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阅读能力之管见(论文文献综述)
刘应馨[1](2021)在《小学中段语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静怡[2](2021)在《高中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最早的“思辨”是古希腊哲学的衍生,其英文翻译为“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因此也被叫作批判性思维或审辨性思维。我国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确定了“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在此研究背景下,笔者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思辨性阅读”的发展,选择了高中阶段的现代散文作为“思辨性阅读”的载体。选择高中阶段的原因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时期是最适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时期,选择现代散文的理由是,现代散文是学生“思维固化”问题存在最多的阅读文体。学生带着这类固有印象去阅读,那也就只能得到这类感受的反馈,丧失了深度挖掘文章的含义。因此,笔者对高中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现状进行了研究,从而制定了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实施策略。本文第一章的研究内容是认识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思辨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让学生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建立自身的“思辨性阅读”体系,进而获取批判性思维技能。笔者按照“思辨性阅读”理念将现代散文类别重构为“审美类散文”、“审丑类散文”以及“审智类散文”三大类,并根据不同类别散文的特点理清了这些现代散文的“思辨”重点和教学重点,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思辨”重点与教学重点融入现代散文教学,要进行分辨善恶美丑的“审美类散文”教学,领悟轻松幽默的“审丑类散文”教学以及思考逻辑理性的“审智类散文”教学。本文第二章的研究内容是明晰高中现代散文的教学现状,笔者收集并整理了教师、学生、教材选文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了问题归因。当前教师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思辨性”教学理解度不足、“思辨性”教学时间不足、“思辨性”教学资源途径较少等问题。学生则存在着尚未建立“思辨”体系、缺乏主体意识、“思辨性”课程参与度低等问题。除此之外现代散文的“思辨”课程问题还包括语文课程结构、教材选文“思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第三章的研究内容是笔者针对当前现代散文教学的问题,制定了一些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实施策略,首先是以散文类别决定“思辨”内容:对于“审美类散文”不强行进行“思辨”教学,不能为了“思辨”而“思辨”,从而破坏文章的美感、对于“审丑类散文”,要让学生体验直观的审丑描写与亚审丑描写,其“思辨”内容主要是思考作描写的用意、“审智类散文”作为现代散文“思辨”的重点,逻辑思维与批判性精神是其主要“思辨”内容。其次是以教学形式决定“思辨”路径:以单篇教学;群文教学;专题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现代散文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思辨”路径。最后是以资源开发促进“思辨”深度,通过开发“思辨”课程、教材让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逐渐完善。笔者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当前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发展处于良性阶段,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思辨”教学在不同地方仍然存在着差异。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进一步改善“思辨性阅读”的实施状况,促进现代散文教学的发展。
周雨洁[3](2021)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给教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恰当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自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后,“批注单元”逐渐受到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关注,该单元语文要素“学会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批注方法。如何有效地开展“批注单元”的教学,真正将批注教学落到实处,就成为当前“批注单元”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事情。基于此,本文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作为研究方向,全文由以下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在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批注单元”教学的研究意义,对“批注单元”教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要达成的目标进行阐述,对批注、“批注单元”和“批注单元”教学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是“批注单元”教材解读,主要包括它的编排理念和编排设计解读,这一章主要是为教学策略与建议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批注单元”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当前“批注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归因。这一章主要是为“批注单元”教学策略的设计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是“批注单元”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从课前完善单元教学准备、课中教授批注并引导学生学练结合、课后推进学生批注技能的迁移三部分来提出建议。第五章是“批注单元”的教学反思和启示,针对所提教学建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反思内容得出相应启示。第六章是结语,主要对此次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
辛勤[4](2020)在《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思维类型的均衡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使之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因素。课标针对这一核心素养,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必修课程内容,并要求课内阅读篇目中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来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体框架来看,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经典古代散文是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学形式,是古代优秀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进行语言、思维及文化教育的宝贵素材,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的高中古代散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言”的落实挤占“文”的研讨,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侧重浅表化的文言字词识记和内容理解,未能充分挖掘古代散文的思辨价值等。这些问题阻碍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亟待切实解决。将思辨性阅读教学与古代散文教学相结合,实施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存问题、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思辨性阅读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明确应该如何来实施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需要系统的策略指导。结合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与特点,可以明确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深入挖掘教材与古代散文文本的思辨资源、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生成是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自主阅读、学习任务群导引阅读实践、质疑设问是基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要高效开展,还需要关注课堂之外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采取指导思辨技能应用、延伸课外资源等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补充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为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邵兵兵[5](2020)在《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文中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法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采用课堂交际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特点,逐渐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对外汉语阅读课作为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课程,最终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阅读各种信息的能力,因此十分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掌握。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一致。因此,本文提出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的教学构想,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中的可行性。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梳理并概述任务型教学法和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是阐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梳理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概念,概括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的特点,分析二者结合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本文研究的重点,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中。分析教学设计的相关要素,选取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材《发展汉语·中级阅读Ⅰ》中的一篇细读课文和一篇通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总结。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反思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薛文竹[6](2020)在《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叶圣陶早在1942年就提出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更是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索整本书阅读究竟应如何开展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信息、发散思维的工具,在学科教学中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语文学科中,思维导图是学生阅读的有效工具,然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却比较少,鉴于此,本研究着力探索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方面进行阐释,包括对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相关概述,对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学生和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时的对策,并以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为例说明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阶段、初读阶段、研读阶段以及拓展阶段中的具体应用。
姜学伟[7](2020)在《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鉴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良好高中物理成绩却一落千丈;初中对学习物理有着浓厚的情感,高中却出现了厌学甚至是讨厌物理;初中想要更加深入学习物理,高中却因为避免接触物理而选择文科等等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尽力去避免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引导帮助学生从初中阶段更好的过渡到高中阶段,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从而不仅仅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帮助,还会为我国储备更加优秀的创新型物理人才以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涵盖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以及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分析。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以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对教学衔接进行概念界定。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四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喜好、教师的教学过程这四方面来了解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真实情况。第四部分为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可以将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归纳为?高中难度大要求高?高中课程进度快学生不适应?高一学生数学知识储备欠缺(4)高一学生学习方法没有及时改变(5)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五大方面。第五部分为对策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所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建议?课堂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的增加?放慢课程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消化知识?做好物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4)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5)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第六部分为教学案例:基于上述的研究原因和对策,设计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案例。
张丹峰[8](2020)在《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记叙文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经常见到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记叙文阅读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试题型,在初中阶段,记叙文阅读是考试必考。但是在任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最熟悉的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最问题最多。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哪些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究竟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多文献都聚焦在记叙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上,很少从实践上关注教学成果即学生的做题反馈情况。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做过的试题为研究材料,找出初中生在记叙文阅读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并给予解决办法。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反哺教学。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绪论部分总述论文的研究缘起、记叙文的相关概念、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初中生在记叙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把这些题目分为三类:封闭式题目、半开放式题目、开放式题目。封闭式题目的答案是固定的,或者能从文中找到具体的答案,这类题目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筛选信息类、梳理概括类、写作方法类;半开放题目的答案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回答,即围绕主要考查因素采取多种观点表达,这类题目类型包括赏析鉴赏类、作用分析类、理解文章类。开放式题目的答案没有范围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这类题目主要以表达看法类题目为主。第二章分析学生在记叙文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学生、教师、试卷、教材。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不够强;教师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存在问题;试卷方面,从试卷的选文、题目的设计、答案的设置等方面分析学生受到的影响;教材方面,教材内容过多和典范课文的消失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章结合第二章所总结的四方面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其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单元的整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最后改进试卷的命制,试卷选文应注重文质兼美、题目设计应注重指导明确、答案设置应注重清晰完整。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笔者采用了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即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转换身份,让学生试着从命题者的角度命制试卷和答案,然后学生多练习一些中考题,在解题中巩固提升,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写作过程和一些不足之处,笔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初中记叙文阅读研究的同仁们一点点借鉴,也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王玉君[9](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也随之变更,部编本语文教材于2017年秋季全面投入使用。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比,部编本初中议论文阅读教材在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都有了全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议论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阶段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教材使用不合理、思维训练缺失、缺乏引导性教学的问题,本论文以国内外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初中生思维发展规律和议论文文体特征,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采用教育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并且对自己在议论文教学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和总结,进而提出具体的议论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内容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对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主要术语、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部编本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议论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章主要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三方面比较部编本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议论文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发现,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在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为选文系统文体组元、适宜教学,助读系统落实方法、注重梯度,练习系统读写结合、重点明晰。第三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概述。该章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阐述了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第四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该章主要论述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的教学现状及困境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在教师和学生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其教学困境的成因主要是教材使用不合理、思维训练缺失、缺乏引导性教学。第五章提出了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策略。该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特色和教学现状分析,从教材使用、思维训练、知识拓展三方面提出“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借此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议论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周曼琪[10](2019)在《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探究及其教学矛盾与突围》文中指出如今,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解读文本。福建师大文学院的孙绍振教授在多年对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中创立了孙氏文本解读学,为文本解读做出了重要贡献。孙绍振教授在操刀解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其核心就在于以还原作家创作过程与创作心理的“解写论”为依据,并在此基础所形成的具体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方法,具体包括矛盾法、错位美法、还原法等七种。笔者选择本论题进行研究,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理论自身的研究价值及重要性。他的文本解读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第二,就语文教学而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与此同时提升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基于文本解读理论本身的特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不一定能完全融入,甚至会与实际教学产生矛盾。在文本解读成为主流的今天,从矛盾中突围并找到解决措施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分析方法,发现在教学中孙绍振先生的解读理论与实际语文教学具有矛盾与差异,但由于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矛盾中突围是十分有必要的。以此为基础,笔者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细化措施,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从促进孙氏解读理论更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为教学提供借鉴。
二、快速阅读能力之管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速阅读能力之管见(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一、高中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实价值 |
(一)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价值 |
1.培养批判性精神,树立“思辨性阅读”理念 |
2.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建立“思辨性阅读”体系 |
(二)“思辨性阅读”视角下散文的类别重构 |
1.审美类散文 |
2.审丑类散文 |
3.审智类散文 |
(三)不同类别的现代散文的“思辨”重点 |
1.分辨善恶美丑的审美类散文 |
2.领略轻松幽默的审丑类散文 |
3.思考逻辑理性的审智类散文 |
二、高中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教师教学现状 |
(二)学生学习现状 |
(三)语文课程结构现状 |
(四)教材选文现状 |
(五)问题归因 |
1.教师“思辨性”教学的问题 |
2.学生“思辨性”学习的问题 |
3.语文课程结构“思辨性”不足 |
4.教材选文的“思辨性”不足 |
三、高中现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以散文类别决定“思辨”内容 |
1.审美类散文的教学内容 |
2.审丑类散文的“思辨”内容 |
3.审智类散文的“思辨”内容 |
(二)以教学形式决定“思辨”路径 |
1.单篇教学 |
2.群文教学 |
3.专题教学 |
(三)以资源开发促进“思辨”深度 |
1. “思辨”课程开发 |
2. “思辨”教材开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编排解析 |
2.1 编排价值解析 |
2.1.1 顺应国内批注阅读教学相关趋势 |
2.1.2 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有关要求 |
2.2 编排设计解析 |
2.2.1 阅读体验指向学生,真实可感 |
2.2.2 内容安排科学严谨,学练结合 |
2.2.3 批注任务衔接递进,呈现梯度 |
2.2.4 课后练习聚焦批注,指向明确 |
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情况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3 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 |
3.3.1 存在问题 |
3.3.2 归因分析 |
4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策略与建议 |
4.1 课前完善单元教学准备 |
4.1.1 进行教学培训,明晰批注内容 |
4.1.2 结合多重因素,制定教学目标 |
4.1.3 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步骤 |
4.2 课中教授批注学练结合 |
4.2.1 立足批注教学,精准解读文本 |
4.2.2 搭建支架引路,教授批注方法 |
4.2.3 提供批注任务,指导批注练习 |
4.2.4 重视批注评价,优化批注质量 |
4.3 课后推进批注技能迁移 |
4.3.1 总结梳理批注,形成批注笔记 |
4.3.2 布置批注练习,提升批注能力 |
4.3.3 开展多元活动,养成批注习惯 |
5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反思与启示 |
5.1 “批注单元”教学反思 |
5.1.1 能力训练为先,批注任务多元 |
5.1.2 学生主体为本,批注难度适宜 |
5.2 “批注单元”教学启示 |
5.2.1 批注单篇文章,立足文本意识 |
5.2.2 批注单元整体,借助群文视角 |
5.2.3 批注整本内容,基于整本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相关说明 |
一、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概述 |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
1.“思辨”的实质 |
2.思辨能力的构成 |
3.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内涵辨析 |
1.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
2.一般的阅读教学与思辨性阅读教学 |
(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 |
1.课程标准的明确指导 |
2.统编教材的全新编排 |
3.高考考查的内在导向 |
4.古代散文的思辨特质 |
5.高中生思维发展规律 |
(五)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
1.平衡泛阅读时代特点与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
2.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3.助力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发展 |
二、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
1.调查对象与方法 |
2.调查内容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1.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
2.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
3.教学方案设计的实施情况 |
(四)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1.当前教学的“三重矛盾困境” |
2.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一)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
1.教材为主,深入挖掘思辨资源 |
2.细读深思,剖析文本思辨特质 |
3.平等对话,关注内容动态生成 |
(二)基于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 |
1.自主阅读为先,夯实思辨性阅读基础 |
2.学习任务群导引,串联思辨性阅读实践项目 |
3.把握核心问题,质疑设问推动阅读研讨 |
(三)支撑教学高效开展的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
1.明确思辨目的,培养理性思辨意识 |
2.融入逻辑知识,指导思辨技能应用 |
3.延伸课外资源,拓展学生思辨空间 |
四、“学习之道”专题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 |
(一)教学方案设计 |
(二)课前导学案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高中古代散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生古代散文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二)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三)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阅读课相关研究 |
第二章 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的相关问题阐释 |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脉络 |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
二、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特点及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一)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特点 |
(二)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中级阅读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一)分析教学对象需求 |
(二)任务设置紧扣教学目标 |
第三章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要素分析 |
(一)教材分析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四)教学目标分析 |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
(六)教学手段分析 |
二、“细读”课文《塞翁失马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一)任务前——准备阶段 |
(二)任务中——实施阶段 |
(三)任务后——反馈阶段 |
三、“通读”课文《“老寿星”与“寿比南山”的来历》教学设计 |
(一)任务前——准备阶段 |
(二)任务中——实施阶段 |
(三)任务后——反馈阶段 |
第四章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优点 |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 |
(二)学生参与程度高 |
(三)语言交际能力获得提高 |
二、存在的不足 |
(一)任务设计难度大 |
(二)时间分配尚需调整 |
(三)教师驾驭任务的能力不足 |
三、教学建议 |
(一)转变教师角色 |
(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 |
(三)合理把控课堂节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关阐释 |
一、思维导图概述 |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
(二)思维导图的类型 |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 |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 |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 |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
(一)学生思维可视化的需要 |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
(三)双重编码理论的支撑 |
(四)记忆与遗忘规律的需要 |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二)有利于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 |
(三)有利于实现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调查 |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二、学生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现状 |
(一)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情况 |
(二)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情况 |
(三)学生对在整本书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愿情况 |
(四)学生对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目的的认识情况 |
三、教师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现状 |
(一)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情况 |
(二)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情况 |
(三)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问题分析 |
(一)学生理解较浅,存在畏难情绪 |
(二)学生舍本逐末——注重绘图,忽略阅读 |
(三)教师缺乏对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系统讲解 |
(四)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较少使用思维导图 |
(五)绘图前教师没有设定明确的任务及要求 |
(六)教师机械地呈现或代替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
(七)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对策 |
(一)学生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学习使用思维导图 |
(二)学生明确目的——思维导图的使用应服务于阅读 |
(三)教师重视思维导图,教给学生方法 |
(四)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 |
(五)绘制思维导图前教师应明确任务及要求 |
(六)教师给学生充分绘制思维导图的时间和空间 |
(七)教师营造展示、交流思维导图的环境 |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家》为例 |
(一)《家》导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二)《家》初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三)《家》研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四)《家》拓展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教学衔接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衔接概念界定 |
2.1.2 教学衔接概念界定 |
2.2 初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衔接概念界定 |
2.2.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
2.2.2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
2.2.3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区别 |
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2.4 元认知理论 |
2.5 多元智能理论 |
2.6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问卷调查 |
3.1 乌鲁木齐市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时间 |
3.1.4 问卷设计 |
3.1.5 问卷回收 |
3.1.6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师访谈 |
4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高中物理难度大、要求高 |
4.2 高中课程进度较快学生很难适应 |
4.3 高一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欠缺 |
4.4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时改变 |
4.5 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
5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对策研究 |
5.1 课堂难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的增加 |
5.2 放慢课程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消化知识 |
5.3 做好物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
5.3.1 物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
5.3.2 物理与数学学科的联系 |
5.4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
5.4.1 课前预科、课后复习 |
5.4.2 培养正确的听课习惯 |
5.4.3 合理利用错题本 |
5.4.4 独立思考与网络工具相结合 |
5.4.5 规范做题格式与文字书写 |
5.4.6 养成记忆公式的好习惯 |
5.5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兴趣的培养 |
5.5.1 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
5.5.2 不忘初心、重视实验教学 |
5.5.3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
5.5.4 课堂中加入物理学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6 改善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教学案例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8)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记叙文阅读的相关概念阐释 |
(一) 记叙文的概念 |
(二) 记叙文阅读的概念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 记叙文阅读的教学内容 |
(二) 记叙文阅读的教学任务 |
(三) 记叙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 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意义 |
(二) 对教师教学的启发意义 |
(三) 对落实语文“工具性”的意义 |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一章 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
一、封闭式题目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筛选信息类 |
(二) 梳理概括类 |
(三) 写作方法类 |
二、半开放式题目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赏析鉴赏类 |
(二) 作用分析类 |
(三) 理解文章类 |
三、开放式题目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能力待提高 |
(一) 阅读能力 |
(二) 理解能力 |
(三) 表达能力 |
二、教师教学有问题 |
(一) 教学思想 |
(二) 教学方法 |
三、试卷设置不合理 |
(一) 选文类型 |
(二) 题目设计 |
(三) 答案设置 |
四、教材选文有争议 |
(一) 内容量大 |
(二) 典范消失 |
第三章 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的对策 |
一、提高学生的能力 |
(一)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二)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 |
(一)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
(二) 开展教材的整合教学 |
三、规范试卷的命制 |
(一) 注重选文的文质兼美 |
(二) 注重题目的指导明确 |
(三) 注重答案的清晰完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2 主要术语界定和理论依据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选编特点分析 |
2.1 选文系统:文体组元,适宜教学 |
2.2 助学系统:落实方法,注重梯度 |
2.3 练习系统:读写结合,重点明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概述 |
3.1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目标 |
3.2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原则 |
3.3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内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分析 |
4.1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4.2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 |
4.3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困境成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策略 |
5.1 教材加工策略 |
5.2 思维训练策略 |
5.3 知识拓展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探究及其教学矛盾与突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孙绍振的文本解读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孙式解读学的建构与发展 |
第二节 孙式解读学对理论及实践的贡献 |
第三节 孙式文本解读方法探究 |
一、矛盾法 |
二、还原法 |
三、错位美法 |
四、替换法 |
五、比较法 |
六、文献资料调研法 |
七、形象三维组合分析法 |
小结 |
第二章 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的教学矛盾 |
第一节 与课文解读的差别 |
第二节 与主流解读的出入 |
第三节 教师解读能力的欠缺 |
一、浅表滑行的无效解读 |
二、依赖教辅的非自主解读 |
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功利化分析 |
四、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
第四节 对多元解读的错位理解 |
第五节 机械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
第六节 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 |
小结 |
第三章 孙绍振的文本解读理论在矛盾中突围的有效性探究 |
第一节 新课改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文本解读理论的有力依托 |
一、新课改的背景提供了环境支持 |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供了有力依托 |
第二节 文本解读是当今语文界研究的主流方向 |
一、大批专业学者的研究 |
二、诸多名师的倡导与实践 |
第三节 理论本身的可操作性强 |
一、经典作品是细读理论的物质基础 |
二、解读方法为课文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
第四节 应试教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
小结 |
第四章 孙绍振的文本解读理论在矛盾中突围的重要意义 |
第一节 对学生的意义 |
第二节 对文本的意义 |
第三节 对教师的意义 |
小结 |
第五章 孙绍振的文本解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突围之路 |
第一节 教师进行文本细读的策略 |
一、多元有界,文本中心 |
二、落实方法,微观分析 |
三、巧用“解写”,还原创作 |
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途径 |
一、注重真实的阅读情境与独特的阅读体验 |
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培养鉴赏能力与文化修养 |
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培养文本感知能力 |
四、提问讲求策略,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快速阅读能力之管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中段语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刘应馨. 西南大学, 2021
- [2]高中现代散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王静怡.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批注单元”教学研究[D]. 周雨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古代散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辛勤.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D]. 邵兵兵.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薛文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姜学伟.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8]初中生记叙文阅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丹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部编本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研究[D]. 王玉君.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孙绍振文本解读理论探究及其教学矛盾与突围[D]. 周曼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