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秦积龙,何萍,付欣鸽,姜桔红[1](2021)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为全国医疗机构输出合格的病理医生的源泉,因此制订严格的培训方案至关重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培训基地结合本院学科特色,通过实施严格的岗前学习培训、亚病理专科导师负责培训模式、科内病例汇报及小讲课、规培学员外院轮转学习、分子病理知识的培训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建立了临床病理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评价体系。医院病理科从多层面着手,制定系统化的规培方法及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培训目标。

杨国航,吴琼,王之岭[2](2021)在《聚焦“十四五”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为北京市市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通过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创新、优化科研创新环境等举措提升科技竞争力,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

李旭英,樊溶榕,肖亚洲,谌永毅,沈波涌,王英,邱翠玲,杨思雨[3](2021)在《以库伯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建立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探索以库伯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培养高知识储备、高技能水平的专科护士,发挥专科辐射带动作用。方法 :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库伯学习圈理论为指导,以提升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为目标,通过多维度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家机构实践、多手段考核形式、多方向培训平台、理论实践交互的"5多1交互"模式向学员提供全面专科培训。结果 :自我院成为安宁疗护实践基地以来,成功举办了2期湖南省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班,共培养87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连续2届接收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共48名到我院实践;基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培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医院安宁疗护专科的发展。结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实践培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国内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需要继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徐有威,张程程,赵宇清,王清华[4](2021)在《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事业档案选编(2)》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保障上海小三线企业职工的医疗卫生需求,上海市卫生局与上海市第二医学院共同成立了上海市卫生局后方卫生工作组,并先后在皖南山区建立四家综合性医院,各小三线厂也相继完善厂医务室,逐步构建起后方卫生工作组———四家医院、一所防疫站以及工厂医务室三级医疗卫生系统。本文的档案资料来自上海市档案馆所收藏的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资料,以供研究者使用。

王士达,徐荣坤[5](2021)在《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1958—1988)》文中提出文稿由王士达、徐荣坤执笔(王士达撰写第一、二部分,徐荣坤撰写第三部分),成稿后由当时组建的《天津音乐学院简史(1958—1988)》编委会讨论通过主编:杨今豪;副主编:徐荣坤、王士达;编委:李长荣、赵砚臣、张俊。文中部分内容《天津市河东区文史资料》(第二辑)曾做精要刊载(标题略有改动)。全文手稿由徐荣坤提供,学报编辑部整理编辑,徐荣坤审校。

刘萍[6](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毛和荣[7](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朱晓萍[8](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高学[9](2021)在《坚决扛起科技为农兴农强农富农责任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总结2020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秉持"改变西藏农牧业落后面貌实现自给自足"的初心,践行"探索高原环境下的农牧业发展规律,肩负高原农牧业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研究"的使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切实把增强全院农牧科技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定服务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不动摇,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牧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开创了"三农"工作和农牧科技工作新局面,明确了2021年度的重点工作,并对"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作了详实的安排与部署,对全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郭巧玲[10](2021)在《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基础为持续滑膜炎症,进而软骨损伤和骨侵蚀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0.36%,是高度致残性疾病[1]。RA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ACPAs)等自身抗体被用作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抗ccp抗体)的滴度常被用来判断ACPA的阳性或阴性[2]。在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检测到ACPAs早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早期诊断RA的特异性指标,目前报道较多的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3]。尽管我们可以检测到大多数RA患者存在ACPAs和RF,但仍有25%的RA患者的ACPA和RF均为阴性。此外,有些患者仅RF或ACPAs血清阳性[4]。临床上常根据RF及ACPA的存在与否将RA分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 RA)与血清阳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posi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p RA)[3]。已有研究报道,当RF和ACPAs同时存在时,RA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及更高的疾病活动度[5]。目前尚未研究表明sn RA与sp RA的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亚群之间的比较及细胞因子的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sn RA与sp RA的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比较ACPA和RF的不同状态对RA中免疫细胞表型的分布情况对疾病的影响。目的:探讨血清抗体阳性RA患者与血清抗体阴性RA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111例,依据RF及ACPA的存在状态将其分为血清抗体阳性RA患者及血清抗体阴性RA患者。将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及抗角蛋白抗体(AKA)作为ACPA阳性或阴性的判断标准。若抗CCP抗体>20 U/ml或抗MCV抗体>20 U/ml或抗核周因子(APF)>1:20或抗角蛋白抗体(AKA)>1:10,则为ACPA阳性;若上述四种抗体均阴性则为ACPA阴性。ACPA阳性且RF阳性为血清抗体阳性RA(Sp RA),ACPA阴性且RF阴性为血清抗体阴性RA(Sn RA)。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4、-6、-10、-17、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进行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RA患者,其中Sp RA组70例(63.1%),Sn RA组41例(36.9%)。(1)Sp RA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65.76(33.00,13.50)]显着高于Sn RA组[32.85(12.50,51.50)],Sp RA组的DAS28评分[14.36(11.53,16.35)]高于Sn RA组[10.11(7.61,12.83)],两者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p RA组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均高于Sn RA组,且Sp RA组的补体C4[0.27(0.20,0.29))]高于Sn RA组[0.19(9.52,14.35)];Sp RA组的Ig A的浓度[4.04(2.50,4.76)]高于Sn RA组[2.93(2.11,3.46)];Sp RA组的Ig M的浓度[1.50(1.00,1.86)]高于Sn RA组[1.22(1.02,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Sp RA组的细胞因子(IL-2、4、6、10、17、IFN-γ、TNF-α)均高于Sn RA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4)Sp RA组的总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均高于Sn RA组,其中,Sp RA组的NK细胞[290.89(173.67,349.81)],高于Sn RA组[208.41(109.88,250.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Sp RA组的Treg细胞[17.14(10.54,22.77)],低于Sn RA组[26.56(17.60,3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p RA组的Th17细胞、Th17/Treg、Th1/Treg、Th2/Treg、B/Treg及NK/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Sn RA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 RA组与Sn RA组之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且Sp RA组RA患者表现为更为严重的免疫细胞Th17/Treg失衡及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表明RF及ACPA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岗前培训制度的严格实施
2 亚病理专科导师负责培训模式
3 教学活动
    3.1 科内病例汇报及小讲课
    3.2 疑难病例讨论
    3.3 住培医师外院轮转学习
    3.4 教学切片库的建立
    3.5 文献汇报
4 分子病理的培训
5 临床病理诊断与科研并重

(2)聚焦“十四五”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1.1 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1.2 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取得新突破
    1.3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领跑全国
    1.4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取得新进展
    1.5 农产品采后保鲜、冷链物流配送与精深加工研究跃上新台阶
    1.6 农业生态治理、资源高效利用与休闲农业技术研究取得新成效
    1.7 农业发展战略与科技情报学研究影响力彰显
2 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行业影响力不均衡,新兴学科需进一步培育
    2.2 科技成果产出效率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平台建设支撑能力不足
    2.4 区域创新研究缺乏着力点
3“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
    3.1 聚焦“四个面向”,优化学科布局
    3.2 强化科技支撑条件建设,提升科技产出效率和水平
    3.3 持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3.4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3)以库伯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筹备
    1.1 基地建设背景
    1.2 前期筹备
        1.2.1 完善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员基本需要
        1.2.2 建立培训管理长效机制,以需求及胜任力为导向编写培训教材
        1.2.3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动态调整和更新机制
2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索
    2.1 多维度教学内容
    2.2 多样化教学方式
    2.3 多家机构实践
    2.4 多种方式完善考核体系,持续改进安宁疗护培训质量
    2.5 搭建多方平台,拓展安宁疗护培训空间
    2.6 理论、实践培训交互进行
3 取得成效
4 讨论
    4.1 培训是提升护理人员安宁疗护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4.2 以库伯学习圈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效交互
    4.3 多实践单位培训体现了安宁疗护的全程性
    4.4 安宁疗护培训基地的探索与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安宁疗护专科发展
5 小结

(4)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事业档案选编(2)(论文提纲范文)

八一二指挥部第四工区编印的《卫生情况简报》(1972年)(1)
    八一二指挥部第四工区(简报)卫生情况简报
    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
    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上海市化学工业局革命委员会《关于上海后方火化工基地建设一座医院的请示报告》
《上海市革委会综合计划统计组、上海市革委会、上海警备区国防工业办公室关于在上海小三线炸药基地筹建一所医院的报告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革委会的批复》(1)
    市革委会综合计划统计组
    关于上海小三线火炸药基地筹建一所医院的请示报告
    关于上海小三线东至县化工基地建立职工医院请示报告
八一二指挥部第四工区编印的《卫生工作简报》(1972年)(1)
    八一二指挥部第四工区卫生工作简报
上海后方基地生产组关于转发上海市职防小分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治理“三废”的调查报告》的通知(1)
    关于转发上海市职防小分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治理“三废”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治理“三废”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情况
        (一)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情况
        (二)体格检查情况
        (三)工业“三废”的情况
        1.“三废”的主要来源
        2.调查的情况
        二几点体会
        三存在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批四害,肃流毒,努力攀登医学科学高峰”(1)———古田医院在科学技术大会上的交流材料
    “批四害,肃流毒,努力攀登医学科学高峰”古田医院
努力搞好“五·七”生产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努力搞好“五·七”生产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上海后方瑞金医院
        一、领导干部带头种好样板田
        二、充分发动群众,大家动手搞“五·七”
        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学习总任务,努力作出新贡献(1)———上海后方长江医院驾驶班江锡南在上海后方基地安全生产会议上的发言
上海后方瑞金医院关于请求增拨扩建食堂厨房面积的报告(1)
    上海后方瑞金医院关于请求增拨扩建食堂厨房面积的报告
上海市前进机械厂关于单人宿舍增设卫生设施的报告(1)

(5)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1958—1988)(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创和建设的八年(1958—1966)
    (一)建院的背景
    (二)初创的二年(1958—1960)
        1.教学建制的确立
        2.教学方面的基本建设措施
        3.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调整的三年(1960—1963)
        1.规模上的压缩与调整
        2.政策上的落实
        3.教学秩序的稳定
        4.民族化问题的探索
        5.学术空气的活跃
    (四)动荡的三年(1963—1966)
二、坎坷曲折的十年(1966—1976)
    (一)前期历经浩劫
    (二)后期坎坷历程
三、恢复、发展的十二年(1976—1988)
    (一)落实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恢复重建天津音乐学院
    (二)确立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制订新的办学方案
    (三)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思想政治工作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实行学年学分制全面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改革
    (六)创作、科研、表演、实践的进展和收获
    (七)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八)教辅工作和基建工作的新进展

(6)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文献检索策略
        3.2.3 文献质量评价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内容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纳入标准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4.3 研究方法
        4.3.1 制定访谈提纲
        4.3.2 资料收集方法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4.3.4 伦理学原则
        4.3.5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4.4.2 主题提炼
    4.5 小结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专家遴选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5.2.3 函询过程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5 伦理原则
    5.3 研究结果
        5.3.1 专家基本情况
        5.3.2 专家意见整理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第七章 讨论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对象
        2.2 概念界定
        2.2.1 荆楚文化
        2.2.2 中医药文化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2.2.4 “一带一路”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基本框架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5.1 研究重点
        5.2 研究难点
        5.3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3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1.1 历史基础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1.2 现实因素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2.1 建设过程
        2.2 建设模式
        2.3 建设成效
        2.4 建设困境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3 传播媒介分析
        3.4 传播受众分析
        3.5 传播效果分析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5 本章小结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致谢

(8)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坚决扛起科技为农兴农强农富农责任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1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我们信心百倍,持续谱写西藏农牧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1.1 2020年全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2 2020年全院守正出新,敬业笃行
    1.3 2020年全院内涵建设,效果明显
2 展望未来,绘就蓝图,自立自强,全面开启强力支撑西藏乡村振兴实施的新征程
    2.1“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2.2 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突出重点,攻坚克难
        2.2.1 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2.2 强化作风建设
        2.2.3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2.2.4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0)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阴性 RA 与血清阳性 RA 患者的疾病活动比较
    2.2 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的关节外表现比较
    2.3 血清阴性 RA 与血清阳性 RA 患者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比较
    2.4 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的细胞因子比较
    2.5 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较
    2.6 血清阴性与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本项目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调控类风湿关节炎 Tfh/Tfr 免疫平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 秦积龙,何萍,付欣鸽,姜桔红.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09)
  • [2]聚焦“十四五”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J]. 杨国航,吴琼,王之岭. 农业科技管理, 2021(04)
  • [3]以库伯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 李旭英,樊溶榕,肖亚洲,谌永毅,沈波涌,王英,邱翠玲,杨思雨. 中国护理管理, 2021(07)
  • [4]上海小三线医疗卫生事业档案选编(2)[J]. 徐有威,张程程,赵宇清,王清华.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1(01)
  • [5]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历程(1958—1988)[J]. 王士达,徐荣坤.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02)
  • [6]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7]“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9]坚决扛起科技为农兴农强农富农责任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J]. 高学. 西藏农业科技, 2021(01)
  • [10]血清阴性RA与血清阳性RA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D]. 郭巧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我院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