医学影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核医学科设备配置条件 |
附录二 核医学科空间调研表及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图表目录 |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分级诊疗研究状况 |
1.2.2 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状况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定性分析法 |
1.3.3 定量分析法 |
1.3.4 对比分析法 |
1.3.5 调查法 |
1.3.6 层次分析法 |
1.3.7 模糊综合评价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分级诊疗 |
2.1.3 医疗联合体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社会分工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的现状分析 |
3.1 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制度发展沿革 |
3.1.1 起步阶段(1994-2014) |
3.1.2 逐步完善阶段(2015-至今) |
3.2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现状 |
3.2.1 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制度的构成 |
3.2.2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发展现状 |
3.3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现状分析 |
3.3.1 配套政策现状分析 |
3.3.2 配套设施现状分析 |
3.3.3 医疗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4.2.1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完善程度指标 |
4.2.2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医疗人才队伍稳定性指标 |
4.2.3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医疗设备完善程度指标 |
4.2.4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的满意度指标 |
4.3 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5.2 实证分析 |
5.2.1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 |
5.2.2 对实施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
5.2.3 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水平分类 |
5.2.4 省内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得分 |
5.3 结果分析 |
5.3.1 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整体不佳 |
5.3.2 各地区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差异较大 |
5.4 分级诊疗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
5.4.1 人事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 |
5.4.2 救治能力和工作效率较低 |
5.4.3 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
5.4.4 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健全 |
5.4.5 分级诊疗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 |
5.4.6 医联体的协作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
5.5 本章小结 |
6 国内外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践及其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6.1 国外分级诊疗实践 |
6.1.1 英国分级诊疗的实践概况 |
6.1.2 美国分级诊疗的实践 |
6.1.3 日本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 国内典型省份分级诊疗实践概况 |
6.2.1 陕西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2 广东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2.3 浙江省分级诊疗的实践 |
6.3 国内外实践对黑龙江省分级诊疗建设的启示 |
6.3.1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充足的全科医生人力资源 |
6.3.2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充足且合理分配医药资源 |
6.3.3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完善的转诊机制 |
6.3.4 分级诊疗建设的推行需要患者对制度的了解和普及 |
6.4 本章小结 |
7 改善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
7.1 完善人事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 |
7.1.1 完善人事薪酬制度 |
7.1.2 完善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配套政策 |
7.2 提高救治能力与工作效率 |
7.2.1 提高三级公立医院难病、重病的救治能力 |
7.2.2 提高医疗工作含金量和医院运行效率 |
7.3 增加财政投入 |
7.3.1 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 |
7.3.2 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 |
7.4 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
7.4.1 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
7.4.2 引导大综医院全科医生适度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移 |
7.5 加强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 |
7.6 加强医联体的协作作用 |
7.7 本章小结 |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评价指标评审专家打分表 |
致谢 |
附件 |
(4)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医疗设备的概念及分类 |
2.2 采购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采购管理的内涵 |
2.2.2 采购管理的原则 |
2.3 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化管理相关理论 |
2.3.1 项目含义及特征 |
2.3.2 医疗设备采购的项目化管理 |
第3章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现状 |
3.1 医院概况 |
3.1.1 A医院简介 |
3.1.2 A医院组织结构 |
3.2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
3.2.1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机构及其职责 |
3.2.2 A医院医疗设备分类 |
3.2.3 医疗设备采购流程 |
3.2.4 医疗设备采购方式 |
第4章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主体责任不明确 |
4.1.2 医疗设备产品采购信息不对称 |
4.1.3 医疗设备安全保障不到位 |
4.1.4 医疗设备采购缺乏绩效管理 |
4.2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组织原因 |
4.2.2 体制原因 |
4.2.3 内部控制原因 |
4.2.4 信息化原因 |
第5章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优化策略 |
5.1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优化目标 |
5.1.1 确保安全性 |
5.1.2 确保可靠性 |
5.1.3 保证有效性 |
5.1.4 保证先进性 |
5.1.5 最优化整体性能 |
5.1.6 降低故障率 |
5.2 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优化措施 |
5.2.1 采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流程优化 |
5.2.2 采购项目管理体制优化 |
5.2.3 内部控制力的优化提升 |
5.2.4 信息系统的构建优化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 创新点与特色 |
1.3.1 研究视角创新 |
1.3.2 研究内容创新 |
2 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相关概念 |
2.1.1 医疗设备的涵义 |
2.1.2 投资效益的涵义 |
2.1.3 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涵义 |
2.1.4 大型医疗设备概念 |
2.2 相关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支撑 |
2.2.1 指标体系中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支撑 |
2.2.2 指标体系中战略地图的理论支撑 |
2.3 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计量方法 |
2.3.1 经济效益计量方法 |
2.3.2 社会效益计量方法 |
2.4 文献综述 |
2.4.1 国内文献综述 |
2.4.2 国外研究综述 |
2.5 本章小结 |
3 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的现状分析 |
3.1 A公立医院概况 |
3.1.1 A公立医院简介 |
3.1.2 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情况 |
3.2 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的现状 |
3.3 A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现状 |
3.3.1 设备申购的效益评估 |
3.3.2 大型医疗设备的投资效益分析 |
3.4 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
3.4.1 员工对其的重视和员工之间的配合较弱 |
3.4.2 医疗设备原始资料年久缺失 |
3.4.3 成本分摊与收入核算不清晰 |
3.4.4 投资效益考核周期不稳定 |
3.4.5 医院信息系统间对接不流畅 |
3.4.6 大型医疗设备申购效益评估不充足 |
3.4.7 国有资产管理科没有履行部分职责 |
3.4.8 投资效益分析的情况未留下完整的书面痕迹 |
3.5 本章小结 |
4 平衡计分卡的引入与构建研究 |
4.1 设备投资效益考核目标与平衡计分卡的引入 |
4.2 平衡计分卡的构建 |
4.2.1 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成功经验 |
4.2.2 平衡计分卡的具体设计 |
4.2.3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步骤 |
4.3 战略地图的创建 |
4.3.1 战略地图的绘制前提 |
4.3.2 战略地图的主题与绘制 |
4.3.3 战略地图的实施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的构建 |
5.1 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指标设计原则 |
5.2 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
5.2.1 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
5.2.2 社会效益考核指标 |
5.3 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的考评办法 |
5.3.1 单机考核 |
5.3.2 科室资产效益考核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公立医院推行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结构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论及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三级甲等医院 |
2.1.2 大型医疗设备 |
2.1.3 医疗设备管理 |
2.1.4 大型医疗设备ABC分类法 |
2.2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理论 |
2.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 五阶六维的评价体系 |
2.5 模糊数学理论 |
第3章 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LD医院及设备管理外部环境 |
3.1.1 LD医院简介 |
3.1.2 LD医院设备管理外部环境分析 |
3.2 LD医疗设备现状 |
3.2.1 医疗设备概况 |
3.2.2 设备管理人员组成 |
3.3 LD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现状 |
3.3.1 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
3.3.2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
3.3.3 设备基础管理 |
3.3.4 设备管理流程 |
3.4 LD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设备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
3.4.2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混乱 |
3.4.3 医疗设备前期可行性论证不充分 |
3.4.4 医疗设备中期管理体系不完善 |
3.4.5 医疗设备后期报废残值率高 |
3.5 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1 设备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
3.5.2 设备管理信息平台落后 |
3.5.3 设备管理制度缺位 |
3.5.4 设备管理能力不足 |
第4章 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
4.1 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设计目标和原则 |
4.1.1 管理体系设计目标 |
4.1.2 管理体系设计原则 |
4.2 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构架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
4.2.1 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构架 |
4.2.2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
4.3 医疗设备管理流程设计 |
4.3.1 医疗设备管理流程框架 |
4.3.2 医疗设备管理ABC分类法 |
4.4 医疗设备基础管理 |
4.4.1 医疗设备资产管理 |
4.4.2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优化 |
4.5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
4.5.1 设备前期管理 |
4.5.2 设备中期管理 |
4.5.3 设备后期管理 |
4.5.4 实施设备计划、采购、使用,报废一体化管理 |
第5章 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积极培育企业文化 |
5.2 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
5.2.1 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
5.2.2 深化人力资源改革 |
5.2.3 强化人员绩效考核 |
5.3 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
5.4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
5.5 实施设备全面质量管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
个人简历 |
(8)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医学影像设备配置状况研究 |
1.2.2 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研究 |
1.2.3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调查机构 |
2.1.2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定量研究 |
2.2.2 定性研究 |
2.3 统计方法 |
2.3.1 定量资料 |
2.3.2 定性资料 |
2.4 研究内容 |
2.4.1 现有影像设备、影像卫生人员配备情况 |
2.4.2 现有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 |
2.4.3 分析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因素 |
2.4.4 针对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人员配置及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
2.5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56 家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信息 |
3.2 56 家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情况 |
3.2.1 影像设备配置总数 |
3.2.2 影像设备具体配置种类及配置数量 |
3.2.3 乡镇卫生院院均拥有影像设备数量 |
3.2.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时间情况 |
3.2.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国产/进口情况 |
3.2.6 乡镇卫生院对各类影像设备的拥有情况 |
3.2.7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目前状态 |
3.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 |
3.3.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男女数量 |
3.3.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年龄构成 |
3.3.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工作年限情况 |
3.3.4 影像卫生人员进修培训情况 |
3.3.5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
3.3.6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执业资格状况 |
3.3.7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编制、毕业专业及兼岗情况 |
3.3.8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对医院放射防护条件满意情况 |
3.3.9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享受特殊待遇情况 |
3.3.10 影像卫生人员收入状况 |
3.3.1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流动性情况 |
3.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评价 |
3.4.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的单一维度评价分析 |
3.4.2 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
3.4.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故障发生情况 |
3.4.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率情况 |
3.4.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 |
3.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人员配置以及设备使用功能、性能情况访谈 |
3.5.1 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人员配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5.2 乡镇卫生院现有影像设备使用功能及性能情况 |
3.5.3 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讨论 |
4.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现状分析 |
4.1.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数量存在配置不足与超标并存的现象 |
4.1.2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种类与档次参差不齐 |
4.1.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年限情况 |
4.1.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的目前状态 |
4.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配置现状分析 |
4.2.1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
4.2.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专业水平整体不高、能力参差不齐 |
4.2.3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队伍不稳定 |
4.2.4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员再教育现状差 |
4.3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确定影像设备使用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
4.3.2 各类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好评率获得分析 |
4.3.3 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
4.4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与使用效率的关系 |
4.5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4.5.1 执业资格提升、学历提升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
4.5.2 男性相比女性,对使用效果的评分更低 |
4.5.3 X线设备中日均检查人次数增加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
4.5.4 X线设备中对放射防护条件满意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
4.5.5 超声诊断仪中设备为彩超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
4.5.6 单位级别与使用效果总评分呈正相关 |
4.6 政策建议 |
4.6.1 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配置方面 |
4.6.2 乡镇卫生院影像卫生人才建设方面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分级诊疗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分级诊疗内涵研究现状 |
1.2.2 分级诊疗国际经验研究现状 |
1.2.3 分级诊疗问题研究现状 |
1.2.4 分级诊疗对策研究现状 |
1.2.5 分级诊疗实践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基本框架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基本框架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基本概念 |
1.5.1 医联体 |
1.5.2 分级诊疗 |
1.6 相关理论 |
1.6.1 利益集团理论 |
1.6.2 资源整合理论 |
第二章 W市分级诊疗现状及分析 |
2.1 W市简介和分级诊疗概况 |
2.1.1 W市简介 |
2.1.2 W市分级诊疗概况 |
2.2 W市分级诊疗主要措施 |
2.2.1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2.2.2 强化医保政策的刚性引导 |
2.2.3 强化对分级诊疗宣传的柔性引导 |
2.2.4 规范分级诊疗制度 |
2.2.5 强化分级诊疗考核 |
2.3 W市分级诊疗现状分析 |
2.3.1 W市医联体卫生机构配置 |
2.3.2 W市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
2.3.3 W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 |
2.3.4 W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配置 |
2.3.5 W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配置利用分析 |
2.3.6 W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分析 |
2.3.7 W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住院人次增长趋势分析 |
2.3.8 W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县域内就诊率分析 |
2.3.9 W市各级医院诊疗疾病种类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市分级诊疗效果分析 |
3.1 患者对分级诊疗模式认知与满意度调查 |
3.1.1 患者基本情况 |
3.1.2 患者对分级诊疗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3 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4 基于患者角度的分级诊疗维度分析 |
3.2 W市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分级诊疗认知与满意度调查 |
3.2.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
3.2.2 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3 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4 基于医务人员角度的分级诊疗维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市分级诊疗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分级诊疗宣传效果欠佳 |
4.1.2 基层医院首诊率低 |
4.1.3 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
4.1.4 市级医院功能定位不精准 |
4.1.5 双向转诊制度不规范 |
4.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分级诊疗宣传不力 |
4.2.2 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缺失 |
4.2.3 基层医院卫生人才短缺 |
4.2.4 各层级医院利益难以统一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1 国外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1.1 英国分级诊疗模式 |
5.1.2 日本分级诊疗模式 |
5.1.3 美国分级诊疗模式 |
5.2 国内分级诊疗模式经验及借鉴 |
5.2.1 厦门模式 |
5.2.2 罗湖模式 |
5.2.3 安徽模式 |
5.2.4 上海模式 |
5.2.5 青海模式 |
5.3 国内五大分级诊疗模式分析比较 |
5.3.1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规范基层首诊方法分析比较 |
5.3.2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主要措施分析比较 |
5.3.3 五种分级诊疗模式效用分析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W市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
6.1 W市分级诊疗模式构建 |
6.2 内部运行机制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W市患者分级诊疗知晓与满意度调查表 |
附件2 W市医务人员分级诊疗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和核心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直接效益分析理论 |
2.1.2 间接效益分析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大型医疗设备的界定 |
2.2.2 大型医疗设备的分类 |
第三章 M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成本效益现状 |
3.1 M医院简介 |
3.2 M医院在设备运营管理工作中的现状 |
3.3 M医院在设备运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
3.3.1 数据记录不完整,缺乏联动性 |
3.3.2 缺乏动态进行实时监控 |
3.3.3 缺乏精准单机或单项目核算 |
第四章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成本效益分析 |
4.1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
4.1.1 数据收集 |
4.1.2 指标分析 |
4.1.3 设备效益分析方法 |
4.2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构成分析 |
4.2.1 设备直接成本分析 |
4.2.2 设备间接成本分析 |
4.3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营效益分析 |
4.3.1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直接效益分析 |
4.3.2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间接效益分析 |
4.4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总体评价 |
第五章 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
5.1 建议进行设备购入前的市场环境及内部条件分析 |
5.1.1 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
5.1.2 医院内部条件评估 |
5.2 设备购置前进行规范的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
5.3 加强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之后的运营管理 |
5.4 加强对引入设备的横向比较 |
5.5 做好设备引入后的管理及人才培养工作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国内医院如何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K医院投资决策为例[D]. 叶玲玲. 广西大学, 2021
- [2]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建筑设计研究[D]. 徐清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黑龙江省三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效果研究[D]. 王宝.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A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问题研究[D]. 金越. 沈阳大学, 2021(06)
- [5]A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D]. 朱莹. 深圳大学, 2020(10)
- [6]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设备投放成本-效益评价及管理研究[D]. 毛琪. 南华大学, 2020
- [7]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颜梦平. 湘潭大学, 2020(02)
- [8]赣州市乡镇卫生院影像设备使用现况研究[D]. 张凯清. 南昌大学, 2020(08)
- [9]我国医联体式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以W市为例[D]. 陈锦华.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10]M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 张桂蕾.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