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HS网络的路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邵星[1](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第一代移动通信设备问世以来,移动通信网络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现如今,2G、3G和4G网络并存,5G也逐渐建成和商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解决网络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网络优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种常见途径,它能够使机器学习到人类的行为,自主的进行学习判断。利用机器学习的特性,可以将网络优化中的专家经验,转换成机器自主分析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网络优化的智能化。本文介绍了网络优化的相关知识和流程,总结了当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就机器学习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基于路测数据的网络质差小区研究和基于测量报告(MR)数据的上行干扰分类研究中提出了新的优化思路。针对现阶段路测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路测数据应用不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小区数量较少的路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四维特征的质差小区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人工判断和聚类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路测数据进行标定,对比分析了基于距离的四维特征和传统的两维特征的提取效果,并在逻辑回归分类器、决策树分类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和k近邻(kNN)分类器这4种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得到效果最好的分类器。在LTE网络优化中,降低或消除上行干扰是首要任务。本文描述了目前FDD-LTE网络上行干扰优化方式,并根据现网进行上行干扰排查的判别标准和工作原理,设计实验实现智能化的上行干扰优化方法。首先对样本数据(MRO)中的上行干扰数据提取有意义的统计干扰特征,结合上行干扰机制和优化经验进行干扰类型标注。然后对决策树和随机森林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随机森林解决问题的优势,并建立基于随机森林的FDDLTE上行干扰分类模型。为了改善上行干扰数据的不平衡性带来的问题,本文最后利用S-随机森林算法和加权随机森林进行分类,并分析了人工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和加权随机森林的类权重对分类结果的影响,设定了最合适的算法参数,使得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上行干扰分类模型获得最优划分,进一步提高了上行干扰分类的精度。
邵星,许鸿奎,李鑫,姜彤彤[2](2020)在《机器学习在网络路测质差小区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由于LTE网络数据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人工路测分析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对基于路测数据质差小区检测的需求.为了提高质差小区检测的效率与正确率,机器学习逐渐在质差小区检测中得到了应用.本文针对小区数量较少的路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四维特征的质差小区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聚类算法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式对路测数据进行标定,对比分析了基于距离的四维特征和传统的两维特征的提取效果,并在逻辑回归分类器、决策树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和k近邻分类器这4种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距离的四维特征比传统的二维特征更有利于质差小区检测;使用四维特征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效果最好.
尹岩[3](2008)在《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小灵通,学名为无线市话。自1998年在浙江余杭首先开通以来,全国355个城市先后开通小灵通,网络容量达到7000万户。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通信宽带化、个人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各种新型业务层出不穷,其中基于PHS技术标准无线市话的推出,是我国电信业在个人通信领域上新突破;但相对于国外PHS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PHS技术的研究和关注都是不够的。对于此,本文从介绍无线市话的含义与发展背景入手,分别对PHS和无线市话技术做了深入的学习,并以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为例,对无线市话网络的结构、组网,网管系统等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说明,通过学习无线蜂窝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优化措施,提出了适合无线市话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基站覆盖的问题、切换和干扰的解决及用户话务量的优化等,并把这些优化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论文中提出的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参考价值,更有待于深入探讨,文章最后对无线市话网络优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郭梅兰[4](2008)在《PHS高话务地区语音质量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灵通(PHS)作为无线市话以其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等特点,在通信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GSM、窄带CDMA、3G等移动通信的强势发展,小灵通通信业务受到巨大挑战。通过小灵通的网络优化,最终提高小灵通的语音质量成为了小灵通在通信市场中存在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与PHS相关的无线信号传播理论、调制方式及空中接口技术,深入研究了PHS网络中高话务区域基站间覆盖密度、小区规划、同步、切换对语音质量的影响,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网络优化经验,提出一种高话务区域语音质量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兰州市典型区域。通过路面测试方法,找到了典型区域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站参数切换门限值的不合理性和小区嵌套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实施了优化。最后还对优化前后的网络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通过这次优化,该区域的语音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平均语音质量指标值由1.97%提高到3.16%,提高了1.19个百分点,最小语音质量指标值由1.00%提高到1.27%,提高了0.27个百分点。网络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增加。
张子亭[5](2008)在《PHS网络优化中同步与干扰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 System,简称PHS),又称小灵通,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新的无线通讯系统,它在发展建设中做为固定电话的延伸的形式在市场上推广。以其低廉的通讯收费,小巧的手机终端,优秀的通话质量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而用户对其网络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其网络的优化对于该系统推广商用,抢占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PHS系统的结构,然后着重对关系PHS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网络同步、网络干扰)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两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案以及实例;一方面对于网络同步问题,本文先阐述了PHS网络的空中同步对其的重要意义,然后从核心侧和无线侧两方面着手,分别从这两方面研究了它们对整个大网的同步有何影响,最后阐述了在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对同步有影响的基站参数项以及如何调整这些参数,以及经过改善网络同步后提升了网络考核指标和对用户感知度。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干扰问题,首先说明了各种干扰的原因,然后对与各种干扰进行了分别的研究,抓住其中的要因,根据自身的研究,说明了通过调整一些参数可以有效的排除干扰,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使网络的通话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结合对同步和干扰问题的研究和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对于PHS网络优化的方法,工作流程以及优化的总体思路,使得网络优化工作不再盲目进行,而能抓住重点和要因,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姚美菱[6](2008)在《小灵通网络掉话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家庄小灵通PHS(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网络始建于2001年12月,到2006年9月,石家庄有6000个基站,用户突破66万。随着PHS通信网络用户数的增加,出现了网络掉话率高,同频干扰增加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网络运行质量,为此,2006年10月,石家庄市网通公司将PHS的优化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论文是作者参加该工程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1)针对PHS网络掉话现象,从欠覆盖、过覆盖、不同步、寻呼区(PA)划分不合理、切换以及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TCH(Traffic Channal)干扰是引发掉话的主要原因。2)通过对TCH信道上下行干扰的分析,得出TCH干扰的本质原因是PHS网络的频率分配算法——动态信道分配算法(DCA)引起,减少TCH干扰就能降低掉话率,正常通话要求TCH信道的载噪比在17dB左右,从而为基站参数的调整提供了依据。3)通过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进行传播损耗的预测,得出小灵通网络覆盖的基本规律以及网络优化的一般的原则。通过分析PHS网络掉话的原理,得出基站的合理布设是减少干扰、降低掉话的根源,在工程中通过调整部分基站位置、天线下倾角、更换全向天线为定向天线等,并结合调整相关设备参数,来提高TCH干扰区域的信号强度或降低背景噪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行和下行引起的TCH干扰,网络运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到2007年4月,掉话率由优化前的1.78%降为1.46%,取得了好的成效,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其它地区的PHS网络解决掉话和TCH干扰的问题可以借鉴本文的研究结果。
刘颖[7](2008)在《基于PHS的网络优化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移动通信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随着其重要性的增加对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网络质量优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各个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通信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但由于原城市规划的滞后,使得通信建设的管道铺设难度加大,光纤、电缆布放等成本增加。与此同时,通信用户的密度在逐渐加大,对通信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对通信的个性化需求也日趋旺盛,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地形条件和聚居地的限制,有线接入难以进入或接入成本过高。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PHS系统应运而生,近年来PHS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表明,PHS系统已成为低成本满足移动通信需求的重要手段。本文对PHS技术进行了概述,从PHS的含义和发展背景入手,对PHS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网络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PHS原理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PHS网络优化中室内、室外覆盖优化的主要方法及其解决方案;基于给出的优化方案,本文结合实例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工程常用的PHS网络优化一般步骤和PHS无线网络优化方法。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本课题的研究会对我国发展PHS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袁经典[8](2007)在《青岛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无线通信系统在网络开通投入正常运营后,逐渐受到诸如用户增加、网络规模扩大、城建改造等动态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局部区域会出现电波覆盖变差、呼叫成功率降低、通话质量下降等情况,对于系统全局也会发生话务负荷不均衡等情况。这时初期的无线网络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对系统进行网络优化。所谓网络优化,就是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设备、系统参数进行合理调整配置,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网络资源获得最佳利用率。本论文拟对青岛PHS网络进行系统的指标分析,通过最合理的手段对其性能进行量化,设计网络优化方案。寻找出当前网络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根据网络现在的指标,对网络的各项指标给出目标值,通过网络优化方案的实施使各项指标达到个目标值。本次论文首先介绍了PHS的基本概念,而后对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评估,指出了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随后根据解决目标采取了各项措施来进行集中优化,集中优化后对网络进行了再度评估,并进行了经验总结。本论文源于实际,具备较强的实际意义。
曹瑾[9](2007)在《西安小灵通网络优化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俗称“小灵通”的PHS无线市话系统,是固定电话的延伸和补充.自从1998年在我国投入运营以来,小灵通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和用户的喜爱。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2003年是小灵通从起步到迅速发展的一年,用户数量飞速增加,网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3年底,全国的小灵通用户数已超过3500万。不仅如此,这个数字还正在以每月200万—300万的速度在增长,小灵通成为电信史上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推广,各种增值业务的开发和应用,小灵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小灵通从单一的无线通话发展成为涵盖了终端短消息、无线浏览、电子邮件及无线上网等多项增值服务的通信工具,小灵通在无线数据速率、频率利用率、建设周期、终端待机时间、对人体幅射以及话音质量等指标方面比第二代移动电话如GSM更占有优势,ARPU值超过了新增固话,已成为个人通信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以PHS的优化技术为指导,基于对西安电信“小灵通”无线市话网络状态的详细调研、统计和分析,研究了西安地区的无线市话网络的优化方案,实施后通过测试,效果良好。
杨勇[10](2007)在《WCDMA路测后台分析软件中的地图窗口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已经发展到第三代通信系统,即3G系统。WCDMA网络是被广泛采纳的第三代空中接口。道路测试后台分析软件中的地图窗口功能以图形化的方式实现对WCDMA移动通信网络实际运行质量情况的再现,对于辅助网络优化人员规划合理的网络优化方案和保持整网的高质量运行具有实际的意义。本论文对WCDMA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和路测的概念。其中主要对WCDMA无线通信网络路测后台分析软件的地图窗口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模拟实现了其中的部分功能模块。文中研究了基于Mapinfo格式数字地图的地图窗口功能应用于WCDMA通信网络道路测试的方案,以在VC++中嵌入GIS工具软件(MapX 5.0)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开发,既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可视化开发语言VC++具有的高效、方便等编程优点。本软件实现了图层控制、工具栏功能、Map参数设置等部分功能模块,可以满足WCDMA路测的实际应用。
二、PHS网络的路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HS网络的路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章 机器学习与网络优化 |
2.1 网络优化 |
2.1.1 传统的网络优化 |
2.1.2 网络优化发展趋势 |
2.2 机器学习算法概述 |
2.2.1 无监督学习算法 |
2.2.1.1 k-means算法 |
2.2.1.2 Mean-Shift算法 |
2.2.1.3 DBSCAN算法 |
2.2.2 监督学习算法 |
2.2.2.1 逻辑回归算法 |
2.2.2.2 SVM算法 |
2.2.2.3 决策树算法 |
2.2.2.4 kNN算法 |
2.2.3 集成学习算法 |
2.3 分类器评价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路测数据的网络质差小区检测 |
3.1 网络质差小区检测 |
3.2 数据准备 |
3.2.1 数据选择 |
3.2.2 数据预处理 |
3.2.3 特征提取 |
3.3 实验设计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R数据的FDD-LTE上行干扰分类 |
4.1 LTE上行干扰排查优化 |
4.2 FDD-LTE上行干扰类型分析 |
4.2.1 杂散干扰 |
4.2.2 互调干扰 |
4.2.3 阻塞干扰 |
4.2.4 外部干扰 |
4.3 干扰特征设计 |
4.4 实验设计 |
4.4.1 数据准备 |
4.4.2 实验方案 |
4.4.3 实验参数设计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的上行干扰分类 |
5.1 机器学习在不平衡数据上的应用 |
5.2 基于S-随机森林算法的上行干扰分类 |
5.2.1 SMOTE算法 |
5.2.2 加权随机森林算法 |
5.2.3 实验参数设计 |
5.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
6.2 后期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3)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1 市场需要通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 |
1.1.2 小灵通规模发展后需要优化 |
1.2 意义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无线市话系统概述 |
2.1 无线市话的特点 |
2.2 无线市话系统结构 |
2.3 PHS网络技术特性及其应用 |
2.3.1 PHS网络相关技术特点 |
2.3.2 PHS网络应用及发展 |
2.4 无线市话系统组成及其特点分析 |
2.4.1 无线市话系统组成及特点 |
2.4.2 无线市话网络各子系统技术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分析与研究 |
3.1 GSM网络优化的研究 |
3.1.1 容量问题 |
3.1.2 网络覆盖问题 |
3.1.3 通信质量问题 |
3.1.4 话务均衡问题 |
3.1.5 系统软件参数的优化 |
3.2 CDMA网络优化的研究 |
3.2.1 系统的初始设计模型 |
3.2.2 单一基站的初始优化 |
3.2.3 多个基站有载条件下的网络优化 |
3.2.4 关于掉话问题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线市话网络电波传输特性和损耗模型 |
4.1 无线市话网络传播特性 |
4.2 无线市话网络传播损耗预测模式 |
4.2.1 COST-WALFISCH-IKEGAMI模型 |
4.2.2 IMT-2000模型 |
4.3 无线电波传播的链路预算的统计描述方法 |
4.3.1 无线市话链路损耗模型的建立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哈尔滨市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 |
5.1 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概况 |
5.1.1 基站数量 |
5.1.2 基站控制器 |
5.2 无线市话网络网络优化的整体概述 |
5.2.1 优化的目的及总体流程 |
5.2.2 无线市话网络优化要点 |
5.3 覆盖优化 |
5.3.1 室内覆盖的优化 |
5.3.2 室外覆盖优化 |
5.4 切换及掉话的优化 |
5.4.1 切换的理论分析 |
5.4.2 掉话的理论分析 |
5.4.3 掉话优化的实践及应用 |
5.4.4 掉话优化经验总结 |
5.5 干扰分析及同步优化 |
5.5.1 干扰分析 |
5.5.2 同步理论分析 |
5.5.3 同步优化研究及应用 |
5.6 话务量的优化 |
5.6.1 话务量的分析与设计 |
5.6.2 网管管理平台在优化中的应用 |
5.6.3 优化步骤及相关指标分析 |
5.7 网络优化取得的效果及仍需解决的问题 |
5.8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PHS高话务地区语音质量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概述 |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
1.2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论文研究使用方法介绍 |
1.4 小结 |
第二章 PHS相关的基础理论介绍 |
2.1 无线信号传播环境 |
2.2 PHS系统中无线环境分析 |
2.2.1 1.9GHz电磁波传播特性 |
2.2.2 电波衰减因素 |
2.2.3 PHS网络中无线信号特有的效应现象 |
2.3 PHS信号的调制方式及接入方式 |
2.4 空中接口部分 |
2.4.1 空中接口协议 |
2.4.2 PHS时隙结构 |
2.5 小结 |
第三章 语音质量优化相关研究 |
3.1 基站间覆盖密度对语音质量的影响 |
3.1.1 基站间最大距离限制 |
3.1.2 控制信道同时隙干扰限制 |
3.1.3 业务信道同频干扰限制 |
3.2 同步对语音质量的影响 |
3.2.1 PHS网络中同步采用的方式 |
3.2.2 线路时钟同步 |
3.2.3 同步测试方法 |
3.3 小区规划、边界对语音质量的影响 |
3.4 切换对语音质量的影响 |
3.4.1 切换发生的准则 |
3.4.2 PHS网路中引发切换的原因 |
3.4.3 PHS网络中切换的过程 |
3.4.4 PHS网络中切换的过程使用的信令 |
3.4.5 切换参数及含义 |
3.4.6 三洋和日立基站选择切换类型过程 |
3.4.7 基站参数的电平值获取方式 |
3.5 语音质量优化与评估 |
3.5.1 语音质量优化原则 |
3.5.2 语音质量分析使用的手段或工具 |
3.5.3 语音质量优化相关指标 |
3.5.4 基站语音质量评估的方法 |
3.5.5 基站优化语音质量的常用方法 |
3.6 小结 |
第四章 PHS网络语音质量优化模型 |
4.1 高话务区域语音质量优化模型的描述 |
4.2 模型中主要问题的分析思路 |
4.3 模型中主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及要点 |
4.4 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描述和解决方案 |
4.5 地形地貌和话务参数描述 |
4.5.1 地形地貌参数描述 |
4.5.2 话务参数描述 |
4.6 模型中用户特征 |
4.7 模型中主要参数变化时的调整思路 |
4.8 小结 |
第五章 兰州市高话务区域语音质量优化实例 |
5.1 全网概述 |
5.2 全网同步测试分析与改善 |
5.3 典型高话务路段优化实例 |
5.3.1 安西路路段参数描述 |
5.3.2 安西路语音质量优化的思路及相关测试分析 |
5.3.3 安西路区域的问题汇总及原因分析 |
5.3.4 安西路优化整改策略 |
5.4 优化后的效果评估 |
5.4.1 优化后小区测试轨迹 |
5.4.2 优化后DT测试 |
5.4.3 优化后MOS测试轨迹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PHS网络优化中同步与干扰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小灵通发展概况 |
1.2 小灵通网络介绍 |
1.3 无线网络优化及其意义 |
1.3.1 无线侧网络 |
1.3.2 核心侧网络 |
1.3.3 无线网络优化的意义 |
1.4 小结 |
1.5 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小灵通网络分析和优化的理论基础 |
2.1 PHS通信系统中的基本调制技术 |
2.1.1 调制技术概述 |
2.3 PHS空中接口(STD-28协议) |
2.3.1 中国PHS技术标准 |
2.3.2 STD-28协议模型和结构 |
2.3.3 数据帧结构和信道分类 |
2.4 呼叫流程 |
2.4.1 主叫呼叫流程 |
2.4.2 被叫呼叫流程 |
2.4.3 Handover-PS发起流程 |
2.4.4 Handover-CS发起流程 |
2.4.5 TCH Switching-PS发起流程 |
2.4.6 TCH Switching-CS发起流程 |
2.4.7 位置登记流程 |
2.4.8 信道阻塞流程 |
2.4.9 频率阻塞流程 |
2.4.10 再次请求流程 |
2.5 总结 |
第三章 小灵通网络优化中的关键点-同步和干扰 |
3.1 小灵通网络同步的原理 |
3.1.1 基站同步原理 |
3.1.2 核心侧系统时钟同步原理 |
3.1.3 与同步有关的基站参数设置 |
3.2 小灵通网络的干扰 |
3.2.1 控制信道干扰 |
3.2.2 话务信道干扰 |
3.2.3 系统的外干扰 |
3.3 总结 |
第四章 小灵通PHS网络干扰和同步的优化实施过程 |
4.1 网络优化的总体思路 |
4.2.干扰的定位 |
4.3 系统的外干扰分析与实例 |
4.4 系统内干扰分析与实例 |
4.4.1 系统内干扰的影响因素 |
4.4.2 PHS内干扰的改善方法 |
4.5 PHS小灵通系统的同步问题及其实例 |
4.5.1 无线侧空中帧同步 |
4.5.2 核心侧同步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 |
4.6 总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小灵通网络掉话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PHS网络掉话现象的分析 |
2.1 掉话及掉话率的定义 |
2.2 PHS网络掉话特点 |
2.3 掉话率评估方法 |
2.4 PHS网络掉话原因分析 |
2.4.1 欠覆盖引起的掉话 |
2.4.2 过覆盖引起的掉话 |
2.4.3 网络同步引起的掉话 |
2.4.4 PA的划分问题引起的掉话 |
2.4.5 切换引起的掉话 |
2.4.6 干扰引起的掉话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HS电磁波传播环境的分析 |
3.1 路径损耗和传播模型 |
3.1.1 视距传输无线环境 |
3.1.2 非视距传输无线环境 |
3.2 PHS网络空间传播链路计算 |
3.2.1 PHS网络空间传播链路计算中需要定义的几个参数 |
3.2.2 视距传输无线环境的衰耗模型分析 |
3.2.3 非视距传输无线环境模型的分析 |
3.3 基站覆盖的基本规律 |
3.4 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 |
第四章 网络优化方案实施及验证 |
4.1 网络优化的概念和流程 |
4.1.1 网络优化的一般概念 |
4.1.2 网络优化的流程 |
4.1.3 网络优化的常用工具 |
4.1.4 网络优化的常用手段 |
4.2 石家庄PHS网络优化 |
4.2.1 解决PA嵌套引起的掉话 |
4.2.2 解决信道阻塞引起的掉话 |
4.2.3 解决过覆盖引发的掉话 |
4.2.4 解决TCH干扰引起的掉话 |
4.2.5 切换参数调整以减少掉话 |
4.2.6 TCH载波检测电平调整以减少掉话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PHS的网络优化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PHS网络优化的重要意义 |
1.1.2 PHS网络优化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PHS网络原理与优化 |
2.1 PHS发展概述 |
2.1.1 PHS技术 |
2.1.2 我国PHS网络的发展 |
2.2 P14S业务发展 |
2.3 网络优化的概念 |
2.3.1 网络优化的概念及作用 |
2.3.2 网络优化的内容及方法 |
2.3.3 网络优化中的主要问题 |
2.4 PHS网络的特点 |
2.5 PHS网络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
2.6 PHS网络优化 |
2.7 PHS网络优化中的覆盖优化及特点 |
2.7.1 室内覆盖系统优化的主要方法及手段 |
2.7.2 室外覆盖优化的解决方案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优化实际案例研究分析 |
3.1 室外大网覆盖优化案例 |
3.2 室内覆盖优化案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优化方法总结 |
4.1 工程常用的PHS网络优化一般步骤及方法 |
4.2 PHS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
4.2.1 网络覆盖 |
4.2.2 寻呼区的设置原则 |
4.2.3 同频干扰的解决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青岛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HS系统的概念 |
1.1.1 PHS系统的组成 |
1.1.2 PHS系统参数与基本性能 |
1.1.3 PHS系统的应用 |
1.1.4 PHS系统特点 |
1.2 PHS空中接口 |
1.3 PHS系统的网络协议 |
1.4 PHS网络技术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青烟潍三城市小灵通网络对比 |
2.1 青烟潍三城市网络构成对比 |
2.2 维护工作指标比较 |
2.3 同步指标 |
2.4 话务量比较 |
2.5 掉话率比较 |
2.6 重呼型切换成功率 |
2.7 LCH建链成功率 |
2.8 TCH建立成功率 |
2.9 TCH时隙阻塞率 |
2.10 TCH切换频率 |
2.11 基站间切换频率 |
2.12 渗透率 |
2.13 建链再请求率 |
2.14 提取上述指标所用部分SQL模版 |
2.15 网络对比总结 |
第三章 青岛PHS网络优化措施制定及实施 |
3.1 优化措施汇总 |
3.2 高再建链率基站、高掉话率基站的定点调查 |
3.3 市区路测分析 |
3.3.1 弱覆盖区域的优化 |
3.3.2 小区边界分析和孤岛基站分析 |
3.3.3 过覆盖分析 |
3.4 道路专题优化 |
3.4.1 优化目标 |
3.4.2 优化方法 |
3.4.3 优化道路的主要问题 |
3.4.4 道路优化实例——山东路 |
3.5 参数优化 |
3.5.1 通过调整参数修改切换门限值 |
3.5.2 京瓷基站分频 |
3.5.3 日立基站计时器调整 |
3.6 高时隙忙拒绝率基站替换 |
3.7 数据一致性检查 |
3.8 机卡分离机异常问题调查 |
3.9 基站软件更新 |
3.10 干扰问题专题优化 |
3.10.1 监狱无线通信干扰系统 |
3.10.2 其他人为安装干扰机 |
3.10.3 GSM或CDMA基站干扰 |
3.10.4 同步不良造成网络自干扰 |
3.10.5 无可用CCH时隙 |
第四章 市区网络指标对比 |
第五章 本次网络分析优化的总结和展望 |
5.1.网络优化要点总结 |
5.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
5.3.有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西安小灵通网络优化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 西安电信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1.3.1 影响PHS无线市话网络质量的原因 |
1.3.2 西安电信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
1.4 西安无线市话网络的现状 |
第二章 解析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流程及PHS网络的结构原理 |
2.1 无线市话的基本结构原理 |
2.2 PHS系统的主要逻辑信道和呼叫流程 |
2.3 无线市话网络的优化的流程 |
2.4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
2.5 问题定位和优化方案 |
2.5.1 CCH干扰分析 |
2.5.2 业务拥塞分析 |
2.5.3 切换分析 |
2.5.4 优化方案 |
第三章 PHS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数据分析 |
3.1 影响PHS无线市话网络质量的原因 |
3.2 数据综合分析 |
3.2.1 覆盖问题 |
3.2.2 容量问题 |
3.2.3 干扰问题 |
3.2.4 其他问题 |
3.3 优化在工程中的具体方法 |
3.3.1 网络履盖的优化 |
3.3.2 切换及干扰的优化 |
3.3.3 话务量的优化 |
第四章 西安无线市话网络分析及优化对策 |
4.1 网络性能分析 |
4.1.1 话务状态 |
4.1.2 来话接通率 |
4.1.3 寻呼响应率分析 |
4.1.4 干扰分析 |
4.1.5 位置登记情况 |
4.1.6 掉话率情况 |
4.1.7 阻塞率情况 |
4.1.8 最坏基站情况 |
4.1.9 存在问题 |
4.2 用户投诉分析 |
4.3 PA性能指标分析 |
4.3.1 四方城内各PA指标情况 |
4.3.2 PA013话务状况分析 |
4.3.3 PA013干扰分析 |
4.3.4 PA013掉话率情况 |
4.3.5 PA013最坏基站分析 |
4.3.6 PA013基站误码分析 |
4.4 RUNNING LOG专题分析 |
4.4.1 全网同步分析 |
4.4.2 CCH可用时隙分析 |
4.4.3 参数分析 |
4.4 优化方案总结 |
第五章 西安21-PA5优化方案及优化评估 |
5.1 西安21-PA5网络现状概述 |
5.1.1 地理环境及覆盖情况 |
5.1.2 设备情况 |
5.2 设备检查 |
5.2.1 基站运行状况分析 |
5.2.2 用户投诉、CQT、DT测试 |
5.3 21-PA5路测分析 |
5.3.1 覆盖分析 |
5.3.2 寻呼区嵌套分析 |
5.3.3 21-PA5基站CCH可用时隙数分析 |
5.3.4 21-PA5基站频点组分析 |
5.4 21-PA5网络性能分析 |
5.4.1 寻呼数分析 |
5.4.2 21-PA5性能指标分析 |
5.4.3 恶劣基站分析 |
5.5 GW21-PA5现场分析及优化方案 |
5.6 优化结果评价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WCDMA路测后台分析软件中的地图窗口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地图窗口功能和网络优化中的路测 |
1-2-1 地图窗口功能 |
1-2-2 网络优化中的路测 |
§1-3 论文工作及安排 |
第二章 WCDMA系统技术基础和网络优化 |
§2-1 WCDMA的概念 |
§2-2 WCDMA技术原理 |
2-2-1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
2-2-2 网络接口 |
2-2-3 WCDMA的空中接口 |
2-2-4 网络协议 |
2-2-5 全IP化网络 |
2-2-6 HSDPA技术 |
§2-3 WCDMA网络优化关键点 |
2-3-1 干扰受限的特点 |
2-3-2 呼吸效应 |
2-3-3 远近效应 |
2-3-4 切换问题 |
§2-4 WCDMA网络优化技术 |
2-4-1 WCDMA网优问题 |
2-4-2 WCDMA网优方法 |
2-4-3 未来网络优化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开发地图窗口功能用到的主要技术 |
§3-1 Visual C++ 6.0 软件开发技术特点 |
§3-2 Mapinfo MapX地理信息开发工具 |
§3-3 小结 |
第四章 WCDMA路测分析软件地图窗口的分析与设计 |
§4-1 基本功能分析 |
§4-2 可视化建模 |
§4-3 系统模型的开发过程 |
4-3-1 开始阶段 |
4-3-2 细化阶段 |
4-3-3 构造阶段 |
4-3-4 交接阶段 |
§4-4 地图窗口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 |
4-4-1 访问VC++中的MapX属性和方法 |
4-4-2 处理MapX事件 |
4-4-3 使用MapX工具和制定工具 |
§4-5 小结 |
第五章 地图窗口功能的实现 |
§5-1 运行环境 |
§5-2 地图窗口主要功能 |
5-2-1 窗口布局和右键菜单 |
5-2-2 工具栏功能 |
5-2-3 参数设置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PHS网络的路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 邵星.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2]机器学习在网络路测质差小区分析中的应用[J]. 邵星,许鸿奎,李鑫,姜彤彤.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05)
- [3]哈尔滨无线市话网络优化的研究及应用[D]. 尹岩. 复旦大学, 2008(08)
- [4]PHS高话务地区语音质量优化方法研究[D]. 郭梅兰. 兰州大学, 2008(12)
- [5]PHS网络优化中同步与干扰问题的研究[D]. 张子亭. 复旦大学, 2008(04)
- [6]小灵通网络掉话现象的分析与研究[D]. 姚美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S1)
- [7]基于PHS的网络优化与应用研究[D]. 刘颖. 复旦大学, 2008(03)
- [8]青岛小灵通网络优化方案与实施[D]. 袁经典. 山东大学, 2007(07)
- [9]西安小灵通网络优化与实施[D]. 曹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10]WCDMA路测后台分析软件中的地图窗口功能的设计与实现[D]. 杨勇.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