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冷式电机在细纱车间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腾飞[1](2018)在《基于绿色工业建筑的纺织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建筑能耗相当可观,降低工业建筑能耗,推进绿色工业建筑成为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当前设计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寒冷地区某纺织厂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一方面,提出在纺织厂设计、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节能措施;另一方面,针对某些条款进行改进,提出适合于纺织厂的评价标准,希望在对我国纺织厂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下是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1)研读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调研总结纺织厂耗能现状,借助斯维尔软件对某纺织厂进行绿色评价,得出《标准》存在两大问题:部分评价标准模糊和评价的依据性不强。5.2.3合理利用自然通风,5.2.6合理采用自然采光,6.3.6生产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这三条对于纺织厂很难得分,本文提出对5.2.3、5.2.6、6.3.6进行减分,分别加分给5.2.1、5.2.13、5.2.16、6.2.2这四条。(2)针对《标准》5.2.1和9.2.5条,本文对寒冷地区纺织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隔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寒冷地区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应分别为0.28W/(7)m2?℃(8)和0.49W/(7)m2?℃(8),热惰性分别可达到1.718和1.152,即屋面建议采用150mm后的超细玻璃保温棉保温和聚丙烯膜面层W38隔气,外墙保温层采用60mm厚的挤塑聚苯板,防潮层为20mm厚1:2水泥砂浆(内加水泥重5-7%防水剂)。(3)本文分别对纺织空调系统、制冷系统、节水节电方面提出优化方案。针对5.2.13条,节能空调系统有多种,本文建议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与直接蒸发相比,节能15%,得0.4分,节能30%,得0.6分;合理采用分散式制冷技术,可直接得0.5分;对于布机车间,采用大小环境分区空调系统,并且所有喷淋室也采用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本条可得满分。针对5.2.11条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本文建议对于纺织厂而言,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得0.4分,提高50%,得0.6分;采取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分级利用能源,可直接得0.5分。
陈中帅[2](2016)在《电机导热散热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机作为国民经济中主要的耗电设备,运行正常与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电动机的发热程度。电机的发热量主要集中于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定子部分的热量通过外壳直接散发,而转子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下,热量传递效率低,从而产生热蓄积,不仅降低电机的出功能力,而且使得电机寿命也大大降低,因此,对电机转子部分散热是解决电机散热的瓶颈。尤其对于防爆电机、纺织机械专用电机等在密闭环境下工作的电机来说,对其转子进行散热更为必要。热管是一种高效导热元件,它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由于热管内部工作液体的汽、液相变传热,热阻很小,因而其具有高效传热特性和优越的等温性。本课题将热管安装于电机转子中,对转子进行导热散热,确保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延长电机寿命,提高电机的输出效率,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对转子进行深孔加工,并通过过盈配合将热管嵌入转子深孔中,以保证热管壁面与转子内孔紧密接触,确保充分导热,并设计了散热装置,实现电机转子的充分导热散热。(2)分析热管与转子孔壁之间的接触热阻,确定减少接触热阻的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电机转子进行深孔加工后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建立热管与转子过盈联接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过盈量、摩擦因数以及配合长度对热管与电机转子过盈联接的静态和动态性能的影响;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热管与电机转子过盈联接法向最大接触应力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出热管与转子最大法向接触应力最小的接触状态,以提高热管与转子配合的可靠性和转子轴的寿命。(3)利用热管优良的传热特性,对电机散热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新型节能电机。通过EM-Ⅱ电机综合测试系统对节能电机进行性能测试,试验数据表明,通过热管对电机转子进行导热散热,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的节能效果。(4)将改进的节能电机应用到纺织产业中大规模应用的细纱机上,通过现场测试,验证节能电机的能效,探索一种可以实施的细纱机节能技术。
刘荣清[3](2016)在《纺纱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创新发展》文中指出介绍纺纱机械驱动用电机发展的进程,分析传统电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现代新型电机的优点,以及变频调速和伺服调速技术的差别与功能;通过应用实例说明新型电机在机电一体化、多电机驱动、单锭独立驱动、双侧同步驱动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说明各种新型电机的发展与应用,提高了纺纱机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省工、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唐文辉[4](2016)在《环锭细纱机功率与节能分析》文中认为针对环锭细纱机产量低、能耗高等机理上的缺陷,寻找节能的思路与方法,介绍环锭细纱机全机功率的分类和组成,分析环锭细纱机各工作机构的功率消耗性质及大小。指出:环锭细纱机动力消耗占全厂动力消耗的60%70%;锭子功率占传统细纱机动力输入的65%75%,辅助功率占15%25%;细纱机高速化会增大锭子能耗的比值,减小辅助能耗,需重点挖掘锭子的节能潜力;开发、使用高速器材,提高设备精度减小摩擦阻力,加强保全保养工作,都是节能的有效途径;高节能将是现代细纱机不断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章友鹤,成建林,毕大明,赵连英,陈根才,史世忠[5](2014)在《国内外纺纱设备及技术发展的四大亮点——2014年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纺纱机械评析》文中提出文章介绍了2014年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展出的国内外纺纱设备及技术的四大亮点:围绕提高纺纱设备的生产效率,广泛采用高速化与高效化技术;广泛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技术,实现"机器换人"减少劳动用工;广泛采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纺纱全过程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积极采用节能降耗的纺纱新技术,降低能耗与机物料消耗。
徐旻,张一[6](2014)在《纺纱厂设计与管理中的节电措施》文中提出探讨纺纱厂设计与管理中的节电措施。介绍了某公司4个纱线品种纺纱电耗所占直接生产成本的比例,考量产品生产成本电耗指标。在工厂设计和改造中选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新型驱动技术、水冷电机、滤波无功补偿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取对照明和空调风机风叶改造等措施。通过采取合理工艺设置、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等管理措施,使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电耗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认为:在工厂设计、机器选型、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可有效控制并降低纺纱电耗。
承伟[7](2013)在《棉纺厂易地搬迁建设改造的实践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棉纺厂的搬迁实践,探讨棉纺厂在易地搬迁时,如何规划车间布局和设备排列;在易地搬迁改造、引进新设备同时对原有的老设备升级改造;在老设备上使用新专件、新器材、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达到新设备的效果。搬迁后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减少劳动用工,节能降耗的目的。
王熙文[8](2012)在《细纱车间大空间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研究》文中提出纺织工业的细纱车间属于典型的大空间,多热源建筑,其空调系统送风参数随季节和室外温湿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西安某纺织厂细纱车间为例,利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分析细纱车间空调系统在采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时,工作区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情况[1]。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数值模拟优化方案,并将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为纺织厂大空间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2]。对于细纱机在实际运行时,自身的工艺排风会带走部分热量,所以本文在做模拟之前,通过测试与计算确定细纱机的热迁移系数,对细纱机的实际散热量进行确定,为细纱机模型提供发热量的参数。根据细纱车间气流运动与细纱机热源特点,确定湍流模型为k-ε两方程模型,加入考虑热源浮升力影响的boussinesq假设,和壁面的边界化处理。对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考虑到细纱机自身存在工艺排风,所以不能简单的以面热源或是实体热源对待,本文提出了将细纱机分为三部分进行建模,上部和下部为实体热源,中部设置为带有工艺排风通道的空心热源,可实现工艺排风和带走机器部分散热的目的。由于细纱车间空间较大、内部热源多,本文对计算区域进行简化处理,根据车间内设备以及风口布置较为对称,将整个计算区域简化成原来的1/4,降低了计算网格的数量,减少了计算时间。通过模拟对比细纱车间上送侧回与上送下回两种气流组织,结果表明上送侧回气流组织由于回风窗只在车间一侧的墙壁上设置,使得车间内距离回风窗较远处的空气出现回风不利的现象,离回风窗越远余热的堆积现象就与越明显,受回风横向气流的影响车间内的气流较为混乱。上送下回气流组织方式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流场,且工作区内的风速、温度都能达到工艺要求。在得出上送下回气流组织流场优越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不同送风温度、送风速度下车间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情况,为细纱车间空调送风量随不同季节和室外温湿度条件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以西安某纺织厂细纱车间为测试对象,实地测试工作区内的温度值、速度值,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除个别测点位置与模拟位置存在偏差,使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有较大差异外,其他测点的实测值都与模拟值较为接近,验证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正确性与数学模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并将改进后的上送侧回气流组织方案工作区内的流场情况与前期设计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在适当加大送风量、减小送风口尺寸、增加送风口数量情况下,使送风口在工作区内的覆盖面积加大,可更有效地控制工作区内的温度。
刘荣清[9](2012)在《棉纺节能导向和创新》文中认为针对棉纺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棉纺耗电的特点及其考量指标,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论述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对比分析了棉纺节电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器材和常用节电技术,论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向,可供新机设计、老机改造、日常生产作参考、研究。指出:节能减耗应从节电开始,节电的重点在电机、风机和照明;提倡应用新工艺新设备,并把节能降耗与效益管理相结合。
刘荣清[10](2012)在《棉纺节能导向和创新》文中认为针对棉纺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棉纺耗电的特点及其考量指标,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论述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导向棉纺节电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器材和常用节电技术,论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向,可供新机设计、老机改造、日常生产作参考、研究。指出:节能减耗应从节电开始,节电的重点在电机,风机和照明;提倡应用新工艺新设备并把节能降耗与效益管理相结合。
二、水冷式电机在细纱车间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冷式电机在细纱车间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绿色工业建筑的纺织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绿色工业建筑发展背景 |
1.1.2 我国纺织厂发展背景 |
1.2 国内外绿色工业建筑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纺织厂绿色设计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 |
2 寒冷地区某纺织厂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
2.1 项目设计概况 |
2.1.1 项目基本信息 |
2.1.2 项目建筑设计概况 |
2.1.3 项目空调设计概况 |
2.2 评价说明 |
2.3 评价过程 |
2.3.1 车间冷热负荷计算 |
2.3.2 公共设备节能参数计算 |
2.3.3 建筑节能计算 |
2.3.4 自然采光分析 |
2.3.5 室内外风环境分析 |
2.3.6 评价结果 |
2.4 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绿色工业建筑的纺织厂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
3.1 不同地区纺织建筑热工设计原则 |
3.1.1 纺织厂房类型分类 |
3.1.2 纺织厂房热工设计分区指标 |
3.2 外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
3.3 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
3.4 外围护结构隔湿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绿色工业建筑的纺织厂动力节能设计研究 |
4.1 纺织厂空调系统节能研究 |
4.1.1 大小环境分区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
4.1.2 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用研究 |
4.1.3 下送风方式应用研究 |
4.2 纺织厂制冷系统节能研究 |
4.2.1 分散式制冷应用研究 |
4.2.2 空压系统节能设计研究 |
4.3 纺织厂节水节电设计研究 |
4.3.1 给水排水设计研究 |
4.3.2 节电设计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适合于纺织厂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
5.1 基于节能技术的纺织厂项目再评价 |
5.2 基于纺织厂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电机导热散热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机的发热与散热 |
1.2 热管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热管的原理及设计 |
2.1 热管的结构分析 |
2.2 旋转热管的工作原理 |
2.3 旋转热管传热性能分析 |
2.4 热管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机转子导热散热装置的设计 |
3.1 电机转子深孔加工 |
3.2 热管与电机转子联接设计 |
3.3 散热装置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管与电机转子过盈联接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4.1 接触热阻的分析 |
4.2 热管与电机转子过盈联接有限元分析 |
4.3 结构法向接触应力的最小化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导热散热节能电机的能效测试 |
5.1 电机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功能简介 |
5.2 测试平台 |
5.3 节能电机测试过程 |
5.4 节能电机的测试报告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机导热散热节能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 |
6.1 电机常见的节能措施 |
6.2 我国纺织行业电机应用概况 |
6.3 电机导热散热节能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 |
6.4 热管导热散热节能电机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前景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课题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纺纱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创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纺纱用电机的发展历程 |
2 新型电机的发展 |
2.1 纺纱用电机使用特点 |
2.2 纺织用新型电机 |
2.2.1 三相永磁式电机 |
2.2.2 同步电机 |
2.2.3 无电刷直流电机 |
2.2.4 伺服电机 |
3 驱动变速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
3.1 变频调速 |
3.2 伺服调速 |
3.3 电机调速应用实例 |
4 电机驱动方式的创新 |
4.1 机电一体化、多电机驱动简化传动机构 |
4.2 单锭独立驱动和电锭的发展 |
4.3 纺纱机双侧同步驱动 |
4.4 双眼自调匀整并条机实现单眼独立驱动 |
4.5 牵伸罗拉独立驱动与产品创新 |
5 结语 |
(4)环锭细纱机功率与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环锭细纱机全机功率的组成 |
2 纺锭功率 |
2.1 环锭细纱机纺锭主要功率 |
2.1.1 加捻卷绕功率 |
2.1.2 卷装功率 |
2.2 环锭细纱机纺纱的次要功率 |
2.2.1 空锭功率 |
2.2.1. 1 颈部轴承的能耗 |
2.2.1. 2 底部轴承的能耗 |
2.2.1. 2. 1 底部径向滑动轴承 |
2.2.1. 2. 2 底部轴向止推轴承 |
2.2.1. 2. 3 底部径向轴承的防振功能及其能耗 |
2.2.1. 3 改进锭子结构设计 |
2.2.2 锭子传动功率 |
2.2.2. 1 锭带 |
2.2.2. 2 滚盘传动功率 |
3 环锭细纱机纺纱的辅助功率 |
4 基础功率 |
4.1 选用合适的电机功率 |
4.2 多种新型驱动技术的应用 |
4.2.1 采用新型电机 |
4.2.2 采用水冷电机 |
4.2.3 多电机驱动 |
4.2.4 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 |
4.2.5 采用新型单锭电机驱动 |
4.2.6 采用高效断头吸棉风机、变截面风管 |
4.3 做好设备保全保养 |
5 细纱机功率的估算和测试 |
5.1 功率估算 |
5.2 功率测试 |
5.2.1 示例1 |
5.2.2 示例2 |
6 结论 |
(5)国内外纺纱设备及技术发展的四大亮点——2014年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纺纱机械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围绕提高纺纱设备的生产效率, 广泛采用高速化与高效化技术 |
1.1 梳棉机 |
1.2 精梳机是生产高档次纯棉纱与混纺纱的关键设备 |
1.3 并条机与粗纱机也正在向高速化方向发展。 |
1.4 细纱机是展出台数最多的机器 |
(1) 高速化 |
(2) 多锭化 |
1.5 转杯纺纱机与喷气涡流纺纱机的显着特点是高速高效 |
(1) 转杯纺纱机 |
(2) 涡流纺纱机 |
2 广泛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技术, 实现“机器换人”, 减少劳动用工 |
2.1 细纱工序的自动化、连续化 |
2.2 络筒工序的自动化、连续化 |
2.3 采用细络联技术也是目前业内十分关注的热点 |
2.4 纺纱前道工序采用自动化、连续技术装备步伐也正在加快 |
2.5 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减少纺纱用工、降低经纱工费成本效果明显 |
3 广泛采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 纺纱全过程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 |
3.1 清梳联与并条机上普遍使用数字化的自调匀整技术 |
3.2 粗纱机多数采用数字化的多电机控制技术 |
3.3 环锭细机单锭智能在线监测技术 |
3.4 在络筒工序Uster公司展出了最新的CLASSIMAT-5型数字化的纱疵分级仪与智能化的QUANTUM-3型电子清纱器 |
3.5 在纱线质量在线检控技术中展出了多台异纤检测与拣出设备 |
4 积极采用节能降耗的纺纱新技术, 降低能耗与机物料消耗 |
4.1 细纱工序节能技术 |
4.2 倍捻机节能技术 |
4.3 其它纺纱设备节能技术 |
4.4 空调节能技术 |
4.5 采用高性能纺纱元器材延长使用寿命 |
5 结语 |
(6)纺纱厂设计与管理中的节电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厂设计改造中的节电措施 |
1. 1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
1. 2 采用新型驱动技术 |
1. 3 采用新型传动系统 |
1. 4 采用水冷电机技术 |
1. 5 采用集体落纱长车节省电耗 |
1. 6 对空调、滤尘、地吸、厂房等采用先进设计 |
1. 7 配电室采用滤波无功补偿技术 |
1. 8 运用新型照明系统 |
1. 9 空调风机风叶轮改造 |
2 工厂管理中的节电措施 |
2. 1 选用合理的钢领直径 |
2. 2 优化细纱锭速十段变频调节 |
2. 3 优化气动加压压力 |
2. 4 工艺流程与机械状态 |
2. 5 节能管理制度化 |
2. 6 加强日常基础管理 |
2. 7 合理利用峰谷差安排生产计划 |
3 结语 |
(7)棉纺厂易地搬迁建设改造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建棉纺厂总体规划设计 |
2 生产车间和附房的布置 |
2.1 生产车间的布置原则 |
2.2 附房的布置原则 |
3 工艺设备排列 |
3.1 棉纺厂工艺流程 |
3.2 各车间设备排列 |
3.2.1 开清棉车间 |
3.2.2 梳并粗车间 |
3.2.3 细纱车间 |
3.2.4 后纺车间 |
4 新设备、新技术、新器材的应用 |
4.1 成套清梳联设备和简易清梳联 |
4.2 自动粗纱机和粗细联技术 |
4.3 细纱长车化和细络联技术 |
4.4 自动络筒机技术 |
4.5 纺纱新专件器材的应用 |
5 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应用 |
5.1 空调自动化控制系统 |
5.2 采用节能照明光源 |
5.3 水冷电机的应用 |
6 搬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
6.1 新厂房建筑设计 |
6.2 设备排列 |
6.3 老设备搬迁问题 |
6.4 纺织厂的地面设施 |
6.5 钢结构的厂房预留孔问题 |
7 结语 |
(8)细纱车间大空间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2 细纱车间概况与风量确定 |
2.1 纺织厂细纱车间的特点 |
2.2 细纱车间空调负荷的组成 |
2.3 细纱工艺排风过程介绍下 |
2.4 细纱机散热量的确定 |
2.5 实测计算 |
2.6 车间送风量确定与风口布置原则 |
2.6.1 送风量计算 |
2.6.2 送风道设计计算 |
2.6.3 细纱车间送风口布置原则 |
2.6.4 细纱车间回风口布置原则 |
2.7 本章小结 |
3 CFD 模拟求解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
3.1 控制方程的选择 |
3.2 计算区域离散化 |
3.2.1 采用阶梯网格线逐步逼近真实边界 |
3.2.2 采用块结构划分网格 |
3.3 控制方程离散化 |
3.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确定 |
3.4.1 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边界条件 |
3.4.2 壁面边界条件 |
3.4.3 对称边界条件 |
3.5 建立求解模型 |
3.6 定义流体的物理属性 |
3.7 迭代计算 |
3.8 图形输出与后处理 |
3.9 本章小结 |
4 细纱车间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数值模拟 |
4.1 细纱车间气流分布的要求 |
4.1.1 工作区送风口位置的要求 |
4.1.2 工作区风速的要求 |
4.1.3 工作区温湿度的要求 |
4.2 气流组织评价 |
4.2.1 不均匀系数 |
4.2.2 能量利用系数 |
4.3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模拟 |
4.3.1 上送侧回空调方式模拟与分析 |
4.3.2 上送下回气流组织方式模拟与分析 |
4.3.3 两种气流组织模拟结果的对比 |
4.4 影响上送下回气流组织的因素分析 |
4.4.1 送风温度 |
4.4.2 送风速度 |
4.5 本章小结 |
5 细纱车间空调系统实测与模拟结果对比 |
5.1 测试车间简介 |
5.2 测试方法与测点布置 |
5.3 实验仪器的介绍 |
5.4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棉纺节能导向和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棉纺耗电的特点 |
2 棉纺耗电考量指标 |
2.1 单机耗电指标 |
2.2 单位产量的耗电指标 |
2.3 折合标准品单位产量耗电指标 |
2.4 部门耗电指标的考量 |
3 棉纺节电新技术 |
3.1 采用新型驱动电机 |
3.2 缩短工艺流程 |
3.3 采用新型纺纱 |
3.4 采用新型照明系统 |
3.5 多锭长车节省电耗 |
3.6 采用新型传动系统 |
3.7 采用单锭电机 (电锭) 驱动 |
3.8 推行小锭盘锭子 |
3.9 采用细纱中卷装成形 |
3.10 建议开发翼导粗纱机 |
3.11 降低机件相对运动接触面的摩擦因数 |
4 棉纺常用节电技术 |
4.1 选用合适的电机功率 |
4.2 合理纺纱工艺, 挖掘节电潜力 |
4.3 改善运动件润滑, 减少磨耗 |
4.4 采用高强低伸、耐油、耐用的节电锭带、龙带和传动胶带 |
4.5 关注吸风机、空压机等用电 |
4.6 减少空调用电 |
4.6.1 减少厂房传导热和辐射热 |
4.6.2 合理使用空调设备 |
4.7 提高功率因数 |
4.8 采用电机水冷或风冷技术 |
5 结语 |
四、水冷式电机在细纱车间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绿色工业建筑的纺织厂设计研究[D]. 吴腾飞. 中原工学院, 2018(07)
- [2]电机导热散热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D]. 陈中帅. 东华大学, 2016(05)
- [3]纺纱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创新发展[J]. 刘荣清. 纺织器材, 2016(03)
- [4]环锭细纱机功率与节能分析[J]. 唐文辉. 纺织器材, 2016(03)
- [5]国内外纺纱设备及技术发展的四大亮点——2014年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纺纱机械评析[J]. 章友鹤,成建林,毕大明,赵连英,陈根才,史世忠. 纺织导报, 2014(08)
- [6]纺纱厂设计与管理中的节电措施[J]. 徐旻,张一. 棉纺织技术, 2014(02)
- [7]棉纺厂易地搬迁建设改造的实践与探讨[J]. 承伟.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04)
- [8]细纱车间大空间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的研究[D]. 王熙文.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1)
- [9]棉纺节能导向和创新[J]. 刘荣清. 纺织器材, 2012(S1)
- [10]棉纺节能导向和创新[A]. 刘荣清. “经纬股份杯”2012’“强专件、促设备、为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经验研讨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