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S系统是普及DSL宽带网络的有效措施

OSS系统是普及DSL宽带网络的有效措施

一、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曹阿文[1](2013)在《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服务流程改造与信息化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蓬勃发展,电信业务逐渐深入并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电信业务的服务水平高低切实影响到广大用户对运营商的评价与选择,如何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在充分竞争的电信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是摆在三大运营商面前最大的挑战。三大运营商不仅需要从业务产品上推陈出新,更主要的是从面向用户的服务上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对客服务,作为信息化接入的最后一百米的末梢装维的服务水平更是在整个电信服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电信在末梢装维服务上更是做了诸多的尝试。本文从电信末梢装维的服务进行着眼,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利用现代服务科学的理论,依靠先进的GIS技术,将管理与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原有装维流程进行按面向服务的SOA架构设计重新设计,站在面向服务的角度,对现有的末梢装维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业务流程再造(BPR),搭建一个有产业化应用规模的GIS通信装维业务辅助决策管理的系统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了对末梢流程的有效监控;同时,通过对流程的科学优化,有效地减少了管理人员与一线人员的配比,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了一线装维人员的工作有效工作时间,提升高了人均的装维工作能力,从而在末梢装维的服务环节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的服务水平。通过此模式的探讨与实现,可以有效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深圳电信在广东电信及全国电信的领先作用,也可供同行做参考。

封玮[2](2012)在《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用户激增,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客户对于网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对通信网络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感知。这就要求运营商在扩大无线网络的规模的同时,还要注意网络质量的运行和维护。传统意义的监控主要有人力看管和现场监控两种手段,其缺点是:第一、需配备大量的人力进行统计分析;第二、由于网络环境复杂,设备数量巨大,传统的监控不能满足需求;第三、对网络运行状态不能及时掌控,维护人员难以迅速定位性能和设备问题;第四,网络设备和性能问题,不能直观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现实的对2G/3G网络需要监控的必要性,以现有网络监控系统技术文件为基础开发、研究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阐述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构成,各个子系统的构成、以及子系统的性能指标;阐述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阐述中国移动某分公司的2G/3G网络监控现行以及改进项目。该系统采用.net系统架构,使用Visual C++开发环境处理后台数据,数据存储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及一些最新的报表技术。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材料,介绍了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开发背景、开发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总体实现目标;第二部分从现状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对系统所应达成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第三部分通过确定目标,制定出系统的可行性技术方案;第四部分介绍了各个子系统的关键性功能和具体的技术实现;第五部分通过部署在局方服务器上的系统运行情况,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第六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本系统经过在中国移动某地市公司的运行,能完成设计中的要求,可以实现对2G/3G网络质量的监控,达到了预期目标。

杨阳[3](2012)在《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的通信行业从90年代开始,经历了不断地变革和重大重组,随着多家运营商的成立,通信服务行业的竞争也逐步渐展开。传统的运营商无法凭借自身的资本优势和网络优势阻止新的运营商拓展业务,在机遇与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完善自身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近年来,客户关系管理逐渐被电信运营商所重视,研究趋势也从初期的理论性分析逐渐转为结合实际的战略决策,从初期对客户维系方法的研究并不普遍,不能对电信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有效、确切的策略指导,发展至现在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模式。本文以T公司为例,采用文献阅读法、访谈法、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认真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结合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全方位地实证探讨和分析研究。文章分析了该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缺点,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访问及对内部关键部门的访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促使作为传统固网运营商的T公司改善内部管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文章主要分为绪论、理论回顾、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结论和展望六个部分,从整体上对T公司客户管理关系的整体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提出了建议。根据T公司的特点,引用客户管理关系基础理论、电信服务质量和电信服务营销知识,分析了T公司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描述了固网运营商----T公司的客户关系改建方案的构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T公司在通信市场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策略,并将其系统化、规范化。结合T公司面临的实际环境,通过大量真实数据支撑,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提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实际解决方案。作为通信运营商,T公司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本身亦存在着各种相关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产品、价格、促销与渠道方面。T公司必须针对自身弱点,首先建立客户价值分析基础,然后辅以市场细分、客户生命周期分析,进行客户流失管理、忠诚度管理、交叉销售等(例如流失预警、客户回馈计划、创新产品套餐),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有效完善。最终实现企业客户价值及客户数量的保障。

吴丹[4](2012)在《长沙国安网络交互业务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网融合”的开展,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开始交叉并相互渗透。交互业务是电信运营商最基本的功能,而对于广电运营商,交互业务尚未正式到来。作为国家宣传工作的桥头堡,广电网络已经让用户习惯了广播的模式,如何利用“交互业务点播系统”让用户能有选择性的通过电视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业务资讯,以及如何改造用户使用电视的习惯,则是广电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交互业务点播系统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个人用户提供数字电视类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系统,用户可在家中通过交互式机顶盒+普通电视机享受交互电视服务。交互业务点播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利用“机顶盒+电视”完成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节目以及网上冲浪等业务数据的接收,利用数字电视双向网络的基础设备,以家用电视机+交互式机顶盒作为主要的终端设备,使用数字电视标准以及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基础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电视媒体服务。双向业务系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可以实现数字电视运营商和个人消费者之见的实质性的互动,系统能自行按照用户的选择来配置多种数字电视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类节目,影片播放,视频电话,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各种在线信息的咨询、远程教育、网上冲浪以及电子商务等功能。交互业务点播系统一般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用户机顶盒三个部分组成。前端系统主要向用户提供视频节目、对点播操作进行管控、鉴权及计费等用的,故包括VS视频服务器组、数据库磁盘阵列、视频节目流控设备、节目数据库、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和BOSS计费等系统。前端系统可以说是交互业务系统的核心,决定了交互业务点播系统的整体能力。交互业务点播系统的传输网络主要划分为干线传输网和终端接入网两大部分。终端的交互式机顶盒从传输网络获取交互类业务数据的通道,是一种智能型的数字电视信号转换器,互动机顶盒硬件具有嵌入式CPU、存储器、交互控制芯片、多媒体合成模块,软件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就像一台简单的PC机。用户通过互动机顶盒实现视频节目点播、数字电视广播、电子商务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杨秋晨[5](2012)在《WLAN网络设计与应用分析》文中认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LAN为固定宽带接入和移动数据业务形成有效的补充。对于固定宽带接入业务,WLAN可以提供最后100米接入的无线延伸,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使固定宽带接入移动化;对于移动数据业务WLAN能够有效缓解3G网络在热点区域的带宽压力。本文介绍WLAN网络标准及关键技术,对WLAN网络组网方案进行分析,结合北京联通WLAN网络现状,对北京联通WLAN组网方案进行设计。结合作者参与的WLAN网络建设案例,根据实际分析组网设计指标,制定详细的网络组网方案并得以实现。通过在北京联通现网实际测试运行,结果表明集中式瘦“AP”在北京联通WLAN网络组网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证明了所设计的组网方案可行,在实际运行中已经为联通无线数据业务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蔡俊宇[6](2010)在《基于Linux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舒适、节能和便捷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集中或远程监控家庭事务,集安防控制、照明控制、多媒体娱乐、网络连接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信息时代人们高品质的生活追求。智能家居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但国内的应用正处在发展阶段,有着广泛的市场,因此,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当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的现状,并对现有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着布线困难、设备可移动性和兼容性差以及对PC的依赖等不足进行分析,比较了当前智能家居系统的几种通信协议的优劣势,提出了一种采用ZigBee+WIFI作为内部设备通信协议,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手持的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器和各个功能子模块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解决了基于有线传输方式的传统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的布线困难以及可移动性差的问题。2)结合了ZigBee和WIFI无线协议优点的数据通信方式很好地满足内部模块间信息传递的需求。3)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系统设计,摆脱了传统智能家居系统对于PC的依赖,在能耗性、成本控制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进。本文针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特点及要实现的基本功能,确定了系统采用手持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器和功能子模块的结构模式,以ZigBee+WIFI作为内部通信方式,完成了以S3C2410为主控芯片的手持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器和功能子模块在内的硬件设计。同时,建立了嵌入式软件系统平台,包括U-boot移植、Linux内核的裁剪移植、文件系统的制作和嵌入式Web服务器移植等工作,以及设备驱动程序及应用程序。最后,整合软硬件系统进行集成测试。测试结果达到设计目标。

包强[7](2009)在《重庆电信IPTV系统建设及网络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目前全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通信运营商为抓住市场发展契机,急需一个功能完备、性能优越的视频娱乐业务系统与之抗衡。IPTV是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宽带增值应用,拥有巨大的潜在消费群,可将宽带用户从有限的PC用户,拓展到大量的TV用户,是通信运营商在现有宽带应用优势基础上实现规模继续扩张的新利润增长点之一。论文首先研究了IPTV系统组成、主要接口及关键技术。依据重庆电信的网络现状,提出了利用现有IP网络承载IPTV业务的建设方案。对重庆电信部署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IPTV业务网络、业务运营平台设计方案、全网组播的实现方法、IPTV业务质量保证方法等。重庆电信已采纳并在工程实践中使用了IPTV系统建设方案。经过一年的运行,证明本方案可行、有效。在现有条件下,实现了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的设计目的。同时对重庆电信IPTV系统部署后,在接入网、承载网以及业务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经过实际应用,网络性能有明显提升,证明优化设计方案正确。通信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无论是技术、网络、业务还是运营模式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本文的研究为重庆电信在现有承载网络基础上提供IPTV业务提供了依据;对IPTV系统优化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本文也为其他电信运营商在进行相关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提供了参考。

冯友宏[8](2006)在《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迅速发展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Internet,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两个引人瞩目的亮点,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一个包含基于802.20技术,移动IP技术,蜂窝IP技术的无线移动宽带网络,为高速移动的终端通信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本文从分析移动无线信道的通信环境出发,重点阐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原理,实现方式,同步技术。详细介绍了802.20技术的特点,802.20系统将是针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系统。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技术提供了完全的移动性和全球性的覆盖范围,用户能够使用宽带速度访问任何应用程序。然后分析公路通信网的现状,本文正是根据OFDM技术有抵抗多径衰落和频谱利用率高的的特点、802.20强大的无线接入能力、移动IP实现漫游和蜂窝IP实现小区的切换的方法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提出了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通信接入网中。

贾丹华[9](2004)在《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立足全球经济和全球市场,面对现实经济系统的变化,以国际因特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基点,从各国因特网发展相互联系,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角度,在各领域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因特网与网络经济新范式的理论探讨,从而充分证明了国际因特网对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并以各国公共政策选择与国际因特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为切入点,运用系统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国际因特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下,国际公共政策选择推动和保障国际因特网平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最后以中国因特网发展为案例,以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确定了显着影响因特网发展的政策变量,提出了公共政策选择目标的制定应该与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相一致的原则和建议,以促进国际因特网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接入和应用。该研究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也是当今国内外公共经济和政策研究中较少有人涉足的前沿问题。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背景、主要研究思路以及对相关文献综述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国际因特网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本章以大量的最新数据和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因特网在世界各地区的发展速度、成长特点、当今规模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了国际因特网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崛起到发展壮大,从美国境内走向世界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今后十年,因特网将进入网络宽带化、互联区域化、应用商务化的新时期。同时,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区域差距明显可见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因特网互联市场和网络经济发展上的先发优势仍是不可替代的。大量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创新、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以及市场经济机制的激励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国际因特网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世界各国的经验已证明在这一动力机制中,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不仅是国际因特网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是因特网发展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第三章因特网技术经济特性与网络经济新范式。充分论证了因特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国际性基础设施的必然性,为全文的立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国际因特网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科学技术的空前的新技术特征,因此,笔者从因特网的技术特征分析切入,在当代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上,论述了因特网的技术特征与其经济特性的联系。并进一步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等多领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因特网营造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分工,扩大了市场规模,产生递增报酬,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使得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传统经济转向网络经济新范式。并由此对网络经济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特点及其与传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统经济学的联系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解释.有力地支撑了笔者的立论,即,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选择应该促进本国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也应该制定推动国际因特网在全球平衡发展和应用的国际公共政策。 第四章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问题。本章通过对大量的、最新的国际数据和资料的对比分析,实证研究,概括出以下在因特网发展中越来越突显的“数字鸿沟”、“南北差距”、以及国际互联市场的垄断和现代监管的缺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及其必然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信.息化时代被边缘化的威胁,导致贫困化加深,世界范围内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且进一步对因特网发展中问题产生和激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并指出了解决国际因特网发展中问题的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公共政策选择应该努力方向。 第五章国际社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接入的公共政策选择.本章是从经济全球化分析角度对前一章分析逻辑的承续。首先,以环境变迁推动了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论证了公共政策学是动态发展的,并始终被要求必须保持与经济技术环境的适应性。根据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特征,基于对公共政策概念的合理延伸,提出了国际公共政策的概念。可以认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规则及其基本价值、程序构成了国际公共政策选择的依据。其次,以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社会福矛.J的帕累托准则为理论基J出,进行了规范研究。主张国际社会应该保护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时代的发展权,保证全球因特网的平街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健康的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案例分析:中国因特网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从发展中国家政府发展因特网的系列公共政策选择的效用的角度,以中国因特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分析对象,以大量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中国的实践充分验证了发展中国家因特网发展中公共政策选择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目前发展中国家发展因特网的公共政策选择应以解决本国在国际、国内的“数字鸿沟”和“南北差距”问题为目标。定量评测了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国内外“数字鸿沟”,验证了因特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

祝歆[10](2001)在《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DSL宽频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网络通讯市场更为广阔,前景更好。但是人们也看到了阻碍宽频网络发展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宽频网络技术再好,市场再大,也不能获利。宽频网络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网络与电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在DSL服务的竞争世界里,美国现有的电信业者与网络电信业者,以及各地的

二、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服务流程改造与信息化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
    2.1 业务流程再造
        2.1.1 企业流程定义
        2.1.2 企业流程再造
    2.2 业务流程再造方法
        2.2.1 迈克尔·哈默的四阶段模式
        2.2.2 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
        2.2.3 两种模式的区别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各种分析工具
        2.3.1 作业成本法
        2.3.2 IDEF 方法
        2.3.3 ASME 方法
        2.3.4 标杆对标法
第三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现状分析
    3.1 全业务运营下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管理现状
        3.2.1 末梢装维的理解
        3.2.2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管理现状
        3.2.3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市场分析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3.3 电信行业末梢装维比对分析
        3.3.1 国内末梢装维管理模式
        3.3.2 香港电信市场末梢装维
        3.3.3 标杆比对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流程分析与再造
    4.1 打单流程分析与优化
        4.1.1 打单流程现状分析
        4.1.2 打单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4.1.3 打单流程优化
    4.2 派单流程分析与优化
        4.2.1 派单流程现状分析
        4.2.2 派单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4.2.3 派单流程优化
    4.3 物料领用流程分析与优化
        4.3.1 物料领用流程现状分析
        4.3.2 物料领用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4.3.3 物料领用流程优化
    4.4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分析与优化
        4.4.1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现状分析
        4.4.2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4.4.3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优化
    4.5 紧急调度流程分析与优化
        4.5.1 紧急调度流程现状分析
        4.5.2 紧急调度流程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电信基于 SOA 的装维信息化实现
    5.1 装维信息化的必要性及 SOA 架构
        5.1.1 装维信息化的必要性
        5.1.2 SOA 概述
    5.2 深圳电信装维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5.2.1 装维信息化的总体思路
        5.2.2 装维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3 深圳电信装维信息系统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装维系统技术框架
        5.3.2 手机终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5.3.3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流程优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6.1 实施的范围与实施的步骤
        6.1.1 实施范围
        6.1.2 实施进度安排
    6.2 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效果评价
        6.2.1 实施效用反馈
        6.2.2 取得的主要效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来源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3.1 选题意义
        1.3.2 选题价值
    1.4 课题研究目标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现状分析
    2.2 系统网络优化方法分析
    2.3 系统的优化流程分析
        2.3.1 小区选择/重选算法
        2.3.2 重选影响
        2.3.3 重选优化流程
        2.3.4 数据业务 DT 测试以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目标
        3.1.1 系统总体目标
        3.1.2 系统改进方向
    3.2 系统实施方案确定
        3.2.1 提出可能的方案
        3.2.2 确定最优方案
    3.3 系统硬件设计和拓扑架构
    3.4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的运行环境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开发思路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
        4.2.1 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功能描述
        4.2.2 数据采集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3 数据采集子系统流程设计
    4.3 数据解析子系统设计
        4.3.1 数据解析子系统功能描述
        4.3.2 数据解析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3 数据解析子系统流程
    4.4 数据筛选子系统设计
        4.4.1 数据筛选子系统功能描述
        4.4.2 数据筛选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3 数据筛选子系统流程
    4.5 WEB 子系统设计
        4.5.1 Web 子系统功能描述
        4.5.2 Web 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6 系统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设计
        4.6.1 原始数据采集
        4.6.2 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设计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5.1 告警功能实现
        5.1.1 告警设置
        5.1.2 编辑当前告警级别
        5.1.3 新建告警级别
        5.1.4 统计信息
    5.2 干扰告警监控实现
        5.2.1 重要干扰告警
        5.2.2 一般干扰告警
        5.2.3 所有干扰告警界面
    5.3 掉盘告警监控实现
        5.3.1 严重掉盘告警
        5.3.2 主要掉盘告警
        5.3.3 一般掉盘告警
    5.4 指标监控实现
        5.4.1 TCH 掉话次数
        5.4.2 TCH 拥塞率
        5.4.3 Capacity-PDCH-PDCH 分配成功率
    5.5 数据业务监控实现
        5.5.1 PS TRAFFIC-GPRS+EDGE 上行业务量 MB
        5.5.2 PS TRAFFIC-GPRS+EDGE 下行业务量 MB
        5.5.3 Capacity-PDCH-下行 PDCH 上的 TBF 数
    5.6 系统实现关键代码
    5.7 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发展背景
        1.1.2 T公司简介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理论回顾
    2.1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2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2.3 客户价值理论
    2.4 市场细分方法理论
    2.5 对电信运营商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三章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3.1 T公司行业环境现状
        3.1.1 电信行业市场竞争环境
        3.1.2 电信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3.2 T公司客户流失现状
    3.3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3.3.1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组织体系
        3.3.2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章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调查及存在问题
    4.1 T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4.1.1 调查模型及指标
        4.1.2 调查访问结果
    4.2 存在问题
        4.2.1 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4.2.2 价格不能体现竞争优势
        4.2.3 竞争促销影响较大
        4.2.4 渠道管理存在漏洞
第五章 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5.1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5.2 不同客户种类客户的关系管理策略
        5.2.1 集团客户
        5.2.2 个人客户
    5.3 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长沙国安网络交互业务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交互电视应用的优势
    1.2 双向网络改造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技术原理
    2.1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概述
    2.2 交互业务系统架构
        2.2.1 系统总体构架
        2.2.2 系统层次结构
        2.2.3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
        2.2.4 系统各接口分类
    2.3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关键技术
        2.3.1 ISA架构
        2.3.2 SSP协议(Session setup protocol)
        2.3.3 LSCP协议
        2.3.4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建设目标与设计要点
    3.1 长沙国安业务与网络现状
    3.2 长沙国安交互业务点播系统的设计思想
    3.3 系统建设目标
        3.3.1 本期阶段所需达到的目标
        3.3.2 本期阶段系统构架、规模、功能
    3.4 系统建设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交互业务点播前端系统设计
        4.1.1 应用服务系统(APP)
        4.1.2 Protal应用服务器
        4.1.3 视频存储及播放服务器
        4.1.4 前端系统网络设计
    4.2 交互业务点播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4.2.1 AMS内容管理系统
        4.2.2 BMS业务管理系统
        4.2.3 SRM会话资源管理系统
    4.3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传输网络设计
        4.3.1 交互系统下行网络设计
        4.3.2 交互系统上行网络设计
    4.4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安全设计
        4.4.1 SSL与HTTP
        4.4.2 RC4加密算法
    4.5 长沙国安交互业务系统与BOSS的集成方案
        4.5.1 长沙国安BOSS系统简介
        4.5.2 MOSS-Cbill计费网关的组件描述
        4.5.3 互动业务计费流程详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交互业务点播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5.3.1 测试普通压力下系统的处理能力
        5.3.2 测试高压环境下系统的处理能力
        5.3.3 测试点播量突然激增环境下系统的处理能力
    5.4 测试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WLAN网络设计与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WLAN发展现状
    1.3 WLAN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结合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LAN网络标准及关键技术
    2.1 WLAN协议概述
    2.2 WLAN物理层
        2.2.1 DSSS技术
        2.2.2 FHSS技术
        2.2.3 OFDM技术
        2.2.4 MIMO技术
    2.3 WLAN MAC层
        2.3.1 MAC帧结构
        2.3.2 MAC分类
        2.3.3 MAC层管理
    2.4 WLAN安全机制
第三章 WLAN网络结构
    3.1 WLAN网络结构与网元功能
    3.2 WLAN漫游与切换技术
        3.2.1 移动IP
        3.2.2 切换与漫游存在的问题
    3.3 组网原则
        3.3.1 业务逻辑系统结构
        3.3.2 AP的组网原则
        3.3.3 AC的组网原则
第四章 WLAN组网规划
    4.1 规划流程
    4.2 调研与勘察阶段
        4.2.1 基础信息调研
        4.2.2 需求分析
        4.2.3 确定覆盖目标
    4.3 规划方案设计
        4.3.1 组网方案
        4.3.2 覆盖规划
        4.3.3 容量规划
        4.3.4 设备选用
    4.4 联通WLAN网络规划
        4.4.1 中国联通WLAN网络总体架构
        4.4.2 北京联通WLAN网络现状
        4.4.3 北京联通组网方案
第五章 北京培新宾馆WLAN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5.1 工程背景
    5.2 覆盖区域描述
    5.3 网络设计方案
        5.3.1 覆盖方式
        5.3.2 工程技术指标
        5.3.3 链路测算
        5.3.4 覆盖效果预测
        5.3.5 硬件改造
    5.4 设备方案及安装
    5.5 WLAN网络性能测试
第六章 结论与成果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致谢

(6)基于Linux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智能家居系统发展现状
        1.2.1 国外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传统智能家居系统特点及不足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来源、创新和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 项目相关技术介绍与分析
        2.1.1 ZigBee无线个域网技术
        2.1.2 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
        2.1.3 嵌入式Web服务
        2.1.4 智能家居系统通信技术
        2.1.5 系统评估平台及开发工具
    2.2 智能家居系统需求分析
    2.3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2.3.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2.3.2 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手持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3.2 电源芯片接口电路设计
    3.3 ZigBee接口电路设计
    3.4 GPRS接口电路设计
    3.5 WIFI接口电路设计
    3.6 气敏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智能家居系统软件设计
    4.2 手持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器软件平台搭建
        4.2.1 引导程序移植
        4.2.2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
        4.2.3 嵌入式文件系统及嵌入式GUI移植
    4.3 主要驱动软件设计
        4.3.1 气敏传感器驱动软件设计
        4.3.2 温度传感器驱动软件设计
        4.3.3 收音机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4.3.4 WIFI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4.3.5 GPRS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4.3.6 ZigBee模块驱动软件设计
    4.4 应用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4.4.1 手持中央控制器软件设计
        4.4.2 照明控制子系统
        4.4.3 远程闹钟模块
        4.4.4 环境监测子系统
        4.4.5 视频监控模块
        4.4.6 智能家居系统情景模式控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温度传感器模块测试
    5.2 信息显示屏模块测试
    5.3 视频监控子系统测试
    5.4 系统总体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后续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重庆电信IPTV系统建设及网络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IPTV 在国内外的发展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IPTV 技术
    2.1 IPTV 的定义
    2.2 IPTV 系统组成
    2.3 IPTV 系统的主要接口
    2.4 IPTV 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IPTV 技术发展趋势
3 重庆电信IPTV 建设方案设计及应用
    3.1 重庆电信IPTV 业务需求分析
        3.1.1 重庆电信业务发展现状
        3.1.2 重庆电信IPTV 业务需求预测
        3.1.3 重庆电信IPTV 业务发展规划
        3.1.4 接入带宽需求分析
    3.2 重庆电信IPTV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3.3 重庆电信IPTV 系统承载网络设计
        3.3.1 重庆电信网络现状
        3.3.2 重庆电信IPTV 系统承载网络设计
    3.4 重庆电信IPTV 系统业务网络设计
    3.5 重庆电信IPTV 系统业务运营平台设计
    3.6 媒体/内容提供商合作模式
    3.7 重庆电信部署IPTV 业务的关键技术分析
        3.7.1 流量估计
        3.7.2 全网组播提供
        3.7.3 全网单播提供
        3.7.4 IP QoS 布署
        3.7.5 内容分发技术
        3.7.6 负载均衡机制
        3.7.7 流媒体服务器
        3.7.8 存储系统
        3.7.9 网络安全
    3.8 重庆电信IPTV 建设成效
4 重庆电信IPTV 网络优化设计与应用成效
    4.1 重庆电信部署IPTV 业务后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IPTV 接入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2 IPTV 承载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8]
        4.1.3 IPTV 业务网络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4 IPTV 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 IPTV 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与实现方法
        4.2.1 IPTV 接入网优化设计与应用[29]
        4.2.2 IPTV 承载网优化设计与应用
        4.2.3 IPTV 业务网优化设计与应用
        4.2.4 IPTV 平台优化设计与应用
    4.3 IPTV 网络优化成效
        4.3.1 直播业务优化前后性能指标对比
        4.3.2 点播业务优化前后性能指标对比
        4.3.3 增值业务优化前后性能指标对比
        4.3.4 承载网优化前后性能指标对比
5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宽带无线通信的技术及发展
    1.2 OFDM的历史和现状
    1.3 OFDM与MBWA结合的必然性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OFDM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无线通信信道的衰落与多径传播
        2.1.1 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
        2.1.2 无线接收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普勒频移
        2.1.3 无线信道的阴影衰落
    2.2 多载波技术的基本原理
        2.2.1 为什么要引入多载波(OFDM)
        2.2.2 子载波的三种设置方案
        2.2.3 多载波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
    2.3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2.4 快速傅立叶变换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OFDM系统的DFT实现)
    2.5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2.6 MIMO与OFDM结合的必要性
    2.7 多载波码分多址技术(OFDM+CDMA)
    2.8 OFDM系统中的同步
        2.8.1 基于接收信号的能量检测的分组同步算法
        2.8.2 基于双滑动窗口的分组检测
        2.8.3 采用前导字结构进行分组检测
    2.9 OFDM系统中的符号定时偏差和峰均比问题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EEE802.20移动宽带无线通信(MBWA)
    3.1 未来移动通信
    3.2 MBWA技术简介以及无线接入方式
    3.3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3.3.1 IEEE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开发目标
        3.3.2 MBWA业务及应用
        3.3.3 802.20的性能特性
    3.4 802.20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及移动IP技术
        3.4.1 802.20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
        3.4.2 移动IPv4工作原理
        3.4.3 移动IPv6工作原理及与移动IPv4的主要区别
    3.5 移动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20)网络与3G网络的区别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MBWA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1 我国高速公路及通信网的现状
    4.2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设计原则
    4.3 网络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4 传统的IP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5 高速公路联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4.5.1 对移动用户业务系统的支持
        4.5.2 对集中监控系统、道路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的支持
        4.5.3 对联网收费系统的支持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动机
    第二节 相关文献及理论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论文中的不足
第二章 国际因特网发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
    第一节 国际因特网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因特网崛起于美国政府资助下的技术创新
    第三节 因特网发展得益于各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的推进
    第四节 因特网对经济的渗透源于各国政府的市场化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因特网技术经济特性与网络经济新范式
    第一节 因特网的互联互通特性与网络价值的决定
    第二节 因特网的跨时空特性与交易成本降低
    第三节 因特网的虚拟特性与互联网产业的兴起
    第四节 因特网发展与经济范式转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节 因特网发展中的“数字鸿沟”问题
    第二节 “数字鸿沟”产生的深层因素分析
    第三节 因特网发展中的国际互联环境问题
    第四节 因特网发展中的“南北差距”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社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接入的公共政策选择
    第一节 因特网时代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与国际公共政策的缘起
    第二节 国际社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接入的公共政策目标
    第三节 国际社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因特网接入的公共政策选择
    第四节 为发展中国家因特网发展创造公平有效的国际市场环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中国因特网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
    第一节 中国政府发展因特网的公共政策选择及其成效
    第二节 中国因特网发展的国内外比较及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东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 数字鸿沟与地区经济发展及公共政策选择关系的计量分析
    第五节 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因特网发展的公共政策选择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四、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服务流程改造与信息化实现[D]. 曹阿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2]无线网络客户感知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封玮.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3]T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杨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4]长沙国安网络交互业务点播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丹. 湖南大学, 2012(05)
  • [5]WLAN网络设计与应用分析[D]. 杨秋晨.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基于Linux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D]. 蔡俊宇.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7]重庆电信IPTV系统建设及网络优化设计[D]. 包强. 重庆大学, 2009(12)
  • [8]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 冯友宏. 长安大学, 2006(12)
  • [9]国际因特网发展中的公共政策选择研究[D]. 贾丹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2)
  • [10]OSS系统是普及DSL宽频网络有效措施[J]. 祝歆. Internet信息世界, 2001(01)

标签:;  ;  ;  ;  ;  

OSS系统是普及DSL宽带网络的有效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