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昱[1](2021)在《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青盲一号方在临床中起到了良好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前期体外实验表明,青盲一号方可有效抑制RGCs凋亡,本研究旨在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部分大鼠行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分别含生药1 g/mL、2 g/mL、4g/mL)青盲一号方药液灌胃干预,于干预14天后,观察以下指标:(1)拍摄眼底彩照观察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改变;(2)F-VEP检测视神经损伤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病理变化;(4)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显像统计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数量变化。结果:(1)眼底彩照显示:与正常大鼠眼底相比,模型组大鼠眼底可见血管变细,组织苍白缺血的情况,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均可一定程度改善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血管变细,组织苍白缺血的情况,其中高剂量中药干预效果最好;(2)F-VEP检测中:视神经损伤大鼠P2波出现潜伏期延长以及振幅降低(均为p<0.05),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减轻P2波潜伏期延长的情况(p<0.05),低、中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P2波潜伏期延长情况无效(均为p>0.05);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均不能改善P2波振幅降低的情况(均为p>0.05);(3)观察HE染色切片: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RGCs排列紊乱,细胞核皱缩浓染,细胞内空泡样改变,胞体肿胀或皱缩,细胞间隙变大,总体RGCs数量减少的情况;(4)荧光金标记RGCs计数: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RGCs密度减小,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减轻RGCs密度减小的程度(均为p<0.05),低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RGCs密度减小情况无效(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14天后大鼠RGCs出现大量的凋亡;(2)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抑制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第二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自噬激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RGCs中自噬激活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青盲一号方对于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对自噬的影响来实现。方法: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青盲一号方药液干预,于干预14天后通过(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神经损伤后RGCs细胞凋亡过程中各种结构的变化并寻找自噬小体;(2)Western-blot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情况。结果:(1)透射电镜拍摄图片见: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RGCs细胞结构清晰完整,超微结构正常,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各种细胞器丰富,偶有少量自噬泡,几乎无自噬小体显示。模型组和各剂量中药干预组中,大鼠RGCs结构被破坏,线粒体肿胀、超微结构不完整、出现线粒体嵴消失的情况,粗面内质网肿胀,细胞器总体均减少,自噬溶酶体及自噬小体数量增加,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均的空泡,模型组和低、中剂量中药干预组中出现细胞膜崩解,细胞内容物泄漏。高剂量中药干预组较模型组自噬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自噬溶酶体及自噬体有所减少;(2)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水平: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后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低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减轻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情况无效(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6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后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RGCs出现自噬的激活;(2)中、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通过抑制过度的自噬反应从而实现对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第三部分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目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作用,明确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视神经保护的具体作用靶点。方法:采用横向牵拉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根据分组分别采取不干预、生理盐水灌胃、不同浓度青盲一号方药液干预,于干预14天后通过(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Tunel染色以及NeuN染色双染法标记定性显示RGCs凋亡与自噬情况;(2)Western-blot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Bcl-2/Beclin-1自噬通路相关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PI3KC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双染切片:TUNEL染色将凋亡RGCs细胞核染为绿色,NeuN染色可标记RGCs细胞为红色,DAPI将RGCs细胞核标记为蓝色,将TUNEL/NeuN/DAPI叠加后得到“Merge”。空白对照组可见规律排列的RGCs细胞层,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荧光数量较少,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出现大量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与NeuN 阳性细胞荧光重合。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中药干预组重合的凋亡阳性细胞与NeuN阳性细胞荧光数量相对减少;(2)Bcl-2/Beclin-1自噬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JN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减轻(p<0.05),低、中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对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程度的减轻无效(均为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Bcl-2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p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的程度明显减轻(均为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中药干预组的PI3K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的程度有所减轻(均为p<0.05)。结论:(1)视神经牵拉损伤后大鼠RGCs出现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激活;(2)高剂量青盲一号方干预可以通过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从而抑制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情况。
李书娇[2](2021)在《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应用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门诊共计纳入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矿物制剂治疗,维生素C片100mg Tid、维生素E胶丸100mg Bid、倍他胡萝卜素胶囊6mgqd、硫酸锌片100mg Tid,治疗组予以柴芍汤颗粒剂与维生素矿物制剂,口服药物3个月,随访3个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PED容积、PED高度、最佳矫正视力。期间观察患者安全性评价指标。统计软件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5%,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视力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对照组视力明显下降,治疗组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3.容积比较:治疗组相比于治疗前,第3、6个月后PED容积明显降低,对照组在治疗3、6个月后PED容积升高。治疗组的PED容积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ED容积增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高度比较:治疗组相比于治疗前,第3、6个月后PED高度明显降低,对照组在相比于治疗前在第3、6个月后PED高度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在治疗后6个月PED高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未发生与治疗有关的重大不良事件。研究结论1.柴芍汤联合维生素矿物制剂对于AMD-PED的治疗有效,能够明显降低病变容积及高度,提高患者视力,并且能够延缓病程的发展,减缓向CNV的进展,具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2.维生素矿物制剂对于AMD-PED效果欠佳,尚不能有效控制病情。3.治疗过程柴芍汤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吴香瑞[3](2021)在《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医症状积分,以评价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研究的诊断及排除标准,筛选、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治疗组采用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治疗前、治疗后3月的中医症状积分,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别、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两组组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下降,两组组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结果:两组组内前后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月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减少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好转14例、未愈5例,对照组:显效9例、好转16例、未愈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提高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中医症状积分。2、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治疗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两种治疗方案对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总体疗效基本一致,但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方案相较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方案的中医症状疗效更优。
周智媛[4](2021)在《凉血化瘀方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临床诊断的湿性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20只眼在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的情况下,并服用凉血化瘀方,14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每疗程之间相隔3~5天,并连用3个月;对照组20只眼单纯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次,不服用中药煎剂。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比较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观察注射药物次数与并发症。结果:1.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CVA均有所提高,对照组由0.60±0.26降低至0.52±0.27,实验组由0.73±0.31降低至0.64±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的BCVA均有所提高,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分别为0.46±0.16、0.34±0.14,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分别为0.40±0.14、0.28±0.13。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最佳,实验组BCVA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且实验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B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比较:在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CMT值发现均下降,对照组由494.50±12.43μm降低至454.56±23.03μm,实验组由486.73±23.14μm降低至455.16±22.58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个月、6个后,两组的CMT值均有所下降,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分别为406.39±19.26μm、335.84±19.24μm,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分别为374.38±21.21μm、261.00±20.19μm。比较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CMT值,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玻璃体腔注药次数比较:在随访期6个月内,两组玻璃体腔注药次数比较,对照组平均注药次数为3.5次,实验组平均注药次数为3.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平均注药次数低于对照组。4.并发症比较:在随访6个月内,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球结膜出血,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2d后充血消失。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高眼压、眼内炎、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1.凉血化瘀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患者比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疗效更佳,在改善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2.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注药次数比较,虽然统计学上无意义,但是实验组玻璃体腔注药平均次数低于对照组。3.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AMD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相较于长期注射抗VEGF药物来说,其短期疗效佳,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刘自强[5](2021)在《中药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一)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YiQIHuoXue TongLuo Decoction,YHTD)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性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患者,共计58例58眼,分别为治疗组(28例28眼)与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均在入组后予雷珠单抗注射一次,并按照“1+PRN”方案”,必要时再行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每天口服YHTD水煎剂,1天2次,每次100ml,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抗VEGF次数及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随访期间的抗VEGF注射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BCVA均有明显提升(P<0.05),治疗第2、3个月治疗组BCV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CMT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第2、3个月治疗组CMT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及观察的6个月期间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注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70.00%);5.治疗组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见明确不良反应,对照组存在2例患者一过性眼压增高。结论:1.中药YHTD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VO-ME患者在改善BCVA、CMT方面均有一定疗效;2.中药YHTD联合抗VEGF药物能够提高疗RVO-ME患者的BCVA,改善CMT,疗效优于单纯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3.从安全性角度,中药YHTD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RVO-ME是安全的;4.从经济学角度,相比于单纯抗VEGF注射,中药YHTD联合治疗能明显减少抗VEGF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中药YHTD联合抗VEGF药物可作为临床上治疗RVO-ME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性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所有中西医结合治疗RVO-M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纳入30篇文献,其中共包括1943例患者,1976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RVO-ME能明显提高最佳矫正视力[(MD=0.08,95%CI=0.07~0.10,P<0.00001)(MD=-0.16,95%CI=-0.24~-0.08,P=0.0002)(MD=5.78,95%CI=1.30~10.25,P=0.01)],减少黄斑中心凹厚度(MD=-54.6,95%CI=-73.76~-35.43,P<0.00001),提高临床疗效(RR=1.32,95%CI=1.22~1.43,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VO-ME在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中心凹厚度、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丹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丹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平台检索丹参的有效化学成分,并收集其对应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RVO相关的靶点;利用ClusterProfiler R软件绘制交集靶点的韦恩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ClusterProfiler R软件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1.从TCSMP数据库筛选出丹参有效活性成分41个。2.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RVO的疾病靶点1705个,丹参有效成分作用靶点70个,两者交集靶点46个。3.PPI 网络分析结果显示,FOS、MYC、CASP3、ESR1、STAT3、APP、CCND1、JUN、PTGS2、RELA可能是丹参治疗RVO的关键靶点。4.“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蛋白”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Ⅱ、丹参新醌等。5.丹参治疗RVO主要涉及81个生理过程和76条通路。KEGG结果显示,丹参治疗RVO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丹参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凝血过程和细胞凋亡等对RVO发挥治疗作用。
唐雪凤[6](2020)在《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使用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的视神经萎缩后,患者的视力、视野及VEP的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客观评价揿针埋穴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共60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球旁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埋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视力、视野、P-VEP的变化,并检测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视力经治疗后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P=0.738>0.05,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说明治疗组视力增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视野参数MD、MS及对照组视野参数MD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S经治疗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检验治疗后两组MD值,P=0.00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D提升优于对照组;MS,P=0.435>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患者的MS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P100振幅经检验P=0.005<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可以认为治疗组的P100振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100潜伏期均有所好转(P=<0.05),组间对比P=0.00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100潜伏期改善要优于对照组。4.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6.67%,经卡方检验,P=0.38>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穴加西医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在视力提升、视野平均缺损降低,P-VEP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稍有优势,为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罗晓燕[7](2020)在《益气养血法调整高度近视患者中医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运用益气养血方药八珍复明汤内服调整高度近视患者中医状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和视野指数平均缺损的影响,探讨八珍复明汤治疗高度近视的可能机制和评价参数,为控制高度近视的发展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并经中医状态辨识属气血亏虚状态患者64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中药组32例63眼、对照组32例63眼纳入研究,最终完成62例122眼。中药组患者经医学验光配戴框架眼镜,联合内服中药八珍复明汤,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纯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治疗前后检测纳入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视野指数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进行中医状态辨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屈光度与眼轴长度Spearman相关系数r=0.864;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Spearman相关系数r=-0.581;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RI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551、-0.636、0.401;眼轴长度(mm)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RI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568、-0.626、0.374。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气虚证素积分、血虚证素积分与屈光度Spearman相关系数r=0.631、0.699;与眼轴长度Spearman相关系数r=0.508、0.555;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Pearson相关系数r=-0.533、-0.524。气虚证素积分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RI的Pearson相关系数r=-0.389、-0.417、0.248;血虚证素积分与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RI的Pearson相关系数r=-0.386、-0.409、0.222。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中药组气虚、血虚证素积分分别为(154.48±22.34)、(157.11±16.18),对照组气虚、血虚证素积分分别为(152.14±17.43)、(152.40±17.87);治疗后中药组气虚、血虚证素积分分别为(123.76±19.24)、(130.85±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虚、血虚证素积分分别为(151.86±16.27)、(152.41±1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中医状态分级变化,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状态调整总有效率中药组93.55%、对照组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中药组睫状后短动脉PSV为(10.74±2.42)cm/s,EDV为(2.87±0.85)cm/s,RI为(0.74±0.04),对照组PSV为(10.43±2.44)cm/s,EDV为(2.87±0.85)cm/s,RI为(0.72±0.04)。治疗后中药组PSV为(12.18±2.34)cm/s,EDV为(3.49±0.83)cm/s,RI为(0.71±0.03)(均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治疗前视野指数平均缺损中药组为(-4.54±2.18)dB、对照组为(-4.14±1.96)dB;治疗后中药组为(-4.26±2.14)dB(P<0.05),对照组为(-4.13±1.97)dB(P>0.05)。7、两组各1例2眼因未能坚持随访治疗而脱落。结论:1、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睫状后短动脉RI呈正相关,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及视野指数平均缺损呈负相关。2、气血亏虚状态高度近视患者气虚证素积分、血虚证素积分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睫状后短动脉RI呈正相关,与睫状后短动脉PSV、EDV及视野指数平均缺损呈负相关。3、益气养血法可有效降低气血亏虚状态高度近视患者气虚及血虚证素积分,改善气血亏虚状态。4、随着高度近视气血亏虚状态改善,眼睫状后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管阻力降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升高,视觉光敏度提高。
黎琳娟[8](2020)在《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治疗领域被广泛运用,但缺乏高质量和高级别临床循证证据。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以客观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由2人分别检索Pubmed、CBM、知网、万方等中英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2020年1月,研究对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干预措施为治疗组必须包括中药治疗且治疗上需体现活血化瘀法,对照组必须未使用中药治疗。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检索出的文献的摘要和全文以及结合纳入排除标准来筛选文献,排除杂志水平低的文献,若意见不一致,则请第3人来商量决定,得到最后纳入的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初步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制作表格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利用Rev Man5.3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视力、视网膜循环时间、中央视网膜厚度、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眼底出血吸收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若异质性高,则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检索出文献368篇,其中中文文献364篇,英文文献4篇,但最后纳入的28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有4篇高质量文献,24篇低质量文献。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Meta分析示:OR=4.36,CI(3.27,5.83),Z=9.98(p<0.00001)。在显效率方面,Meta分析示:OR=2.75,CI(2.20,3.44),Z=8.85(p<0.00001)。在视力方面,Meta分析示:1个月视力组:SMD=0.41,CI(-0.22,1.05),Z=1.27,P=0.2;2个月视力组:SMD=0.32,CI(-0.32,0.96),Z=0.97,P=0.33;3个月视力组:SMD=0.12,CI(-0.30,0.54),Z=0.56,P=0.57;6个月视力组:SMD=-0.78,CI(-1.07,-0.49),Z=5.24,P<0.00001。在视网膜循环时间上面,Meta分析结果示:SMD=-0.63,CI(-0.83,-0.42),Z=5.91,P<0.00001。在中央视网膜厚度或中央黄斑厚度变化值方面,Meta分析示:1个月CMT组:SMD=-0.93,CI(-1.65,-0.22),Z=2.58,P=0.010;2个月CMT组SMD=-0.98,CI(-3.44,1.49),Z=0.77,P=0.44;3个月CMT组SMD=-1.06,CI(-1.54,-0.58),Z=4.34,P<0.0001;6个月CMT组SMD=-1.10,CI(-1.35,-0.86),Z=8.78,P<0.00001。在血液流变学上面,Meta分析示:血浆粘度值组:MD=-0.31,CI(-0.60,-0.01),Z=2.03,P=0.04;纤维蛋白值组:MD=-0.39,CI(-0.54,-0.24),Z=5.12,P<0.00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值组:MD=-0.24,CI(-0.31,-0.18),Z=7.38,P<0.00001;全血粘度高切值组:MD=-0.00,CI(-0.45,0.45),Z=0.01,P=0.99。全血粘度低切值组:MD=-1.93,CI(-2.44,-1.42),Z=7.45,P<0.00001。在不良反应上,Meta分析示:RR=0.29,CI(0.06,1.36),Z=1.57,P=0.12。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上,Meta分析示:OR=5.08,CI(2.45,10.52),Z=4.37,P<0.0001。在眼底出血吸收总有效率上,Meta分析示:OR=3.35,CI(1.79,6.27),Z=3.77,p=0.0002。在眼底黄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上,Meta分析示:OR=5.23,CI(2.26,12.07),Z=3.87,P=0.0001。在视野改善总有效率上,Meta分析示:OR=3.70,CI(1.72,7.98),Z=3.34,P=0.0008。结论:基于对现有文献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可知,在疗效性上,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对视力、视野、黄斑水肿、血液流变学等结局指标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可能更具优势,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吸收,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及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可能发挥综合治疗效应。在安全性上,运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RVO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安全性可能相对可靠。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相对较少,且文献质量偏低,部分结局指标的异质性较大,证据级别较低,对本次结论影响较大,故本次结论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方可提出更明确的结论及建议。
马静[9](2020)在《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气弱型AMD患者52例(83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43眼)和对照组26例(40眼),进行前瞻性研究。试验组予六君子汤颗粒剂口服,对照组予莱视盯胶囊(主要成分是叶黄素)口服,观察时间为3个疗程共90天(30天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检查ETDRS视力、自发荧光(干性AMD病例玻璃疣面积评价)、OCTA(湿性AMD病例CNV面积评价),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3.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3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试验组六君子汤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玻璃膜疣面积:试验组六君子汤治疗后玻璃膜疣面积较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CNV面积:试验组六君子汤治疗后CNV面积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NV面积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NV面积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一定疗效,且优于对照药。
王诗惠[10](2019)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科学评价AMD Drusen期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探讨早期AMD进一步发展的中医体质特点。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证据。方法:对2017年5月23日至2019年2月1日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80人,登记一般资料、行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视力测试及Amsler表测试等检查后分组:小玻璃膜疣组、中玻璃膜疣组、大玻璃膜疣组、地图状萎缩组、CNV组;填写《中医体质量表》测试中医体质类型;用Excel 2018软件将所收集患者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对患者资料进行审查、核对、形成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小玻璃膜疣组-地图状萎缩组和小玻璃膜疣组-CNV组分别做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检验,如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如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部类型干性AMD玻璃膜疣患者(中玻璃膜疣组-地图状萎缩组)体质分型统计结果:干性AMD玻璃膜疣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阴虚最为显着,共出现52例;其次为气虚43例;阳虚32例;其余体质分型分布相差不大,分别为痰湿18例,湿热12例,血瘀13例,特禀11例,气郁17例,平和质最少为8例。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检验结果:阴虚质和气虚质与Drusen发展到地图状萎缩有相关性(P1=0.025、P2=0.035),回归系数分别为0.812和0.743,OR值分别为e0.812=2.25,和e0.743=2.10。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与发展到CNV有相关性(均为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1.345,0.991,1.918和1.304,OR值分别为e1.345=3.84,e0.991=2.69,e1.918=6.81和e1.304=3.68。3.各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程度Drusen患者间分布结果:眼底仅有Drusen及地图状萎缩的患者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小、中、大玻璃膜疣组及地图状萎缩组占比分别为:33%、33%、50%、61%;其次为气虚质,小、中、大玻璃膜疣组及地图状萎缩组占比分别为:25%、31%、42%、47%;阳虚质小、中、大玻璃膜疣组及地图状萎缩组占比分别为:19%、22%、25%、41%;其它则无规律可循;平和质例数逐渐减少,小、中、大玻璃膜疣组及地图状萎缩组占比分别为:28%、17%、5%、0%。CNV组中除特禀质外,各类偏颇体质例数相差不大,没有平和质存在。4.x2检验结果:阴虚质在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地图状萎缩组阴虚质者占比最高为61%;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在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组此三者占比最高:痰湿质36%、血瘀质39%、湿热质33%;平和质在各组间分布有差异(P<0.05),小Drusen组平和质者占比最高为28%。5.各组患者年龄统计结果:小Drusen组与中Drusen、大Drusen、地图状萎缩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Drusen组与CN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Drusen组与中Druse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年龄为:小Drusen组66岁、中Drusen组71岁、大Drusen组74岁、地图状萎缩组73岁、CNV组68岁。6.中医体质类型分型统计结果:气郁质中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气郁人数占比较高为23%;平和质中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平和质人数占比较高为12%。7.视功能情况:经t检验,不同组别间视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同程度Drusen患者Amsler表测试结果采用x2检验,不同组别Amsler表测试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rusen的发生与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关系密切,其中阴虚质为主。2.阴虚质和气虚质患者病情发展到地图状萎缩的概率更大;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及气郁质的患者发展到出血的概率更大。年龄增高,Drusen增大,AMD进展。
二、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综述一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临床诊断手段 |
2.1 瞳孔反射 |
2.2 视力检查 |
2.3 眼底检查 |
2.4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
2.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
2.6 动态视野检查 |
3. 损伤机制 |
3.1 解剖学损伤机制 |
3.2 物理作用力损伤机制 |
3.3 病理学改变 |
3.4 细胞损伤机制 |
4. 青盲的中医研究进展 |
4.1 中医对青盲的认识 |
4.2 病因病机 |
4.3 中药复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噬与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自噬的分类 |
2. 自噬的功能 |
3. 自噬的发生过程 |
4. 自噬的检测方法 |
5. 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 |
6. 自噬与神经损伤 |
6.1 自噬与脑损伤 |
6.2 自噬与脊髓损伤 |
7. 自噬与RGCs凋亡 |
参考文献 |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保护作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耗材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脑立体定位仪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 |
3.3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拍摄大鼠眼底彩照 |
4.2 检测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 |
4.3 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 |
4.4 荧光金标记视网膜RGCs计数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眼底改变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觉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
6.3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6.4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铺片RGCs存活率的影响 |
7. 小结 |
研究二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自噬激活的影响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主要试剂配置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内超微结构及自噬小体 |
4.2 Western-blot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中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内自噬小体生成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LC3-Ⅱ和p62表达程度的影响 |
7. 小结 |
研究三 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牵拉损伤大鼠RGCs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调控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主要试剂配置 |
2. 实验准备 |
2.1 青盲一号方中药液制备 |
2.2 Wistar大鼠中药液灌胃药量计算 |
3. 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 |
3.1 实验分组 |
3.2 建立大鼠视神经牵拉损伤模型 |
4. 实验指标检测及取材 |
4.1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UNEL阳性和NeuN阳性细胞 |
4.2 自噬通路相关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和PI3KC3的表达测定 |
5. 统计 |
6. 实验结果 |
6.1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凋亡情况的影响 |
6.2 青盲一号方干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Bcl-2/Beclin-1自噬通路蛋白JNK1,Bcl-2,p-Bcl-2,Beclin-1和PI3KC3表达程度的影响 |
7. 小结 |
讨论 |
1. 研究意义 |
2. TON视神经损伤后组织病理学改变 |
3. 细胞自噬在损伤后RGCs进行性死亡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
3.1 多种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自噬密切相关 |
3.2 Beclin-1/ PI3K Class Ⅲ复合体调控自噬的分子机制 |
3.3 Bcl-2在Beclin 1自噬调控通路中的作用 |
4. 中医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认识 |
5. 青盲一号方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
1 西医研究现状 |
1.1 发病因素 |
1.2 病理机制 |
1.3 临床分型 |
1.4 临床分期 |
1.5 治疗 |
2 中医研究现状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视力变化 |
2.2 PED容积变化 |
2.3 PED高度变化 |
2.4 疗效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指标 |
3. 讨论 |
3.1 结果分析 |
3.2 柴芍汤治疗AMD-PED的理论分析 |
3.3 基于瞳神络病理论对PED的认识 |
3.4 典型病例 |
4 结论 |
5 问题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观察指标比较 |
讨论 |
1 WAMD的治疗现状 |
2 雷珠单抗治疗WAMD的机制 |
3 主方及方药分析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AMD的研究 |
2 祖国医学对AMD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凉血化瘀方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病例标准 |
1.7 治疗方法 |
1.8 随访观察指标 |
1.9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BCVA(Log MAR视力)比较 |
2.1.1 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
2.1.2 对照组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
2.1.3 实验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
2.2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
2.2.1 两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
2.2.2 对照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
2.2.3 实验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
2.3 玻璃体腔注射次数 |
2.4 并发症观察 |
3 讨论 |
3.1 西医对湿性AMD的认识 |
3.2 中医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认识 |
3.3 凉血化瘀方的研究基础 |
3.4 凉血化瘀方组方原则 |
3.5 凉血化瘀方各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6 疗效观察与研究结果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中药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 |
2 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 |
2.1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
2.2 Muller细胞功能障碍 |
3 细胞因子的释放 |
3.1 VEGF |
3.2 炎性因子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 分期论治 |
2.3 中成药治疗 |
2.4 中医外治法 |
2.5 专药专方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与纳排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各组观察指标基线可比性 |
2.3 最佳矫正视力 |
2.4 黄斑中心凹厚度 |
2.5 抗VEGF治疗次数 |
2.6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研究结果分析 |
3.2 现代医学对治疗RVO-ME的认识与展望 |
3.3 中医药在RVO-ME治疗中的应用与优势 |
3.4 益气活血通络方干预RVO-ME的理论依据 |
3.5 小结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不良反应 |
2.6 发表性偏倚 |
3 讨论 |
3.1 RVO-ME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RVO-ME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RVO-ME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丹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丹参有效成分及靶点的获取与筛选 |
1.2 疾病相关靶点的获取 |
1.3 PPI网络的构建 |
1.4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
1.5 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丹参有效成分筛选 |
2.2 疾病靶点筛选 |
2.3 PPI网络构建 |
2.4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
2.5 GO功能富集分析 |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西医发病机制 |
3.2 丹参有效成分分析 |
3.3 关键靶点分析 |
3.4 GO和KEGG富集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以及JADAD评分 |
附录2 |
表2 丹参有效成分筛选结果 |
个人简历 |
(6)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临床疗效分析 |
6.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视神经萎缩中医证候观察表 |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益气养血法调整高度近视患者中医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和方法 |
1 资料来源与收集 |
2 诊断标准 |
2.1 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 |
2.2 “已病态:水轮气血亏虚证Ⅰ~Ⅲ”辨识标准 |
3 病例选择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4 主要仪器与药品 |
5 治疗方法 |
7 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
8 中医状态调整疗效评定标准 |
9 质量及安全性控制 |
10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治疗前一般资料 |
2.1 性别、年龄比较 |
2.2 治疗前气血亏虚状态比较 |
2.3 治疗前裸眼视力、屈光度比较 |
3 相关性分析 |
3.1 眼轴长度与屈光度相关性分析 |
3.2 屈光度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 |
3.3 屈光度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相关性分析 |
3.4 眼轴长度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相关性分析 |
3.5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屈光度相关性分析 |
3.6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眼轴长度相关性分析 |
3.7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相关性分析 |
3.8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相关性分析 |
4 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比较 |
4.1 治疗前后气血亏虚状态比较 |
4.2 治疗前后裸眼视力比较 |
4.3 治疗前后屈光度比较 |
4.4 治疗前后眼轴长度比较 |
4.5 治疗前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
4.6 治疗前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比较 |
5 随访及并发症 |
讨论 |
1 中医对高度近视的认识 |
2 高度近视与眼部血液循环 |
3 高度近视的证候、证素及状态研究 |
4 气血亏虚与眼部参数相关性研究 |
4.1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参数 |
4.2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屈光度、眼轴长度 |
4.3 气虚、血虚证素积分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 |
5 益气养血法调整高度近视中医状态疗效 |
5.1 视力、屈光度及眼轴长度 |
5.2 疗效评估 |
6 总结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
1.文献的检索 |
2.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 文献的纳入标准 |
2.2 文献的排除标准 |
3.文献的筛选与数据的提取 |
3.1 文献的筛选 |
3.2 文献的数据提取 |
4.结局指标 |
5.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6.统计分析方法 |
6.1 异质性分析及统计模型的选择 |
6.2 亚组分析 |
6.3 敏感性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的描述 |
1.文献的筛选结果 |
2.Meta分析结果的描述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
2.3 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1.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西医认识 |
1.1 西医病因及临床特征 |
1.2 西医治疗现状 |
2.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认识 |
2.1 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 |
2.2 辨证论治及分期论治 |
2.3 中医药治疗现状 |
3.Meta分析方法学及结果讨论 |
3.1 方法学讨论 |
3.2 Meta分析结果讨论 |
3.3 中医药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优势和不足 |
3.4 本次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
第四章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知网检索式如下 |
附录2:Pubmed检索式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在读期间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9)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概况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现代医学对AMD发病因素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对AMD发病机制的认识 |
2.4 现代医学对AMD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4 疗效判定标准 |
3.5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疗效 |
4.3 中医证候疗效 |
4.4 安全性指标比较 |
4.5 临床疗效结果小结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疗效评价指标选择 |
2. 疗效分析 |
2.1 视力 |
2.2 FAF |
2.3 OCTA |
2.4 综合疗效分析 |
3. 辨证论治分析 |
3.1 关于六君子汤 |
3.2 关于莱视盯胶囊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脾虚气弱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3 ETDRS验光表 |
附录4 ETDRS视力检查表 |
附录5 中英文缩略词图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综述 |
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研究 |
1.1 中医对AMD的论述 |
1.2 西医对AMD的论述 |
2. 玻璃膜疣(Drusen)的研究 |
2.1 Drusen的各类分型 |
2.2 Drusen的形成机制 |
2.3 Drusen的眼底表现 |
2.4 Drusen的预后发展 |
2.5 Drusen的中医认识 |
2.6 Drusen的中医治疗 |
3.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 |
3.1 中医体质流行病学研究 |
3.2 影响中医体质因素研究 |
3.3 疾病易感相关因素研究 |
3.4 影响生命质量因素研究 |
3.5 中医体质可调节性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入组后相关检查 |
2.4 AMD诊断标准 |
2.5 纳入标准 |
2.6 排除标准 |
2.7 分组方法 |
2.8 分组后相关检查 |
2.9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干性AMD玻璃膜疣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 |
3.2 中医体质类型与Drusen程度相关性 |
3.3 不同程度Drusen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3.4 不同程度Drusen患者年龄分布 |
3.5 不同性别Drusen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
3.6 不同程度Drusen患者视功能分布 |
讨论 |
1. 课题设计思路 |
1.1 运用中医手段研究Drusen意义 |
1.2 运用中医体质学说研究Drusen意义 |
1.3 关于Drusen全面深入的研究 |
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usen患者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 |
2.1 Drusen的发生与发展 |
2.2 Drusen的发展与体质状态 |
2.3 Drusen的性别易感性 |
2.4 Drusen患者体质情况与视功能 |
3. 基于中医体质类型的早期AMD防治思路探讨 |
结论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
案例选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复明汤治疗眼底出血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青盲一号方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Bcl-2/Beclin-1自噬通路的研究[D]. 周晓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D]. 李书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杞黄颗粒方加减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肝肾阴虚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香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凉血化瘀方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D]. 周智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中药联合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D]. 刘自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D]. 唐雪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益气养血法调整高度近视患者中医状态的临床研究[D]. 罗晓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D]. 黎琳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弱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D]. 马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D]. 王诗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