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重金打造宝华山旅游区

江苏句容重金打造宝华山旅游区

一、江苏句容巨资打造宝华山旅游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1](2020)在《南京“新”鸡鸣寺研究(1980s-2010s)》文中研究表明

《安家》编辑部[2](2016)在《2016中国地产最具影响力候选名盘》文中研究指明

朱元昱[3](2012)在《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以人文资源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的旅游活动的总合。镇江是江南名城,有山有水有故事。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镇江,以其青山秀水、古今文明和吴楚风俗构成了生态观光、文化宗教、休闲度假的旅游体系。近年来,全市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旅游强市”的奋斗目标,使旅游业渐成一颗耀眼新星,倍受关注。镇江的文化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根据镇江文化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如何利用和开发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以理论研究促进镇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是本文探讨与分析的重点。文章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说明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二部分,讲述了镇江旅游业的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归纳并梳理了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及特色;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镇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市场分析;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着重阐述了镇江文化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案,就已有文化产品的升级、新产品的开发、与周边市场联合开发进行论述,力求找到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陈云飞[4](2008)在《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大运河是凝结着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承担了繁忙的运输重任,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运河的开凿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生态、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使运河区域成为繁荣昌盛的新的经济带。如今旅游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重要的文化经济活动。饱经风霜的运河经过治理,必将重新焕发生机,对运河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其文化象征意义,挖掘文化功能,开发其旅游资源,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运河对镇江城市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积淀深厚的运河文化已成为镇江地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全面地分析运河镇江段的功能变迁,充分发挥运河文化功能,对镇江旅游经济发展,城市形象重塑,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方面有重要意义,是镇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回顾镇江运河的历史沿革和运河相关研究,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可发现运河旅游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充分利用镇江运河旅游资源,我们应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其特征,诊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体制、资金、营销手段、资源开发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对策,构建镇江运河旅游开发体系,为提高江城市旅游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进而通过探讨水资源利用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拓展相关的理论框架。

孟小华[5](2007)在《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乡土植物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素材,而乡土树种更担当着主体作用。不仅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性能价格比高、管理便利等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当地的植被特色,对于创建城市生态园林和人文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乡土树种,由来已久,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如何运用乡土树种进行景观营造展开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城市绿化的角度提出了乡土树种的新概念:是指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替后对本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树种,包括了两个部分,狭义上是指本土自然植被中有存留的原生树种,广义上是指经过引种、栽培和繁殖并高度适应本地区的气候环境且生长良好、可大量繁衍并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树种。本文的研究都是在这个广义的概念为前提进行的。本文选取了玄武湖公园、情侣园、绣球公园、古林公园、莫愁湖公园、瞻园、北极阁风貌区、白鹭洲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狮子山公园、小桃园、神策门公园、白马公园十三个公园绿地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在分析和研究乡土植物文化的基础上,筛选提出南京地区广泛应用的乡土树种、一般和很少应用的乡土树种以及具有应用前景的乡土树种种类,共63个科130个属的182个树种,并分析其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借鉴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对这些树种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并作出分级,得出10种一级树种、39种二级树种、35种三级树种、64种四级树种和34种五级树种,分别提出了各级别树种的应用建议和初步的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规划建议。此外,运用植物群落学、园林美学、生态学等方法,对南京乡土树种的群落形成、生境营造、景观要素配置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南京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应用的特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熊国平[6](2005)在《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90年代以来我国有着新的经济社会背景,城市形态演变呈现新的特征,有着新的动力和机制,及时总结,对城市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指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是本研究观察问题的基本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循环反复,逐步提高是本研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人为本是本研究判断问题的基本标准。首先从城市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外部轮廓的迅速扩展两个方面归纳了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总体特征,指出两者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次从90年代以来新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建立了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快速城市化与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联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城市形态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分别为经济增长、功能调整、新的消费需求等,外在动力分别为快速交通、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指出城市形态演变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复杂性。揭示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产业进化机制、投资机制和调控机制,认为无形的机制的综合作用引起了城市形态有形的变化。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因素多层面的交织耦合过程。同时,各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综合性。基本总结了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的演变,指出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认为这既是中国转型期的特色,也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还从形态的协调性,形态的成长性,形态的生态性,形态的经济性等方面初步提出合理形态的评价标准,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江苏句容巨资打造宝华山旅游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句容巨资打造宝华山旅游区(论文提纲范文)

(3)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理论综述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文化与文化资源
        2 、旅游资源
        3 、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3 、镇江旅游开发的研究
    四、 研究方法与内容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内容
        3 、理论支撑
第二章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镇江市概况
        一、 镇江的自然环境
        二、 镇江的历史变迁
        三、 镇江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城市布局
    第二节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
        一、 遗址遗迹
        二、 建筑与设施
        三、 旅游商品
        四、 人文活动
    第三节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 先吴文化源远流长
        二、 六朝文化百家争鸣
        三、 山水风貌与人文景观互为表里
        四、 科技文化引领世界
第三章 基于旅游者感知的镇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感知调查
        一、 市场调查问卷设计
        二、 调查过程
    第二节 市场调查的人口学特征分析
        一、 性别构成
        二、 年龄结构
        三、 教育结构
        四、 客源地组成
        五、 职业构成
        六、 收入构成
    第三节 旅游者对镇江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 旅游者总体评价
        二、 旅游者对镇江文化旅游的具体评价
        三、 旅游者感知的调查结论
第四章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第一节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
        一、 以文化资源为平台,“智慧旅游”网开始运行
        二、 以文化资源为基础,重点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速度加快
        三、 以文化资源为线索,旅游节庆活动风生水起
        四、 以文化资源为依托,文化旅游营销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节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较为保守
        二、 文化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 文化旅游营销措施不够全面
        四、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足
        五、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水平不高
        六、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不力
第五章 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
    第一节 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一、 总体目标
        二、 指导思想
        三、 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 建立科学有序的文化旅游开发管理体系
        二、 强化文脉支撑,突显京口文化特色
        三、 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四、 “物化”与“活化”相结合,提升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五、 强化文化旅游营销战略,大力推销文化旅游产品
        六、 以保护为前提,走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第六章 镇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第一节 现有产品升级策略
        一、 设计生活体验式旅游,升级宗教文化产品
        二、 重建东吴古建筑群,升级三国文化产品
        三、 拍摄影视作品,升级文学旅游项目
        四、 重现民俗风情,升级西津渡古码头旅游产品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策略
        一、 兴建遗址公园,开发先吴文化旅游产品
        二、 完善康体休闲娱乐设施,开发隐逸养生文化旅游产品
        三、 宣扬“爱”的真谛,开发“大爱镇江”的文化旅游产品
        四、 建设主题馆,开发科技文化旅游产品
    第三节 与周边城市联合开发的策略
        一、 宁镇扬文化旅游圈的开发
        二、 苏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
    第四节 产品组合策略
        一、 镇江市域旅游线路设计
        二、 宁镇扬板块旅游线路设计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创新之处
    三、 不足之处
    四、 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镇江市旅游资源分类表
附录二:镇江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三:镇江文化旅游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研究背景与价值
    三、研究线路与方法
    四、相关概念
第二章 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节 运河研究
    第二节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支撑
        一、系统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大旅游”发展理念
第三章 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与镇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节 镇江旅游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镇江旅游竞争力要素缺失分析
    第三节 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对镇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
        一、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系
        二、运河旅游资源开发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章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第一节 镇江运河历史沿革
    第二节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梳理
        一、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分类
        二、镇江运河旅游资源特征
    第三节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第四节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第五节 开发中的存在问题
第五章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第一节 政府在运河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提升竞争力的保障
    第二节 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构思——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一、开发方式
        二、市场定位
        三、产品设计
        四、形象策划
    第三节 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措施——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一、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
        二、创新营销理念
        三、区域旅游发展理论下的资源开发整合
    第四节 坚持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基础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目录
谢启
专家评审意见
答辩委员会决议

(5)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方法
        1.3.2 实地调研方法
        1.3.3 系统归纳方法
        1.3.4 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
        1.3.5 专家咨询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园林美学原理
        1.4.2 生态学原理
        1.4.3 经济原则与文化原理
第二章 乡土树种文化与应用概况研究
    2.1 乡土树种的概念界定
    2.2 乡土树种的特点与作用
        2.2.1 乡土树种的特点
        2.2.2 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2.3 乡土树种应用的历史过程及研究发展概况
        2.3.1 国内外对乡土树种的认知
        2.3.2 乡土树种理论与应用研究概况
    2.4 乡土树种文化概述
        2.4.1 古树名木
        2.4.2 树木崇拜
        2.4.3 文学作品
        2.4.4 树木物候
第三章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调查
    3.1 研究地—南京市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条件
    3.2 研究地点的选取
    3.3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文化的体现
        3.3.1 市花市树
        3.3.2 古树名木
        3.3.3 以乡土树种景观而着称的景点
        3.3.4 生活习俗
    3.4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种类与应用分析
        3.4.1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广泛的乡土树种
        3.4.2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一般或较少的乡土树种
        3.4.3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具有应用前景的乡土树种资源
    3.5 南京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苗木供应状况
        3.5.1 产业现状
        3.5.2 产业结构分析
        3.5.3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苗木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应用价值的综合评价与树种规划建议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与分级
        4.3.1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常绿乡土乔木综合评价与分级
        4.3.2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落叶乡土乔木综合评价与分级
        4.3.3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常绿乡土灌木综合评价与分级
        4.3.4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落叶乡土灌木综合评价与分级
        4.3.5 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蔓木综合评价与分级
    4.4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应用分析
    4.5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规划建议
        4.5.1 风景区树种规划
        4.5.2 道路、河道树种规划
        4.5.3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4.5.4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第五章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景观营造的相关问题与案例分析
    5.1 南京市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种植设计与植物群落的形成
        5.1.1 乡土树种种类的选择与搭配
        5.1.2 乡土树种的配置方式
        5.1.3 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构建
    5.2 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小生境的营造
        5.2.1 地形
        5.2.2 水
        5.2.3 土壤
        5.2.4 硬质景观
        5.2.5 植物配置
    5.3 南京市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与其他景观要素的配置
        5.3.1 水体
        5.3.2 建筑
        5.3.3 山石
        5.3.4 道路
    5.4 案例分析(狮子山景区改造方案)
        5.4.1 改造前现状
        5.4.2 改造遵循的原则
        5.4.3 景区绿化配植
        5.4.4 景区生态园林景观的保护
        5.4.5 景区改造后的成果与不足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果、创新点和讨论
    6.1 主要结果
    6.2 创新点
    6.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览表
    附表二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物候表
    附表三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观赏特性、文化内涵及其应用略览表
    附表四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综合评价
    附图 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的乡土树种图库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畴
        一、城市形态的概念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主旨、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主旨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
    一、经济学的理论
    二、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四、小结
第三章 90 年代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
    第一节 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
        一、结构趋势明显,专业中心逐步形成
        二、商业块状集聚,新的商务区逐步形成
        三、居住由同质到分异,由分散到集聚
        四、工业优先增长,向开发区集聚
        五、城市空间快速垂直增长,天际线的日益丰富
    第二节 外部轮廓的快速扩展
        一、用地持续快速扩展,城市形态多变
        二、向交通设施靠近,沿交通轴线扩展
        三、区域群体空间发展,城市空间区域化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背景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
    第一节 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一、城市体系的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化
        二、城市商务区形成
        三、新的外向型产业空间兴起
    第二节 信息化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
        一、促进城市用地的相互兼容
        二、新的信息产业空间兴起
        三、虚拟空间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形式
        四、促进管理机构的集聚和城市空间的扩散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
        一、促进城市用地构成的变化
        二、新的知识型的城市空间兴起
    第四节 进入和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
        一、大城市及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区(圈)优先增长
        二、促进新城的建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变化
    第一节 经济快速粗放增长
        一、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市快速扩展
        二、经济粗放增长引起城市外延低效扩展
    第二节 功能迅速调整
        一、引起用地结构变化
        二、区域功能增强促进商业或商务区形成
        三、导致新空间出现
    第三节 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
        一、小汽车迅速增加
        二、住宅建设不断增长
        三、旅游休闲快速发展
    第四节 快速交通方式兴起
        一、高速铁路初现端倪
        二、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发展
        三、高速公路快速增加
        四、城市快速路不断发展
    第五节 行政区划调整明显增多
        一、优化中心城市的结构
        二、促进多中心城市、组合城市的形成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一、土地市场日渐成熟
        二、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进化机制主导
        一、产业结构调整迅速
        二、产业不断升级
        三、产业组织方式向集聚集群发展
    第三节 投资机制多元
        一、国际资本外在促进
        二、民间资本内在推动
        三、政府资本示范引导
    第四节 调控机制多样
        一、规划引导
        二、政策指导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总结
    第一节 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
        一、内涵外延复合,以外延增长为主
        二、渐进跳跃共存,以跳跃扩展为主
        三、开发区是跳跃扩展的主要载体
    第二节 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
        一、多种新空间并起
        二、开发区为主体的新产业空间主导
    第三节 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
        一、人文关怀是城市形态演变的新理想
        二、人地和谐是城市形态演变的新追求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城市合理形态的讨论
    第一节 形态的协调性
        一、与规模的协调
        二、与功能的协调
    第二节 形态的成长性
        一、适应空间生长
        二、适应结构生长
    第三节 形态的生态性
        一、尊重和利用自然
        二、完善的绿地系统
        三、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第四节 形态的经济性
        一、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二、节地、节水、节能,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三、高效使用设施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创新与特色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四、江苏句容巨资打造宝华山旅游区(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新”鸡鸣寺研究(1980s-2010s)[D]. 陈婷. 东南大学, 2020
  • [2]2016中国地产最具影响力候选名盘[J]. 《安家》编辑部. 安家, 2016(12)
  • [3]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朱元昱. 复旦大学, 2012(03)
  • [4]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镇江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陈云飞. 扬州大学, 2008(02)
  • [5]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应用研究[D]. 孟小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6]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 熊国平. 南京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江苏句容重金打造宝华山旅游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