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

一、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钰[1](2021)在《结核分枝杆菌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治疗耐药结核病新药贝达喹啉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以及与体外药敏表型的相关性,为贝达喹啉治疗耐药结核病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收集2017年~2020年本院肺结核患者临床痰/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获得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并保菌供后续研究。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临床分离菌DNA,对浓度、纯度合格样本进行PCR验证,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序列比对,分析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Rv0678、atp E和pep Q有无变异。将上述保菌的标本进行成批复苏,复苏成功后进行贝达喹啉表型药敏试验及微孔板MIC测定,分析对比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的基因型与药敏表型的关系;应用比例法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的表型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贝达喹啉与利福平耐药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获得2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成功得到200例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贝达喹啉3个耐药相关基因Rv0678、atp E和pep Q中分别发现非同义和同义突变位点,其中6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出现5个Rv0678基因的非同义突变位点:C98T(Thr33Leu)、G149A(Arg50Glu)、G256A(Ala86Thr)和C458T(Ala153Val)各1例及T469C(Thr157His)2例,非同义突变率为3.0%(6/200);1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出现atp E的1个同义突变点C240T(Val80Val);3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出现pep Q的2个同义突变点:G865A(Gyl289 Gyl)1例和G868A(Arg290 Arg)2例。对复苏后培养成功的137例分离菌进行贝达喹啉表型药物敏感试验(液体法)及MIC测定,浓度范围为0.004~2.048μg/ml,MIC50为0.128μg/ml,MIC90为0.512μg/ml,H37Rv的MIC为0.128μg/ml。贝达喹啉MIC值与耐药基因突变存在一定相关性,贝达喹啉MIC为0.016~1.024μg/ml的137例菌中,MIC为0.032~0.064μg/ml的菌中出现Rv0678-(Thr157His)突变,MIC为0.064μg/ml的菌中出现Rv0678-(Ala86Thr)突变,MIC为0.512μg/ml的菌中出现Rv0678-(Thr33Leu)突变,而MIC值为1.024μg/ml的菌中出现Rv0678-(Arg50Glu)及Rv0678-(Ala153Val)突变。进行抗结核一线药物敏感试验(固体比例法)测得全敏感菌37例,单耐异烟肼菌2例,单耐利福平菌3例,耐多药菌95例。所有贝达喹啉耐药菌均来自耐多药临床分离菌,在耐多药菌中贝达喹啉耐药率为5.3%(5/95)(MIC>0.512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200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在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Rv0678中发现5个非同义突变位点,其中Rv0678-(Arg50Glu)和Rv0678-(Ala153Val)突变可能与贝达喹啉耐药相关;Rv0678-(Thr33Leu)、Rv0678-(Ala86Thr)和Rv0678-(Thr157His)突变未明显导致贝达喹啉MIC升高,与贝达喹啉耐药关系尚不明确,该突变目前也未见文献报道,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利福平表型耐药与贝达喹啉表型耐药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刘梦文[2](2021)在《VDR、MB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VDR、MBL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风险和感染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以利于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并为结核病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方法:以新疆四所结核病定点医院为研究现场,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招募住院确诊的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170例、同民族健康对照149例,记录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收集血液和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标本,采用Sanger法对VDR基因Fok I、Taq I、Apa I和Bsm I四个候选位点和MBL基因rs3847987、rs739837、rs1800450、rs1800451、rs7096206、rs7095891和rs11003125七个候选位点测序,多重PCR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北京和非北京基因型鉴定,以获得易感基因多态性和感染菌株基因型,构建易感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遗传模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卡方检验分析其与结核病发生风险及与感染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结果:1.149例对照人群中VDR和MBL基因目标位点在基因遗传上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的对照人群具有群体代表性(P值均大于0.05)。2.在319名研究对象中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匹配129对,且在性别(?2=2.770,P=0.124)和年龄(z=1.763,P=0.078)均无统计学差异。在129对病例对照中分析VDR和MBL等位基因、基因型和隐性、显性、超显性三种遗传模型,未发现其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3.65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鉴定出北京基因型菌株32(49.2%)株,非北京基因型菌株33(50.8%)株。分别比较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群体、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群体和健康对照三组中易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发现MBL基因rs3847987(P=0.023)和rs7095891(P=0.044)位点基因型多态性可能与感染不同基因型菌株有相关性;MBL基因rs7095891位点等位基因在不同基因型菌株感染人群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提示携带rs7095891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感染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危险因素;构建隐性、显性、超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在隐性遗传模型下,MBL基因rs384798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感染不同基因型菌株有相关性(P=0.021),在显性(P=0.040)和超显性遗传模型(P=0.031)下,MBL基因rs709589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感染不同基因型菌株有相关性;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感染不同基因型菌株的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仅考虑宿主基因多态性时,VDR、MBL基因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易感性不相关,而在联合考虑宿主和感染病原体的基因组时,可发现MBL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及感染不同基因型菌株的相关性,提示宿主和病原体间可能存在共适应,宿主对结核病的易感风险因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谱系而不同,建议今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此作为新的视角,此外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应保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严格的设计。

贺文从[3](2020)在《湖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疫情位居全球第二,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已对我国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耐药结核病(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DR-TB)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出现和流行严重阻碍了结核病的有效防控。我国结核病耐药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统一标准化的防控策略对区域性防控工作的指导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特定地区开展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掌握其耐药特征、耐药产生原因和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改善防控策略、实施精准防控、实现分类指导和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防治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以2013-2017年湖南省国家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的菌株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首先,应用微孔板法对湖南省国家耐药监测点(哨点)五年(2013-2017年)内分离得到的1416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12种抗结核药(4种一线,8种二线)的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耐药率、耐药谱、耐药趋势三个指标分析该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特征,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 MDR-TB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1416株临床分离株中,87.43%(1238/1416)来自初治结核病患者,12.57%(178/1416)来自复治结核病患者。总体来讲,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率为13.70%(194/1416),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8.40%(119/1416),耐多药率为6.99%(99/1416)。在 MDR-TB 中有 30.30%(30/99)和 4.04%(4/99)为 Pre-XDR-TB(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广泛耐药结核病前期)和XDR-TB。耐药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湖南地区结核病耐药率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3.045,P=0.081),对氟喹诺酮类(FQs)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5.886,P=0.015),鉴于FQs是治疗MDR-TB的核心药物,临床上应加强对其规范化使用。耐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种一线抗结核药两两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尤其是利福平和异烟肼表现为强相关(r=0.61),其余均表现为中度相关(r>0.4)。MDR-TB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是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54[95%CI:2.536-6.842],P<0.001)。研究结果显示湖南地区的MDR-TB率约为7%,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平均水平约为3.5%),并且连续多年未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地区对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尚未取得明显效果。考虑到一线抗结核药交叉耐药现象严重且耐药谱复杂,提示基于药敏试验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还检测了所有MDR菌株对新型抗结核药[贝达喹啉(BDQ)、德拉马尼(DLM)、利奈唑胺(LZD)、氯法齐明(CFZ)]的敏感性,以期为该地区新型抗结核药应用于MDR-TB的治疗提供证据支持。90株MDR-TB获得可靠药敏结果,包括59株简单MDR-TB,27株Pre-XDR-TB和4株XDR-TB。研究结果显示,DLM对 MDR-TB 的杀菌作用最强,MIC50和 MIC90分别为 0.015μg/mL 和 0.06μg/mL,其次为 BDQ(MIC50=0.06μg/mL,MIC90=0.012μg/mL)和 CFZ(MIC50=0.12μg/mL,MIC90=0.50μg/mL),LZD的杀菌作用相对较弱,MIC50和MIC90均为0.5μg/mL。MDR菌株对BDQ和DLM的耐药率分别为1.11%(1/90)和3.33%(3/90),未检测到对CFZ和LZD耐药的菌株。本研究结果证实了 BDQ、DLM、LZD、CFZ对MDR-TB具有很强的杀菌或抑菌活性,提示在MDR-TB治疗方案中引入这四种药可能会提高MDR-TB的治愈率。新型抗结核药是治疗MDR-TB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鉴于MDR-TB在未暴露于新药的前提下,仍有对BDQ和DLM耐药性的检出,尤其是对DLM呈现较高的耐药率,警示我们应用新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该进行必要的药敏试验及时发现耐药性,以阻断耐药菌株的传播,延长新药使用的有效期。最后,我们采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和TBProfiler平台,对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耐药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MIC值,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耐药结核病分子诊断方法的研发和应用以及防控工作重点的确定提供参考。本研究共获得1407株结核分枝杆菌的WGS数据。研究结果发现,RIF耐药菌株的基因突变主要位于rpoB450、rpoB445及rpoB435密码子,占比达83.76%(98/117);INH耐药菌株的突变位于katG 315密码子以及fabG1启动子区(80.10%,153/191),katGSer315Thr为最常见的耐药突变(54.97%,105/191);EMB 耐药菌株以 embB Met306Val(51.11%,23/43)和Met306Ile(16.28%,7/43)突变为主;SM耐药菌株以rpsL基因突变为主(76.00%,95/125),rpsL Lys43Arg 为最常见的耐药突变,占比 62.40%(78/107);gyrA94 和gyrA90突变(OFL:80.56%,58/72;MXF:70.73%,58/82)为 FQs 耐药的主要突变机制。rpoB450 突变、katG315 突变、rpsLK43R、gyrA D94X、rrs(a1401g)突变及组合突变导致菌株对相应的抗结核药物耐药水平较高,而rpoB452突变,fabG1(c-15)突变、katG non315突变导致的耐药水平较低。湖南省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以 Lineage2(59.42%,836/1407)和 Lineage4(39.87%,561/1407)为主,五年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各种群结构比较稳定,构成比未随年份呈现趋势性变化(P>0.05)。Lineage2 对 INH(χ2=13.350,P<0.001),RIF(χ2=17.690,P<0.001),EMB(χ2=19.640,P<0.001),SM(χ2=39.609,P<0.001),OFL(χ2=5.587,P=0.018),KAN(χ2=5.101,P=0.024),RFB(χ2=17.106,P<0.001)的耐药率明显高于Lineage4,对其他抗结核药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Lineage2中DR-TB(χ2=10.447,P<0.001),MDR-TB(χ2=17.235,P<0.001)及 Pre-XDR-TB(χ2=12.959,P<0.001)的频率明显高于Lineage4,两组间XDR-TB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遗传多样性与耐药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应加强对Lineage2菌株耐药性的监测,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扩散。总之,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我国湖南省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常用一线、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耐药谱及耐药趋势等特征,对结核病防控和耐药监测工作重点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同时提供了相对匮乏的关于耐药突变与MICs相关的数据,为阐明基因型耐药与表型耐药的量化关系提供了线索,有利于新型诊断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决策的指导。

翟凯新[4](2020)在《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大理地区HIV相关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对大理地区HIV相关的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MAV)用MLVA(Multi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法进行基因分型,探讨优势菌群基因型特征以及流行趋势;通过比例法检测MAV的药物敏感性,探讨HIV相关的鸟分枝杆菌耐药现状;探究MAV中的毒力蛋白PPE25-MAV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NTM的菌种鉴定: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基对分枝杆菌进行初步鉴定。设计16Sr RNA、hsp65和rpo B基因的引物,以初步鉴定的分枝杆菌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结果测序后提交至NCBI中,与Gen 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进行同源性分析。2、MAV的基因分型:鉴定后的大理地区HIV相关MAV菌株,选取15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异位点,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初步建立检测大理地区HIV相关MAV菌株DNA指纹图谱方法。运用Quantity One和Bio Numerics(6.6)软件对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UPGMA法和MST法进行聚类分析。3、对MAV的药物敏感性:采用比例法对所有MAV菌株进行包括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PM)、丙硫异烟胺(TH1321)、利福布丁(RBU)、莫西沙星(MFX)在内的这6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4、PPE25-MAV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克隆表达和纯化PPE25-MAV蛋白,分别用浓度为0.5μg/m L、1μg/m L、2μg/m L、5μg/m L的蛋白处理巨噬细胞,各处理2h和10h后,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1、NTM的菌种鉴定:大理地区HIV相关的12株NTM中,慢生长分枝杆菌11株,其中9株鸟分枝杆菌,1株帕拉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快生长分枝杆菌1株为脓肿分枝杆菌。主要以鸟分枝杆菌为优势菌群。2、MAV的基因分型:VNTR的15个位点的HGDI值存在差异,最高值为0.75,最低值为0。在15个位点中MATR-14最高为0.75,而MATR-9、MATR-1、MATR-2等13个位点HGDI值均大于等于0.5。根据UPGMA法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大理地区双感的9株鸟分枝杆菌分为3个基因群,8个基因型。其中C群的2个临床分离株形成1个簇,A、B群没有成簇的菌株。用MST法聚类分析的结果大理地区的鸟分枝杆菌分为三个簇。3、对MAV的药物敏感性:9株HIV相关的MAV全部对阿米卡星(AK)耐药,有7株对左氧氟沙星(LFX)耐药,有6株对莫西沙星(MFX)耐药,有5株对卷曲霉素(CPM)耐药,有1株对利福布丁(RBU)耐药,另外9株MAV均对丙硫异烟胺(TH1321)敏感。4、PPE25-MAV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在作用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在0.5μg/m L与1μg/m L时均低于空白组(P<0.05);在作用10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仅5μg/m L时略有升高(P<0.05),在0.5μg/m L、1μg/m L和2μg/m 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晚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在2μg/m L和5μg/m L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1、大理地区HIV相关的12株NTM中主要优势菌群为鸟分枝杆菌,rpo B和hsp65基因可以将脓肿分枝杆菌的亚种鉴别出来。2、对大理地区MAV菌株MATR-VNTR分析,不同菌株的同一位点的基因片段差异明显,基因分型多态性较高。MATR-14和MATR-9等13个位点分辨力高,可作为大理地区HIV相关MAV的基因分型首选位点。3、MAV对丙硫异烟胺(TH1321)敏感,同时存在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情况以及多药耐药的特点。4、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而且PPE25-MAV蛋白主要作用于巨噬细胞的晚期凋亡阶段。

彭有胜[5](2020)在《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喹啉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文中指出结核病一直以来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在结核病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可观的前景,因此探究该类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耐药基因及其安全性,可为抗结核药物的研发和后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贝达喹啉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通过测序检测其耐药基因,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来预测耐药基因和耐药途径;采用比例法测定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来验证贝达喹啉有效基团,通过体内毒性试验来探究该类化合物的安全性。其结果如下:1、本区域结核病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39.04%和19.99%。耐多药除71-80年龄阶段比其它耐药类型都要高,且在41-50年龄阶段最高为28.74%。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大小为4406812bp,G/C含量占65.62%,包含4113个ORF,总蛋白长度主要在600Aa以下;基因主要涉及能源生产和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脂质转运与代谢等;主要参与ABC转运蛋白、双组分系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碳代谢、柠檬酸循环、脂肪酸生物合成、细菌分泌系统;基因编码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酯酶占碳水化合物相关酶的82.45%,结核分枝杆菌在编码氨基糖苷N-乙酰转移酶、十一烯基焦磷酸磷酸酶的基因以及五肽重复家族基因位点预测出存在突变。2、贝达喹啉对临床菌株的MIC主要集中在0.060μg/mL左右。贝达喹啉耐药基因Rv0678主要存在V152A突变,突变率为5.8%,另外还存在其他突变:G77R、S51F、E112K、L141R,atpE基因主要存在P62A突变,突变率为8.2%,其他突变有D27G和V74L,pepQ基因主要存在H211Q突变,突变率为3.4%,未发现存在其他突变。11种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仅H2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敏感。化合物H2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单耐链霉素、耐多药和多耐药的MIC均为0.10μg/mL,MBC在0.10~0.25μg/mL范围内。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MBC在0.10~0.25μg/mL范围内,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BC在10~20μg/mL范围内,乙胺丁醇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为0.5μg/mL。体内急性毒性试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小鼠体质量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小板比容存在差异性差异(P<0.05),肝脏系数有显着差异(P<0.01),化合物H2对小鼠脏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肾组织有轻度炎症和水肿,以及肾小管上皮有轻度的水泡样变性,肝脏存在轻度的水肿和肝细胞的坏死,心脏、肺脏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1、本区域结核病耐药水平较高,在耐药中最容易形成耐多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基因主要参与膜上物质转运、中心碳代谢,主要编码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酯酶,表型耐药和基因相关,存在潜在基因耐药位点。2、贝达喹啉MIC在0.060μg/mL左右,基因Rv0678、atpE、PepQ主要突变位点分别是在V152A、P62A和H211Q,Rv0678、atpE基因存在V74L和G77R的突变热点。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H2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会影响小鼠体质量和外周血的变化,对小鼠的肾脏和肝脏存在一定的毒性。

任琦[6](2020)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耐药特征和药物靶基因突变特征;明确MTB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和蛋白在不同临床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特征与药物靶基因突变和MTB的DNA修复系统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缺失和过表达DNA修复系统重要基因Nth与药物靶基因突变和MTB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1月经唐山市第四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痰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抗酸染色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采用药敏试剂盒对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鉴定,根据文献报道,选择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15个作用靶基因位点进行测序,对上述两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明确唐山地区MTB的耐药特征和靶基因位点突变特征。DNA修复系统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和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TB的DNA修复系统主要基因mRNA和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药敏类型菌株中两者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药物靶基因位点突变的关系。采用噬菌体介导的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和无缝克隆连接技术,对从临床株中检测出的特异基因Nth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过表达实验,PCR技术及细菌培养验证试验结果。采用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对标准株H37Rv、Nth基因敲除菌株和Nth基因过表达菌株实施耐药诱导,药物浓度的选择参考了临床用药剂量和药敏实验浓度。960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系统鉴定耐药诱导结果。测量并记录标准株H37Rv、Nth敲除株和Nth过表达株的生长曲线,微量肉汤稀释法鉴定三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进一步明确Nth基因对MTB耐药性的影响。对耐药诱导成功的菌株进行药物靶点测序,比较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3株临床分离菌株中,96.37%为人型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7.37%和75.65%,其中耐多药菌株比例为3.63%,多耐药菌株比例为15.54%;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分别为12.44%、12.95%、21.76%和17.62%;宿主的体质指数、职业、结核病治疗史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影响因素;15个药物靶基因位点中EmbB 306、RpoB 531和RpoB 526位点突变率较高,分别为80.66%、72.62%和55.36%,其余位点的突变率均低于50%;DNA修复系统部分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药敏类型菌株中差异明显,其中End、Nth、Nei、Mpg这4个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在敏感株中的表达均高于耐药菌株(P<0.05);而表达趋势相反的有SigA、DnaQ和DnaE1这3个成员;靶基因位点突变与修复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利福平靶基因RpoB 531位点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中,Nth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标准株H37Rv、Nth敲除株和Nth过表达株实施耐药诱导,结果显示缺失Nth基因的菌株在药物环境中进入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均早于H37Rv和Nth过表达菌株;对三种菌株进行单药耐药诱导时,仅有Nth过表达菌株在高浓度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中未检测到细菌生长,其他菌株对所有药物均产生耐药;两药联合应用时,Nth敲除菌株和标准株H37Rv对低浓度药物均产生耐药;三药联合应用时,Nth过表达菌株在所有药物环境中均未检测到生长,仅有Nth敲除株对低浓度药物产生耐药;在三药联合应用的环境中,菌株的存活率明显低于两药联合和单药的用药环境;Nth过表达菌株在利福平参与的药物环境中更难以产生耐药性;Nth过表达菌株对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是标准株H37Rv的5.29倍,是Nth敲除菌株的9.25倍;在成功诱导耐药的菌株中,只有4株被检测到基因突变,且均为Nth敲除株。结论1唐山地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药物靶基因突变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体质指数、职业、结核病治疗史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影响因素;2 DNA修复系统部分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与MTB耐药性产生有关,该系统Nth基因水平变化与细菌耐药及利福平靶基因RpoB 531位点突变相关;3缺失、过表达Nth基因与MTB生长情况、药物靶点突变和耐药产生均相关;4多药联合应用可减弱MTB在药物环境中的生长趋势。图33幅;表32个;参292篇。

李梦莹[7](2020)在《牛分枝杆菌毒力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及定量蛋白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每年引发全球200万人死亡。结核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及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牛结核病是一个影响经济和动物健康的重大问题,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人畜共患病的威胁。据估计,全世界牛结核病的患病率为9%,尤其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牛结核病对动物生产性能及牛场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然而,抗生素广泛用于人和动物,导致耐多药菌株的出现,使细菌在适应环境改变时发生巨大变化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测序比对和蛋白组学的方法,从基因层面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对不同牛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及毒力进行分析。具体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1.为了研究M bovis毒力基因的突变水平,通过致病性不同的两株牛分枝杆菌M bovis N、C68004与中国某地区66株临床分离株的10个毒力基因测序和比对分析。对筛选后的10个毒力基因进行PCR鉴定、测序比对、SNPs评估和蛋白二级结构功能预测。结果显示66株临床分离菌的10个毒力基因变化规律与N菌高度一致并且具有高度遗传相似性,反映了 N菌在牛群中的适应性较强。通过软件分析与预测,证明基因遗传变异导致的蛋白二级结构改变,可能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最后筛选出基因MB2982c、ctpc、espi可能对细菌的毒力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2.为研究牛分枝杆菌M bovis N和C68004菌株间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本试验采用定量蛋白组学分析的方法对两个菌株进行鉴定。GO分析结果显示,表达差异显着蛋白的功能包括催化、结合、运输、转录调控以及分子结构相关作用,特别是对内部或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KEGG分析结果显示,表达差异显着蛋白主要参与代谢和生物过程的调节。导致N菌致病性增强的毒力基因可能是 mmaA4、ecce1、IpqY、hspX、Mpb63、mmpl4。并且 N菌的耐药基因 rpoA、rpoB 和rpoC表达量显着高于C68004,可以推断N菌对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平的耐药性可能比C68004更强。综上所述,牛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可能与毒力基因的突变有关,同时N菌在牛群中适应性较强,可以代表部分地区牛分枝杆菌的流行性与菌株的进化趋势。随着临床用药频繁和免疫应答的改变,N菌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毒力基因发生了变异,并且与代谢、DNA复制以及耐药相关的蛋白表达也出现差异。

郝迎军,郭鹏波,王延乾,徐国超,郝宗娇,王华,姜峰[8](2020)在《30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指导临床感染防控。方法收集471例骨关节结核患者脓液样本及492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样本。对患者感染病原学进行监测,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及耐药情况分析,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从963例结核患者中,共分离306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31.78%。从471例骨关节结核患者病灶处脓液样本培养中,分离结核分枝杆菌169株,分离率35.88%;492例肺结核患者痰液培养分离137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27.85%。不同患者间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4,P=0.0074)。306株结核分枝杆菌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267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39株,构成比分别为87.25%和12.75%。72株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耐药率26.97%。5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耐药率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974,P=0.0000)。13株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耐药率为4.87%,并未发现耐多药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72株耐药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中31株发生katG基因变异,299位Gly→Ser基因突变率为5.56%,315位Ser→Thr基因突变率为37.5%;4株发生基因突变inhA基因变异,239位Ala→Glyr基因突变率为5.56%。30株发生rpoB基因变异,521位Ser→Leu基因突变率为26.39%,526位His→Leu基因突变率为15.28%;18株发生rpsL基因变异,突变位点为43位Lys→Arg基因突变率为25.00%。22株发生gyrA基因变异,90位Ala→Val基因突变率为11.11%,94位Asp→Gly基因突变率为19.44%。男性患者感染率为36.56%,女性患者感染率为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20,P=0.0006)。初治患者感染率为38.20%,复发患者感染率为2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66,P=0.0000)。农民患者感染率为37.92%,其他职业患者感染率为2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864,P=0.0000)。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为38.13%,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率为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74,P=0.0000)。结论骨关节结核患者感染率居多,且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其临床耐药率较高。多种耐药基因的检出可能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主要原因。性别、治疗类型、职业、基础疾病是影响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

万勇敢,牛文一,李明瑛[9](2019)在《新乡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新乡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为控制耐药性发展与耐药株传播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患者痰液样本370例,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rpoB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耐药株基因型。结果 370例新乡地区患者中分离174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为47.03%。其中,2016-2018年各分离结核分枝杆菌29、63和82株,分离率为36.25%、45.32%和54.30%。2016年29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8.28%、44.83%、34.48%和27.59%;2017年63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分别为61.90%、47.62%、38.10%、26.98%;2018年82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分别为70.73%、57.32%、39.02%和35.37%。111株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中,87株发生rpoB基因变异,基因突变率为78.38%。其中Ser→Leu在521位点突变58株(52.25%)和His→Leu在526位点突变22株(19.82%)是主要基因突变类型。此外,有24株(21.62%)未发生变异。结论 2016-2018年新乡地区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率最高,且逐年增高。利福平耐药株的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是rpoB基因发生位点突变。

徐峰[10](2019)在《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调查分析近年来某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耐药变化趋势。2.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等四组用药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2012-2014年和2017-2018年期间,宁波地区耐药监测期间由定点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3994例,其中2012-2014年751例,2017-2018年3243例,分析经市结核病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核杆菌药敏检测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耐药变化趋势。2.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定点医院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经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108例和全敏菌株10例,提取菌株DNA,扩增菌株katG、inhA、rpoB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定点医院肺科收治的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四联抗结核散装药(2HRZE/4HR)、混合用药组1(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HR)以及混合用药组2(2HRZE/4异福片)治疗的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455例,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等情况,并对四组用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1.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751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590例,检出率78.56%,2017-2018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3243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检出率75.70%。近5年期间(分别依次为2012、2013、2014、2017、2018年),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的总耐药率依次分别为6.58%,8.43%,6.62%、4.06%、4.39%;对INH或RFP单耐药率依次分别为5.26%,6.63%,5.15%、3.26%、2.70%;耐多药率依次分别为1.32%,1.81%,1.47%、1.15%、1.69%。2.245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108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75例(单耐INH51例,单耐RFP24例),单耐药率3.05%,33例耐多药,耐多药率1.34%。33例耐多药菌株中,有27例耐多药菌株发生rpoB、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1.82%(27/33),5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15.15%(5/33),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51.52%(17/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87.88%(29/33),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78.79%(26/33)。24例单耐利福平菌株中有17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70.83%(17/24),主要在446位点(lys446lysarg)发生,该位点突变率45.83%(11/24)。5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45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8.23%(45/51),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72.55%(37/51),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64.71%(33/51);22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43.14%(22/51),145位点(val145valgly)突变率27.45%(14/51);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80%(5/51),位点较分散。另外,108例耐药菌株中有11例菌株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且在大多数位点发生错义突变,突变率10.18%(11/108)。3.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四联散装药组、混合用药组1和混合用药组2在痰涂片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等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四联散装药组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显示,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对比四联散装药组的意愿支付值和成本效果概率呈递减曲线,在最小意愿支付值8000元时,可达到最大成本效果。结论1.近5年期间,一线抗结核药INH或RFP的单耐药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耐多药率(对INH和RFP同时耐药)控制在低水平,且相对平稳,总体耐药情况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2.rpoB、katG、inhA基因突变与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密切相关,上述三种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46(lys446lysarg)、463(arg463leu)、145(val145valgly)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课题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重要机制。其中rpoB、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3.四组用药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配伍用药方案的耐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成本-效果比最小,在较低的意愿支付值下即可获得最大的成本效果概率,是相对经济、有效的优选方案。

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结核分枝杆菌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VDR、MB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结核病数据采集知情同意书
综述 结核病候选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湖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湖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耐多药影响因素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仪器设备与耗材
        2.3 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特征分析
        3.3 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特征分析
        3.4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征分析
        3.5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3.6 耐药相关性分析及MIC分布特征
        3.7 耐多药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型抗结核药的耐药情况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仪器设备与耗材
        2.3 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耐多药菌株对四种新型抗结核药的耐药情况
        3.3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型抗结核药的MIC分布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来源
        2.2 仪器与耗材
        2.3 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分布特征
        3.3 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与MIC分布
        3.4 遗传多样性与耐药相关性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子检测技术在结核耐药性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4)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课题资助情况
英汉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前言
第1章 大理地区NTM/HIV感染者NTM的菌种鉴定
    1.1 实验材料
        1.1.1 标本来源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菌株的初步鉴定与分离培养
        1.2.2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保存
        1.2.3 非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鉴定
    1.3 实验结果
        1.3.1 抗酸染色镜检
        1.3.2 部分NTM菌落的生长状况
        1.3.3 鉴别培养基的鉴定
        1.3.4 多位点PCR扩增的电泳结果
        1.3.5 多位点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及同源性分析
        1.3.6 菌种分布情况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大理地区NTM/HIV感染者NTM中鸟分枝杆菌MLVA法基因分型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鸟分枝杆菌的DNA提取
        2.2.2 MLVA基因分型法
    2.3 实验结果
        2.3.1 PCR扩增结果重复性的检测
        2.3.2 VNT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检测
        2.3.3 不同位点的分辨力
        2.3.4 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
        2.3.5 用MST法聚类分析的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鸟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鸟分枝杆菌的传代培养
        3.2.2 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测定
        3.2.3 质量控制以及注意事项
    3.3 实验结果
        3.3.1 双感菌株在药敏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3.2 培养结果报告
        3.3.3 鸟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鸟分枝杆菌PPE25-MAV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细胞
        4.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3 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4.2.2 PPE25-MAV蛋白的诱导表达与鉴定
        4.2.3 PPE-25 MAV蛋白的纯化以及柱上复性
        4.2.4 Ana-1小鼠巨噬细胞的培养
        4.2.5 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4.3 实验结果
        4.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4.3.2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4.3.3 PPE25-MAV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4.3.4 PPE25-MAV蛋白的表达形式
        4.3.5 流式细胞术检测PPE25-MAV蛋白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非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喹啉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结核病及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进展
        1.1.1 结核病概述及其影响
        1.1.2 结核病疫苗研发
        1.1.3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生
        1.1.4 耐药结核病的影响
    1.2 结核病耐药机制的研究
        1.2.1 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1.2.2 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
        1.2.3 耐药机制研究方法
    1.3 结核病相关研究
        1.3.1 药物敏感性检测的应用
        1.3.2 结核病研究的新方法
        1.3.3 全基因组测序在结核病研究方面的应用
    1.4 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展
        1.4.1 贝达喹啉抗结核机制
        1.4.2 BDQ耐药机制
        1.4.3 BDQ作用机制研究
        1.4.4 BDQ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研究
        1.4.5 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地域性结核病的耐药情况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方法
        2.1.4.1 菌株收录
        2.1.4.2 菌液制备
        2.1.4.3 菌液稀释及接种
        2.1.4.4 耐药性的检测
    2.2 结果
        2.2.1 临床分离结核菌的年龄分布
        2.2.2 临床分离耐药结核菌的年龄分布
        2.2.3 临床分离结核菌的耐药情况
    2.3 讨论
第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的全基因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方法
        3.1.3.1 样品准备
        3.1.3.2 基因组组分分析
        3.1.3.3 基因组功能注释
    3.2 结果
        3.2.1 基因组组分分析
        3.2.2 基因组功能注释
    3.3 讨论
第四章 结核分枝杆菌对BDQ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检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主要试剂配置
        4.1.4 试验仪器
        4.1.5 方法
        4.1.5.1 BDQ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抑菌浓度的测定
        4.1.5.2 BDQ耐药基因的检测
    4.2 结果
        4.2.1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对BDQ耐药范围的测定
        4.2.2 检测BDQ耐药基因
    4.3 讨论
第五章 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抗结核效果及安全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主要试剂配置
        5.1.4 试验仪器
        5.1.5 方法
        5.1.5.1 培养基制备
        5.1.5.2 菌悬液制备
        5.1.5.3 抗结核化合物活性的筛选
        5.1.5.4 比例法测定化合物H2的MIC和 MBC
        5.1.5.5 测定LD50试验
        5.1.5.6 毒性试验
    5.2 结果
        5.2.1 抗结核化合物活性筛选
        5.2.2 化合物H2对结核分枝杆菌抑菌效果
        5.2.3 化合物H2体内毒性研究
        5.2.3.1 体征变化
        5.2.3.2 半数致死量及其置信区间
        5.2.3.3 化合物H2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5.2.3.4 化合物H2对小鼠外周血的影响
        5.2.3.5 化合物H2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2.3.6 病理组织学观察
    5.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6)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唐山地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标本来源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1.1.4 研究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1.2.2 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1.2.3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耐药性结核病的相关性分析
        1.2.4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临床株对一线药物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1.2.5 临床株一线抗结核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DNA修复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3 研究方法
        2.1.4 质量控制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临床菌株DNA修复系统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2.2.2 药物靶基因突变与DNA修复系统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Nth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研究
    3.1 对象与方法
        3.1.1 实验对象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实验方法
        3.1.4 菌株保存
        3.1.5 质量控制
    3.2 结果
        3.2.1 标准株H37Rv Nth基因左右臂扩增
        3.2.2 噬菌粒的构建
        3.2.3 分枝杆菌噬菌体的构建
        3.2.4 标准株H37Rv Nth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3.2.5 Nth基因回补及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3.2.6 单药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3.2.7 单药耐药诱导菌株生长曲线测定和MIC比较
        3.2.8 两药联合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3.2.9 两药联合诱导菌株生长曲线比较
        3.2.10 三药联合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3.2.11 耐药诱导成功的菌株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4章 综述
    耐药性结核病的威胁和修复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功能
        4.1 结核病和耐药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概述
        4.2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4.3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变化
        4.4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过程中DNA修复系统的表达变化
        4.5 不同修复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牛分枝杆菌毒力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及定量蛋白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结核病及其病原菌
    1.2 基因多样性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
    1.3 蛋白组学应用于筛选结核分枝杆菌毒力蛋白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牛分枝杆菌的复壮与基因组提取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牛分枝杆菌毒力基因位点突变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TMT技术对两株牛分枝杆菌定量蛋白组学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30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主要试剂及仪器
    3病原学监测
    4菌型及耐药性鉴定
    5耐药基因监测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培养情况
    2菌型分布
    3耐药情况
    4耐药基因检测情况
    5影响因素
讨论

(9)新乡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2.1 耐药性分析
        2.2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的制备
        2.3 PCR扩增检测
        2.4 DNA测序
结 果
    1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情况
    2 耐药性分析
    3 耐药基因检测
    4 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分析
讨 论

(10)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宁波地区某定点医院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观察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件

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核分枝杆菌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D]. 李倩钰.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VDR、MB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 刘梦文.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湖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研究[D]. 贺文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大理地区HIV相关NTM病的菌种分布及优势菌群的生物学性状研究[D]. 翟凯新. 大理大学, 2020(05)
  • [5]基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研究喹啉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D]. 彭有胜.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6]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D]. 任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 [7]牛分枝杆菌毒力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及定量蛋白组分析[D]. 李梦莹. 宁夏大学, 2020
  • [8]306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菌型分析[J]. 郝迎军,郭鹏波,王延乾,徐国超,郝宗娇,王华,姜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03)
  • [9]新乡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基因型研究[J]. 万勇敢,牛文一,李明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11)
  • [10]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D]. 徐峰. 浙江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