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玉米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一、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可,陈腊,米国华,胡栋,隋新华,陈文新[1](2021)在《微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促生、生防、抗非生物胁迫的角度,总结微生物肥在玉米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不同类型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产量、子粒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及节肥潜力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微生物肥料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1.3%~39.7%。利用微生物肥料可能减少15%~30%的化肥用量。建议针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玉米品种等,筛选高效的微生物肥料或菌株,优化微生物肥料生产设备工艺,并加强微生物生态适应性基础研究。

徐如玉[2](2020)在《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一种分布最为广泛的古老真菌,自然条件下能够与约90%以上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关系。这种共生体形成,一方面能够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另一方面,AMF的施用可影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调节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广东省是我国甜玉米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当前广东省甜玉米复种指数高、氮肥施用集中且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广东省甜玉米氮肥减施增效技术的创新应用对我国鲜食玉米减肥具有典型性和引领性。在大田上通过增施AMF来促进甜玉米氮肥减施增效的研究鲜有报道,严重制约了AMF菌根共生体在甜玉米生产中对氮肥减施增效潜力的挖掘。本文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区组试验,设计4个施氮水平:(1)N0,不施氮;(2)N330,施氮量为330 kg/hm2;(3)N297,施氮量为297 kg/hm2;(4)N264,施氮量为264 kg/hm2。同一施氮水平下设增施AMF(AMF+)315 kg/hm2和不增施(AMF-)2个裂区,共8个处理3次重复。利用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和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减量增效及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甜玉米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氮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甜玉米氮肥减量增效以及AMF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97施氮水平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达到最高值,在N330施氮水平时,侵染率和孢子量均有所下降。增施AMF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大于不施菌的处理;整个甜玉米生育期,侵染率和孢子密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吐丝期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达到高峰;增施AMF提高了甜玉米吐丝期根内氮代谢相关酶活性。(2)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增施AMF其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均高于不施菌处理;土壤pH值、硝态氮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化趋势与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施氮水平上,增施AMF使土壤pH值、硝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增施AMF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有所增加。且在N264施氮水平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6.84%、6.85%和11.49%,增施AMF能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3)甜玉米增施AMF后,在抽雄期到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增长明显。甜玉米增施AMF显着提高了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在4个施氮水平上,甜玉米鲜苞产量均有所增加;在N0、N264和N297施氮水平下,裂区间甜玉米的鲜苞产量差异显着(P<0.05),相比不增施AMF的处理,甜玉米鲜苞产量分别增加了32.6%、16.7%和8.0%;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增施AMF,改善甜玉米的品质。(4)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共获得1558461条高质量序列,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成为15771个AMF的OTUs,全部为球囊菌纲,实际观测到的OTUs数量为N330AM>N264>N297>N297AM>N264AM>N0>N330>N0AM。对AMF群落结构组成分析得出,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占各处理土壤AMF总丰度的38.51%以上,在N0AM处理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4.22%;球囊霉属是8个处理的优势菌属,占各处理相对丰度≥1%物种的21.82%以上。N330AM处理的Chao1和Richness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N330AM处理的AMF菌群的丰富度最高;N0AM处理的Dominance指数最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小,N0AM处理的AMF群落多样性最低。增施AMF和不增施裂区各解释了96.79%和95.7%的AMF群落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Monte Carlo检验显示,与不增施AMF的处理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对AMF群落结构的解释量分别增加了15.8%和40.5%。(5)增施AMF显着增加了N0、N264、N297三个氮水平的孢子密度和侵染率,提高了甜玉米根系氮代谢酶GS、GOGAT的活性、地上部分的氮素累积、氮素利用率(NAE、PFP、NRE)和甜玉米鲜苞产量。其中,侵染率与GS、GOGAT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710;孢子密度与NR、NiR、GS、GOGAT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0.854、0.977、0.986;与不施菌相比,对甜玉米的鲜苞产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增加,硝酸盐含量有所减少;增施AMF改善了AMF群落结构,显着增加了孢子密度、侵染率与AMF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和AMF多样性指数与氮利用率的相关关系。通过对N297AM和N330处理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N297AM处理的鲜苞产量、品质、地上部分氮含量、氮素生理利用率、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N330处理并没有显着的差异,表明,N297施氮水平(297kg/hm2)增施AMF(315 kg/hm2)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的同时,达到稳产提质的效果,可作为推荐施肥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冯小杰[3](2019)在《缓/控释氮肥对辽中南地区春玉米减氮增效作用研究》文中提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占30%,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由于农业劳动力短缺,在玉米生产中进行一次性施肥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使得缓/控释氮肥、稳定性肥料等新型氮肥的施用逐渐增加。然而目前缓/控释肥料种类繁多,大多数缓/控释肥料肥效不明,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作物鲜有明确的缓/控释肥料推荐施肥建议。因此,本文针对辽中南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选择生产中应用较广、具有代表性的4种缓/控释氮肥,于2016、2017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氮肥在减施条件下,春玉米的产量、效益及缓控释肥氮素释放与玉米氮素吸收的匹配特征,以此为依据比较出适合当地春玉米生产的缓控释肥种类,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这种缓控释肥料对辽中南地区春玉米的减氮增效作用,以期为新型缓控释肥在该地区春玉米生产上的科学施用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不同缓控释肥氮素释放与辽中南地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匹配特征研究本研究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1)和减氮10%对照处理(CK2)、新型缓控释肥料减氮10%处理(F1、F2、F3和F4);F1:稳定性肥料(SU)、F2:脲甲醛掺混肥(UF)、F3:炭基玉米缓释肥(BF)和F4:树脂包膜尿素(RCU)。研究结果表明:各缓/控释肥减氮处理玉米产量表现为F1>F3>F2>F4>CK2(2016年)和F1>F4>CK2>F3>F2(2017年),其中F1和F4处理控释肥料肥效稳定;在植物氮素吸收上,各缓/控释肥减氮处理显着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尤其是花后氮素积累量,表现为F1>F2>F3>F4(两年结果一致);在肥料氮素供应上,玉米抽雄期至乳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稳定性肥料处理最高,完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包膜尿素处理最高。缓控释肥氮素释放与春玉米氮素吸收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普通尿素且均呈显着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F1>F2>F3>F4(2016年)和F4>F1>F3>F2(2017)。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在辽中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区域,稳定性肥料和树脂包膜尿素,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氮素释放与春玉米氮素吸收的匹配性最好。2、稳定性肥料减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春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1)和减氮对照处理(CK2)、稳定性肥料处理(S);沈阳试验区稳定性肥料减氮处理设置了3个梯度(S1、S2、S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梯度(S1、S2)。S1、S2、S3处理较(CK1)处理减氮量分别为10%、15%、20%。研究结果表明:与速效氮肥处理相比,稳定性肥料能保障耕层土壤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无机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满足玉米生长中、后期对氮素的需求,提高玉米成熟期0-40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稳定性肥料随着减施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S2处理控释肥料肥效稳定。在减氮情况下能维持和增加玉米产量和效益,增产、增收幅度分别为7.5%、1795yuan·hm-2(较CK1);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幅度依次为10.4%—12.4%、3.4%—6.2%和6.5%—10.8%(较CK1处理)。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在辽中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区域,推荐减氮15%左右,效果最好。3、包膜尿素减氮配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K0)、普通尿素常规施氮量(CK)和减氮对照处理(CK1)、树脂包膜尿素减氮处理(T0);沈阳试验区设置了3个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减氮处理(T1、T2、T3),海城试验区设置了两个处理(T1、T2)。T1、T2、T3处理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分别为8∶2、6∶4、4∶6。研究结果表明:配施包膜尿素比单施普通尿素产量提高3.89%—25.76%。配施包膜尿素显着促进了土壤前期供氮能力和玉米抽雄吐丝后期氮素积累,使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2.4%-6.2%和2.5%-7.3%。,其中以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为6︰4(T2处理)效果最好。对包膜尿素不同配施比例与玉米产量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62%的包膜尿素和38%的普通尿素配施,可使得当地玉米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且最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普通尿素和包膜肥料优势,有效增加春玉米中后期土壤无机氮供应能力,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张皓禹[4](2019)在《新疆滴灌玉米磷肥优化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磷是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之一,充足而不过量的磷素营养对提高作物产量及高效施磷非常重要。新疆是中国的玉米高产地区之一,与中国很多地区一样,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磷肥施用过量、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试验通过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不同磷肥品种,磷肥基追比,氮磷比及磷肥施用量对新疆干旱地区滴灌玉米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为新疆北部滴灌玉米生产中磷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7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小区试验,2018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站进行大面积示范性试验。2017年开展了磷肥不同基追比例(100%基肥;50%基肥+50%追肥;25%基肥+75%追肥;100%追肥)、不同磷肥品种(MAP:磷酸一铵;UP:磷酸脲;APP:水溶性低聚磷酸铵)、不同氮磷比例(1:0.2;1:0.4;1:0.6)试验,玉米品种为SC 704(Zea Mays L.SC704)。2018年根据2017年小区探索试验确定最优磷肥基追比例及氮磷比例进行综合示范,并对玉米临界磷浓度曲线模型及磷素营养指数进行了研究,玉米品种为和育187。【结果】(1)磷肥投入量相同条件下,以基肥25%+追肥75%增产作用最佳,较磷肥全部基施增产18.05%,磷肥利用率增加23.90%。滴灌玉米N和P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育后期(吐丝期至灌浆期),对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2)参试磷肥均显着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10-15 cm土层中以水溶性低聚磷酸铵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滴灌条件下,3种磷肥均存在一定的土壤酸化效果,UP酸化作用最强烈。田间试验中,深层土壤中有效磷分布较高的是APP处理,UP处理土壤pH最低。水溶性低聚磷酸铵对根系发育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玉米组织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大,产量最高(14.40 t/hm2)。(3)在N用量300 kg/hm2下,氮磷比例1:0.4对玉米产量影响最佳,经济效益也最大。(4)临界磷浓度适合采用分段二次抛物线拟合。当生物量<11.91 t/hm2时,磷浓度曲线为=0.0024*(2-0.0282*(2+0.4662;当生物量≥11.91 t/hm2时,磷浓度曲线为=0.0005*(2-0.0382*(2+1.0128(R2=0.980,RMSE=0.071 g/kg,n-RMSE=15.3%)。Pc是玉米叶片的磷浓度,DW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该模型可用于评价滴灌玉米磷素丰缺情况。(5)与常规施肥相比,减少8%氮施肥量和24%磷施肥量,集成各个单项技术并使用启动肥代替常规用作基肥的磷酸二铵的磷肥优化施肥技术具有显着的增产效果,产量达23.3 t/hm2(14%籽粒含水率),较常规施肥增产率可达32.1%-36.8%,化肥总体边际生产力可提高13.7%-14.6%,经济效益表现明显。【结论】滴灌条件下,磷肥基肥25%+追肥75%的处理和氮磷比例1:0.4有利于新疆地区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生育后期对磷素的吸收及产量的形成;玉米体内磷浓度随着生育期推进存在明显的单峰曲线,适合采用分段二次抛物线拟合干物质积累量与玉米叶片中磷浓度建立玉米磷营曲线和磷素营养指数。水溶性低聚磷酸铵(APP)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玉米根系发育及产量促进作用最显着,是适用于滴灌玉米的磷肥品种。通过各单项施磷优化施肥技术集成,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17%的化肥投入量下(降低N 8%和P2O5 24%),仍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0%以上,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赵英杰[5](2019)在《花生—春玉米轮作的肥料效应及减量优化施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生产中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低、施肥环境风险加大等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绿色发展中科学施肥及持续利用土壤养分资源等成为当前重要研究问题。平衡施肥理论与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也是研究减量施肥理论与技术理论依据。采用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区域肥料在作物上产量效应及养分转化与去向等,提出科学施肥量,并进行大面积田间示范和校验是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已有研究多为宏观上计算土壤氮磷钾的收支平衡提出维持平衡的施肥量,或农田尺度上基于肥料在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效应研究及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的计算施肥量。气候、地貌、成土母质、耕种施肥等均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而施肥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尤其是速效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冀东燕山山前平原花生-春玉米轮作区产量效应及施肥对土壤养分演变的影响等研究尚少。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与田间示范校验试验相结合等方法,系统研究氮磷钾在花生、玉米上的产量效应及其养分的去向、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状况,并通过田间示范试验校验提出科学施肥量。旨在理论上探讨氮磷钾在花生-春玉米轮作区的产量效应特点及减量施肥后对花生、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实践上提出花生、玉米减量高效施肥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氮磷钾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不施氮、磷、钾肥均显着降低了花生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和花生的产量,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通过减少花生单株果数而减产,不施钾肥主要是通过降低花生百果重而减产;-N(PK)、-P(NK)、-K(NP)、1/2P(NK)、1/2K(NP)处理花生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产量的81.5%、82.2%、80.1%、86.8%、83.1%,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各施肥处理花生产量高低顺序:NPK>2/3N(PK)>1/2N(PK)>1/2P(NK)>1/2K(NP)>-P(NK)>-N(PK)>-K(NP)。1/2N(PK)、2/3N(PK)处理产量与NPK处理比较无显着变化。N、P2O5、K2O用量分别为180、90、90kg/hm2下花生产量4578.0kg/hm2,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18.67kg/hm2、20.54kg/hm2、-43.64kg/hm2,考虑土壤供氮磷钾量后的实际盈余分别为:142.83kg/hm2、35.74kg/hm2、51.51kg/hm2。基于花生是豆科植物,冀东花生产区土壤有效磷较高、速效钾较低的土壤肥力现状,花生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为:基肥减施氮肥和磷肥、保证钾肥,推荐基肥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67.5-90.0、45.0-90.0和45.0-90.0kg/hm2。(2)氮磷钾在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不施氮、磷、钾肥均显着降低了玉米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和玉米的产量,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通过减少玉米穗粒数而减产,不施钾肥主要是通过降低玉米百粒重而减产;氮、磷、钾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为:N>P>K。其中,-N(PK)、-P(NK)、-K(NP)、1/2N(PK)、1/2P(NK)、1/2K(NP)、2/3N(PK)处理玉米生产量分别相当于NPK处理产量的80.5%、83.2%、83.7%、94.0%、94.6%、92.5%、95.1%,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高低顺序:NPK>2/3N(PK)>1/2P(NK)>1/2N(PK)>1/2K(NP)>-K(NP)>-P(NK)>-N(PK)。N、P2O5、K2O用量分别为225、90、120kg/hm2下玉米产量7679.5kg/hm2,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69.99kg/hm2、-4.75kg/hm2、-19.93kg/hm2,考虑土壤供氮磷钾量后的实际盈余分别为:191.93kg/hm2、29.01kg/hm2、56.42kg/hm2。基于冀东地区土壤肥力现状和肥料减半后玉米的产量状况,玉米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为:满足氮肥和磷肥、适量补钾,推荐基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为112.5-168.75、45.0-90.0和30.0-60.0kg/hm2。(3)氮肥后移:与不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花生单株果数和百果重均显着增加,产量分别增加12.6%和9.9%,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与常规施肥(N、P2O5、K2O均为108kg/hm2)相比,氮肥后移处理(N、P2O5、K2O均为90kg/hm2,下针期追N34.5kg/hm2)单株果数增加5.2个,产量增加9.6%,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在氮肥后移基础上,基肥替换为有机肥1500kg/hm2,单株果数减少5.5个,产量减少9.1%,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氮素优化管理:与常规施肥(N、P2O5、K2O均为108kg/hm2)相比,减少或增加30%氮用量花生产量均无显着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N、P2O5、K2O均为78.75kg/hm2,下针期追N 34.5kg/hm2)两示范地点产量分别增加了10.7%和5.5%,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基肥替换为有机肥1500kg/hm2,产量分别减少15.8%和8.3%,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推荐优化施肥方案:花生种植推荐基肥N、P2O5、K2O用量均为78.75kg/hm2,下针期追N 34.5kg/hm2。(4)花生上减量施肥:1)基肥减量:与基肥施肥量(N、P2O5、K2O均为90kg/hm2)相比,减少或增加25%基肥用量对花生生物量、单株果数、百果重和产量均无显着影响。2)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与有机肥1800kg/hm2相比,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会降低花生的单株果数和百果重,进而降低花生产量。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在氮磷钾总养分用量为270kg/hm2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和单施有机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按照养分1:1配合施用显着增加花生单株果数和百果重,产量分别增加6.3%和17.0%,差异达到显着水平。综上所述,氮、磷、钾在花生、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其中不施肥均显着降低了营养生长期的生物量和产量。不施氮肥和磷肥主要通过降低花生单株果数、玉米穗粒数而减产;不施钾肥主要降低花生百果重、玉米百粒重而减产。通过基肥减量、后期氮素调控、有机无机配施实现减肥增效。

秦闯[6](2019)在《夏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农民为片面追求粮食增产增收,过量施用化肥,重化肥,轻有机肥,造成了农业土壤磷钾养分富集、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土壤质量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土壤富存养分、降低化肥用量、提升土壤质量已成为农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溶磷解钾,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土壤质量等优点。生物有机肥被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等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上,可以显着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在大田作物应用方面的报道仅零星可见。本文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探讨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不同剂量配比以及分次施肥在玉米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及其土壤生化指标上的作用效果,据此提出华北地区夏玉米减施化肥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经田间减施化肥20%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微区试验发现,与常规施肥相比,G4处理(减施化肥20%+生物有机肥750 kg/hm2)在各处理中提升最为显着,产量提高了9.78%、粗蛋白提高了6.95%、粗脂肪提高了12.11%、植株氮累积量提高了11.94%、钾累积量提高了12.47%、土壤有效磷平均提高了24.72%、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2.01%,肥料贡献率以及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7.10%、61.11%。因此,G4处理可以作为夏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的适宜用量方案。经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750 kg/hm2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施用生物有机肥750 kg/hm2与减施不同剂量化肥组合中,以T2处理(减施化肥20%+750 kg/hm2生物有机肥)在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等重要指标上的提升效果表现最优,其产量提高了8.48%,粗脂肪提高了18.32%,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16.3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63.72%、45.11%,Chao1指数提高了49.6%。可见,T2处理用量与微区试验结果相一致,进一步确定了减施化肥20%+生物有机肥750 kg/hm2组合配比的优势。通过分次施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认为,与生物有机肥+化肥作为种肥一次性施用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作为种肥+苗期追施化肥的产量显着提高了7.23%,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1.10%和18.75%。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夏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关键技术:减施化肥20%增施生物有机肥750 kg/hm2,其中,化肥纯养分量为N 120.68 kg/hm2、P2O5 30.84kg/hm2、K2O 50.53 kg/hm2,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为300 kg/hm2,活菌数为1.5×105亿,并建议生物有机肥作为种肥一次性施用可满足玉米幼苗生长需要,而化肥延迟至苗期施用可延长肥效,提高产量,该技术为华北地区夏玉米减施化肥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慕瑞瑞[7](2019)在《不同施钾量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春玉米产量和淀粉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天赐19号为供试材料,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下,设置6个钾肥处理(K0:0 kg·m-2,K1:60kg.hm-2,K2:120kg·hm-2,K3:180kg·hm-2,K4:240kg·hm-2,K5:300kg.hm-2),探讨不同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钾素的吸收运转、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形成关键酶、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当地玉米高产模式下最佳的钾肥用量,为玉米钾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合理的钾肥用量能显着提高玉米整齐度,促进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的提升。其中,在抽雄期K3处理的株高比K0、K1、K2、K4、K5处理分别提高6.4%、1.9%、1.6%、10.8%、12.9%;K5 处理的茎粗比 K0、K1、K2、K3、K4 处理分别提高 15.1%、10.3%、8.1%、16.9%、21.1%。2.不同施钾条件下,玉米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0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存在显着差异,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以施钾量在180 kg·hm-2时达到最大。在抽雄期,K3处理的光合速率比 K0、K1、K2、K4、K5 处理分别提高 26.3%、21.4%、9.3%、13.2%、14.7%。PS II光合作用的潜在活性、PSⅡ反应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均在施钾量为180 kg·hm-2表现最佳,过量施钾会抑制PSⅡ的活性,导致光合作用下降。3.玉米不同器官钾素含量在不同施钾处理下表现为:茎鞘>叶片>穗。玉米叶片与茎秆中的钾素运转率、钾素贡献率、钾素收获指数在K3处理下显着高于其他处理。K3处理的钾素收获指数较 K0、K1、K2、K4、K5 处理分别提高 62.8%、71.4%、23.4%、7.9%、9.2%。K3 处理的钾肥生理利用率较K1、K2、K4、K5处理分别提高198.4%、9.5%、6.5%、17.2%。合理的施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钾素同化效率,提高钾肥利用率。4.不同施钾处理使得玉米籽粒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淀粉关键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处理下均在施钾量为180kg·hm-2时,玉米籽粒淀粉含量最高。玉米籽粒ADPG-PPase、UDPG-PPase、SBE、GBSS、SSS的活性均在花后30d达到最高,其中当施钾量为180kg·hm-2时,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均高于其他处理。5.玉米施钾量达到180 kg·hm-2时,玉米的叶、茎、叶+茎的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贡献率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玉米籽粒的动态在灌浆期符合慢-快-慢的“S”型增长曲线。玉米籽粒的最大灌浆速率(Gmax)、最大灌浆速率天数(Tmax)、灌浆持续天数(T)、活跃灌浆天数(P)均以K3最佳。各处理下K1、K2、K3、K4、K5的玉米产量较K0分别增加了 11.9%、15.8%、24.1%、13.1%、8.5%,当施钾量在180kg·hm-2时更有利于玉米穗部的生长,此时产量为15883.35kg·hm-2。结合产量回归模拟方程,建议该地区的最佳施钾量为168.45 kg·hm-2~180kg·hm-2。

凌贤炉[8](2019)在《滴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砂质土壤供肥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裂区试验,设计有机肥为不施有机肥、1500 kg/hm2、3000 kg/hm2、4500 kg/hm2 四个水平,氮肥为不施氮肥、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300 kg/hm2五个水平,共20个处理,通过测定玉米生长指标(株高、茎粗、生物量和干物质)、产量、植株氮磷钾、土壤养分等,来研究滴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玉米形态生长、生理指标、生长指标与砂质土壤养分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有机肥配施氮肥用量,为当地土壤培肥及玉米种植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土层为20-40 cm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要高于0-20 cm 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多先降低后升高;0-20cm土层土壤中全磷含量比20-40 cm 土层中全磷含量仅低0.21 g/kg,整体都呈S型曲线波动;土壤中含矿质态氮最多的为有机肥3000 kg/hm2配施氮肥225 kg/hm2的处理,含矿质态氮最少的为有机肥4500 kg/hm2配施氮肥150 kg/hm2的处理;拔节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多;该试验田速效钾含量整体较高,尤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钾含量达到400 mg/kg。2.玉米株高最高的为4500 kg/hm2有机肥配施300 kg/hm2氮肥的处理;玉米茎粗最粗的为1500 kg/hm2有机肥配施300 kg/hm2氮肥的处理,增长最少的为不施有机肥与不施氮肥处理;随着玉米的生长,玉米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有机肥在3000 kg/hm2处理水平下,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含量最多,有机肥1500kg/hm2处理水平下,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含量最少。3.有机肥1500-3000 kg/hm2,氮肥225 kg/hm2处理时,玉米叶氮磷钾含量相对高于其他处理;氮肥225 kg/hm2处理时玉米植株包叶含氮磷钾量相对高于其他,玉米穗于有机肥1500-3000 kg/hm2处理时,氮肥225 kg/hm2处理时,氮磷钾含量最多。4.穗粒数最多的为氮肥225 kg/hm2有机肥3000 kg/hm2处理;穗粒最重的处理是150 kg/hm2有机肥4500 kg/hm2为0.35 kg,玉米籽粒产量最高的是有机肥4500 kg/hm2配施氮225 kg/hm2的处理,达到了 29497 kg/hm2,可见,施用有机肥4500 kg/hm2和氮225 kg/hm2处理有利于玉米生长。综上所述,有机肥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促进玉米生长并增加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4500 kg/hm2有机肥配合225 kg/hm2氮处理的培肥效果和增产效果最佳。

韩晓丽[9](2019)在《全程有机/绿色植保体系的示范推广及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的加速增长及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我国土地等资源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上,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巨大投入来换取粮食作物高产,但是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过度使用,给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一系列替代品应运而生,例如种子包衣剂使用、优质微生物肥料代替化肥、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等。种子包衣技术作为种子行业的一项革新,为种子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未来种子行业发展的趋势。微生物肥料因其具有环境友好、防病增产、改良土壤等特点在农业中被广泛应用,也将成为未来肥料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因此,更多新型安全有效的农资产品待研究开发。本论文就全程有机/绿色植保体系的示范推广及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1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本研究以实验室在前期筛选的三种生防菌株:蜡质芽胞杆菌AR156、枯草芽胞杆菌SM21和沙雷氏菌XY21为有效活性成分,辅助添加非活性成分并通过生物种衣剂制作技术制成生物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并进行田间试验,评估新型生物种衣剂对玉米的田间促生防病效果。试验包括四个处理,分别为(1)生物种衣剂包衣种子+微生物肥料“宁盾”处理;(2)不包衣种子+微生物肥料“宁盾”处理;(3)生物种衣剂包衣种子处理;(4)不包衣种子处理。本试验分析了四种处理对玉米各个时期田间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及对玉米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处理(4)相比,处理(1)的玉米各时期生长指标表现最优,其次是(2)和处理(3)。与不包衣种子处理相比,生物种衣剂包衣种子处理使玉米各生长指标及产量明显提升,产量提高5%,而且提高了玉米的品质,有机质提高4%-6%,对土壤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2日光温室小白菜、莴苣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小白菜和莴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价格低廉受到大众的喜爱。但在小白菜和莴苣种植中,农户经常通过多次、大量地施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多种病虫害,导致品质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本研究创新性地利用生物农药(微生物菌剂)代替化学农药来研究对小白菜和莴苣的促生增产和病虫害防治效果。将不同的生防菌组合和微生物菌剂产品与常规种植作对比,筛选出对日光温室小白菜、莴苣促生增产和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的生防菌剂组合,从而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处理组相比,生防菌处理组促生效果明显,增加小白菜、莴苣产量,提高小白菜、莴苣蔬菜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以微生物菌剂“宁盾”为核心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即BeMMG处理组效果最好,防病效果统计发现,BeMMG体系对莴苣菌核病的防效比常规种植组高14%;另外研究发现,以微生物菌剂“宁盾”为核心形成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即BeMMO体系提高作物的品质最明显。此外发现,生物菌剂可以平衡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含盐量、提升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效果明显。3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在黄瓜上的应用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BeMMO/G体系)于黄瓜上开展应用试验,以微生物肥料“宁盾”为核心,将BeMMO体系以及BeMMG体系与常规绿色种植体系对比,分析了其对黄瓜的促生效果以及品质、产量和土壤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促生增产、防病方面,BeMMG处理组表现最优,与常规绿色处理组相比,黄瓜增产25%、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高32%,生物量显着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BeMMG体系的促生增效作用明显;另外研究发现,BeMMO体系能够显着提高作物的品质;此外发现,该生物防治体系可以平衡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含盐量、BeMMO体系以及BeMMG体系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29%和28%,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学防治对土壤的危害、对果实的污染。

贾可[10](2021)在《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采用大量宏观农户调查与多年、多点不同区域主栽作物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2004-2006年和2014-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3602个农户施肥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农户复合肥施用现状与变化,并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复合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2001-2006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293个田间肥料试验,对不同工艺复合肥进行农业效果评价;通过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共计761个田间肥料试验,分析研究肥料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农学效率年际变化规律;基于肥料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而优化企业复合肥配方和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提出减量施肥建议,分析研究中、微量营养元素在主栽作物上的产量效应,指导复合肥生产中的中微量元素添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大量的农户施肥调查,明确我国主要作物施肥氮、磷、钾复合化率平均为69.5%、92.1%、84.3%。农户习惯施肥现状为: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施肥N:P2O5:K2O平均为1:0.36:0.30,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磷、钾施肥养分投入比例平均为 1:0.75:1.07。通过宏观统计数据分析发现,1997-2016年我国复合肥施用量由798.1万吨增长至2207.1万吨,年均增长70.4万吨,但近年来复合肥施用量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以后,增长率由2008年的7.0%下降到2016年的1.4%。2、由于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差异,其产量效应也不同。2008-2014年:不同复合肥处理和混配肥在东北春玉米上差异不显着;冬小麦上硝氨、氢钾、高塔复合肥及混配肥处理显着高于团粒复合肥处理;在夏玉米上硝氨、高塔和氢钾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三者显着高于混配、团粒、缓释复合肥处理;在东北水稻上缓释肥处理显着低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其他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在华南水稻上混配、高塔、团粒工艺处理的水稻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复合肥处理;在叶菜类蔬菜上,高塔复合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率高于30%的频度为88.4%;在果菜类蔬菜上,硝氨复合肥处理增产率高于30%的试验频度为86.1%,高于其他肥料。3、随着复合肥的广泛施用以及施肥养分投入量的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的农学效率也发生改变。在东北春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6.1%,施肥的农学效率由2003年的15.5 kg·kg-1下降至2016年的8.1 kg·kg-1;在华北冬小麦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1.6%,施肥农学效率由2002年的9.0kg·kg-1下降至2016年的6.5kg·kg-1,冬小麦高产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氮>磷>钾;在华北夏玉米上,14年土壤地力产量年均增加2.9%,施肥农学效率总体上呈先增后减趋势,2002年9.4 kg·kg-1,2010最高为13.1 kg·kg-1,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11.1 kg·kg-1;在华南水稻上,2002-2016年土壤供肥能力相对稳定,土壤地力产量无明显变化,2004-2016年农学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较小,2007年后施肥农学效率稳定在10kg·kg-1左右。4、随着土壤供肥能力和施肥农学效率的改变,作物施肥的产量效应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复合肥配方的优化与调整。基于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两个时间段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和华南早稻最高产量时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根据16组田间试验结果优化的2006年春玉米复合肥配方N-P205-K20为18-14-14,2016年为28-8-10;根据24组田间试验结果,提出2006年冬小麦区域优化配方N-P2O5-K20为18-18-6,2016年优化配方为18-20-4;根据18组田间试验结果将夏玉米2005复合肥配方N-P2O5-K2O优化为22-8-12,2016年为24-6-10;将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N-P2O5-K2O 优化为 20-10-14。中微量元素的产量效应影响到复合肥配方中的这些元素的合理添加。东北春玉米基肥加150kg·hm-2七水硫酸锌镁和30kg·hm-2七水硫酸锌均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夏玉米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明显增产作用而加30kg·hm-2硼砂无显着增产作用;华北冬小麦基肥加30kg·hm-2七水硫酸锌有明显增产作用;在华南水稻上基肥增施75kg·hm-2氧化钙无明显的增产作用。5、以作物施肥产量效应研究结果和复合肥配方优化为基础,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制定出主栽作物的减量施肥方案。在春玉米上;减量施肥处理基肥施用复合肥525kg·hm-2,追施尿素150kg·hm-2,较3种习惯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投入量4.0%-17.2%、增加产量0.1%-10.0%,实现了节肥增效的目的。在冬小麦上,两种减量施肥方案:将小麦基肥由习惯施肥750kg·hm-2减量为600kg·hm-2,或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追肥用量25%,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节肥效果明显。在夏玉米上,复合肥作追肥的施肥方式中,由习惯施肥量的750kg·hm-2减量20%的施肥量,玉米产量无显着变化,节肥增效效果显着;在复合肥基施450kg·hm-2,追施尿素30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减量20%同时追肥减量50%的方式,较习惯施肥节肥40.5%,没有造成减产;种肥同播复合肥750kg·hm-2基础上,施肥量减量20%和减量3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3.8%和15.1%。在华南水稻上,在基施复合肥375kg.hm-2或450kg·hm-2基础上,将基肥复合肥减少用量20%或46.0%,未造成水稻减产;在追施尿素225kg·hm-2基础上,追肥减量25%,也能够增加水稻收益。在当前蔬菜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蔬菜基施复合肥用量从375kg·hm-2(番茄)或600kg·hm-2(生菜)和750kg·hm-2(辣椒)基础上,减量20%未造成蔬菜减产,增加净收入4.7%-12.3%;在习惯施肥600kg·hm-2基础上,减量20%结合有机肥375kg·hm-2,能够保证小白菜产量。6、最后,土壤供肥能力还影响着作物施肥方式的调整。春玉米一次性施肥和夏玉米种肥同播与分次施肥的产量差异不显着;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时配合适量种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冬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显着减产。水稻直播田建议施肥方式是:复合肥375kg·hm-2(基肥),两叶一心期追施尿素150kg·hm-2,后期追施尿素共150kg·hm-2。

二、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微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肥料概述
2 微生物肥料类型及其在玉米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2.1 不同种类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促生作用
        2.1.1 固氮菌剂
        2.1.2 溶磷菌剂
        2.1.3 硅酸盐菌剂
        2.1.4 其他单一菌剂
        2.1.5 复合菌剂
        2.1.6 生物有机肥
    2.2 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的生防作用
    2.3 微生物肥料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2.4 微生物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 应用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节肥潜力
3 研究展望

(2)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MF在作物上的减氮效果
        1.2.2 土壤氮素水平对AMF的影响
        1.2.3 AMF对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2.4 AMF应用在玉米减氮效果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的减量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方法
        2.1.5 参数计算方法
        2.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对AMF侵染率、根际土壤孢子密度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吐丝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甜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2.4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2.2.5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鲜苞产量、商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2.6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处理对AMF侵染率、土壤孢子密度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吐丝期根系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4 不同处理甜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动态变化
        2.3.5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鲜苞产量、商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3.6 不同处理对甜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第三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扩增子试验方法
        3.1.2 参数计算方法
        3.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稀释性曲线(Observed-species)分析
        3.2.2 OTU聚类分析
        3.2.3 土壤样品的AMF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2.4 AMF群落结构组成分析
        3.2.5 AMF群落结构与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
    3.3 讨论
        3.3.1 不同处理对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3.3.2 AMF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减量的机理探讨
    4.1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减量增效的机理
        4.1.1 增施AMF提高了氮代谢酶活性
        4.1.2 增施AMF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4.1.3 增施AMF提高了甜玉米鲜苞产量及品质
        4.1.4 增施AMF改善了AMF群落多样性
        4.1.5 AMF多样性指数与氮素利用的相关性
    4.2 讨论
        4.2.1 增施AMF提高氮代谢酶活性的机理探讨
        4.2.2 增施AMF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探讨
        4.2.3 增施AMF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及品质的机理探讨
        4.2.4 增施AMF改善AMF群落多样性的机理探讨
        4.2.5 AMF多样性指数与氮素利用的相关性分析
        4.2.6 增施AMF对甜玉米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机理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3)缓/控释氮肥对辽中南地区春玉米减氮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氮肥施用现状
        1.1.2 一次性施肥技术
    1.2 缓控释肥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缓控释肥概念及类型
        1.2.2 缓控释肥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3 缓控释肥的应用及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
        1.2.4 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目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缓控释肥氮素释放与辽中南地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匹配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产量测定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新型肥料减氮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3.2 不同施氮处理对春玉米氮素积累特性的影响
        2.3.3 不同施氮处理玉米生长季土壤无机氮时空动态变化
        2.3.4 春玉米全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新型氮肥氮素释放关系
    2.4 讨论
        2.4.1 春玉米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缓/控释氮肥氮素释放关系
        2.4.2 新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2.4.3 新型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稳定性肥料减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及春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点及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产量测定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稳定性肥料减氮施用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和植株氮素吸收特征
    3.4 讨论
        3.4.1 稳定性肥料减氮对土壤中速效氮供应和无机氮残留的影响
        3.4.2 稳定性肥料对产量、效益和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包膜尿素减氮配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点及材料
        4.2.2 春玉米田间小区试验
        4.2.3 树脂包膜肥料养分释放动态试验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5 产量测定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
        4.3.1 土壤中树脂包膜肥料的累积释放率和阶段释放率变化
        4.3.2 土壤中无机氮的时空变化
        4.3.3 春玉米氮素阶段累积量及阶段吸收速率特点
        4.3.4 树脂包膜尿素减氮配施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3.5 树脂包膜尿素与速效氮肥最佳配比
    4.4 讨论
        4.4.1 包膜尿素减氮配施对土壤中速效氮供应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4.2 包膜尿素减氮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4.3 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新疆滴灌玉米磷肥优化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玉米的需肥规律
        1.2.2 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1.2.3 不同施磷策略及施磷量对玉米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1.2.4 水肥一体化配合施用磷肥的优势
        1.2.5 不同磷肥品种肥效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滴灌玉米磷肥施肥技术优化研究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栽培管理
        2.1.3 试验设计
        2.1.3.1 滴灌条件下磷肥不同基追比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1.3.2 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品种对土壤磷有效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1.3.3 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2 磷肥优化施肥技术集成及磷营养指数研究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栽培管理
        2.2.3 试验设计
        2.2.3.1 临界磷浓度曲线模型的验证及磷素营养指数的应用
        2.2.3.2 减磷增效单项技术集成示范
    2.3 测试指标
    2.4 相关计算公式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灌条件下磷肥不同基追比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1 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2 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玉米养分积累的影响
    3.4 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5 磷肥不同基追比例对玉米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品种对土壤磷有效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4.1 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移动性和pH动态的影响
    4.2 不同磷肥对玉米各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磷肥品种对土壤p H的影响
    4.4 不同磷肥品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4.5 不同磷肥对玉米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磷素吸收积累动态的影响
    4.6 不同磷肥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7 不同磷肥品种磷素利用效率
    4.8 讨论
    4.9 结论
第五章 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1 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5.2 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5.3 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5.4 不同氮磷比例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5.5 讨论
    5.6 结论
第六章 临界磷浓度曲线模型的建立及磷素营养指数的应用
    6.1 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及叶片干物质数据筛选
    6.2 方法1:基于叶片磷浓度与玉米全株干物质的临界磷浓度曲线
    6.3 方法2:基于叶片磷浓度与玉米叶片干物质的临界磷浓度曲线
    6.4 方法3:基于玉米全株磷浓度与玉米全株干物质的临界磷浓度曲线
    6.5 临界磷浓度模型优选依据与评价
    6.6 玉米叶片磷营养指数(PNI)及磷营养状态判读
    6.7 不同施磷水平对玉米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6.8 讨论
    6.9 结论
第七章 减磷增效单项技术集成示范
    7.1 减磷增效单项技术集成玉米的产量分析
    7.2 减磷增效单项技术集成玉米肥料效率
    7.3 减磷增效单项技术集成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7.4 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花生—春玉米轮作的肥料效应及减量优化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肥料施用状况
        1.2.2 肥料利用率
        1.2.3 土壤养分状况
        1.2.4 农田养分平衡
        1.2.5 肥料的产量效应
        1.2.6 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长期施肥对花生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
        2.1.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2 花生氮素调控试验
    2.3 减量施肥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
        2.3.1 基肥减量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3.2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
        2.3.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氮磷钾对花生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3.1.1 氮磷钾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3.1.2 氮磷钾对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3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
        3.1.4 花生中氮、磷、钾养分分配
    3.2 氮磷钾在玉米上的产量效应及养分收支平衡
        3.2.1 氮磷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2.2 氮磷钾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
        3.2.4 玉米中氮、磷、钾养分分配
    3.3 花生上氮素优化管理
        3.3.1 氮素后移对花生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
        3.3.2 氮素优化管理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
    3.4 减量施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4.1 基肥减量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4.3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氮磷钾在花生上的产量效应
        4.1.1 氮磷钾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2 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及氮磷钾推荐用量
    4.2 氮磷钾在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4.2.1 氮磷钾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2 土壤氮磷钾收支平衡及氮磷钾推荐用量
    4.3 花生上的氮素调控
    4.4 花生上减量施肥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6)夏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现状
        1.2.2 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1.2.3 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效果研究进展
        1.2.4 分次施肥在夏玉米上的作用效果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减施化肥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在玉米上的作用效果研究
        1.4.2 施用生物有机肥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夏玉米的作用效果研究
        1.4.3 分次施肥对于夏玉米的作用效果研究
    1.5 技术路线
2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对夏玉米的作用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供试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样品采集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作用效果
        2.2.2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效果
        2.2.3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的作用效果
        2.2.4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效果
        2.2.5 增施不同剂量生物有机肥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夏玉米的作用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供试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样品的采集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效果
        3.2.2 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作用效果
        3.2.3 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效果
        3.2.4 减施不同剂量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其多样性的作用效果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分次施肥对夏玉米的作用效果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样品采集
        4.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播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结合苗期追施化肥对夏玉米的影响
        4.2.2 播期与拔节期两次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夏玉米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7)不同施钾量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春玉米产量和淀粉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3.2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叶片光合色素、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3.4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形成关键酶的影响
    3.5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主要结论
    4.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情况

(8)滴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砂质土壤供肥及玉米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玉米灌溉施肥研究进展
    1.3 玉米施肥现状分析
    1.4 施肥对土壤供肥的影响
    1.5 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
    1.6 施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前人研究分析
    1.7 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8 施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1.9 施肥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1.10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土壤供肥的影响
    3.2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3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茎的构成因素影响
    3.4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全程有机/绿色植保体系的示范推广及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生物种衣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 种衣剂的概述
        1.1 种衣剂的概念
        1.2 种衣剂的特点
        1.3 种衣剂的分类
        1.4 种衣剂研究进展
        2 生物种衣剂简介
        2.1 生物种衣剂概念
        2.2 生物种衣剂作用机理
        2.3 生物种衣剂研究现状
        2.4 生物种衣剂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生物种衣剂开发应用前景
    第二章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 国内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
        2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制
        2.1 促进植物生长
        2.2 提高土壤肥力
        2.3 抑制病虫害
        2.4 增加产量,提升品质
        3 微生物肥料发展趋势
        3.1 加强微生物肥料市场监督的管理
        3.2 加大对优良菌株的筛选和保存
        3.3 加大对功能菌株复配研发
        3.4 改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品质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三章 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设置
        1.3 试验地点
        1.4 试验小区划分设计
        1.5 各时期田间操作
        1.6 试验统计方法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种衣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2 生物种衣剂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2.3 生物种衣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4 生物种衣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日光温室小白菜莴苣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置
        1.3 试验地点
        1.4 试验小区设计
        1.5 田间种植方法
        1.6 试验统计方法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和莴苣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和莴苣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和莴苣病虫害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和莴苣品质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和莴苣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在黄瓜上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地点
        1.4 试验小区设置
        1.5 田间种植方法
        1.6 数据统计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黄瓜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黄瓜病害的防治效果
        2.4 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黄瓜种植前后土壤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10)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复合肥定义与分类
        1.1.2 世界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3 中国复合肥发展历史与现状
        1.1.4 中国复合肥企业和流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我国复合肥工艺与产品
        1.2.1 团粒法工艺与产品
        1.2.2 高塔法工艺与产品
        1.2.3 硫酸氢钾法工艺与产品
        1.2.4 硝酸氨化法工艺与产品
    1.3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与农业评价
        1.3.1 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3.2 不同工艺复合肥产品的农业评价
    1.4 施肥的产量效应研究与复合肥合理施用
        1.4.1 施肥的产量效应
        1.4.2 复合肥的合理施用
        1.4.3 复合肥与减量施肥
    1.5 复合肥配方研究
        1.5.1 复合肥农艺配方的确定
        1.5.2 复合肥生产配方的确定
        1.5.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复合肥配方
    1.6 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8.1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1.8.2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1.8.3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4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5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6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1.8.7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1.8.8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复合化率及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2.2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农户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3.2 农户施肥复合化率现状
        2.3.3 农户施肥养分投入量现状与变化分析
        2.3.4 宏观复合肥消费现状与变化分析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工艺复合肥的农学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比较
        3.2.2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2.3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产品理化性质比较
        3.3.2 进口复合肥与国产复合肥在叶菜上产量效应比较
        3.3.3 不同国产工艺复合肥理化性质比较
        3.3.4 不同工艺国产复合肥在作物上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比较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肥料在东北春玉米上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4.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4.2.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2.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肥效试验
        4.2.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科学方法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4.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4.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春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4.3.4 减量施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4.3.5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
        4.3.6 东北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的科学方法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肥料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5.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5.2.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2.5 冬小麦土壤供氮磷钾能力研究
        5.2.6 冬小麦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5.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冬小麦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5.3.4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5.3.5 冬小麦土壤供肥能力研究
        5.3.6 氮肥前移一次性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5.5 讨论
第六章 肥料在华北夏玉米上产量效应及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2.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6.2.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2.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2.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6.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6.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夏玉米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6.3.4 减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6.3.5 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6.4 小结
    6.5 讨论
第七章 肥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2.2 氮磷钾在早稻上的产量效应试验
        7.2.3 应用肥料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早稻复合肥配方及优化施肥技术
        7.2.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2.5 直播水稻复合肥科学施用技术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效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7.3.2 不同时段氮磷钾在华南早稻上的产量效应与变化
        7.3.3 应用施肥产量效应田间校验法制定华南早稻复合肥配方并优化施肥
        7.3.4 减量施肥对华南水稻产量的影响与减肥增效技术
        7.3.5 直播水稻复合肥施用技术
    7.4 小结
    7.5 讨论
第八章 复合肥配施中微量元素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产量效应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2.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2.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镁、锌在东北春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2 锌、硼在华北夏玉米上的产量效应
        8.3.3 锌在华北冬小麦上的产量效应
        8.3.4 钙在华南水稻上的产量效应
    8.4 小结
    8.5 讨论
第九章 复合肥在蔬菜上科学施用与减量施肥技术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2.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复合肥作水冲追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2 复合肥作基肥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3.3 复合肥与有机肥配施时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9.4 结论
    9.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生物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可可,陈腊,米国华,胡栋,隋新华,陈文新. 玉米科学, 2021(03)
  • [2]增施AMF对甜玉米氮肥增效及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徐如玉.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3]缓/控释氮肥对辽中南地区春玉米减氮增效作用研究[D]. 冯小杰.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4]新疆滴灌玉米磷肥优化施肥技术研究[D]. 张皓禹.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花生—春玉米轮作的肥料效应及减量优化施肥技术研究[D]. 赵英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6]夏玉米增施生物有机肥减施化肥关键技术研究[D]. 秦闯.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7]不同施钾量对滴灌水肥一体化春玉米产量和淀粉形成的影响[D]. 慕瑞瑞. 宁夏大学, 2019
  • [8]滴灌条件下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砂质土壤供肥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 凌贤炉. 宁夏大学, 2019(02)
  • [9]全程有机/绿色植保体系的示范推广及生物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D]. 韩晓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10]复合肥区域配方优化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 贾可. 河北农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玉米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