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功,汪海金,张振,罗辉宇[1](2021)在《序贯法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文中提出目的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单胎初产妇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 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VAS评分≤3分,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评分>3分,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 ml补救后VAS评分≤3分,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评分>3分且经补救后VAS评分>3分,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15、30 min的VAS评分。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MLAC和EC90。结果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的MLAC为0.035%,EC90为0.049%。结论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MLAC为0.035%,EC90为0.049%,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代纯举[2](2021)在《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自控分娩产妇,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进行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出血量及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药物追加次数、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出血量及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追加次数、PCA按压次数分别为(2.23±0.63)、(2.65±0.23)次,少于对照组的(6.69±0.85)、(7.52±0.5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开至4、6、8、10 cm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88%(2/34),对照组剖宫产率为26.47%(9/34);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控分娩产妇实施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药物追加次数、PCA按压次数,增强整体镇痛效果,值得推荐。
陈宇[3](2021)在《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优势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对传统硬膜外分娩镇痛进行细微的改进,为分娩镇痛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足月妊娠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三组:EP组:硬膜外镇痛组;DPE组: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镇痛组;CSE组:腰-硬联合镇痛组。DPE组和CSE组使用25G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其中CSE组在硬膜外置管前在蛛网膜下腔给予3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DPE组蛛网膜下腔不给药,三组所有产妇均常规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先给予8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的初始剂量,之后给予相同混合液维持,设置维持剂量8ml,追加8ml,锁时20min。记录所有入选产妇分娩镇痛前(T0)及分娩镇痛后10min(T1)、20min(T2)、30min(T3)、1h(T4)、3h(T5)这六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第一次镇痛泵按压时间、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罗哌卡因使用量;记录患者分娩时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骚痒、低血压等并记录出生后1min及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EP组产妇相比,DPE组与CSE组产妇PCA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以及单位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与EP组及DPE组产妇相比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P组产妇与DP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CSE组产妇相比,DPE组与EP组产妇分娩时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血压、胎心率减慢发生率、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技术相比,其分娩时相关副作用更少,与传统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相比,其镇痛效果更佳,阻滞效果更完善,是临床用于分娩镇痛的新选择。
王克功[4](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顾茁[5](2021)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寻找一种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分娩镇痛有效、安全的给药途径。方法研究对象纳入2020年5月-2020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足月初产妇150例,根据产妇生产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入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给药组(PN-Dex组),静脉给药组(IV-Dex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三组,每组各50例。IV-Dex组使用0.5ug/kg·h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静脉泵注10min后以0.1ug/kg·h维持静脉泵注联合0.1%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N-Dex组以0.5ug/ml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0.1%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Blank组单纯应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l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除静脉给药组泵注右美托咪定,其余两组静脉泵注药物使用生理盐水代替,并统一标注为分娩镇痛药。主要观察记录三组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及镇痛药物总使用量。次要观察记录三组产妇分娩时生命体征,Ramsay评分评分评估镇静效果,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阻滞程度,记录各组产妇产程时长、出血量、产妇分娩时、产后第一天、第二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最终分析判定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整个分娩过程,各组分别有4例出现并发症或中转剖宫产而出组,最终各组分别有46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PN-Dex组和IV-Dex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lank组,PN-Dex组在镇痛后20min、30min、90min的VAS评分(3.70±0.81分、2.96±1.07分、)明显低于Blank组的VAS评分(4.98±0.91分、4.37±0.83分),P<0.05,IV-Dex组镇痛后10min、20min、30min、90min的VAS评分(5.33±0.67分、3.28±0.81分、2.59±0.88分、2.52±0.94分)明显低于Blank组(5.65±0.67分、4.98±0.91分、4.37±0.83分、3.26±1.10分),P<0.05。PNDex组分娩镇痛局麻药总量为67.02±17.18ml,用量少于其他两组产妇,p<0.05。与Blank组进行比较,PN-Dex组和IV-Dex组产妇分娩时心率均降低,且IV-Dex组心率下降幅度随泵注时间延长而增大。PN-Dex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耗时184.26±56.20min,较其他两组产妇耗时短,p<0.05。IV-Dex组较其他两组在镇痛后20min、30min、60min、90min及宫口开全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三组产妇在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出血量、分娩过程中、产后第一天、产后第二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通过静脉给药或通过硬膜外给药均可减少罗哌卡因注射液的使用量,降低VAS疼痛评分,增强局麻药镇痛效果,且对产妇及新生儿短期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硬膜外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较静脉给药途径应用于分娩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静脉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硬膜外罗哌卡因注射液应用于分娩镇痛能够发挥一定镇静作用。
陆文敏,曾木兰,王馥告,黄玉琼,曾彩颂,曾平平[6](2021)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12月接受分娩镇痛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接受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B组接受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组接受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三组产妇各个时期鼓膜体温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产妇产程时间、镇痛时间。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三组产妇在镇痛后5 h、胎儿分娩即刻其鼓膜体温明显升高,其中C组发热率高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方面,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而A组第二产程时间和镇痛时间又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无明显影响,但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更低。
尚教伟[7](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发热及未发热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接受的或者自身拥有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是否会引起产间发热,并探究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是否可能与感染相关。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于苏北人民医院产科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分娩阵痛后体温≥37.5℃纳入发热组,体温<37.5℃的产妇纳入正常组。记录产妇基本资料如年龄;孕周;BMI;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引起高血压;羊水偏少;贫血等。记录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分娩镇痛时间;人工破膜;羊水污染;使用缩宫素;阴道检查次数;是否行球囊促宫颈成熟术。同时记录产妇产前及产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部分产妇的C反应蛋白的指标也要记录下来。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可能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中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有相关性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产间发热的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共纳入产妇647例,其中发热组产妇114例,非发热组的产妇533例,两组的年龄、孕周、初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偏少、人工破膜、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BMI、是否行球囊促宫颈成熟术、出血量、胎儿体重、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分娩镇痛时间、阴道检查次数、使用缩宫素的频率及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间发热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值、羊水污染、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分娩镇痛时间及总产程均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的危险因素(P<0.05)。3.发热组与非发热组炎性指标的比较:无论产妇是否发热,产妇产后的炎性指标均较产前升高。两组产妇产前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发热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发热组产后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要明显较正常组有所升高(P<0.05)。发热组与正常组产妇产前与产后C反应蛋白的比较中,发热组产后的C反应蛋白要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在产妇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过程中,高BMI值、羊水污染、破膜至胎儿娩出时间过长、过多阴道检查次数、较长的分娩镇痛时间及总产程过长等因素均是引起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产妇产间发热的高危因素。2.无论产妇是否发热,产妇产后的炎性指标均较产前升高。炎性指标的升高可能与发热相关,尽管非感染因素被国内外所认同,但感染因素在产间发热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应在产程中减少产妇感染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次数、加快产程、破膜的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崔恩惠,孙剑,晏明,曾雯琼[8](2020)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6月足月妊娠产妇90例,依据美国麻醉学会(SAS)评定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各30例,3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A组给予0.12%罗哌卡因麻醉,B组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自控镇痛,C组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记录产妇镇痛分娩前(T0)、镇痛后10min(T1)、镇痛后30min(T2)、宫口全开时(T3)以及胎儿娩出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产妇镇痛后30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评分,监测产妇分娩镇痛前、胎儿娩出即刻及产后2h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泌乳始动时间,并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T1~T3时的HR和MAP均较T0时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T1~T4时的V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P<0.05),且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3组产妇镇痛后30min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C组镇痛后30min的Ramsay评分高于A组和B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B组和C组的产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胎儿娩出即刻和产后2h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A组和B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C组低于B组(P<0.05)。结论:对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产妇,给予0.12%罗哌卡因复合2μg/ml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效果好,对自身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促进泌乳素分泌,用药安全。
李锐锐,成丽娟[9](2020)在《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51例硬膜外顺产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 51例硬膜外顺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镇痛评分、镇痛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疼痛评分(2.46±1.15)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85±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镇痛总满意度为98.04%,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 P<0.05)。研究组产妇疼痛控制认识、止痛药物使用、非药物止痛和接受健康教育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顺产分娩镇痛中给予产妇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显着,产妇镇痛满意度高,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
陈培伟[10](2020)在《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5697例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注复合自控镇痛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以期为分娩镇痛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电子病历系统和镇痛管理系统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分娩镇痛产妇的病案资料。按照实施的镇痛方案分成两组: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复合自控镇痛给药组(P组)和连续硬膜外输注复合自控给药组(C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期数字疼痛评分(NRS)[镇痛前(T0)、镇痛后30min(T1),镇痛后120min(T2),镇痛后240min(T3)]、患者自控镇痛(PCEA)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率、需求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总镇痛时间、分娩方式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镇痛效果:1.与C组比较,P组在T0、T1及T2时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3时,P组NRS评分显着性降低(P<0.05)。2.与C组比较,P组的PCEA需求率、需求次数以及有效按压次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比较,P组的产妇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C组比较,P组的运动阻滞率(MBS≥1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娩结局:1.与C组比较,P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及总镇痛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C组比较,P组产妇顺产率、器械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组比较,P组产妇的恶心/呕吐率、尿管留置率、皮肤瘙痒率、母体发热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注给药方案均能达到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程控脉冲式注射对提高镇痛满意度和减少PCEA需求、降低爆发痛有重要意义且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2.程控脉冲式注射应用0.1%罗哌卡因时下肢运动阻滞率较高,提示程控脉冲式注应使用更低浓度的局麻药。
二、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序贯法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产妇硬膜外罗哌卡因浓度序贯图 |
2.3 分娩方式、产程时长及新生儿情况 |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2)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出血量及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比较 |
2.2 两组药物追加次数、PCA按压次数比较 |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
2.4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
3 讨论 |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仪器设备、药物 |
2.2.1 监测仪器设备 |
2.2.2 药物 |
2.3 研究流程 |
2.3.1 分组 |
2.3.2 麻醉方法 |
2.3.3 监测内容及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三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
3.3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比较 |
3.4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相关指标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的发展 |
4.2 本研究的镇痛方案的临床应用 |
4.3 分娩镇痛实施时机与方式的选择 |
4.4 影响局麻药通过硬脊膜孔速率的因素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实验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疼痛及镇痛的研究现状 |
References |
(4)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麻醉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试验中止 |
2.方法 |
2.1 镇痛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指标评价 |
2.4 统计分析 |
(三)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三组产妇各时刻镇痛效果比较 |
3.生命体征记录分析 |
3.1 三组产妇各时段心率比较 |
3.2 三组产妇各时刻平均动脉压比较 |
4.三组产妇各时刻镇静评分及运动阻滞评分比较 |
4.1 三组产妇镇静评分比较 |
4.2 三组产妇运动阻滞评分比较 |
5.三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比较 |
6.不良反应发生率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围产期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产妇不同时点鼓膜温度比较 |
2.2 三组产妇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比较 |
3 讨论 |
(7)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体温测量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分娩镇痛方法及药物选择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产间发热的单因素分析 |
2 产间发热的相关变量赋值 |
3 产间发热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
4 发热组与非发热组炎性指标的分析 |
4.1 两组产妇白细胞的比较 |
4.2 两组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比较 |
4.3 两组产妇产后C反应蛋白的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间发热的研究进展 |
1. 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可能的发生原因 |
2.硬膜外分娩镇痛引起产间发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分娩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指标 |
2.3 分娩不同时期VAS评分 |
2.4 镇痛后30min各镇痛效果指标 |
2.5 分娩及新生儿Apgar评分 |
2.6 分娩不同期血清PRL水平及泌乳始动时间 |
2.7 安全性 |
3 讨论 |
(9)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疼痛评分对比 |
2.2 两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对比 |
2.3 两组产妇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 |
3 讨论 |
(10)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序贯法测定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J]. 王克功,汪海金,张振,罗辉宇. 中国医药导报, 2021(31)
- [2]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J]. 代纯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4)
-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D]. 陈宇. 南昌大学, 2021(01)
- [4]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5]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D]. 顾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发热的影响[J]. 陆文敏,曾木兰,王馥告,黄玉琼,曾彩颂,曾平平. 名医, 2021(04)
- [7]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间发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D]. 尚教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J]. 崔恩惠,孙剑,晏明,曾雯琼.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11)
- [9]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 李锐锐,成丽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
- [10]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D]. 陈培伟.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