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美丑教案

区分美丑教案

一、《辨别美与丑》教案(论文文献综述)

寇沥仁[1](2021)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苦难母亲形象及其育人价值研究》文中认为

唐婉宁[2](2021)在《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讽刺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巧妙,叙述语言诙谐,内在意蕴丰富,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但出于种种原因,讽刺小说没有得到语文教学界应有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对讽刺小说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教师将其与其他类别的小说混为一谈,忽略了“这一类”小说的特殊性,从而使讽刺小说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基于改变传统问题的现实考虑,本文旨在探索新课标视野下的讽刺小说教学策略。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缘起、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讽刺小说进行概述,具体阐述讽刺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状况及选文特点,并从文化审美和语文知识两个角度对讽刺小说的教学价值进行探讨;第二章是讽刺小说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原因分析,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结果,笔者归纳总结出了当今讽刺小说教学存在的四个问题:文本解读政治化、学生与文本存在心理距离、教师缺乏悲、喜剧理论意识、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第三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论述了讽刺小说的教学理念转向,并结合讽刺小说特点提出了五个教学策略:比较阅读,抓住共性个性之“别”、创设情境,聚焦情节人物之“变”、文本细读,品味讽刺语言之“婉”、探究学习,欣赏艺术手法之“讽”、读写结合,紧扣小说讽刺之“眼”;第四章结合前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对经典讽刺小说《范进中举》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能够对当前讽刺小说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罗杰齐[3](2021)在《“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2年“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后,环境教育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理念。我国的环境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美育”教学理念。我国的生态美育教育理念,将生态学、美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进而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首先,文章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生态美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其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对广东省7所初级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发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足;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3.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思想精神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随后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融入的问题研究,分别是1.初中美术开展生态美育历史不长,经验不足;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生态审美素养有待提高;3.初中美术对生态美育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局面,融入“生态美育”的思想内涵,从初中美术教学的途径进行论述,分别是1.提升师生的生态美育意识;2.建立开放完整的样本课程;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4.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制。最后,为了将“生态美育”真正贯彻落实到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来,以所调查的初中学校美术教材为例,借用了存在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生态美育”,将“生态美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教育,“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整体论生态观”,“生态美育”的主要审美范畴“共生性”、“家园意识”和“诗意地栖居”以及“生态美育”的主要思维方式渗透并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开发得到相应的教学课程,分别是《用相机记录我的旅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和《地球·绿洲·家园》,按照相应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邢海月[4](2021)在《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文中认为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有关教育蓝图的重新改革与规划、教材教学的制定与实践以及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话题逐渐进入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中。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界已然认识到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关键性因素,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不仅是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21世纪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提升的支柱,他们与民族的未来直接相关。同时,教师在正式步入教学生涯之前,往往要经历师范学习与教育实习的过程,在处于实习期的实习教师就要面临在一个新环境中,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他人者的角色大转换,所以教育实习对于尚未成为正式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是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实习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教育实习所带来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实习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以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研究内容,以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实习教师H为研究对象,采取叙事研究的方法,将研究视角主要落在实习教师的自身实习过程与专业发展上,记录并深层发掘实习教师H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9例关键性事件,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理论依据与H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中分析与归纳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变化,并再次总结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目的在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实习教师对于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教育实习作心理预期准备,并能够在进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身份,最终在正式步入教师岗位之际能够尽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民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高效率发展。论文的大体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研究缘起、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设计做绪论式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进行汇总与阐释;第三部分是对H实习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性事件做详细叙述,并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H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进行实践与理论层面的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第四部分是对H教师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并强调教育实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所在。

欧铭铭[5](2020)在《当代高中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研究》文中提出

郭山山[6](2020)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丰富的古代诗文作品载道载情,蕴含着崇高的道德人文精神,艺术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是学生人格教育的价值指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格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结合听课记录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生和学校对结合古诗文渗透人格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教师未能建立起阅读者与古诗文文本的直接对话机制、人格养成过程中不注重实践;一些学生理想目标不明确、古诗文素养不足、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部分学校缺乏语文人格教育观念,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本文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角度分别制定相应对策。首先,本文梳理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内容,分别从情怀感悟、思想境界、精神气度、审美意蕴四个维度寻求古诗文与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契合点。其次,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即:提升第一课堂张力、激发第二课堂活力、完善学校管理能力、促成多方教育合力。古诗文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有前瞻性、普及性、蕴藉性等特征,古人的“诗教”传统和“文以载道”思想对当今语文人格教育依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积极的引导。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有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立足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希望为高中生人格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王楠[7](2020)在《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引导研究》文中认为在网络前沿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火如荼的网红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冲击着高中生的审美价值观。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还未形成稳定的审美价值观,辨别能力弱,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红现象,如何使高中生理性辨别美与丑、是非与善恶,是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去认真审视的问题,也是对培育高中生的审美价值观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对网红现象给高中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做了具体的实际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引导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网红现象以及审美价值观的研究现状,借鉴了诸多相关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之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网红现象及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对网红现象和审美价值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高中生的特点和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标准的片面化、审美价值追求的功利化、审美价值情趣的低俗化、以及审美价值判断的扭曲化这四个方面。基于存在的这些消极影响,并分析出当前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第四章抵御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本文从提升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家庭对子女的审美价值观引导、营造风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及高中生要自觉提升审美辨别能力这四个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使当代高中生能够在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引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锦诺[8](2020)在《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视域》文中提出我国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受现代教学理论、苏联教学论的影响,在本土化探索中表现出对教学活动中诸美学因素的忽视。以致教学理论体系建构在对本质、规律的追求中忽视了情感、价值、意义等美学因素的关照。而教学活动中生动的美学因素是真实存在的,但在理性精神引导下发展的教学理论,一方面将教学活动中真实的美学因素排除在研究对象的界定之外,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将对美学维度的探索放置于理性思维研究范式之下展开,导致理性对感性、真对美、事实对价值的压抑。受解构性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教学理论通过消解确定性、拒斥体系、瓦解中心等解构的方式来消解理性的权威,从而使教学理论美学维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通过消解真来追求美,却只能得到感性狂欢式的“虚无之美”。于是,力图从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中对“静态之美”与“虚无之美”批判,反思现代教学理论的“以真抑美”与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的“去真求美”中真与美的对立与失衡等现实问题,并通过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中从本体论出发对“经验事态”中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入手,寻求教学理论美学维度的合理建构。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从过程本体论基础上对“美”提出了新的规定。通过微观、宏观以及美与真的关系三个方面厘清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从微观角度看,分析“美”的本体论在于“现实实有”作为美之存在的唯一理由,美的存在在于“现实实有”的发生,这一发生过程通过“摄入”来实现。在“摄入”的过程中当该“经验事态”实现了适应性的和谐便能够产生完善的和谐之美。该适应性和谐之美的实现是通过“摄入”中的“主观形式”的完善程度进行判断的,以此明晰美的“是其所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一方面从经验事态发展、过程的宏观视角出发明晰和谐之美的动态发展性;另一方面,分析“美”作为文明发展的一个方面,对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最后,讨论美与真的关系,在对比传统美学中真对美的压抑与后现代美学中真的反叛而导致的美与真分离的加剧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之上,探讨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中从本体论出发寻求真与美的平等与共生,寻求经验事态发展过程中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以此揭示美的“在其所在”。从这三个方面明晰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感性学美学以及后现代艺术哲学的超越。为解决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现实问题及探索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奠定理论基础。在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视域下,反思现代教学理论与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真与美的不协关系,进而探讨如何在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中建构教学理论的美学维度。首先,探讨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从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以及主体精神这三个现代性的基本精神出发,通过分析具有理性精神的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具有主体性精神的主体性教学理论以及具有科学精神的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明晰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现代教学理论对静态的和谐之美、服务于理性的感性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的追求。并进一步反思,现代教学理论在科学化发展中以真抑美而产生的静态和谐之美对教学理论发展的阻碍、逻辑之真对存在之美的压抑以及教学艺术性的消解等现实问题。其次,探讨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从解释学、复杂性以及建构主义等思想中对理性的解构出发探讨三种理论下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生成之美、生命之美以及生活之美,展现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通过消解理性实现的感性维度的发展。以及反思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在对美学维度的过度高扬中容易导致的虚无主义、人的片发展以及崇高的消解等现实问题。最后,在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视域下探讨教学理论美学维度的建构,在真与美、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审美、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之中去建构教学理论的美学维度。而美与真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理论发展的目的性从过程美学的宏观角度以更高的发展性目的引领教学理论美学维度的和谐发展。于是,从过程美学的微观论出发,探讨教学理论美学维度建构的主要内容;从过程美学中的真美平等、和谐的关系出发,探讨美学维度建构的关系性要求;最后从过程美学的宏观论出发,以教学理论的发展性目的引领与规范教学理论美学维度的建构。

黄英[9](2020)在《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随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展、延续和复兴。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到汉代乐府诗再到唐宋元明清诗歌,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或高远空旷,或清雅恬淡,细细品味,浅吟低唱,无不令人沉醉,令人神往。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诗词的魅力。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宝藏,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绚烂、奇特和雄伟。古诗词能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使人读之口齿噙香,品之心内震荡,而后骨格清奇,气质不凡。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欣赏和感受美。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热爱生活,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由于古诗词本身、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审美鉴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堂缺乏一定的美感。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几所小学的部分师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现状进行调查,继而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析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小学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教学有所帮助。本研究以语文课程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探讨小学阶段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意义和价值,并试图结合具体课例给出可行性教学策略,希望此研究能对身居教学一线的老师有所启发,也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己提供一些参考。

李婉莹[10](2020)在《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朗读是古代文人雅士习得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今语文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其之所以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备青睐,是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共同增长的重要途径。另外,随着语文教学理论与审美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朗读也被认为是丰富学生语文美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形成自我审美意识的重要舞台。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美育价值,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无形之中得以提升。本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论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含义、审美特征、审美表现及审美价值追求;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主要阐释了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问题及运用朗读教学实现审美教育的实践策略。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三个选题缘由;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再次对已有的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教育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最后阐释了本研究的审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概念;其次阐释了其三个审美表现,即易于表现韵律美,打造意境美与呈现风格美;接着阐述了小学语文朗读的审美特征,即情感化、创造化与个性化;最后详尽概述了语文朗读教学的价值追求。第二部分:首先基于观察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当前小学朗读教学展开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最后,笔者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笔者根据现今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及问题归因,阐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意蕴实现的前提条件。第四部分:笔者从审美视角下出发,结合优秀朗读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语文审美化朗读教学的策略,即明确朗读目标、注重朗读形式变化及焕发朗读技巧活力等;最后,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同文体进行教学案例展示,并进行评析。

二、《辨别美与丑》教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别美与丑》教案(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1.讽刺
        2.讽刺与滑稽、幽默的关系
        3.讽刺小说
    (三)研究现状
        1.讽刺小说讽刺艺术研究
        2.讽刺小说美学价值研究
        3.教材讽刺小说教学研究
    (四)理论依据
        1.喜剧及讽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情境教育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材讽刺小说概述及阅读教学价值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材讽刺小说概述
        1.选文分布状况
        2.选文特点
    (二)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价值研究
        1.初中语文讽刺小说的文化审美价值
        2.初中语文讽刺小说的语文知识价值
二、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现状概述
    (二)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初中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理念亟待转向
        1.拓宽解读视角:从“政治化”到“多元有界”
        2.重构课堂内容:从“关注三要素”到“缩小切入口”
        3.更新教学方式:从“灌输学习”到“对话体验”
    (二)初中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比较阅读,抓住共性个性之“别”
        2.创设情境,聚焦否定人物之“变”
        3.文本细读,品味讽刺语言之“婉”
        4.探究学习,欣赏艺术手法之“讽”
        5.读写结合,紧扣小说讽刺之“眼”
四、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展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态美育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国生态美育的产生
    第二节 生态美育的意义
        一、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观、生态价值观和存在观
        二、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诗意地栖居”
    第三节 生态美育的哲学基础观
    第四节 生态美育的审美范畴
        一、“共生性”
        二、“家园意识”
        三、“诗意地栖居”
    第五节 生态美育的思维方式
第三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第一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一、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
        二、从学生层面上看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
        四、从教学方式上看
    第二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促使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
        二、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正确的、健康的生态审美观
        四、扩展美术创作的内容和媒材
第四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的问题研究
    第一节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现状研究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的编制与统计方法
        三、问卷的实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融入的问题研究
        一、初中美术开展生态美育历史不长,经验不足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师生态审美素养有待提高
        三、当前初中美术对生态美育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节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入路径研究
        一、提升师生的生态美育意识
        二、建立开放完整的样本课程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制
第五章 “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示范
        三、小组活动
        四、练习法
        五、视听展示
        六、个体表达
        七、作品展示
    第二节 教学实施
        一、对样本案例进行分析对比
        二、构建学生生态审美观的教学案例设计
        三、侧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
        四、侧重构建家园意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态美育的融入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初中美术生态美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情况
附录D 初中美术生态美育教学中老师的具体情况
附录E 侧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案例设计
附录F 侧重构建家园意识的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2. 教育实习研究综述
    (三) 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核心概念
一、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 教育实习
        1. 教育实习的性质与特点
        2. 教育实习的地位与作用
        3. 教育实习的目的
        4. 教育实习的任务
    (二) 教师专业发展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历程
        3. 叶澜、白益民: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
二、H教师教育实习中的关键性事件叙事
    (一) 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叙事
        1. 事件一: “坚定无悔”的人生目标
        2. 事件二: “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3. 事件三: “惊喜连连”的职前准备
    (二) 教师初体验:实习初期阶段叙事
        1. 事件四: 岗前试讲:教学初认知
        2. 事件五: 走上讲台:教师生涯第一课
    (三) 试错改进: 专业发展中的不断摸索
        1. 事件六: 面临困难:来自新教材的挑战
        2. 事件七: 迷茫处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四) 渐入佳境:实习中的自我更新
        1. 事件八: 逐渐成长: 完美呈现的一节课
        2. 事件九: 迎接重任: 压力重重的公开课
    (五) 归纳总结:H教师的成长与变化
        1. 身份认知的转向: 学生——教师
        2. 专业知识的转化: 理论——实践
        3. 专业能力的提升: 被动——主动
        4. 专业理念的转变: 迷茫——坚定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 教育实习对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2. 教育实习为实习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平台
        3. 教育实习可以触发关键性事件
    (二) 实习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及时归纳实习中的工作反思与总结
        2. 实习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需要加强
        3. 教育实习过程应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6)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应用价值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5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观察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归纳分析法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健全人格
        2.1.2 语文人格教育
        2.1.3 高中生的人格特点
        2.1.4 高中古诗文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相关理论
        2.2.2 理论价值
3.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 选取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确立
    3.2 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3.2.1 调查问卷分析
        3.2.2 值得肯定的方面
    3.3 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3.3.1 教师层面
        3.3.2 学生层面
        3.3.3 学校层面
    3.4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4.1 教师层面
        3.4.2 学生层面
        3.4.3 学校层面
4.高中部编版古诗文中人格教育的内容
    4.1 以人为本、以诚待人的情怀感悟
        4.1.1 亲情
        4.1.2 友情
        4.1.3 爱情
        4.1.4 乡情
    4.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
        4.2.1 针砭时弊
        4.2.2 忧国忘私
        4.2.3 仁民爱物
    4.3 张扬个性、追求理想的精神气度
        4.3.1 求志达道
        4.3.2 兼善天下
        4.3.3 反躬自省
    4.4 植根传统、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蕴
        4.4.1 音乐美
        4.4.2 意象美
        4.4.3 意境美
5.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对策
    5.1 提升第一课堂张力
        5.1.1 化用典故、示范教学,强化人文教学观念
        5.1.2 巧用留白、引导对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5.1.3 指导诵读、培养语感,缩短与古诗文距离
        5.1.4 慎用多媒体,为古诗文教学营造审美空间
    5.2 激发第二课堂活力
        5.2.1 捕捉学生期待效应,结合热点专题研讨
        5.2.2 重视人格养成实践,知行合一强化体验
        5.2.3 重视创设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文化交流
    5.3 完善学校管理能力
        5.3.1 加强教师专项培训,提升古诗文教学能力
        5.3.2 树立语文人格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
        5.3.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计入评价
    5.4 促成多方教育合力
        5.4.1 加强宣传,为古诗文教学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5.4.2 家长重视言行示范,做好学生人格发展的榜样
        5.4.3 新媒体条件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涵养学生人格
6.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
    6.1 古诗词教学案例及分析
    6.2 古代散文教学案例及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二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三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校)
    附录四 :示范教学:文学典故与学生姓名相结合(奖励)
    附录五 :专题研讨:发掘古诗文中的“榜样”价值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网红现象及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网红现象的概述
        2.1.1 网红现象的涵义
        2.1.2 网红现象的特征
    2.2 高中生的特点
        2.2.1 可塑性强
        2.2.2 价值观不稳定
        2.2.3 自我意识强烈
    2.3 审美价值观的概述
        2.3.1 美的内涵
        2.3.2 审美的阐释
        2.3.3 审美价值观的释义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
第3章 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
    3.1 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3.1.1 审美价值标准片面化
        3.1.2 审美价值情趣低俗化
        3.1.3 审美价值判断扭曲化
        3.1.4 审美价值追求功利化
    3.2 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3.2.1 高中生身心尚未成熟
        3.2.2 多元社会文化的冲击
        3.2.3 应试化政治课的弊端
        3.2.4 家长不注重思想引导
第4章 抵御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
    4.1 提升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
        4.1.1 科学安排文理科教学计划
        4.1.2 加强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
        4.1.3 将正面网红融入教学内容
    4.2 重视家长对子女的审美价值观引导
        4.2.1 注重家长榜样示范
        4.2.2 做好子女思想疏导
    4.3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4.3.1 借助网络平台弘扬主流价值观
        4.3.2 政府积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
    4.4 高中生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
        4.4.1 理性甄别网红的不良信息
        4.4.2 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视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教学理论中美学维度研究的困境
        (二)怀特海的过程美学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启示
        (三)对有机教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
        (二)教学理论
        (三)美学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学理论中美学维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教学理论着作的文本分析
        (二)教学理论中美学维度发展的三重路径
        (三)教学理论中美学维度研究的反思
    二、其它教学研究中美学因素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其它教学研究中美学因素相关研究的文献概况
        (二)其它教学研究中美学因素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三)对其它教学研究中美学因素相关研究的反思
    三、国内外关于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献概况
        (二)国内外关于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研究的内容分析
第三章 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
    一、“美”的微观论
        (一)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本体论
        (二)美在适应性和谐
        (三)美在适应性和谐的自发性
        (四)过程美学对感性学的超越
    二、“美”的宏观论
        (一)传统美学观及其问题批判
        (二)后现代美学观及其问题批判
        (三)动态和谐之美对于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超越
        (四)动态和谐之美的实现
    三、美与真的关系
        (一)传统美学中真对美的压抑
        (二)后现代美学中美对真的反叛
        (三)在“存在之美”中寻求真与美的和解
        (四)经验事态中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
第四章 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
    一、现代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一)本质主义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二)主体性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三)有效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四)现代心理学视域下的教学理论
    二、现代教学理论的审美追求
        (一)现代教学理论的和谐之美
        (二)现代教学理论中服务于理性的感性之美
        (三)现代教学理论的艺术之美
    三、现代教学理论的审美追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现代教学理论陷入静态和谐之美将阻碍理论的持续发展
        (二)现代教学理论中逻辑之真对存在之美的压抑
        (三)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艺术的工具化导致艺术性的消解
第五章 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
    一、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一)解构性后现代视域下的教学理论
        (二)解释学视域下的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三)复杂性思维下的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二、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对美的关照
        (一)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生成之美
        (二)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生命之美
        (三)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生活之美
    三、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美学相关研究的问题
        (一)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对夸大生成之美导致虚无主义倾向
        (二)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生命之美过剩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三)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中生活之美的扩张导致崇高的消解
第六章 教学理论中美学维度的建构
    一、教学理论美学维度建构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理论应加强对教学非理性因素的研究
        (二)教学理论应提升对教学伦理的关照
        (三)教学理论应深入对教学艺术的探究
        (四)教学理论应增加对教学智慧的关注
    二、教学理论在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中建构美学维度
        (一)教学理论中“平庸之真”的表现及批判
        (二)教学理论中“静态之美”的表现及批判
        (三)教学理论中“虚无之美”的表现及批判
        (四)教学理论美学维度建构应追求真与美的和谐
    三、教学理论以教学目的引导美学维度的建构
        (一)以目的的发展性引导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
        (二)以目的的决断性实现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
        (三)以目的的自发性规范真与美的适应性和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背景
        1.1 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1.2 小学古诗词课堂中的审美功能被忽视
        1.3 个人兴趣和经历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4.2 案例分析法
        4.3 问卷调查法
        4.4 访谈法
    5. 核心概念辨析
        5.1 审美鉴赏
        5.2 古诗词
        5.3 教学
第一章 小学古诗词的审美意义和教学价值
    1. 语言凝练,韵律和谐
    2. 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3. 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4. 人文素养,文化传承
第二章 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教学现状
    1. 调研情况
        1.1 教师方面
        1.2 学生方面
    2. 调查现状
        2.1 古诗词审美教学中教师“教”的现状
        2.2 古诗词审美教学中学生“学”的现状
第三章 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1. 问题分析
        1.1 文学素养有待加强
        1.2 轻视诗词的文化性和审美感
        1.3 教学缺少灵活性
    2. 成因分析
        2.1 诗词年代久远和快餐文化蔓延
        2.2 教育体制弊端和功利主义倾向
        2.3 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学习兴趣减弱
第四章 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感受与理解
        1.1 诵读吟唱,感知诗韵
        1.2 创设情境,体会诗境
        1.3 合作探究,领悟诗情
    2. 欣赏与创造
        2.1 巧用游戏,增加诗趣
        2.2 拓展延伸,提升诗力
        2.3 融于生活,培养诗心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10)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朗读教学中美育价值的空置
        2. 新时代审美教育的呼唤
        3. 语文课堂朗读现状的审视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朗读教学相关研究评述
        2. 审美教育相关研究评述
        3. 审美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评述
    (四) 理论依据
        1. 语文审美教育理论依据
        2. 心理学理论依据
        3. 朗读美学理论依据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意蕴与价值探讨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审美学与审美教育
        2. 朗读与朗读教学
        3. 审美朗读教学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表现
        1. 余音绕梁:朗读易于表现韵律美
        2. 移情入境:朗读易于打造意境美
        3. 彰显特性:朗读易于呈现风格美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特征
        1. 情感性
        2. 创造性
        3. 个性化
    (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价值
        1. 搭建学生审美感知的桥梁
        2. 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通道
        3. 驱动学生审美想象的引擎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审美缺失
        1. 缺乏明确的朗读目的,审美指向不明
        2. 缺乏有效的朗读方式,情感共鸣缺失
        3. 缺乏朗读技巧的渗透,朗读表达欠佳
        4. 缺乏具象的朗读指导,文本形象感知不足
        5. 缺乏深刻的朗读评价,审美领悟不深
    (二) 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缺失的原因
        1. 教师审美素养不足
        2. 教师教学能力尚缺
        3. 受现实功利主义因素影响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实现的条件
    (一) 正视朗读美育价值,加强朗读教学能力
        1. 重视朗读文本解读
        2 .丰富朗读知识储备
    (二) 强化教师审美意识,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1. 注重内部系统的建构
        2. 加强外部体系的支撑
四、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审美意蕴的路径
    (一) 明确朗读目的,把握朗读美感指向
        1. 立足实际学情
        2. 遵照文本体裁
        3. 依据课程标准
    (二) 注重朗读形式变化,感受情思之美
        1. 善用配乐,乐中融情
        2. 巧用演读,演中体情
        3. 深层对话,话中悟情
    (三) 焕发朗读技巧活力,感受音韵之美
        1. 节奏鲜明
        2. 停连恰切
        3. 轻重得当
    (四) 找准朗读指导角度,感受形象之美
    (五) 注重朗读评价反馈,加深朗读审美体悟
        1. 长短互见,注重激励赏识评价
        2. 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发展评价
        3. 凸显个性,注重多元互动评价
    (六) 不同文体的审美化朗读教学案例展示
        1. 诗歌类朗读教学:形象地再现幽远意境
        2. 散文类朗读教学:充分地表达作品情志
        3. 小说类朗读教学:生动地讲述小说故事
        4. 童话类朗读教学:快乐地读出童真童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辨别美与丑》教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苦难母亲形象及其育人价值研究[D]. 寇沥仁.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语文讽刺小说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D]. 唐婉宁.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生态美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罗杰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以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H为例[D]. 邢海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5]当代高中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研究[D]. 欧铭铭.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D]. 郭山山.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网红现象对高中生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引导研究[D]. 王楠.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8]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视域[D]. 刘锦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9]小学古诗词审美鉴赏教学研究[D]. 黄英.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 李婉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区分美丑教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