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定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de规格参数和技术性能(1)(论文文献综述)
吴光文[1](2015)在《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文中指出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简称岸桥)广泛应用于各港口码头的集装箱装卸作业,属于专用的机器设备。在传统的岸桥手工计算条件下,其建模过程大致分为3步:1)基于详细的CAD二维图纸,了解岸桥的特征尺寸参数;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岸桥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3)运用有限元软件的参数化语言直接建模。因此,传统的手工建模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及实际经验有较高要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于此,本文采用Visual Studio编程软件和Access数据库技术,依托有限元软件,成功完成了系列岸桥的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工作。本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简单明了的界面,用户只需按照实际情况,根据系统提示,填写相关数据,就能使计算机自动完成岸桥有限元模型、提取应力结果以及保存结果图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参数化技术,结合岸桥自身的结构特征,利用ANSYS的APDL命令流,实现对岸桥各尺寸参数的精确控制,完成岸桥的有限元模型,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2)学习规范GB/T 3811-2008和《F.E.M欧洲起重机设计规范》,了解起重机的计算载荷、载荷组合及计算准则,对岸桥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疲劳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结构计算结果。(3)成功实现Visual Studio与ANSYS的技术对接,采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并进行封装。既保证了软件满足客户要求的所有功能,又进一步的实现其智能化操作,使界面一目了然,维护简单可靠。(4)结合之前的技术积累,完成岸桥参数化系统的开发工作,使其能对大多数类型的岸桥进行参数化分析,不再局限于某一台岸桥的建模,具有很大的工程实践意义。(5)对岸桥各方面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实现了岸桥参数化分析系统的多功能化,即除了参数化建模之外,系统还具备安全性评价、裂纹分析、裂纹维修建议等多方面内容。
张永明[2](2014)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是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的前沿设备。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集装箱航运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更加繁荣,集装箱船舶日益大型化,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剧增,这也促进了岸桥新的发展。一方面,岸桥性能呈现了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这就对岸桥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岸桥市场的竞争中,这也需要岸桥设计工作能减少设计周期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现行的岸桥结构设计在标准设计知识的基础上往往是借鉴以往的设计实例和专家的经验知识,按照“设计—验算—再设计”的方式完成方案,过程繁杂且需要做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面对岸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岸桥结构设计的设计效率、减少设计者工作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了。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将某个领域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整合在程序系统中,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本文总结了岸桥结构设计的一般性知识,通过对岸桥结构设计领域专家的深入咨询收集了大量岸桥结构设计的专家经验,整理一定数量的岸桥结构设计实例,以此作为构建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基础。通过对比各种知识表达的优劣,针对岸桥结构设计的特点,以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为编程工具,创造了以面向对象为基础结合了框架表示、产生式规则表示的综合知识表达方式,构建了包涵了岸桥结构设计规则和岸桥设计实例的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综合知识库。研究了岸桥结构设计综合表达方式下的推理机制,根据岸桥结构设计特点选取了合适的冲突消解策略。文中还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并应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了在应用实例数据库过程中对岸桥结构设计各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为更加直观的展现设计方案和便于系统的进一步研究,系统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APDL参数化语言建立了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参数化建模模块,并最终应用VB6.0将各功能模块封装,初步实现了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各功能。
陈海荣[3](2011)在《SECT-61T-8113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主起升滑轮磨损失效研究》文中提出港口集装箱起重机滑轮压痕失效是目前困扰工业界的难题之一。由于滑轮与钢丝绳的接触过程十分复杂,滑轮压痕磨损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滑轮压痕磨损机理的研究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以振华重工(简称ZPMC)生产的SECT-61T-8113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主起升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解析法与ADAMS仿真及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滑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接触应力及滑轮压痕磨损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包括:通过对岸桥主起升滑轮与钢丝绳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的结构参数和实际作业过程的运行参数,得到滑轮在搬运和回程中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滑轮1和滑轮2两侧的钢丝绳随时间的受力变化曲线;通过对主起升滑轮与钢丝绳接触的力学分析,建立了能够对钢丝绳和滑轮接触应力进行计算的方法和解析计算模型,得到滑轮绳槽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最大接触应力,并根据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出初装滑轮和淬火层被磨损后的发生疲劳点蚀的时间;根据疲劳磨损理论及钢丝绳对滑轮的切削机理,分析滑轮产生压痕的原因;采用ADAMS仿真分析软件建立简化后的主起升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分析集装箱在装吊过程各运行阶段的钢丝绳受力值,发现其与解析法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钢丝绳侧股看成圆柱及考虑侧股外层钢丝时,滑轮绳槽表面承受最大压力下的接触应力分布,发现其与解析法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SECT-61T-8113型岸桥有关滑轮压痕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冷黎黎[4](2008)在《集装箱码头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与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此外,船东(货主)对集装货物集疏速度和装卸时间要求也越来越高。港口的发展势必将从追求增加泊位的数量型向提高泊位效率的质量型过渡。因此,通过对装卸机械进行合理配置,能使泊位的装卸效率和综合通过能力上升。本文在该背景下,对集装箱码头岸边起重机的种类、性能、综合能力等进行了基础的介绍,并指出了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的综合影响因素,突出介绍了泊位对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的影响。而岸桥保有量同码头的生产能力也是相互影响的。码头的作业能力受设施、设备整体情况的影响与制约。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决定了码头的整体作业能力与水平。岸边起重机作为港口固定设施中的大型设备投资,是重要的码头设备。本文确定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船舶到达港口的规律、根据多服务器排队论模型来确定岸边起重机数量。在模型中,岸边起重机和船舶构成了一个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船舶服务时间等于船舶排队等待时间加上接受服务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效率,必须缩短船舶排队时间。而对模型采用费用模型进行系统设计的优化,使利益指标函数最优化,分析岸边起重机的购置成本、使用成本;集装箱作业收益情况;船舶等待的损失等因素设置合理的配备比例。优化的目标之一是使系统单位时间的平均总费用即服务费用和等待费用两者之和为最小,并确定达到最优目标值的服务水平。根据模型,可测算出既能满足服务又能使利益指标最优化的岸边起重机配置数量。最后,在保有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泊位水深、到港船型等因素,进行岸边起重机的选型工作。
董怡春[5](2008)在《集装箱码头岸边装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集装箱岸边装卸桥(岸桥),作为大型港口装卸机械在码头整个集装箱装卸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装箱岸桥的更新换代是否及时不仅在作业效率上直接影响到码头的集疏能力和通过能力,同时还将直接关系着码头的安全生产质量。因此,合理确定集装箱岸桥的使用年限对于码头的生产运营和经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集装箱岸桥的合理使用年限是港口机械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集装箱岸桥是一种大型港口机械,它具有资金投入规模大、技术更新速度快、持续集中作业时间长、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的特点,它与其他大型港口装卸机械在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运用常规的经济寿命来确定集装箱岸桥的使用年限必然会存在许多弊端和非适应性。由于集装箱岸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和集装箱岸桥疲劳损伤造成事故的严重性,集装箱岸桥的合理使用年限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运用大型港口机械设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确定的相关理论,根据集装箱岸桥的基本功能、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分析技术折旧和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用等主要因素对集装箱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数据统计和市场研究来处理技术折旧费用和使用维修费用的时间序列趋势关系,设计和构建了更能综合反应集装箱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数学描述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岸桥的合理使用年限确定进行了实例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对集装箱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具有明显的实用效果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彭传圣[6](2007)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大型化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船舶不断大型化的要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也不断大型化,相应地对码头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大型化以前伸距的增加为标志,其对码头强度的要求体现在轮压上。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给出这两个参数的有关分析结果。
程凤[7](2007)在《基于ANSYS的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仿真及疲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简称岸桥)是我国重工业运输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作为提高装卸作业生产能力的大型起重运输设备,岸桥被广泛用于船厂和港口,因此岸桥的结构设计对整个运输业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的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软件对话方式,即手工建模、手工提取分析结果,建模和结果分析效率非常低下,且岸桥结构模型计算显得非常的孤立,无法自动循环计算,优化设计无从谈起;2)不能通过CAR(计算机辅助计算)来主导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得岸桥的计算仅仅沦为设计的校核部分;3)起重机的结构设计中主要校核其强度和刚度,基本上不考虑疲劳,而事实上疲劳也是其主要的失效方式之一。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以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法,机械动力学和疲劳强度理论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手段,运用参数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小车吊载运行过程中的起重机结构进行了运动数值仿真,研究了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静动态特性,对其疲劳进行计算,并采用Visual Basic开发了相应的数值仿真软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用ANSYS的内部命令和APDL语言以及参数化技术建立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它使得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对模型的修改以及再次计算方便、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错。2)用建立好的有限元参数化模型和ANSYS的内部命令以及APDL语言编写了小车吊载运动过程中起重机运动数值仿真的命令流文件,具体实现了仿真,得出结论。3)研究了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动态特性。结合有限元参数化模型编写了模态分析的命令流文件。提取了前10阶固有频率、主振型及其振型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4)对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进行疲劳校核,得出结论。5)有效地运用Visual Basic软件对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运动数值仿真和动力学分析进行了封装,界面简单易读,使ANSYS在后台进行计算求解,直接给出分析结果,可以使得对ANSYS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的用户也能运用其进行计算。
吕文斌[8](2006)在《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集装箱运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港口为满足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或开辟新码头,或改造老码头、添置新设备,掀起了新一轮集装箱码头建设的热潮。 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以平均超过42%以上的速度大幅增长,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0万TEU。为满足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需要,宁波港一方面投资建造新码头,另一方面对老码头进行挖潜改造。北仑三期码头是宁波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专业集装箱码头,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对码头通过能力进行扩充。本文对提升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的核心机械——岸边装卸桥的合理配置加以分析探讨,以期为该码头将来添置集装箱装卸桥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先对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技术路线以及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简要介绍了北仑三期码头概况,分析了该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现状,对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进行分析,包括影响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主要因素和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的集装箱装卸桥配置需求;采用占用系数法和吞吐量导向法对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装卸桥的配置的合理数量进行了研究,接着,本文提出了该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实施的实施方案,最后对上述方案进行了投资经济分析并结合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实际靠泊的经常船型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践论证。 本文中对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数进行研究时采用的占用系数法是一种以先进港口所配置的集装箱装卸桥总型宽占码头岸线长度比例为模板,向其靠拢的方法。具有由实践经验得来的科学性。而吞吐量导向法则在研究了影响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主要因素后,对所研究码头的将来吞吐量进行合理预测,最终得出在满足除吞吐量以外其他影响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因素的前提下,为完成吞吐量任务应该配置的装卸桥合理数量。此方法以生产为中心,以满足吞吐量发展为导向。两种方法互为参考。 运用占用系数法通过测算,得出北仑三期集装箱码头可以增加配置的集装箱装卸桥数目为6台,在对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运用吞吐量导向法进行测算并综
胡佰军[9](2006)在《港口机电控制实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港口起重机是港口装卸货物的主要设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集装箱海上运输业务以来,到目前为止集装箱运输船已发展成为海运物流业的最主要船种。同时,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集装箱装卸机械的机型、规格和数量越来越多,性能、速度、效率以及电气传动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改进。其中关键重要的机电控制系统也从常规的继电控制方式转换成为如今的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控制方式也变成各种交直流驱动器。 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研究和设计了这套岸桥实验平台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实验平台系统的系统设计部分工作,主要包括相关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和部分功能的实现。岸桥实验平台系统主要包括PLC、上位PC机、场景监视屏、驾驶室操作监视器以及相关的输入输出设备。其中教员台主机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该系统可以完成的主要功能包括:系统自检、系统参数设置、操作训练环境条件设定、起重机类型及相关设备的设定、系统控制及操作过程监视、操作过程的记录和重演和自动评分等。该实验系统按照模块化的方法进行设计,PLC部分的程序采用梯形图,而主机部分采用VB和VC编写。 此外,在岸桥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还研发了另外一套仿真实验平台系统。驾驶台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是仿真实验平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联动台面板、PCI-1753E板卡和PC机等等。在功能上,仿真实验平台系统与原有试验平台相类似。
史兆富[10](2006)在《宁波镇海港区新建通用泊位的装卸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口业是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行业,港口是否能够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正确定位,从而增强港口在市场竞争中实力,将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关于港口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现状分析,装卸作业线效率分析,通用泊位装卸工艺优化等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通用泊位装卸作业约束条件,新建通用泊位的设备选型依据,装卸泊位利用趋势,设备选型方案的综合评价上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分析。因此,探索建立一套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通过装卸工艺优化的构成要素分析,优化万吨级通用泊位的装卸系统,提高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最终提高装卸工艺的先进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围绕宁波港镇海港区为了控制泊位利用率过高,新建万吨级通用泊位这项工程中,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取得企业发展后劲,需要解决的装卸工艺优化,特别是设备选型问题,从装卸系统的特点入手,从装卸作业的约束条件入手,分析影响作业效率的约束条件,静态投资比较,从成本角度分析装卸工艺优化,并且把效率和成本结合起来,得出设备选型是工艺优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再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论评判选型设备方案,比较出最优方案,运用正方形理论为基础的低劣化数值法检验最优方案的确定,由此而来得出本课题的结论。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二章分析了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特性和发展状况,分析了制约装卸效率的主要因素,论述了优化装卸工艺、控制成本的必要性。第三章论述了新建通用泊位的装卸工艺优化,得出选型方案为工艺优化的主要构成因素。第四章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综合评判设备选型方案。第五章用正方形理论低劣化数值法确立本课题的结论。本篇论文取材直接来于实际工作,最终结果可为通用泊位装卸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为保证方案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较好效果,在内部科学管理上,还要做许多工作。本文对我国港口业不断提高装卸效率从而最终实现较高利润也提供了研究。
二、合理定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de规格参数和技术性能(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定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de规格参数和技术性能(1)(论文提纲范文)
(1)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简介 |
1.1.2 岸桥国内外发展概况 |
1.1.3 岸桥参数化研究现状 |
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思路 |
1.2.1 课题的实现路线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章 岸桥实现参数化关键技术 |
2.1 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 |
2.2 参数化技术 |
2.2.1 参数化技术概念 |
2.2.2 参数化方法 |
2.2.3 参数化技术研究现状 |
2.3 Visual Studio与可视化技术 |
2.3.1 Visual Studio简介 |
2.3.2 可视化技术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岸桥参数化模型研究 |
3.1 岸桥模型单元及材料属性 |
3.1.1 单元概述 |
3.1.2 材料属性 |
3.2 岸桥结构拆分、特征参数提炼及简化规则 |
3.2.1 岸桥结构拆分规则 |
3.2.2 岸桥特征参数提炼规则 |
3.2.3 岸桥的模型简化规则 |
3.3 岸桥参数化建模 |
3.3.1 参数化建模的方法 |
3.3.2 参数化建模的完成 |
3.3.3 参数化建模的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岸桥参数化模型结构分析 |
4.1 岸桥载荷与约束分析 |
4.1.1 岸桥的计算载荷 |
4.1.2 岸桥的约束条件 |
4.2 岸桥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
4.2.1 岸桥强度与刚度准则 |
4.2.2 岸桥强度与刚度计算 |
4.3 岸桥疲劳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岸桥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 |
5.1 系统研发目标 |
5.2 数据库系统开发 |
5.2.1 Access数据库概述 |
5.2.2 ADO技术简介 |
5.2.3 Visual Studio访问数据库 |
5.3 系统功能模块 |
5.3.1 参数化分析模块 |
5.3.2 裂纹维修建议模块 |
5.3.3 其他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全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做过的科研项目 |
(2)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
1.2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国内外现状 |
1.3 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专家系统及岸桥结构设计 |
2.1 专家系统 |
2.1.1 专家系统的定义 |
2.1.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2.1.3 设计原则与开发步骤 |
2.2 岸桥的结构设计 |
2.2.1 岸桥的基本参数 |
2.2.2 岸桥的金属结构 |
2.2.3 岸桥结构设计知识的总结 |
2.3 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 |
2.3.1 岸桥结构设计过程 |
2.3.2 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 |
2.4 本文开发工具简介 |
2.4.1 Visual Basic 6.0简介 |
2.4.2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
2.4.3 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
2.4.4 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岸桥综合知识库的建立及推理机制 |
3.1 岸桥结构设计知识的特点 |
3.2 层次化岸桥结构设计知识库组织模型 |
3.3 岸桥结构设计的知识获取 |
3.4 岸桥结构设计知识的表达 |
3.4.1 知识表达方式 |
3.4.2 知识表达方法的确定 |
3.4.3 知识表达模型的建立 |
3.4.4 面向对象知识表达方法的实现 |
3.4.5 不同知识的知识表达方式的实现 |
3.5 基于岸桥综合知识库实例库的推理机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层次分析法在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
4.1 层次分析法 |
4.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4.1.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
4.1.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
4.1.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
4.2 确定岸桥总体结构评判指标的权重 |
4.2.1 岸桥整机结构评判指标的选择 |
4.2.2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岸桥评判指标的权重 |
4.3 对评判指标实际参数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
4.4 岸桥总体结构相似度获取 |
4.5 岸桥各结构部件相似度的确定 |
4.5.1 各结构部件的评判指标的确定 |
4.5.2 确定各结构部件的相似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参数化建模及其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 |
5.1 参数化技术及 APDL 语言 |
5.1.1 参数化设计技术概述 |
5.1.2 参数化设计方法 |
5.1.3 APDL参数化语言 |
5.1.4 岸桥的建模思想 |
5.2 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中参数化建模的实现 |
5.2.1 岸桥参数化建模方法 |
5.2.2 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中参数化建模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岸桥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的实现 |
6.1 系统功能框架 |
6.2 系统工作流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 |
(3)SECT-61T-8113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主起升滑轮磨损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集装箱起重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
1.2.2 滑轮与钢丝绳接触应力分析的研究概况 |
1.2.3 接触摩擦磨损理论的研究概况 |
1.2.4 滑轮压痕磨损机理的研究概况 |
1.2.5 滑轮疲劳寿命分析的研究概况 |
1.2.6 虚拟样机技术和有限元分析研究概况 |
1.2.7 文献综述小结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主起升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2.1 主起升系统运动与动力学分析所需参数的设定 |
2.2 主起升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
2.2.1 主起升系统单个搬运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2.2.2 主起升系统空载回程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2.3 主起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2.3.1 主起升系统单个搬运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2.3.2 主起升系统空载回程的动力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丝绳与滑轮表面接触应力分析 |
3.1 主起升系统钢丝绳与滑轮介绍 |
3.1.1 主起升系统钢丝绳简介 |
3.1.2 主起升系统吊具支架滑轮介绍 |
3.2 主起升系统滑轮与钢丝绳接触载荷分析 |
3.3 钢丝绳与滑轮接触应力分析 |
3.3.1 钢丝绳侧股看作圆柱时与滑轮接触应力分析 |
3.3.2 钢丝绳侧股外层钢丝与滑轮接触应力分析 |
3.3.3 滑轮淬火层被磨损后与侧股外层钢丝接触应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滑轮疲劳寿命及压痕磨损机理分析 |
4.1 初装滑轮疲劳寿命分析 |
4.1.1 滑轮对应不同接触应力下的疲劳循环次数 |
4.1.2 滑轮淬火层被磨损后对应不同接触应力下的疲劳循环次数 |
4.1.3 初装滑轮疲劳寿命计算 |
4.1.4 滑轮淬火层被磨损后再次发生疲劳点蚀的寿命计算 |
4.2 滑轮压痕失效机理分析 |
4.2.1 滑轮压痕裂纹产生及扩展 |
4.2.2 滑轮绳槽表面循环磨损机理 |
4.3 防止滑轮压痕产生的主要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主起升系统虚拟样机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
5.1 主起升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5.1.1 主起升系统刚体模型的建立 |
5.1.2 主起升系统钢丝绳模型的建立 |
5.1.3 主起升系统虚拟样机的建立 |
5.2 主起升系统仿真结果后处理 |
5.2.1 主起升系统上升阶段仿真结果后处理 |
5.2.2 主起升系统水平运行阶段仿真结果后处理 |
5.3 滑轮与钢丝绳接触有限元分析 |
5.3.1 钢丝绳侧股看成圆柱与滑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
5.3.2 钢丝绳侧股外层钢丝与滑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集装箱码头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集装箱码头固定装卸机械 |
2.1 岸边起重机种类 |
2.2 岸边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介绍 |
2.3 岸边起重机岸桥综合能力参数介绍 |
2.4 集装箱码头岸边起重机需求的综合影响因素 |
2.5 设计泊位对岸桥数量与选型的影响 |
2.6 投资与经营成本分析 |
2.6.1 固定投资 |
2.6.2 可变费用(作业成本) |
第3章 集装箱码头船舶到达与装卸作业规律 |
3.1 集装箱船到港规律—泊松分布卡方检验 |
3.2 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时间—卡方检验 |
3.3 船舶等待费用分析 |
第4章 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确定 |
4.1 模型基本条件 |
4.2 模型参数设置 |
4.3 船舶排队模型 |
4.4 优化模型 |
4.5 优化计算 |
第5章 岸边起重机选型 |
5.1 岸边起重机选型 |
5.2 岸边起重机选型的影响因素 |
5.2.1 额定起重量一般按所起吊的集装箱最大重量来决定 |
5.2.2 外伸距的确定 |
5.2.3 岸桥轨距的确定 |
5.3 岸边起重机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3.1 订购的时间问题 |
5.3.2 岸边起重机的数量与选型必须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5)集装箱码头岸边装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主要内容安排 |
第2章 集装箱岸边装卸桥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
2.1 集装箱岸桥的结构特点 |
2.2 集装箱岸桥的主要技术指标 |
2.2.1 起重量 |
2.2.2 尺寸参数 |
2.2.3 工作速度 |
2.3 集装箱岸桥的发展趋势 |
2.3.1 高参数和大型化 |
2.3.2 高速化 |
第3章 集装箱岸桥的运行与管理 |
3.1 集装箱岸桥的使用状况 |
3.2 集装箱岸桥运行分析 |
3.2.1 年度使用频率波动 |
3.2.2 周内集中使用高峰分布 |
3.2.3 结构疲劳损伤潜在性大 |
3.2.4 二手市场的影响 |
3.3 集装箱岸桥的使用管理 |
3.3.1 集装箱岸桥的前期管理 |
3.3.2 集装箱岸桥使用阶段管理 |
3.3.3 集装箱岸桥管理制度 |
3.3.4 集装箱岸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集装箱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 |
4.1 集装箱岸桥设备的更新 |
4.1.1 岸桥设备更新的原则 |
4.1.2 岸桥设备更新对象的选择 |
4.1.3 岸桥设备寿命的界定 |
4.2 集装箱岸桥设备的更新理论和方法 |
4.2.1 传统理论及方法 |
4.2.2 岸桥特点数学描述 |
4.3 集装箱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模型 |
4.3.1 问题的描述 |
4.3.2 技术寿命的趋势函数 |
4.3.3 自然寿命的趋势函数 |
4.3.4 合理使用年限的模型结构 |
第5章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案例应用 |
5.1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介绍 |
5.2 主流岸桥合理使用年限计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6)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大型化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进展 |
2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型化发展 |
3 码头结构强度要求提高 |
4 我国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发展 |
(7)基于ANSYS的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仿真及疲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参数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
1.1.2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设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结构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参数化技术、ANSYS软件二次开发及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
2.1 参数化技术 |
2.1.1 参数化设计概念 |
2.1.2 常见的参数化方法 |
2.1.3 参数化设计原理及其设计步骤 |
2.2 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二次开发 |
2.2.1 ANSYS简介 |
2.2.2 ANSYS二次开发 |
2.3 大型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
2.3.1 Visual Basic简介 |
2.3.2 Visual Basic语言的特点 |
第3章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1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简介及模型简化 |
3.1.1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基本结构 |
3.1.2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模型简化 |
3.2 传统岸桥结构设计简介 |
3.2.1 传统岸桥结构设计建模 |
3.2.2 传统岸桥结构设计加载求解 |
3.3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1 参数化建模基本思想与步骤 |
3.3.2 岸桥结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章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模态分析 |
4.1 模态分析的发展 |
4.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4.3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模态分析 |
4.3.1 模态分析的基本思想 |
4.3.2 模态分析的一般过程 |
4.3.3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章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疲劳分析 |
5.1 引言 |
5.2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破坏特性 |
5.3 抗疲劳设计方法 |
5.3.1 抗疲劳设计准则 |
5.3.2 抗疲劳设计方法 |
5.4 抗疲劳设计方法在起重机械中的运用情况 |
5.4.1 应力比法 |
5.4.2 应力幅法 |
5.5 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结构的疲劳分析 |
5.5.1 《欧洲起重机设计规范》疲劳算法简介 |
5.5.2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5.5.3 载荷与约束 |
5.5.4 疲劳计算点 |
5.5.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全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8)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
概述 1.1 |
论文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
论文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
文献综述 第二章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2.1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基本情况 2.2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
小结 第三章 |
集装箱码头装卸桥配置分析 3.1 |
世界先进集装箱码头装卸桥配置情况 3.2 |
影响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的主要因素 3.3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需求分析 3.4 |
小结 第四章 |
集装箱码头装卸桥合理配置方法 4.1 |
集装箱码头装卸桥配置方法研究 4.2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前提条件 4.3 |
集装箱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数确定 4.4 |
小结 第五章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方案 5.1 |
方案实施依据 5.2 |
合理配置方案 5.3 |
小结 第六章 |
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配置经济论证 6.1 |
投资经济分析 6.2 |
作业数据分析 6.3 |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
(9)港口机电控制实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电控系统 |
1.2 选题背景 |
1.3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岸桥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2.2 系统选型 |
2.2.1 PLC的选择 |
2.2.2 变频器的选择 |
2.2.3 电动机的选择 |
第三章 岸桥实验平台硬件系统设计 |
3.1 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
3.2 联动台系统设计 |
3.3 通讯系统设计 |
3.4 监控系统设计 |
第四章 岸桥实验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
4.1 岸桥实验系统 |
4.2 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
4.2.1 Cimplicity软件与PLC的通讯 |
4.2.2 Cimplicity软件与VB的通讯 |
4.3 回放功能的实现 |
4.3.1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
4.3.2 SQL语言简介 |
4.3.3 数据库系统的VC编程 |
4.3.4 数据记录回放的实现 |
第五章 岸桥实验平台系统仿真 |
5.1 软件全仿真实验系统 |
5.2 驾驶台系统的硬件实现 |
5.3 驾驶台系统的软件实现 |
5.3.1 PCI-1753E的初始化 |
5.3.2 PCI-1753E的I/O口读取 |
5.3.3 按纽和主令手柄的处理 |
5.3.4 指示灯的处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一 岸桥操作逻辑规则 |
附录二 教员台管理程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宁波镇海港区新建通用泊位的装卸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3.1 概述镇海港区装卸泊位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2 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现状分析 |
1.3.3 通用泊位装卸工艺优化 |
1.3.4 设备选型方案的综合评判 |
第2章 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现状分析 |
2.1 港口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特点及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1 港口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特点 |
2.1.2 港口通用泊位装卸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3 现代运输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发展对装卸设备的要求 |
2.2 宁波港镇海港区装卸泊位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1 宁波港镇海港区概况 |
2.2.2 发展现状及趋势 |
2.2.3 镇海港区装卸泊位利用的过饱和问题 |
2.3 通用泊位装卸作业的约束条件分析 |
2.3.1 船型对作业效率的影晌 |
2.3.2 货物特性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
2.3.3 工属具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
2.3.4 货物包装形式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
2.4 装卸系统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
2.4.1 装卸工艺成本管理的现状 |
2.4.2 树立装卸工艺成本观念的必要性 |
2.4.3 装卸工艺成本的组成 |
2.4.4 装卸工艺成本调查 |
2.4.5 装卸工艺成本分析 |
2.4.6 装卸工艺成本的控制 |
2.4.7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2.4.8 完善装卸工艺成本操作系统,向直接成本量化方向发展 |
第3章 新建通用泊位的装卸系统布局研究 |
3.1 镇海港区通用泊位的新规划 |
3.1.1 规划提出 |
3.1.2 运行预测 |
3.1.3 规模讨论 |
3.2 结合新规划的通用泊位装卸工艺优化 |
3.2.1 码头前沿装卸船作业 |
3.2.2 码头前沿停靠船设计 |
3.2.3 水平运输设计 |
3.2.4 堆场作业 |
3.2.5 仓库作业 |
3.3 装卸工艺优化的构成要素分析 |
3.3.1 单台装卸机械效率分析 |
3.3.2 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分析 |
3.3.3 港口装卸系统效率分析 |
3.4 确立设备选型方案为工艺优化的主要构成因素 |
3.4.1 港口通过能力要素调查 |
3.4.2 主要装卸机械设备分析 |
3.4.3 确定设备选型方案为工艺优化的主要构成因素 |
第4章 通用泊位设备选型方案的综合评判 |
4.1 综合评判的基本理论 |
4.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
4.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 |
4.1.3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评判结论 |
4.2 选型方案的综合比较分析 |
4.2.1 岸边起重机选型方案 |
4.2.2 轮胎式起重机选型方案 |
4.2.3 牵引车的选型方案 |
4.2.4 叉车的选型方案 |
4.3 方案的评论与优选 |
4.3.1 设备选型方案的评论 |
4.3.2 最优设备选型方案的优选 |
4.3.3 最优方案的确立原则 |
4.3.4 最优方案的港机使用年限论证 |
第5章 结论 |
5.1 最优方案的确立与实施 |
5.2 本次选型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以后努力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合理定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de规格参数和技术性能(1)(论文参考文献)
- [1]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D]. 吴光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2]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设计专家系统研究[D]. 张永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3]SECT-61T-8113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主起升滑轮磨损失效研究[D]. 陈海荣.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4]集装箱码头岸边起重机保有量研究[D]. 冷黎黎.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5]集装箱码头岸边装卸桥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D]. 董怡春.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6]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大型化及其影响[J]. 彭传圣. 港口装卸, 2007(04)
- [7]基于ANSYS的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参数化仿真及疲劳分析[D]. 程凤.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8]宁波港北仑三期码头集装箱装卸桥合理配置研究[D]. 吕文斌.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2)
- [9]港口机电控制实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D]. 胡佰军.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2)
- [10]宁波镇海港区新建通用泊位的装卸工艺优化研究[D]. 史兆富. 上海海事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