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本质粘结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对照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罗光云[1](2021)在《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体外研究及临床试验,观察评价朗真牙齿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2.筛选Er:YAG激光封闭牙本质小管的适宜能量参数,研究用朗真脱敏剂、Er:YAG激光及两者联合应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牙本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与比值的影响,以期探讨最佳脱敏方式,为临床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第二部分: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1.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1.1将40颗离体前磨牙制备成牙本质盘,按脱敏剂的种类随机分为朗真、奥敏清、75%氟化钠甘油糊剂、空白对照四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三组样本均匀涂抹脱敏剂5min,以上四组又根据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即刻观察组(1)和磨损组(2)两个亚组。对磨损组的样本进行刷牙实验,即刻与磨损组均纵向剖开,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1.2将60例患者151颗牙本质过敏患牙随机分为A(朗真)、B(奥敏清)、C(75%氟化钠甘油糊剂)三组,每组20人,三组患者进行2周的脱敏治疗,记录治疗后即刻、治疗2周及治疗后1、3个月时患牙敏感程度,对比分析朗真与其余两种脱敏剂的临床疗效。2.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2.1用离体前磨牙制备24个牙本质盘,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对照组(E1)不照射,其余样本用Er:YAG激光按能量40m J(E2)、60m J(E3)、80m J(E4)进行分组照射,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2.2收集离体前磨牙制备30个牙本质盘,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随机分为:F1(空白对照组)、F2(朗真单次处理)、F3(朗真多次处理)、F4(Er:YAG激光照射)、F5(朗真+激光联合处理)5组,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程度、牙本质表面钙磷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1.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1.1即刻组与磨损组中,三种脱敏剂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朗真与奥敏清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无明显差异(P>0.05),75%氟化钠甘油糊剂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高于其余两种脱敏剂(P<0.05)。经过磨损后,使用脱敏剂的三组牙本质小管开放率增加,但仍具有封闭作用。1.2 A组患者在治疗后即刻、治疗2周及治疗后1、3个月时,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A、B组在此4个节点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2.1通过SEM图像观察到,E2、E3和E4组牙本质表面均可见熔融层的出现,熔融物使牙本质小管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绝大部分牙本质小管被完全覆盖。三个处理组中,E3组封闭效果最好,未被完全覆盖的牙本质小管最少。2.2 F5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最低,与F1、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与F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和F4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小于F2组(P<0.05);与F1组相比,F2、F3、F4、F5四组的Ca、P元素含量均有增加(P<0.05),但Ca与P元素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朗真脱敏剂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且具有一定耐磨性,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优于75%氟化钠甘油糊剂,与奥敏清脱敏剂的脱敏效果相似。2本实验条件下,Er:YAG激光使用60m J的能量参数能取得较好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3将朗真脱敏剂与Er:YAG激光联合处理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最好;朗真脱敏剂与Er:YAG激光作用于牙本质表面时,能提高Ca与P的含量,但是对Ca与P比值无影响。
李怡然[2](2021)在《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能力和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渗透树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能力,以及渗透树脂作为脱敏剂处理牙本质后,对牙本质-树脂间的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为治疗牙本质敏感提供新的思路。实验方法:1.9个牙本质盘用于封闭牙本质小管实验,随机分为3组(n=3):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粘接剂组作为对照组,牙本质界面涂布SBU粘接剂,光照固化;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37%磷酸酸蚀牙本质界面,干棉球蘸除多余的水分,保持润湿状态。界面涂布渗透树脂,光照固化;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37%磷酸酸蚀牙本质界面后,10%次氯酸钠(Na Cl O)溶液对界面进行脱蛋白处理,乙醇干燥剂干燥界面,涂布渗透树脂,光照固化。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表面小管封闭情况和纵剖面小管中树脂突的长度和形态,并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计算牙本质小管封闭率。2.收集30颗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用于微拉伸粘接强度实验。去除面牙釉质及暴露浅层牙本质,随机分为3组(n=10),牙本质界面处理和分组同实验1。然后,湿粘接和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两组中的牙本质界面涂布SBU粘接剂,三组分层堆塑Z350树脂,制作微拉伸试件。万能试验机检测微拉伸粘接强度,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记录和分析断裂模式。3.收集30颗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用于微渗漏实验。在牙齿颊侧颈部制备Ⅴ类洞,随机分为3组(n=10),窝洞处理和分组同实验1。然后,湿粘接和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两组中的窝洞涂布SBU粘接剂,三组用Z350树脂充填窝洞。试件置于20g/L亚甲蓝溶液浸泡24h,随后沿充填体中央颊舌向切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染料渗入龈壁的深度。实验结果:1、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预处理后界面(х4000):镜下观察到牙本质敏感模型制备成功,表面玷污层被去除,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而酸蚀牙本质界面经10%Na Cl O溶液脱蛋白后,暴露的胶原纤维被完全去除,牙本质小管管径增大,管间牙本质呈蜂窝状。2、三种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扫描电镜观(х2000):SBU粘接剂组中界面平坦,牙本质小管几乎完全被封闭。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封闭,部分小管管径缩小或未被封闭。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中牙本质界面粗糙,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几乎完全被封闭。3、三种脱敏处理后牙本质纵剖面扫描电镜观(х300和х1000):SBU粘接剂组中低倍镜下可见树脂突长度短小,高倍镜下牙本质界面上覆盖厚薄均一的材料层,牙本质小管内树脂突稀疏短小。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中低倍镜下可见树脂突明显长于SBU粘接剂组,高倍镜下牙本质界面上覆盖厚薄不一的材料层,树脂突数量较多。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中低倍镜下可见小管内的树脂突长度较前两组的大,高倍镜下看到牙本质界面材料层较薄,小管内树脂突数量显着多于前两组。4、三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为99.37±0.66%、85.91±5.65%和96.89±1.94%,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BU粘接剂组与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9.64±10.57MPa、32.26±10.14 MPa和31.18±8.89MPa,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断裂模式,SBU粘接剂组和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主要是以粘接面断裂为主,而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是以粘接面断裂和内聚断裂为主。7、SBU粘接剂组龈壁微渗漏程度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燥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的微渗漏程度虽小于湿粘接联合渗透树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渗透树脂可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具有作为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应用潜能。2、牙本质脱蛋白和干燥处理可提高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3、渗透树脂作为脱敏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没有显着影响。4、渗透树脂作为脱敏剂可能会加重牙本质粘接的微渗漏情况。
王芳[3](2020)在《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刷牙实验前后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fluorine potassium phenolic resin desensitizer,FR)、激光、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探讨不同脱敏方法的封闭效果及耐磨性能,为临床上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选用48颗新拔除的第三磨牙,要求牙冠完好,选取釉牙本质界下1~4 mm的牙本质,预备成3.0mm×3.0mm×2.5mm的牙本质块,随机分为4组,每组使用的脱敏方法不同,A组:空白组;B组: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组;C组:激光组;D组: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组。B、C、D三组脱敏处理后,每组中均随机抽取一半的标本作为即刻组,剩余一半标本作为磨损组,进行刷牙实验。所有试验完成后,从每组随机选择一半实验标本,沿牙本质方向纵劈,获得标本纵剖面。扫描电镜观察四组样本牙本质小管的表面结构变化及纵剖面牙本质小管的形态和堵塞情况,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所得的数据导入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B、C、D三组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组具有更佳的封闭效果。2.纵剖面观察,B、D两组封闭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深于C组(P﹤0.05)。3.刷牙磨耗试验后B、C、D 3组牙本质小管口的封闭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D组表面封闭较B、C两组好(P﹤0.05),B组较C组好(P﹤0.05);4.纵剖面封闭深度比较,B、D两组均较C组深(P﹤0.05)。结论:1.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激光、激光和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联合应用均能在牙本质表面形成有效封闭。2.激光和氟钾酚醛树脂脱敏剂联合应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要优于单用脱敏剂或激光,更能耐受机械性刷洗,效果持久而稳定;激光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深度较小,且抗机械性刷洗的能力较差。
俞天佳[4](2020)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搭载钙磷离子用于牙本质小管封闭和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如何长期有效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一直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以激光治疗为主的物理方法,许多化学药物可以通过在牙本质小管中形成不可溶解的沉淀来达到封闭牙本质小管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牙本质小管封闭剂都无法深入的进入到牙本质小管中,无法应对口腔日常酸蚀与磨损的挑战。由于牙本质主要为钙和磷酸盐复合物,所以磷酸盐沉淀方法表现出了牙本质小管封闭潜能。磷酸钙沉淀封闭剂可以在最初的牙本质小管机械性封闭以及长期的再矿化过程中起到双重的作用。封闭牙本质小管,隔离外界刺激,同时也是临床上对间接盖髓剂的要求之一。因此,如何使磷酸盐沉淀深入的进入牙本质小管中来起到封闭作用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由于其粒径可调、骨架稳定、孔径均匀、比表面积大等特点被认为是药物载体的优先选择,也成为了牙本质过敏症治疗领域的一种新兴材料。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分别搭载在MSN表面制成了Ca2+/PO43-@MSNs,以临床常用脱敏剂诺华敏作为对照,评价适宜水粉比例的新材料抵御模拟口腔日常酸蚀与磨损的能力。另外,由于钙磷均有利于矿化,且Ca2+/PO43-@MSNs的高渗透与钙磷缓释特性,使其具有作为间接盖髓剂,起到保护牙髓组织,并促进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的可能。本研究将评价适宜水粉比例的Ca2+/PO43-@MSNs对hDPSCs的增殖、迁移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能力。方法:1、制作MSNs,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筛选出适宜直径大小的MSNs。MSNs搭载钙磷离子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粒子及混合物大小及形态,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分析其化合物组成,并通过X射线能谱检测其元素组成以及元素分布情况。;2、通过SEM观察五个不同浓度Ca2+/PO43-@MSNs匀浆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不同水粉比浓度处理的牙本质盘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筛选出封闭效果最佳的水粉比例。使用最佳水粉比例处理牙本质盘,以诺华敏作对照,评价Ca2+/PO43-@MSNs抵御模拟口腔酸蚀与磨损的能力。3、根据GB/T16886.12-2017检测细胞毒性,筛选Ca2+/PO43-@MSNs体内应用最高浓度。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a2+/PO43-@MSNs对hDPSCs增殖能力的影响,选用最佳浓度培养细胞,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a2+/PO43-@MSNs对hDPSCs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基因的表达。结果:1、TEM下可见直径为50 nm的MSNs形状规律,大小均一,孔径分布均匀,粒子的分散性能较好。SEM下可见搭载钙磷后粒子直径为1μm左右,1:1混合后粒子间连接紧密,直径为50 nm左右。XRF结果显示钙磷搭载率提高至41.227%与38.976%。EDS结果显示钙磷搭载成功且元素分布均匀;2、Ca2+@MSNs:PO43-@MSNs:H2O=0.015 g:0.015 g:150μL浓度下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最佳,可以达到97.6%。相对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诺华敏,Ca2+/PO43-@MSNs可以更好的抵御口腔日常的磨损与酸蚀。3、0.67mg/mL Ca2+/PO43-@MSNs促进hDPSCs增殖能力最佳。划痕实验显示,0.67mg/mL的Ca2+/PO43-@MSNs有促进hDPSCs迁移的能力。PCR结果显示0.67mg/mL浓度的Ca2+/PO43-@MSNs有促进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的能力。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完成搭载Ca2+或PO43-的MSNs,即Ca2+@MSNs与PO43-@MSNs两种粒子。筛选出了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最佳的水粉比例,且在适宜水粉比例下的Ca2+/PO43-@MSNs相对于临床使用的诺华敏能够更好的抵御日常口腔的酸蚀与磨损。适宜浓度的Ca2+/PO43-@MSNs可以促进hDPSCs的增殖、迁移和成牙本质向分化。这为Ca2+/PO43-@MSNs这种新材料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恺威[5](2018)在《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本质过敏症(DH)是指牙齿受到生理范围内的刺激时出现的短暂、尖锐的疼痛或不适的现象,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治疗方法较多,临床效果不一。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采用激光联合脱敏剂的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取得了比单一疗法更佳的远期效果。现笔者就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口腔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一、牙本质过敏症的定义、临床症状及发生机制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vity,DH)是
董鑫[6](2017)在《三种不同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通用粘结剂、极固宁和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即刻效果和长久效果,挑选出效果最好的脱敏剂,为脱敏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观察离体牙牙本质通透性来比较3M SinglebondTM Universal通用粘结剂单独应用组及三种脱敏剂两两联合应用组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1收集新鲜完整的离体第三磨牙140颗,制备成牙本质过敏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n=40)、极固宁组(n=40)、高露洁组(n=40)。空白对照组涂布蒸馏水,其余三组按要求涂布脱敏剂,从涂布脱敏剂的3组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本进行刷牙实验。扫描电镜下观察涂布脱敏剂后和刷牙实验后牙本质表面的改变,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扫描电镜的图片进行分析,计算开放牙本质管口的平均直径和相对面积,并使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收集40颗新鲜完整的离体第三磨牙,经过牙合面处理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离体牙模型。所有模型暴露处理面,其余牙体部分进行封闭,然后按照不同的方法涂布脱敏剂,A组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B组SinglebondTM Universal联合极固宁组;C组SinglebondTM Universal联合高露洁抗敏牙膏组;D组极固宁联合高露洁抗敏牙膏组。涂布药物后将各组进行刷牙实验并投入到亚甲蓝溶液(浓度为2%)中浸泡6小时,然后将牙体垂直于牙合面剖开,根管显微镜下通过游标卡尺测量亚甲蓝溶液渗透的最大垂直距离,并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涂布脱敏剂后四组间牙本质小管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对比总体具有统计学差异(F=786.265,P=0.000);空白对照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其余三组(P=0.000),极固宁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与高露洁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139)。刷牙实验后,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极固宁组、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组三组间牙本质小管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对比总体具有统计学差异(F=562.674,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极固宁组(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00),极固宁组开放管口的平均直径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08)。涂布脱敏剂后四组间牙本质小管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总体具有统计学差异(F=5224.798,P=0.000);空白对照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低于极固宁组(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00),极固宁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26)。刷牙实验后,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极固宁组、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组三组间牙本质小管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对比总体具有统计学差异(F=332.288,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小管口的相对面积低于极固宁组(P=0.000),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00),极固宁组开放管口的相对面积明显低于高露洁组(P=0.000)。将涂布脱敏剂的各组,刷牙实验前的直径、相对面积与刷牙实验后的直径、相对面积进行纵向对比,SinglebondTM Universal组的直径在刷牙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63),其余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 A组与B组相比(P=0.000),A组与C组相比(P=0.045),A组与B、C两组的亚甲蓝溶液渗透距离均具有显着性差异;B组与C组相比亚甲蓝溶液的渗透距离无显着性差异(P=0.129);A组、B组、C组分别与D组的亚甲蓝溶液渗透距离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D组的亚甲蓝溶液渗透距离是最长的。结论1 SinglebondTM Universal、极固宁和高露洁抗敏牙膏都可以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经过刷牙摩擦实验后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从强到弱依次是SinglebondTM Universal、极固宁、高露洁抗敏牙膏。三种脱敏剂中SinglebondTM Universal的即刻脱敏效果和长久脱敏效果最佳。2 SinglebondTM Universal联合极固宁应用组,SinglebondTM Universal联合高露洁应用组能较好的封闭牙本质小管从而降低牙本质的通透性。极固宁联合高露洁应用组的牙本质通透性最高,与其余三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
王婕[7](2016)在《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牙本质过敏症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目前,对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生物玻璃脱敏、含氟脱敏剂、激光脱敏等等。这些方法被证实对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均有一定效果。但迄今尚未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且持久地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激光、生物活性玻璃单独使用,对牙本质过敏症有一定疗效,若将二者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本研究体外模拟临床条件,将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用于牙本质表面脱敏治疗,观察二者有无协同作用,脱敏效果是否增强,以及脱敏后对牙本质表面粘结强度的影响,从而探讨最佳的脱敏方法和相关机理,以期为临床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实验研究目的: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方法:制取45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用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脱矿形成敏感牙本质模型,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生物玻璃组(B),Er,Cr:YSGG激光组(C),生物玻璃+Er,Cr:YSGG激光组(D),Er,Cr:YSGG激光+生物玻璃组(E)。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A)比较5组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及封闭物的结构与组成。结果:SEM观察发现B、C、D、E四组均有明显封闭物堵塞牙本质小管,D组封闭效果最好。小管口面积暴露率D组<E组<C组、B组<A组(P<0.001)。EDXA分析显示B、D、E组小管口封闭物含特殊元素Si。结论: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用能更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第二部分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55个离体牙去除合面釉质暴露浅层牙本质,0.5mmol/LEDTA脱矿,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生物玻璃组(B),Er,Cr:YSGG激光组(C),生物玻璃+Er,Cr:YSGG激光组(D),Er,Cr:YSGG激光+生物玻璃组(E)。脱敏后牙本质面堆筑树脂柱,做成牙本质和树脂粘接实验试样,测定其剪切强度,SPA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超微形貌结构,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铒激光脱敏后牙齿与树脂粘接剪切强度无明显变化(P>0.05),B、D、E组剪切强度均显着小于A组(P<0.05),而B、D、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脱敏不会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生物活性玻璃与铒激光联合脱敏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降低。第三部分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效果。方法:制取27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0.5mol/L EDTA脱矿处理,按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Er:YAG激光组(B),Er,Cr:YSGG激光组(C)。扫描电镜(SEM)观察比较3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SEM发现B、C组均有明显封闭物堵塞牙本质小管口。小管面积暴露率B(4.186%±0.723%)和C(3.798%±0.843%)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小于A(33.610%±7.545%)。结论:两种铒激光均能较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但两者的封闭效果无显着差异。
周雪[8](2016)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以期得出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最适浓度。2比较生物活性玻璃与三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及对封闭效果的耐机械摩擦性,以期为生物活性玻璃在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选择新鲜离体第三磨牙制作敏感牙本质盘25块,随机分成5组(n=5),分别用1%(A组)、2%(B组)、3%(C组)、5%(D组)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处理2min,浸泡于人工唾液中24h,E组模型浸泡于4℃生理盐水中。扫描电镜观察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2扫描电镜观察:选择新鲜离体第三磨牙制作敏感牙本质盘50块,随机分为A、B两大组,A、B组各25个牙本质盘再随机分为5小组(n=5),分别用3%生物活性玻璃溶液(A1、B1组)、75%Na F甘油(A2、B2组)、GC护牙素(A3、B3组)、去离子水(A5、B5组)处理模型2min,然后在A4和B4组牙本质盘表面涂布劲润并光固化,所有试件均浸泡于人工唾液中,除A4及B4组仅处理一次外,其它各组均处理7d。B组试件进行刷牙处理,每个试件每次3min,每天8次,持续2周。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各组牙本质小管口的封闭情况。A1、A2、A3、A5组进行能谱分析。亚甲基蓝渗透实验:选择新鲜离体的第三磨牙制作敏感牙本质模型40个,随机分为5组(n=8),分别用3%生物活性玻璃溶液(C)、75%Na F甘油(D)、GC护牙素(E)、去离子水(G)处理模型2min,F组在牙本质表面涂布劲润并光固化,全部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24h,然后试件经亚甲基蓝染色6h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牙合面以中央沟做分界线纵行剖开,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测量各组试件亚甲基蓝渗透深度。结果1四种浓度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小管口封闭率从高到低依次为3%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小管口封闭率为98.26%),5%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小管口封闭率为88.8%),2%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小管口封闭率为76.49%),1%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小管口封闭率为73.63%)。2四种脱敏剂均可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不同脱敏剂的封闭效果间有显着性差异(P<0.001),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物活性玻璃组(小管口封闭率为100%),Na F组(小管口封闭率为95.34%),GC护牙素组(小管口封闭率为90.07%),劲润组(小管口封闭率为89.16%),阴性对照组(小管口封闭率为70.37%)。四种脱敏剂及去离子水处理后的牙本质试件进行刷牙处理后,五组间牙本质小管口封闭效果有显着性差异(P<0.001),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物活性玻璃组(小管口封闭率为99.29%),Na F组(小管口封闭率为83.04%),GC护牙素组(小管口封闭率为79.53%),劲润组(小管口封闭率为78.35%),阴性对照组(小管口封闭率为71.42%)。亚甲基蓝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四种脱敏剂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牙本质的渗透性,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生物活性玻璃、Na F、GC护牙素、劲润。生物活性玻璃组、Na F组、GC护牙素组亚甲基蓝色素渗透最深深度分别为0.60mm、0.68mm和1.40mm,而劲润组亚甲基蓝色素渗透最深深度到达牙髓腔。结论1质量分数为3%的生物活性玻璃溶液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最适浓度。2实验证实四种脱敏剂均可不同程度的封闭牙本质小管,有效降低牙本质的渗透性,其中生物活性玻璃效果最好;生物活性玻璃有较好的耐机械摩擦性,效果好于其它三种脱敏剂。
王秀云,黎英[9](2015)在《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24例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172颗患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G-BOND自酸蚀黏结剂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GLUMA脱敏剂予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3个月之后以及6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即刻、3个月之后以及6个月之后比较的差异都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3个月之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都较治疗即刻显着下降(P<0.05)。结论 G-BOND自酸蚀黏结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的治疗,能够获得同GLUMA脱敏剂相似的临床效果,并且其操作更加简便,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林芳汝[10](2014)在《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将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与MS Coat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术后即刻、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临床病例诊断为牙本质过敏症的患者40名,共有患牙60例,均为牙合面磨耗的活髓磨牙,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具有良好理解能力,能配合治疗,且就诊前未服用影响牙髓感受器的药物;患牙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牙本质过敏症,且半年内未受过外伤,未曾接受过任何脱敏、正畸、牙周治疗,同时排除楔状缺损、龋病、充填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疾病。脱敏治疗前、后及复诊时均采用探诊和冷空气刺激两种方法检查牙本质过敏区,并用数值分级测评法(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脱敏时先清洁牙面,隔湿、干燥后,用三种脱敏剂分别对患牙进行治疗。A组:用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涂擦过敏区20s,气枪轻吹使其分散均匀,光固化10s,重复操作一遍;B组:用MS Coat脱敏剂涂擦过敏区30s,气枪轻吹5s,重复操作一遍;C组: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涂擦过敏区2min。三组脱敏后即刻检查疼痛程度,记录NRS数值。嘱患者10min内不漱口,1h内不进食,12h内不刷牙,分别于1个月、6个月后复诊,复诊时再次检查疼痛程度,记录NRS数值。通过统计NRS数值得出不同脱敏剂在不同时期的有效率,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复诊期间不能接受实验之外的脱敏治疗,亦不可进行正畸、牙周、充填修复等影响牙齿敏感度测评的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就诊。结果:治疗后即刻疗效,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5%、85%和5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疗效,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0%、80%和5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疗效,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5%、55%和2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即刻疗效和1个月疗效方面,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和MS Coat脱敏剂均优于75%氟化钠甘油糊剂;在6个月疗效方面,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优于MS Coat脱敏剂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
二、牙本质粘结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对照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牙本质粘结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对照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 |
实验一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离体牙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朗真牙齿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试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朗真牙齿脱敏剂和Er:YAG激光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设备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脱敏剂联合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
病例一 活髓切断术后断冠粘结一例 |
病例二 上前牙楔状缺损一例 |
病例三 前牙桩冠修复一例 |
病例四 上前牙贴面修复一例 |
病例五 |
附件 |
(2)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能力和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牙本质敏感简介 |
1.1.1 牙本质敏感定义 |
1.1.2 牙本质敏感发生机制 |
1.1.3 牙本质敏感药物治疗 |
1.2 渗透树脂简介 |
1.2.1 渗透树脂的组成 |
1.2.2 渗透树脂的临床应用 |
1.2.3 渗透树脂在牙本质中的研究进展 |
1.3 牙本质脱蛋白技术简介 |
1.3.1 脱蛋白方法 |
1.3.2 脱蛋白对牙本质界面的改变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渗透树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研究 |
3.1.1 预处理后牙本质界面扫描电镜分析 |
3.1.2 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扫描电镜分析 |
3.1.3 脱敏处理后牙本质纵剖面扫描电镜分析 |
3.1.4 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析 |
3.2 渗透树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
3.2.1 微拉伸粘接强度统计 |
3.2.2 断裂模式分析 |
3.3 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微渗漏的影响 |
3.3.1 微渗漏镜下观 |
3.3.2 微渗漏统计 |
第4章 讨论 |
4.1 渗透树脂封闭牙本质小管研究 |
4.2 渗透树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
4.3 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微渗漏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脱蛋白技术在牙本质粘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获得的成果 |
致谢 |
(3)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1.2 牙本质模型制备 |
1.3 样本处理 |
1.4 扫描电镜观察 |
1.5 图像分析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标本表面形态 |
2.2 各组标本纵断面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深度 |
2.3 各即刻组封闭效果的比较 |
2.4 刷牙磨损后各组封闭效果的比较 |
2.5 刷牙磨损后各组组内封闭效果的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搭载钙磷离子用于牙本质小管封闭和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搭载钙磷材料的制作与筛选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MSNs的制作 |
2.2.2 MSNs的TEM检测 |
2.2.3 Ca~(2+)@MSNs和PO_4~(3-)@MSNs的制作 |
2.2.4 Ca~(2+)@MSNs和PO_4~(3-)@MSNs的X射线荧光光谱(X-RayFluorescence,XRF)分析 |
2.2.5 Ca~(2+)/PO_4~(3-)@MSNs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及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分析 |
3 结果 |
3.1 MSNs的TEM检测 |
3.2 Ca~(2+)@MSNs/PO_4~(3-)@MSNs与Ca~(2+)/PO_4~(3-)@MSNs的SEM检测 |
3.3 Ca~(2+)@MSNs/PO_4~(3-)@MSNs的EDS分析 |
3.4 Ca~(2+)@MSNs/PO_4~(3-)@MSNs的XRF分析 |
3.5 Ca~(2+)/PO_4~(3-)@MSNs的EDS mapping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Ca~(2+)/PO_4~(3-)@MSNs作为牙本质小管封闭剂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不同水粉比的Ca~(2+)/PO_4~(3-)@MSNs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评价 |
2.2.2 Ca~(2+)/ PO_4~(3-)@MSNs缓释性能的评价 |
2.2.3 模拟口腔环境中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评价 |
2.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水粉比的Ca~(2+)/PO_4~(3-)@MSNs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评价 |
3.2 Ca~(2+)/PO_4~(3-)@MSNs缓释性能的评价 |
3.3 模拟口腔环境中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Ca~(2+)/PO_4~(3-)@MSNs作为间接盖髓剂的体外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人牙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2.2.2 筛选Ca~(2+)/O_4~(3-)@MSNs体内应用最高浓度 |
2.2.3 Ca~(2+)/PO_4~(3-)@MSNs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2.4 Ca~(2+)/PO_4~(3-)@MSNs对人牙髓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2.2.5 Ca~(2+)/PO_4~(3-)@MSNs诱导人牙髓干细胞矿化基因的表达 |
2.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人牙髓干细胞鉴定 |
3.2 筛选Ca~(2+)/PO_4~(3-)@MSNs体内应用最高浓度 |
3.3 Ca~(2+)/PO_4~(3-)@MSNs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4 Ca~(2+)/PO_4~(3-)@MSNs对人牙髓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5 Ca~(2+)/PO_4~(3-)@MSNs诱导人牙髓干细胞矿化基因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牙本质过敏症的定义、临床症状及发生机制 |
二、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方法 |
1. Nd:YAG激光联合脱敏剂 |
2. Er:YAG激光联合脱敏剂 |
3. 二极管激光、CO2激光联合脱敏剂 |
三、激光脱敏参数讨论 |
(6)三种不同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与主要设备 |
1.1.2 离体牙的收集 |
1.1.3 实验方法 |
1.1.4 统计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三种不同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
1.2.2 脱敏剂联合应用的牙本质渗透性实验研究 |
1.3 讨论 |
1.3.1 离体牙的保存及模型的制备 |
1.3.2 牙本质过敏症的研究方法 |
1.3.3 扫描电镜下 Singlebond~(TM) Universal 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形态学测定 |
1.3.4 扫描电镜下极固宁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形态学测定 |
1.3.5 扫描电镜下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形态学测定 |
1.3.6 脱敏剂联合应用对牙本质渗透性的影响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进展 |
2.1 发病机制 |
2.2 发病原因 |
2.2.1 全身因素 |
2.2.2 局部因素 |
2.2.3 其他因素 |
2.3 治疗方法 |
2.3.1 药物脱敏 |
2.3.2 激光脱敏 |
2.3.3 材料充填 |
2.3.4 冠修复 |
2.3.5 食物脱敏 |
2.3.6 联合脱敏 |
2.3.7 其他脱敏方法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实验附图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用对牙本质小管封闭的实验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生物活性玻璃与Er,Cr:YSGG激光联合脱敏对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两种不同波长铒激光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5、附图 |
6、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不同浓度生物活性玻璃对敏感牙本质模型的封闭效果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设备 |
1.1.3 人工唾液的配方 |
1.2 实验方法 |
1.2.1 离体牙的收集和保存 |
1.2.2 样本的处理 |
1.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 |
1.2.4 牙本质小管口封闭率的计算 |
1.2.5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1.3.2 不同浓度生物活性玻璃溶液对牙本质小管口的封闭情况 |
1.4 讨论 |
1.4.1 离体牙的保存 |
1.4.2 敏感牙本质模型的建立 |
1.4.3 不同浓度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四种脱敏剂对敏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及耐机械摩擦性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2 方法 |
2.2.1 离体牙的收集和保存 |
2.2.2 扫描电镜样本的处理 |
2.2.3 体视显微镜样本的处理 |
2.3 结果 |
2.3.1 四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 |
2.3.2 四种脱敏剂的耐机械摩擦实验结果 |
2.3.3 四种脱敏剂亚甲基蓝渗透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综述 |
3.1 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生机制 |
3.2 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 |
3.2.1 牙齿磨耗或磨损 |
3.2.2 楔状缺损 |
3.2.3 酸蚀症 |
3.2.4 临床冠修复 |
3.2.5 牙周刮治 |
3.2.6 牙齿漂白 |
3.3 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 |
3.3.1 病因治疗 |
3.3.2 药物脱敏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治疗材料 |
1.4 治疗方法 |
1.4.1 观察组: |
1.4.2 对照组: |
1.5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
1.6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即刻的临床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
3 讨论 |
(10)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牙本质粘结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对照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脱敏剂和Er: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应用研究[D]. 罗光云.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渗透树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能力和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D]. 李怡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3]激光联合氟钾酚醛树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D]. 王芳. 青岛大学, 2020(01)
- [4]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搭载钙磷离子用于牙本质小管封闭和间接盖髓的实验研究[D]. 俞天佳.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最新研究进展[J]. 叶恺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8(03)
- [6]三种不同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D]. 董鑫.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7]生物活性玻璃与激光联用对牙本质表面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婕.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4)
- [8]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体外研究[D]. 周雪.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3)
- [9]自酸蚀黏接剂用于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效果探讨[J]. 王秀云,黎英. 新疆医学, 2015(04)
- [10]Composan protect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芳汝. 大连医科大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