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迟到的总统选举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张瀚琳[1](2020)在《关联理论视域下《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取的材料是《名利场》和《今日美国》专栏作家、畅销书作家迈克尔·沃尔夫于2018年出版的作品Fire and Fury: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该书详细描述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及其2016年总统竞选和白宫工作人员的行为。该书一经出版就成为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冠军。评论家们普遍接受沃尔夫特对朗普政府功能失调的描述,但对沃尔夫的许多具体说法持怀疑态度。《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是一本总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一年的非官方记录,新闻报道,属于表达型文本。原文中出现了大量政治人物,缕清人物关系和其政治主张极其重要。同时,对于这类材料的翻译,要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由于关联理论将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的过程,所以译者应根据语境和读者认知能力,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关联。译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的估计选择语言,从词、句、篇三方面对本书节选部分进行分析,确保目的语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原作者意图。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关联理论指导下,译者应灵活采取翻译策略,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情感和观点。第二,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有助于译者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及各党派之间的博弈,对本书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文中出现的政治人物及背景主张和一些不确定的表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搜素引擎和翻译软件的使用对翻译极其重要。目前,关联理论在此类体裁的方面翻译研究还比较少,希望本次的翻译实践能给这一领域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王博[2](2020)在《国民大会中的回民参政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军政”“训政”以达成“宪政”是孙中山制定的革命路线,而国民大会是“还政于民”实施“宪政”的重要内容。1936年,国民政府决定召开国民大会,在日益高涨的民主声浪中,回民社会向国民政府提出了设置回民国大代表的要求,但在建立“国族”的民族观念影响和对日本侵华的警惕下,国民政府拒绝了回民的参政要求,回民参政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抗战胜利后,被中断八年的宪政议程再次开启,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十七位回民代表在回协的组织和回民社会的支持下向大会提出了回民参政提案,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形成了《宪法》中“生活习惯特殊国民”的条款,回民参政取得初步成果。但“生活习惯特殊”这一模糊概念没有真正解决回民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身份困境,反而使回民更加“边缘化”。在参政运动中,全国性的回民组织——中国回教协会及各地的回民舆论都在会场之外支持回民代表的提案。同时,回民社会也借助报刊等对参政运动、回民身份、回民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得回民参政运动同时成为回民政治观念兴起的思想运动。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回民社会对参政问题逐渐由热情激愤转为冷静理性,逐渐开始由争取参政席位转向关注凝聚回民力量、推动回民社会的近代化。回民参政运动虽然最终没有给回民带来平等的参政权利,却推动了回民的国家观念、政治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回民社会传统的“二元忠诚”在近代民族观念兴起的新特点下仍然较好保持着回民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大中的回民参政运动成为近代回族发展史和近代中国民族关系史中的重要事件。
约翰·桑福德,秦红梅[3](2019)在《极端猎物》文中认为第一章玛丽斯·珀迪手提铁桶,绕过车库一侧,来到一摞兔笼前。兔笼层层叠叠地堆垛在一起,极像曼哈顿的多层公寓。她驻足片刻,目光炯炯,琢磨着该抓哪一只。十几只新西兰白兔透过铁网向外面窥探,粉色的鼻翼翕动着,灰白色的眼睛注视着入侵者,长耳朵像雷达天线似的转动着,试图解析它们即将到来的命运。送来的是晚餐,还是死神呢?夕阳西下,一辆汽车从碎石路上开了过去,
吴迪[4](2019)在《政论作品《不为人知的普京》第十六章、十八章笔译报告》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笔译实践报告,其原文文本节选自政论着作《不为人知的普京》的第十六章(《普京的家庭:朋友,这就是我!》)和十八章(《普京的健康》)。该书出版于2014年,是俄罗斯着名的政治分析人士斯坦尼斯拉夫·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科夫斯基的作品。译作近一万字,原书目前在国内尚无任何中文翻译文本。译者通过对《不为人知的普京》的节选翻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普京。很多人说:看不懂普京,就看不懂俄罗斯;看不懂俄罗斯,就看不懂全世界。普京多次蝉联总统宝座是当代政坛的奇迹。从政治影响力来说,他绝对超越了许多当代政治人物。普京展现给大众的多是硬汉形象,而他的家庭、健康情况人们知之甚少。译者希望通过译文把一个鲜活、真实的普京呈献给读者。该着作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可以使大众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普京。本翻译报告分摘要、正文三章和实践总结五个部分。摘要中介绍了项目内容、翻译实践所依据的翻译理论和本次翻译的实践意义。第一章是对翻译任务的描述,包括翻译任务来源、翻译文本简述及翻译项目的意义。第二章描写了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对初稿、二稿、三稿的分析与修改;第三章翻译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四章为翻译实践总结,包括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及展望。
狄莹[5](2019)在《留学生羡余否定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文中指出羡余否定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有大量学者研究这一现象。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一结构的本身,而对这一结构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这使得留学生在接触到这种句式时,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教材编写的不全面等,对于这种现象的掌握、理解和使用,都有所欠缺,在使用过程中常采用回避策略。例如一些当下流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虽然涉及到了羡余否定结构,但讲解并不全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掌握得也不完整。因此,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留学生对羡余否定结构认识上的难点和使用上的偏差,为该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羡余否定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语料来源,总结了关于羡余否定结构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第一章,是羡余否定结构的本体研究,这部分从汉语言本体出发,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所选取的羡余否定结构进行分析总结。第三部分为第二章,是对羡余否定结构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偏误分析。这部分通过设计问卷、统计数据、总结调查结果和搜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的方式,结合偏误分析理论,总结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第四部分为第三章,是针对羡余否定结构的教学策略探究,根据以上关于羡余否定结构的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并选取个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刘将禹[6](2018)在《八一九事件中的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文中研究指明【编译者按】苏维埃机构是苏联国家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作用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更加重要。1987年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国家的权力中心开始由苏联共产党向最高苏维埃转移,最高苏维埃一度成为政治改革后新的国家权力中心。1990年苏联施行总
邵胤[7](2018)在《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研究》文中提出于1971年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以下称孟加拉国)是中国西南周边一个重要的国家。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是南亚第三大国,国内河流纵横,有“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之称。然而,孟加拉国的建立虽然使孟加拉人实现了孟加拉人国家的梦想,但却没有实现孟加拉人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愿望。建国至今,孟加拉国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口爆炸、社会混乱、犯罪和饥饿依然充斥着这个国家,国家治理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作为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负有重要责任。孟加拉国的政党政治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主要发展阶段集中在议会民主制恢复后的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孟加拉国的政党政治虽然基本实现了“人民联盟”和“民族主义党”主导的“两党制”,但此“两党制”与“西式”两党制还有较大差异,并不断受到“多党制”的冲击,没有使国家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反而陷入无限的纷争和社会混乱。这种局面与孟加拉国的特殊国情紧密关联,政党政治在国家治理中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历程。基于此,本文拟以政党政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孟加拉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为视野,对不同时期孟加拉国政党政治发展进行追溯,探寻今天孟加拉国政党政治乱象的根源;通过对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的解构,找寻孟加拉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国家政治稳定、政党与国家及外部环境等的互动关系,从而解读孟加拉国的国家未来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本文的第一部分梳理政党政治的相关论着,作为指导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梳理孟加拉国建国前(殖民时期和巴基斯坦时期)的政党政治在孟加拉地区的形成和发展,集中审视在殖民主义的冲击下,次大陆从封建的家族制逐步过渡到政党政治、比例代表制和选举制的渐进过程,其中以“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和“人民联盟”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三部分叙述孟加拉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政治,首先是民主的尝试与失败,随后进入军人政府的曲折期,军人政府最终又通过政党这一合法外衣出现在政党政治舞台上,对孟加拉国的政党政治影响深远;第四部分续写孟加拉国建国中期,也就是议会民主制恢复后的政党政治,“人民联盟”和“民族主义党”两党轮流在孟加拉国政坛执政的“两党制”现象;第五部分根据分析和研判孟加拉国未来的政党政治发展趋势,包括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其多党制面临挑战,主要两个大党的地位逐渐稳固,以及其它小党逐渐通过依托两个大党作为本党的利益整合代表,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通过分析可知,孟加拉国的政党政治是不成熟的民主,夹杂着家族政治的残余,因其政党领袖的执政能力有限,造成了社会混乱,制约了经济发展。由于周边环境的复杂,孟加拉国未来的政党政治走向不乐观。
郑晓霞[8](2017)在《当代南非黑人妇女地位变化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非洲各国的发展,非洲各类社会问题引起的关注越来越多,妇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女性在整个非洲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在民族解放运动还是在新国家的建设中,非洲女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此非洲迫切需要解决与妇女地位相关的问题。第24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非盟峰会就此确定2015年为“面向非洲2063议程的妇女赋权与发展年”。同时当今诸多的妇女现实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换言之,脱离妇女史,就无法正确解释妇女和性别的现实问题。如果忽视女性群体的历史经历和影响,就很难对非洲大陆各国的发展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南非作为非洲大陆上种族隔离时间最长、种族压迫制度最齐全的国家,黑人妇女身上汇聚了多重边缘化因素的影响,她们的经历最具代表性。南非黑人妇女兼具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种族、性别等多重压迫,其地位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层。在殖民时期,南非黑人妇女在父权和夫权的双重压迫下,还要同黑人男性一起承受种族隔离的压迫,因此,民族解放问题先于妇女问题而出,民族意识高于女性意识,这是南非黑人妇女运动与非洲大多数国家妇女运动的一个重要相似点。南非黑人妇女在政治上的参与,服从于男性的政治需要和议程,结果是女性的问题被忽视了,无形中也抑制“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空间。但是黑人妇女参与民族解放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受教育等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南非社会进入全面改革和转型时期,在国际女权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和南非女性精英的引领下,南非黑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在吸取非洲其他国家独立后妇女仍然被边缘化的经验教训后,南非黑人妇女打破种族之间的界限,联合其他种族妇女,积极寻求妇女自身的解放,推动社会变革,改革习俗和法律之间的权力关系,组织反抗性别压迫、父权制、种族主义,扭转妇女受歧视和被边缘化的历史。南非黑人妇女的平权运动以及推动南非政府在法律政策方面实现性别主流化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为非洲其他国家妇女运动产生示范作用。公共领域是一个公众交往领域,公共领域的机制是形成公共舆论的各种空间,对国家政治权力产生监督与制约作用。由于父权制和殖民主义的影响,南非黑人妇女被长期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尤其是公共权力之外,在公共领域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而公共权力领域恰恰是国家意志形成的领域,是有关性别政策、性别法律制度的制造地,女性话语的缺失势必使女性平等权利的价值处于边缘地位。南非黑人妇女要获得平等,首要攻占的堡垒就是必须先获得公共领域的话语权,通过发展和传播女性观点,进而影响国家的性别决策。南非黑人妇女在公共领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化、媒体等层面都获得了大跨步的发展,在政治层面尤其走得更远。因此本文将从公共领域视角探索南非黑人妇女的地位变化,探讨她们在公共领域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全球妇女发展,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从分析妇女研究的各种理论出发,探讨女性公共领域的构建,以及阐述从公共领域视角分析南非黑人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第二章主要论述黑人妇女的法律地位。南非传统法律中的黑人妇女没有财产权、子女监护权、婚姻自主权,她们的隶属身份从婚前的父权通过聘礼转移到婚后的夫权之手。南非民族主义斗争胜利后向民主转型,把性别平等纳入民主进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黑人妇女团结各种族妇女的行动确保了宪法中的性别平等原则。第三章从政治角度分析南非黑人妇女的地位变化。新南非建立前,南非黑人妇女几乎没有参政权,只能通过自发或加入妇女组织进行示威、游行、集会等来对抗政府的压迫,直到1994年南非民主转型以后她们才有机会正式进入政府管理机构,通过参与政治决策制定等方式实现其利益诉求。第四章研究了南非黑人妇女在教育层面的发展。受教育是女性进入公领域的一个最有效的保障。南非黑人的教育控制从传教士手中转移到白人政府手里,在种族隔离时期出于对黑人控制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黑人妇女的基础教育。但是相比其他种族,黑人妇女的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经费、设备和师资上都处于落后地位。尽管新南非提高了黑人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和程度,但是由于性别规范、暴力、青少年怀孕、艾滋病等原因,黑人妇女的教育之路还面临很大的困境。第五章考察了文化领域中,特别是体育领域里黑人妇女从边缘化到参与甚而活跃的历程。这一章以南非女足为例,从其一开始的不被接受到现在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是南非黑人妇女体育发展的整个缩影。尽管南非黑人妇女在公共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公共领域层面的显性歧视也已经被各种法律和政策所体现的性别平等原则所消除,但是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改变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性别歧视,特别是妇女在私领域中的不平等,要消除隐性的歧视任重而道远。新南非妇女仍然面临着失业、贫困、艾滋病、暴力等问题。2006年祖玛强奸案的判决,更是反映了南非现实社会中对女性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因此即使新南非已经制定了解决性别歧视的法规和措施,也一定要还原到具体生活,落实在女人的个体生命中才能真正解放妇女。南非黑人妇女的解放仍在路上。
王孜,宋清润[9](2016)在《缅甸大选结果及其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一、概述2015年11月8日举行的全国大选是缅甸民主化转型的重要节点。对一个长期缺乏选举民主、存在政治分歧和局部武装冲突的国家来说,此次选举能在和平、有序的氛围中进行,实属选举委员会和全国之幸。此次大选的胜利者全国民主联盟(以下简称民盟)需要利用好4个月的权力交接时间,尽早确认政府关键部门的人选,以便迎接执政后面临的重大挑战。
周明明[10](2015)在《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研究 ——以法共、希共、意重建共为例》文中指出西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社会主义发展寄予厚望的地区。西欧共产党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共产党群体,是推动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来,西欧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世界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到民族国家内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从二战中站在战争最前线引领民众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到战后积极参加议会选举和政府组阁,从冷战的打击迫害中顽强生存到实现欧洲共产主义的中兴,西欧共产党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这100多年来西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形态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群众性工人政党——“职业革命家”的先锋队政党——现代群众性政党。表面看来,现代群众性政党又重新回到第一时期的政党组织形态——群众性政党,但这是在更高层次或更高水平基础上的回复,是螺旋式的上升发展。欧洲共产主义的探索并没有成功,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西欧各国共产党都陷入了极端困难、举步维艰的境地,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党、老党相继改旗易帜或自行解散,坚持生存下来的共产党有的面临极大的发展难题,有的在国内政治舞台上沦为无足轻重的边缘性政治组织。苏东剧变20多年来,坚持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低潮中奋进的西欧共产党,深刻反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顶住国内外压力,继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努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条件变化,积极进行理论、战略策略的调整和变革,致力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战略和活动方式。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这些党的组织力量逐渐趋于稳定,社会影响也慢慢有所恢复,尽管这种复苏仅仅是相对意义或者说是部分意义上的。我们还必须看到,长期以来西欧共产党受苏共影响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们依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实践,而苏东剧变的发生正好起到了“松绑”的作用,使得西欧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党情国情的政党变革之路。从此,西欧共产党开始摆脱过去盲目追求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和封闭僵化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启动了变革和转型之旅,马克思主义本国化实践有了新发展、新突破。本文认为法国共产党、希腊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代表了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三种类型:希共坚守列宁主义政党的组织特征,属于基本不改变、守成类型;意重建共在更大程度上抛弃了共产主义组织遗产,属于激进转型类型;法共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属于部分改革、稳健类型。论文围绕冷战以后法国、希腊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基本内容,从党的纲领、党的目标、组织属性、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作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以期对西欧共产党的组织变革有一个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认知。从整体上说,虽然法共、希共、意大利共产党都属于大党、老党,但由于反共的意识形态在西欧国家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这些年也始终很难有较大发展,反倒是陷入政治目标迷茫、党员大量流失、基础组织瓦解、政治影响力骤降的状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党的理论主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斗争实践中不断进行着反思和调整。比如金融危机以来,法国共产党就纠正了自己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偏向,逐渐转向更加强调党的阶级立场和工人阶级政党的身份特征,强调法共与社会民主党相区别的独立性等。论文试图构建一个西欧共产党组织变革与组织转型的立体化评价模型:既看西欧各国共产党选举表现,即短期行为水平;又看他们在议会外的斗争表现,这反映着他们多大程度上继承了共产主义遗产,即长期目标的实现。按照此模型,首先以政策取向目标为向度,即从意识形态、继承共产主义组织遗产、议会外斗争情况,评介分析法国共产党、希腊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组织变革与组织转型的成效。然后又站在选举政治向度,即从选举表现、以选举为目标的政党联盟、参与政府情况,衡量了它们的组织变革与组织转型成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希腊共产党是西欧共产党的激进左翼派,它的理论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强。与其类似的还有德国共产党、英国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意重建共一直在反复摇摆,理论政策不定型,至今没有形成党的统一纲领。法共先是在苏东剧变后表现较为激进,后来出于迎合议会斗争需要,着意淡化意识形态特色和身份标识,进入21世纪后,有意识回归传统,更加重视共产党特立独行的立场、纲领和政策。总体上看,法共、意重建共均呈现出激进-温和-激进的变革路线,但意重建共继承了原意大利共产党善于革新的特点,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政党自居,对共产主义组织遗产的变革幅度更大,法共更像一个温和的后共产主义政党,一直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当然,由于国情党情不同,它们各自不尽相同的变革调整幅度和路径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于每一个共产党来说,如何平衡好政策取向目标与选举取向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变革中不淹没自己的身份特征,保持独立自行的行动能力,又成为各国党难以逾越的鸿沟。2008年以来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为西欧共产党创造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和发展环境。西欧各国共产党纷纷抓住机遇,努力克服其他替代左翼力量的政治挤压、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政党组织衰落、党内分裂痼疾助长下的政党碎片化趋势、缺乏务实管用的激进主义政治议程、变革与组织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等困难和挑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转型和力量整合。在理论体系上,适时调整自身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重视意识形态斗争和阶级斗争,主张唤醒工人阶级的抗争意识和阶级意识,以反对资本主义为核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实践探索上,根据危机后的形势和国情重新确定了战略目标和近期任务,实施了议会内外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并在国际联合方面进行了积极调整。西欧共产党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的探索、调整和变革,为解答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沿着何种路径推进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组织转型等历史性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和现实启示。它们的斗争成就,也使人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期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希望。当前,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如何根据时代和资本主义最新的发展变化,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和战略,依然是当前西欧共产党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指出的是,从长远看,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得与失、正确与错误也只能依靠未来的实践来检验,来得出结论。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只遵循一个模式,效仿一个样板,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中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组织转型至少目前来看,还是不成功的,这也说明了西欧共产党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在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上始终没有破题。作为共产主义身份特征的政党,简单地以改革为借口而淡化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同样难以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这样不仅难以争取到中间社会阶层,连自己最忠诚的支持者也会纷纷离去。当然,我们更愿意相信,拥有深厚文化积淀、光荣革命传统、善于理论创新的西欧共产党一定能够披荆斩棘、走出一条符合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
二、迟到的总统选举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迟到的总统选举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关联理论视域下《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
Chapter Ⅱ Research Description |
2.1 Long-term Preparation |
2.2 Short-term Preparation |
2.3 Revision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 Ⅲ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The Relevance Theory |
3.1.1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 in Relevance Theory |
3.1.2 Optimal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 |
3.2 Applications of Releva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Ⅳ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an Excerpt from 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 |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
4.3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
Chapter Ⅴ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of the Report |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es |
Appendix Ⅰ: The Original Text |
Appendix Ⅱ: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
Acknowledgements |
(2)国民大会中的回民参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成为“问题”的回民参政 |
第一节 国民大会的选举制度 |
第二节 回民社会的参政要求 |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回应 |
小结 |
第二章 “制宪国大”中的回民代表与提案 |
第一节 制宪国大中的回民代表 |
第二节 “回民参政”议案的提出 |
第三节 回民参政的“特殊性”及其局限 |
小结 |
第三章 回民社会关于参政问题的讨论 |
第一节 参政运动中的回教协会 |
第二节 回民社会的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行宪国大”中的回民参政实践 |
第一节 “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的选举 |
第二节 “行宪国大”回民提案举隅 |
小结 |
结论 国家与民族:回民参政运动中的政治意识与民族意识 |
附录 |
附录1、《宪法》及相关法律中对回民参政之规定 |
附录2、赵明远:《回民对宪法之愿望》 |
附录3、闲话的闲话(讽刺小说) |
附录4、各地回协分支会及回民代表对回民参政问题的代电 |
附录5、孙绳武:《“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的释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极端猎物(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极端猎物 |
(4)政论作品《不为人知的普京》第十六章、十八章笔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摘要 |
原文与译文 |
翻译报告 |
前言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任务来源 |
1.2 翻译文本简述 |
1.3 翻译项目意义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工具的准备 |
2.1.2 翻译前期工作 |
2.1.3 翻译理论的选择 |
2.1.4 翻译计划的制定 |
2.2 译稿分析与修改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词汇难点 |
3.1.1 词义的理解与判断 |
3.1.2 增译法 |
3.1.3 历史文化信息的翻译 |
3.1.4 术语的翻译 |
3.1.5 动词体的分析 |
3.2 句法难点 |
3.2.1 句子拆分重组 |
3.2.2 定语从句分析 |
3.2.3 词类转换与成分变通 |
3.2.4 被动语态的译法 |
3.3 语篇难点 |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报告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
4.2 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5)留学生羡余否定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对象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六、语料来源 |
第一章 羡余否定结构的本体研究 |
第一节 羡余否定结构的分类及句式分析 |
一、表示时量不足类 |
二、表示必然类 |
三、表示提醒类 |
四、表示反语类 |
第二节 羡余否定结构讲解重难点 |
第二章 留学生羡余否定结构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偏误分析 |
第一节 羡余否定结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一、问卷设计依据 |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
三、问卷的形式 |
四、问卷调查结果 |
五、问卷调查结论 |
第二节 留学生羡余否定结构偏误分析 |
一、偏误类型 |
二、偏误原因 |
第三章 针对羡余否定结构的教学策略探究 |
第一节 教学建议 |
一、教材方面 |
二、教法方面 |
第二节 教学设计 |
一、课前导入(2分钟) |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
三、复习操练(2分钟) |
四、课堂操练(20分钟) |
五、布置作业(1分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选题及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政党政治概述 |
第一节 政党政治 |
一、政党政治相关追述 |
二、政党政治定义表述 |
三、政党政治理论结构 |
第二节 政党与政党领袖 |
一、政党 |
二、政党领袖 |
第三节 政党关系与政党功能 |
一、政党关系 |
二、政党的功能 |
三、政党政治的原理 |
第二章 孟加拉国建国前的政党政治雏形 |
第一节 殖民时期的政党政治 |
一、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 |
二、1935年宪政改革与1937年选举 |
三、殖民时期孟加拉地区的政党政治 |
第二节 “东巴基斯坦”时期的政党政治 |
一、穆斯林联盟的没落 |
二、人民联盟的崛起 |
第三章 建国初期的政党政治 |
第一节 民主制的摇摆 |
一、议会民主制的尝试 |
二、总统制 |
第二节 曲折中的政党政治 |
一、1975年—1982年的政党政治 |
二、1982年—1990年的政党政治 |
第四章 议会民主制回归后的政党政治 |
第一节 议会民主制的回归 |
一、议会民主制回归的过程 |
二、政治模式 |
第二节 议会民主制的政党政治 |
一、议会民主制恢复后的历次选举 |
二、议会民主制回归后的主要政党政治模式 |
第五章 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两党制逐步确立与发展 |
一、议会民主制回归后的执政党 |
二、两党制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多党制的挑战 |
一、孟加拉国政党的冲突模式 |
二、多党制政治冲突造成的影响 |
第三节 区域内国家政党政治对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
一、区域内国家 |
二、域内主要国家的政党政治 |
三、其它主要国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英文文献 |
致谢 |
(8)当代南非黑人妇女地位变化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妇女研究的多维度视角 |
第一节 妇女史和社会性别史研究的若干理论方法 |
一、批判“父权制”的视角 |
二、后现代主义视角 |
第二节 公私二元理论与女性公共领域建构 |
一、公私二元理论 |
二、女性公共领域的构建 |
三、公共领域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法律视野中的南非黑人妇女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法律 |
一、法律与性别平等 |
二、公共领域与法律 |
第二节 新南非诞生前黑人妇女的法律地位 |
一、传统习惯法中对黑人妇女的歧视 |
二、黑人妇女在习惯法中不平等的原因——以家庭法为例 |
第三节 南非黑人妇女对宪法制定的推进 |
一、转型:性别平等的新机遇 |
二、转型时期的全国妇女组织 |
三、参与制宪谈判 |
第四节 新南非妇女权利的宪法保护 |
一、宪法中的妇女权利 |
二、宪法中保证性别平等权利实施的措施 |
三、宪法框架的实质平等——案例说明 |
小结 |
第三章 政治视野中的南非黑人妇女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政治 |
一、公共领域与妇女参政 |
二、有关南非黑人妇女参政的争议 |
第二节 新南非诞生前黑人妇女参政运动 |
一、妇女运动的历史背景 |
二、种族隔离时期妇女社团组织的构建 |
第三节 民主转型时期妇女参政与成就 |
一、全国妇女联盟——妇女参政的组织基础 |
二、妇女参政配额制——妇女参政的战略基础 |
三、新女性主义构建——妇女参政的思想基础 |
四、南非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保障与国家机制 |
小结 |
第四章 教育视野中的南非黑人妇女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教育 |
第二节 新南非诞生前黑人妇女教育的嬗变 |
一、传教士控制的非洲黑人教育(19 世纪初—1953 年) |
二、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教育和性别构建(1953 年—1993 年) |
第三节 新南非妇女教育的发展 |
一、南非教育变革 |
二、新南非教育中的性别平等 |
第四节 新南非妇女教育的困境 |
一、性别规范的影响 |
二、安全和暴力 |
三、青少年怀孕 |
四、艾滋病 |
小结 |
第五章 文化视野中的南非黑人妇女——以南非女足为例 |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文化 |
一、公共领域与文化公民权 |
二、体育与性别 |
第二节 新南非诞生前黑人妇女体育的嬗变 |
一、南非黑人体育发展历史 |
二、南非黑人妇女的体育发展 |
第三节 从南非女足看南非黑人妇女的体育发展历程 |
一、女足的起始阶段(1970 年代—1990 年) |
二、成长和转型阶段(1991 年-2000 年) |
三、制度化阶段(2000 年—至今) |
小结 |
结语 |
一、南非公共领域性别平等方面的成就 |
二、南非妇女解放仍在路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缅甸大选结果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选举操作 |
三、选举结果 |
(一)联邦议会方面 |
(二)省、邦议会方面 |
四、结果的影响 |
(一)旧精英被边缘化 |
(二)军方反应 |
(三)对民族政治的挑战 |
(四)佛教民族主义的投票 |
五、展望 |
(一)漫长的“跛脚期” |
(二)不舒服的共存关系? |
(三)新政权将面临的挑战 |
六、结论 |
(10)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研究 ——以法共、希共、意重建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政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组织与政党组织 |
二、政党变革 |
三、政党组织转型 |
第二节 影响政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因素 |
一、影响政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内部因素 |
二、影响政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外部因素 |
第三节 政党变革的主要理论范式 |
一、社会分野理论 |
二、环境主义理论 |
三、政党竞争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冷战结束前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群众性工人政党(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
一、无产阶级国际性组织的建立 |
二、西欧各国群众性工人政党的建立 |
第二节 “职业革命家”的先锋队政党(20世纪初至二战) |
一、共产国际的建立 |
二、十月革命之后的西欧共产党 |
第三节 现代群众性政党(冷战期间) |
一、二战结束初期西欧共产党的组织变革与调整 |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组织建设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主要动因 |
第一节 影响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
一、苏东剧变对西欧共产党的影响 |
二、全球化和信息化对西欧共产党的影响 |
第二节 影响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国内环境因素分析 |
一、阶级基础的变化 |
二、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 |
三、新政治思潮的兴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党的纲领:从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 |
一、法国共产党:从“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到“新共产主义” |
二、希腊共产党:反帝反垄断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 |
四、对希共、法共和意重建共纲领变革的比较 |
第二节 党的目标:从抽象晦涩到具体务实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
一、法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自治、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 |
二、希腊共产党:旗帜鲜明的坚持社会主义斗争目标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革新的共产主义 |
四、对希共、法共和意重建共目标调整的比较 |
第三节 党的组织属性:从工人阶级先锋队到现代群众性政党 |
一、法国共产党:以反对资本主义逻辑为基础、在多样性中求团结的群众型政党 |
二、希腊共产党: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觉悟的、有组织的部队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新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政治组织 |
四、对法共、希共和意重建共组织属性变革的比较 |
第四节 党的组织原则:从民主集中制到凸显民主价值 |
一、法国共产党:由民主集中制到民主、开放运转原则 |
二、希腊共产党:固守民主集中制传统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民主、团结”与“开放、革新”相结合 |
四、对法共、希共、意重建共组织原则变革的比较 |
第五节 党的组织结构:从较为集中严密到显着松散化衰落化 |
一、法国共产党:在组织萎缩中保持一定政治影响力 |
二、希腊共产党: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和纯洁性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分裂与重建的不断循环 |
四、对希共、法共和意重建共组织结构变革的比较 |
第六节 党的组织运作:从强调革命斗争到重视统战合作 |
一、法国共产党:转向温和型后共产主义政党 |
二、希腊共产党:反帝反垄断反资本主义的联合斗争策略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实现路径 |
四、对希共、法共和意重建共组织运作变革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成效评估 |
第一节 以政策取向目标为向度的评介分析 |
一、在意识形态正统性方面的表现 |
二、在继承共产主义组织遗产方面的表现 |
三、在开展议会外斗争方面的表现 |
第二节 以选举取向目标为向度的评价分析 |
一、法国共产党选举表现分析 |
二、希腊共产党选举表现分析 |
三、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选举表现分析 |
第三节 正确看待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 |
一、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组织转型当前还未能帮其摆脱困境 |
二、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组织转型是内外变量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
三、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组织转型并没有走向社会民主党化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前景与启示 |
第一节 后危机时代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前景 |
一、后危机时代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历史契机与有利环境 |
二、后危机时代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三、后危机时代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走向与未来 |
第二节 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的现实启示 |
一、正确处理扩大民主与有效集中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 |
二、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坚持议会内外斗争的有机统一 |
三、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联盟合作的关系,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 |
四、正确处理理论守成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五、正确处理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的关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迟到的总统选举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联理论视域下《火与怒:特朗普白宫内幕》(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张瀚琳.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国民大会中的回民参政问题研究[D]. 王博. 山东大学, 2020(12)
- [3]极端猎物[J]. 约翰·桑福德,秦红梅. 译林, 2019(04)
- [4]政论作品《不为人知的普京》第十六章、十八章笔译报告[D]. 吴迪. 河南大学, 2019(01)
- [5]留学生羡余否定结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D]. 狄莹. 苏州大学, 2019(04)
- [6]八一九事件中的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J]. 刘将禹.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18(02)
- [7]孟加拉国政党政治研究[D]. 邵胤. 云南大学, 2018(04)
- [8]当代南非黑人妇女地位变化之研究[D]. 郑晓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9]缅甸大选结果及其影响[J]. 王孜,宋清润. 南洋资料译丛, 2016(01)
- [10]冷战后西欧共产党变革与组织转型研究 ——以法共、希共、意重建共为例[D]. 周明明. 山东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