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入路与复发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入路与复发

一、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与复发(论文文献综述)

黄丹[1](2020)在《不同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裂隙关节成形术(Gap arthroplasty,GA)、间置物关节成形术(Interpositional gap arthroplasty,IGA)、关节重建术(Reconstructionarthroplasty,RA)以及牵张成骨关节重建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的临床疗效,为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通过主题词加自由词检索国内外正规且权威的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收集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国内外公开收录发表的关于裂隙关节成形术、间置物关节成形术、关节重建术及牵张成骨关节重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根据详细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纳入文献;根据研究类型均选择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4.0软件和R语言gemtc程序包对纳入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根据干预措施比较研究的不同分别进行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其中包括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2篇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1648例,其中裂隙关节成形术组645例,间置物关节成形术(自体组织植入)组313例,间置物关节成形术(异体组织植入)组76例,关节重建术(自体骨组织重建)组374例,关节重建术(异体组织重建)组218例,牵张成骨关节重建术组22例。张口度与复发率的潜在标尺缩减参数(PSRF)均接近1,说明收敛性良好;Node-splitting模型下非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张口度情况:RA Allo(人工关节重建术)最佳,优于GA和IGA Allo(异体组织移植间置物关节成形术);GA与RAAllo相比,WMD(加权均数差)=-5.44,95%CI[-9.14,-1.42];IGAAllo与RAAllo相比,WMD=-4.01,95%CI[-6.83,-1.59]。复发率比较:DO最低,其次为RAAllo、RAAuto(自体骨关节重建术)、IGAAuto(自体组织移植间置物关节成形术)、GA、IGA Allo。DO与GA相比,OR=0.03,95%CI[0.00,0.19];DO与IGAAllo相比,OR=0.03,95%CI[0.00,0.26];DO与IGAAuto相比,OR=0.10,95%CI[0.01,0.56];DO与RAAuto相比,OR=0.15,95%CI[0.02,0.87];GA与IGAAuto相比,OR=2.89,95%CI[1.36,7.46];GA与RAAllo相比,OR=5.76,95%CI[1.54,23.35];GA与RAAuto相比,OR=4.55,95%CI[2.03,12.20];IGAAllo与RAAllo相比,OR=5.97,95%CI[1.15,33.26];IGAAllo与RAAuto相比,OR=4.68,95%CI[1.30,20.08]。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对5种手术方式张口度疗效、6种手术方式复发率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张口度由大到小排序为:RAAllo>IGAAuto>IGAAllo>GA>RAAuto。复发率由大到小排序为:IGAAllo>GA>IGAAuto>RAAuto>RA Allo>DO。结论:1、RAAllo在治疗TMJA时,张口度恢复程度优于其它手术方式,术后张口度可恢复到2.5-3cm,且复发率相对其他术式较低,推荐临床应用。2、临床上对于强直范围大的病例推荐人工关节重建术;对于强直范围较小的病例推荐自体组织移植间置物关节成形术。

克依木·克里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姚运,买买提吐逊·吐尔地[2](2018)在《复合组织瓣联合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复合组织瓣[(颊脂垫瓣(BFPF)和颞肌筋膜瓣(TMF)]在肋骨肋软骨移植(CCG)重建颞下颌关节中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患者20例,27侧,根据所实施术式不同分为两组,8例10侧患者为实验组,行TMF和BFPF作为双重间隔物和CCG为术式;12例17侧行TMF和间隙成形术或CCG患者作为对照,术前、术后进行曲面断层、头颅正侧位片和CT扫描三维重建病情评估,术前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辅助手术设计。术后记录完成随访患者张口度测量,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无一例强直复发。术后1、3、6个月随访并行张口度测量、统计,实验组术后张口度3441 mm,平均张口度为(36.78±0.61)mm,对照组术后张口度为3035 mm,平均张口度为(31.56±0.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曲面断层、CT扫描均显示关节间隙清晰,无组织粘连,无明显咬合异常。术后无明显面神经损伤或功能减弱、咀嚼功能障碍。结论应用复合组织瓣联合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TMJA的术后张口度长期保持、复发具有优越性。

袁熙航,吕长胜[3](2018)在《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颞下颌关节强直是一种关节硬化性疾病,以张口受限为特点,易合并颌骨畸形,是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容易复发。本文就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克依木·克里木[4](2018)在《复合组织瓣联合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颞颊脂垫和肌筋膜瓣在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联合作用,为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避免复发提供有效地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例,27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术前进行曲面断层、头颅正侧位片和三维螺旋CT扫描,3D重建后明确强直情况,用MIMICS软件确定强直骨球的切除范围,并测量骨球切除后的髁突缺损范围,制定自体肋软骨切取的长度,实施手术。切除强直骨球后分别采用颞肌筋膜瓣转移覆盖制备好的关节窝,当做第一间隔物,切取自体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最后用颊脂垫转移填塞至移植肋软骨与被颞肌筋膜瓣覆盖的关节窝之间,当做二重间隔物,避免强制的复发。术后随访三个月至一年。结果:尝试实施了复合组织瓣转移,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应用颊脂垫与筋膜瓣作为间隔物后,重建颞下颌关节无一例复发,或再次强直。术后张口度34mm至41mm,平均张口度为37.5mm,并未见明显组织瓣坏死、吸收等,患者的术后曲面断层、CT扫描均显示关节间隙清晰,无组织粘连。无明显咀嚼障碍和咬合异常,术后无明显面神经损伤或功能减弱。结论:应用颞肌筋膜瓣转移覆盖颞下颌关节关节窝,可充分隔离成形关节窝骨面,避免关节的再次强直。颞肌筋膜瓣不单纯为带蒂软组织瓣,更是有明确血管供血的组织瓣,不宜出现骨化和萎缩,在颞下颌关节重建中有很大优势。肋软骨移植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中,颞肌筋膜瓣覆盖后骨性关节窝与移植肋软骨之间填塞颊脂垫,进一步加强了软组织瓣间隔物作用,颊脂垫较稳定的供血使其不仅用在缺损修复方面。

郭美玲,王予江,黄臻[5](2018)在《LAP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余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侧外伤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0—2016年收治的内侧有髁突残存的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10例10侧关节纳入研究,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和CBCT随访,评价该治疗方法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术前术后最大开口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10例患者无一例关节复发,开口度改善显着(P<0.05)。结论外侧成形术保留了残存的关节结构,与颞肌筋膜瓣结合,可以很好地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

依沙克江·买买提,吴俊,买买提吐逊·吐尔地[6](2017)在《裂隙关节成形与间置物关节成形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系统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裂隙关节成形术与间置物关节成形术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文献不多,结论各异,疗效存在争议。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裂隙关节成形术与间置物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Ovid、Embase、Clinical Evidence、Cochrance图书馆等,结合手工检索搜集2015年10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张口度和(或)复发率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最大张口度指标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并以间置材料不同,分颞肌筋膜瓣组和其他材料组进行亚组分析,计算MD及95%CI;复发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计算OR及95%CI。结果与结论:(1)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8篇,共999例患者,裂隙关节成形术和间置物关节成形术分别为656例和343例;(2)Meta分析最大张口度指标总合并结果为MD=-1.85,95%CI:(-3.15,-0.55),Z=2.80,P=0.005,I2=55.4%;其中亚组分析示颞肌筋膜瓣组:MD=-0.94,95%CI:(-1.84,-0.04),Z=2.05,P=0.040,I2=0.0%;其他材料组:MD=-3.36,95%CI:(-6.66,-0.66),Z=2.39,P=0.017,I2=67.0%;(3)Meta分析复发率指标结果为OR=1.38,95%CI:(0.87,2.17),Z=1.37,P=0.170,I2=14.9%;(4)Egger检验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5)敏感度检验示在复发率指标中,有一项研究对Meta分析总合并效应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余Meta分析结果稳健;(6)结果表明,相比裂隙关节成形术,间置物关节成形术明显增加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术后张口度,但是两种术式的复发率相当。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邓天阁[7](2017)在《绵羊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一种影响口腔颅颌面系统功能和形态的致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张口及咀嚼困难等,发生在青少年时可致小下颌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迄今,临床上关于TMJA的治疗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疗效不佳,术后易复发。多数临床研究报道,外伤是引起TMJA最常见的诱因,而髁突矢状骨折(SFMC)又是外伤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关于创伤性TMJA的学说很多,但目前无任何一种学说能解释创伤性TMJA发生的机制,同样,对于SFMC后易发生创伤性TMJA也没有统一的解释。通过总结自己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课题组曾提出翼外肌(LPM)的收缩作用是引起创伤性TMJA发生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翼外肌的解剖结构,主要分为上下两头,绝大部分LPM肌纤维附着在关节翼肌窝,当发生SFMC后进行开口运动时,翼外肌作为主要的开口肌通过肌肉收缩作用将损伤的髁突内侧骨折块牵拉向内、下、前侧。髁突矢状骨折常伴有关节盘及关节窝的损伤和张口受限,进而引起创伤性TMJA的发生。但我们前期研究并未发生创伤性TMJA。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新假说,在SFMC愈合过程中,由于反复的功能性开闭口运动,LPM作为开口肌反复收缩牵拉骨折块,进而在髁突外侧残端和内侧SFMC骨折块之间发生类牵张成骨(DO)作用,从而导致SFMC骨折块与外侧残端间形成大量新骨,进而使髁突形态明显畸形及体积增大。同时,在升颌肌群的作用下使髁突外侧骨折残端通过破损的关节盘与损伤的关节窝直接接触为TMJ外侧骨桥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加上翼外肌的牵拉作用使髁突矢状骨折块与外侧残端之间形成大的空腔,血液充盈并机化。我们推测以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创伤性TMJA的发生。本研究共选取57只绵羊分成五个实验如下:实验一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和关节窝的损伤以及切断翼外肌与否建立创伤性TMJ骨性强直动物模型。方法:以14只绵羊为实验动物(从001014编号),随机均等分为12周和24周处死组。所有动物左侧TMJ作为实验组,模拟SFMC(髁突矢状骨折)、切除1/4关节盘并制造关节窝“井”字型损伤,随后阻断翼外肌功能;右侧TMJ作为对照组,除保留翼外肌功能外,其它手术过程与实验组相同。术后12周和24周分别处死7只动物,通过大体观察及螺旋CT方法观察关节复合体中关节间隙、上下关节面及髁突内外径、前后径等形态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24周所有动物的开口度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为0.000)。对照组(保留翼外肌功能)在关节外侧均发生了TMJ骨性强直,关节间隙变窄可见不规则钙化影像,髁突呈内外向“Y”型分叉。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和24周,实验组(阻断翼外肌功能)关节复合体形态无明显变化,只发生纤维粘连。而术后12周、24周,对照组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较实验组明显增大畸形(p均为0.000)。结论:创伤性TMJ骨性强直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多创伤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TMJ骨性强直的发生,翼外肌是创伤性TMJ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翼外肌的作用使髁突骨折区形成大量新骨,进而导致髁突畸形增大。实验二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CT影像学特征与最大开口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测量主动和被动最大开口度并分析其与颞下颌关节强直骨融合区三维CT影像学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28只绵羊作为实验动物,从001028编号,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4只绵羊用于动物模型的制备;对照组14只绵羊不做手术,只测量体重、主动及被动最大开口度)。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测量体重、主动和被动最大开口度,并进行螺旋CT扫描。实验组的手术步骤同实验一。统计学分析TMJ强直骨融合区的CT特征(包括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上,分析骨性强直TMJ复合体骨融合区及髁突骨球的宽度、长度及面积,以及骨融合区的钙化程度)与主动及被动最大开口度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2周及24周,实验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张口受限,主动、被动最大开口度和极限感觉距离均明显变小(p均为0.000)。在实验组中,与术前比较,术后12周及24周,主动、被动最大开口度也均明显变小,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为0.000);相关性研究发现,螺旋CT水平面的骨融合面积均与主、被动最大开口度呈负相关(p均为0.000),水平面的骨融合面积是影响最大开口度的独立因素(主动最大开口度和面积,12周:r=-0.940,p=0.000;24周:r=-0.952,p=0.000;被动最大开口度和面积,12周:r=-0.944;p=0.000;24周:r=-0.953;p=0.000).结论: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中,张口受限是诊断TMJ骨性强直的重要指标;水平面CT上的骨融合面积是评价TMJ骨性强直后开口度受限程度的重要指标,即骨融合区面积越大,最大开口度越小,TMJ骨性强直越严重。实验三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发生中的作用---影像学研究目的:通过Micro-CT观察翼外肌在SFMC(髁突矢状骨折)后创伤性TMJ骨强直中的作用。方法:以实验一的动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CT观察关节复合体形态和微观结构,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间隙(Tb.SP)和骨小梁各向异性程度(DA)等骨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只有纤维粘连而对照组在关节外侧发生了骨性强直,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所有关节标本的上下关节面新生骨呈锯齿状伸向关节间隙,且关节间隙变窄,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像,髁突呈内外向“Y”型分叉。术后12周及24周,对照组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较实验组明显增大。骨折区骨结构参数BV/TV,Tb.Th,Tb.N随时间推移而增加,Tb.SP和DA呈降低趋势,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12周,BV/TV,Tb.Th,Tb.N,Tb.SP和DA分别为p=0.002,0.011,0.000,0.000,0.000;24周,BV/TV,Tb.Th,Tb.N,Tb.SP和DA分别为p=0.024,0.000,0.000,0.002,0.000),对照组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收缩方向一致。实验组各参数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收缩方向不一致。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后发生TMJ骨性强直过程中具有类牵张成骨作用,保留翼外肌功能组有更多新骨生成。实验四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发生中的作用---组织学研究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LPM(翼外肌)在SFMC(髁突矢状骨折)后创伤性TMJ骨强直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关节复合体通过冠状面分为前中后三块,取中间组织块用5%过氧化苯甲酰聚合包埋,用硬组织切片机制备成25微米厚硬组织切片进行VG染色和丽春红染色,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关节复合体微观解剖结构。结果:术后12周,24周,对照组所有关节标本的上下关节面发生骨性粘连,均有新生骨呈锯齿状长入关节间隙,关节间隙内可见大量成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尤其在关节外侧面可见大量新生软骨、软骨桥及新生软骨化骨。冠状面切片仍可见髁突呈内外向“Y”型分叉,骨折区新生骨明显增多,新生骨小梁整体趋向于某一方向,与翼外肌的收缩方向基本一致。随时间推移,对照组关节间隙及骨折区新生骨越来越多,关节间隙越来越窄。实验组关节间隙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未见新生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骨折区发生了改建趋近于正常。结论:创伤性TMJ骨性强直的始发以软骨化骨为主;翼外肌作用使SFMC区成骨活性增强,翼外肌具有类牵张成骨作用。实验五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发生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学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创伤性TMJ骨性强直中SFMC(髁突矢状骨折)区的分子变化。方法:以15只绵羊为实验动物(从001015编号),其中3只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2、4和12周各处死1只动物。其它12只绵羊分组及手术步骤同实验一,分别于术后2、4和12周各处死4只动物,通过RT-q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COL1(I型胶原)、OCN(骨钙蛋白)及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和蛋白水平差异。结果:RT-qPCR定量分析:术后2、4和12周,对照组COL1,OCN及TGF-β1的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实验组(COL1:2周:p=0.008;4周:p=0.007;12周:p=0.001;TGF-β1和OCN:2周、4周和12周,p均为0.000);随时间变化,对照组TGF-β1和OCN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p均为0.000);COL1 m RNA表达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p=0.000),而实验组均呈先升高后降低(p=0.000)。免疫组化结果:术后2周、4周和12周,对照组SFMC区成骨细胞TGF-β1和COL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实验组(TGF-β1:2周:p=0.006;4周:p=0.000;12周:p=0.000;COL1:2周:p=0.000;4周:p=0.000;12周:p=0.001);随时间变化,对照组SFMC区成骨细胞TGF-β1和COL1的表达均增高(COL1:p=0.001;TGF-β1:p=0.003);相反,成软骨细胞COL1和TGF-β1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TGF-β1:p=0.000;COL1:p=0.000)。OCN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4周和12周,对照组较实验组表达量也增高(2周:p=0.016;4周:p=0.004;12周:p=0.004)。随时间推移,对照组逐渐增高(p=0.000),而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00)。结论:翼外肌的类牵张成骨作用使骨折区成骨活性明显增强,是发生创伤性TMJ骨强直的重要诱因。

依沙克江·买买提,吴俊,买买提吐逊·吐尔地[8](2017)在《间置物关节成形与关节重建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效果功能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间置物关节成形术与关节重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文献不多,结论各异,疗效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行间置物关节成形与关节重建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Ovid、Embase、Clinical Evidence、Cochrance图书馆等,并且结合手工检索。收集2015年12月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间置物关节成形术与关节重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13.1软件对最大张口度和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纳入文献:15篇;(2)最大张口度指标:总合并结果为MD=0.99,95%CI:(-1.43,3.40),Z=0.80,P=0.424,I2=73.9%;对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颞肌筋膜瓣组与肋骨肋软骨移植组:MD=0.84,95%CI:(-1.94,3.63),Z=0.59,P=0.553,I2=82.2%;其他材料组:MD=2.08,95%CI:(-3.03,7.19),Z=0.80,P=0.426,I2=0.0%;(3)复发率指标结果:为OR=1.13,95%CI:(0.59,2.15),Z=0.36,P=0.721,I2=0.0%;(4)Egger检验和Begg检验结果:均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5)敏感度检验结果显示:所纳入的研究对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无明显影响,Meta分析结果稳健;(6)分析结果提示:应用间置物关节成形与关节重建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修复后最大张口度和复发率方面效果等同。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所得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徐凡,蒋练,高思继,满城[9](2015)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8年2013年收治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存的患者18例,其中10例行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治疗,8例行外侧成形+颞肌筋膜瓣治疗。通过临床及CBCT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术后复发率、咬合、面型的影响以及最大开口度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月,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术后复发患者2例(2/10),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组术后患者咬合、面型及最大开口度与关节间隙成形+喙突游离移植+颞肌筋膜瓣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内侧残存的髁突及关节盘可保留的情况下,采用外侧成形术+颞肌筋膜瓣是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理想术式。

苑士清,董瑞,李天中,胡敏,梁立民,马军利,陶冶[10](2014)在《全身(远处)感染致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颞下颌关节强直可由创伤、感染、退行性变及间隙缺损导致。其中以局部感染多见,而全身感染则罕见。本文报道1例因全身远处感染导致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该35岁女性患者因开口困难近20年就诊,并于20年前出现包括颞下颌关节区的全身多处脓肿,CT显示髁突与颞骨融合。采用双侧颞下颌关节截除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3个月开口度达2.5 cm,患者获得了满意的进食及语言功能。

二、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与复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与复发(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临床病例

(2)复合组织瓣联合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一) 术前准备
        (二) 手术方法
        1. 实验组:
        2. 对照组:
        (三) 术后处理
    三、指标检测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一、间置物关节成形术与复合组织瓣联合CCG术
    二、喙突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与CCG联合复合组织瓣术
    三、强直手术后颌面部外形改善及稳定咬合关系

(3)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MJA的分类
2 TMJA的治疗
    2.1 关节间隙成形术 (Gap Arthroplasty, GA)
    2.2 关节间隙衬垫成形术 (Interpositional Arthroplasty, IPA)
        2.2.1 自体组织衬垫
        2.2.2 异体衬垫材料
    2.3 髁突重建术 (reconstruction of the ramus condylar unit, RCU)
        2.3.1 自体组织移植
        2.3.2 人工颞下颌关节
        2.3.3 牵引成骨术 (Distraction Ostepgenesis, DO)
    2.4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4)复合组织瓣联合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LAP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裂隙关节成形与间置物关节成形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研究类型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2.5 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最大张口度
        2.3.2 复发
    2.4 发表偏倚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7)绵羊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最大开口度的测量及开口受限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实验一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螺旋CT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大体观察
        2.4 螺旋CT观察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动物模型成功建立
        3.2 颞下颌关节复合体大体观察
        3.3 螺旋CT观察
    4 讨论
实验二 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CT影像学特征与最大开口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2 方法
        2.1 主动最大开口度测量
        2.2 螺旋CT扫描
        2.3 称重
        2.4 被动最大开口度的测量
        2.5 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的螺旋CT特点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体重变化
        3.2 主动最大开口度变化
        3.3 被动最大开口度变化
        3.4 极限感觉距离变化
        3.5 冠状面CT分析结果
        3.6 矢状面CT分析结果
        3.7 水平面CT分析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中的作用—影像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2.1 显微CT检测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显微CT三维重建TMJ复合体
        3.2 骨折区骨微观结构参数分析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中的作用—组织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2.1 硬组织VG染色步骤
        2.2 丽春红染色步骤
    3 结果
        3.1 硬组织VG染色结果
        3.2 丽春红染色
    4 讨论
实验五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中的作用—分子生物学初步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
        2.3 标本制备
        2.4 RT-qPCR分析
        2.5 免疫组化染色
        2.6 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RT-qPCR结果
        3.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间置物关节成形与关节重建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效果功能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研究类型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2.5 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最大张口度指标分析结果
        2.3.2 复发率指标分析结果
    2.4 发表偏倚分析
    2.5 敏感性分析
    2.6 肋骨肋软骨过度生长个数指标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9)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检查方法
    3. 手术方法
    4. 术后处理
    5. 效果评估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0)全身(远处)感染致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结果
3 讨论
    3.1 感染与颞下颌关节强直
    3.2 感染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

四、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与复发(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D]. 黄丹.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复合组织瓣联合肋骨肋软骨移植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应用[J]. 克依木·克里木,塔依尔·阿力甫,居来提·吐尔逊,姚志涛,阿迪力江·赛买提,姚运,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02)
  • [3]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进展[J]. 袁熙航,吕长胜. 中国医疗美容, 2018(03)
  • [4]复合组织瓣联合肋软骨移植颞下颌关节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D]. 克依木·克里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5]LAP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内侧髁突残余的临床研究[J]. 郭美玲,王予江,黄臻. 实用临床医学, 2018(02)
  • [6]裂隙关节成形与间置物关节成形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系统分析[J]. 依沙克江·买买提,吴俊,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0)
  • [7]绵羊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 邓天阁.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2)
  • [8]间置物关节成形与关节重建修复颞下颌关节强直效果功能的Meta分析[J]. 依沙克江·买买提,吴俊,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04)
  • [9]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研究[J]. 徐凡,蒋练,高思继,满城. 北京口腔医学, 2015(04)
  • [10]全身(远处)感染致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苑士清,董瑞,李天中,胡敏,梁立民,马军利,陶冶. 上海口腔医学, 2014(03)

标签:;  ;  ;  ;  

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入路与复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