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误操作引起的故障如何排查

对讲机误操作引起的故障如何排查

一、怎样排除对讲机误操作引发的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欣,管虎[1](2022)在《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场区的应急管理》文中指出随着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进程的不断深入,安全高效生产成为了码头生产作业的重中之重,而如何保障码头作业安全,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升码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一、码头突发事件特点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各类危机事件。集装箱码头突发事件除了具有突发事件的公共特征外,码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决定了集装箱码头突发事件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曾雁[2](2021)在《深圳百乐华商场火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谭文举[3](2020)在《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自动运行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自动运行系统依赖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实时传感、信息传输等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对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运营线路不多,在运营组织模式、运营场景设计、运输组织规则、运维保障体系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为匹配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各运营企业根据自身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基础条件,探索适宜全自动运行的管理模式、运输组织规则及运维体系。本文以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为背景,结合自身在南宁地铁5号线(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筹备及建设中的经验,重点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运营场景设计、智能运维两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面向全自动运行的运营场景设计及运营组织规则研究;运营场景体现了运营企业的运营理念与需求,是运营组织过程中各装备、生产系统、职能岗位间耦合联动的纽带。针对运营场景复杂多变特点,将运营场景按照地点划分为车场场景、正线场景、控制中心场景及车站场景,并进一步按照事件发生特点细分为正常模式、故障模式和应急模式;在划分运营场景的基础上,按照行业规程、技术作业要求等,研究每一运营场景下的组织规则,为全自动运行系统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保障。(2)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研究;既有“计划修”主要依靠检修人员的经验来检测设备状态、定位及排查故障,存在人力成本高、设备状态难以把控等不足。全自动运行系统部署了大量先进的传感监测设备,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健康状态预测、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维修模式的转变(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分析全自动运行系统对运维影响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面向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智能运维平台,并简要展示智能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从运营组织角度研究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组织规则及保障体系,进而发挥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最大效能。本研究在运营场景划分、组织规则及智能运维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以期促进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发展,为后续其他地铁城市在建设全自动运行系统方面提供借鉴参考。

任正康[4](2020)在《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铁路轨道铺设工程的工程列车发生的事故即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社会影响巨大,反响强烈的人身伤亡事故。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收效甚微,为改变当前工程线行车事故频发的局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概述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及系统安全理论,为探索工程线行车事故发生机理作好理论准备。其次,为了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有直观了解,对铁路工程线概况及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进行描述,与铁路营业线行车的异同点作了比较。以2010-2019年间某轨道铺设单位发生的行车事故及官方通报的工程线行车事故作为研究数据,从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事故责任人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铁路工程线行车的脱轨、挤道岔和人身伤害事故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人因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对地铁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发掘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从工程线行车组织单位、线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在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以验证对策的效果,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期实现工程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目标。

王智轩[5](2020)在《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详细论述与研究了泰州引江河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简要介绍引江河水利工程的运行概况,并从工程运行的现状入手,结合其他引水工程的事故资料、引江河水利管理处的相关资料以及对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咨询结果,总结辨识出了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这三大类安全风险,并细分为八小类,共八十四种安全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的第一步是对其进行赋权。根据引江河水利工程的特点选择了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与随机性,引入了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熵值法。利用熵值法对进行层次分析法打分的专家赋予不同的权重,再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加权融合得到层次熵法,最终利用MATLAB作为工具,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为了综合每位专家之间的差异,利用熵值法对专家进行赋权,选取“理想专家”,并将其他专家与“理想专家”之间的差异作为其信息熵,对不同的专家赋予不同的权值。利用MATLAB计算每位专家的熵权,并将其与专家对安全风险因素的赋权进行加权融合得到各安全风险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后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对于“安全”或“危险”这类边界并不明晰的模糊概念,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主观问题定量化分析。从安全风险率和安全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入手,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价基准与单因子评价基准。继续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为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三个子系统,邀请专家四名、管理处领导人员八名、管理处工作人员八名,进行单因子评价投票,并将投票结果归一化,转化为隶属度矩阵。选用(·,+)型算子,将隶属度矩阵与权重向量进行融合,得到三个子系统的风险评价向量,再通过不同评语对应的分值计算出各系统的评价值,与已经建立的安全风险评价基准进行对比,判断各子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综合三个子系统建立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隶属度矩阵,结合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同样选用(·,+)型算子进行融合计算,得出风险评价向量与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值,从而判断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最后从分析评价的结果出发,结合各风险因素权重与该水利工程的背景,提出对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故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目的。

翟旭东[6](2020)在《无源互调现象的研究及测试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升通信质量和效率,在通信设备中广泛应用了大功率、多信道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然而,高功率复杂频谱信号通过无源器件时,使原本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表现为线性的器件变的非线性,进而引起整个系统的非线性,引发无源互调产物,一旦落入接收频带内,轻则引起通信干扰,重则使通信信道阻塞,降低通信质量,对信道的通信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甚至使整个通信系统瘫痪,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对无源互调现象的研究和测试,及其对整个通信信号质量的影响分析也变得不容轻视和意义重大。本论文基于特定项目的需求设计,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工作:第一,在本文的研究中,就无源互调现象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基本理论出发,探究无源器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互调现象的主要机理,得出结论:无源互调产物的产生可以归结到无源器件层面,即无源器件因为各种不牢靠的接触或者金属-绝缘体-金属结构内部电子在一定势能状态下表现出的各种非线性效应。第二,本文对器件非线性原理在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大功率下器件产生非线性主要机理的简化数学模型,对所述机理进行严谨的数学推导分析,得出结论:无源器件的非线性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一些抑制手段减小其产生的互调产物,本文中还描述了一些在多数情况下产生效果的抑制系统无源互调现象的措施,其本质上还是要保证整个系统的线性特性。第三,本文描述了无源互调测试的必要性,以近几年发展较快、测试需求较大的Ka频段测试系统为例,分析了无源互调测试系统实际设计中要考虑的高功率、低电平、长时间、低无源互调部件的特殊性,依据项目需要,在基本测试原理的指导下,以点代面,阐述了无源互调测试系统的搭建思路。第四,本文详细论述了组成测试系统硬件的信号源子系统、无源互调检测子系统和微波无源组件的构成并制作了硬件组成表,研究选型通用仪表,选型对应频率的专用模块,设计整机软件,对系统进行设计与组建。第五,本着测试结果精确化、测试流程标准化、人机交互友好化三原则,软件设计中包含有数据测试、用户交互、数据响应、异常响应、实验数据分析处理五大模块。最后,论文阐述了基于实测结果对该测试系统功率误差与残余互调进行保证。本测试系统充分利用了已有通用仪表,有效的降低了测试成本,并可通过变更专用设备,实现测试频段的扩展或变更,为大功率微波无源器件或卫星通信天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测试系统设计方案。

田学刚[7](2019)在《铁路道口行车安全监测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铁路道口的行车安全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大事,而道口过车时信号设备的工作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铁路道口的行车和人身安全,由于铁路道口点多面广、分布离散、其信号设备一直缺乏有效的自动监测和集中管理系统,基本靠人工巡检来进行日常监护,很难及时确认其是否运行正常,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在充分理解我国铁路道口信号设备和铁路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从系统规划、技术标准、通讯方案和软硬件功能设置提出了研制开发一种能够自动监测道口信号设备运行状态、并且能够将道口信号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和列车位置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告警的铁路道口设备远程监测系统。此外,本课题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研发试制了安装于道口的监测系统子站装置,与道口信号设备通讯,采集与上传设备状态信息数据。同时研制了车载设备,在道口区间内采集和上传列车位置信息,并开发了监测系统主站,用于远程集中管理。系统对子站装置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系统监测到道口信号设备出现故障或监测的电气特性指标超限时,及时向相关维护人员发出告警,确保道口信号设备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并针对运行状态和列车进出道口状态做出及时的处置反应。最后通过选择列车和铁路道口对课题成果进行了试验、试运行过程中通过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对系统各项软硬件功能和性能做了客观评价,实现了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薛斌[8](2020)在《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策略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精益生产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的企业所认可。精益生产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都通过精益生产,在短期内提升了企业的利润,但大多数企业的精益生产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深入,无法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已经开展精益生产的企业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精益改善的效果很难维持和继续提高。究其原因企业没有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识别自己的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精益改善,同时缺乏持续改善的保障体系。本文主要针对N压缩机公司(后文简称N公司)的企业管理需求,梳理了精益思想的主要工具和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应的理论及实际调研分析,为各企业的精益发展提供一套完整的可行性方案。本文结论有以下几点:从管理方向上通过降低人员成本、设备成本、原材料成本、辅料成本、能源成本对企业成本进行精益改善;通过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预防三个层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由厂内质量管理延伸到厂外质量管理,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结合各种人才育成工具,开展多能工培训,提高生产柔性,确保订单履约能力。从管理难度上通过精益生产组织架构的调整,按照精益生产的推进路径,结合人才育成,为精益生产提供基础保障;全民精益双轨制,CI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精益改善的有效性,3Q6S确保精益改善的持久性,为精益生产工作保驾护航。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模型和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包含精益生产方法的凝练,精益保障机制的建立,全民精益机制,实用性非常强,对同类型企业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朱斐然[9](2019)在《基于现代应急抢险的全地形救援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且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人们对自然的取用无度,各类灾害也进入高发时期。同时,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与个人的资产密度也大幅度增加,因此,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增加。地震灾害为影响最大的灾害之一,然而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抢险救援车的实际应用作为突发灾害救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存在着通过性差、装载能力低以及综合功能性差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救援效率。因此,为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更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就要对抢险救援车做出相应设计改进。本文以以上为设计背景,通过对现代地震救援理论的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以及对国内外应急抢险救援车现状的调研与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抢险救援车的不足与需求。并以地震救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地震灾害救援理论与应急抢险救援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市场上主流抢险救援车的功能特点和地震救援现场的实际需求的剖析,探究全地形应急抢险救援车的功能需求与造型设计策略,从而为日后的应急抢险救援车做理论指导,并根据所提出的功能需求与设计策略来指导设计实践。在本次设计实践过程中,首先根据前期提出的功能需求与造型设计策略提出本次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设计任务,并对现有车辆信息进行实地调研,从而归纳总结出全地形抢险救援车应具有的功能与车辆结构。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形式美则,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现代抢险救援车的设计原则,对全地形抢险救援车辆的车身造型进行设计实践。真正实现设计上的创新和突破,推动我国应急抢险救援产品创新设计的新发展。

虞萌[10](2019)在《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是事关人民福祉和重于泰山的重要工作,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意义重大。油码头在事故状态下,不但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忙和不良社会影响,而且石油产品扩散还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等影响,生态环境具有短时间内不易恢复的特点,因此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极为关键。作为油码头的工作人员,发现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且TJ港油码头是中国北方地区成品油供应保障的重要体系,因此确定将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本次研究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作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日益骤增的石油需求量给油品码头安全工作带来了无形压力,加强油品码头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指数,是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通过对TJ港油码头的基本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和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情况进行资料收集,结合历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深刻反思、具体分析,得出目前油码头隐患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向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影响油码头作业各环节的风险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建立作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分析这些因素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影响程度,得出目前TJ港油品码头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方向,最终制定码头作业安全管理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或者把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二、怎样排除对讲机误操作引发的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排除对讲机误操作引发的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场区的应急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码头突发事件特点
二、应急管理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减少危害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3.反应迅速,及时上报,协同应对原则
    4.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原则
    5.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原则
三、工程实例
    1.预防与应急准备
        (1) 监测与预防
        (2)应急准备
    2.信息报告
    3.应急启动
    4.应急响应
        (1)操作部应急响应
        (2)IT部应急响应
        (3)技术部应急响应
    5.应急解除
    6.评估
    7.培训及演练

(3)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现状
        1.2.2 全自动运行系统下场景设计研究现状
        1.2.3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概述
    2.1 轨道交通列车驾驶等级标准
    2.2 全自动运行系统内涵
    2.3 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特点
        2.3.1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优势
        2.3.2 全自动运行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
    2.4 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概述
    2.5 本章小结
3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组织规则研究及场景设计
    3.1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组织规则研究
        3.1.1 正常行车组织要求
        3.1.2 调度指挥组织要求
        3.1.3 列车运行组织要求
        3.1.4 车站行车组织要求
        3.1.5 客运组织及服务要求
        3.1.6 车辆基地管理要求
    3.2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场景设计
        3.2.1 车场场景
        3.2.2 正线场景
        3.2.3 控制中心场景
        3.2.4 车站场景
    3.3 本章小结
4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应用研究
    4.1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现状
    4.2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维护影响分析
    4.3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发展趋势
    4.4 面向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研究
        4.4.1 基于深度学习的剩余寿命和健康度预测
        4.4.2 基于决策树的故障诊断
    4.5 本章小结
5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平台设计
    5.1 智能运维平台架构设计
    5.2 智能运维平台主要功能设计
        5.2.1 智能运维平台线路级功能设计
        5.2.2 智能运维平台线网级功能设计
    5.3 智能运维平台系统模块设计
        5.3.1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5.3.2 算法演进模块设计
    5.4 智能运维平台应用
        5.4.1 设备健康度评估
        5.4.2 设备故障诊断功能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态
        1.3.1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状态
        1.3.2 国内铁路工程线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管理研究状态
    1.4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2.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2.3 轨迹交叉理论
    2.4 系统安全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工程线概况、现状及事故统计分析
    3.1 铁路工程线概况
        3.1.1 铁路工程线系统划分
        3.1.2 工程线及工程线行车事故的定义
        3.1.3 铁路工程线各参与单位概述
    3.2 铁路工程线现状
        3.2.1 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以及与铁路营业线的异同点
        3.2.2 铁路工程线下施工单位现状
    3.3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3.3.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
        3.3.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1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1.1 直接原因
        4.1.2 间接原因
        4.1.3 根本原因
    4.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2.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的分析方法
        4.2.2 脱轨事故分析
        4.2.3 挤道岔事故分析
        4.2.4 人身伤害事故分析
    4.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分析评价
        4.3.1 基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人因事故分析与评价
        4.3.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地铁工程线事故分析与评价
        4.3.3 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铁路工程线事故分析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线安全管理对策
    5.1 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单位对策
    5.2 线下施工单位对策
    5.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对策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线安全管理
        6.2.1 完善工程线行车安全管理体系
        6.2.2 “3E”对策应用
    6.3 铺架单位行车管理
    6.4 施工组织管理
    6.5 实践结果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2.1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2.1.1 泵站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1.2 船闸及水闸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1.3 航道及河道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2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识别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2.1 设备操作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2.2 河道作业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2.3 其他作业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3 安全管理风险识别及其评价标准的确定
        2.3.1 组织管理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2.3.2 应急管理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第三章 基于层次熵法的安全风险因素赋权
    3.1 层次分析法介绍
        3.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3.1.2 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的检验
        3.1.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全风险因素赋权
        3.2.1 层次结构模型与判断评价表的建立
        3.2.2 层次分析法计算程序的MATLAB实现
        3.2.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3.3 层次熵法加权融合赋权
        3.3.1 熵值法计算专家自身权重并加权融合
        3.3.2 层次熵加权融合赋权的MATLAB实现
        3.3.3 各评价指标加权融合的最终权重
第四章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安全风险评价
    4.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4.1.1 模糊集合与隶属度的概念
        4.1.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4.1.3 安全风险评价基准的建立
    4.2 单因子评价基准及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4.2.1 单因子评价基准的建立
        4.2.2 隶属度的确定
        4.2.3 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4.3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评价
        4.3.1 子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4.3.2 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4.3.3 评价结果的描述
第五章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1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1.1 泵站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1.2 船闸及水闸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1.3 航道及河道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1 机电设备操作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2 河道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2.3 其他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3 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5.3.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5.3.2 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
        5.3.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A
附录B

(6)无源互调现象的研究及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无源互调理论概述
    1.3 无源互调理论的发展及测试研究现状
    1.4 本文各章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无源互调理论
    2.1 无源互调基本理论
    2.2 无源互调产物的主要产生机理
        2.2.1 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2.2.2 几种重要的导致非线性的机理
    2.3 无源互调产物的危害及抑制措施
第三章 无源互调测试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3.1 无源互调产物测试的特点和一般方法
    3.2 无源互调产物测试系统设计
        3.2.1 系统方案设计
        3.2.2 系统总体技术指标
        3.2.3 系统组成
        3.2.4 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3.2.5 通用仪表选型
第四章 功率放大器设计
    4.1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4.2 功率放大器系统方案设计
        4.2.1 主要技术指标
        4.2.2 主要功能指标
        4.2.3 整机指标验证及结论
    4.3 分机研制方案设计
        4.3.1 驱动模块
        4.3.2 末级功放模块
        4.3.3 电源模块
        4.3.4 监控模块
第五章 无源组件设计
    5.1 三工器
    5.2 双工器
    5.3 波导转换器
    5.4 无源接口箱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软件功能与特点
        6.1.1 软件功能简述
        6.1.2 软件功能模块
    6.2 软件内部算法
        6.2.1 自动功率标定算法
        6.2.2 自动系统功率校准算法
        6.2.3 功率动态跟踪算法
        6.2.4 系统功率过载检测保护算法
    6.3 软件实测
第七章 系统集成
第八章 关键系统指标保证
    8.1 功率误差保证
    8.2 系统残余互调保证
    8.3 设备质量保证
        8.3.1 可靠性
        8.3.2 维修性及保障性
        8.3.3 测试性及安全性设计
        8.3.4 环境适应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A

(7)铁路道口行车安全监测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架构设计与软硬件功能需求分析
    2.1 概述
    2.2 系统架构设计
        2.2.1 硬件架构设计
        2.2.2 软件架构设计
        2.2.3 通信服务架构设计
    2.3 主站数据与功能需求分析
        2.3.1 软件数据需求分析
        2.3.2 软件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2.4 子站装置功能需求分析
        2.4.1 道口监测单元功能分析
        2.4.2 车载信息单元功能分析
        2.4.3 无线通讯功能分析
    2.5 子站装置设计
        2.5.1 总体设计
        2.5.2 道口安全防护设备监测单元功能设计
        2.5.3 车载信息单元功能设计
第三章 主站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3.1 数据库库表的开发
        3.1.1 设备组织结构表的开发
        3.1.2 设备参数表的开发
        3.1.3 报警历史数据记录表的开发
        3.1.4 模拟量和开关量名称表的开发
    3.2 系统规约与数据域定义
        3.2.1 系统通讯规约定义
        3.2.2 数据域的定义
    3.3 通讯的加密算法
    3.4 无线网络中断处理
    3.5 监控与预警功能研制
        3.5.1 主监控功能研制
        3.5.2 列车过道口预警功能研制
第四章 子站装置开发与研制
    4.1 电源模块设计
    4.2 无线通讯模块设计
        4.2.1 无线模块的选择
        4.2.2 AP与无线模块的控制和数据传输逻辑
    4.3 预警语音电路和放大器模块设计
    4.4 道口监测单元开发与研制
        4.4.1 嵌入式CPU芯片结构和原理
        4.4.2 信号采集模块的开发
        4.4.3 道口监测单元样机及参数说明
    4.5 车载信息单元开发与研制
        4.5.1 车载设备主单元模块开发
        4.5.2 车载信息单元样机说明
    4.6 设备试验
        4.6.1 技术标准
        4.6.2 低温试验
        4.6.3 高温试验
        4.6.4 冲击和振动试验
        4.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
        4.6.6 静电放电试验
第五章 系统的整机运行与测试
    5.1 现场安装试用准备与目的
        5.1.1 试用考核目的
        5.1.2 试用工作准备
    5.2 现场安装与调试
        5.2.1 道口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5.2.2 车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5.2.3 备用电源
        5.2.4 主站监控与报警信息管理应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结束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策略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精益生产相关概念
        一、精益生产的概念和起源
        二、精益生产的发展
        三、现阶段精益生产的关注点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工具
        一、精益生产的特征和核心思想
        二、常用理论及工具
        三、企业内部工具及术语
第三章 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的现状及需求
    第一节 压缩机行业的发展及N压缩机公司简介
        一、压缩机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二、N压缩机公司简介
    第二节 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现状
        一、管理方向
        二、管理难度
    第三节 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需求
        一、管理方向
        二、精益保障
第四章 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策略
    第一节 精益成本策略
        一、人力成本降低
        二、设备成本降低
        三、原材料成本降低
        四、辅料成本降低
        五、能源成本降低
    第二节 精益质量策略
        一、质量检验变为质量控制
        二、厂内质量控制向厂外质量控制延伸
        三、质量预防
    第三节 精益制造策略
        一、OJT培训体系
        二、多技能工的培训
        三、外包工的使用
        四、生产线之间柔性整合
第五章 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策略实施保障
    第一节 精益生产基础保障
        一、精益生产组织架构调整
        二、精益生产推进路径
        三、人才育成
    第二节 全民精益双轨制-CI
        一、持续改善体系的建立
        二、评价及激励机制
        三、推广机制
    第三节 全民精益双轨制-3Q6S
        一、3Q6S文化
        二、推广机制
        三、评价及奖励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性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现代应急抢险的全地形救援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灾害应急救援的发展
        1.1.2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发展技术缺陷
        1.3.4 国内外发展动态分析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目标
        1.4.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现代地震救援理论及救援车需求概述
    2.1 地震灾害与抢险救援车的应用
        2.1.1 地震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2.1.2 地震灾害救援的阶段划分
        2.1.3 应急抢险救援车辆的类型
        2.1.4 应急抢险救援车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
    2.2 抢险救援理论在救援车中的应用
        2.2.1 以人为本的地震救援理念
        2.2.2 搜救知识与救援装备相结合
        2.2.3 救援车对于救援的保护作用
        2.2.4 救援车为救援现场提供保障
    2.3 我国地震救援存在的问题
        2.3.1 救援设备工作效率低
        2.3.2 设备研发投入力度小
        2.3.3 救援装备配备不合理
    2.4 地震抢险救援对救援车辆的需求
        2.4.1 定位及时准确,救援反应迅速
        2.4.2 增大抢险力度,提高救援效率
        2.4.3 救援协调运作,确保连续输出
    2.5 地震抢险救援车应具有的特性
        2.5.1 安全的搭载平台
        2.5.2 稳重的外观造型
        2.5.3 完备的救援功能
        2.5.4 充足的能源供给
3 应急抢险救援车现状及案例分析
    3.1 应急抢险救援车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3.1.1 应急抢险救援车的市场现状
        3.1.2 应急抢险救援车的发展前景
    3.2 主流应急抢险救援车的功能及特点
        3.2.1 美国豪士科Contender应急救援车
        3.2.2 德国施林曼TLF2000 型抢险救援车
        3.2.3 德国曼恩TG系列应急抢险救援车
        3.2.4 美国Rosenbauer应急抢险救援车
    3.3 应急抢险救援车的案例分析
        3.3.1 汶川大地震的典型救援案例
        3.3.2 案例分析及问题总结
    3.4 基于现代抢险救援的救援车要求
        3.4.1 救援搭载平台动力化
        3.4.2 车厢装载设备模块化
        3.4.3 救援车设备供能一体化
        3.4.4 救援装备功能的集成化
4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造型设计与功能探究
    4.1 现代抢险救援车设计的概述
        4.1.1 现代救援车设计的宏观过程
        4.1.2 现代救援车设计的微观过程
        4.1.3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1.4 现代抢险救援车的设计原则
    4.2 形式美则在抢险救援车辆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2.1 车身造型的整体与变化
        4.2.2 车身造型的稳定与动感
        4.2.3 车身造型的比例与尺寸
        4.2.4 车身造型的节奏与韵律
    4.3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辆的造型设计研究
        4.3.1 驾驶室的造型设计研究
        4.3.2 乘员室的造型设计研究
        4.3.3 起重机的布置设计研究
        4.3.4 空气动力造型设计研究
    4.4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辆的功能设计研究
        4.4.1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平台
        4.4.2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动力
        4.4.3 功能布置中的人机工程学
5 全地形应急抢险救援车的设计实践
    5.1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辆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5.1.1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设计任务
        5.1.2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现有信息调研
        5.1.3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的结构功能选型
    5.2 全地形抢险救援车辆的车身造型设计
        5.2.1 方案草图的构思
        5.2.2 方案效果图设计
        5.2.3 前视效果图设计说明
        5.2.4 后视效果图设计说明
        5.2.5 功能效果图设计说明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油码头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2.1.1 工艺流程
        2.1.2 主要设备
    2.2 事故类型分析
    2.3 事故致因理论
        2.3.1 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
        2.3.2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4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
        2.4.1 相关理论概述
        2.4.2 安全系统理论
        2.4.3 安全管理的原则
    2.5 综合评价方法
        2.5.1 AHP层次分析法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 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TJ港油码头的基本情况概述
    3.2 TJ港油码头的作业流程
    3.3 作业安全管理现状
        3.3.1 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3.3.2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3.3.3 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情况
    3.4 事故案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事故案例
        3.4.2 存在的问题分析
4 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评价
    4.1 影响作业安全的因素分析
        4.1.1 人为因素
        4.1.2 设备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管理因素
    4.2 作业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4.4 作业安全管理评价及结果分析
5 TJ港油码头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5.1 事故的防范措施
        5.1.1 确立安全管理长远目标
        5.1.2 建立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
        5.1.3 严格落实安全监督管理
        5.1.4 加强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5.1.5 抓好应急演练及隐患排查
        5.1.6 提高港口建设科技含量
    5.2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5.2.1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5.2.2 油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5.2.3 其他事故应急预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致谢

四、怎样排除对讲机误操作引发的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场区的应急管理[J]. 赵雅欣,管虎. 中国港口, 2022(01)
  • [2]深圳百乐华商场火灾风险管理研究[D]. 曾雁. 兰州大学, 2021
  • [3]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D]. 谭文举.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任正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王智轩. 江苏大学, 2020(02)
  • [6]无源互调现象的研究及测试系统设计[D]. 翟旭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铁路道口行车安全监测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田学刚. 山东大学, 2019(02)
  • [8]N压缩机公司精益生产策略与实施研究[D]. 薛斌. 南开大学, 2020(02)
  • [9]基于现代应急抢险的全地形救援车设计研究[D]. 朱斐然.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TJ港油码头作业安全管理研究[D]. 虞萌.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对讲机误操作引起的故障如何排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