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流产并发症对未婚女青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聪,郑玉华,肇丽杰,叶秀涛,孙慧娟[1](2020)在《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非意愿妊娠未婚女性避孕行为及身心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非意外妊娠未婚女性术后即时避孕、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自愿行人流手术的640例未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320)和对照组(n=320)。实验组在常规服务基础上提供PAC服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服务。分析两组未婚女性术前意外妊娠的原因及避孕措施,观察两组未婚女性术后即时避孕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未婚女性人流前后的焦虑程度,并随访两组未婚女性术后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近远期并发症、重复流产率、高效避孕率、应答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未婚女性焦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PAC服务后实验组未婚女性对避孕方法、避孕的重要性等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未避孕和不安全避孕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未婚女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术后即时避孕率高、术后高效避孕率及随访应答率高、重复流产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C能够缓解未婚女性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未婚女性采用高效避孕措施的概率,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护未婚女性身心健康。
杨玲[2](2020)在《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设立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设立的价值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的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意外妊娠就诊于未成立PAC门诊的太原市太航医院的946例女性接受人工流产门诊常规流程为对照组A;选取PAC门诊成立后因意外妊娠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就诊于太原市太航医院的1197女性接受人工流产后关爱门诊流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因意外妊娠就诊于未成立PAC门诊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96例女性接受人工流产门诊常规流程为对照组B。人工流产术后给予对照组A、B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关爱服务,填写术后随访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术后随访率、术后不同时期避孕方式及术后6月、12月重复流产率。使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取α=0.05为显着性检验水准。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研究对象的既往流产次数、婚姻、年龄段等一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观察组中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为86.7%,对照组A为72.7%,对照组B为64.0%,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不同时期避孕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1、3、6、12个月采用避孕方法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随访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率观察组分别为90.2%、77.1%、60.1%、39.8%,对照组A分别为83.5%、63.9%、35.9%、30.1%,对照组B为84.8%、66.2%、39.1%、31.1%,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6月、12月重复流产率:术后6月重复流产率、12月重复流产率观察组分别为4.2%、9.1%,对照组A分别为14.8%、18.9%,对照组B分别为23.2%、33.3%,观察组与对照组A、观察组与对照组B术后重复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AC门诊增加了育龄期女性对于避孕知识的了解,增加了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了重复流产率,值得进一步推广。2.在PAC工作中向育龄期女性全面介绍避孕方式利弊的同时重点不突出,未对避孕需求不同的女性制定个体化避孕方案,导致使用高效避孕措施的依从性降低。3.人工流产术后随访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随访中采取多样化随访方式,尽可能提高术后随访率,提高PAC门诊的质量。
王蔚军,范格英,夏文谨,林爱华,刘志婷,王达平,孙晋瑞[3](2017)在《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需求障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需求的障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院区、天河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332人,采取统一自制的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在上述每所医院的计划生育部门、计划生育手术室及病房分别抽取医生及护士各1名,根据自行设计的"流产服务提供者调查表"进行个体访谈和集体访谈,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居住在乡、镇以及流动未婚女青少年更倾向于不接受婚前性行为,独生子女更倾向于不接受婚前性行为。(2)城市未婚女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概率更高。有性行为的未婚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较高。有宗教信仰的未婚女青少年有多个性伴的概率高于无宗教信仰的未婚女青少年。有多个性伴的未婚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较低。未婚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得分越低,有多个性伴的概率越高。在所知道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咨询方式中,医疗机构的面访应答人数百分比最高;需要生殖健康治疗的问题中月经问题最高;在选择服务提供者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医疗技术水平;人工流产最关注的问题最多为安全;知道人工流产术后近期或远期并发症最多的是不孕;流产术后想得到最多的避孕知识是流产后注意事项及避孕方法的种类。愿意选择的生殖健康服务形式最多为咨询交谈。流产服务提供者认为部分未婚青少年缺乏避孕知识;家庭对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缺乏指导及沟通。公立医院就医流程繁琐;对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印象妨碍其选择公立医院作为提供流产服务的机构。私立医疗机构过度宣传其好处;如果没有专门机构监管,其流产手术风险较高。结论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整体缺乏全面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多种因素影响着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的需求。
李淑真[4](2016)在《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发生情况及医疗机构提供流产后服务的现状,分析影响人工流产的发生因素,为降低人工流产发生率,减少流产后近远期并发症,进一步推进流产后服务,优化女性生殖健康提供对策与建议,最终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公立医院门诊施行人工流产者500名,应用自编问卷调查人工流产的发生现状,并探讨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运用质性访谈了解医疗机构提供流产后服务现状,分析影响流产后服务开展的因素。应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对患者发生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人工流产者的平均年龄为(28.64±5.81)岁,71.3%为已婚者,37.0%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60.6%为生育者,职业以公司职员(21.3%)、个体业主(19.8%)为主,重复流产占54.3%,流产时间间隔在1年以上者占56.4%。人工流产者性伙伴平均年龄为(31.43±6.17)岁,学历在专科及以下,职业以个体业主(33.8%)、公司职员(23.7%)为主。2.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19.41±6.45)分,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患者对易孕期、紧急避孕药使用、人工流产不能作为一种避孕措施等知识有很高的认知度,对口服避孕药的服用情况、人工流产的适用症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3.超过一半的患者(55.6%)对婚前性行为持不反对意见;意外妊娠原因中未使用避孕措施者占多数,为64.9%,86.8%性行为时使用过避孕措施,19.4%坚持每次都使用,使用避孕措施最多的是避孕套(69.0%)。4.患者使用避孕措施的获取方式主要从药店购买(63.2%);59.3%曾主动获取过生殖健康知识,主要通过网络(43.1%)获取;39.4%希望医疗机构是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并希望了解性生理卫生知识(46.8%)和避孕知识(46.6%)。5.患者生育史、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对避孕措施的使用频率4个因素对人工流产的发生有影响。结论:1.重复流产患者占多数,生殖健康知晓度处于中等水平,本次妊娠的原因为未使用避孕措施,最希望获得性生理卫生知识及避孕知识,并希望通过医疗机构、网络获取。2.医疗机构提供的流产后服务还未形成系统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仅体现在治疗、书面宣教和流产后的注意事项方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利于流产后服务的开展,进而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3.患者生育史、生殖健康知晓情况、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及对避孕措施的使用频率4个因素对人工流产的发生有影响。其中,生育过2个子/女及以上是导致重复流产的危险因素,生殖健康知晓度高、对婚前性行为持不赞同观点、使用避孕措施的频率高是发生重复流产的保护因素。
温巧萍,刘伟莲,朱丹玲,曾颖[5](2014)在《婚前保健与人工流产相关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婚前保健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有效指导未婚女青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婚前保健工作。方法:从医院2010年未婚人工流产总数中随机抽取200例。从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人流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统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最小手术年龄为17岁,最大为31岁,大部分在2126岁之间。文化程度的差异也有影响,中学文化程度以下人工流产占62.0%,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工流产占38.0%,可见文化程度高人工流产率低。人工流产次数,初次人工流产占79.0%,2次手术占18.0%,3次手术以上占3.0%。人工流产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以生殖器炎症居首位占46.6%,其次为月经失调占26.6%,失血性贫血占24%,继发不孕占2.6%。结论:人流对未婚女青年的影响是明显的,特别是身、心上的创伤。并发症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婚后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对巩固家庭关系也有影响,给生儿育女带来困难。因此,对未婚女青年增加避孕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婚前人工流产的危害与代价,对提高妇女身体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黄河[6](2014)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文中认为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实施人工流产会发生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对受术者或再次妊娠时对母婴均可产生不良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除了要承受早孕反应、人工流产带来的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外,还要承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禁忌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身心创伤,将会长期威胁她们的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家庭和生育,严重的甚至有社会危害。本文以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室预约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30岁以下并自愿配合的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每套问卷包含5份专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及人口学信息若干,共回收有效问卷81套,包括已婚者38套,未婚者43套。并对其中7位配合度较高的未婚女性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精神医学的角度,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并提出了干预与预防的策略。t检验结果显示:未婚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分别为(48.79±7.81)和(50.91±8.84),显着高于已婚组的(40.70±9.23)和(41.54±10.54)(p<0.01),可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结合受访者访谈资料,从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的角度梳理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同时,分析指出这些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在人口学信息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人际归因量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的各维度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焦虑或抑郁水平(SAS或SDS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以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情绪相关性显着的多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给出了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的神经质、内-外归因倾向、年龄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焦虑水平影响最为显着,标准回归系数为0.477、0.315、-0.273;人格的神经质和年龄对抑郁水平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613和-0.269。此外,人格的谨慎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对客观社会支持影响最大。可见,人格与社会因素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重要关联因素。建议从围术期心理干预、归因干预、人格培养,以及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几个方面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进行干预,以缓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不良情绪。并呼吁从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期望能够建立多元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各系统的共同努力来预防未婚先孕,从根本上缓解未婚人工流产这一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胡平成[7](2013)在《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避孕措施采取频率的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避孕技能,从而减少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率,为我省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月6月在长沙市部分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妊娠的2650名未婚女性进行面对面匿名访谈调查,将获取的信息通过EpiData录入数据库,对定性和等级指标进行数量化处理和统一编码后用SPSS17.0和MLwi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聚类分析、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单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①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3.93±2.92)岁,城镇和农村人口之比为2.29:1,51.8%的女性是外来人口,65.2%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职业以公司职员(39.9%)、公务员(10.8%)和学生(10.1%)为主,月收入1701-2500元者占40.6%,家庭状况较好者占36.3%,首次工作年龄为“18-25岁”的女性占57.5%,64%更换过工作,72.8%的女性首次性交年龄在20-24岁,79.8%的女性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原因是出于爱情。②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22.26±7.03)分,大部分女性能掌握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但对排卵期和易孕期的计算、金指标以外的早孕反应、新型避孕方法、软下疳等性传播疾病了解较少,未婚人工流产女性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书本、报纸、杂志(80.6%)和广播、电影、电视(59.2%),她们最想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分别是性生理卫生知识(82.9%)、避孕知识(63.1%)和优生优育知识(61.9%);66.4%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80.3%的女性认为人工流产危害大,主要是影响女性身体健康(98.0%)、心理健康(61.2%)和日常生活(44.5%),86.8%的女性愿意在今后的性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怀孕;93.6%的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仅有9.2%能坚持避孕,主要避孕措施是避孕套(66.8%)和体外排精(16.0%);③28.2%的女性做过二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对本次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调查,42.9%的女性是无计划性生活,24.9%的女性避孕失败,29.4%的女性是接触到有害环境或胚胎发育不良,经Spearman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表明,多次人工流产与生殖健康知识、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均存在相关关系(P<0.05);④两水平方差成分模型显示,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父母婚姻状况、首次性交年龄、首次性交原因、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和男友交流等9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有影(P<0.05),单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口所在地、籍贯、在本市常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兄弟姐妹数、父母婚姻状况、学校社区宣传、男友交流以及生殖健康知识得分等13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影响(α入=0.05,α出=0.10),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户口所在地、籍贯、在本市(县)常住时间、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家里兄弟姐妹数、父母婚姻状况、首次工作年龄、更换工作次数、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男友交流、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对婚前性行为态度、采取避孕措施的意愿等18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措施采取频率有影响(P<0.05)结论:①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年龄较小,以城镇户口为主,大部分是外来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是公司职员和学生,大部分女性更换过工作,首次性交的原因主要是爱情。②大部分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了解不深,其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书籍和媒体;大部分女性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态度,绝大部分女性都愿意在今后的性生活中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意外怀孕;多数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都采取过避孕措施,但只有小部分能坚持,主要是采用避孕套和体外射精。③大部分女性人工流产的原因是无计划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并且多次人工流产与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均存在相关关系;④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父母教育、学校社区宣传、男友同伴交流等多个因素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有影响,在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中,要以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建立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三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教育,为未婚女性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婚前生殖健康服务。
周江洪[8](2013)在《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PAC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重复人工流产原因,研究人工流产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人流后关爱(Post abortion Care,PAC)干预对人流术后前中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在医疗机构的计划生育科室开展人流产后关爱及心理咨询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选取2012.9-2012.12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年龄≤24岁,既往人工流产1次及以上,本次妊娠40-70天内的未婚女性要求终止妊娠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签署相关保密协议,随访次数2次,分别为:人流术后1月、3月,并对100例进行随机分组,PAC干预组和对照组。将审核好的问卷统一编码输机,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t检验。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1.72±1.83岁(15-24岁),首次性生活年龄19.51±2.23岁,首次人工流产年龄20.18士2.57岁,性伴侣数1.34±1.07个,人工流产次数1.88±1.51次,既往人工流产次数最少1次,最多5次,2次及以上占43%。6个月内重复人工流产5例,6个月至1年内重复人工流产20例,超过1年的75例。此次妊娠未避孕者占58.0%,避孕失败42%,避孕失败的方法依次为:安全期、体外排精、紧急避孕药、避孕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首次流产年龄≤20岁、性伴侣数≧2个以上是未婚青少年重复多次妊娠的危险因素。研究对象术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5%(45/100),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3%(43/10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显示:研究对象的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次流产间隔≤6月、首次性生活年龄≤18、妊娠次数≥2次是影响未婚重复人工流产青少年心身症状和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中:人流术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和SDS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全国常模相比,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和SDS指标值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术后1月随访中: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和SDS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和SDS指标值和全国常模组有显着差异(p<0.01),但干预组SAS和SDS指标值和全国常模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后3月随访中:干预组、对照组和全国常模组SAS和SDS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流产年龄≤20岁、性伴侣数2个及以上的青少年是重复人工流产的高风险人群。该人群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抑郁在未婚重复流产人群中存在较高比例。首次性生活和首次流产年龄小、流产次数多和流产间隔时间短是重复流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PAC干预促进人工流产后女性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恢复,规范开展PAC是防范未婚青少年重复流产,保障其心身健康的关键所在。
任姗姗[9](2012)在《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而结婚年龄推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数据显示有10%女性15-24岁普通青少年在15岁之前就发生性行为,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初次性行为年龄都有提前的趋势。在中国,占总人口数近1/6的青少年正是日益受到非意愿性行为、性病、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等影响,由于性成熟年龄提前,而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性与生殖健康、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缺乏,青少年出现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率上升、生殖系感染及性传播疾病上升、非意愿性行为发生率高等一系列现象。青少年非意愿性行为可以导致人流和/或生殖道感染,可见,青少年生殖道感染与非意愿性行为和人工流产三者密切相关,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必须引起重视。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明确指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有着明显区别于成年人的需要,应当被确定为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和非意愿性行为。世界青少年行动项目强调了应在负责任的计划生育实践、家庭生活、性和生殖健康、性传播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领域满足未婚青年人的特殊需要。日前,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在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五大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研究目的全面了解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生殖健康状况,及存在的未被满足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为防止该人群发生非意愿性行为、人工流产及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不良事件,为健康教育和适宜综合服务等干预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目标:1.评估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知识态度水平,包括避孕相关问题、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相关问题、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等性健康问题、生殖道感染和妇科病等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水平;2.探索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之间各种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知识态度水平的差异;3.了解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各种生殖健康相关行为;3.1了解该人群的婚前性行为和避孕行为;3.2了解该人群的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史;3.3了解该人群的非意愿性行为、性功能障碍症状史;3.4了解该人群的生殖道感染、妇科病史;4.探索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之间各种生殖健康相关行为间的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即包括常规婚前检查中的妇科检查、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咨询等5个步骤的现况调查。根据特定标准,利用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和即墨市的婚前医学体检门诊,对调查期间进行婚前医学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20岁-39岁;未婚;自愿配合本调查)的全部1575名女性未婚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定量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卡方分析、单因素Logistic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其中描述性分析用于对知识水平、行为、生殖健康问题存在情况的描述,卡方分析、单因素Logistic分析、Fisher精确概率法、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用于了解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的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行为和问题出现情况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用于探讨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行为和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包括两部分,即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按照信息饱和原则,共对15名女性未婚青年进行了定性访谈,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之后结合访谈笔记转录成文字,进行编码,列出分类表,撰写定性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2月),计划调查1680人,调查对象包括在研究现场进行婚前体检且符合条件的未婚女性青年,实际发出1680份问卷,回收合格问卷1575份,合格应答率为93.8%。研究对象最小年龄为20岁,近60%小于25岁,13.3%大于28岁。超过90%调查对象月收入低于5000元,42.4%月收入低于2000元。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52.1%)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41.3%调查对象从事非农业体力劳动,34.7%从事脑力工作,7.4%从事农业劳动或无业。8.3%的调查对象来自单亲家庭。60.9%具有山东省青岛市本地户籍。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中,包括20道相关问题,分别从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和怀孕相关知识和态度、性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态度等4个角度考察被调查者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水平。每题1分,权重相等,答对得1分,答错或选择“没听说过”、“不清楚”者均不得分,计算每位调查对象总分后换算成百分制,满分100分,每类问题满分25分。统计分析时33.0%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在40-60分之间(满分100分),处于中等水平,35.7%的调查对象知识得分低于40分,生殖健康知识水平较低,31.3%调查对象得分较高,高于60分。对不同方面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进行比较后发现,性健康知识态度得分平均值只有9.8分(满分25分),为四方面生殖健康相关问题之中最低,怀孕/人工流产相关知识态度得分平均15.1分(满分25分),为四方面之中最高。对性健康和生殖道感染相关问题的考察中,均有超过10%的调查对象得分为0分。谈及传统避孕方式时多反映“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期”、“没听说过体外排精”;不清楚紧急避孕药与口服避孕药的区别,认为“差不多,既然都是药就都是(同房)前吃”;对于常见避孕措施的知识受熟人的影响,“别人带环也怀孕了,那个没用”。多能认识到人工流产“会引起不孕不育”。且多认为性健康的话题如非意愿性行为“是夫妻俩的事儿,不会跟外人说”。2.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差异对不同背景的未婚女青年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年龄(OR=1.465,2.089,1.693)、文化程度(OR=3.040,4.461)、职业(OR=2.177)、月均收入(OR=1.335)、户籍地(OR=1.472)等因素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有关(P<0.05)。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脑力工作者、月收入较高、拥有外地户籍者,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较高的可能更大。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调查地点、月收入、文化程度。即墨市的女性未婚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较高的可能性是黄岛区该人群的0.652倍;相比较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OR=1.586)、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OR=3.696)的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更大;相比较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具有高中/中专(OR=2.702)和大学学历(OR=3.255)的调查对象获得较高水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的可能性更大。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结果3.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婚前性行为及避孕行为1313名调查对象(83.4%)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最早为11岁,平均值为22.7岁,18.6%调查对象首次性行为在20岁及以前。首次性行为未避孕的比例占26.4%,采用安全期避孕或体外排精等传统避孕方式者占11.1%,其余62.5%均在首次发生性行为时采用了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等现代避孕措施。6.3%首次性行为为非意愿。将首次性行为非意愿、首次性行为无避孕或使用传统低效避孕措施、首次性行为早于20岁定义为首次性行为属于高危性行为,职业和年龄是高危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相比于从事体力工作/无业的女性未婚青年,从事脑力工作者是高危首次性行为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742)。年龄在24-25岁、26-28岁、29岁及以上者发生高位首次性行为的可能性分别是年龄在20-23岁者的0.695倍、0.677倍、0.597倍。74.4%的调查对象婚前已同居。近70%调查对象半年内的性行为中选用过避孕套,安全期(23.5%)和体外排精(21.2%)是除避孕套以外最常被采用的避孕措施,紧急避孕药(15.6%)和口服避孕药(4.3)次之,25.9%的未婚女青年半年内至少有过一次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性行为。药店/超市(58.5%)是该人群中较为普遍采纳的避孕药具的获取途径。定性研究结果对定量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现在的小孩儿都可早(发生性行为)啦”,且多因为“自己也不懂”,草率选用避孕措施。3.2女性未婚青年人群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史478人(36.4%)婚前怀孕过。其中,有非意愿妊娠史者占60.2%,其中53.2%源于避孕失败,46.8%源于未避孕的性行为。有人工流产史者共269人(17.1%),首次人工流产年龄最小为14岁,首次人工流产发生在20岁及20岁以前着占19.4%。重复流产者共66人,占全部有人工流产史者的24.5%,其中2人共流产5次。149人(55.4%)选择过药物流产,146人(54.3%)选择过手术流产。多数(74.3%)有人工流产史的调查对象首次人工流产在医院进行,计生中心17.6%,5.7%在私人诊所,2.3%在家自己进行。定性研究发现,访谈对象发生非意愿妊娠时能到正规医疗机构如“人民医院”就诊,但有发生如“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现象。3.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症状情况近半年内有301人(23.1%)曾经历过非意愿性行为,其中66.1%偶尔发生,5.3%每次性行为都是非意愿性行为。37.9%最近一次发生的非意愿性行为中未避孕,40.5%使用避孕套。前三位经常发生的性功能障碍症状是性交无快感、性高潮缺失以及性欲缺乏,经常发生率均超过20%。在对经历过“阴道不够湿润”等性功能障碍症状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时发现,她们能做到“和他(男伴)沟通,一起解决”。将有过非意愿性行为史或/和经常出现某一种或几种女性性功能障碍症状定义为有过性健康问题,首次性行为非意愿(OR=3.054)、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OR=0.526)、文化水平(OR=2.051)等是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性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3.4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道感染、妇科病史34.1%调查对象半年内有过至少一项妇科不适症状,其中分泌物问题最常见,反映月经问题的比例次之,近30%未对此做任何处理,超过一半调查对象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近10%自行买药处理,2.8%选择私人诊所就诊。17.0%调查对象被确诊过至少一种妇科病,月经不调或闭经(8.7%)、附件炎(7.3%)的调查对象所占比例最高。266人(16.9%)确诊过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9.1%调查对象患过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9.7%患过细菌性阴道病。重复生殖道感染者占41.9%,其中首次确诊年龄早于20岁的比例为9.3%,高于只有一次生殖道感染者(2.0%)。77.5%生殖道感染确诊于正规医疗机构,13.7%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确诊,6.8%和2.0%分别在私人诊所和工作单位医务室确诊。91%以上在计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确诊的生殖道感染都经过化验,私人诊所确诊的化验率也达90%以上,在工作单位医务室确诊的患者中仅60%有化验。正规医疗机构中多数生殖道感染(68.2%)治愈后未复发,私人诊所治疗的生殖道感染复发率高达61.5%,而工作单位医务室治疗的生殖道感染复发率则超过90%。3.5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的其他生殖健康问题情况乳房大小异常、外阴皮肤营养不良、分泌物异常(颜色、性状、气味)、宫颈糜烂、子宫偏小、子宫活动度欠佳、附件压痛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0.2%、0.2%、2.3%、4.5%、0.2%、0.2%、0.3%。405例经过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调查对象情况显示,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现患率分别为0.7%和1.5%,胺试验阳性的比例为0.5%,另有1.5%的调查对象阴道清洁度为III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34人,占2.3%,谷丙转氨酶呈现异常者共18人,占2.2%。166人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占11.1%。梅毒初筛结果呈阳性者8人,占0.5%,HI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9.5%调查对象进行过高危阴道操作(包括以清洁、缩紧阴道、修复处女膜等目的进行的阴道操作)。29.2%的人不能保证每天清洗外阴。36.8%不能在每次性行为发生前要求男伴进行清洗。小组访谈中访谈对象认为最普遍存在的妇科病、生殖道感染就是痛经:“应该就是来例假肚子疼的症状比较普遍吧,大家都疼,那时候我们一个宿舍5、6个人都有疼的时候。有的人就(经期)头一天疼,或者半天儿,然后就没事儿了。但有时候也有挺严重的,躺着打滚儿的疼,还吐,站不起来都”,“其他这炎那炎的没听说熟人谁得了,可能得了人家也不告诉咱”。其余的月经问题和分泌物异常问题在个别调查对象的调查中有所反映:“我月经周期不正常,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三个月,白带也有异常”。曾经确诊过多于一次妇科病的调查对象反映“先得了盆腔炎,在人民医院开了药,当时治好了,后来又复发过。再后来又得过宫颈糜烂,几度我忘了想不起来了,反正当时也去人民(医院)治好了,再后来就没去医院了,我就自己买药吃了(笑),因为再有症状啊什么的自己也都知道了怎么回事儿了……我之后就自己吃药也都可以了。现在就是每天洗”。医务人员的态度和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成为阻碍未婚青年人群在有生殖健康问题时求医的障碍之一:“现在看个病多难啊,贵不贵都单说,挂个专家号就让你折腾不起,大早上起那么早的,可是你说要是不看专家号吧那帮医生也看不出个所以来,人家也忙也不跟咱多说,看病还没有候诊时间长哩”。4.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及问题间的差异将具有非意愿性行为、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史其中至少一种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对象定义为病例组,不具备任何一种上述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对象定义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调查地点、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同居状态、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风险不同。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未婚青少年人群生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有调查地点、月收入水平、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等,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同居状态等不是该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即墨市的未婚女青年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黄岛未婚女青年的0.357倍,即黄岛区未婚女青年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与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未婚女青年相比,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前者的1.873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2000元以下人群的3.077倍,即相对于收入低于2000元以下者,高收入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大于20岁者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首次性行为发生早于20岁者的0.476倍,即发生性行为越早,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进行过阴道操作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为没有进行过阴道操作人群的3.283倍,即更易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研究结论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不高。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多居于中低水平。关于性健康和生殖道感染防治等相关问题的知识掌握程度最差。定性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常见避孕方法的认识受他人经历影响较深,对未婚先孕存在担忧且排斥的态度,对妇科病和生殖道感染的概念混淆严重。性健康问题是该人群普遍认为难以启齿的问题。知识来源渠道多为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自行查询。2.不同地区、月收入、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不同。黄岛区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知识态度得分水平要高于即墨地区的调查对象。经济水平与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呈正比。学历较高的研究对象取得较高知识水平的可能性较大。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存在着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该人群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极高,并且存在过早暴露于性行为、非意愿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等情况。有人工流产史者、重复人工流产史、高危人工流产者占一定比例。非意愿性行为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提示该人群中性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分泌物问题和月经问题是最常见且最被关心的问题,月经不调/闭经、附件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具有一定比例。虽然针对生殖道感染,正规医疗机构求医行为有一定普遍性,但重复感染的问题严重,与非正规医疗机构求医行为有关。贫血的检出率也较高,提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调查对象对日常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4.不同地区、月收入、首次性行为年龄、阴道操作史等的调查对象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情况不同。相比于即墨地区的调查人群和月薪不足2000元/月的调查人群,黄岛地区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月收入高于2000元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首次性行为非意愿、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较高。较高知识态度水平和较高行为问题风险之间的矛盾提示我们,已有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够深入,不足以指导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行为。过早地暴露于性生活、有阴道操作史的未婚女青年出现各种生殖健康问题的风险更大。政策建议1.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宣教和服务中都应该重点加强深层次知识的宣教,力争使具备的知识足以指导行为的改善,对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的防治方法、症状特点等内容应加以重视。应该在社会大众中进一步普及非意愿性行为和年轻女性性功能障碍等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性健康态度,鼓励遭遇性健康问题时正确的求医行为。2.针对改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的服务,如宣教、咨询、讲座等,应重点关注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月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3.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存在一定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该人群普遍有婚前性行为史,存在着非意愿性行为、非意愿妊娠、生殖道感染/妇科病、性健康等潜在的生殖健康问题。针对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应与已婚育龄人群区别开来,以解决未婚青少年人群未被满足的生殖健康服务需要,核心内容应包括生殖健康各方面知识的宣教,不正确的性观念和对生殖健康问题歧视态度的纠正,妇科病和生殖道感染的防治,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和性卫生习惯的养成,孕前优生咨询行为促进等。医务人员为未婚青年人群服务的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4.经济开发区、收入水平较高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应被列为生殖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对该人群的行为改善可能难以通过短期内的宣教达到,故应考虑长期的干预服务。首次性行为年龄的推迟和杜绝非正规医疗机构阴道灌洗或插入药物的操作也应列为生殖健康服务的目标。5.婚前医学体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及早发现女性未婚青年人群中具有普遍性生殖健康问题的方式,能够在婚前发现乙肝、贫血、梅毒等可能会对婚后生活和生育带来不良影响的健康问题,应被给予重视。应加大力度提高婚前医学体检的规范化和可接受性。
武媛媛[10](2012)在《未婚女性人流与流产后服务现状及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性观念的开放,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增多,导致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率及重复流产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未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了解未婚女性人工流产与流产后服务现状,探索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影响因素,为保护其生殖健康,完善我国流产后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1月,到山西省6所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18-24岁的492例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工流产知识、态度、行为的资料,应用EpiData软件录入、SPSS13.0软件分析资料,了解未婚女性人流和流产后服务现状,并将其分成重复流产组(163例)和首次流产组(32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探讨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1.62±1.82岁,52.6%为非本市户口,47.9%为大专及以上学历,职业为公司职员、学生、服务员的分别占20.5%、20.9%、23.0%,73.6%不与父母同住,与父亲和母亲交流性话题的分别占5.3%和48.8%。(2)研究对象中,58.9%同意双方愿意就可婚前性行为,44.1%同意婚前性行为可判断双方是否合适,17.3%认为一夜情可以接受,86.0%同意今后避孕,79.5%需要生殖健康知识。(3)研究对象性病与妊娠知识得分的均分为5.74±1.69(满分9分),避孕知识得分的均分为4.50±1.87(满分8分),85.6%通过电视/电台/网络获得以上知识。(4)研究对象中,57.5%首次性行为年龄为19-21岁,36.8%有两个性伴以上,13.2%每次都避孕,84.9%选择避孕套,未坚持避孕者45.7%认为偶尔的性行为不会怀孕;33.1%为重复流产、最多流产5次,62.0%距上次流产时间在6个月内;此次怀孕,62.6%的研究对象因为未避孕。(5)医生服务态度较好,对流产知识有一定宣教,但50.8%的研究对象未被介绍避孕方法的种类,69.9%未被介绍避孕药具的使用方法,98.4%和88.6%未被提供避孕药具、介绍到其他地方进行计划生育宣教。(6)研究提示:学历、职业、性伴个数、避孕频率、距首次性行为时间、性伴了解避孕知识情况、性伴关心避孕问题情况、是否同居、了解生殖健康知识情况为未婚女性重复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1)未婚人流女性多为外来人口,职业多为服务员、学生,与父母同住者较少,且很少与父母交流性话题。(2)未婚人流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开放,对今后避孕和需要生殖健康知识持肯定态度。(3)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多来自于网络、书籍,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且有一些错误的概念和认知。(4)只有少数未婚人流女性坚持每次避孕,避孕措施多使用安全套,此次流产距上次流产时间较短。(5)医生服务态度好,对流产知识有一定的宣教,但计划生育服务欠缺。(6)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模型综合应用效果良好,提示未婚女性学历低,无职业,性伴个数多,避孕频率低,距首次性行为时间长,有同居生活,了解生殖健康知识少,性伴对避孕知识了解少、对避孕问题关心少,发生重复流产的可能性大。
二、人工流产并发症对未婚女青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流产并发症对未婚女青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非意愿妊娠未婚女性避孕行为及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未婚女性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未婚女性意外妊娠原因分析 |
2.3 两组未婚女性术后避孕方法的比较 |
2.4 两组未婚女性干预前焦虑人数比较 |
2.5 两组未婚女性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即时避孕率、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比较 |
2.6 两组未婚女性随访高效避孕率、重复流产率及应答率比较 |
3 讨论 |
3.1 PAC可提高未婚女性安全及高效避孕意识 |
3.2 PAC可降低未婚女性术后不良情绪 |
3.3 PAC可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并减低术后并发症 |
3.4 PAC可有效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 |
(2)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基本资料 |
1.2.2 对照组处理 |
1.2.3 观察组处理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婚姻、既往流产次数、年龄对比 |
2.2 术后即时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 |
2.3 术后1 月、3 月、6 月、12 月避孕方式 |
2.4 术后随访率 |
2.5 术后重复流产率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需求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流产服务提供者 |
1.2 方法 |
1.2.1 入选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2.2 调查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态度现状 |
2.2.1 调查对象各部分知识得分情况 |
2.2.2 性行为 |
2.2.3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 |
2.2.4 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需要、利用及可及性 |
2.3 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对婚前性行为态度不同的未婚女青少年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
2.3.2 纳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及其赋值 |
2.3.3 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是否有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1 有无性行为的未婚女青少年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
2.4.2 纳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及其赋值 |
2.4.3 是否有性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过去12个月是否有多个性伴的影响因素分析 |
2.5.1 是否有多个性伴的未婚女青少年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
2.5.2 纳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及其赋值 |
2.5.3 是否有多个性伴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是否有怀孕经历的影响因素分析 |
2.6.1 不同怀孕经历未婚女青少年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
2.7 人工流产相关知识的需求、利用及可及性 |
3 讨论 |
(4)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量性研究结果 |
3.2 质性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人工流产现状 |
4.2 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 |
4.3 影响因素分析 |
4.4 策略与措施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调查表 |
附录C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婚前保健与人工流产相关问题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
2 结果 |
2. 1 患者年龄等分布情况 |
2.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6)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逻辑起点 |
1.2 研究背景 |
1.2.1 我国人工流产的现状 |
1.2.2 未婚人工流产増多的原因 |
1.2.3 未婚人工流产的危害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
1.4.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
1.5 基本架构与创新之处 |
1.5.1 基本架构 |
1.5.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2.2.2 归因理论 |
2.2.3 大五人格理论 |
2.2.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2.3 研究对象与研究假设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假设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研究 |
2.4.2 问卷研究 |
2.4.3 访谈研究 |
第3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核心表征:焦虑与抑郁 |
3.1 量表结果统计与分析 |
3.1.1 未婚组与已婚组焦虑与抑郁程度的差异检验 |
3.1.2 个体焦虑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
3.1.3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存在突出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
3.2 访谈记录与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生理需要受影响 |
3.2.2 安全需要受到影响 |
3.2.3 爱与归属的需要面对冲突 |
3.2.4 尊重的需要受到影响 |
3.2.5 自我实现的需要无望 |
3.3 不良心理问题的消极影响 |
3.3.1 生理危害 |
3.3.2 影响工作或学习 |
3.3.3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
3.3.4 社会危害 |
第4章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关联因素:人格与社会 |
4.1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关联因素的相关分析 |
4.1.1 人口学相关 |
4.1.2 社会支持相关 |
4.1.3 归因方式相关 |
4.1.4 人格相关 |
4.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4.2.1 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2.2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度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问题的回应策略:社会支持、干预与预防 |
5.1 缓解个体不良情绪的干预建议 |
5.1.1 医疗机构的围术期干预 |
5.1.2 归因干预 |
5.1.3 人格培养 |
5.1.4 推广流产后关爱服务 |
5.2 预防未婚先孕的策略:多元社会支持 |
5.2.1 加强性观念和性知识的基础教育 |
5.2.2 优化学校的相关管理 |
5.2.3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
5.2.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
5.2.5 加强媒体的正确引导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
附录2 人际归因量表 |
附录3 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 |
附录4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5 抑郁自评量表(SDS)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 “生殖健康”概念及内容 |
1.1 “生殖健康”的概念和背景 |
1.2 “生殖健康”的主要内容 |
1.3 “生殖健康”服务范围和目标 |
1.4 “生殖健康”相关政策支持 |
2 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危害 |
3 生殖健康“知信行”理论模式 |
4 多水平模型 |
4.1 多水平模型的原理 |
4.2 多水平模型的基本形式 |
4.3 多水平模型的应用 |
5 本研究的意义 |
6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抽样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学问题 |
3 现状研究 |
3.1 一般情况 |
3.2 生殖健康知识 |
3.3 性和生殖健康态度 |
3.4 生殖健康相关行为 |
3.5 多次人工流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
4 影响因素分析 |
4.1 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4.2 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4.3 避孕措施采取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
5 讨论 |
5.1 一般情况 |
5.2 多次人工流产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关系 |
5.3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 |
5.4 策略和措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果成果 |
(8)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PAC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流产后计划生育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件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件3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件4 调查问卷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宄背景 |
2.合理性和可行性 |
3.研究总目的 |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研究方法概述 |
2.研究现场及入选标准 |
3.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
4.抽样方法与样本量 |
5.研宄框架 |
6.技术路线 |
7.研宄内容和方法 |
8.质量控制 |
9.资料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样本收集情况与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
1.1 样本收集情况 |
1.2 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
2. 对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的分析 |
2.1 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的总体描述 |
2.2 对每道题回答正确率的分布情况 |
2.3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有关的定性研究结果 |
2.4.1 常见避孕方法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2 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3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等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2.4.4 性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定性调查结果 |
3.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水平多因素分析 |
4.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情况及其单因素分析 |
4.1 婚前性行为的分析 |
4.2 避孕行为的分析 |
4.3 怀孕/人工流产史的分析 |
4.4 性健康状况的分析 |
4.4.1 非意愿性行为的发生情况 |
4.4.2 性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 |
4.4.3 出现性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
4.5 妇科病、生殖道感染的情况 |
4.5.1 妇科症状及处理情况 |
4.5.2 生殖道感染及处理情况 |
4.6 其他生殖健康问题情况 |
4.7 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定性访谈结果 |
4.7.1 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2 人工流产、避孕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3 性健康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4.7.4 妇科病、生殖道感染相关情况的定性调查结果 |
5.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对数据质量和人口学特征的讨论 |
1.1 数据质量 |
1.2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
2.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的讨论 |
2.1 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1 生殖健康总体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2 避孕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3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4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1.5 性健康问题知识态度水平的讨论 |
2.2 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水平间的差别 |
3. 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行为的讨论 |
3.1 生殖健康行为的总体讨论 |
3.1.1 婚前性行为的讨论 |
3.1.2 避孕行为的讨论 |
3.1.3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讨论 |
3.1.4 非意愿性行为、性功能障碍的讨论 |
3.1.5 生殖道感染、妇科病的讨论 |
3.1.6 其他生殖健康问题的讨论 |
3.2 不同背景的女性未婚青年人群出现生殖健康问题情况的差异 |
结论 |
政策建议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10)未婚女性人流与流产后服务现状及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1 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现状 |
1.1 基本情况 |
1.2 性与生殖健康态度 |
1.3 生殖健康知识 |
1.4 性相关行为 |
2 流产后服务情况 |
2.1 医生服务态度情况 |
2.2 医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宣教情况 |
2.3 医生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情况 |
2.4 人流后休息情况 |
2.5 对医生服务满意情况 |
3 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
3.1 未婚女性重复流产 Logistic 回归分析 |
3.2 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决策树模型分析 |
3.3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的综合分析 |
讨论 |
1 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现状 |
1.1 基本情况 |
1.2 性与生殖健康态度 |
1.3 生殖健康知识 |
1.4 性相关行为 |
2 流产后服务情况 |
3 未婚女性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人工流产并发症对未婚女青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非意愿妊娠未婚女性避孕行为及身心健康的影响[J]. 周聪,郑玉华,肇丽杰,叶秀涛,孙慧娟. 中国性科学, 2020(08)
- [2]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D]. 杨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3]广州地区未婚女青少年实现安全流产需求障碍的研究[J]. 王蔚军,范格英,夏文谨,林爱华,刘志婷,王达平,孙晋瑞.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8)
- [4]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 李淑真. 蚌埠医学院, 2016(02)
- [5]婚前保健与人工流产相关问题浅析[J]. 温巧萍,刘伟莲,朱丹玲,曾颖. 中国性科学, 2014(04)
- [6]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探析[D]. 黄河.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2)
- [7]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平成. 中南大学, 2013(03)
- [8]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及PAC干预的研究[D]. 周江洪.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9]女性未婚青年人群生殖健康服务需要研究[D]. 任姗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4)
- [10]未婚女性人流与流产后服务现状及重复流产影响因素研究[D]. 武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